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
“接着世尊对咸海龙王说:龙王啊,如果能永离偷盗的行为,就会得到十种可以作为保证的值得相信的善法利益。”
佛陀讲经四十九年大小法会三百余会,留下的佛经典籍可以说汗牛充栋,最有名的汇集还是在乾隆时期,把佛经典籍整理后汇集在一起形成了我们听过的大藏经。因为是皇家行为,所以在大藏经的书上印有龙的图案,所以乾隆时期的这一版大藏经称为《乾隆大藏经》,或者叫做《龙藏》。
很多研究佛学的人,在思维佛经到底哪个了义哪个不了义?实际上他这样一思维,就代表他永远看不到了义的内容,永远都是不了义的。为什么呢?法本身就无我,没有一个主体在,也就没有一个固定的对象,今天是你,明天是他,后天是我,于是我们遇到的生活经历,人生的积累沉淀,生存的环境,乃至思维模式都不同,于是佛法要对我们都产生作用,也必须随人而起用,这个人是主体,而不是法为主体。
于是了义的法是什么?是让人进入了义状态的那个合适的法,你适合什么,他适合什么,我适合什么,当然可以不同,就像在《楞严经》中阿难问世尊:以什么样的法才能入您说的这个无上的楞严大定中呢?于是佛陀对弟子们说:你们都说说你们怎么得到了义圆满的?于是才有了二十五圣各述圆通这一个精彩绝伦的部分。这二十五圣不只是二十五个人而是二十五类,是二十五大类的法。那么哪个是第一?都能进入到楞严大定,哪个都是了义的。你执着这个是了义那个是了义,不修持,进不去,就哪个都不了义。所以了义不了义,不是看法,而是看人。
这个问题太严重了,所以很多人说这个佛经了义,那个佛经了义,法叫契法,契机为法,只有契机才能叫做法,不契机的都是白费。于是不契机的法,怎么能叫了义法?所以说观法无我,没有一个固定的主体,也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法门,没有一个固定的机缘,也就没有一个固定的一定究竟了义的法,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在了义不了义的上面浪费时间了。嘴上说的再牛,结果还在搞六道轮回,被他说的法都变成戏论了,侮辱佛陀罢了。
【何等为十?一、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
“都是哪些值得确信可以保障的善法利益呢?第一,钱财物资丰富充裕,家财丰盈积累颇多,就算遇到了王难贼难,乃至水难火难,还有那些不可爱的孩子,都不能使这丰厚的家资耗散或者消灭。”
“王难”是什么?就是一个国家的国王或者领导对大众施加的这种难。比如说,秦始皇征几十万徭役大兴土木,很多干活的人死在工地上,这个就是王难。比如说隋炀帝,非要划船去旅游,于是打造了大运河,死在大运河工程上的人也都算陷于王难。
陷于王难是最纠结的一个事情,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生在这片土地,理应报答这方土地的承载护佑之恩德,但是国王发布了错误的命令,作为一个人没有办法和国家对抗只能陷入在这种难中,执行是错,不执行也是错。陷入这种王难中是因为什么呢?弟子规中有这样的一句:事情如果不合乎道理,就不要去答应。如果答应下来,做和不做都是错的,陷入王难就是因为过去生自己在做某些职位的时候,利用职位的权势也让人进退维谷过,让人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所以最后也一定会招感到类似王难这样的难,让他陷入其中,进也不是,不进也不是。
现在就有这样的人常常鸡蛋里挑骨头,一个事情你做,说你做的不对,你不做,又来说你不做的毛病;你做说你积极,你不做说你怠惰;做的好了,说你爱表现,做的不好了,说你活该倒霉。这样的人太多太多了,如果世界上这样的人多到一定的比例,那么必然就会招感到王难的到来。因为没有无因之果,王难也无外乎是大家共业招感,在这里没有无辜之人。
在因果之下,没有无辜白受之罪,所以大家懂得这个道理了,就能从根本上明白我们为什么会受这些痛苦。这一生的苦,上一世的苦,那么多的苦,无边无际的苦,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过去曾经勇猛造业,造作了太多的不善,这些苦的因太多了,于是才有了这么多苦的果子,让我们承受。
“贼难”就是盗贼。偷盗的行为都是私自拿了别人的东西,但是还没有和主人打招呼,私自拿走,别人没有允许他拿,就成了偷盗。在佛经中叫做‘不予取者’,就是人家没有给你,你自己拿的都算偷盗。
为什么招感了被偷盗呢?原因就是自己曾经在过去造作了偷盗的行为,业力回旋就形成了被偷盗的结果。就像有的人他的钱财总是留不住,不是这没了就是那流了,总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呢?就是过去造作了败坏别人财物的事情,偷盗别人财物的行为,这种业力追随这个人,于是这个人有点钱财就会被偷。
真正能做好不偷盗别人财物,就会得到这个大利益,就不会有自己的财物被偷的结果。于是也因为自己没有败坏别人的财物,所以自己的财物才得以保全,于是自然不会在水火风灾中消耗自己的财富物资了。这个钱财多少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有的人有钱但是他不吝啬,于是他会越来越有钱,有的人有钱但是他吝啬,于是他的钱财也就会有限。
那天我遇到一个人,他说他要做一个什么什么事情,问我可以做不?我说做生意最重要的是德土够不够厚,如果德土不厚,就会出现一个很重要的情况,生意很好,产品也很好,但是不见钱,总剩不下多少。而德土厚的人,他的生意就可以做起来,虽然看上去生意不那么紧俏吃香。
后来我和他说,你先要改的就是总看人毛病、挑人缺点的这个行为,他做的好,你赞叹,他做的不好,你能提点一下也可以。如果不能提点,也不要在背后说他怎么怎么不好,如果总在背后说人不好,这样就会让自己的德土越来越薄,最后做什么都只是勉强维持罢了。
这个“非爱子”是什么?字面的意思就是那些不可爱的孩子,再深说就是逆子。不过孩子可爱不可爱,这个事情是无缘不聚、无债不来。多少人的孩子都是自己过去杀过的众生,只是大家不知道罢了。于是,像大爷一样养着的这个孩子,结果是来讨债的,讨的差不多了,一脚把父母踢开,现在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那么真正讨债的什么样呢?我告诉大家,真正讨债的往往是那些你看不出是讨债的。比如一个孩子学习很好,一切都很好,然后家长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这个孩子还真能学,什么班都能报,什么科目都能学,什么苦都能吃。其实就是最能吃钱,钱吃到位了,过去欠债还清了,就一下撒腿跑掉,不是出了车祸就是天灾,总之各种死法,让人猝不及防。
最后讲个例子结束这次的部分。在中国明初时期有一位大儒叫方孝孺,可以说是首领一方,所有学人都以方孝孺为牛耳。在朱元璋的孙子继位不久,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就造反了,和他的大侄子打了四年的仗。在打仗的时候,朱棣的谋士就告诉他,如果攻下南京城,你所有人都可以杀,但是就不能杀方孝孺。
随着燕王朱棣的军队越来越靠近南京,谋士的提醒也越来越紧密,本来朱棣也没有想过这个事情,但是后来他就想了,这个方孝孺是何等人也?谋士告诉他这个人是天下学人的领袖,可以说是儒家的集大成者,如果杀了他就是和天下的学子为敌啊,朱棣想有机会会一会他。结果很顺利攻下南京,燕王朱棣终于可以篡夺王位了。
这个时候要有一个人写诏书,好昭告天下国家易主了。找谁好呢?朱棣想到了方孝孺。但是方孝孺却在大殿上痛骂了朱棣,骂他篡权,本来还能忍,因为谋士的提醒朱棣还是很在乎的,但是这个方孝孺太刚强,不写就不写呗,却骂的起劲。朱棣毕竟是跟随朱元璋东征西讨杀人如麻的,怎么能怕一个文人,就对他说你不怕我灭你九族吗?方孝孺说奈何你灭我十族,意思是有能耐你灭我十族,朱棣一想好,那我就灭你十族。这一下抓了方孝孺的九族怎么凑十族呢?最后把学生老师朋友都算在一族,这样一来灭了他十族八百多口人。
有人就问方孝孺为什么会得这样的结果呢?在方孝孺的爷爷那辈,要动土盖房子,但是在定好日子后,老头连续三天都做了同样的一个梦。梦到一个红衣老人对他说,你先不要动土容我三天的时间,我好带领子孙搬家,然后你再挖土盖房子。但是老头没有想这个事,到了那个日子,真的就动土干活了,结果没挖几下,忽然间挖出一个大蛇窝,里面密密麻麻的全是蛇,大家一看都不知道怎么办好了。老头说倒油放火烧死,结果这一窝蛇全都被烧死了。
当天晚上老头就做梦,梦到那个老人很生气地和他说,我让你容我三天时间你却不干,反而杀了我八百多子孙,灭了我的全族,我以后也要灭你全家,一定要杀你八百多口子孙。这一家风调雨顺,生出了一个大儒方孝孺。
这个方孝孺就是那个红衣老人托生而来,就是那卧蛇的首领,结果真的是因果不爽,丝毫不差啊。所以说我们明白道理就要真实地按佛陀的教义行做,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以外在的断恶为基础,以行善为手段,最后远离恶缘,善念增长,佛缘成熟,法缘汇聚,最后出得轮回,悠悠自在。
南无本师释迦佛
南无本师释迦佛
南无本师释迦佛
摘自人间天新浪博客《佛说十善业道经略说》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