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宏圆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第三讲——手机学佛网

法师开示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宏圆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第三讲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第三讲

  诸位法师 诸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前面两节课,我们从五个方面,对这部经的大意,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来正述经文。一般经文,前面有序分,后面有流通分。序分就是经的开端、六种成就和译经的发起因缘,流通分就是经文的结尾: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作礼而去。而我们今天读到的这个《心经》,为什么没有序分和流通分,只有正宗分呢?因为《心经》是从《大般若经》里面节选出来的,所以序分和流通分都被省略掉了,没有采用一般经文的格式,但是对经的义理方面,没有丝毫的影响。

  在《心经》的七种译本中,除了玄奘法师和鸠摩罗什法师的译本,其他的五种译本都具足了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比如唐代的般若共利言的译本中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及菩萨众俱。时世尊即入三昧。名广大甚深。尔时众中有菩萨摩诃萨。名观自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尔时舍利弗承佛威力。合掌恭敬。白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欲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者。云何修行。于是,观自在菩萨说出了这部《心经》。这段经中,世尊入于广大甚深三昧,就像拈花微笑的公案一样,这里也是这样,世尊也是无声说法,当机者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他并不是不懂,而是要为众生阐绎大法,所以去祈请观世音菩萨来讲解。正如俗话所说,要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观世音菩萨(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化现),早已位超等觉,离诸苦厄。这就像两位大学教授相互配合着讲课一样,世尊入甚深三昧,给大家做示范,另一位旁边在做讲解,观世音菩萨讲解如何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在经的后面,释迦如来从广大甚深三摩地起。赞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那由此看来,《心经》应该是世尊和观世音菩萨共说,菩萨说即是佛说。我们今天用的这个译本,没有这首尾两段,非常的简洁,从短篇经典来看,这样更能受大家的欢迎。

  下面我们来看经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开头的四句经文,就是《心经》的总纲,《心经》的一切义理,乃至整个佛法的义理,都包括在这四句之内了,下面的经文都是阐述、描绘、分解这四句的无量含义。而第一句,观自在菩萨,更是这四句的纲中之纲,单单这一句,就能包括六百卷的《大般若经》。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观就是观照,我们前面讲过了,做一切功夫都离不开观照,三藏十二部经文都离不开观照,所以它能总赅一切法。

  我们先看第一句观自在菩萨,可能有人会问了,观自在菩萨和观世音菩萨是两位菩萨吗?不是的,观世音菩萨就是观自在菩萨,因为表法不同,所以这里用的名号不同,但是都是一位菩萨。观世音菩萨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因中自利的修行功夫;第二是果上利他度生的大用。

  我们先来解释因中自利。这位大菩萨在因地修行的时候,从耳根圆通修起。他在海岛上,听闻海潮涨落的声音,追问能听到声音的是谁?那这个听不到声音的又是谁?这就是用耳根来听海潮音,因而证圆满菩提的这种修证方法。人们往往认为,听到了这个声音就是有闻,就是听到了;而没有听到声音的时候就是无闻,没有听到。其实有声音的时候你听到了声音,没有声音的时候也是听到了声音,听到的是寂静,听到的是没有声音。如果你没有听到,那怎么会知道没有声音呢?怎么会知道是一片寂静呢?就像我们大家在看东西,我们的眼睛看见东西了,就说是见到了,那如果眼睛不好的、有眼疾的,他们看不见这个东西,就说是看不见,其实不是不见,还是见了,他见到的是黑暗,见到了黑暗也是见,这就是我们见性和闻性的作用。它是永远不坏的,至于有光还是无光、有声音还是没有声音,那是色尘和声尘,与见性和闻性无关。尘是有生灭的,它是因缘法,光也是有生灭的,有声音是生,没有声音是灭,是因缘法。因缘合和了,就产生了;没有因缘了,就灭了。声尘、我们所见的色法,还有光、六尘都是生灭的,而性是不生不灭的,是不增不减的。我们的眼睛能见色,如果眼球坏了,虽然不能见色,但是我们的性,我们的见性还在。就像电灯,如果电灯的灯丝断了,灯不亮,但是还是有电的,如果你换了一个好的灯泡,那它还是亮的,你不能说没有电,而是电灯坏了。所以不能住在相上,见光是见,见黑也是见,听到声音是听到,听到没有声音也是听到。我们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性和尘它是怎么来的,我们所闻到的声尘,都是我们的性一直在起作用。所以我们的自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永远没有生灭的。就像我们用镜子来做的一个比喻一样,镜子你把它正面来照,它能照到我们,你把它翻过来,其实它还是在起作用的,放到桌子上它照到的就是桌面,只不过我们看不见,不能因为我们看不见我们就去否认它,所以这就是见性。

  观世音菩萨就是从耳根听闻上悟了道,海水涨潮落潮,潮声有生有灭,但是能听闻的自性无生无灭。正因为它不灭,所以才能听到有声和无声,能听声音的闻性是不生不灭的,它是亘古长存的。我们凡夫都是耳根对声尘而起耳识,随着声境流转,因而生起贪嗔痴的心。听到悦耳的声音心里欢喜,听到烦燥的声音,不对自己心的声音,生起嗔恨烦恼之心,生厌恶心,这就叫妄闻。我们都是活在妄识当中的,没有反闻去闻自性。不管是好听的声音和不好听的声音,它的根在哪里?反闻闻自性,它是闻性的作用。而观世音菩萨称性起智,闻一切音声,不起妄识来分别所闻之声,只是观照能闻之性,这就是反闻闻自性,也叫做回光返照。参究听见声音的是谁,听不见声音的又是谁,究竟是谁呢?就是自性,就是我们所说的佛性。一切处它都是在起作用的,所以经中说不生不灭。没有灭的时候,也没有生,它一直都在起着作用。就像异见王问婆罗提尊者,性在何处?婆罗提尊者说,性在作用。在眼,眼能看见是性的作用;耳能闻到是性的作用;在鼻辨香,鼻子能闻到这种味道,也是性的作用;像师父在谈话,也是性的作用;在手,执提能够起作用;在足,运奔也能够起作用;这些都是佛性的妙用。所以识者知是佛性,不识者唤作精魂,这一切作用就是我们的灵明觉性,就是佛性。我们要保护这个佛性,时时刻刻观照,来除尽我们的妄执、我们的习气,才能究竟成佛。

  观世音菩萨在因行当中,由反闻自性,从耳根下手来用功,圆成了无上道。《楞严经》中说,我从耳门圆照三昧,得三摩提,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这是观世音的第一个方面的含义,因中自利的修行功夫。我们在行住坐卧当中,千万不要忘了,这是我们的自性在起着作用,如果你明白这个道理,你非常高兴的,修行会非常快速的。我们说,行住坐卧、一举一动,都是我们的性在起作用,不过凡夫却执着外境,把这个尘、把这个我,认为是真的了,而我们背后清净本性的这种性的作用,我们没有看到。如果你看到了,你的一举一动都是我们的性在起作用,不管你是乐于布施还是杀人放火,都是你的性在起作用。我们看不到,我们所见到的都是我执了,是我见、我执了,是错误的。

  第二方面是果上利他的度生大用。凡世间一切众生,遇有灾难之时,能够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菩萨寻声赴感,无求不应,无苦不拔,所以称为观世音菩萨。《法华经·普门品》中说:“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千手千眼来帮助我们解脱苦难,这是在果上利他度生的大用。由上可知,观世音菩萨这个圣号,是根据因中自利、果上利他这两种事实来建立的。

  那么,我们再来看观自在这个圣号,根据本经,观自在这个圣号是因依菩萨修证的功夫来建立的。菩萨行深般若,照见五蕴身心空寂,了达五蕴虚妄不实,所以不生执着,不被所转,因而得解脱自在,所以本经称为观自在菩萨,这是解释名号的建立。那我们怎样来理解这个观自在呢?我们要时时刻刻观照我们自己本来的面目,这个自,就是自性、佛性,一切现象都是佛性的作用。我们刚才讲了,一切的现象、一切的事物,都是空花水月,都是假的、不可得的。我们要时时刻刻观照佛性、这个本来不被客观环境所左右、不被物镜所牵引、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佛性。要勤除习气,等习气消除,我执法执都尽了,分段、变易二死也就没有了,就得到了大自在。

  那修行主要是除习气,所谓的习气,我们常说的主要是五种习气:财、色、名、食、睡。我们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财,就是我们对钱财的欲望、贪欲,钱越多越好,哪怕花不完,放到银行里,自己没有事拿出存折来看看,也是心里的一种满足,这个就是对钱财的欲望,被迷惑了,甚至为了得到钱财,去做一些违法的事情,来伤害我们清净的本性;色,就是一切的色相,不仅是男女之色,其他一切的饮食起居、声色犬马、穿着打扮等等都包括在色相里面;名,就是好名誉,喜欢听别人的夸奖,听到别人的赞叹,心里就特别的高兴,别人要是指出我们的缺点,我们就特别的懊恼,甚至嗔恨去攻击别人,还有一些人沽名钓誉,做一些伪善的事情,这个都是不好的习气,没有看到我们清净的本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赞叹也好、诽谤也好,只不过都是空花水月,都是因缘合和法,刹那生灭的,回光返照,能听到别人赞叹我的是谁,能听到别人诽谤我的是谁,没有离开你清净的本性,何必留下痕迹呢?没有必要的;食,就是饮食,我们说嘴馋、好吃、贪求美味佳肴,造了种种杀业,果报肯定就是三途;睡,就是睡眠,我们说的懒惰,主要是指懒惰。我们想想,如果我们一个人每天睡八个小时,那你一天就睡了三分之一,如果再加上两个小时的午睡,一天就是十个小时,你们都很能活,活到一百,师父都讲你们活到一百,那你们会有四十年的时间是在做梦,在梦眛之中,这样就是一种懈怠,浪费了大好时光,这个就是我们主要的五种习气,障碍了我们的修行。

  我们再来具体的解释一下观自在。观的内容有三种:空观、假观、中观。什么叫做空观?简单的说,就是以般若妙智先观一切外境,都是缘起假相,当体即空,都不是实有的;再观我们的身体,是四大假合,终归要坏灭,没有一个本来的实我,我们没有一个本来的实我,大家一定要认识清楚,不要有我执的;还要观六识妄心,生灭无常,离开六根和六尘,本无自性,这就是空观。空观就是要让我们明白,一切都是因缘合和而生,没有自体。就像师父一样,四大假合而成,种种的因缘,身体的细胞也是刹那生灭,你们今天见到的师父,和昨天见到的师父,甚至和前一秒见到的师父,细胞已经在变化了,刚才的细胞已经灭了,又生出新的细胞,刹那生灭的,和昨天的又更不一样,所以他就是因缘变化合和而生的,本来没有一个真正的师父在。我们再说远点,你们今天见到的师父,和一百年以后再见到的师父,都不是一个师父了,都不是师父现在的面貌,他是合和而生,随着师父的善恶业,师父的修行,他都是因缘合和而生的,法不孤起的,都是在变化的,所以本无自性,这是空观。

  假观,就是用般若妙智观一切外境,虽然了达一切法,当体即空,虽然知道这是空的,这是没有自体的,但是不废缘起诸法,应物随缘,于一切境上不生执着,这是假观。明白了都是因缘合和而生,但是你还不舍一切法,你不能舍一切法,要舍一切法了,那不就成顽石了,像师父这样怎么给大家讲课?对不对,怎么和大家共修?所以不舍一切法,这是假观。

  中观,就是用般若妙智观一切法都是中道,彻证性相不二,色空不异之理,不取不废,圆融无碍。虽说师父这个相是假的,因缘合和而生,但是这个相、这个作用没有离开性,没有离开我们的本性而起的作用,见到相了,你就要立刻见到性,反闻闻自性。

  总之,空观不着一切法,假观是不舍一切法,中观圆融一切法。中观,虽不着,而同时不舍;虽不舍,而同时不着,这个境界是非常高的。观自在菩萨就是由这三观而得到自在的。

  自在也有三种。一是观境自在,就是菩萨用般若妙智,了达真如之境,于一切法圆融无碍,观境自在;二是观照自在,菩萨在修般若观照时,能不假分别,不加思索,直接彻见五蕴皆空、了无障碍,亲证诸法实相;三是作用自在,菩萨行深般若,亲证法身本有,从体起用,随缘赴感,观机设教,恒常往返于生死涅槃之间,以三十二相、十四无畏、四不思议等神妙作用,深入世间,寻声救苦,无所障碍,这是作用自在,利益众生自在,没有障碍。以上三种自在,观境是所观之境自在,观照是能观之智自在,这两种自在是属于智、属于因,是自利;作用自在呢,是度众生自在,属于悲、属于果,这是利他,这就是所谓悲智双修自利利他。

  另外,自在指自性常在不变。菩萨由观照般若证入实相般若,实相般若就是真如自性,此性万古不变、历劫常在。菩萨修习般若,亲证自性常在之理,而成觉悟之人,所以称为观自在菩萨,就这么明了。

  如果我们大家明白了观自在,那你修行真的是非常快乐的,处处都是我们这个自性的显现,就观照这个自在,我们的真如本性历劫常在。你睡着了,自性还在起作用,怎么知道的?晚上做梦,打呼噜,都是自性的常在,就是这样的。所以师父刚才大胆地说,杀人放火也是自性的作用,只要你有作用,准是性的作用,没有跑的。所以佛法修行最彻底的,不是叫你在点点滴滴上修,而让你在根上找到你的自性,找到你的根本。就像我们前面讲的那个公案一样,道教修识神,他所落的神通,神通是什么作用?神通还是自性的作用,他只落在神通上了,没有落在自性常在上,所以黄龙祖师说他还不究竟,就这么一个道理。你处处想着,我的一举一动谁奈何了我,都是我的自性在作用。

  我们再来看菩萨,菩萨是梵语,全称是菩提萨埵,简称菩萨。菩提就是觉的意思,萨埵是有情的意思,合起来讲就是觉有情。我们众生都有感情,但是感情,师父给大家说叫私情,不是大情,我们的这种感情。昨天有个居士,外地的,到师父这地方来参访,师父跟他谈了一个小时,他问了师父好多的世间的问题,师父就给他谈到这个感情,包括夫妻感情、朋友之间的感情。师父给他谈,就像我们这个感情都是私情,都是带着自我的,有我执的这种执着夹杂在里面,你对这个朋友付出的越多,你最后受的伤害越深。师父给他举个例子,就像我对你们付出的特别多,如果我要是用的觉有情,我会只付出,不问收获;如果我要是感情的话,我对你付出的越多,也许不想得到金钱的回报,但是要有一个这种感谢,要有这种认可,我对你付出的越多,你越不认可,你越没有感谢,这种伤就越深,什么原因?因为我们的这种付出都是感情的,而不是觉有情。包括儿女之间、夫妻之间,就像儿女孝顺了,孝顺以后得不到父母的谅解,认为你对我再好,还不如你哥哥或者你弟弟对我好,那这个付出的孩子就会非常的伤心,为什么他会伤心?他用的是感情,他用的是私情,自私的私,他用的是私情。包括我们世间所有的感情,用的是不是都是这种私情,没有用这种大爱,而佛菩萨用的是这种大爱,我们说觉有情。觉是觉悟,觉有情就是要觉破这个私情,私情觉破了就是大情,不用私情,我就是无怨无悔的付出,就是我们说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不管你是冤,你还是亲,不管你对我是好还是不好,我都是用这种大爱去付出,不问任何的收获,这就是觉有情。观世音菩萨把世上一切的众生,都看作他的孩子,佛把一切的众生都看成他的独子。师父曾经讲过,佛把波旬魔王当成他的独子一样的爱护、来度化;像观世音菩萨把一切众生都当做他的子女;地藏王菩萨把一切的众生,都当做他过去的父母、未来的诸佛,这就是菩萨觉有情,觉破了这个私情。菩萨不但自己觉破私情,这叫自觉;还帮助他人也觉破世间一切的妄情,超越世间,共证大道,这叫觉他,自觉觉他就是菩萨,菩提萨埵。

  菩萨不是在觉破私情之后才发起度众生的(愿),他在初发心的时候,就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要度众生,为了度众生他才学佛修道。就像我们看到菩萨的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他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发起了众生无边誓愿度的愿,继而他去断烦恼。烦恼无尽誓愿断;断烦恼就要去学法门,用种种的法门,来对治我们种种的烦恼。法门无量誓愿学;继而,佛道无上誓愿成。他这个就是从初发心的时候,他就立了众生无边誓愿度的愿。从《悲华经》当中我们可以知道,《悲华经》中说,在距离释迦牟尼佛很久以前,有佛出世,号宝藏如来,师父也经常用《悲华经》来做我们的公案。宝藏如来的时候,有一尊转轮圣王,叫无诤念转轮圣王,就是现在的阿弥陀佛,他有一千个太子,其中一个太子叫做不恂,他这一千个太子最后都证佛道了,这个不恂太子他恳请宝藏如来到宫中来受供,在三个月当中,他一粥一饭、一茶一水,不恂太子都必恭必敬亲自奉上,从不让别人来代替自己做。最后,宝藏如来就问这个不恂太子说,你想要什么样的果报,就是什么样的报酬,太子说了,世尊,世间无常,物质虚幻,不堪留恋,弟子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尽未来际,救度众生,令所有众生离苦得乐,但愿世间所有苦恼的众生,当他们在苦恼煎熬中,能够念我名号,我就立即寻声救苦,帮助众生脱离苦厄,获得快乐,慈悲的佛陀,愿你满我所愿。宝藏如来就赐给他观世音的名号,并鼓励他,尽未来际,深入人间,观世人求救之音声,而施予救助,令众生离苦得乐。师父一讲到这里自己都特别激动,说明我和观世音菩萨有同感,师父也有同样的善根。当时的不恂太子,就是现在的观世音菩萨。所以说,菩萨初发心就是发菩提心、修大乘法、行菩萨道,以自觉觉他为准则,而不是以自了为目的。所以菩萨不是指小乘罗汉、辟支佛,更不是指天神、鬼道、外道。但是有些人却冒充自己是菩萨,说自己是菩萨再来,我们现在见到非常多。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师父是深有体会的。好多居士问我,师父,别的地方,不是出家人,讲了一些神神通通的问题,怎么人还这么多?我就跟他说了,你看世间成佛的有几个?不能以人多而去决定法是对的还是邪的,佛在四依法当中跟我们说了,依法不依人,包括师父在内,依法不依人。我们世间现在,好多人把佛法讲到什么程度,去增加众生的欲望,而不是帮助众生放下,而不是帮助我们放下贪嗔痴的,都是增加贪嗔痴。包括我们学佛,我们刚才看到观世音菩萨,他是帮助众生,没有为了自己,而我们现在学佛,一到寺庙先上香、先磕头,最后就开始求,求名利、求官位等等的所求。如果佛要满足你这个的话,因为你上香了你要求,佛也是耳根非常软的,他也是有所执着的,不是这样的。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君子乐得为君子,小人冤枉为小人,你命中有的终须有,你命中无的也不要强求,但是我们修行,把我们的欲望放下,我们的这种宝藏,自自然然的显露无疑了,而不是去求。我们只要学佛学的是看破和放下,你看破了,放下了,我们的清净本性自然就恢复了。

  就像《楞严经》中说的,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佛法是教我们无所得而得,得什么?得清净本性,照破五蕴皆空,看到我们的回光返照、我们的清净本性。师父这个道理一再讲,但是能听的人真的不多,什么原因?大家都不肯去放下欲望,都在欲望上拼命地追逐,甚至不惜去学邪法,不惜去用邪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即使能得到,也伤害你的法根慧命,也伤害你以后的幸福,我们就不明这个理。你学邪了,学邪了怎么办?堕落,而且这一世愚痴,我们地藏寺,大家都知道,从师父来一直到现在,都是拨乱反正曾经遗留下的根基,法师不是讲法,而是讲神神鬼鬼。现在我们曾经的居士眼不是直,就是脑子转不动,你一给他提看破放下,他就给你提护法,他就给你提外道,师父苦口婆心也没有用,什么原因?他放不下自己的这种自我,放不下。即使他知道,学佛了要放下利,但是你跟他说,法也不可得,他就跟你急了,何况他这个法都是不正的法,都是邪法、都是有所执的,最后执来的都是什么?都是一些低能的众生。就像《法华经》中说的鼬鼠,我们这地方叫黄鼬,黄鼬去冒充这个神、那个神,我们天天就是这个护法、那个护法,我的护法又点化我了,点化你又买彩票又买多少号了,我们都是这么执着。都不知道一切都是我们自己修来的,我们把一切的五蕴照破,把它放下,恢复我们清净的本性,这个才是我们本来的自我,真我常在,是不是。不去学佛,而是去拜这些鼬鼠,我们现在就是这么可悲,因为他们能帮助他增加欲望,而佛法叫他们放下,他们不肯放下,反而去增加欲望。好多看这些邪病的,我不知道我们这个地方怎么称呼,这些大仙们,最后处理不了了,把问题推到地藏寺,我带你找师父去,然后他们把钱收了,问题处理不了了,来找师父。师父要给他们讲通了,回家去诵了经了,好了,好了是门头厉害,他能认识师父,不是佛法厉害,是他们厉害,他们能看到这个地方能给他们解决问题;如果他们不肯诵经,又解决不了,他们不是说他们不行,而是说佛法不行,他们把钱收了,事都怪到佛身上来了,我不说怪到师父身上来了,都怪到佛身上来了。而我们众生就愚痴的随着他们转,别人说欺骗的话,他们总认为是真的,而师父叫他们放下,你把这些因缘法放下,把欲望放下,你就会非常的幸福、非常的自在,而他们都不肯去。或者说有一些明白了,然后又把自己曾经给供的仙位,又不用那种礼貌的方法给处理了,这也是偏执,他们也是众生,佛法就讲究一个平等,一切的众生都是佛性的显现,都是佛性,都本来是佛,然后又去贬低他们,不对的。师父是从这个觉悟上来说问题,从性德上来说,一切众生一律平等,我们可以尊重他们,我们可以劝他们来学佛,叫他们在佛法的大道上走向光明,往生净土,直至做佛、做菩萨,这个才是对一切众生最公平的。而我们都是去利用一切的众生,师父也替这些众生感觉到可悲,你利用我,我利用你,互相利用,最后互相堕落。而不是像师父这样,你帮助我,我帮助你,我们共同成就佛道,师父心胸多坦荡,我们应该这么做,一切的众生本来成佛,我们一定要礼敬他们,他们有不对的地方,我们把他引到佛道上来,这样就对了,不要用到人家的时候给人磕头,用不着别人的时候就把别人给扔了。你看我们寺庙门口,天天扔了多少牌位,你们扔了,师父还要把他们恭恭敬敬的给请进来,给他们说三皈依法,让他们在寺庙里好好的修行,去求生净土,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所以,真正的菩萨不是口头上说的,他是存菩萨心、行菩萨行、做菩萨事。我们大家一定也不要听世间的人来欺骗我们,说这个是菩萨、那个是菩萨,你要知道别人是菩萨的时候,你准也是菩萨了,要不你有什么智慧来辨别别人是菩萨?这不是为了说明别人是菩萨,而是想显示自己。如果菩萨要是你看破他了,他不会住世的,他不会让我们搞个人崇拜的。从我们地藏寺的规矩来说,任何的法师我们都要恭敬,因为他代表三宝的形象,不论他是修行好、还是修行不好,甚至不管他是破戒还是守戒,我们都要一律平等的恭敬,他代表三宝的形象。我们绝不搞个人崇拜,你崇拜了这一个人,你会把整个佛法给灭了,佛法是靠僧团来护持的,佛法僧三宝,为什么僧宝这么重要?他是佛法的火种、佛法的延续,他再不好他是僧团内部,他们自己加以改正,不是我们要灭了他的,我们谁都没有这个权利和能力去灭僧宝的,我们一定要爱护僧宝,不管他个人怎么样,他代表僧团,代表佛法的延续。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个,不能去毁灭哪个出家人,也不能没有理由的去赞叹哪一个出家人,绝不搞个人崇拜。

  我们要学菩萨没有私情,而是觉有情,冤亲平等,甚至好坏平等,你看佛,把魔都当独子一样的爱护,这都是我们所学习的榜样。我们每天为什么要拜佛?不是这一尊泥像,常住三宝是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精神,见贤思齐,我们拜佛的目的是见贤思齐,向佛看齐,向菩萨看齐,学习他的觉悟,学习他们广大的慈悲、平等的慈悲,这是我们礼佛的作用。

  观自在菩萨五个字连起来,是说观世音菩萨修耳根圆通法门,返闻闻自性,证到自己不生不灭的佛性,了知一切法都不出本心,证成了涅槃的妙果。如果我们今天,要是能按照这个,了知一切法都是我们本来的面目,你很快也就觉悟了,觉悟非常快的,但是就看你肯不肯降伏自己的习气,师父还接着刚才的话说,看你肯不肯放下。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你每天锻炼着放下一点点,每天这么一点点,时间长了你就放下了,就看到了你的自在了,自性常在。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