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宏圆法师:《佛说阿弥陀经》第四讲讲记——手机学佛网

法师开示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宏圆法师:《佛说阿弥陀经》第四讲讲记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第四讲

  诸位法师 诸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佛说阿弥陀经》。大家请打开经本,请看经文: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这一段是本经当中的序分中的别序,别序又叫发起序,是说明一经发起的缘由,其他经典大多为弟子请问说法而发起,此经是无问自说。因为净土妙门,但持六字洪名,就能横超三界,念佛为因,而得成佛之果,这不是大众的智力能知能问的。世尊观察大众机缘成就,闻此妙法而获益,而且预知末世众生的根机,应依此法而得度,事关紧要,所以无问自说,直唱净土,依证名号作为发起。

  尔时就是六种成就圆成,佛将说此经之时,告,是上对下叫做告,下对上叫做白,表示尊重。从是西方,是指娑婆世界向西的方向,超过十万亿个佛国土,一个佛国土就是一个佛的教化区,我们经中说是三千大千世界,简称为大千世界,那怎么理解呢?一个佛的教化区有多大呢?我们在经中看到, 一个日月所造四天下,包括六欲天和初禅天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这样的范围的小世界,它能够覆到二禅天,称为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的范围呢,覆盖到三禅天 ,称为中千世界,那一千个中千世界 ,名为大千世界,覆盖四禅天,为大千世界,因为一个大千世界,它里面有一个小世界的天位,又有一个中天 ,又有一个大天,故名称为三千大千世界。他应该是一个佛的教化区,是一个大千世界,我们应该这么来理解。

  那我们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中间,隔着十万亿个三千大千世界,极乐世界的教主叫阿弥陀,正在那里讲经说法,在这里佛开门见山的标示出了二有:有世界,极乐世界;有佛,阿弥陀佛。这种开示是称性宣说,这个二有就是释迦牟尼佛,无上正等正觉的境界,不是一切声闻能够了解的。唯有佛断尽了一切无明,才能现量亲证的这个境界,在这样的境界当中,他就现量接纳了这个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凝聚着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究竟度脱众生出离苦海,圆成佛道的那种本怀。那么这样的愿力,正是可以救度一切苦难的众生,他把这个直接宣说了出来,难信就难信在这里,以我们凡夫的这种妄想分别,来入佛知佛见是非常难的,我们经中说,连这些声闻都不能了知,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的一个这么个境界,所以我们凡夫是很难能够了解的。

  世尊这是完全把,他把佛证悟的境界显发出来,我们平时都讲证悟、开悟,实际上我们开悟是很难的,如果我们相信了这个二有,就是以佛的这个见道来作为我们的受用的。一般修行讲悟后起修,见道后,看清道路,明了道路了,你有了正见了,这个时候才能讲修行。现在的众生想见道很难。

  但是这个净土法门,教你从信入手,你把佛的这个见道,来作为我们的光明,以佛的这种见道,来用我们的这种信心来接纳,就直接以佛的见道作为我们的证道,作为我们修行的这个正见,作为我们的光明道路,这就是以佛的开示作为我们的起修,这样往生极乐世界,去证道这样非常的快捷。我们一定要深信,把握这个二有。

  那这里西方是指什么?西方就是指我们的清净心,这是表示我们自性清净心。十万亿佛土表明我们众生十万亿烦恼,凡夫的十万亿烦恼。你断了这个十万亿烦恼,极乐世界那种自性涅槃的境界,就显发出来了,这个极乐世界就是我们自性涅槃的境界。释迦牟尼佛 也就是断了所有的烦恼,现量出现的,所以这是他自证的境界,他把自证的境界传达给了我们,但我们要彻证自性涅槃的境界,是要仰靠弥陀的慈悲愿力的,也让我们究竟证到。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这个阿弥陀表明我们的自性,自性法身。

  今现在说法,是我们法身随缘发起的妙用,时时显现, 不曾离开。今现在说法,从字面上的意义来看,是释迦牟尼佛正在讲《弥陀经》的时候,是释迦牟尼佛正在说法之时,阿弥陀佛也在说法,实际上阿弥陀佛才成佛十劫,他是无量寿的,永远都在说法。唐朝的玄奘法师到印度西行去取经的时候,他来到了佛曾经讲经说法的地方,看到那个地方已经是变成了一片废墟,他触景生情,不由得失声痛哭,遗憾自己没有生在佛住世的年代,亲耳聆听佛讲经说法。

  我们现在处在末法时期,释迦牟尼佛已经涅槃,弥勒佛还未下生,我们想见佛闻法,是不可能的,只有发愿往生到极乐世界,才能亲见弥陀、亲闻弥陀讲经说法。

  那我们从表法的意义上来看,我们以四悉檀来了解净土法门,带给众生的利益。悉是普遍的意思, 檀是施予的意思,佛以四法来普施众生,所以称为四悉檀。第一是世界悉檀,大众闻说,有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庄严,国中有佛,现在说法,心生欢喜,这个得欢喜益。第二是为人悉檀,闻说要想往生到极乐世界,亲见弥陀,只要执持名号,就是多善根福德因缘,也就是说念佛就能生善,这是得生善的利益。第三对治悉檀,我们专修净行,净念相继,能灭除身口意三业之恶,这样能得灭恶的利益。第四第一义谛悉檀,持名念佛,日久功深,豁然了悟,第一义谛之理,这样就得入理体的利益,这就是四悉檀的利益。

  本经主要,它的宗要就是信愿行,所以在序中也表达了信愿行之义:有世界、有佛,这二有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不是假设或者是想象的,应当深信不疑,这是序中的劝信序;世界名极乐,一听到这个名字,就知道是个没有苦只有乐的地方,应当切愿往生,这个是序中的劝愿序;佛号是阿弥陀,听到这个名号就应该念佛修行,这是劝行序,这为正宗分的信愿行做了一个铺垫。本经没有离开信愿行都是以信愿行来展开的,所以这就是为本经的宗要,也是我们以这个信愿行,来作为我们的修持的。

  经的序分到这里我们就介绍完了。下面我们讨论正宗分。

  正宗分从舍利佛,彼土何故名为极乐,一直到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这一大段是为本经的正宗分。

  蕅益大师判此经的正宗分不出信愿行三科,首先是广陈净土依正庄严以起信,然后特劝众生应求往生以发愿,最后是正示执持名号以立行。

  我们来看下面的经文: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这段经文是总名,也就是总括极乐世界的本质特点,这个世界为什么叫做极乐?释迦牟尼佛这里以一种征问的形式来问舍利弗,他知道舍利弗回答不了,所以就自问自答,直接把这个答案说了出来:极乐世界的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这几句经文看了非常的简洁,但是义理非常的深厚的,它是揭示出阿弥陀佛构建净土的,一种恒顺众生的这种悲心和大愿在里面的。法藏菩萨在五劫的思维当中,考察二百一十亿俱胝刹土,以及这无量的众生,对刹土的优劣,众生的祈求,有一个明确的抉择:一切的众生,他在这个诉求上,有一个根本的祈求,就是趋乐避苦、求于安乐。就像我们今天在座的大众,都想无病无灾,快乐的生活,甚至我们有些居士还想,师父,我能再美貌一点,我能再年轻一点,永远不老,那更快乐了,是不是,这个我们到极乐世界,都可以做得到的,永远年轻,因为什么?无量寿,无有生灭的。

  那法藏菩萨在构建净土,他是为了度脱众生来构建的,不是为了自己,所以一定要顺应众生,顺应众生的这种生命的需求来展开的,展开他的慈悲和行持,所以极乐世界就把这么一个众生生命当中,最为核心的追求展示了出来。为什么叫极乐?我们一般的众生都在追求快乐,但是这种快乐总是跟苦相对待的一种快乐,苦乐对待,建立在苦的基础上的,我们通常所谓的快乐,都是将变成痛苦。比如说,我们大家相聚,相聚是一种快乐,是不是,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相聚的快乐里面隐含着分离的痛苦。年轻人恋爱,是不是,任贤齐唱的那首歌,是不是,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是不是,所以他这个恋爱的快乐,隐藏着争吵、猜忌、怨恨的痛,不如自己的意,自己心里就不痛快。所以生活当中我们看到有些年轻人,由于爱生恨,造成了分手,这些都不是主要的,最后造了种种的恶业,难以弥补的过,这种过失。我们大家年轻貌美是快乐的,但是岁月无情催人老,年轻的这种美貌的快乐里面,就隐含着这种衰老的痛苦。为人父母, 年轻的居士,是不是,为人父母,孩子年轻,孩子小,上来想要孩子,是不是,要了孩子以后,是不是,这种苦逐渐就显露出来了,这个娇小脆弱的生命,把他抚养成人,要付出很多的代价,要付出很多的精力,甚至提心吊胆,吃不好,睡不着,牵肠挂肚。像古人说的,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其中又有多少的辛苦,我们看,我们工人,这些商人们,是不是,升职涨工资,大家都想升职,都想涨工资,是快乐的,追求这种快乐,但是在你升职涨工资的这个过程当中,他又有很多的压力,焦虑也随之相伴随的。前两天有个企业的老总,来到我这个地方,来请我开示,他说:师父,我去年产值多少,我今年挣了很多,但是呢,我感觉到还是过得非常的辛苦的,原来总想着产值高了人会幸福,现在虽然产值高了,压力反而更大了。什么原因呢?师父我就给他说了:凡夫都是在欲望上追求,欲望上永远没有满足的,欲壑难平,如果你转变个思想,不是不叫你用心去经营,我们一定要敦伦尽分,你转变一个思维态度,我们用清净心,用没有分别的心,我们去把我们的企业做好,我们尽心尽力地去做,把一切的这种压力,当成我们一种锻炼的机会,来长养我们的心性,在这种当中去尽力地做任何的事情,对社会要负责,要有担当,对这么多的职工,你要有担待,尽力地去做好,而且在这个做的过程当中来拓展你的心量,不要把它看成你的一种负担,把它看成你的一种,这种清净的这种锻炼,平等的这种锻炼,这样,你转变这种心态,所以你就没有痛苦了。

  所以这种,我们世间这种对待的乐,它不能长久,真正的快乐是极乐,极乐是什么?就是超越苦乐对待的那种绝待的乐,什么叫做绝待,绝待就是绝诸对待,唯一无二、唯此无外,这个绝待的乐,它的那种自性,是深深的扎根在我们的自性清净心里面的。

  我们世间人的乐都是在欲望当中,在分别当中的,这种乐它是扎根在清净里面的,就是我们前面讲的涅槃的常乐我净,涅槃的体性,他才超越生命的苦乐的相对待,升华到绝对的快乐,这叫法性乐。

  那么阿弥陀佛他构建了这个净土,就是要有法性土的特点,要让一切苦难的众生,脱离那种苦乐对待的境界,回归到这个绝待的永恒的乐里面来的。于是在这个刹土,这些往生者,“无有众苦,但受诸乐”。那么乐是对苦才能显的,极乐世界既然没有众苦,怎么能显示出乐来呢?这个极乐世界的乐,是对于我们娑婆世界的苦来显示出来的。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对人生之苦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我们感受到的苦一般概括为三苦、八苦、一百零八苦、八万四千苦、乃至恒河沙苦,所以称为苦海无边。我们常见的有八苦: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 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而这八苦在极乐世界里都没有。

  第一,无十月胎狱生苦。这是我们的生苦,我们在胎狱里面,我们在住胎的时候,现在我们已经没有感觉了,已经忘了,我们在住胎的时候,母亲要是喝一口热水,我们什么,火烧地狱。如果喝一口冷水,我们是寒冰地狱,出生的时候受夹山地狱之苦,出生以后那个风一刮到我们的皮肤上,就像又受风刀之苦,那个风像刀割一样,说为什么孩子出来下来都是哭,是不是,他要受夹山风刀之苦。我们在极乐世界没有这个苦,但受莲花化生之乐,我们都在莲花化生。

  第二个呢,无身体衰朽老苦。尤其我们这些老居士们,师父现在也已经能感觉到了,这个膝盖也开始疼了,也没有过去的这种身强力壮了。师父刚到地藏寺来的时候,七八年前,是不是,和大家一起栽花、种树、搬砖,现在再干那个活可能就有点老迈的,老态龙钟就开始显现出来了,是不是,这个是什么?身体衰朽老苦,极乐世界没有,但受相好圆满之乐。你们年轻的居士们,想青春永驻,想永远漂亮,是不是,不要抹粉的,念佛就行,求生极乐净土就行, 是不是,你看我们念佛的居士,他那个亮是从里往外亮的,你看有的外边来的居士,因为师父很少上外面去嘛,就比如像这几个月,不知道能出一次寺庙门吧,师父和外面接触,主要是外面的居士到我们寺庙里来,外面来这参观的,到我们这地方来,师父看那个没有学佛的人,脸看了很白,但是你再一细看,厚厚的一层面,黑由里往外透,是不是,我们是由里往外透的亮,青春永驻,是不是。我们到了极乐世界就是相好,永远的相好圆满之乐,所以我都跟我们的居士说,没有必要化妆,你们就念佛,相好光明,就像师父这样,相好光明,念佛念的,师父原来也不行,眼非常小,耳朵也非常小,师父这几年用功了,眼也大了,耳朵也非常饱满的,相好光明,念佛,还是念佛。

  三呢,无内外各种病苦,但受自在安康之乐。这个我们都有体会的。

  四呢,无四大分离时苦。四大分离,我们临欲命终了,我们的寿命很短,但是到了极乐世界呢,但受寿命无量之乐。

  五,无恩爱别离之苦,但受海会相聚之乐。这个爱别离苦真的是太难太难了,就是说太难接受了,在我母亲往生的时候,已经知道她往生了,师父自己一个人,那时候已经出家了,自己一个人,所以说有这么多的佛理在支撑着师父,师父用佛理,但是这种分离的痛还是非常难受的,但是自己一个强烈的愿望,我一定往生到了极乐世界,还可以和我父母团聚,如果没有这么一个强大的支撑,这么一个信仰,真的很难接受的。尤其是,又是一个人在外边,没有家亲眷属,又是自己一个人,也算山里吧,在山里修行,黄昏的时候都不敢自己一个人散步,不敢抬头看西方的晚霞,就总认为我的母亲就在西方看着我,但是这个又给师父做了一个强大的动力,我一定要往生一定要往生的,所以一往生了呢,我们但受海会相聚之乐。说我们有的老菩萨们一说往生,说师父,我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孙子,放不下儿女,如果你往生了,你和他们是永远相聚的,但受海会相聚之乐的,你看着儿孙又能看几天,看不了几天的,等你因缘尽了的时候,撒手人寰的时候,那非常被动的,等你再相见的时候《地藏经》中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的。你们只有什么,只有因缘的和合,不是你欠他的因缘,就是他欠你的因缘,因缘尽了,互不相认的,这就是爱别离苦,爱别离苦,非常深的。

  第六个是怨憎会遇之苦。没有怨憎会遇之苦,但受诸上善人聚会之乐,我们现在越是恶缘越会聚头,尤其是到我们现在,心不善会招感到很多的恶缘过来,越是你的恶缘,他越来找你,想躲你都躲不了,我们到了极乐世界以后,都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

  第七,无所求不得之苦,但受自然如意之乐。它那都是随念,它都是随着念而至的,你思衣来衣,思食得食。我们现在呢,都是什么?求不得苦,求不得,你想要的得不到,费劲了努力,最后得到了以后,也是成住坏空,所以你永远得不到的。到了极乐世界,但受自然如意之乐。

  第八呢 无五阴炽盛烦恼之苦,但受照见五蕴皆空之乐。没有我们的这种五阴炽盛的,这个生理和心理上的苦,但受照见五蕴皆空之乐,通过这两土的对照,使我们对娑婆世界产生厌离心,生起求生净土的心。这个对我们来说,真的太值得去了,从我们这个世间的行为层面来看,大部分人,真的都是要堕落的。

  我曾经看过一个公案,是一个老和尚写的,他在度化鬼道众生的时候,鬼道众生就说了,我不想到人间来,什么原因?到了人间以后,是不是,眨眼之间又会到了地狱里面去的,那我不如在鬼道里面享福了,何必我折腾自己去跑地狱里去。你看,所以我们现在也同样是这样,你不好好的修行,真的到哪一道,不好说的。虽然我们现在已经造了三恶道的业,但是极乐世界没有让你业力兑现的条件,他没有这些不好的因缘,所以不受三恶道报。印祖在开示中说 :“若生西方,则无业可得”,没有这些业了,无业可得,就是依正环境太好了,让我们直至成佛,直至快速成佛。

  极乐世界的快乐也是无量无边的,不但从物质层面,思食食来,思衣衣至,从心性层面,精神层面,整个的是一个快乐,这种快乐是但受,但受是什么意思?就是纯一的快乐,它不夹杂任何的苦难的,这样才有资格称为极乐,这就是阿弥陀佛把他的自性,无有染浊的这种自性显发出来,自性无染就是无有众苦的意思;自性常净,就是但受诸乐的意思,阿弥陀佛把他果地上证到的,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这样的一个特点,这样心性的特点,展示在他的国土上,恩赐到一切往生者身上去,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快乐,追求幸福,但是我们颠倒,我们所追求的往往都是,痛苦、堕落、黑暗、轮回,我们所追求的都是生灭的有为法,皆是有为法,不可得、无所有,皆是因缘和合而成的。我们想想我们今天所追求的都是因缘法,我们在这个生灭法当中,我们去贪染,达不到我们的愿望的,所以我们想想,我们去追求这个无所有不可得的,这个物质上的,现象上的,我们想我们多愚痴啊!所以现在要转变过来,要有智慧,有正知正见,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到了极乐世界,我们就摆正这样的观念了,这就是总括,表显极乐世界的一个特点: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好,我们再看下面的经文: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这段经文总的来说明极乐世界,殊胜庄严的居住环境,栏楯就是我们讲的栏杆,横的叫栏,竖的叫楯。那这个栏不是我们娑婆世界的石头或者木头来做成的,是七宝自然合成的。我们结合《无量寿经》来看,这个栏楯,上面悬挂了白珠摩尼等宝做的璎珞,交叉悬挂、互相辉映、互相装饰、光明美妙,没有什么可以与之相比的,一重树外面就有一重的栏楯,栏杆,这样重重相间,以至于七重,树上又有七重的罗网覆盖着,行树是庄严这个陆地的,罗网是庄严这个空中的,这些宝树遍满整个极乐世界。有的是一宝所成,如纯金树、纯白银树、琉璃树、水晶树、琥珀树、美玉树、玛瑙树,极乐世界的树美到无法形容,只有拿宝来形容、来比方。还有的是以两种宝或者三种宝,以至于用七宝共同合成。比如有棵宝树,黄金来做它的根、白银来做它的干、琉璃来做它的枝、水晶来做它的树梢、琥珀来做叶、美玉来做它的花、玛瑙来做它的果。其余的树另有七宝组成,这种组成种种不同形色的七宝树的,非常的美妙,光辉互应。

  那极乐世界无上微妙的一宝是什么?就是阿弥陀佛和我们的心宝,一切往生者的心宝,摩尼宝,这称为摩尼宝,这是介绍宝树的实质。

  下面我们再看宝树的排列,非常的工整,行行相直。就像我们排队的时候,横着看是一条线,竖着看也是一条线,很工整。就像师父要求你们,把拜垫的这个桌椅板凳,甚至拜垫都要摆成这么工整的形式,行行相直,径径相望。不但宝树行行对正工整,树干也都彼此的对正,不会参差不齐,继而枝枝相向,一枝一叶都很整齐,就是每棵树上的枝叶,都和它相邻这个树上的枝叶整齐的对正,互相对照,很自觉的。不是你们,是不是,师父非得拿着戒板,排队排队,是不是,它在那是非常自觉的就对正了。华实相当,每棵树上的花果的位置都有规律,很整齐,而且这些树光明照耀,令人目不暇接,非常美的。如果我们还不想去的话,那真的非常可惜的,是不是,你们都花钱去旅游去,这个不要,只要信愿行,你就可以达到这么美丽的景点,可以见到这么美丽的景点,是不是,所以我们要是有的老菩萨们喜欢摄影,你往生了以后一定背着照相机,来给师父照下来一张寄过来,是不是,非常美丽的。

  定善义中说,诸宝树林皆从弥陀无漏心中流出,因为佛心是无漏心,所以树也都是无漏的,没有强迫性的,都是非常自觉的。他是由弥陀的性德所流露出来的,没有老死,没有病害,没有生灭,也不是渐渐长大,他没有这些变化的,这些宝树是必然同时顿起,整齐划一,井然有序。

  在这些树里面还有菩提树,菩提树是一切众宝自然和合而成,树的花和果繁茂旺盛,并且放大光明遍照一切处,倘若有众生闻到菩提树的香,尝到菩提树的果,都能够得六根清净,都能够证得音响忍,柔顺忍,无生法忍。

  我们再来看宝树上的七重宝网,宝网覆盖于这个宝树上,网间有五百亿妙华宫殿,这个宫殿不是我们世间的宫殿,它这个宫殿如大梵王宫殿,也不是忉利天的宫殿,而是大梵天王的宫殿,宝网是用黄金线和珍珠所穿成,有百千珍宝装饰在上面,宝网四周还挂着宝铃,宝网非常柔软,像兜罗绵,非常柔软的兜罗绵,珍宝和网流放百千万亿色的光明。那这个我们就没法想象的了,它的殊胜我们没法想象的,不能用我们凡夫的分别心,来提起这种无量光明心性的流露的,所以这个光明百千万亿色的光明,照耀的区域没有极限的。

  以上这些宝树庄严之相,普应群机,变化不拘,随意而现,不用人工雕琢。那我们比较我们这个世界,泥土沙石,荆棘丛生,不成个样子,乱七八糟的,是不是,不成个样子,所以他那个地方叫做极乐。那我们从表法的意义上来说,七重表七科,也就是三十七助道品: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四宝表常乐我净四德;栏楯表自性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就像栏之横、楯之竖;宝网表自性包罗法界;行树表自性长养诸善根。通过极乐世界事相上的庄严托事显法 ,就把阿弥陀佛的万德纵横的自性表现了出来。

  那么我们回头看看我们的自性的栏楯呢?我们今天因为妄想、分别、执着,没有戒定慧。我们因为没有这个戒定慧,我们就变成了我们今天的妄想、分别、执着,我们自性的作用不是清净,不是平等、正觉,而我们的摩尼宝珠所显现的是什么?贪嗔痴!我们清净本性的用不是如来藏,而是表现在贪嗔痴上面的,现在我们看到极乐世界的这样依正庄严,我们要建立我们自性的栏楯、罗网、行树,要让我们同阿弥陀佛这个等无差别的性德,一定也要依正庄严显现出来的,所以要用这个三十七助道品,来建立出世的善根,也要用常乐我净涅槃的体性来庄严,这就是栏网、行树。

  好,今天时间到,谢谢大家。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