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净土法门法师:地藏经玄义(第十五集)——手机学佛网

法师开示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净土法门法师:地藏经玄义(第十五集)  

地藏经玄义  (第十五集)  1998/12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4-14-15

  请掀开经本,《地藏菩萨本愿经》纶贯第十五面,从第一行看起,从第二句,我念一念这个文:

  今地藏大士,现身六道。於四不可说,用四悉檀赴缘,随机说教,化转物心。大概不越此三。】

  上一次我们讲到这个地方。『四不可说』,跟诸位介绍过,这是出於《大涅盘经》,佛在《大涅盘经》里面讲过六种不可说,天台大师把它归纳为四种,配藏、通、别、圆四教,这介绍过了。下面这是『四悉檀赴缘,随机说教』,这是世尊教学表达的艺术。前面这四不可说,可以说是藏、通、别、圆四教的教体,我们应当要理解。可是在方法、技术上就格外的重要,因为这是我们现实生活用得上的。「赴缘」就是感应,众生有感,佛就有应。佛所应的,并不是佛有四悉檀的意思,那就错了。而佛在感应当中,我们细心给他观察,发现他有四个原则,这四个原则显示,也就是落实他的大慈大悲,落实他普度众生的愿望。

  这四个原则,此地叫做「四悉檀」。「檀」是布施,檀那是布施;「悉」是普遍,没有分别执著。这个名词在翻译叫梵华合译,悉是华文,檀那是印度话、是梵文,梵华合译,意思就是遍施。我们常赞叹观世音菩萨「遍施甘露」,也就是这个意思。这四个原则,我们要紧紧的守住,依教奉行。为什么?建立人与人、人与一切众生的关系。佛为什么能够得一切大众的爱戴?我们为什么处处叫人家嫌弃、叫人家讨厌?你要学会这四个原则,你就会跟佛菩萨一样,受到所有一切众生的爱戴,这是我们应该学的。

  四悉檀,第一个是「世界悉檀」。世界,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宇宙、时空,对宇宙、对时空普遍的布施。布施什么?欢喜心、爱心。你不爱众生,众生怎么会爱你?你讨厌别人,人家一定讨厌你,这是一定的道理。中国人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所以佛菩萨第一个就是布施爱心,真诚的爱心、平等的爱心、无条件的爱心,哪一个众生不欢喜接受?这是第一个原则。

  众生不喜欢你、讨厌你,你看到那个人就赶紧回避,让他欢喜,这就是布施爱心。你看看,我讨厌他,一碰到他,他就赶快走了,他怕我;以后那个人,时间久了,他忽然觉悟,他是对我有爱心、对我尊重,怕我生气,让我欢喜,他的念头一转,他就会很尊敬你,他也会爱护你。所以冤家对头,要用时间慢慢的把他转过来,他有误会,他有成见,你要用智慧与爱心去化解。我们佛门有一句话常说:「冤家宜解不宜结。」所以佛菩萨不会跟任何一个人结冤,我们学佛第一要修不跟一切众生结冤仇这一条,这一点是修学的根本。一切众生包括动物、植物,一切天地鬼神。所以佛教给我们,结法缘比善缘还要殊胜,实际上法缘就是善缘。法缘跟善缘差别在哪里?善缘是有感情的,法缘是智慧的,差别在此地。所以与一切众生结善缘,是智慧做主宰,而不是情识。情识,你结善缘,善缘不能脱离三善道,法缘就可以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这就说明佛法必须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无量寿经》三个真实教导我们,「住真实慧」,就是心永远安住在真实智慧之中。

  第二是「为人悉檀」。第一个是真诚、平等、清净的爱心,这个爱心遍满虚空法界,这是世界悉檀的意思,这是佛菩萨慈悲心的基础。第二是对人,也就是这个大慈大悲心起作用,为人悉檀,处处为别人著想,为他著想,不要想到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为一切众生。世间人他在一生当中也有目标,为自己的事业,为家庭、为儿女、为父母、为宗族,这是世间人。如果他的心量再大一点,爱人民,为民族、为国家,这已经很值得人尊敬了。佛菩萨心量更大,他为虚空、为法界、为一切众生,大可以包小,小不能包大,所以诸佛菩萨这个心量才是圆满究竟。念念为人,为人就包括自己,自己也是众生之一,为自己就不能包括众生,这个心量就小,心量小了叫造业,心量大了叫积功累德,差别不一样。这两个条件,就能够得一切众生对你生起尊敬,对你生起爱护,敬爱之心油然而生,自自然然就生起来。每一个众生性德里头都有真诚的爱心,要佛菩萨去感召,把他自性里面真诚的敬爱引发起来,这是四悉檀前面两个意思。

  后面那是帮助众生契入佛的境界,所以第三个叫「对治悉檀」。前面这两条建立很好的关系,跟众生做朋友,做最好的朋友、最可靠的朋友、最信任的朋友,然后知道这个朋友是对我有利益的。你见到他有过失,你教导他、劝告他,帮助他断恶修善,帮助他转迷成悟,这是对治。《无量寿经》说的「惠以真实利益」,但是这个真实利益还不圆满、还不究竟,所以到第四个原则是「第一义悉檀」。第一义是什么?帮助他转凡成圣,这种慈悲、爱护、协助,才达到究竟圆满。我们要学著去度众生,去帮助别人,懂不懂这个原则?你不懂这个原则,是有好心去帮助别人,人家不接受。你帮助别人,人家还在那里想:「他是什么动机,恐怕不怀好意,我们千万不要上当。」你是好心,赚来的是别人的嫌疑、嫌弃,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所以很容易退心,菩萨道难行,算了!殊不知是你自己不懂方法,过失在自己这一面,绝不在对方。

  你想想,佛菩萨第一个真诚、普遍、没有分别的那种爱心,你有没有?念念为众生著想,你有没有?我们是前面两条没有做到,一开头就要帮助人从对治下手,所以人家受不了。诸佛菩萨前面这个路就铺得很好,所以佛菩萨规过劝善,他很乐意接受,我们哪懂这个道理?四悉檀常常念,甚至於你也会说,要怎么落实不知道。所以讲经说法,苦口婆心劝人,听众在底下还竖眉瞪著眼睛:你怎么骂我?你怎么尽说我坏话?这都是我们疏忽四悉檀前面两条,所以善心帮助别人得的是反效果,自己应当知道反省检点。这是说诸佛菩萨应化在六道,应化在九法界里面,他们的处事待人接物坚守的原则。实际上,我们说坚守,他们是自然而然,法尔如是。我们初学的人,必须要坚守。

  四悉檀的落实,我们讲善巧方便,方便里面就是四摄,四摄才真正把四悉檀落实。四摄法第一个是「布施供养」,我们今天讲跟人结缘。你光口说,口说有什么用?你要真的做到。你说帮助,我现在有困难,你真的帮助我。口说得再多,谁相信你?真的要做。第一个要布施,布施里面有财布施、有法布施、有无畏布施,我们要随顺机缘,他需要什么,我们就帮助他什么,尽心尽力功德就圆满,这里面完全是智慧的应用,智慧的落实。在中国,自古以来人与人交往都要准备一份礼物,礼尚往来。古时候,一般家庭收受别人的礼物都要记下来,准备一个簿子记下来。为什么?到还礼的时候,看看人家送多少,我们再稍微加一点。如果不记下来,人家送我们这个礼厚,我们如果回礼的时候礼薄,这个人情就欠缺了;最低限度要对等,加一点就更好。中国人从前一般应酬也是,跟现在人不一样。外国人对这个,确实是不如中国人,外国人在表面上做得很好,见面跟你点头笑笑。中国人见面现在好像很没有礼貌,但是遇到困难,中国人还真能帮助人,还真有实惠。外国人逢年过节寄一张贺卡,送你一朵鲜花,这就是他们的礼节。实在讲,中国文化还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值得发扬光大。布施才结真正的恩惠,交情深厚。

  第二个是「爱语」。这都是讲方法手段,你真正爱他,真正关怀他,真正想帮助他。爱语是言语,爱护他的言语,诸位要知道,不是讲好听的话,是真正对他有利益,爱护他的话,所以打他、骂他都是爱护。但是这种交情要够,不够交情的话,对方不容易接受。前面四摄里面,特别是布施,这是接结情挚,情意之厚,然后见到人家的过失,才能够规劝。而劝善规过,劝善没有问题,大庭广众之下可以,规过就不行了。你要说人家的过失,劝导他改过自新,不可以有第三者在座,为什么?要顾全他面子,现在讲不可以伤他的自尊心。那在什么时候?没有第三者在。这是说你的过失,这是真的朋友,真正善知识。

  往年我在台中求学,李老师教训学生,一定是把学生叫到他房间里,绝对不会有第三个人看到,这个时候认真教训你。李老师教训学生,那个学生必定肯接受,会改过的;如果观察这个学生不能接受,或者教训他,表面接受不会改过的,李老师绝对不教他。为什么?这样就结冤仇。这种学生有,我们看到有些学生确实阳奉阴违,而李老师对於这些学生很客气,从来不说他的缺点。我们有的时候也问:「这个同学,老师为什么不说他?」老师笑笑说:「结个善缘,别结恶缘,这种人只喜欢听好听的,听人家恭维他,决定不能忍受别人说他的过失。」所以教学要观机,你要了解那个人是什么根性,要用长时间来诱导;到什么时候他真的觉悟了,真的明白了,有意思回头,这才教他;还没有意思回头,善知识很有耐心,这个时候不说。像这些处事待人接物,我们要懂,这是真正的学问。

  所以你看一个善知识,善人对他很好,恶人对他也很好,这是他做人成功。无论是顺境、逆境,善人、恶人,他都能处得很好,我们一般人讲他做人做到家了,他做人成功了,这是智慧的落实、智慧的显示。善知识从什么地方看出来?他有智慧,他有耐心,他有方法,他会帮助一个恶人变成善人,帮助一个坏人变成好人,这种人叫善知识。帮助一个迷人变成觉悟的人,帮助凡人变成圣人,这是大善知识。所以爱语,我们不要误会爱语是甜言蜜语,你这么看就错了,那是真正爱护对方的言语。

  第三是「利行」。行是指我们自己的行为,我们的行为决定是利益社会和众生。无论众生对佛菩萨怎么看法、怎么想法,佛菩萨的作法决定是利益社会和众生,也不论对方接不接受,一定是真实利益,无私的布施,无条件的奉献。我们要问,他为什么这么做?这部经前面一开端就讲到,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我们讲的一个生命共同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佛法讲「无缘大慈」,慈是大爱,无缘就是没有条件;「同体大悲」,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同体。体是什么?一念自性,这是真的,绝不虚妄。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念自性变现出来的,佛给我们说出,佛亲证这个境界。

  所以,佛法的殊胜,佛法的好处,佛说了一定要我们自己去证明、去证实,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确实是一念心性变现出来的。《华严经》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跟识是共同的,十法界一切众生共同的,所以大乘经上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说到法身那就是共同体,所有一切诸法,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从这个体生出来的,所以叫共同一法身。不但一切人,一切有情众生是从法身里面变现出来的,无情众生也是这个法身变现出来的,虚空世界还是这个理体变现出来的,所以《华严经》上才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有情跟无情如果不是同一个体变现出来,怎么能够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那怎么同得起来?所以真正明了这个事实真相,情与无情就是虚空世界,我们今天讲动物、植物、矿物,共同一个生命体。他真正明了,彻底觉悟,爱心才是清净平等,遍及虚空法界,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他生活在智慧之中,他生活在大爱之中。这种人就叫佛、就叫菩萨,他的行为决定是利益一切众生,於众生没有利益的事情,他决定不会做的,於众生没有利益的事情,他决定不会想的,他所思所想、所言所行决定是利益一切众生,这叫利行。

  最后一条是「同事」。这是摄受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最殊胜的方法,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里面所讲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两愿的落实。众生喜欢什么,佛菩萨就随顺,可以陪他。譬如说他喜欢打牌,菩萨天天陪他打牌,他喜欢跳舞,菩萨天天陪他跳舞,跟他同一个嗜好,在同一个嗜好里面就度他。他迷在五欲六尘里面,菩萨也装著跟他一样,跟他气味相投,这才成为好朋友。他迷,菩萨觉,菩萨用这个方法帮助他破迷开悟。菩萨有智慧,打麻将一定天天赢钱,一定比他高明,他才佩服得五体投地,到最后一定会请教他:「你打牌很高明,你有什么方法能够打得那么好?」他就告诉他:「念阿弥陀佛就打好了。」这样就把他度过来了。他不相信,我天天念阿弥陀佛,所以有这么高明,这是善巧方便。

  可是「同事」,我们能不能学?很难,你要没有真正的定功,没有真正的智慧,你一同就被他度跑了。你度不了他,被人度跑掉,真正堕落了,那就错了。所以四摄法里面,布施、爱语、利行我们应当要学习,同事那要看自己的定功,看自己的智慧,如果自己定功、智慧不够,你要想学,没有一个不堕落的。我们在此地看,四摄法的同事谁去做?法身大士。所以在大乘经上我们所看到,这个标准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四条才可以圆满,这四种手段你都可以用。如果没有破无明、没有证法身,你只能用前面三条,第四条不能用,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所以在大乘显教里面,这些祖师大德给我们限制得很严,真的在四摄法里头,到第三条就划一道界线,要我们严守戒律,我们的定功、智慧不够,守住这个范围对我们决定有利益。可是在密教里面,这四个都有,诸位要晓得,密教是佛法里面最高级的佛法,什么人有资格学密?大乘经上讲得很清楚,八地菩萨有资格;那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无明差不多快破尽,法身差不多圆满了。由此可知,真正能跟一切众生同事是八地菩萨,如果把标准降低一点,也是圆教初住菩萨。由此可知,三贤菩萨,七地以前的菩萨,虽然与众生同事,还有忌讳;也就是说要看自己的能力,哪些事情可以同事,哪些地方不能同事,他自己清楚。到八地菩萨,才没有这个忌讳,他的定慧成就了;换句话说,与一切众生同事,决定不会受一切众生的影响,真正达到「外不著相,内不动心」才行。

  而且与一切众生同事,决定是利行,决定是帮助这个众生、成就这个众生。成就,前面讲过三个意思,「化转三义」,就在这个经文前面,第十四面后面最后的一句,「转恶为善,转迷成解,转凡成圣」,决定是这三个目标。如果不是这三个目标,与一切众生同事,没有不堕地狱的。我跟章嘉大师三年,章嘉大师是真善知识,他没有传给我密法。为什么?不够程度。但是对密教的教义,跟我讲得很多,我了解密法是佛法里面的研究班,像我们念书一样是博士班。博士班的学生是什么程度?八地菩萨,如果不是八地菩萨,凡夫要想学这个法门,统统入阿鼻地狱。

  所以黄念祖老居士很感慨的说,不但说还写在书上,你们看他一本叫《谷响集》一个小册子,里面不少篇的文章,答覆密宗学人的疑问。这里面就讲得很清楚,他肯定现在这个世间,已经没有密法的根性。他曾经告诉我,在中国大陆半个世纪,五十年来,依密法修学成就的,他说只有六个人,你就晓得这个事情多难;可是依念佛成就的,不计其数。他老人家晚年也是用了苦心,他是密宗的阿闍梨,我们一般讲金刚上师,他传密法。但是他以密法教人,都劝人念阿弥陀佛,他一定教人念《无量寿经》和《弥陀经要解》。《无量寿经》,当然是他老师的会集本,夏莲居是他的老师,他是夏老师的传人,也是夏老师唯一的传人。他是个好学生,不辜负老师的教诲,真的是依教奉行。所以他劝学密的人念《无量寿经》和《弥陀经要解》(蕅益大师的),念《普贤菩萨行愿品》,发愿求生净土。

  他的用意,跟中国古代永明延寿大师的用意相同。永明大师那个时代学禅的人很多,大师看得很清楚,不是禅的根性,学禅不能成就。但是他有执著,他不肯放弃,於是永明大师就用同事的方法,他也学禅,在禅宗里面示现大彻大悟,回过头来专修净土,念阿弥陀佛,这就是同事的方法。这个样子,他劝学禅的人,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大家没有话说。如果他不是在禅宗里面大彻大悟,要劝人念佛求生净土,有人就会毁谤他,不能相信。所以他在禅宗里头彻悟之后,这才专修净土,提倡禅净双修,「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这个话是劝人的,后人不了解祖师的用意,到现在有人说禅净双修,他要作戴角虎。他不知道祖师那个话,是看学禅不能成就,用这个方法劝他回头,你要专修净土,那什么话都没得说,你走的路正确了;意思就是说,你禅的那条路走不通,净或许还有成就。由此可知,黄念祖这种方法,也就是说你密不能成就,你依靠《无量寿经》、《弥陀要解》、《普贤菩萨行愿品》,净土还有分。一定要懂得祖师大德,他说法用意之所在,绝不是教你学两个法门,绝不是教你学三个法门,现在还有禅净密三修,你说糟不糟?所以一定要明了这个道理。

  我在世界各地,专门提倡《无量寿经》,依一部经。黄老居士在北京,也给他们学生说过,他说:「净土法门法师这个作法,一定有他的道理。」我在北京,听他的学生告诉我,他说他一定有他的用意,是什么用意、什么道理,他没说出来。专修,一门深入,最契合现在人的根性。就是修净宗,净宗是五经一论,黄老居士在五经里面提出三种,都是净土经典,《无量寿经》、《弥陀经要解》、《普贤菩萨行愿品》。我现在提倡一门,这一门你要真正搞通、搞清楚、搞明白,足够了,「一即一切」,其余全都包括在这里面。但是这一部经,你要真正搞清楚、搞明白。难得这一次有这个机会,我们做一次细讲,这次细讲,诸位就晓得字字句句,不但是包括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法,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都在其中。

  时代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在这个大世纪里面,我们的生活比过去更忙碌、更紧张,不但精神生活紧张,物质生活跟著也紧张,哪有时间去学许多法门?所以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所学习的东西、依靠的东西愈少愈好,讲到精简,更适合这个时代人根性。从精简来讲,可以说一切经里面,无过於《无量寿经》,有比《无量寿经》更简单的《阿弥陀经》,但是《阿弥陀经》表面看起来是浅,意思实在太深,懂的人太少了。特别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从《弥陀经》里面建立信愿很难,为什么?很多人认为是神话故事,小品文学,很难起信心。蕅益、莲池这一解释,才知道《阿弥陀经》深。很多人认为《弥陀经》不难懂,《要解》太难了,《疏钞》太难懂了,看注反而看不懂,看经好像懂,其实经根本没懂,这是难度。

  《无量寿经》,说老实话,你就是不看注解,真的也能够懂得,真能得利益。依照经典上讲的这些教训,你真能够去做,能信、能愿、能行,你解得浅你行浅,你解得深你行深,都能得利益,真正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这是这部经的好处。分量适中,不太长也不太短,真是难得。夏莲居绝不是普通人,这个人也是佛菩萨再来。古人有鉴於此,曾经做过几次的会集都不理想,可以说都有缺陷,到夏老这个本子出现,才真正是一部集五种原译本大成的本子出现。这个本子出来的时候,印光大师已经往生了,他老人家没见到。他对於王龙舒的本子有批评,对於魏默深的本子也有批评,彭际清的节校本那就不必说,它不是一个完整的本子。印祖如果看到这个会集本,必然点头,这个本子会集得的确实好。

  我们宣扬这个本子,也遇到很大的阻力。有很多法师批评我,说我观念有错误,这个本子是居士会集的,居士总是矮了半截;可是《大藏经》上,居士翻经也不少,《大藏经》上都有。以为一出家,穿上这一身衣服就是高高在上,不穿这个衣服还不贡高我慢,衣服一穿就觉得是比人家高出太多了,这是错误,这是烦恼起现行。会集,第一个会集是王龙舒居士,为什么不批评他?王居士的会集本入了藏,这是一个大事情。古时候你的著作能入藏,就是你已经获得当代的这些高僧大德们,大家都肯定、大家都同意,认为你说得不错,是正知正见。你所说的契合佛心才能入藏,所以入藏是个高度的标准。王龙舒自己本人,念佛的功夫不错,站著往生。如果他会集是一个大的错误,怎么可能站著往生?古圣先贤已经给我们做出榜样、做出模范。

  夏老不是等闲人物,我有一年在迈阿密,就是讲《认识佛教》。那一次我是在美国东岸,从纽约、DC,一直在几个城市讲下来,统统是讲《地藏经》大意。最后一站是迈阿密,那是曾宪炜居士接待我,曾居士翻译的能力很强,我一看听众里面有不少美国人,所以我临时跟曾居士商量换题目,讲「认识佛教」,由他来翻译,主要是对外国人。《认识佛教》流通已经很广,依照录音带已经写成文字,这也是随顺机缘,我们换成这个题目。这说明佛法是活泼的,不是呆板的,我们也要观机,随机应变。这一篇讲演也出乎我们意料之外,流通很广,现在英文的译本已经完成了,前天李文华居士告诉我,净宗学会已经决定印一万册。因为新加坡一般知识分子,受英语教育的人还是占多数,便利於他们了解佛教究竟说的是什么,不至於再发生误会。

  说实在话,这些我们都是从大乘佛法里面学得来的,也观察这个时代,底下一个世纪迫切需要的是什么。《华严经》是多少年来,许多法师、居士来找我,希望我开讲这部经,这部经过去在台北讲过,没有讲完,前前后后我计算一下有十七年,但是因为常出国,这一出国就耽误了,只讲到「十回向品」。所以很不容易,这部大经分量这么大,需要很长的时间,只有长住在一个地方才有可能讲这部经,这次有这个缘分到新加坡来,我们比较安定,说这部经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后学,提供他一个参考资料。而这部经,对於现代社会有很大的帮助,这个社会是动乱不安的社会,在《华严经》里面给我们展现是个非常和睦,彼此互助互爱的社会。今天不同的族群、不同的信仰、不同的学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我们住在这个地球上,如何能够互爱互重、互助合作,正是要向《华严经》学习的。

  所以我在澳洲参加「世界宗教和平组织」,他们一共有三十多个宗教集合在一起,都是讨论这个问题。大家都意识到,冲突、战争给人们带来痛苦,带来灾难,要怎样才能够化解。我在会上听到有位天主教的神父,很感慨的向我们报告,他期望我们每一个宗教,对於信徒传教的时候,不要攻击别的宗教,这个理念就很好。轮到我说话的时候,我就说:「我们不但不能攻击其他宗教,一定要赞叹别的宗教,要帮助别的宗教,这是《华严经》的落实。」我告诉他们:「在《华严经》里面法法都是平等的,佛教第一,基督教也第一,天主教也第一,大家都第一,这就摆平了,平等了,平等真法界。」所以《华严经》没有第二,佛法里都没有第二,你在《楞严经》看到二十五圆通,二十五位菩萨都说他自己法门第一,没有第二的。第一就对了,第二就错了,佛经是第一,《圣经》也第一,天主教《玫瑰经》也第一,回教的《古兰经》也第一,大家都第一,这样才能够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还是一家人,现在人讲地球村,我们是地球村的村民,我们是同一个村庄的人,要共同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才是我们大家希望的目标,所以现在许许多多宗教家能够携手合作。

  澳洲政府提倡建立一个多元文化活动中心,实际就是各种不同宗教大家在一起活动,建一个活动中心。这个活动中心设立在一个学校里面,土地是学校的,格丽菲斯大学,学校在布里斯本。主持这桩事情是昆士兰多元文化处的处长,从前他是少数民族事务局的局长,现在升官了,现在大概是多元文化这个工作。他来告诉我说:「你对这个事情一定很有兴趣。」就拉著我到学校,去参观他们正在筹画的这个事情。我就问他说:「你这个活动中心筹建经费要多少?」他告诉我:「建筑这个中心,大概需要一百三十万,里面再一些设备,预计大概要两百万澳币。」澳币跟新加坡币差不多,我听了之后,当时就送他十万元,他就呆住了,这第一笔捐款,好预兆!我们在学布施、爱语、利行,马上就要做。我真的支持他,我们希望是宗教能团结,宗教能和睦相处。

  我们知道团结族群,团结不同的文化,我想了很久,政治做不到,武力也做不到,武力打来打去,只是结仇恨而已,解决不了问题。纵然你把人家一个国家灭掉了,如果他这个族人还有一个人,他都会报仇。所以我们看了清朝历史,清朝初年,好像是努尔哈赤的时代,把叶赫氏消灭掉,那也是个族。叶赫氏的酋长,在临死的时候发了狠誓,我这个族里头将来剩一个女人,我也要报仇。慈禧太后就是叶赫氏,真是他一个族里头,一个女人也要把他国家灭掉,慈禧太后是报仇来的。这就说明用武力不能解决问题,武力结了深仇大恨,遇到机缘的时候一定会报复。现在人不知道因缘果报,不知道果报通三世。经济不能解决问题,现在大家都一味搞经济,搞成世界上到处恐慌,经济会带来灾难,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科技也解决不了问题。

  真正能解决问题,我在大会上,就是诸位宗教领袖们团结起来,我说只能靠「宗教教育」这一桩事情。所以我见到这些宗教领袖们,我都合掌恭敬称「诸位菩萨」,真的菩萨。基督教我称他牧师菩萨,天主教我称他神父菩萨,我个个都称菩萨,菩萨是救世救人,只有靠你们。他们也很感慨说:「我们有心,也在想研究。」我就跟他们讲:「你们今天所想的不能落实,原因在哪里?你们有宗,没有教。」他们听了也点头,也同意我这个讲法。我说:「你有宗,还要有教化、教学。」我说:「今天我在这里搞的是佛教教育,你们基督教搞基督教育,天主教育。如果不能落实在教育上,不能把你信徒用教学的方法唤醒,这个世间灾难不能化解,众生不能得救,所以唯一的办法是靠教学。」

  那天开完会的时候,我在讲演当中就建议:第一个要强化组织,这是个世界性的组织,宗教和平组织。第二个要筹募基金,你要没有基金不能办事,一定要有基金会。第三个我们要办一个多元文化大学,培养师资。这个学校是各个宗教的传教师都在这里培训,使我们将来无论传哪个教,我们基本的观念和终极的目标是一个,就是「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人们都能过著幸福美满的生活」。我们有这个目标,不管你是哪个宗教,你依靠哪个经,我们都要归结到这个目标、方向。怎样落实?到最后我们必须有一个自己的卫星广播公司,我们每一个宗教的宗教师,每一天在这个电台上讲经说法,把我们的理念传播到全世界,送到每一个信徒家里面,让他们学自己这个宗教,也能够接触其他宗教,彼此互相了解、互相认识,这当中误会就会化解、矛盾就会化解、冲突就会化解,和平就会实现,安定就落实了。这是我在会议的时候给他们的建议,我们一定要向这个方向去努力。

  澳洲对於老人福利做得很好,这是我们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地区都不能跟澳洲人比,但是同样的缺乏精神生活,我们弥陀村的构想就从这里来的。弥陀村是我在八三年在旧金山,甘老居士那个老人公寓里面得到的一点启示。我在那里讲了一个星期,我想二十一世纪的道场,应当是老人公寓,我们教学的对象应该是退休的人。年轻人只给他一个概念,佛教是什么,让他认清楚;退休之后,好好的念佛、学佛。所以往后道场,不再是寺院庵堂,应该就是老人福利中心。那是打一个妄想,没想到此地李木源听到,他很认真,他要真干,这个很难得!我说:「你真干,我就帮助你;你不干,我就去游方,我就很自在了。」他要真干,他要把这个理想落实。

  我说,几乎所有的宗教都办有养老院跟孤儿院,一般人办养老院,都有一个现实的观念,老人养在那里,以后就老死,所以他们讲是无希望工程,老人叫无希望工程,叫人听到都很难受。可是我告诉他说:「养老院是最有希望的工程。」为什么?这是终点的转换站,一定要达到他宗教的目标。基督教与天主教,你们的目标在天堂,这些老人在你的老人院,你一定要帮助他升天堂,他要不能升天堂,你们罪过就重了。佛教办弥陀村,一定要帮助他往生净土,这是最有希望的工程,这是我们讲的转凡成圣。我们不仅是养他的身,还要提升他的精神生活,每一天给他讲道,跟他讲解宇宙人生的真相,跟他说明天上、人间这些事实真相,让这些退休老人都清楚、都明了,他就会认真选择,认真努力修学,帮助他达到我们宗教理想的目标。所以这是最有希望的工程,哪里是无希望工程?我们要认真努力的去做,我们全心全力协助李居士,落实此地的弥陀村。

  这次参加澳洲宗教会议,会议是在雪梨举行。我到雪梨去,偶然听到那边也建一个老人退休村,而且我听说澳洲政府同意,这个老人退休村是个小型的,将来里面收容大概只有六、七十个人,可以完全收容华人,可以在里面设佛堂,而且也同意全部素食。他们来跟我说,这个太难得了,在别的国家能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可能也是第一个。第一个影响就很大,它开例子,有这么一个例子,以后其他地区就可以要求政府这么做,人家有例可援。所以我对於这个小型的弥陀村,我就全力帮助它,希望它很快就能建好,能够实现。我们真正去干,真正帮助人。

  所以佛在此地讲的四悉檀、四摄法,我们决定不能放松,要很认真去学习。这一套东西学会了,你弘法的法缘自然就殊胜,你也很会做人,你的人缘就好了,你到什么地方都会受人欢迎。学会做人,学会交际,人与人建立关系,佛经里头真的是最高明。世尊在无限的时空当中,运用这些方法,得到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的爱戴,这方法正确,不能不学。我学了一点点,所以你看我到处法缘这样殊胜,但还要继续努力。

  好,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