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浅论-07 药师法门的殊胜 (5)
药师法门的殊胜:
一、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
二、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呪。
三、拔除一切业障。
(一)断一切恶
(二)修一切善
断恶即成善:布施捨贪、成正知见、去恶习性,皆为善本。
不造恶因,可远恶报。无恶报苦,身心安乐。
身安乐故,更造诸善。恶尽善满,清淨自现。
《药师经》又云:
若有四众。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及馀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斋戒。或经一年。或復三月。受持学处。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而未定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菩萨。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是八大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路。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华中。自然化生。或有因此。生于天上。虽生天上。而本善根亦未穷尽。不復更生诸馀恶趣。天上寿尽。还生人间。或为轮王。统摄四洲。威德自在。安立无量百千有情。于十善道。或生刹帝利。婆罗门。居士大家。多饶财宝。仓库盈溢。形相端正。眷属具足。聪明智慧。勇健威勐。如大力士。若是女人。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于后不復更受女身。
学佛的目的在解脱成佛,成佛的功德在利益众生。
成佛路上有着许许多多的障碍,即使修得再高的境界,只要稍有退转或心念不正,恐怕前功尽弃,沦入魔道。尤其不出轮迴,难免隔阴之迷,有福报却无智慧,反倒沉溺贪爱,误了难得人身,更是教人唏嘘!
最保险的方式就是往生佛国,为什麽?
因为有最好的师友:诸佛菩萨。
因为有最好的环境:可远诸不善。
药师佛慈悲,虔请八大菩萨接引未有把握往生极乐的「善男子善女人」至药师淨土,不是淨土有高下之别,而是不忍众生继续迷途。如果淨土资粮不足,则庇护投生天人诸善趣。
常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什麽样的环境造就什麽样的人生,何其有幸得闻佛法:惊觉过往之不足,力修今生福与慧,发愿追随佛菩萨,自化化他利众生。
但是!
如果下辈子连人都当不起呢?
或者,往生到一个不闻佛法的所在呢?
会不会,成佛大愿随着累世浮沉而烟消雾散!
每念及此,教人怎不惊心!教人如何不讚叹药师佛的慈悲!
《药师经》:「受持八分斋戒。或经一年。或復三月。受持学处。」所谓「八分斋戒」分别是:
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YIN。
四、不妄语。
五、不饮酒。
六、不眠坐华丽之床。
七、不着香华鬘、不香油涂身、不观听歌舞。
八、不非时食。
第一戒至第五戒,保持意口身的清淨,亦即「五戒」。比较特别的是《五戒》所言是「不邪YIN」,而《八分斋戒》为更进一步的「不YIN」。「YIN」为贪爱根、轮迴本,无法断绝YIN心,修行很难更上层楼。
有人强自压抑,藉由习惯成自然,不过能够坚持到底的其实少之又少;最根本的方法是勤读经典、亲近善友,等到领受禅悦法喜,便觉YIN欲之乐只是短暂,更会因为身躯衰老而索然乏趣;法喜充满才是历久弥深的真自在。两相比较,无须强抑即能渐息YIN心。
第六、七戒,培养不贪、不执的正念。苦乐之报,皆有因缘,缘聚则来,缘尽则去。遭受苦报时,大众恨不得赶快脱离种种苦恼,当然不会起贪执;尝到乐果时,却极易耽溺其中,甚至起了邪念,反而造作更多的恶因。
怎麽做到不贪、不执?没有别的,就是「深信因果」,此后受苦知忏悔,得乐知惜福,如是事过不留心,乃能真解脱。
第八戒,长养清淨心。对于若干大众而言,过午不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概念,因为日食三餐未必饱足,怎麽可能过午不食?事实证明过午不食的修行者不但没饿扁,甚至比三餐加消夜的大食客更要健康、精神。
食物提供了生活所需的能量,同时也留下代谢的废物。能量消耗得愈快,就需要更多的食物,留在身体的废物也就愈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病灶;反之,能量消耗少,所需食物就少,身体相对轻安愉快。
能量怎麽耗尽的?胡思乱想、心猿意马、妄言躁动、情绪不稳……念头一起,就是一分消磨。如能心平如镜,事来映影,事去影去,那麽少吃一些又何妨?我们知道虚云大师一入定就是十天半月,期间滴水未沾、寸食未进,原因就是大师片刻不离清淨。
常言「持斋」并非单指吃素,最重要的是保持内心的清淨。多了一分清淨,少了一分障碍;少了一分障碍,多了一分清淨,障碍与清淨相差就在一念之距,这也是烦恼化菩提的真义。
清淨之道即如《金刚经》所言:「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用现在的话就是「面对、接受、处理、放下」,认真处理每一段因缘,好好随顺每一段因缘,缘聚缘散能无罣碍,就是「清淨」。
修善就是消业:受苦者苦去甘来,得福者喜乐绵延。修一切善不只提升自己,亦能与药师佛相应,正念不断,善缘相续,现世可修善果,往生得去善处,善善相因,终成道果!
此文出处台湾牟尼精舍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