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净土法门法师:地藏经玄义(第十六集)——手机学佛网

法师开示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净土法门法师:地藏经玄义(第十六集)  

地藏经玄义  (第十六集)  1998/12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4-14-16

  请掀开经本,《地藏菩萨本愿经》纶贯第十五页,我们还把第一行的文念一遍,从第二句看起:

  今地藏大士,现身六道。於四不可说,用四悉檀赴缘,随机说教,化转物心。大概不越此三。】

  这一段给诸位详细的说过。「四悉檀」跟「四摄法」,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度化众生的方式,我们必须要学习。将四悉、四摄,做为我们自己处事待人接物的原则,用现代的话来讲,怎么样把公共关系做好,怎么样跟一切众生交往,这是最好的方法。能够和睦一切族群,一切不同的文化,这两种方法非常的宝贵。佛之能够在十法界普度众生,能够收到这样圆满的成就,就是用这个方法,我们要记住。『化转物心』,「化转」的三个目标,就是帮助众生「转恶为善、转迷成解、转凡成圣」,是这三个目标。青莲大师是从这个基础来判教相,这是他把判教的依据给我们说出来了。纶贯前面这个文的确实非常好,特别是我们现代人,必须要学习。青莲大师他是学天台的,他用天台家「五时」的判法。五时在此地第三行的当中:

  一华严时。二鹿苑时。三方等时。四般若时。五法华涅盘时。】

  世尊当年在世确实是随机说教,他没有学校的形式,也没有分学生的程度,大家都在一起听佛讲经说法。佛说法多半都是有人启请,听众当中出家人或是在家人提出问题,佛当众为大家解答。所以我们看到经典里面,许许多多都是为当机解答的。佛虽然是为一个人解答,或者为少数人解答,但是佛讲的意思都很深很广,能契一切不同的根机,我们说这是佛说法的圆满之音,「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根利的人、程度高的人,他听的意思深广;根劣的人、程度差的人,他听的意思窄小;总而言之,都能得利益,这是世尊一代说法的真相。分科判教这是后人的事情,祖师大德为了便利后人,后代的人确实不如前一代。我们现在讲后后胜於前前,在科技文明确实如此,底下一代决定超过上一代。可是在佛法,在中国古老道德的教育,的确是一代不如一代。所以佛的法运是正法、像法、末法、灭法,这不就是说明一代不如一代?

  由此可知,经济、科技的发达,它的副作用就是伦理道德的退化,人类这些物欲,贪瞋痴慢的增长,仔细的去反省思惟,不是好现象。所以我们中国古圣先贤,不提倡这些事情,我们决定不是聪明才智不如外国人,现代外国人也承认,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我们为什么不提倡?中国人有真实的智慧,知道这些东西若提倡发展,将会是外国人讲的世界末日提前,有智慧的人不搞这些,就把世界末日推后,退后好。外国人搞的这些,是把世界末日提前,尤其他们讲的提前到就在今年,九九年世界末日。这些我们都得看清楚、看明白,哪些是真实的利益,哪些是真实的善果,我们要得的是真正的善果,是真实的利益。

  古人为了利益今人,方便今人的学习,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分类、整理,哪些便利於初学,就好像现在学校排课程一样,哪些排在一年级、哪些排在二年级,这是祖师大德们他们的用心。释迦牟尼佛当时没有这个意思,也没有这个想法,也没有这种作法。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各宗各派祖师大德的分科判教,很值得我们做参考,便利我们修学,但是不能够固执,固执就错了,这是一种权宜的方便。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读祖师的东西就能够得利益,不至於造成门户之见,也就是在修学或者是弘法当中,不至於造成障碍,这在现前社会尤其是重要。现前不但是佛门里面不可以有这些派别,不可以有这些矛盾,乃至於我们今天提倡多元文化,对其他宗教之间的相处,不同族群的相处都要消除误会、消除隔阂,才能真正达到共存共荣,和睦相处。所以要晓得这个本意。

  「五时」,贤首跟天台都有相同的见解。第一时是『华严时』,底下有个小注,「约经立名」。世尊示现成道之后,第一部经是讲《华严经》,但是现在世间人很多人不承认。《华严经》在哪里讲?在定中讲的,没人看见。我们凡夫只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在入定,谁知道他在定中讲《华严经》?所以现在西方人讲到佛教,就从《阿含经》讲起,就是从「鹿苑」这个地方讲起,为五比丘说法。对於《华严经》就不承认,甚至於有许多人说《华严经》是伪造的,不是佛说的。《华严经》从哪里来的?是龙树菩萨从龙宫里面取回来的,於是有不少人就讲《华严经》是龙树菩萨伪造的,不是佛说的。这是世间人的观念,他们的想法跟看法符合现代所讲的科学精神。科学要求证,龙宫在哪里?现在潜水艇潜到海底没有发现龙宫,所以他们不能接受。「鹿苑」,现在这个地方还在印度,大家可以看到,他们承认。这个我们就不提了,晓得有这么一桩事情。

  但是科学家也肯定,时空是多元的。如果肯定多元的时空,龙宫跟天宫就有可能,也就能肯定有六道。六道是什么?是六种不同的空间,我们讲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五度空间。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们,现在西方科学家承认有十一度空间的存在,但是这个空间怎样去突破,现在还想不出这个方法。佛法讲的理论,空间是无限度的,不只十一度,是无限度的空间。空间怎样形成的?是妄想分别执著形成的。我们想想,一切众生妄想执著无量无边,空间的维次就无量无边。怎么样突破?佛法讲放下,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突破了。到如来果地上是彻底放下,完全突破了,这个时候的空间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空间的本来面目。从一真变成十法界,十法界不是真的,为什么?佛家讲「真」,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凡是有变化就不是真的。十法界从哪里来?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变现来的。它有生,我们断了妄想分别执著,这界限就突破了,它有生有灭,有生有灭就不是真的,是假的。所以要晓得,这个东西是怎么来的,然后你才晓得如何去突破它。

  佛家重视修禅定,古老的印度许多宗教的宗教家们,没有不重视禅定。从禅定里面放下了分别执著,看你放下多少,你就能够突破多少层次。古印度的宗教家都肯定六道轮回的事实,六道轮回是六种不同的时空,他用禅定的方式突破,他见到地狱、天堂,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他都在定中见到。他为什么不能够突破六道?到了色界的天顶他产生错觉,无色界的天顶也产生错觉。这是什么错觉?他认为那是宇宙生命的起源,他以为见到了。这是一个误会,所以功夫不能再向上提升,这是出离不了六道的原因。世尊看到这个现象,他们有这种能力,达到突破的边缘而不能够突破,所以佛才降生在印度,帮助这些人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这就是佛家讲的机缘成熟了,所以佛来帮助他。

  经济、科技的发展,决定会增长一切众生的贪瞋痴慢和物欲的享受。增长贪瞋痴慢,贪图物欲的享受,定功就不可能成就,这是佛家说明一代不如一代的原因之由来。但是我们要晓得,纵然在末法时期,有没有善根深厚的人?有,太少了。由此可知,所谓是正法、像法、末法,也不是一定的。在世尊当年那个时代,也有人贪图享受,那就是正法里头的末法,佛也度不了他,他不肯放弃荣华富贵的享受,这就是正法里面的末法。末法里头也有真正觉悟的,能够舍弃一切物欲的享受,而修清净心,这是末法里面的正法。这是说明法没有定法,祖师这种判设是就多数人来讲,这里头有少数例外的。所以我们看到祖师判设不要灰心,我们生在末法,末法里头你可以做正法,只要你能够觉悟,你能够舍弃一切物欲的享受,你也能够成就。我还常常提醒同修们,要舍弃对一切人事物控制的那个念头,要舍弃对一切人事物占有的念头,你能把这两种念头舍弃,你就是末法里面的正法众生,你有资格修菩萨道、修菩萨行,这才是佛给我们说法的真实义。

  《华严经》,是世尊成道之后,将他自己所见所闻及所入的境界,圆圆满满的为我们说出来。诸佛果地上的境界,所谓是一真法界、华藏世界、极乐世界,名称虽然不一样,实际是一桩事情。这个境界在哪里?就在我们面前,就在当下。我们是迷而不觉,他们是觉而不迷,所以他们享受的是一真,我们享受的是烦恼,是无量无边的妄想分别执著。我们享受的是妄想分别执著,人家享受的是清净平等觉,差别就在一念之间,一念迷悟之间。我们讲《华严经》,才刚讲到开端,序分还没讲完,我们也能够体会到一点意思,愈往后愈殊胜。我们要学善财,唯有善财的条件,善财什么条件?学以致用。善财的特色是学了马上就用,绝对不是所学非所用。学了立刻就能落实到我们生活上、工作上、处事待人接物上,这个人就叫善财。学了没有用,不会用,不能变成自己的生活,不能落实,那个人就不是善财。李炳南老居士讲,那种是什么人?佛呆子。念书,不能够落实,不能够应用,叫书呆子;学佛,不能落实,不能够应用,就是佛呆子。所以善财是给我们做代表,是修学佛法的一个典范,我们要向他学习,「学以致用」。

  《华严经》在现象上来看,就是虚空法界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族群、不同的生活,种种不同都能够彼此相融,都能够和睦相处,都能够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这是从形象上看到的。这种形象,正是现代许许多多政治家,梦寐所希求的、所盼望的,哪里知道全在《华严经》里面。所以《华严经》展现给我们的是社会安定,世界大同,我们现在所讲的和平安乐。我们要想达到这个目标,不学《华严经》怎么行?《华严经》里面有真实的理论,圆满的境界,精密的方法,所以佛法称《华严经》是根本法轮,很有道理。

  佛虽然是从定中宣说,因为在定中,如果没有能力突破时空境界的人,没有办法参加这个法会,所以不是凡夫。不但凡夫不知道,声闻、阿罗汉也不知道,辟支佛、权教菩萨,乃至於天台家所讲的四教里面藏教的佛、通教的佛都没有分,都没有能力参加这个法会。可是我们在这个法会里看到,有诸天、有杂神众,也看到声闻、缘觉,也看到一些国王大臣,特别是在末后「行愿品」里面,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我们看到,这是什么回事情?这些人全是诸佛如来应化的,《普门品》里面所说,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所以在华严会上,他是用的随类现身,这是我们看到好像族群不相同,信仰不相同,种种不同,不同的是相,同的是什么?皆是法身大士。换句话说,他们所证得的都是无上菩提。充分给我们显示,同不碍异,异不碍同,同异不二,这是显示出宇宙众生的真相。

  我们了解事实真相,我们分别执著的意念就会化解。你有分别、你有执著,那是什么?那是同异,是两桩事情。离开妄想分别执著,同异就不是两样,就没有障碍了。所以一切障碍,都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面生的,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就是诸佛菩萨的境界。我们今天见不到诸佛菩萨的境界,是因为自己有分别、有执著,见不到诸佛的境界,也就是见不到真正的事实真相。真正事实真相,叫一真法界、叫华藏世界、叫极乐世界,叫什么都可以,我们见不到,原因在此地。

  《华严经》是世尊把他自己亲证的境界,统统摆出来、陈列出来给大家看,可惜的是我们凡夫看不懂,佛才用方便法,从最初的、最浅显的方法来教,这就是第二时。在鹿野苑开始教学,最初的学生五个人,五比丘,释迦牟尼佛的教学,最早期的五个学生,从这里开始。为他们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要把宇宙人生真相分成许多个层次来解释。首先要让他能够理解,他在常识里头可以接受,这是讲做人的道理。后来祖师把佛法分做五乘:人乘、天乘、声闻、缘觉、菩萨乘,五乘佛法。给你讲人乘好懂,大家很容易接受,教给你做人的道理,教给你怎样能保住人身,生生世世不失人身,这个很多人很喜欢听。这些学生里面,有一些聪明伶俐汉,听说还有天,天比人好,他的心里面向往著生天,这个层次就提升一层。你想生天,佛就把天道的状况为你说明白,告诉你生天的方法。天有二十八层,还在六道轮回之内,不能超越。於是更有聪明人,知道轮回不是好事情,想方法怎样能超越。到你有这个念头,佛就给你说明六道轮回之所以然,这个轮回怎么形成的,用什么方法来超越。逐渐逐渐提升教学的层次,这就是五时的由来。

  所以在「鹿野苑时」,这个教学时代好比是办小学,「方等时」好比是办中学,「般若时」好比是办大学,最后阶段是「法华涅盘时」,这是研究所;法华这个时候,所谓是开权显实。由此可知鹿苑,鹿苑从经上讲叫阿含。方等、般若都是属於权教,权巧方便。到华严,这才真正落实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法华跟华严是完全相同。佛一定要把他自己果地上所证得的境界,也能令一切众生都证得、都契入;换句话说,要帮助众生成佛,他的教学才真正达到圆满。转凡成圣,我在前面跟诸位介绍过,有小圣、有大圣,佛帮助众生、教导众生,是要教众生成佛才满他的愿,所以到法华涅盘时,这才满愿。我们的修学如果真的像善财,一生就圆满成佛。善财凭什么?精进不懈。真正看破、真正放下,这个人就是善财。底下的文说:

  前后四时,判味有定。不属前后所摄者,皆收归方等。】

  华严、鹿苑、般若、法华,确实有很清晰的界限,方等就很广,凡是这四时不能收的,统统归方等。下面举例子:

  如光明、胜鬘、大集经、楞严等,是其例也。】

  《金光明经》、《胜鬘经》、《大集经》、《楞严经》,统统收在方等里面。

  今地藏本愿经,亦合第三方等时摄。】

  《地藏菩萨本愿经》,古人判教也是收在方等里面。但是青莲大师的判教是,「判无上醍醐为教相者」。无上醍醐为教相是法华涅盘第五时,祖师用这个做比喻,用比喻来判设。华严判作乳,鹿苑判作酪,方等判作生酥,般若判作熟酥,法华涅盘判作醍醐。这是古印度时候的奶制品,从奶制品里面提炼,从乳提炼为酪,从酪提炼再就是生酥,生酥再提炼熟酥,熟酥再提炼是最好的醍醐。

  醍醐是什么?佛经上常说。往年,道源老法师在台湾,他是讲经的法师,他学过讲经的技术,在台湾老法师当中,讲经懂得这套方法的只有他一人,这是在讲判教,他是个内行人。他常常讲经,经上讲的两桩事情,他一生都搞不清楚,什么是醍醐、庵摩罗果,他不知道。有一年,他到印度去朝圣,就问印度人:「佛经上讲庵摩罗果有没有?」印度人说:「有。」你拿来我看看,这一看,是台湾人讲的芭乐,原来就是这个东西。醍醐是什么?也端来了,沙拉,大家常吃的,奶制品里面最好的。回到台湾之后,醍醐、庵摩罗果我都见过,在哪里?摆在面前。所以佛用的比喻,都是大家很常用的,不会找那些很稀有的东西来做比喻,因为大家不懂,日常生活当中常接触到的,用这个比喻来判教,教的味道叫法味,用这个来比喻法味。

  这是方等,方等是生酥,怎么能跟醍醐比?他为什么把这个经判作醍醐?判作醍醐,这个经的教义就跟《华严经》、《法华经》相等。我们现在实在讲是比较清楚多了,我们可以肯定佛所说的一切经法门门都第一,没有第二。五时判教还有第一、第二、第三,他们的判法,华严时、法华时是第一,般若时是第二,方等时是第三,鹿苑时是第四,实际上哪里有这种分别执著?所以华严家讲,圆人说法,无法不圆。不但佛法门门是第一,世法也是门门第一,世出世间一切法是平等的,决定没有高下之分。如果有高下之分,这从什么地方变现出来的?从你的妄想分别执著里面变现出来的。

  你果真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世出世间法决定是平等的,平等真法界。真法界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平等的法界,一真法界是清净的法界。离开了执著你就清净,离开了分别你就平等,离开妄想你就圆满觉悟了。所以《无量寿经》经题很好,教导我们修行的原则,「清净、平等、觉」。经题上这五个字是告诉我们,修学的枢纽,修学的关键,修学的中心是「清净平等觉」,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这是总纲领、总原则、总方向、总目标,所以才说「法法平等,无有高下」,这才是事实真相。然后我们了解,祖师大德这是方便说法,便利於初学。初学因这个方便而入门是有利益的,如果执著这个方便,那就错误了,那你在佛法里面所契入的就非常有限,所以决定不能够执著。

  下面青莲法师是自己设问答,下面详细的解释。解释有从理上说、有从事上说,他解释得很好,这段文字并不难懂,诸位看看就可以,我们此地可以把它省略掉。请看第十五页最后一行,我们看他的答覆:

  法华大收,涅盘捃拾。所应记者,皆已记讫。】

  这是说明祖师大德们判教的义趣。虽然是天台家的说法,但是在一般佛门里面,各宗各派也都能承认接受。到《法华经》开权显实,将世尊四十九年所说做了一个总结,《法华经》是总结,所以佛家讲成佛的《法华经》,开智慧的《楞严经》。成佛的《法华经》,为什么这样说法?因为佛当年在方便说的时候,曾经讲过一阐提不能成佛,不能作佛。「一阐提」是梵语,它的意思就是没有善根的众生,没有善根的众生怎么能作佛?佛在最后,法华会上他的说法不一样,一阐提也有善根,一阐提也能作佛,这才圆满。所以叫成佛的《法华经》,是这个意思,跟《华严经》上所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才能合得起来。这是《法华经》做了总结,将佛度众生圆满的悲心,完全显示出来了。《涅盘经》里面,这是撷取精华。什么精华?《法华经》的精华,也可以说四十九年所说的精华。《涅盘经》,实在讲就是世尊的遗嘱,一日一夜所说,说的时间短,记载得特别详细,特别的完整。世尊将要离开这个世间,对这个世间一切众生念念不忘,一再的叮咛嘱咐,希望我们明了他所说的教义,依照他教导方法去修学,决定可以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地藏经》在什么时候讲的?

  佛今上升忉利,为三事故。】

  这是世尊,法华这个时期结束之后,佛上升忉利天,这部经在忉利天讲的,讲了三个月。讲完之后,二月十四,从忉利天再下降阎浮提,第二天十五入般涅盘。所以大师判设这部经,这部经是在法华之后,是在《涅盘经》之前,《法华》、《涅盘》判作无上醍醐,这部经又何尝不是无上醍醐?这是根据这个来判的。佛上升忉利天,说这部经有三桩事情,这个重要。第一个:

  为母说法。】

  报恩。我们晓得佛法是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师道是教学、是教育,教什么?就是教孝。佛菩萨之所行,行什么?行孝。说实在的话,佛法彻始彻终,就是一个「孝」字而已,这是我们要认识清楚的。世尊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教导我们修学的根本,「净业三福」。佛在这三条末后做了一个总结,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世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菩萨要修行成佛,这三条是他的正因,所谓「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你要不从这三条上奠定基础,不但是大乘佛法你不会成就,小乘也不能成就,我们怎能不重视?

  这三条里面第一句是「孝养父母」,接著「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给诸位说,这全都是完成第一句「孝养父母」。孝养父母是总纲,下面这十句是孝养父母的别说,后面有一条做不到,都是不孝。孝道到什么时候圆满?成佛才圆满。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孝道还不圆满。所以佛家教学的内容是什么?孝道,究竟圆满的孝道。佛在此地表演,示现做个榜样给我们看,自己成佛修行圆满了,度众生功德也圆满了,这是父母的恩德。还要表演一下,做给我们看看,『为母说法』,报母亲之恩,这个意思多深多广;换句话说,我们要没有释迦牟尼佛的成就,就是不孝。

  真正能孝顺父母的人,不会起一个恶念对待众生,起个恶念是对不起父母,不敢做一桩坏事情,做坏事情也对不起父母,所以修学不敢不认真、不敢不努力。不能够断恶修善,不能破迷开悟,不能转凡成圣,这是大不孝。所以知恩报恩,在佛法里面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都想把这四个字做好、做圆满。不仅是在《般若经》上,二地菩萨修学的八个科目,里面有「知恩报恩」这个科目。不是说知恩报恩到二地菩萨再修,二地菩萨是特别强调知恩报恩,知恩报恩是从一开始学佛就要修。怎么知道?这部经上教给我们的,我们在经题里面,跟诸位详细介绍过。

  大乘佛法在中国是用四位菩萨来做代表,第一位就是地藏。地是表心地,你心地里面含藏无量智慧、无量德能,心地是宝藏。用什么方法把心地宝藏开发出来?孝。孝亲尊师,就能把你真心自性里面的宝藏统统开发出来。所以孝道跟师道是连在一起,孝亲尊师。在这个世间其他国家民族里面,我们很少听说,古印度跟中国特别重视。儒家的教学就是在孝道的基础上,佛法的基础也是在孝道,所以佛法传到中国来,立刻就被中国人接受,被中国人所欢迎,有道理。它的基础、它的目标,就是中国古圣先贤所向往的,所以佛法到中国,跟中国固有文化融合成一体。如果我们讲佛教是从外来的,这个话已经讲不通,不是事实,事实是融合成一体,这个意思要懂。

  我们今天要想弘扬佛法,不能不特别注重孝道,为什么?没有孝道,就没有佛法。所以早年,我还没有离开台湾的时候,有许多法师到国外去弘法,我去送行,我总是劝导他们,到国外不要建寺庙。他们很诧异,我怎么建道场?建祠堂。我说:「你建祠堂比建寺庙功德还大,你接引的信徒还广。因为你建寺庙,学佛的华侨和中国人才会进来,信基督教、天主教、其他的不进来。」你建个祠堂里面供祖先,中国人对祖先的感情很重,他都来了。祠堂,不要建某一个姓氏的祠堂,我劝导他们建「中华民族百姓祖先宗祠」,所有中国人供一个祠堂,好!在祠堂里面讲经说法,祠堂里面可以供佛,可以设个佛堂,比建庙的意义更大。但是这些法师没有一个接受我的建议,各人还到那边去建中国式的这种寺庙,信徒很少。

  在纽约,沈家桢居士很有名望,世界各地都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在那个地方大力推动佛法,礼请住在新加坡的演培法师到美国去主持佛法,弘法利生。演培法师接受了,把新加坡这边统统交代,摆脱了,专心到美国去弘法,这是演培法师告诉我的。到了纽约,住在「大觉寺」,这些地方我都去过,在那个地方讲经,听经的人大概有三、四十个人。讲完之后,这一些听众向法师恭喜!法师,你的法缘殊胜,今天来了这么多人。演培法师听了之后,一身流冷汗,大失所望。他在新加坡讲经,听众有几百人、上千人,到那个地方三、四十个人就不得了,法缘好殊胜。他在纽约大概住了一、两个月,赶紧回来,再也不去了。演培法师说:「我们讲经的人就看听众,没有听众这个地方怎么能去?」在美国确实如此。经常在那边讲经,听众多少?两、三个人,五、六个人,有十几个人,这法缘就很殊胜了。所以你们学会了讲经,将来美国请你们去讲,你们心里要知道,跟这边不能比。

  我们到美国各地方,到各地方作秀、表演,临时聚集的也能聚集几百人,那是偶尔一次、两次,天天讲经没人来听。所以有的时候,你看到我们到那边去,人数多也有到六、七百人,那是多少年才去一次,老远人也要想来看看,是这个意思,但经常在那边讲经,听众就非常少。

  我们这边上一期有个同学,是五台山哪个法师,跟空一一道来的,听说到美国去了。显意法师是吗?上当了,上大当了,去了以后,真正想发心弘法利生的话,你决定会后悔。所以一定要清楚,这个地方美国同修很多,我讲的都是老实话。我在美国法缘最殊胜,大概一般法师都比不上我的法缘,我在各个地方讲经,大概还有六、七十人到百把人,这很殊胜、很难得了。现在我们在美国用电视广播,这个好。这是杨会长告诉我,大概现在收视率,差不多已经超过两万多家,这是全美国,不是一个地区,一个地区没这么多,全美国才两万多家。而且频道它的面,包括加拿大、墨西哥跟巴拿马,就是北美洲这个地区都能够收到。这么大的范围,才只有两万多户收看这个节目。所以在任何一个地区讲经,听众都很少很少,到美国,真的你的精力、时间统统浪费掉了。我拿到美国公民,我不想去美国。诸位要细细冷静的去观察、去思惟。

  佛法的缘,还是在中国。我现在如果到中国说法讲经,在我想听众至少有几万人,乃至於有十几、二十万人,我都想像得到。上一次,仁德法师请我到九华山,我不敢去,我知道这个状况。他让我到山上住二十天,讲一部《地藏经》,我估计至少会有二十万人,我怎么敢去?现在国内的人非常希望,我说我知道,我完全了解。为什么不去?同修们太热情了,人太多了,不敢去。如果大家能够冷静一点,我到各地方去看看大家,大家不要来看我,我很快就回去了。每个人都到一个地方来看我,聚集那么多人,而且国内的人不守秩序,拼命往前挤,人多的话,万一有个人跌倒,被人踩坏了,我们怎么对得起人?我最怕就这桩事情。前年我到上海,下飞机的时候,机场上三千多人来迎接我。我被他们围住在那里动弹不得,一个个都不肯让开,所以怕!如果是很有秩序,大家站著一排排站到,我跟每个人都见个面,那个就很好了。没有组织、没有秩序,这样吓得我不敢回去。不是不想回去,很想回去定居,就是大家热情过度。我非常感激!诸位晓得这个事实状况就好。第二个原因:

  为慰别天神。】

  这是护法,我们都要学。在一个地方弘法利生,必然得到许许多多人热烈的护持,佛法才能够顺利推广。我们今天在新加坡,李木源居士带头,新加坡这些同修上下全心全力在护持,非常难得、非常希有。我走过许许多多国家地区,同修们也热诚的接待,那是感情的,而新加坡这个地方不是感情的,是理智的、智慧的,不一样。智慧这种护持、这种热诚,永远不衰。感情的,处一段时期,脸色就不一样,所谓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香」,一定要懂这个道理。感情是靠不住的,决定不能等待他颜色变的时候你再走,那就没有味道,下次就不能来了。所以我们懂得,在热情很高的时候赶快就要离开,为什么?下次还可以再来。你觉得好,招待得很好,你恋著不走,以后面孔放下来,这个地方缘就断掉了。这些人情世故,我们都要懂得,佛教给我们怎么应付,我们都要明了,都要认真学习。所以每到一个地方,要跟大家结欢喜缘。

  如果真正对佛法通达理解,那要相当长的时间,新加坡这个缘,我们是十二年的时间培养出来的。其他地方为什么培养不出来?连台湾都培养不出来,原因在什么地方?他们真听,新加坡人老实,从小就接受政府教育,从小就老实听话、守法,这是他们的优点。所以新加坡的人胆小,不敢做犯法的事情,新加坡报纸上看到犯法的人,都不是新加坡人,是外来的人,本地人几乎没有犯法的。你去买东西货真价实,不会欺骗你的。所以学佛法他也老实学,讲经他老实听,教他做他老实做,这十几年做出这个成绩出来,不是偶然的。我从一九七八年第一次到此地,以后每年至少来一次,来到这边至少讲一个月。我离开之后,这一个月所讲的录像带、录音带,很多人在家里还重复不断在听,所以在这边建立了一个共识。今天这个讲堂跟弥陀村这个理念,大家这么热心,是十年的基础,我们今天看到这个成果,绝不是偶然的。我们再到一个地方,要想达到这个成就,至少也要十年,我们人生有几个十年?我现在讲经,大概还能讲十年,再往下去年龄太大了,体力支持不了。所以这十年当中,我们的重点要帮助年轻的法师,希望佛教后继有人,我们才能尽孝道,才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对得起这些护法;这些护法跟天神没有两样。最后一条:

  为六道辛苦,求出无期,付嘱地藏教护,以待弥勒下生。】

  这一条就是讲培养年轻的法师,续佛慧命。世尊为这三桩事情,我们今天正好也是为这三桩事情。青莲大师在纶贯这一段写得非常之好,他在此地告诉我们,五重玄义里面,每一条都用「不思议」这三个字来标示。因为名、体、宗、用,一一都称性,既然称性,那就是不可思议,就是无上醍醐。

  好,今天时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