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三三0页:
钞【止观双成定慧,则玉振金声。】
这是解释性德的第三句。注解里面说得很详细,值得我们留意。『止观』是因,『定慧』是果,佛法广义的来说,无论是大乘小乘统统是以戒定慧三学做为修学的宗旨。三学,小乘与大乘只是功夫浅深上有差别,其他的并无二致。所以三学增上是我们学佛同修要努力争取的。现在这个世间国内外我们很明显的看出来是三毒增上,这个麻烦大了。三毒是贪瞋痴,这是一年比一年严重,这就是世界上动乱不安、灾难的根源,绝对不是好事情。佛在许多经论里面告诉我们,虽然在这个世间我们大家有共业,共业里面还有别业、有不共业。因此,我们努力在三学上下功夫,就能消灾免难,就能得到幸福圆满。
戒定慧从哪里修?从止观,所以「止观是因」。止是止什么?这个上面讲「止其散」。这散到底是什么?就是妄念,胡思乱想。这个散就是指胡思乱想。你要把你所有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把它止住,这个是功夫,止久了就得定。由此可知,妄想分别执著如果不把它止住,你修什么样的法门都不能成就。念佛,古德讲的,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是枉然,「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你的妄想杂念止不住!为什么他不说止身与语?给诸位说,念清净了,身口自然清净了。所以这个功夫是用在意地上、用在心地上。心清净了,给诸位说,言语自然就少了,自然就没有过失,这个是一定的道理,为什么?念头正了。
我们念佛想念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定。一心不乱做不到,想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也是定;换句话说,都要从止观你才能得到。所以妄念要消除,不是必要知道的事情,最好不要知道。所以我劝同修们少看报纸、少看电视,最好能够不看,天天心里头没有事,天下太平。少与一切人接触,因为你一接触就杂心闲话,张家长李家短,接触人总有是非,古德所谓「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知道的事少,你烦恼就少,认识的人少,你是非就少,你这个心才能清净,这才止得住。换句话说,我们应该怎么止法?最好不要到外头乱跑,少接触外面这些环境,我们这个心就止住了。想修清净心,想修一心不乱,想修功夫成片,还要到处去攀缘,那怎么能成功?那不可能成功的,你的做法与这个恰恰相反了。所以古德的教训,我们要细心去体会,那的确是很有道理。所以止久就成定,功夫就成片,功夫成片久了就得一心不乱。
「观」是什么?观是心里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观。不是糊涂,不是迷惑颠倒,而是清清楚楚。清清楚楚又没有妄念,才叫观;如果有妄念,就不叫观。我们开始下手修观应该从哪里做起?给诸位说,从执持名号做起。心里面一个妄念、一个杂念没有,是止;这一句佛号字字分明,一句接一句,一天到晚都不中断,这就叫观。你有止就不落在有边,你有观就不落在空边。空有二边都不落,这就是大乘佛法常讲的中道第一义。
所以念佛就是修中道第一义,这叫「止观双运,定慧等学」,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你们仔细去想一想,比其他法门里面,那个方法实在是简单多了、容易多了。其他法门里面这个止观的方法的确很难学,不容易学;念佛法门这个止观的方法很容易学,人人都能学,人人都会学。所以『止观双成定慧』。这两样不能说我修一样,修一样不行,修一样就偏在一边,这一边你也得不到,必须止观等学,定慧才统统成就。
末后这一句是比喻,『玉振金声』,金跟玉都指乐器。「金」是钟,古时候奏乐之前先敲钟,现在国乐、交响乐里面有的时候敲锣,锣也是属於金。我们讲「开锣」,在戏还没有开演的时候先开锣,音乐在没有演奏的时候先敲钟。钟是引子,「八音未作,则先击鎛钟,以宣其声」。「玉」是磬,磬是古代用玉石制成的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是一个九十度的直角,当中有一个洞,可挂在架上。这个磬,一排有大小不一样,敲的声音也就不相同。音乐奏完之后,敲磬,磬就是结束了,这一曲奏完,「后集特磬,以收其韵」。这两个字摆在此地,就是自始至终。始就是止观,终就是定慧,取这个意思。
天台家讲止观,我们念佛人不讲究这个,那就错了。念佛人这一句佛号这是止观完全都用上,所以这句佛号不可思议,的确把整个佛法无量的法门都含摄在其中。所以止观我们要特别重视。我再讲得简单一点,「止」就是把你的妄想烦恼习气伏下去;「观」,保持头脑清清醒醒,不要把阿弥陀佛忘掉,这就是观。这个讲法大家好懂。
钞【慈悲,则哀矣不伤;喜舍,则乐而不泆。】
『慈悲喜舍』,这叫四无量心。心体是无量的,《楞严》里面所说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是无量的。慈悲喜舍是心的作用,体无量,用也是广大无量。我们现在这个心的作用很小,自私自利,心量很小,与自己的心体相违背,迷失了自性,这叫做凡夫。
「慈」是与一切众生乐。我们看到众生苦,怎样能叫一切众生快乐,这是慈;「悲」是拔众生苦,众生有苦,我们用什么方法帮助他解决,这个心叫慈悲心。这个慈悲心,跟诸位说,是真心正常的应用;慈悲失掉的时候,这个心就变质,不正常。正常的作用一定是慈悲,而且是大慈大悲,大是什么意思?大是清净平等。慈悲对一切众生起用决定没有分别,这个慈就是大慈。如果我们对一切众生还有分别,跟我亲近一点的,我对他就特别好一点,疏远一点,稍微差一点,这样的慈悲不能叫大慈悲。大慈悲没有这个界限,没有这些分别执著,那才叫大慈大悲。所以慈悲心要培养。
慈悲心是本有的,我们自己无始劫以来迷失了,不晓得自己与别人的关系。虽然我们接触到佛法,读诵大乘经典,听佛给我们说「自他一体,生佛不二」,我们听得很耳熟,可是做不到,亲还是亲,疏还是疏。为什么做不到?迷得太深,执著太重了。佛虽然这样说,我们也常听,真正的真相我们还是没能够明了。如果你真正明了了,给诸位说,放下是太容易了,真正难是看破难,放下很容易!看不破,实在讲就是放不下,放不下就是因为看不破。真看破了,立刻就放下,为什么?事实真相他彻底明了了,决定不会有分别执著妄想,不可能有的。如果还有这个,换句话说,他还是没看破,佛所讲这个理,他没有真正体会到。虽然他也能说,他说的是听佛这么说,不是从他自性里头流露出来的真实语。真正看破了,他这个言语是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那个不一样,那是一丝毫的情执都没有。情就是妄想,执就是执著,没有情执,不带情执的。
真正晓得众生与自己是一体,念念都为众生苦乐著想,他不想自己。为什么不想自己?众生就是自己,自他是一体!你要是观念转成这个样子,那你就成菩萨了。念念想到还有「我」,决定是凡夫。凡夫有我,阿罗汉以上没有我,我执破掉了。所以念念还有「我」,自己就要觉悟到,我决定没证阿罗汉。阿罗汉没有我了,我现在还有「我」,要拿《金刚经》上那个标准来说,我还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些分别执著牢牢的坚持不舍,那你是凡夫,不是菩萨。真正菩萨,这四相破掉了;你还有四相这个执著,你不是菩萨,《金刚经》上说「即非菩萨」。受了菩萨戒还不是菩萨,不是说我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这四相如果没有了,不受菩萨戒也是菩萨,你是真菩萨。可见得如果要想把这个执著打破,四相打破,用什么方法?用慈悲喜舍,把你关心自己的这个心转变关心一切众生。
「喜」,这个字很重要,它是破嫉妒障碍的烦恼。六道凡夫,说实在话,嫉妒心很重,看到别人有好处,自己心里就很难过。喜是破嫉妒心,看到别人好,自己欢喜,「喜众生离苦得乐」,自己吃苦不怕,不要叫众生吃苦头,希望众生能够离苦得乐。
「舍」就是放下,「一法不著,万缘皆舍」。不但世间法不著,佛法也不著。如果世法我不著,佛法著,你那个著没有两样,只不过是换个对象而已,那个没用处。所以真正要放下,放下你就得自在,你就得安乐。所以说,把你的忧虑、牵挂、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这个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必须要真正觉悟到,他才肯这样做。真正觉悟什么?觉悟生死轮回的可怕。你要不放下,换句话说,你就永远搞生死轮回。
搞生死轮回,我特别提醒诸位同修,来生决定不如这一生,我们这一生在六道的人道,来生到哪里去?必定堕三恶道。不要说是学佛,学佛堕恶道的人更多,出家人也不例外。你们看看古人传记里面,国清寺,是天台宗的祖庭,智者大师的道场。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菩萨化身,丰干和尚是阿弥陀佛化身,他们三个人在世的时候,在国清寺住过。那个时候国清寺有个放生园,寒山拾得常常逗著放生园里的畜生,喂它们,他们的工作是厨房里打杂的,吃剩的东西拿来喂畜生。他喂畜生时,叫那个畜生都叫名字,叫一个名字一个跑来了。所叫的名字,大家听听,统统是国清寺从前死掉的那些出家人。这在国清寺的寺志里面有记载。前一世是出家人,这一世是畜生,还好畜生被人放生了。出家人尚且如此,在家人也没有例外,这是我们要真正觉悟的。
我们的生路只有一条,求生西方。这一条路是决定可以走得通的,问题就是你肯不肯走。你要是肯走,净土五经里面这些教训要记住,要努力把它做到,决定不能违犯,这样老实念佛才能保证往生。如果我们的心行与佛的教诲完全相违背,你怎么念佛也枉然,你所念的是口善心不善。佛法是心法,成佛是心成佛,不是口成佛,口成不了佛的,心清净才能成佛。所以「舍」很重要,要万缘皆舍,从心地上舍掉。这一点,我们也要把它认识清楚,不是叫你从今以后什么事都不要做了,不是的。你在这个世间,你有家庭,你有义务,你有责任,这是业,这是你没办法舍的,必须负责任,要尽职,换句话说,除此以外要尽量舍,要守本分。
学佛也是如此,我既然选择净土,既然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只取这一部经,或者顶多取《净土五经》,五经之外,我要舍,这样才符合《无量寿经》所说的「一向专念」。专念才能成就,前面讲的止观,专才能止得住;你学得太多、学得太杂,止不住!你经看多了,佛在那个经上是这么说的,这个经上又这样说法,你就起了分别,你就起了疑惑、起了妄想,这个对你就有很大的伤害。所以学东西一定要一门深入。
慈悲喜舍是性德的自然流露,但是性德流露还要靠修德的帮助。修德功夫不到家,性德不会现前!性德流露了,当然就是此地所说的『哀矣不伤,乐而不泆』。这两句都是讲慈悲喜舍得其正,不会产生流弊,不会产生副作用。这两句话在此地用意很深,也非常的重要。我们佛门常讲,佛法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可是佛门也盛传,「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有很多人他学佛法学呆了、学死了,佛法教他要大慈大悲,他很好,一天到晚都慈悲,惹了一身的麻烦。
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不择手段的去欺骗人,那个慈悲的人就太好骗了。你已经被人家骗了,自己还以为自己在修慈悲,这个冤枉!所以慈悲喜舍要建立在定慧的基础上。这两句顺序不能颠倒,为什么先要讲止观双成定慧,然后才讲慈悲喜舍?你没有定慧的基础,那个慈悲喜舍麻烦就大了。你明白这个道理,修学的次第就知道了,我现在是先修止观要紧。我定慧没有成就,我的慈悲喜舍是有限度的;定慧成就之后,这个慈悲就变成大慈大悲,为什么?你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你有神通、有慧眼,你把这个世间一切人与事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谁也骗不了你,谁也瞒不了你,这个时候才能行大慈悲、大喜舍。
我们看到的确在现在这个时代也有一些好心人,可惜没有福报,没有智慧,听到一点佛法,要喜舍,把他的钱财都舍了,都送给别人,送给别人干的什么事情不晓得。如果那个人是个邪门歪道,换句话说,你这个舍财帮助他造恶。他没有财,他造恶有限,他财多了,造的业更重,将来他是祸首,你是从犯。这个舍就舍坏了,就舍错了。
我从学佛以来,不少同修都劝我「法师,你要盖个道场」,我从来没有起这个念头,为什么?盖个道场容易,道场盖成是什么性质?因为我看了看天下道场,十之八九都是斗争道场。拿著十方信众这个善财去搞斗争道场,这个罪过是免不了的。你要把事实真相看清楚了,这个事情不能做!还是定慧要紧,定慧是决定可以往生。慈悲喜舍不能往生,那是你修福。真正成就定慧之后,慈悲喜舍就不一样了,那是性德流露。
钞【如斯天乐,非唯不鼓,兼复无声,羽寂宫沉,响天震地。】
大师这一段的开示是称性而谈,是讲自性里面的真乐,像前面所说定慧、慈悲喜舍这是本性的性德,这是天然之乐,不须要乐器。『非唯不鼓』,「鼓」是鼓动乐器,乐器我们要不把它鼓动,它不会发声音的;不需要,不需要你动这些乐器。最微妙的『天乐』,跟诸位说,没有音声,这真正是不可思议。我们今天听音乐一定要有音声,没有音声哪来的乐?不晓得大乐无声!你只能欣赏凡间的乐章,你不能够欣赏诸佛菩萨这大乐章,诸佛菩萨的大乐章没有音声。虽没有音声,的确『响天震地』,这是怎么回事情?这个话讲的句句都是真实,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色相音声统统属於自性的天乐,你眼睛所见的、耳朵所听的全都是。色相从哪里来的?色相从振动里面产生的,振动就有音就有色。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是自性的天乐。《讲义》:「非唯不鼓兼复无声者,观经云:如天宝幢,不鼓自鸣,今乃非唯不鼓自鸣,兼复无声可听,自性之乐,非五眼能窥,二听所闻故」,都是说明这个意思。这一段意义非常之深,完全是心性的流露,完全是消归自性。《疏钞》最珍贵的就是每一段后面这一段的文字,这是莲池大师修学心得的报告,自性的流露,跟前面那个解释不同,那是解释文字,这是自性的流露。我们再看下面第二科:
◎【二、金地】
经文只有一句:
经【黄金为地。】
这是讲西方极乐世界地面上的庄严。
疏【此蹑前起后,谓极乐世界,上则乐作於天,下则金严其地。而居此黄金地上,不独耳闻天乐,亦且眼见天华也。黄金者,谓琉璃地上,间以黄金,然亦众宝无定。】
西方极乐世界空中有天乐,这是讲天,往上面看,往下面看就是黄金为地。『严』是庄严,地面上的庄严是黄金。我们今天这个世界,用大理石铺的地面就相当庄严。实际上,大理石铺的地面少,不多,最普通的地面是柏油马路。柏油路是我们这边的庄严,西方极乐世界的道路是铺黄金。我们把黄金看得很珍贵,大家做成首饰戴在身上都很美,到西方极乐世界一看,很土,怎么把铺马路的东西放在身上!我们的地面是泥沙,西方极乐世界的地面是琉璃,黄金铺在上面是道路。『居此黄金地上,不独耳闻天乐,亦且眼见天华』,而且你看到空中庄严,空中有天花,从天上降下花,花慢慢落下来,什么样的花?你喜欢什么样的花,就落什么样的花,这个就太美了。所以花叫「适意花」,适意花就是适合我自己意思,我喜欢的。
『黄金者,谓琉璃地上,间以黄金』,就是琉璃地上黄金铺成的路面,这在极乐世界是最普遍的,就像我们这个世间铺柏油马路一样。『然亦众宝无定』,也有的路面不是用黄金,是用其他珍宝铺的。像我们这个世间也一样,全世界最普遍的道路是柏油,但是也有水泥的,也有用石块铺成的。所以,黄金在那边是铺路面的。
钞【间以黄金者,如观经云,见琉璃地,内外映彻。】
《观无量寿佛经》讲得详细,西方极乐世界的地是『琉璃地』,琉璃是透明的,琉璃就是绿色的玉,翡翠。西方极乐世界翡翠太多了,整个大地都是翡翠,透明的,从地面上能看到地底下。那个世界的确是宝物太多。我们这个世间翡翠是非常希有的宝石,西方极乐世界很普遍,整个大地都是的。
钞【下有金刚七宝金幢,擎琉璃地,其幢八棱,百宝所成,一一宝珠放千光明,一一光明八万四千色,映琉璃地,如亿千日。】
我们这个地球是星球,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个星球。我们这个星球土石它有障碍,不透明,我们看不下去,地球的中心究竟是什么,我们看不出来。西方极乐世界地是琉璃透明的,所以一看看到地心,那个地心太美了。地球内部是火,西方极乐世界地心是光明的,不是烈焰。
你从琉璃往下面看,下面有『七宝金幢』,幢是圆形的,像柱子一样。由此我们也能想到,西方极乐世界也像我们地球有南北极,它当中好像有一条柱子一样,这个圆形的柱子叫做幢。『其幢八棱』,它不是圆的,是八角形,这是『百宝所成』。宝都有光,所以地底下放光。每一样宝都有光,一一光又有『八万四千色』。这光色之微妙,『如亿千日』,日是太阳,一个太阳光明就不得了,亿万千的太阳一样!
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一样不放光,地都放光,地里面有光明往外透!这些地方我们要细心去体会,不能轻易把它看过,为什么?佛在大经里面告诉我们,依报随著正报转,依报这样的庄严,我们才晓得那个地方的人福报之大,心地清净;心不清净,依报不会有光明。我们要选择一个好地方去住,尽虚空遍法界最好的地方无过於极乐世界,想到那边去,那边阿弥陀佛欢迎,不会拒绝,所以移民很容易,除非你自己不愿意去。你要愿意去的话,没有一个是办不成功的。
钞【琉璃地上,以黄金绳,杂厕间错,界以七宝,分齐分明。】
琉璃地上用黄金铺在路面,就好像有界线一样,一条一条的马路。
钞【据此,则地本琉璃。】
西方极乐世界地是琉璃地。
钞【而黄金者,又地面之庄严也。】
黄金铺成道路,这是地面的庄严。
钞【大本云:彼刹自然七宝,体性温柔,相间为地,或纯一宝,光色晃耀,超越十方,恢廓旷荡,不可穷尽,地皆平正,无有须弥及诸山海坑坎井谷幽暗之所。】
这一段是《无量寿经》上的经文,给我们叙说西方极乐世界地理的状况。
钞【据此,则亦可专以黄金为地。】
从《无量寿经》这一段来说,西方极乐世界的地虽然是琉璃,也有其他的七宝;并不是纯粹琉璃的星球,也有其余的宝掺杂在里面。这样说,也可以称之为『黄金为地』。那个世界的黄金产量丰富,在地质里面占的分量也相当广大,所以也可以称之为黄金为地。这是两部经比较上来看。
钞【黄金琉璃,且以一宝二宝言之,众宝为之,当亦无尽。】
西方极乐世界,不但人是无量寿,佛菩萨是无量光,所有的物产都是无量的,没有一个人能把西方极乐世界的物产名称一一说出来,不但名称说不出来,数量也说不出来,这是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读到的,经上讲的比喻很好,十方世界的众生统统成了辟支佛,智慧神通都像目犍连一样,共同来计算,寿命千亿岁也算不出来,他们的资源之丰富,那是没法子想像的,不可思议!所以这个地方,莲池大师结论,『且以一宝二宝言之,众宝为之,当亦无尽』。这是真实话,《无量寿经》跟我们讲得很清楚,确确实实是无尽的。
疏【称理,则自性真如平等,是金地义。】
七宝里面,第一个我们讲『金』,为什么把金摆在第一?黄金为一般人所重视,金有一个最难得的特性,就是它的色泽光彩不会变,所以佛法取它来表法,用它来表真如,真如永远不变的,就像金一样。金地表法表性德,『自性真如平等』,真就是不假,如就是不变。
钞【真如,则无杂无秽,无变无迁,历万劫而常新。】
这是金的意思,这是形容我们的真性,形容我们的真心。真心没有念,我们现在一般凡夫用的心是用妄心,不是用真心!真心也叫做真性,也叫做本性。不但六道凡夫迷失了自己的真心,佛给我们说,声闻、缘觉、权教菩萨都没有见性;换句话说,都不会用真心自性。《楞严》上说得很透彻,说得很清楚,权教以下用什么心?用八识心,我们都是用八识。唯有那些真正明心见性的大菩萨,转八识成四智!他们所用的叫四智,我们所用的叫八识。我们迷染非常重,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他们迷的就比较轻,这统统没见性的。所以真性是永远不变的,永远常新。
如果诸位同修会用这个心,你们就年年十八,永远不衰不老。为什么会老?世间人常说:忧能使人老!你天天忧虑,你就天天老,你用妄心会老,用真心不老!阿罗汉、辟支佛会老,菩萨不老,菩萨会用真心,阿罗汉、辟支佛还不会用真心。你就想到用真心的重要。我们希望自己不老,希望自己青春常驻,那你要学会用真心。真心里面什么都没有,真心离念,没有妄念,六祖讲的「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是真心,有一个念头就不是真心,就是妄心。
可是诸位要晓得,「什么念头都没有了」,你还是有一念,有一个「什么念头都没有了」,那个麻烦大!有「有念」是错了,有「无念」还是错了,还是妄心。真心里面无有念、也无无念,有念无念统统都没有,这才是真心。这个事情搞得我们很糊涂,有念错了,无念也错了,到底怎么办?很难,真正是难!所以回到念佛法门来,念佛法门容易,为什么?你一天到晚念这句阿弥陀佛,就是有念没有了,无念也没有了。我一切妄念都没有,这是无有念!我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我并不是一念都没有,我无无念!无念、有念二边都没有。这一句阿弥陀佛是我们自性的性德,就是自性本体的音声。所以念这句阿弥陀佛就是念真如本性,就是念自性平等,所以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这是希望诸位用真心,真心就是平等心。
钞【平等,则不增不减,不高不下,为千圣所共履。】
『千圣』在此地是讲我们贤劫里面千佛出世,这一千尊佛怎么修成的?就是修「自性真如平等」,所以他才能圆成佛道。所以,平等性要现前。如果我们在境界里面有一丝毫的执著就不平等,分别还没有关系,决定不能执著,一有执著就不平等。平等就是真性、就是真心,不平等就是妄心。再说得浅一点,平等就是一心不乱,一心就平等,二心就不平等。这个一定要用在日常生活里面,跟生活打成一片,这叫修行,这叫真正念佛!如何融化在生活当中成一片?我们从早到晚,穿衣吃饭、待人接物,清清楚楚明明了了,这是慧,这是观,对一切人与事不分别不执著,这就是平等。
怎么能做得到?你要想到佛跟我们说的这些事实真相,《金刚经》上给我们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就平等了。好的相是虚妄,坏的相也是虚妄;善的相是虚妄,恶的相也是虚妄;称心如意的是虚妄,不称心如意的还是虚妄,这就平等了。要知道一切相都是假相,都不是真实的,不要在这些妄相里面去起妄想分别执著,我们的心才能够平等,平等就止了,前面讲止观,就止了!止不住就是因为不平等。
必须心在境界里头起平等,这个时候你修行的功夫才得力,才真正有受用。这个受用,浅而言之,你得自在,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法身、般若、解脱。你首先所得到的是自在,自在就是解脱,你没有忧虑、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恐怖了,你首先得到这个。逐渐的智慧开了,一切事理、一切因果,过去、未来,你逐渐明了通达了。身心世界融合成一体,那是「法身」,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法身现前了。所以一切诸佛都是从这个门路而证得、而成就,没有例外。我们想修学,我们想成就,也得走这个路子。
佛法特别著重用金来表法,佛像塑金身,甚至古时候讲求居住的宫殿统统是金色的,表真、表平等,表真实平等。
钞【毗舍如来,谓当平心地,则世界平;如舍利弗,心有高下,乃见丘陵坑坎是也。是故人人行处是黄金,何待如来以足指按地。】
这段文字统统都是有来历的,《演义》里面都说明了,『毗舍如来』说的这一段话在《楞严经》上,「楞严经云:持地菩萨,於普光佛时,为比丘」,这是讲菩萨在因地时候修行,初出家的时候作比丘;「平填道路」,他很发心,天天去修桥铺路,做好事!这一天知道毗舍佛要从这里过,所以他特别卖力把这个道路铺得很平,让佛走。佛看到他,摸摸他的头告诉他:「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这也就是说明依报随著正报转。
诸位同修,我们今天每个人都有很大的责任,什么责任?台湾在全世界都知道,这是个福地,这是个宝岛!现在全世界人对我们都羡慕,台湾的财富是世界第一!但是我在外国也听人说:台湾人的福报快享完了。这是真正值得我们警惕的!我们如果要保持繁荣安定、康和乐利的生活,一定要修平等心,换句话说,要修这个平心地。
心要怎样才平?诸位想想,你要是有贪瞋痴慢,你这个心就不平。学佛的人要觉悟、要明理。我还听说许多学佛的同修从前常常来听经,现在看不到了,哪里去了?听说搞股票去了,那个诱惑力量很大!西方极乐世界不要了,要去搞六道轮回去!搞那个东西,诸位仔细想想,就是搞贪瞋痴慢疑!这样搞下去,我们的福报就差不多快报完了。大家都能把这些烦恼舍掉,恢复到自性清净心,我们这个福报才能永远保持,才不会失掉。
所以要想天下太平,从哪里做起?从心地平等做起。所以学佛,我劝同修,你们先用三个月的时间试试看,不要太长,三个月不看报纸、不听广播、不去串门子,把心定下来,老老实实念这句佛号,读这卷《无量寿经》,你试三个月看看!三个月你的心必定是清净多了,你才能体会到佛法真实的受用。听经念佛,每天还到处乱跑,这没用处,这个跑三十年还是枉然,你的境界跟今天不相上下,没用处的。一定要把一切万缘舍掉,让你的心清净下来、平等下来,你的智慧、福德真正现前。『是故人人行处是黄金』,你所行处永远是平等,永远不变,不会被外面境界所动,这个重要!决定不能被外面境界诱惑,尤其是学佛的人。
所以我过去常常提醒同修,你们学佛最初一定要把《了凡四训》念三百遍,你果然三百遍念下去之后,你才真正相信「一饮一啄,莫非前定」,那你贪什么?命里面有财富,不必贪自然就来了。命里面有的,决定丢不掉,命里头没有的,不要强求!心自然就安定,自然就不会造罪业了,享福不造罪业。现在人享福里头造严重的罪业,就是不知道因果报应,不晓得造业受报的可怕。所以《了凡四训》提供我们很好的开导。念一、二遍没有用处的,十遍、二十遍起不了作用,至少要念三百遍,那他真的会起作用,真的会有所体悟,读经也是如此。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