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142集——手机学佛网

法师开示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142集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三0五页:

  钞【备诸功德者,自性无染,即澄净德;自性无烦,即清凉德;自性无恶,即甘美德;自性无我,即轻软德:自性无竭,即润泽德;自性无暴,即安和德;自性无乏,即除饥渴德;自性出生一切万善,即长养德。】

  这段文解释《疏》里面讲的『备诸功德』。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叙说,他自己开悟的时候,所见到的见地,「何期自性,本来具足」,就是这一段文的意思。八功德都是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备』就是本来具足。实在讲自性的功德无量无边,此地略举这八种而已。由此可知,西方极乐世界六尘说法都是开显我们自性功德,所以这个世界才是究竟圆满庄严的世界。

  这八种,先说『自性无染』。莲池大师在这部经里面给我们讲得很详细,修行绝对不是我们念这句佛号、或者念这卷《弥陀经》就能成功。依照这个方法修的人很多,为什么那些人不往生?常言说,一万个念佛人当中,只有几个人往生,为什么不各个人都往生?原因就是他不明教理。换句话说,有口无心。念这八功德,八功德念得没错,可是自己内心里面的功德没有念出来,与这八种功德就不相应。所以念的时候要相应,古德常说「一念相应一念佛」,你这个一念不相应,那不是佛!也不能往生!所以这个念要相应。念八功德水这一句就要与自性这八德相应,这才管用!所以经是一面镜子,读经就是照镜子,拿这个经来对照我们自己的心行,是这个意思。我们的想法、看法、做法与经上所讲的一样,这叫相应;我们的想法、做法跟经上讲的不相同,那就是不相应;不相应,念得再多也枉然,古人讲「喊破喉咙也枉然」。

  由此可知,相应重要!相应就是转变自己的境界。要转变自己的境界,当然先要知道自己错了。不肯认错的人,这种人决定不能成就,佛都帮不上他的忙。哪个人成就最快?哪个人成就最殊胜?勇於认过的人。所以讲信心,最基本的是讲两桩事情:第一,要深深相信自己罪业深重。无始以来至於今生,天天在造罪业,罪业深重!你承认这点,才会改过。第二,要相信阿弥陀佛的愿力、智慧、功德不可思议,决定可以救拔我们。相信佛的力量能帮助我们,这样的人才能往生,这样的人他的自性才能显露出来。

  这八句很重要,不能轻易的看过去,统统讲的是自性。自性本来没有染污,现在有没有染污?现在还是没有染污。如果自性有染污,那就不叫真性了。佛经里面常常讲染污,这个染污是「不染而染」,什么东西染?迷!迷就染了。觉就开悟,觉是破迷!破迷,你就见到性;你迷的时候见不到性,所以性里面的智慧德能你完全不知道。迷的时候,把这性德转变成烦恼。什么是业障?烦恼就是业障,烦恼就是障碍。你今天只要有烦恼,那你决定是迷;觉悟了,就把烦恼转成性德。菩提就是性德,性德实在讲没有变,就是迷悟。迷悟,它起的作用不相同:悟的时候,烦恼就是菩提,具足无量无边的德用;迷的时候,菩提就变成烦恼,要造许许多多的罪业去受报,制造六道轮回。迷悟的关系就这么大!

  诸位还要晓得,迷悟在自己不在人,不在外面是在里面。佛法特别说之为内学,不在外面。外面的境界没有迷悟,这个境界有人事的境界、有物质的境界,正好像我们作梦一样,我们作梦,梦里面迷悟也是在自己,梦中所有一切人与物,他们没有迷悟,迷悟是自己一个人,这个诸位容易体会得到。你细细的去会心,再来冷静观察我们眼前境界,眼前这个境界迷悟还是在自己一个人,与外境不相干!正因为外境不相干,所以这个世间叫凡圣同居土,凡夫住在这里看的是秽土,圣人住在这地方看这地方是净土,两个人看法不一样,怎么不一样?一个人自性清净,一个人自性不清净,所以看法就不相同。由此可知,修行是修自心,不是修别人!

  我们凡夫为什么修行这么困难?说老实话,就是所谓心随境转;这个境界本来不转你的,你自己甘心情愿去被它转,你说这有什么法子?境不迷人,人自迷,这没法子,你自己著迷,它没有来迷你,这是我们要省悟的地方。有人开悟了,从哪里悟?就从这里悟。悟的人不被境界转,《楞严》上说得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跟佛一样!佛有什么本事?佛就是不被外境所转。不被外境所转,你在这个境界里面就得自在;你被外境转,你就不自在,不自在叫什么?叫烦恼束缚,就不自在了。像这些地方是我们真正修行用功下手之处。

  自性无染,无染就是『澄净』,所以自性有澄净之德。要知道澄净是真实的,是永恒而不变的。染污是假的,为什么?迷的时候才有,觉的时候就没有,可见得它不是真的。所以烦恼是假的,菩提是真实的。学佛的人要把假的舍掉,要用真实的。也许有人会说:我们一切都用真实的,在社会上会吃亏上当!你们想想看,他说这个话对不对?他说这个话他就迷,为什么?他还有个上当,还有个吃亏,还有个害怕,你说糟糕不糟糕!为什么怕吃亏上当?他把眼前一切境界当真的,这就是迷!他不晓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发意圆成,圆满功德,不要说是你做了,你没有做,你这一念心发出来,你那个功德就圆满了。你这个发心还有所顾忌,你的功德就没有了,为什么?因为功德是清净心,虽然做好事,心不清净,这个不叫功德,叫福德,你修的是福德而不是功德。诸位要知道,功德是修清净心,这是功德。菩萨修诸功德,顺逆境界他都能圆满成就;顺境他修的功德,逆境他还是修的功德,为什么?他心清净,顺逆都不染污,顺逆都不迷!不迷不染,自性现前,那不叫功德叫什么?所以迷的人做再大的善事,还是福德,功德没有。

  佛经处处都讲功德回向,回向有没有用处?如果回向没有作用,佛菩萨在经论里面就不会特别强调回向。《华严经》十大愿王末后一条是「普皆回向」,可见得回向很重要!要怎么回向?把回向文念一遍,这不叫回向,这也回不了、也向不了。给诸位说,回向就是不著相,不著相心才清净!回向的意义是「作而无作」,我所作的这个无心,就当作没作一样。如果我做桩好事,常常念到我做了多少多少好事,那功德又没有了,又迷了,愈迷愈深,他不觉悟!回向是帮助你觉悟,所做的一切功德统统不要,统统把它忘掉。回向实际,实际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一法不立,清净无为;回向菩提,菩提是觉,回向菩提是不迷;回向众生就是不染!这个福报善行是一切众生的,不是我的,把我给忘掉,这叫做回向。绝对不是说我们今天念经,人死了我们才给他回向,活人就不要回向,那你现在活著,你每天念经都不要回向?

  念佛这个法门,经上还有说这个法门叫「不回向法门」,这是过去李老师常常给我们讲。为什么叫不回向法门?黄老居士《无量寿经》注解里面,这一段写得很详细,诸位自己去看。不回向是大回向,不回向是无比的回向。因为念佛人只有一个目标,我念这句佛号干什么?就是求生西方净土!换句话说,他虽然不回向,他念念都是回向。我就为这个而念的,念念求生净土。

  可是诸位一定要记住,念佛目的是求生净土,念佛为什么能生净土?这里头是二力法门,一个是佛有这个愿力,劝我们,我们念佛,他老人家来接引我们。如果你单单只有这么一个见解,那我就问你,应当所有念佛人统统往生,这个人一生念了一声佛号他都应该往生,因为经上有「一念十念必定往生」。他的一生念了十声佛号,念了一声佛号,他应该往生的,为什么不去?这经文里头一定还有甚深的意思在里面。我们望文生义,不是佛说错了,是我们自己听佛这句话误会了,佛没讲错!错在我们自己。

  这一句佛号要用一心念,一心称念,一心是什么心?清净心。一心就是没有二念,没有杂念,没有杂念的这个心是什么?就是自性。所以不是用乱心念,不是用妄想心念,不是用第六意识心念,为什么?第六意识心念佛,断不了烦恼。一心称念,能断烦恼,能破无明。莲池大师在注解里讲得详细,到后来「一心不乱」那一篇。「一心不乱」四个字他老人家注解注得很多,《疏钞》一共四卷,这一句占了半卷;换句话说,它占整个注解八分之一,那个地方很精彩,给我们讲一心不乱。

  那个念法,一念是一心念。一心是什么样的一心?莲池大师特别给强调是「理一心」,完全与自性相应的这个一心,所以那的确那没有话说,那真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他老人家举大本经里面说,「念一声阿弥陀佛,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就是那个念法。不是我们现在口头在唱歌,唱一下就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没有这个道理。有的时候,不但念的时候不能灭罪,反而增长罪业,这就是不会念,没有把它搞清楚。由此可知,念佛人对基本的教义不可以不知道,基本教义就是指三经,我们现在讲的五经。因此,我们新编的五经读本,诸位一定要多看,你才能真正的明了。

  所以这个回向,要知道它意义之所在。中国、外国,求消灾、免难、消业障的人很多;求的心很恳切,他那个灾难业障都消不了。这个地方,我特别提醒同修,你烦恼少,你业障就少;你知见少,你障碍就少。你烦恼多、烦恼重,知见太多,你的业障灾难就没有法子消除。读经念佛为什么能消业障?因为你念经念佛的时候心清净,清净心里面没有业障。你如果常常保持清净心,业障自然消除,就这么个道理。所以,念经、念佛、参禅、持咒都可以消业障。哪一个方法消业障最好?不一定。哪一种方法能使你得心清净,这就是最好的方法。

  专修念佛法门的人,讲这不回向,恐怕我们还做不到,为什么?我们念经念佛与真性还不能十分相应。不但不能十分相应,一分二分的相应恐怕都还做不到。那怎么办?一定要加修回向法门,要回向。我们替别人回向都可以,我家人在大陆,我在这个地方念经念佛给他回向,有没有效果?决定有效果;效果在自己的修德,从这里感果。如果自己没有修德,那你一天念得再多都不行,那就古人所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你自己真正的修,年年月月境界都不相同,一天一天与佛菩萨靠近了,这个回向就有力量。回向一切众生,自然能转劫运,诸位想想劫运都能转,那个人的小事哪有转不来的?

  我在这里讲一个故事给诸位听,我小时候在学校念书,那是十几岁的时候,抗战期间,国立第三中学,我们的校长是周邦道先生,他的太太,我们叫她周师母;他家就住在学校后面,我们那个学校所收的学生是流亡学生,都是无家可归,政府收容起来办的这个学校。所以我们这学校里面学生都是公费,衣食住行都是国家的,像军队一样发给我们粮食、零用钱。他的儿女也在我们学校念书,他的第四个儿子跟我同班同学。凡是有这些要分给学生的,这吃的穿的,他们家里面的小孩排列在最后,学生第一优先。学生分下来有剩的,他们才可以拿。那个心地大公无私,使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感动,照顾学生超过他的子女。所以我们学生对这个老师真是感恩戴德,比父母都看得重,他真照顾我们。

  曾经有一个同学生病,病得很重,当地医生看了都说没救,可是这个小孩是独生子,他家里几房就这么一个男孩子。周师母那个时候还没有学佛,她说:这个小孩不能死,他一死他们家里绝后,几房就这一个!不能救的时候,她什么庙都拜,哪个庙都去许愿,她说:宁愿我代他死,不能让他死。发这样的心!她这个心是真诚的心。到最后医院不收,把这个学生抬到关帝庙,她就在那里发重誓:我愿意代他死。过了一、二天,这个学生醒过来,她非常欢喜。他说:他好像做了一个恶梦,被人家关在一个小房子,黑黑的,一点光线都没有,只听到周师母叫他,就听到这个声音,以后看到有一点光,就跑出来了。给诸位说,这叫做回向!他那是真正寿命到了,她用她自己精神的力量能把他拉回来延长寿命,这个不容易!所以我们学生看到这个样子,师母能舍己救这个学生。

  她是到台湾来才学佛的,所以她学佛之后,她念的大悲咒非常有感应,她那个大悲水非常灵,确实能治病,凭什么?真正的慈悲心!真诚,大慈大悲心里头流露出来的,这样的力量。你们要是多看看《了凡四训》,你就晓得,佛法里面讲,人寿命虽然是有一定,你前生修的,但是你自己如果今生肯修,寿命可以延长;你要是多造恶,寿命也可以缩短。所以佛家讲命运,不是讲定命论,命运操纵在自己手里,这个一定要知道。

  『自性无烦』,烦是烦恼,烦恼粗说就是贪瞋痴慢疑,这是思惑最重的五条。这个疑是指怀疑佛菩萨的教训,也就是说你对於佛的经论、佛的教训,你不相信,不能信受奉行。这个损失太大,为什么?因为佛的教训是我们这一生得度的机会,你一怀疑,这个机会错过,那就太可惜了。这一次错过,下一次再遇到,那不晓得到哪一生哪一劫?绝对不会说是我来世还会遇到。来世你能得人身吗?非常之难!得人身很难,失人身非常容易。佛经里面有很多的开示比喻,说明人身难得而易失,就是再得人身不容易。得人身还要能闻到佛法,那更不容易了。

  这个世间,有佛法的时候少!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这世间才有佛法。何况佛法还有一定的期限,正法、像法、末法总共一万二千年。一万二千年之后,佛法就没有了,后头日子还长得很,底下一尊佛再出现在这个世间,佛经上给我们说的,我们地球上这个年月,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弥勒佛出世,这个世间又有佛法了。你看这当中没有佛法的时间多长?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有佛法只一万二千年。你得人身就那么凑巧,凑巧在有佛法的时候,这不是容易事情!我们这次能得人身,生在佛的末法时期,的确不容易!就像佛经上比喻,「盲龟大海伸头」,瞎了眼睛的乌龟,大海里有个木板,木板上有个洞,乌龟一伸头刚好就伸到这洞里来,这个机会太难得了。我们今天得人身遇佛法就像这个机会,真是不容易得到!你要是错过,那就太可惜了。所以这个要晓得,很不容易遇到,所以遇到了要珍惜,对佛法决定不能怀疑。

  三毒烦恼要认真的反省去把它断掉,就是我们俗话讲的要改过自新。什么叫业障?三毒就是业障,这是造业障碍的大根大本,贪瞋痴慢。这个烦恼,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是与生俱来,不是这一生学的,是你生生世世累积的,每个人都有。如果你没有,你不会到人间来;你要是没有,你不可能在六道轮回,你早就出三界了。没有出三界,换句话说,你决定有这些烦恼。这是我们要承认、要觉悟、要改过。所以菩萨修六度,度什么?就是度三毒烦恼的,布施度悭贪,度贪烦恼,忍辱度瞋恚,般若度愚痴,傲慢也是瞋恚里面所摄的。所以烦恼归纳起来称之为三毒。

  三毒里面特别把傲慢提出来,这很有道理,为什么?人只要有贡高我慢,什么都学不成。世出世间法,你要想学成都在谦虚,都在恭敬!所以十大愿王第一条「礼敬诸佛」,儒家《礼记》第一句:「曲礼曰,毋不敬。」世出世间法教学,第一个教什么?第一个教敬。敬是什么?就是断我慢。先把我慢破除,你才能成为一个法器,才能够学东西。只要有这个东西存在,佛菩萨作你的老师,你也是一无所成,你什么都学不到,自以为是,目中无人!这种人谁能教得了他?所以这是世出世间求学的大障碍。所以教学的时候,先要破我慢,再就是破贪瞋痴。所以六度是度烦恼的!持戒是度恶业,精进是度懈怠,禅定是度散乱。

  所以你修这些法门,你说我修的到底有没有成就?你可以从成果上来检讨。我修布施修这么多年,我贪心还有没有?如果贪心没有了,你这个布施度修得很成功。有人不会修的,愈修贪心愈增长,他为什么修布施?就是为贪而修布施的。怎么说为贪修布施?听说佛门里讲「舍一得万报」,这一本万利!所以他才来布施。布施是什么?就跟做生意投机一样,我这一笔本钱下去,再捞一大笔回来,他的目的就是贪心,所以他不但贪心不能断,增长贪心,糟糕!佛菩萨看到这样子,都要流眼泪喊冤枉!完全错会了意思。布施是舍贪心的,持戒是舍恶业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戒。

  忍辱是度瞋恚,瞋恚是地狱果报,非常的可怕!《金刚经》虽然讲六度,只有布施、忍辱讲得最多,其他的略略带过去,可见得六度里面这二度是非常的重要,就是度贪瞋。一定要学忍辱!何况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法得成於忍」,世出世间一切法,你要想成就,怎么才能成就?忍就能成就。中国佛教古大德的教学,你看看《禅林宝训》,你就明了了。《禅林宝训》里面,有很多是专门教学生修忍辱,其他的他什么都不教。你跟这个师父十年八年,真的什么都没教,天天那个师父找麻烦,无缘无故打你骂你,板起面孔给你看,那是什么?那就是教学,那就是上课。上什么课?忍!教你忍耐,什么境界都能忍!十年八年以后,他忍辱波罗蜜学成,定得到了,智慧自然开了。老和尚传法就传给他,举行一个仪式,衣钵给他了。这个寺庙你作当家,你作住持,他就交代了。他训练人没有别的,专门就训练忍。这个很有道理!

  往往有人说:老和尚,我跟你这么多年,我什么都没学成。老和尚笑笑,你还没学成?学成了,他自己不晓得!住这么多年,你能忍受得了,你还没走,那就是成功!这么一点,他一想,果然没错,这豁然大悟,平常喜怒挨骂的时候,原来是在上课!这么个上课法。特别是在中国的禅宗,教下当然它是要讲经,它不离开书本的,禅宗的手段很特殊,往往用这个方法成就学生的戒定慧。所以烦恼没有了,自性清凉之德就显露出来。

  『自性无恶,即甘美德』,恶,不仅是讲恶业、恶行,更细一点说是恶意、恶念,这个都没有。所以真正修行要在这里下功夫,我们修自己的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慈悲,这样修,你走的是菩萨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要用真诚心去做。我们道场同修听经的时间多,在今天全世界来说水准最高,程度整齐,这是因为长时间薰习的原故。虽然如此,真正成就的人还是很少,这个原因在哪里?理虽然明白,一讲都懂得,境界转不过来。一遇到境界又迷了,这是过去这些恶习气太深,没有能把它转过来;所谓变化气质,变一部分,还不能彻底的变过来,所以还带著习气。这个习气就是你的烦恼、就是你的障碍,你现在修行还是有烦恼,还是有障碍。虽然比过去好一点,可是还有。这就是说明我们无恶,不但没有恶行,就是恶意、恶念都没有,这是自性甘美之德。

  『自性无我』,我们这一次读大经才晓得那个无我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无我的世界,人那么多,都没有名字没有姓,那真的是无我,的确是一视同仁。那边是身体也一样,相貌也一样,这真正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十方一切诸佛世界,都没有这个情形。成了佛才完全一样,佛佛道同,所以每一尊佛的面貌都一样;没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各个人都一样,换句话说,西方极乐世界各个人都成佛!这是阿弥陀佛不思议的愿力,所以十方诸佛赞叹有他的道理。自性无我,是『轻软德』。

  『自性无竭』,这像六祖大师开悟时所说的,他说五句也有这个意思在,「何期自性本来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里最后一句是「出生一切万善」,就是能生万法之德,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他的智慧、德能、才艺永远用不尽,这讲性德!真正是无量的无量,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才艺。正因为如此,所以佛法无论哪个法门的修学,他的目的都是要求见性。念佛法门,理一心不乱就是见性,只有见性才是真正圆满功德,才是真正在这生活上一丝毫欠缺都没有了,真正达到究竟圆满。你要不见性,你总是有缺陷的,总是不圆满的。这个就好像水的『润泽德』一样。

  『自性无暴,即安和德』,「暴」就是性情暴戾,自性里面没有的。自性清净平等,哪里有暴恶?没有这个。所以自然是安,自然是和。安和,世出世间法都重视,我们现在政府也提倡安和乐利!可是心要是不安就不可能和,安是因,和是果,和是因,乐是果,乐是因,利益是果。这安和乐利互为因果。怎样才能得到安?你看安上面有个字,平安!他心不平,他怎么会安?人心怎样才能叫它平?这个事情麻烦可大了。

  诸位要晓得,佛法的教学、儒家的教学,目的在哪里?目的就是求「平」,就是求平安、和乐,就求这个。怎样才达到这个教学目标?给诸位说,世出世间法都讲因果,你真正明白因果,心就平了。所谓富贵安於富贵,贫贱安於贫贱,理明白了。佛法里面讲三世果报!我这一世得富贵,前生修的,我这一生应当得到;我这一生贫贱,我过去生中没修,我今天得到是应当的。所以对富贵人,也就不会羡慕、不会嫉妒、不会怨恨了。我们常讲心安理得,心为什么安?道理明白了,心就安了。所以读书在明理!

  这两天的报纸半个版面,登密宗财神法,专门讲求发财的。如果密宗修财神法一修就发财,我们国家要请他去当财政部长,全国的人都不必工作了,他一修财就来了,还要工作干什么?胡闹!所以报纸刊登这个广告都是有罪过的,为什么?提倡迷信,蛊惑人心,破坏社会的安定和平,这个罪很重!报纸收广告费,要背因果的。

  从前那个钱,当中有个洞叫钱眼;现在我看大家都迷,都钻到钱眼里去,钻进去永远也爬不出来,那死路一条!那不是生路,那是死路!钻到那里面去了,实在是可怜!诸位要晓得,那是讲密宗,那是假的,不是真的。密宗是佛法,佛法教我们放下,佛法教我们求的是清凉自在,佛法没有教我们天天求发财。我听说,求不到的时候,把菩萨的脑袋也砍掉,都分了尸,都丢弃了。他真的发了财去供养,还有那些求而没有发财的,那就要来报复,这怨恨多深!这社会是充满贪瞋痴慢,尽搞这个。所以今天的社会,诸位要晓得走下坡,不及前几年,这是真正值得我们警惕的。

  所以这些因果关系,我们要晓得,如何能够得到平,这个平一定要明理,要明了因果,要明了佛法。佛法的精义如果明了,我们真正得到了平等的基础。我们的自性是平等的,我们迷悟的程度不平等,但是自性是平等的。所以天台六即佛说「理即佛」,这是完全站在自性上说的,生佛不二,万法一如,这是理论上讲的,决定平等;事相上不平等,事相上,因为众生在迷,所以他的相不平等,作用不平等。可是在体性,那是决定平等。佛为什么对一切众生那样的尊重?佛没有看相,没有看作用,他不著相,佛见的是性,见一切众生本性都是佛,所以佛对於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不恭敬的。只有迷惑颠倒的人,他不恭敬。真正觉悟的人,没有不敬人、敬事、敬物的,决定恭敬。世间以孔老夫子作代表,你们看看孔老夫子的书,孔老夫子一生处事待人接物,他曾经对哪个人不恭敬?我们在书籍里找不到,他对小孩都恭敬。

  你再看佛陀,看《释迦方志》、《释迦谱》,经典上讲的释迦牟尼佛传记,你看看,佛陀在世对任何一个人没有不恭敬的,不但对普通人,对外道他都恭敬。恭敬的理由,就是从自性上看,他是平等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所以皆当作佛。他现在是迷惑颠倒的佛,他迷我不迷,他不敬,那我要敬他;他不敬我,我也不要敬他,那他迷,我也迷,那就错了。所以说,他迷我不迷。他不敬我,应该的!他要是敬我,他不就成佛了吗?他叫做凡夫,他不敬我,对!十分正确,一点都没错!我不敬他也错了,我不就迷了吗?佛敬众生对的,众生不敬佛也对的,没错,两边都不错,他心就平了。所以要明了事实的真相。

  『自性无乏』,「乏」是缺乏,自性没有缺乏,这就好像『除饥渴德』,不缺乏就是饱满。所以这八句,显出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求明心见性,不明心见性行吗?你才晓得明心见性的好处,你才知道这是非求不可。佛法教学的目的就在此地,就是教我们明心见性的,就是教我们开发性德的。性德是你自己本有的,本有,哪有不能开发的道理?迷染是本无的,本无决定可以离开的,本有决定可以得到的。但是这开发的工具,我们在讲席常常提到,就是孝敬,这是开发的工具。没有这两个字,你的性德永远不会透出来。所以佛法的修学从《地藏经》学起,「地」就是大地,就是自性,「藏」是宝藏,就是自性的智慧德能。就像大地一样,地里面含藏许多的矿产,我们用什么方法把它开采出来?这个工具就是孝敬。《地藏经》是佛门的孝经,孝亲尊师,性德才能开发。

  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孝敬」这两个字摆在第一。《观无量寿佛经》讲修净土的方法、理论、因果,它就讲三桩事情,净业三福一开端就给我们讲「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孝亲尊师摆在第一。不从这里下手,怎么能够开发自性?也就是说,你想得一心不乱,你想明心见性,你不从这里下手,你就永远得不到。过去有人问印光法师,这在《文钞》里头有的,问学佛有没有秘诀,能够教我们一下就得到,印光大师说:有,诚敬二字,「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没有诚敬就什么都得不到。他说「诚敬」两个字,是入佛门的秘钥(秘密的钥匙)。你要是真正把它做到,这钥匙你就得到了。你们看看现在、看看过去、看看历史,哪一位成就的人不赞叹他的老师,不怀念他的老师?老师已经不在了,他还赞叹、还怀念,老师在的时候他是什么态度就可想而知。这个意义很深,孝父母、敬老师是入德之门。所以自性显现,这得大圆满(密宗讲的大圆满),就是此地讲的「除饥渴德」。

  『自性出生一切万善,即长养德』,长养诸根,这就是六祖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一切法都是自性变现的。我们今天有所缺乏,到哪里求?自性里面求,不要到外面求,外面求不到的。佛家常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可不可以求财富?可以。财富在哪里求?从内心里面求,不是向外求。凡是心外求法,这就是外道;佛法称之为内学。我们想求财富,佛告诉我们,贪心断了,自性里面财富就流露出来。你今天自性里面财富透不出来,是因为你有贪心把那个门堵塞了,自性里面的财富流不出来。你所受用的,是外面的,是临时打小工,我今天打一天工赚一点钱,很苦!不是自己家里面的宝贝。家里面的宝贝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他不晓得!堵塞了,拿不出来,只好在外头打零工,苦不堪言!

  所以佛教给我们,开发自性的宝藏。财,舍财你的财富自然就圆满露出来,自性的,不是外面来的。智慧,修法布施,不吝法,我所知道的,很欢喜的教别人,不会留一手。怕别人将来超过我,你有这个念头,那你学的法也是临时在外头学的,不是自性之法,自性里面的法宝透不出来。确实「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个话是一点都不错。你要如理如法的求,没有不应的;你要是违背理论、错用方法,你决定求不到。所以,真的要深入经藏,把事理都搞通达,如教如理修学,你这一生一定是非常幸福美满,来生圆成佛道,你看这个多自在!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