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仁清法师:金刚经的偈语——手机学佛网

佛教问答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仁清法师:金刚经的偈语  

  问:请师父开示如下几个问题:一是佛在《金刚经》上讲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接下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可在《无量寿经》中佛又讲持名念佛,即当往生。不知如何理解?

  答:初学佛法的人,可能提不出这种问题来。首先我们要知道《金刚经》在三藏十二部大藏经当中和《心经》一样,是般若经。般若经最大的特点是通过事相的辨析揭示诸法的空性和一切众生本来具足的智慧德相(佛性)。

  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证悟以后,说的第一句话是:“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就是说,一切众生都具有本来具足的那种佛性。这就是为什么念佛能成佛的原理之一,解释的基础在这里。

  如果说有的具有圆满佛性,有的佛性不圆满,就只能说明是有一部分人通过修行能成佛,有一部分人通过修行还是白费。正是因为所有的众生都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也就是说一切的众生都有圆满具足的佛性,才决定了任何众生通过修行佛法,最后都能够圆证佛果。

  刚才讲到《金刚经》在大藏经中的地位,那么《金刚经》中非常重要的一首偈语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金刚经中最后的一首偈语。“一切有为法”,这里的“有为法”和“无为法”是相对的。佛经当中所解释的一切法,无非是两大类:一种是事相,一种是体性。体性就是我们说的佛性,佛性是亘古不变的,不因因缘而生,是绝对的,不是对立的,不是谁去创造了它,而是释迦佛,诸佛发现了它,证悟了它,不是创造的。所以,佛性就像《心经》上讲的一样,特点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它无形无相,无善无恶,这是佛性。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就是指的一切事相,一切我们能够扑捉到的,能够接触到的事相。就像梦一样,是幻化的。是缘起的,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就像露水一样是短暂的,也像闪电一样。下雨的时候打一个闪电,在空中是非常短暂的显现。一切事相都是这样,都没有本来不变的自性。

  比如用人的寿命来讲,有的人活20岁,有的活120岁。那么活120岁也好,活20岁也好,在佛教讲的那个历史长河当中,那个时空观当中,应该是非常短暂的。所以《金刚经》中“一切有为法”就是一切的事相,都是变化的,都是无常的,都是趋于毁坏的,就是有生必有灭。最大的特点是:“成、住、坏、空”,作为有情众生来讲是“生、老、病、死”。这是一切有为法的最大的特点。

  《金刚经》就是讲到一切的事相是暂时的、是变化的、是无常的,是异于自性而存在的。“应作如是观”,就是释迦牟尼告诉我们,应该这样去观照,应该这样去理解。《金刚经》是揭示的诸佛如来的体性,体性和事相它是相对的,也是统一的;也就是说体性就是理体,理体是通过事相来揭示的,来显现的。体性,假如因缘具足的话,它就会随着因缘变现一定的事相。

  底下一首偈语“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里讲到如来的含意,“如来”从事相上看,是佛的一千个名号之一,每一尊佛出世,都被后人包括被诸佛尊称一千种不同的名号,这一千种不同名号,也不能说全如来的功德和智慧,我们经常在经上见到的是十种不同的名号,比如:“如来、世尊、应供、正遍知、明行足”等,这些都是。

  “如来”和“佛”实际上是一样的,从名称上来看是两个不同的称呼,指的是同一个对象。就像爸爸和爹一样,爸爸就是爹,“如来”就是“佛”,有很多人不懂,“那个是如来佛祖”,就等于我们说“那个是爹爸爸”,所以那是不懂的人的称呼。释迦如来可以,或释迦佛也可以,阿弥陀如来可以,阿弥陀佛也可以。因为如来是佛的另外一种称呼,这是事相的“如来”。在这个偈语当中的“不能见如来”的“如来”指的是佛性,体性,还是一种理体。如果有人通过修行佛法,想通过以见光、见相的方法,去见那种佛性,那就叫行邪道,那就叫“神我外道”,那不是真正的“如来”,因为佛性无相。

  在这里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好多年以前,有两个居士到我们寺院来打扫卫生,一边擦着佛像,一边非常谨慎地问我:“师父,什么叫开悟?”我一听就说:“根据历史上的高僧大德讲,开悟就是见佛性,见佛性就是见了如来藏性,是每个人都具足的那一种东西,那就叫真的如来,如来体性嘛。”

  我说任何人如果通过修行,开悟了,见佛性了,他得有开悟了的高僧大德,即“过来的人”给他印证,印证完了,过来的人可能这样说:“嗯,差不多。”“嗯,然。”“嗯,如是。”也就等于说你开悟了,不会直接说你开悟的,是得通过高僧大德去印证开悟不开悟。

  我给他们讲完这些道理以后,那两个居士都问我:“师父,不是看见光就是开悟了吗?”他听一个自称“开悟”的人说:“他看见光了,所以开悟了”。所以这两个居士就说:“开悟不是见到光吗?”我的答案是:“如果见到光就是开悟的话,我每天都开悟一次。”早上起来一睁眼就看见光,每天都开悟一次,好舒服啊。你们认为呢?

  开悟是见佛性,不是见到光,不是看到相,你见到光、看到相,是说明眼根捕捉的那个色尘而形成的一种眼识。眼、耳、鼻、舌、身、意的“眼”。“识”是认识的识,眼识。无非是眼根通过眼这种器官捕捉到的外界的光这种外境,而得到的一种识别的概念。所以刚才举的例子,如果开悟就是见了光的话,那么我每天都开悟一次,早上一睁眼就看到光了,就等于早上一睁眼就开悟一次。“哦”,他们两个听明白了,原来开悟不是见了光啊。

  “若以色见我”,见到色尘以为是见到如来了。“以音声求我”以音声来祈求佛性,或者是听到某种幻化的声音了,就认为是证得佛性了,开悟了,见到佛性了。“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个人是行的神我外道之法,不能见真正的佛性如来。就是不能见真的如来藏性,在这两段偈语当中,是说的如来藏性,佛性。佛性本来无形无相的。

  《无量寿经》中,佛又讲“持名念佛”即当往生,不知如何理解?持名念佛即当往生。《无量寿经》也好,《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也好,还是《佛说阿弥陀经》也好,包括《地藏经》也好,它是从事相(世俗谛)上趣入。从事相上揭示的如来藏性。比如持名念佛就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说的事相的那种规律。从事相上来讲,就是什么因什么果,这个不可以混淆。

  比如苹果,苹果的产生,我们暂且叫它苹果,它是个假名,为什么?你说苹果里面含有什么?它曾经含有一棵树种子,种在土壤里的动作和生长发育期,包括了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的培育,还包括从各个地方吸取的养分,包括开花结果一切自然规律,甚至包括了果农修剪树枝、锄地、浇水、施肥等一系列管理动作。我认为这里面可能还包括了一个小孩无意间在树底下撒的一泡尿。小孩在苹果树底下玩耍,撒了泡尿,被树吸收来了。有可能。

  但是它现在显现给我们的是苹果皮、苹果肉、苹果核、水分,包括营养元素,它里面有空气、阳光、水份、土壤,有了这一切元素,但是这一切元素,都不是苹果本身,但离开这一切元素,离开这一切过程,不可能有苹果的产生。

  假如我们杀生、偷盗、邪YIN、妄语、那么显给我们的是什么果呢?就是轮回受苦。如果我们通过念佛发愿往生西方,最终得到的是什么果呢?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享受法乐,在阿弥陀佛跟前听经闻法最后证得佛果。事相上有因果的不同,体性上无二无别。为什么这个事相是这样的,而不是以另外的形式显现?那是因为诸多的事相,诸多条件,诸多的因缘不同,所以它结的最终的果是不一样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是讲的体性、佛性。佛性无形无相。“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里讲的“如来”也是指的佛性。见事相认为见佛性了,那就是神我外道。《无量寿经》持名念佛能往生,是说的事相。事相就是这样造作的,就是这种规律,二者不矛盾。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