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06集——手机学佛网

法师开示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06集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四一二页:

  疏【问:彼处观音,次当补佛,次乃势至,势至之后,不闻补者,今言补处甚多,何日当补;又补处者,菩萨地尽,住等觉位,如星中月,何得甚多,而在彼国。】

  这段话提出两个疑问,第一个是怀疑西方世界补处菩萨那么多,要到哪年哪月才补上?第二个问题就是对於数目字的怀疑,通常我们在经典上看到,一个佛世界,后补佛一个、二个就不得了,为什么西方世界后补佛这么多?『彼处』是指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观世音菩萨是极乐世界的后补佛,将来阿弥陀佛入般涅盘,观音菩萨在西方世界就示现成佛。观音菩萨成佛之后也有入灭的一天,入灭之后大势至菩萨就后补成佛;大势至以后,释迦牟尼佛在经上就没讲了。观音、势至后补成佛这个事情,这个经典我们收在净土五经读本里面,诸位一看就知道。他的疑问在此地,大势至以后没听说西方世界有后补佛,现在说西方世界后补佛有这么多,怀疑:那要轮到什么时候?阿弥陀佛的寿命无量无边,观音菩萨成佛也无量无边的寿命,绝对不亚於阿弥陀佛,这样长的寿命说是到那边证得后补佛,也不晓得到哪一天才补上。第二个问题怀疑:『菩萨地尽』,这是菩萨到了顶头,顶头就是后补佛的位子,我们称为等觉菩萨,好像星中之月一样,这是比喻,把佛比作太阳,把后补佛比作月亮,我们这个地球月亮只有一个,没很多。当然这个说法是就我们地球上众生来讲的,佛在这个地方说法一定应这个地方众生之机,不能谈其他的世界、其他的星球。我们晓得其他的星球,有十几个月亮,不是没有;地球只有一个月亮,只有一个卫星。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后补佛会那么多?就好像月亮那么多一样。这是两个问题,我们看下面的答:

  疏【答:补处不必定补弥陀之处,十方世界无尽,诸佛涅盘无尽,补处菩萨亦无尽,住彼国中,而待补处,奚为不可。】

  一切诸佛刹土,唯独西方世界究竟圆满,由此可知,在这段经文我们就能想像得到,十方世界的后补佛在哪里?统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后补佛就多了。多到什么程度?经上讲,没有法子计算,无量无边!原来这些等觉菩萨比往生的人数还要多,所谓「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得到证明。这句话讲的是: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的后补佛统统聚会在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是十方刹土后补佛的俱乐部,都到那里去了。这个世界那当然是十分的圆满,希有难逢。因此,这些补处菩萨并不是在那里等著补阿弥陀佛的佛位,不是的;十方世界哪个地方佛入涅盘,他与那个世界有缘,而且应以佛身而得度者,他就到那里示现八相成道,去示现成佛度众生,是这么一回事情。所以佛菩萨应世,《华严经》上讲得很透彻,是众生的机感,众生有感,这些补处菩萨就有应。所以,我们在因地修行时,要与众生广结法缘,为什么?与众生没有缘,将来你成了后补佛到等觉菩萨,十方众生都没有感,你也永远作不了佛,为什么?没有人求你。可见得结法缘很重要。这是第一个问题解决了。再看解答第二个问题:

  疏【又诸佛尚如微尘,无有穷尽,况复菩萨,其数甚多,无足疑也,如大本中说。】

  『大本』是《无量寿经》,十方世界,世界无量无边,每一个世界都有一尊佛,所以世界无边,佛也无量无边;佛无量无边,当然菩萨也是无量无边。这不足以怀疑,《无量寿经》说得很清楚。莲池大师就节录《无量寿经》末后这一章:

  钞【大本云:佛告弥勒,此世界中,有七百二十亿菩萨生彼,一一已曾供养无央数佛。】

  这是菩萨往生的,什么样的菩萨?等觉菩萨。『此世界』就是我们娑婆世界,等觉菩萨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有七百二十亿,这些菩萨善根非常深厚,『已曾供养无央数佛』。

  钞【如弥勒者。】

  就像弥勒菩萨地位一样,说明这是等觉菩萨。

  钞【诸小菩萨,不可胜纪。】

  小菩萨,等觉以下菩萨去往生的,『不可胜纪』,数字太多,说不尽!

  钞【他方世界,第一光远照佛所,有八十亿菩萨,皆当往生;第二宝藏佛所,有九十亿;第三无量音佛所,有二百二十亿;展转至十四佛刹,以及无量佛刹,往生者不可复计。但说佛名,穷劫不尽,况其菩萨当往生者,言如弥勒,则甚多补处,益可为证。】

  我们读《无量寿经》这一段经文就了解,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说老实话等觉菩萨最多,为什么?因为等觉菩萨对於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了解得最清楚。否则的话,华严会上文殊、普贤是等觉菩萨,他们为什么求往生?就是他对於那个环境知道太清楚了。在修学方面来说,十方世界任何佛国土都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环境之好,到那个地方去修行。虽然在西方世界,实在讲不离本国,像我们这个世界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当来下生,这是我们娑婆世界贤劫第五尊佛,释迦佛是第四尊佛。他现在在哪里?他在西方极乐世界,也在兜率内院。他们往返实在讲是一念之中,所以兜率内院有弥勒菩萨,西方极乐世界也有弥勒菩萨。

  疏【如上依正二报,或经文中有,本愿中无;或本愿中有,经文中无,互见无碍。】

  像前面所讲的西方世界依报与正报(依报是物质环境,正报是人事环境),或者是经里面说得详细,说到了,四十八愿当中没讲到,或者四十八愿里面讲到,经文当中没有讲到,必须互相对照。

  这段话是莲池大师所说的,这就说明《无量寿经》是释迦佛当年在世多次宣讲,集结也是多次的集结,所以这个经本梵文的底本就有多种,传到中国来不止一种。古人的考证认为至少有三种不同的版本。在中国有十二次的翻译,如果是同一个版本,何必要那么多次的翻译!就是因为版本不同,依报、正报互有详略,有的这个本子有,那个本子没有,那个本子有的,这个本子没有,正因为如此才需要会集。现在有很多人对於会集本有意见,认为读《无量寿经》应当要读原来的译本,会集本总是后人编的,总是不太如法。读原本好不好?好,读原本一定要读五种原本,意思才圆满。你读这个本子,那一句经文漏掉了。会集之需要,宋朝王龙舒居士第一个开端,你要是说会集本是错误的、是不应该的,王龙舒居士是站著往生的,预知时至,这是他老人家现身说法,说明他没有过失。他如果在净土宗犯了大的过失,他怎么能往生?由此证明会集没有错。

  会集虽然是必要的,但是古人的会集里面有遗憾,就是取舍不当,很重要的文漏掉,不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本子;另外一个遗憾,往往把原文的字改动,这是为后人所批评的。我们今天看到夏莲居老居士这个本子,诸位查对五种原译本,它的取舍非常恰当,换句话说,是五种原译本集大成。依正庄严,愿文与经文都达到圆满的境界,而且没有更动一个字,全是原译的经文。所以,后人读到这个本子,赞叹为《无量寿经》最圆满的版本,最善之本。这个本子出来之后,在教界赞叹的人非常多;慈舟法师当年就用这个本子在济南讲过,而且他还有科判。这个本子是黄胪初老居士从大陆带过来的(以后他跟慈航法师出家,就是律航法师),带到台湾交给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在台中讲过一次,而且李老师有简单的眉注。读这一段经文就晓得《无量寿经》确实有会集的必要。那么到今天才有这样完善的版本,这个版本难得,真是三宝加持,在台湾从南到北普遍的在宣扬,读诵的人很多,依照这个经典方法修行的人很多,这是一桩非常希有、殊胜的因缘。

  钞【若据慕佛发愿,满愿成佛。】

  『慕』是仰慕,对於佛法的仰慕,发愿学佛,愿满就成佛了。

  钞【则彼方种种所有,皆彼佛愿愿所成,悉应契合。】

  阿弥陀佛的愿无量,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无量,说实在话,释迦牟尼佛在这五种本子里面所说的,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也不过是大海之一滴而已。有没有完全介绍?完全介绍,说一劫也说不完,只是把重要的、大概的给我们略略的说一说,真正详细的情形必须自己到西方极乐世界才知道。

  钞【今明互为有无者,以文虽小殊,而意则具足也。】

  说有详略不相同,但是意思是圆满的、是具足的。

  钞【又如法藏愿云:我作佛时,刹中诸天人民,一切万物,皆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者,虽得天眼,不能辨其名数。】

  这几句是四十八愿的愿文。愿文里面讲,西方极乐世界人的天眼,至少也是七地菩萨以上,不是普通人的天眼,对於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都不能辨别,其他的更不必说了。

  钞【观此,则正报依报,摄无不尽,不可拘文而限义也。】

  决定不能死在经文里面,要知道它里面所含的境界广大无边,依正庄严,无有穷尽。

  疏【称理,则自性决定成佛,是一生补处义。】

  我们看大师引用华严五祖圭峰大师的一段话,《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别行疏钞》,《钞》就是圭峰大师作的。

  钞【圭峰云:今知心是佛心,定当作佛,然而本来成佛,非作得故。】

  这个事实知道的人不多,我们虽然听说,是不是真的知道呢?不见得,为什么?如果真知道,你对於人事物的看法就不一样。再说得浅显一点,你决定不会感情用事,如果你处事待人接物还感情用事,换句话说,这个事情你不明了。因为这桩事情是佛之知见,入佛知见就是分证佛,分证佛哪里还会感情用事!『心是佛心』,众生心跟佛心是一不是二,禅家常说「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你是不是真正认得心?认得心就是明心,明心就是见性,见性就是成佛,禅家所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心确实有,我们自己不知道;如果知道,你对於一切万事万物决定是平等心看待,因为心是平等的。十法界依正庄严、西方极乐世界都是自性变现之物,它怎么不平等?当然平等。

  我们今天这个心在一切万物里不平等,不平等是什么?这是妄心、是分别心、是执著心、是意识心,不是真心。真心就是佛心,我们心是妄心,妄心是假心,这是凡夫心。妄心从哪里来的?妄心是从迷失真心里面变现出来的。不迷了,就是真心;迷了,真心就叫做妄心。迷了,感情用事,对於一切事实真相不了解;觉悟了,纯粹是智慧用事,就是般若,转烦恼为菩提,菩提是觉心,不迷了。这样说法诸位还是很难体会,我们再讲得白一点、讲得明了一点,什么叫迷?什么叫觉?凡是念念为自己著想的就是迷,念念为我、为我的家、为我这个道场,这都是迷;念念为一切众生,这就是觉悟了。你自己检点一下,你是觉还是迷?你就晓得。这个检查比较容易,也很可靠。你起心动念是想自己还是想别人?迷悟就在此地分。

  觉心遍一切处,这是真心;迷的心很小,有分别、有执著,迷了。《楞严经》上讲,觉悟的心就像大海,迷的心就像海里起个水泡;他执著水泡是自己,把大海忘掉;几时水泡破了,才晓得心有那么大!《华严经》上讲「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就是从这个角度说的,从这地方说的。成佛『非作得故』,成佛,你有没有真的作佛?有没有得到佛果?没有!为什么?你本来是佛。本来是佛,再得一个佛果,那叫头上安头,又迷惑颠倒了。

  钞【则但见始觉新来,不知本觉固有,可谓补则决定补,成则实不成。】

  这个话要细心去领略。『始觉』是开始觉悟,从我们凡夫、我们现前,我们现前有没有觉?当然有觉,你要是没有始觉,不觉,你怎么可能到此地来听经?你今天晚上能从家里走到这里来听经,就证明你觉悟了,这就是始觉。你天天都在觉悟,所以天天都是始觉。从凡夫一直到等觉菩萨,还是始觉。等觉菩萨成佛,始觉合本觉。到圆满成佛,始觉这两个字就没有了,就说不上。没有成圆满佛,天天都在觉悟。所以始觉不是指开始那一天,天天都是开始,这是始觉意。

  『但见始觉新来』,我们在修学过程当中,天天有觉悟,天天有新的境界,天天有新的启示,这就是非常明显的,你天天在进步。进步的现象,必定是烦恼轻、智慧长,分别执著妄想一天比一天少,清净、平等、智慧一天比一天增加,这是好境界。如果没有这个境界就不行,换句话说,你学佛不是停止在那边就是倒退了。有这个境界,天天都在进步,这个境界是好境界。

  因为本觉是固有的、本有的,所以古大德此地告诉我们『补则决定补』,补是什么?示现。到你成佛的时候,因为你自己有度众生的本愿,成就之后决定是以行践愿,你要实现你的大愿,哪个地方有众生希望你去帮助他,你一定去,所以补则决定补。『成则实不成』,成与不成都没有,为什么?成佛、不成佛是二法,六祖大师说:二法就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你有个「成」,对面就有个「不成」,正是佛家所讲「动念即乖」,不许可你起心动念的!起心动念尚且不可,言语当然更是达不到,所谓「开口便错,动念即乖」,一定要明白这个真实义。所以,一切言说都是方便说,有没有说到真实处?没有,一个字都没有说到。所说的这些言语是敲门砖、指路牌,你要从这里面去体会真实义。真实义不在言语里头,同样的也不在文字里面。真实义必定是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文字)、离心缘相,心里头不能想,一想又著了相,要一切都不执著才能悟入。所以真正契入境界,契入境界就是入不二法门;入不二法门就是《华严经》讲的「入不思议解脱境界」,不思议解脱境界也叫做一真法界。在净土宗,得一心不乱就入了一,从此之后再没有二。什么叫二?起心动念就叫二。换句话说,在世出世间一切法里面真的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万法一如,法法皆是、法法皆如,这是真正平等。所以说,「成则实不成」。诸位要是体会到这一点意思,这句话你才能明了,这句话的意思很深!

  ◎【正示愿行令知修证】

  开示弥陀的大愿大行,给我们做一个榜样,使我们明了如何修、如何证。文分四段:

  ◎【初发愿,二起行,三感果,四结劝。】

  经【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这段话是佛苦口婆心的劝导我们,前面说了那么多话,目的就是劝我们发愿求生西方净土。

  疏【上陈依正二报。】

  『陈』是陈说,给我们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环境之好,依报是物质环境,正报是人事环境,美好到极处,没有一丝毫的欠缺,所以称之为极乐世界。

  疏【今言众生得闻此者。】

  我们没听说不知道,那是无可奈何;听到了、明白了,怎能不向往?怎么可以不求生?

  疏【应当发起大愿,愿生彼国。】

  什么叫做大愿?『愿生彼国』就是大愿。

  疏【是为第一重劝,后乃反覆申明。】

  佛在本经前后三次劝勉我们求生净土,这是第一次。一而再,再而三,这是苦口婆心。下面《钞》里面给我们说明三次的劝告:

  钞【第一重劝者,经中反复劝闻、劝信、劝愿,约有四重。】

  我刚才讲三,实际上是四重,四次劝勉我们求生西方。

  钞【今当最初。】

  这段经文是第一次劝。

  钞【是闻依正庄严胜妙功德之说而发愿也。】

  听佛说上面这段经文就能发愿求生净土,这是第一等人。第一等是哪些人?十方世界的等觉菩萨,他们一听到马上就发愿求生净土。所以,西方世界等觉菩萨才那么多!可以说十方世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的等觉菩萨统统在西方世界聚会,他们一听到就相信、就明了,就发愿求生。

  钞【二言闻是说者,是闻一心持名决定往生之说而发愿也。】

  四次劝,在此地是总说,到下面经文我们一段一段都会读到。第二次劝是在这一章中,佛给我们说「一心持名就决定往生」,听到这个好处,他发愿求生,这是善根深厚的,我们通常讲上根利智,为什么?从凡夫地修成佛果要三大阿僧只劫,这是一般经上讲的;《华严经》上讲的不是三个阿僧只劫,是无量劫。佛在《华严》与其他经上讲的,为什么不一样?诸位要晓得,成佛,佛有四种佛:藏、通、别、圆。佛讲三大阿僧只劫成佛,是指藏教佛、通教佛、别教佛,《华严》里面讲无量劫成佛,那是圆教佛。佛有很多种类,你到底是成哪一类佛!需要这么长的时间,一听说这个经上说「一心持名决定往生」,这一生就成就,你想想看,聪明人怎么不选择这个法门?以前修一切法门,听到这个法门,他立刻就放下、就舍掉,专修这个法门,为什么?这法门容易,很快就成就,而且是稳稳当当的成就,决定成就。这是聪明利根,他选择这个法门。

  钞【三言闻是经者,是闻持名佛护不退菩提之说而信受也。不言愿者,信受即愿故。】

  第三次劝,是听到「念佛,十方诸佛菩萨保佑你」,听到有这样殊胜功德利益才发心的。『护』就是中国人讲的保佑,念这句阿弥陀佛佛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都保佑你,为什么?因为阿弥陀佛是一切诸佛最尊敬的,一切诸佛成佛都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所以你念阿弥陀佛,诸佛当然欢喜、当然护念你。说老实话,你念《大方广佛华严经》,诸佛不见得保佑你;你念《阿弥陀经》、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佛,诸佛必定保佑你,这是真的。你念「大悲咒」、念「楞严咒」,也不可能一切诸佛都保护你。这样殊胜的功德利益到哪里去找?这是一般人不晓得。

  所以,这个法门是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门。夏莲居在偈子里面所讲的,「亿万人中一、二知」,这个话讲得一点都不错。今天你修这个法门,遇到一些法师大德劝你不要修这个法门、劝你不要念这个经,这个话奇不奇怪?不奇怪,为什么?亿万人中一、二知,他怎么会知道?何况我们在经论、注疏里面,祖师大德告诉我们,像善导大师所讲的,「三辈九品是我们遇缘不同所产生的现象」,你遇到的缘殊胜,你这一生可以上品上生;遇到的缘不胜,那就是下品往生。什么叫殊胜?对於依正庄严、一切事理都能明理,深信不疑,这就殊胜。能遇到一个善知识把它讲得清清楚楚,我们听得明明白白,毫无疑问的完全接受,这就是你遇缘殊胜。说实在话,我们这一代的同修比过去古人在缘上来讲是殊胜得多,殊胜在哪里?我们遇到这个经,这是第一个重要的缘。古来的大德有几个人把《无量寿经》各种的译本、会集本都看过?如果不能遍读,这个缘就有欠缺,就不殊胜。道源老和尚一生弘扬净土,《无量寿经》九种本子,他只看过四种,还有五种没看过,李炳南老居士一生弘扬净土,他只看过五种,还有四种没见过,你就想想遇缘多难!我们今天把九种本子统统收集印在「净土五经读本」里面,大家统统都看到了,你的缘超过道源法师、李炳南居士。特别是夏莲居老居士这个会集本,出现在这世间还不到五十年,五十年前的人不知道有这个本子,五十年后的人知道这个本子的人也不多,这二、三年来我们极力宣扬,台湾同修普遍知道。

  钞【四言若有信者,是总结闻已深信,信有愿者无一不生之说而发愿也。】

  这个算是善根最差的,但是还有资格往生。如果我们按等级分甲乙丙丁,这是丁等,丁等还可以往生,丁等以下的就不能往生。他相信「有愿者无一不生」,我发愿,发愿就会生,这是真的。

  今天有同学来告诉我,淡水有一个人念佛往生,一生没有接触过佛法,而且品性不好,恶口,一生造的罪业很多。临终的时候,他头脑很清醒,有两位出家人劝他念佛求生净土,他接受了,居然也预知时至。他告诉法师:阿弥陀佛四点钟来接我。他们念到四点钟,四点钟佛没有来接,就问他:你怎么可以骗出家人。他说:早晨四点。他们以为是下午四点,那到第二天,好的,就继续再念。果然没错,到第二天早晨四点钟往生。「信有愿者无一不生」,他是属於这一等的。往生的瑞相,助念的同修闻到异香。阿弥陀佛来接他,别人没有看到,他自己看到;而且阿弥陀佛给他讲四点钟来接他,这是距离接他十几个小时之前,这也算是预知时至。这是在病重的时候遇到善友开导,他才知道。

  钞【闻闻转深,愿愿倍切,语虽反覆,义不雷重,悯物情深,诲人不倦。】

  这几句话是对於释迦牟尼佛无上的赞叹,佛对众生真是苦口婆心,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的劝勉我们,希望我们觉悟。什么叫觉悟?真正发愿愿生西方极乐世界,给诸位说,这就是大彻大悟,就是彻底的觉悟。真正发愿往生,必须把这个世间看淡,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在没有往生之前,我们尽心尽力弘扬这个法门,帮助别人认识这个法门,帮助别人发愿往生,这就是「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我们弘扬这个法门是上报四恩;希望一切众生得到这个法门,大家都念佛往生,这是下济三途苦。我们要这样做才行!除这桩事情之外,这个世间没有一桩事情是有意义的。唯有报佛恩,唯有帮助众生彻底觉悟求生西方,这是有意义的一桩事情,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一桩事情。换句话说,除此之外,都是不应该做的,没有意义。

  疏【又闻摄信义,愿摄行义,三事资粮,悉备於此。】

  西方净土最重要的三个条件就是信、愿、行。『闻』里面就包括『信』,要说闻了不信,那就不叫闻。闻了何以不信?没听清楚、没听明白,这个不叫闻。一定要使对方真正彻底认识明了,生起信心,这才叫做闻法,真正闻。『愿』里面就包括『行』,他既然愿往生,哪有不念佛的道理?愿往生而不念佛,这个愿不是真的愿。这句佛号二六时中决无间断,才是真正的愿。信愿行『三事资粮,悉备於此』,「於此」就是这句经上说「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这句话是三个条件统统具足。

  钞【闻然后信,匪闻则信自何生。】

  由此可知,我们要想一切众生真正信这个法门,只有一个方法,要把这个经典细细讲给别人听,为什么?他才会相信。你要不细细说给他听,他不相信!发愿弘经,是报佛恩的第一法,最殊胜的。也许有同学说:我很笨,程度不够,怎能弘经?怎能讲经?南普陀佛学院的人告诉我,这个佛学院有十几位同学是大学毕业,其他是高中、专科以上,程度高,好!他给我讲,我没在意,为什么?因为我没有那么高的程度。当初李老师开班教我们学讲经,我们那一批人里面,大学(还不晓得有没有毕业)只有一个,高中是二、三个,其余大部分是小学毕业、初中毕业,这样的程度。年龄呢?三十岁以上,是年轻的;年岁大的,林看治六十岁,小学毕业,她参加我们那个班。林看治在我们那里学讲经的时候,她的孙女是国小的老师,她是祖母级的,还跟我们同班在那里开始学讲经。我们二十多个人,经过李老师二年训练是个个都上台,讲得还都不错。可见得这桩事情不需要程度很高,年龄大一点也不碍事。

  那时候李老师告诉我们、勉励我们,他说:世间学东西,唱戏最难。他说:唱平剧最难,比讲经难得多。为什么?唱平剧,你总不能拿个剧本在台上念,决不可能的;讲经的时候,经本、注解可以摆在讲台上,这容易多了。还有一个,唱戏的时候,每一字、每一句不能唱错,而且背动作,锣鼓拍节都要配合,这个难!这个比讲经难十倍都不止!他说:那个都有人能学得出来,这还有什么难事情。唱戏怎么学会的?他就给我们讲:从前在大陆上,家里都是很贫穷,小孩养不活,卖给戏班去学唱戏。卖给戏班,契约里面有一条:打死不偿命。他老人家讲:天下没有学不会的,为什么?打,打的时候你就记住了,这个地方你记不得,打过就特别记得。我们那个讲经的班,李老师不但骂人,还会打人。我们年岁都很大,外面人看到就不好看,因此我们上课门都是关著,不能让人看。不但不能让人看,外头派人巡回,不准人接近,这里头有打有骂。只要你发心,没有学不会!不需要程度很高。

  演培法师往年在香港想收几个徒弟,他的条件是:只要老实、听话,初中毕业就可以了。人家就问他:别人收的都要大学毕业、博士来出家,你老人家条件怎么这么低?演公说:我就是程度很低的。这话说得有道理,程度高了,眼睛长在头顶上,不听话,什么也学不会!真正发心,三宝加持。所以,只要有愿,没有不成就的。

  这就是要发心弘经,把经典讲清楚、讲明白,才能让人起信。如果你这部经讲下来,听众没有一个相信的,你就全盘失败。如果听众当中有相信的,你就成功,这个经就没有白讲,这是第一步,这是小成功;中等的成功,里面有发愿的;上等的,听众里面有往生的;有决定往生的,那这个经讲得是上乘功德,真正是接引往生。这就说明发愿弘经的重要。

  钞【愿然后行,无愿则行何繇起。下文信行,此为本原。】

  闻法是本原。

  钞【信行愿三,净土资粮,充足无欠。】

  三个条件具足。有些发心讲经的同学常常来问我:这个经怎样才能讲得好?这个东西,没法子学到的。我老实告诉大家,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经,没有出家之前,我跟他一年三个月,他在讲台上表演那一套技术、方法,我统统都知道了。这就好像学兵法,兵法我学得熟透,怎么样?不会打仗!就是上台我不会用。我在底下批评,我样样都会批评,为什么?我知道。可是我上台之后就不会用,用得不恰当。出家之后又到台中去,又跟他七、八年,这七、八年学什么东西?完全在观摩他,他怎么讲出来的?这个经我也会讲,我在台上,我是怎么讲法?听听他,他是怎么讲法?我听的是这个,我并不是听他讲经文。这种听经的方法,他老人家学生里面没有第二个人。经典的内容,他也是参考注解,注解我都有,甚至我收的注解比他还多,这些材料,他上台怎么表演出来的,我观察他这个。诸位想想,学门道、学那个方法,两个小时我都学会了;可是要学到台上自己能灵活运用,得心应手,我观察李老师七、八年,自己在讲台上练习十年,才得心应手、左右逢源。这不是简单的事情,这不是人人能学得会。

  我归结一个重点,这个重点是学习的态度,是决定的因素;方法、善巧是在其次,当然重要,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是修学的态度,我们在经上常常劝同修,把自己舍弃,绝对不为自己、不为名闻利养,一切为报佛恩、为报众生恩,你用这样的心态才能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才能在讲席上蒙诸佛菩萨加持,你才能讲得好,讲得能扣人心弦。

  实在讲,扣人心弦是不是自己有能力?不是,是佛菩萨加持!不但讲的人是佛菩萨加持,听的人也是佛菩萨加持。佛菩萨要不加持,你怎么会听懂?你能听得懂、听得欢喜,佛菩萨加持的。这就是说明,过去生中无量劫来的善根发现。你没有善根,佛菩萨想加也加不上;真正自己有善根,现在有三宝加持,说听才能得殊胜利益。这个殊胜利益就是生起真信切愿,依教奉行,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极乐世界。这非常非常重要,要把一切分别执著妄想统统舍掉!

  修净土,虽然净土有五经一论,可是诸位如果真正想这一生当中决定生净土,五经一论当中只能选择一种。五经一论六种,选任何一种都行,都能决定成就,一门深入;一门深入之后,其他的五种决定旁通。不仅是旁通其他的五种,所有一切大乘佛法也必定通达;不但大乘佛法通达,再跟诸位说,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样不通达。为什么?因为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你真正证到清净平等,哪有不通达的道理!证得清净平等就是证得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就是大开圆解。当一切通达之后,那时你大慈大悲还是弘扬一门,为什么?给没有悟的人做一个榜样,使他有一条正路可循,这是慈悲。我们看古来多少这些祖师大德们,一生专弘一部经、一部论,最多的没有超过十部。十部的非常希有,多半都是专弘一部、二部的。他有那样殊胜的成就,这些都是我们的榜样,也都是这些祖师大德的大慈大悲;不是他不知道,他样样都通。

  说到这个地方,这是三个条件具足,三个条件具足就决定往生。往生品位高下,那就看你功夫的浅深。什么叫功夫?功夫不是念佛号念了多少,不在这个,是在你念的清净心的纯度。心愈清净愈平等,功夫就愈深。功夫浅深是在清净心的程度,拿《无量寿经》来讲就是「清净平等觉」,就是这三桩事情的高下浅深差别。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