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39集——手机学佛网

法师开示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39集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四六二页:

  钞【德云念佛门者,华严入法界品,德云比丘告善财言,我得忆念一切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见法门,而复开二十一门,起於智光普照,终於住虚空。】

  《华严经》是大乘佛法根本的经典,古德称它根本法轮,一切经都是《华严》的枝叶,好比一棵树,《华严》是这棵树的根、这棵树的本,本就是主干,一切经就是这棵树的枝叶、枝条、花果。从这个比喻,我们就了解《华严》在佛法的地位以及它的重要性。《华严经》里面讲修行的法门讲得很多,在「离世间品」,世尊总共讲了二千多个法门,二千多个还是举类而已,归纳一类一类的,实际上说不尽,法门无量。无量法门归纳成二千多类,也够详细了。在许许多多法门里,诸佛如来推荐给我们的是哪个法门?一切法门,诸位必须有一个理念,那就是肯定佛所说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不能说哪个法门高,哪个法门低,没有这个道理的。为什么?所有一切法门最后的成就都是圆成佛道,当然都是一样好。法门虽然平等,可是众生的根器不一样,有些根器适合这个法门,不适合那个法门。众生根性不相同,於是佛开出来的法门就多了。现在佛不在世,不但佛我们找不到,菩萨也找不到了,甚至阿罗汉、善知识也遇不到了。这样多的法门,我们怎样选择,知道这个法门适合自己的根器?假如选择不当,麻烦就大了。法门就好比药铺卖的药,药有几千种、几万种,契机就对症。药要是对症,药到病除,病就好了;药要是不对症,不但病会加重,恐怕一吃就呜呼哀哉。法门不契机,害处太大了。药吃错了,害的是身命,这个身死了以后,《地藏经》上讲,过四十九天就又投胎,所以身命在佛法里并不重视。法门错了,害法身慧命,这个严重了,比吃错药那个严重性要大得太多了。

  佛了解我们现在的状况,也知道现代人的根器。不但释迦牟尼佛推荐我们念佛法门,普贤菩萨在华严会上也是推荐这个法门。我们在《无量寿经》、《弥陀经》上看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异口同音都给我们介绍这个法门,都推荐这个法门。由此可知,我们在遇不到真正善知识指导之下,选修这个法门决定不会错误。我们冷静的观察现代社会,学佛的人很多,学佛而著魔的人也很多。我们仔细去打听,念佛人没有听说著魔的,著魔最多的是学禅、学密的,学教的容易变成狂慧,那也叫著魔,都不正常。唯独念佛这个法门,特别是老实念佛,几乎没有一个不成就的。这是证明诸佛菩萨为我们介绍推荐这个法门没错。何况这个法门是如来普度一切众生第一法门,因为这个法门上度等觉菩萨,下度地狱众生。

  大家要是细念《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你就明了了。菩萨一开端就说,「我与五十二同伦」,这句话非常重要,不能轻易看过。同伦,用现在的话来说,志同道合,这叫同伦,同一类。这一类是什么人?专念阿弥陀佛。在无量法门里专修这一门。五十二是指菩萨五十二个阶级,十信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再加上等觉、妙觉,妙觉就成佛了。换句话说,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没有用过第二个方法,就是这一句佛号念到底。从初发心念到成佛,你说多简单、多容易!而且是稳当快速,没有能跟这个相比。你能认清楚、能明白,能认真依这个方法修学,那你是大福报,天上人间没有一个人福报比你更大了。你不但是成就殊胜,一生圆满成就,这是真正不可思议。

  大势至菩萨说得很清楚,方法非常简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个方法我们要细心去体会,要认真去实行,关键在净念相继,净就不能夹杂,夹杂就不清净。哪些是夹杂?觉明妙行菩萨讲得很好,你去看看什么叫做夹杂。夹杂就不是净念,间断就不是相续。念佛的秘诀就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你就成功了。在效果上来说,「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不假方便,不需要借用任何方法来帮助,就是这一句佛号念到底。功夫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功夫成片」,能念到功夫成片就决定得生,往生西方世界就有把握。我们往往听到或者见到,有预知时至的,功夫好的,一年前晓得哪一天往生,不生病;功夫更好一层的,自在往生,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不想走,再多住几年也不碍事,完全自己做主。我们要问,这样的功夫到底念佛念到什么程度?给诸位说,不难,我们每个人都做得到。因为他功夫不太高,是功夫成片里面上乘的。假如我们把功夫成片也分作九品,上品,上品的功夫成片就自在往生,这个我们做得到。功夫更深的,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有事一心、有理一心,这个的确很难。得事一心,他的地位等於阿罗汉、辟支佛。理一心,那就是法身大士,生西方世界实报庄严土,那都是上上品往生。这样看来,大势至菩萨所讲的话没有错,「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从什么地方看,这个法门成就稳当而快速?佛在经论里说得很多,在我们娑婆世界,娑婆世界跟他方诸佛世界的情况差不多,在这个世界修行,从凡夫修成佛道要三个阿僧只劫,那个时间单位是论劫来算的。三大阿僧只劫,这时间太长了,天文数字都没有办法来形容。三大阿僧只劫从哪一天算起?这个跟求生西方不一样,求生西方可以说从我们今天算起,我们发心求生净土,念阿弥陀佛这一天算起就可以了。三大阿僧只劫是从你证得初果那一天算起;你要是没证得初果,那都不算。初果就是你要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证得位不退。三不退里,你证得位不退,从这一天算起,三大阿僧只劫成佛。天台家讲有藏通别圆四教,三大阿僧只劫成的是藏教佛,不是圆教。圆教佛要多少时间?《华严经》上说,无量劫才能成圆教佛果。这桩事情佛不常说,怕人听了害怕,退心了,无量劫才能成佛,算了!不学了。佛只好说三大阿僧只劫,佛没有打妄语,确实成佛,成藏教佛,这不是圆教佛。

  我们拿这个事实跟西方极乐世界一比,你才晓得这个法门不可思议,难怪许多菩萨都不相信。《弥陀经》、《无量寿经》上,佛告诉我们,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数量之多没有办法计算。上善人是指等觉菩萨,十地以前称为善人,不称为上善,上善是等觉,像观音、势至、文殊、普贤这样的菩萨在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法子计算,太多了,这就是成佛了。大势至这五十二同伦都是等觉,再差一点点就是妙觉,实际上等觉就是妙觉了,已经证得圆满的佛果。

  我们要想一想,阿弥陀佛建立西方世界到今天才不过十劫,这些人往生到极乐世界十劫成就的。在我们这个地方要三大阿僧只劫还到不了这个地步,要无量劫才能到这个地步,西方世界十劫就到了。你就晓得那是多么快速,十劫跟无量劫不能比。如果我们再仔细去观察一下,真相就大白了。如果说在西方世界修行十劫能得到等觉,阿弥陀佛建立西方世界的时候,第一劫去往生,现在成就了;第二劫去往生的,到现在是九劫,还没成就。但是经上明明告诉我们,诸上善人在西方极乐世界占人数比例是大多数,十劫成就了,没话说,第二劫也成就了、第三劫也成就了,到五劫去往生,现在也成就了,这个比例才一半一半,那不能说大多数;多数,最低限度第六劫去往生也成就了。这样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到西方极乐世界证到等觉的地位,大概只要三劫到四劫,在西方极乐世界上善菩萨才是大多数!这样观察,西方世界的殊胜,你才能看出来,你才能明白了。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凡夫去也不过三、四劫,我们的地位就跟文殊、普贤平等,还有哪个世界这样快速!你把事实真相搞清楚了,你还能说不去吗?什么力量都阻挡不住,非去不可。去他方世界纵然缘好,也要三大阿僧只劫、无量劫,搞那么长的时间。所以同修们读经,好好的把这个帐算算,你才知道。然后遵守觉明妙行菩萨的教诲:一心称念,万缘放下。

  你这一生发愿求生西方,修学念佛法门,你一生依一部经、一句名号,你是上上根人,没有比你更殊胜,你决定得生。你嫌一部经太枯燥、太少,好,你念净土五经一论,你是中根之人;说五经一论还少,再加一点,净土东西多念一点,《净土十要》、《印光大师文钞》,现在台湾编的《净土丛书》有二十多册,你发心去念这个东西,你是下根人,也许还能往生,不一定。如果说这个还不够,还想念天台、唯识、华严,再去念其他这些经论,只可以说你在佛门种一点善根,决定轮回,不能往生。古人常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尤其是这个法门,这一生错过,实在太可惜了。我们有没有善根?有没有福德?就从这里看。一门深入的,那是善根福德无比的深厚;还要涉猎许许多多法门,他信心不能建立,不能圆解,对净土认识不清楚,这是善根薄,福德也薄。

  《华严》推荐的也是这个法门,德云比丘是善财外出参访第一个善知识,第一个很重要,俗话常讲先入为主,第一个善知识的教诲往往影响他一生,德云教的是念佛法门,最后结尾的一位是普贤菩萨,就讲得更明白,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前清彭际清居士综合《华严》修行的方法,写了一篇《华严念佛三昧论》,说明《华严经》修行的总纲领、总方向,就是念佛求生净土。这个要是再不相信,那就没法子,那就慢慢去轮回,多生多劫以后善根慢慢成熟,再遇到。这一个轮转,诸位要晓得,我们今天在坐同修当中有很多都成佛了,早都成佛了,他对这个法门还在半信半疑,你说这个差距多大!太大太大了。这些都是老实话。

  我们读这段经文,了解这个意思,真实的利益你就得到。『德云比丘告善财言』,善财去参访他,他对於善财的开示。『我得忆念一切诸佛境界』,诸佛境界是指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一尊佛所证的境界就是一切佛所住的境界,所以可以称一切诸佛。《弥陀经》上讲的诸佛,莲池、蕅益大师在注解直接指出诸佛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诸佛。理上讲得通,事上也没有问题,阿弥陀佛是一切诸佛的代表。《弥陀经》的六方佛赞,那是事,既然一切诸佛都赞叹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诸佛的代表!何况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赞叹弥陀到极处,「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世尊的赞叹,也就代表一切诸佛对阿弥陀佛的赞叹。确实,「十方一切佛,阿弥陀第一」。同样一个道理,十方诸佛刹土,极乐世界第一。「忆念」就是念佛,忆念里面有观想、有称名,观想包含了称名。下面他又开了『二十一门』,二十一门是念佛的别目。『忆念一切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见法门』,这是总说,二十一门是细说,就是把诸佛境界统统包括在其中了。这些名目,《演义》注得很详细。『起於智光普照,终於住虚空』,这是经文,当中省略,注解写出来了。

  钞【今谓心外无境界,心外无智照,心外无虚空,故不出一心,悉皆具足。】

  这段话要紧,不但德云比丘所说的二十一门『不出一心』,前面我们读到宝积十心、净名八法、华严十心,乃至一切经论所说的,包括禅与密,都不出一心。我们这个法门是直接修一心的,用最简单的方法修一心,一句阿弥陀佛,比德云比丘这个容易多了;哪一种念佛,修学都比执持名号繁琐。聪明人选择最简单、最容易、最直捷、最稳当、最快速,你算是真有智慧,你选对了。有人说「我要多学一点,多知道一点」,你真的多学就能都知道吗?清凉大师在《华严经》玄义「解释经题」里面说,「有解无行」,就是你广学多闻,没有戒定慧的功夫,没有真正修行,结果是「增长邪见」。你要问;为什么增长邪见?心邪!心邪,看一切法都邪,看佛法也邪,就这么个道理。依照戒定慧修行,心净,心净看一切佛法净,看一切世间法也净。一净一切净,一邪是一切邪,这个要明了,万万不能走错路。

  佛在四弘誓愿里面告诉我们修学的次第,跟大乘经论上所讲的统统相应。四弘誓愿第一个是发心度众生,舍己为人,要发这个大心。牺牲自己成就别人,这是菩萨发心,这叫大菩提心。修行下手,先断烦恼,「烦恼无尽誓愿断」,然后再学法门。烦恼是毒,贪瞋痴三毒!毒没有去掉,这个法是醍醐,经上常有比喻,我们拿这个杯子,这杯子是器,从前是盛毒药的,毒药不但没有去干净,毒药还在,醍醐灌进去,醍醐也变成毒药了,就这么回事情。必须洗得干干净净,毒都消除,这才叫器,法器。烦恼无尽誓愿断,断尽烦恼你才是个法器,然后就可以盛醍醐,才能广学多闻。现在人修学,他不讲求这个,换句话说,拿著盛毒药的杯子去装醍醐,醍醐好,是甘露,喝下去,哪个人都死,没有一个不死的。难道醍醐甘露错了吗?没错!你盛的杯子里有毒药,你那个毒没有消除,没有洗干净,道理就在此地。所以修学第一步就是断烦恼,断烦恼就是消毒,成就自己的法器,然后再「法门无量誓愿学」,所以它是第二个阶段。

  我们中国古来的大德,古时候的人跟现在人不一样,古时候人心淳厚,社会一般人生活也都单纯,外面境界没有什么诱惑,里面从小培养一个孝敬淳厚的心,所以他消毒的时间短。古人五年学戒,有五年、十年真的身心清净,接受佛法不需要很长的时间就开悟证果。为什么?这就是他本身是一个法器,他的染污毒素很轻,很容易洗掉。现在人不行,现在这个社会环境是个大染缸,三毒的染缸。在从前,不要说得很远,我这七十岁的年龄。我生长在农村,到十四岁我才懂事,在这以前真的是天真烂漫,什么事都不懂,天天除了念书就是玩,这童年幸福!现在的小孩不得了,从眼睛张开,他就看电视,电视里五花八门他全都学会了,他什么都懂。一、二岁的小孩什么都懂,他会察颜观色,会讨好人,这怎么得了!换句话说,我们到十四、五岁才渐渐染这个社会的气氛,现在的小孩眼睛一张开就受染污,怎么得了!

  社会的诱惑力量比从前超过几百倍、几千倍!过去这五年能把身心洗干净,现在我看五十年都洗不干净。我讲的话是真话,那怎么办?所以我常常劝勉大家,我们把「法门无量誓愿学」跟「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个后半段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去办!这一生中专门洗刷自己的身心,心净则土净,这才能往生。心不清净,不能往生,这个要知道。古人可以广学多闻,为什么?他那个毒素浅,五年到十年能洗干净,然后他能广学多闻,他能成就。现在人不行,现在人真的五十年也洗不干净。洗不干净,广学多闻所得的结果,就是清凉大师讲的「增长邪见」,那又何必?他不是增长智慧,他增长邪见,这个很可怕,将来继续还要搞六道轮回。我们把这个道理搞清楚,事实真相也搞清楚了,自己就可以下一个决定,我们这一生当中,四弘誓愿学前面二句,愿要广大、坚固,要认真念佛,用这句佛号消除业障,洗涤身心,将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了,那个时候法门无量誓愿学,那就快速了。这样往生才有把握,不至於错过这一生难得的机缘,这个缘分非常难得。这一句佛号将德云比丘的念佛法门统统包括。

  『今谓』,「今」是本经所说的。『心外无境界,心外无智照』,诸佛如来的光明普照,诸佛如来所证的圆满境界,都在一心称念之中。所以,念佛最要紧的是要一心称念。念佛不可以打妄想,打妄想就是夹杂,功夫就得不到。但是,哪个念佛人不打妄想?这是很严重的问题,打妄想就是严重的夹杂,功夫不得力了。要想不打妄想,必须放下万缘,可是尘缘偏偏放不下。有一个同修很感慨的说:我什么都可以放下,我那孙子放不下。那就没有法子,有一桩事情放不下就是大障碍,这个不能不留意。一切放下,你的杂念自然就少。

  在实际环境当中,时间长了,又妄念夹杂;时间短,容易控制。那你就晓得,短时间的修行有力量,我们就采取短时间。我教给同修们「十念法」,十念法是十句,跟慈云灌顶法师不一样,慈云法师传给我们的十念法是一口气叫一念,是用在早晚课;我教的十念佛就是十句名号,一口气念下去,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句接一句,确实没有杂念。十句,我这一堂课就做圆满了,这个没有杂念。可是一天要做九次才有效果,就是每隔一段时间,不长,我就又修一次。九次修行是一堂都不可以缺,时间定在什么时候?早晨起床,洗脸漱口之后,合掌恭恭敬敬,一切念头放下,念十声,这是净念相继,确实是大势至菩萨所讲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时间只要一分钟。第二堂是吃早饭时,佛教徒都会念供养咒,「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实在讲是有口无心,吃饭歌唱一下没有用处的,不如合掌恭恭敬敬,万缘放下,念十句佛号,身心清净,这样吃饭能帮助消化,好处很多。第三堂是上班时,工作还没开始,先合掌念十声佛号,头脑清醒,处事就更有条理。第四堂是上午公事处理完毕,下班时再念一次。第五堂是吃午饭时念,第六堂是下午上班,第七堂是下午下班,第八堂是吃晚饭时念,第九堂是睡觉以前念。一天九堂功课,一堂不能缺,但是每一堂功课只要一分钟。我们用这九堂做定课,其他的做散课,散课念佛是没有事情就念。我这个方法教了不少人,他们修两个星期就来告诉我:非常欢喜,很有受用。这是适应这个时代,大家工作繁忙,不耽误你的工作,对工作决定有好处。当你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十声佛号一念,就心平气和,非常有效果。这个符合「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用这个方法非常好。你们自己修,得到好处,再介绍给别人。用其他方法介绍给别人,人家很难接受,时间太长,早课要念好多经、好多咒、念好多佛菩萨名号,他哪有那么多时间,这个只要一分钟,他就会乐意的去做。

  一心称念,如来境界、智照统统在其中。『不出一心,悉皆具足』,诸佛如来无量无边的法门统统具足,所以这十句功德不可思议。

  钞【那先经云:诸善之中,独有一心,最为第一。】

  念佛是直接修一心,得一心,一切法统统具足了。所以说是「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心开意解就是禅宗里面大彻大悟,教下所讲的大开圆解。入这个境界,世出世间一切法,你一接触就通达明了。

  钞【一其心者,诸善随之,正此意也。】

  真正得一心,世出世间一切善法自然具足,不但具足,而且自然圆满,这正是一修一切修。

  疏【又此一心,即作是二义故。】

  什么叫『作是』?《观无量寿佛经》讲的「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一心就是这个意思。《钞》详细说明:

  钞【观经云。】

  这出自於《观无量寿佛经》。

  钞【心想佛时,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今谓此经一心持名,繇此一心,终当作佛,从因至果,名之曰作。】

  《疏》与《钞》都是莲池大师自己作的,这个解释真的是简单明了。因为《观经》上这两句话很不好懂,看到好像很浅显,其实非常深奥。大经上佛常说「一切法由心想生」,佛这句话说得很多,这句话非常重要。一切法,包括世间法跟出世间法,出世间法,像毗卢遮那佛依正庄严、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往上面看;往下面看,一切世界六道众生,下至三恶道。一切法从哪里来的?是从心造出来的。《华严》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法相唯识经论里面告诉我们,「心能现相,识能变异」,现相是心的作用,所谓「万法唯心」,心现出来的,现出来之后,这个相起变化,变化是什么作用?识。「万法唯识」,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十法界不同是识变的,识就是心想生。心想是识,识会想,真心本性不会想,那里头没有想;没有想的现相,想的起变化,这是真理。知道这个真理,十法界是从心想生,我们心想佛就变佛法界,想阿弥陀佛就变阿弥陀佛的法界,想药师佛就变药师佛的法界,想什么变什么。

  十法界从哪里来的?不是佛菩萨建造十法界来赏罚我们,那就错了,没这个道理,是自己心里变现出来的。我们想的,实在讲太复杂,特别是学佛的人,学佛的人每天所想的,十法界都有。念阿弥陀佛,想佛,佛法界;等一下忘掉了,要去赚钱,多赚一点,贪心起来,饿鬼法界,马上就掉下来了;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发脾气,瞋恨了,地狱法界;把一桩事情看错,假的当真,真的当假,是非不明,黑白颠倒,畜生法界。从早到晚,念念都在那里想,你想哪个法界的时间长,想哪个法界的力量大,将来是「强者先牵」,你去受果报的时候,强有力的那个想牵著你先受报,就这么个道理。贪心重的变饿鬼,瞋恚心重的堕地狱,愚痴重的变畜生,人伦道德、五戒十善这是得人身,上品则是生欲界天,所以一切法从心想生。

  也许要问:佛那么多,佛的世界那么多,为什么偏偏叫我们想阿弥陀佛?那倒不一定,你想别的佛也可以,都能成就。我们偏想阿弥陀佛,是因为我们遵从老师的教导,老师这样教的,我们就这样学,我们是尊师重道。何况释迦本师这样教诲我们,又有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的劝导,阿弥陀佛还能错得了吗?我们读往生经论,知道弥陀与我们世界特别有缘,而且最殊胜、最难得是带业往生;其他诸佛如来这个刹土没有说带业往生的。换句话说,你要专想,想要产生强大的力量,什么力量?断烦恼。你心里只有这一尊佛,其他一切杂念都没有了,这就是定,有这个定功决定能往生。

  我们想阿弥陀佛,没有得定,为什么?想阿弥陀佛,大部分时间还在打妄想,也能往生,叫「带业往生」。为什么打其他的妄想,还能往生?《无量寿经》给我们讲,往生的条件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我们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相信有阿弥陀佛,相信阿弥陀佛接引一切众生,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发愿决定求生净土,这就是「发菩提心」,在修行功夫上就是「一向专念」。黄念祖居士在《无量寿经》注解,注这一段经文的时候,他是引用古大德的开示,即使很忙的人,采取慈云法师朝暮十念法,尽形寿一天都不缺,也符合一向专念。以这个例子类推,我教给诸位同修十念法,一天九次,一次不缺,当然更符合一向专念。果然一生一堂不缺,决定得生。这个念法比慈云灌顶这十口气的念法,一天作两次,效果要大。为什么?时时刻刻提醒去想阿弥陀佛,心想佛时,时间隔很短,立刻一切放下专想佛。虽然时间很短,他专,没有杂念,所以这个效果就非常强而有力,你用这个方法来修。心想佛的时候,我们这个心就现佛的境界,就「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作、心是,《演义》有注解。

  演【心想佛时,是心作佛者,观经云: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这是《观经》的经文。

  演【今释是心作佛者,作有二义。】

  「作」有二个意思。

  演【一、净心能感他方应佛,故名是心作佛,即疏文所谓佛本是无,心净故有也。】

  佛没有身,初学的人听到没有身都害怕了,没有身,那还得了!都想有个身,这身是什么?身见、我执,就因为这个观念太坚固,搞得你生生世世无量劫来都在这里轮回流转,永远不能超越。什么原因?就是这个强大的力量牵著你,你没办法脱离。佛教没到中国来时,中国道家的老子曾经说了一句,「吾有大患,为吾有身」。他说:我有最大的忧患是我有身。身真的是大患,身见不除,不但不能出三界,初果都不能证得;因为初果要断惑,八十八品见惑,第一个就是断身见。所以佛没有身,佛是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在,就像虚空一样,哪个地方有感,哪里就现身,妙极了。因为没有身,所以能现一切身。《楞严经》讲,「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那个应是应身,应是应众生的心感,众生心有感,佛就有应。佛与菩萨,像观世音菩萨都是没有身,哪个地方有念,哪个地方他就现身。他无所不在,无处不现身,这叫得大自在!我们时时执著这个身是自己,所以就不能现第二个身,不能尽虚空遍法界现身,这多苦,这个损失多大!所以,佛就是真心、就是本性,这个要知道。这是第一个,从理上讲的,我们心清净,清净心就有感应,为什么?因为没障碍。

  佛菩萨没有身相,尽虚空遍法界都是,跟我们非常的密切,这个障是在我们自己,我们自己的心不清净就是障碍,所以佛菩萨就不能现身,我们跟他感应当中有隔碍。心清净,这个障碍没有了,所以想佛,佛就现前;想菩萨,菩萨就现前,感应道交。诸位要特别注意,心要真的清净了。假如心不是真的清净,我这一想,佛就现前了,一想菩萨,菩萨现前了,那是魔变的,不是佛,这个地方要注意。感应,一定感跟应都是如理如法,那是真的,否则的话是假的。《楞严经》上讲五十种阴魔,每一种都有无量无边,魔障重重,千万不要把魔当作佛,魔会欺骗人,魔会障碍你,魔会变佛的身相、菩萨的身相来诱惑你。你读《楞严经》,看看那个阴魔的境界,我们实在没有能力辨别他是魔,他现的境界几乎跟佛境界相同。他是变现的,不是真的,是来欺骗你,是来诱惑你。《楞严经》上告诉我们一个原则,就是境界现前不要理会,那就是好境界。境界现前不理,是佛也好,是魔也好,统统不理,我还是一心念阿弥陀佛,那就对了。境界现前,不要生欢喜心,生欢喜心,生染著心,你就上当,这个一定要知道。这个感应,佛菩萨现境界,这是很平常的事情,没有什么希奇,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任何一个人心清净都能感到佛现身,有什么希奇?往往是人见到这个境界,「我见到佛了,我的功夫好,你们都不如我」,马上就著魔了。为什么?心不清净,染著了,贡高我慢生起来,瞧不起别人,立刻就堕落。这是诸位必须记住,才不至於堕落在魔障。净心感应,这是很容易的,我们一般人都可能有这个机缘。

  演【二、三昧能成己之果佛。】

  这个境界就高,这是自己成佛了。

  演【故名是心作佛,即疏文所谓亦因三昧心终成作佛也。初作他佛,次作己佛。】

  这是两个意思。自己成佛,禅宗说得好,「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哪个地方机缘成熟,「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圆教初住菩萨就有能力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佛身为众生说法。这是「是心作佛」第二个意思。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