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药师经浅释,药师经全文,《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注释——手机学佛网

药师经专题部: 简介| 原文| 白话文| 注音|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注释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注释

  邓来送 居士

  前言

  当我注解了《地藏菩萨本愿经》以后,许多佛友要我把《药师经》注解。药师法门立足于有情众生的现世安乐,以戒定慧之法药医治九界众生之业病烦恼,拔除众苦,使之痊愈。

  药师经是药师法的说明,药师经法,是圆融世出世间,显密各宗功德之法。其旨既是教人生活做人之法;又是教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了生脱死之大法。

  印光大师曰:「玉琳琇国师常持此经,及此佛号,以是禅教律净之总持法门。」弘一大师晚年是修药师法。

  圆瑛大师1934年作《颂药师如来圣诞辞、赞药师净土的功德》等篇,很重视修药师法。

  笔者1995年因病拜药师忏法而痊愈。故药师法门是人间佛教正信、正念、正知、正见、正定、正命之正法。很适合现在社会众生根机。

  现代人类重视现实,总要求在现实生活中生活得更理想一点。佛祖释迦牟尼开创佛教,他是我们人间的本师,药师佛也是人道的本尊。其基本精神是给众生带来现世的快乐和后世的快乐。并且希望众生最终能够同证究竟解脱乐。

  释尊开示了阿弥陀佛的修持法门,以利度亡。同时,还开示了药师佛的消灾延寿修持法门,使生存在世间的众生,可以得到各方面的满足。如果人类能如实修持,这两种方便法,都可以将众生引导趣入大乘,最终可以得到究竟的解脱。

  我认为对普通人而言,学习药师经可净化身心,提高道德水平,消灾延寿,成就一切事业,改变现有命运获现世乐;对佛弟子而言,读诵药师经,依教奉行,则必能发惭愧心、供养心、菩提心,而作往生资粮。

  须知诸佛教导众生离苦得乐,反迷成悟,初无方向之分。先说西方净土劝人往生,是被一机。再说东方净土,劝人往生,另被一机。故求西者生,求东者亦生。

  倘有众生,志愿求生西方者,即令八大菩萨示其正路,送至极乐。是则佛开示以融通东西方而导以同归秘藏。

  药师佛,本名药师琉璃光如来,民间多称消灾延寿药师佛,他就是佛寺中大雄宝殿上供奉着的三位佛中的其中一位。他在成佛之前,发了十二个大愿,以利乐众生,世法讲立志,佛法讲发愿。有药师大愿,才会有琉璃光世界。

  他修佛的目标,是要救众生出离各种灾难。他是个大药师,他治病的目的,除了要使病人身体康复之外,还照顾到病人的其它生活需要,并且要助人修行,直到他得到究竟解脱为止。只要我们修习药师佛法,就可以得到药师佛的最大加持免难、获福。也就是说可以得到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中所说的一切利益,同时亦会因此而得到护法神将的护持。

  他力色彩较浓的西方净土,在中国大为盛行,而自力色彩较浓的东方净土,除消灾延寿的祈求外,少有受持奉行。因此,清代玉琳国师说:「对于未能忘怀名利的人,未能深厌男女情欲、美食、欲望的人。如果要他们去修习净土往生法门,则往往因为众生身修净土而却又心恋世间,终于未可以得到多大的益处。如果人们要求不离欲钩而成佛智,则无如修习药师佛的法门,来得简单有效。」太虚大师《药师经讲记》说:「药师经是资养现实人生之佛教」。

  在有关药师经的论释中,太贤法师引录《阿修罗经》云:「琉璃光菩萨遇智胜佛初发总愿,宝顶佛所始发别愿。」可供了解药师佛因地之参考。而伯亭老人有两段话也值得引介:

  一、由于能遍治凡圣世出世间病,故名药师:「明炼方药,普治一切果报之病,乃四洲六欲师也;施诸戒善禅定法药,治人天身心恶业等病,三界九有师也;深达万法之源、一真之本,能令权小之流,五住尽、二死忘,三身圆、四智满,乃三乘十地之师也。」

  二、以琉璃喻三身三智,内外明彻,故名琉璃光佛。三身为「法身光破烦恼障,报身光破业障,化身光破报障。」三智为:「善巧观心,发实智光,破人我执;愿行观心,发权智光,破法我执;行处观心,发无碍智光,破二无我执。」

  药师经指引人们拔除业障,改造命运的主要法宝是布施、持戒、修慧、去嗔。这是任何人都可以付诸实践的,是通向成功与幸福的可靠途径。

  《药师经》有五译,唐代义净法师译的《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吴信如先生对此经作了讲解(见《药师经法研究》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8年出版)。本书依汉地佛教最为流行,唐代玄奘法师之译本《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卷,作了简注,应佛友们要求,将《消灾延寿药师忏法》的繁体字直本改为简体字横排,并作了标点段落简校。将《药师经》注释《药师忏法》合刊。印刷流通出版,便利佛友做药师忏法之用。应佛友们要求,将有关药师法门修持仪轨和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香光念佛堂专修药师法门的116岁比丘妙智老和尚圆寂三年后肉身不坏的材料附此书,供参学。

  佛教是人类的智慧,它集中了几千年来佛教界大德高僧毕生修习的经验,因而它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来送所学所作的努力,只是为了弘扬佛法,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本书在编辑过程中,参考了近代高僧太虚大师、印顺导师、真禅法师的《药师经讲义》以及佛学词典等书,并将玉琳国师、印光大师、弘一大师有关《药师经》开示放在本书前做序。

  承蒙重庆佛学院教务主任、西南师范大学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李正思老师为本书作序;全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黄石市佛教协会会长、东方山弘化禅寺方丈正慈法师题写书名,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由于时间仓促,敬请诸方大德善知识惠予指正。

  佛历2550年,公元2006年

  岁次丙戌年四月初八日释迦牟尼佛圣诞敬印

  佛弟子邓来送谨撰

  序言

  李正思

  药师佛,又称药师琉璃光如来、药师琉璃光王佛、消灾延寿药师佛、大医王佛等,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佛,与其左右胁侍日光遍照菩萨、月光遍照菩萨合号为「东方三圣」或称「药师三尊」。与此方释迦牟尼佛,西方阿弥陀佛又合号为「三方佛」。

  药师佛的造像,一般手持药钵或宝塔,而与其他佛像相区别。药师佛之眷属,有毗羯罗大将等「药师十二神将」,为昼夜十二时辰之护法神,系十二佛,菩萨之化身,各自头戴表其所值时辰的鼠、牛、虎十二生肖等天冠。

  药师佛在因地曾发十二大愿,主要以治病、延命、消灾为主,而为大乘佛教徒所普遍信仰。汉地佛寺多见「三方佛」造像,或设专门的「药师殿」,供奉药师佛,有的还塑「东方三圣」、「药师十二神像」等像,「药师普佛」为常见的主要佛事活动之一。

  在藏地,药师佛被塑成天蓝色(琉璃色),七佛药师法是药师法门的圆满修法,加上说法者本师释迦牟尼佛,有《药师八佛仪》,为大乘密教部最上乘秘密之教。

  在汉文《大藏经》中专门讲述药师佛的经典,约有以下七种:

  1、《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一卷,唐玄奘译。为汉地通行本,为药师法门之略本。

  2、《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一卷,唐义净译。汉地也有流通,为药师法门之广本。

  3、《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一卷,隋达摩笈多译。

  以上三种收入《大正藏》第14册。

  4、《药师如来观行仪轨》一卷,唐金刚智译。

  5、《药师如来念诵仪轨》,唐不空译。

  6、《药师琉璃光如来消灾除难念诵仪轨》,唐一行译。

  7、《修药师仪轨布坛法》,清阿旺扎什译。

  以上四种收入《大正藏》第19册。

  汉地佛寺《早课十小咒》第六小咒为《药师灌顶真言》,出自玄奘译本《药师经》。该咒一心咒于净水,满108遍,饮之,诸病释除,终身受持,无病延年,命终往生药师佛净土。而药师之根本手印结法为:双手如拳交缚,两拇指相伴靠,置胸前。佛门弟子遇到种种困难和忧苦,按《药师经》指示的方法诚心诚意去求,去做,就会灵验无比,如:

  1、念药师圣号法(或念药师七佛圣号法);

  2、诵《药师经》法;

  3、念药师咒法(或念药师七佛不同咒语法);

  4、喝咒水法;

  5、遇大难事大病苦念药师十二神将名号结五色线法(汉地用红、黄、蓝、白、黑五色,藏地用红、黄、蓝、白、绿五色);

  6、咒语系肘后法等。

  诚如经中所说:「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一切顺逆。

  药师七佛共发四十四大愿,以法药治世出世间一切病苦;身病、心病、自然生态失衡病,动乱战争社会病,六道轮回苦厄病,往生资粮缺乏病,莲花品位不高病……,无怪乎千百年来无数高僧大德,无不念诵、书写、赞叹、弘扬《药师经》,如五世达赖喇嘛、玉琳国师、印光大师、弘一大师、太虚大师、能海上师、证严法师等都开示《药师法门》是圆融世出世法,圆通显宗密教,圆摄禅律教净的总持法门,在修行中消障缘,在现实中求解脱,在众生中成佛道!

  《东方文》上说:「所愿法界有情,东西相泯,二见永忘,于中道义,共证真常。」东方药师佛,西方弥陀佛,同为本师释迦佛所宣讲,东方的太阳升起之地,东方法门以了生;西方为太阳落山之地,西方法门以脱死。「三方佛」诠表佛法了脱生死的中道观。

  为契合末法时代现代人类注重现实人生之根性,祖师大德普遍赞成「人间佛教」、「人生佛教」、「生活化的佛法」、「人性化的佛学」等弘法理念,《药师经》更多地关注现实人生的需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有人甚至以早念药师、晚念弥陀,二法并弘、平等一如是倡。佛以人身成佛,佛说人身难得,珍视人生、关怀人生、净化人生,是正法长住世间的重要保证,也是大乘佛教本来的义趣!

  修行人欲深入药师法门者,可在玄奘译本基础上,进儿受持义净译本等。玄奘译本谈到:救脱菩萨告阿难说:「造彼如来形像七躯,一一像前,各置七灯」。如果是药师佛一尊佛,为什么要造相同的七尊像呢?如果是不同的七尊佛,是哪七尊佛呢?原文没有说明,可见玄奘译本是略本。在义净译本里,则谈到药师七佛的说法:

  (1)东方去此过四歹克伽河(恒河)沙佛土,无胜世界善名称吉祥王如来发八大愿;

  (2)东方去此过五歹克伽河沙佛土,妙宝世界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发八大愿;

  (3)东方去此过六歹克伽河沙佛土,圆满香积世界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发四大愿;

  (4)东方去此过七歹克伽河沙佛土,无忧世界无忧最胜吉祥如来发四大愿;

  (5)东方去此过八歹克伽河沙佛土,法幢世界法海雷音如来发四大愿;

  (6)东方去此过九歹克伽河沙佛土,善住宝海世界法海胜慧游戏神通如来发四大愿;

  (7)东方去此过十歹克伽河沙佛土,净琉璃世界药师琉璃光如来发十二大愿。

  由此可知,义净译本是广本。而在具体修法上,则大约存在显宗药师一佛、唐密药师七佛、藏密药师八佛(再加释迦佛)三大系统。

  有人将药师佛与药王菩萨含混不清,这是不对的。药王菩萨,在道教里是指唐朝孙思邈孙真人;在佛教里是指星宿光。据《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讲,星宿光、电光明二兄弟曾持良药,供养日藏比丘及其他僧众,众僧赞为药王,药上,后经修行多劫,善治众生身心二病,为药王,药上菩萨。本来成佛,号净眼如来,净藏如来。

  《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则有「药王烧臂」的典故,讲药王菩萨过去生中为喜见菩萨时,先后焚身,燃臂供养日月灯明佛,日月净明德佛,乐修苦行的事迹。可见,药师佛与药王菩萨是不同的两位成就者。但他们为众生治病的大愿大行,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邓老为名老中医,又是佛教在家菩萨,于中医、易学、佛法皆有造诣,因在重庆佛学院函授部修学过,与我结下难忘法缘。我也曾是劝请邓老注释《药师经》的佛友之一,没想到邓老如此勇猛精进,这么快就将《药师经》注完,以邓老一生几十年的医学修为,与无上大医王感应道交,我想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实属良因早植、瓜熟蒂落,势所必然吧!晚近湖北「武昌佛学院」与重庆「汉藏教理院」都是太虚大师创办的,邓老这次邀序于我,我想这是三宝的殊恩。让湖北与重庆的佛友,在学佛光明大道上,从此更加亲善和睦,携手共进吧!

  颂曰:

  医家祝由科,佛门医方明。

  医佛不二法,邓老有妙文!

  佛历2549年药王圣诞序于重庆佛学院

  玉琳国师药师经题语

  予辞恩绝尘、不暇披览。偶入藏阅药师如来本愿功德、不觉手额失声、愿人人入如来愿海也。或问何于此经惊叹如是。告之曰、予见世人顺境沦溺者不一。富贵可畏、甚于贫贱。今此如来、使人所求如愿、遂从此永不退道、直至菩提。则欲于王臣长者、一切人中、作同事摄。不乘如来愿航、何从济乎。大凡修持、须量己量法、直心直行。诚能厌恶三界、坚志往生、则专依阿弥陀经、收摄六根、净念相继、所谓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决定往生。此先自利而后利人者之所为也。

  若于现前富贵功名、未能忘情、男女饮食之欲、未知深厌、则于往生法门、未易深信。即信矣、身修净土、而心恋娑婆、果何益乎。则求其不离欲钩、而成佛智、处于顺境、不致沦胥者、固无如修持药师愿海者之殊胜难思也。若能信行、久久不懈、知不独富贵功名、转女成男、离危迪吉、如如意珠、随愿成就。即得于一切成就处、直至菩提。永无退转、何幸如之。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玉琳(1614-1675),名通琇,字玉琳。江苏江阴人,十九岁出家,师事临济宗下磬山圆修禅师,为嗣法弟子。曾住浙江武康报恩寺。清顺治十五年(1658)奉诏入京为皇帝说法,赐「大觉禅师」号。翌年受封为「大觉普济禅师」,赐紫衣。十七年(1660)奉诏任本师,为皇帝授菩萨戒,加封为「大觉普济能仁国师」。回西天目山,改建双清庄为禅寺。有在内廷说法的《客问》及《玉琳琇国师语录》传世。

  药师如来本愿经重刻跋

  佛与众生心体是一。而心之相用则天渊悬殊。由相用悬殊故。其所受用者,亦复天渊悬殊也。佛则唯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度脱众生为怀,了无人我彼此之心。纵度尽一切众生,亦不见能度所度之相,故得福慧具足,为世间尊。众生则唯以自私自利为事,虽父母兄弟之亲,尚不能无彼此之相,况旁人世人乎哉。故其所感业报,或生贫穷下贱,或堕三途恶道。即令戒善禅定自修,得生人天乐处,但以无大悲心,不能直契菩提。以致福报一尽,仍复堕落可不哀哉。是则唯欲利人者,正成就其自利,而唯欲自利者,乃适所以自害也。

  药师如来本愿经者,乃我释迦世尊,愍念此界一切罪苦众生,为说药师如来因中果上,利生之事实,为究竟离苦得乐之无上妙法也。众生果能发慈悲喜舍之大菩提心,受持此经此咒,及此佛名号,推其功效,尚可以豁破无明,圆成佛道。况其余种种果位,种种福乐乎哉。

  然在佛心固欲以无上觉道全体授与一切众生,而众生智有浅深,固不得不随其所乐,令彼所求各各如愿也。须知药师一经,及与佛号,并其神咒,即释迦药师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凡至诚受持者,即是以佛庄严而自庄严也。故玉琳王秀国师常持此经,及此佛号,以是禅教律净之总持法门。故受持者,或生净琉璃世界,或生极乐世界。待至豁破凡情,圆成圣智,则直契寂光。东西俱泯,而复东西历然,随愿往生。则与弥陀药师,同归秘藏,是名诸佛甚深行处。圣聪大师,以心安和尚所书之本,刻板流通。欲令受持者,发起正信,祈简明以告之。又此经系唐玄奘法师所译,其八菩萨但举其目,未标其名,说咒一段,又复缺略。后之知识,欲令经义完全,故依七佛本愿经,添入说咒一段,共四百二十八字。依灌顶第十二经,添入八菩萨名,以三经原是一经故也。须知在昔,贝叶唯属钞写,或有遗亡以致译文全缺互异,后人添入,深契佛心,故诸注者咸皆宗之。恐以藏本对校,致生疑虑,故略书缘起,以庆完璧云。说咒一段从说咒前复次曼殊师利起至所求愿满乃至菩提止。

  民国十一年壬戌冬月古莘常惭愧僧。释印光谨撰

  印光(1861-1940),近代高僧,名圣量,别号常惭愧僧,俗姓赵,名绍伊,陕西合?阳人。21岁出家于陕西终南山莲花洞寺,师道纯。次年,受具足戒,专修净土宗。以后在终南山专意念佛三昧。26岁到红螺山资福寺专修净土道场,后去普陀山法雨寺,在该寺藏经楼阅《大藏经》并研习之,凡达三十年。1912年,上海狄居卿居士创《佛学丛刊》,他便以「常惭愧僧」之名发表学佛心得。1930年2月居苏州报国寺,完成普陀、清凉、峨眉、九华四大名山志的修辑;同年,在苏州灵岩山寺建立专修净土道场;创办弘化社,流通佛书。着有《净土决疑论》、《印光法师文钞》。1940年卒于苏州灵岩寺。

  弘一大师答佛学书局书(一九三五年乙亥年)

  前承惠书,谓今年药师如来圣诞。拟别刊行专号,属撰文以为提倡。近多忙碌,未暇撰文,谨述拙见如下,以备参考焉。余自信佛法以来,专宗弥陀净土法门,但亦尝讲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讲此经时,所最注意者三事:

  一、若犯戒者,闻药师名已,还得清净。

  二、若求生西方极乐而未定者,得闻药师名号,临命终时,有八大菩萨示其道路,即生极乐众宝华中。

  三、现生种种厄难,悉得消除。故亦劝诸缁素,应诵药师功德经,并执持药师名号。而于求生东方净土琉璃世界之文,未及详释,谓为别被一机也。

  今者佛学书局诸贤,欲弘扬药师圣典,提倡求生东方,胜愿大心,甚可钦佩。但依拙见,唯可普劝众生诵经、持名。

  至于求生何处,宜任其自然,即昔日求生极乐或求生兜率者,亦可发心诵药师经并持名号;而于本愿无违。因经中谓求生极乐者,命终有八大菩萨示路;又东晋译本云:若欲得生兜率天上见弥勒者,亦当礼敬药师琉璃光佛。如是则范围甚广,可以群机并育矣。略陈拙见,敬乞有以教之。幸甚!

  原载上海《佛学半月刊》第九十期药师如来专号

  弘一(1880-1942),法名,演音,别号晚晴老人。生于天津,俗名李叔同。早年就学上海南洋公学,留学日本习西洋画,在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曲方面造诣深。任上海《太平洋画报》编辑,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图画音乐教师。1918年39岁于杭州虎跪寺出家。常居厦门南普陀及泉州承天?天元等寺。以戒行著称,有《南山律在家备览要略》、《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及《三宝歌》、《清凉歌》等传世。卒后被誉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祖。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注释(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释经题

  佛说每一部经,都有一个经名,本经的全名为《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简称药师经。经名开宗明义地告诉我们,此经阐述的是药师如来在未成佛的本因位上,发大愿、立大志所成就的功勋德业。经名亦告诉人们,这部经是已获修行成功,已成为「药师琉璃光如来」的药师佛。《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是以人法立名的。「药师琉璃光如来」是佛的名号,「本愿功德」是佛法。但此处佛的名号中的「琉璃光」是个比喻,故此经亦可看作人法喻俱足的立名。

  「药师琉璃光如来」为梵文Bhaigjyaguru-vaiduraprabhasa的意译,音译为「鞭杀社窭噜辟琉璃」,也可以意译为大医王如来。世间众生生理上有老病死苦,心理上有贪痴苦,佛法不仅能解除人们生理之苦,尤能消除人们心灵之苦,所以佛是最了不起的医生,被称作大医王。能治愈人们身心一切疾患,施法药之师就叫药师。《法华经》中称为「药王」。以琉璃光为佛名,显现佛德,比喻药师佛纯粹光明、洞澈表里的智慧之光。如来,十方一切佛的十种名号通称。如是真如,《成实论》说:「如来者,乘如实道来成正觉,如曰如来」。《金刚经》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如来是所有成佛者的共同称谓。所以药师佛也称作药师如来。

  「本愿」指药师佛成佛以前,还处于菩萨修行的本因之位时,发下的誓愿,愿力是成功的动力,在愿力作用下成就的功勋德业就叫本愿功德。本经功德是指在寺院里所做佛事,功是功力,如行六度,德是即得,本经指修行得来成绩,名为功德。菩萨发的愿分为分别愿和总愿。总愿是所有菩萨的共同誓愿,显教菩萨的总愿是四宏誓愿。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个宏大无边的誓愿是菩萨行苦集灭道四谛法的共同决心和意愿。菩萨的别愿是每个菩萨独有的誓愿,如本经的药师如来十二大愿,普贤菩萨的十愿,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等。佛所说法,由弟子结集、会诵、记录整理成文,被称为修多罗(Sutra)。为了突出佛的言教能契理契机,所以也把修多罗译为契经。《华严经疏》说:「修多罗……,古译为契经,契谓契理契机,经谓贯穿摄化,即契理合机之经,所以将记录佛的言教所成的文字篇章称作经。《药师经》在我国有五种译本:

  《药师经》在我国有五种译本:

  (1)《佛说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又《佛说灌顶大神咒经》卷十二,是东晋?帛尸梨密多罗翻译,为最早的译本。

  (2)《药师琉璃光经》一卷,是刘宋 慧简所译。

  (3)《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一卷,是隋 达磨笈多翻译。

  (4)《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一卷,唐 玄奘三藏翻译,通俗所谓《药师经》就是指这一卷。

  (5)《佛说药师琉璃光七佛如来本愿功德经)二卷,唐 义净翻译,上卷述其他六佛之事,下卷述药师如来之事。

  现在译成语体文是根据唐?玄奘三藏译本的流通本(印光老法师重刻本),其中在玄奘原译本基础上增加东晋译本上八大菩萨名称,和义净译本上的神咒及其前后文二十多行。

  当时释迦牟尼佛和他的弟子是印度人,所说的是梵浯,后来编集佛经,也用梵文写的;传到中国,用汉文和藏文翻译成中国文。本经是唐代玄奘三藏法师奉唐皇帝的诏命而翻译成汉文的。

  三藏法师是全面精通「经藏」、」律藏」,「论藏」这三藏的法师,(藏是包藏的意思);此经、律、论三藏是佛教的经典,一般称为「大藏经」,又名「佛藏」。(如道教的经书叫「道藏」。)

  玄奘三藏法师的简史:玄奘大师洛阳人,生于隋文帝开皇廿午(公元600年),卒于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终年65岁(根据杨廷福教授考证,见《玄奘论集》第18页)。幼年聪悟,十三岁出家,廿岁受具足戒。因感众师讲经,各擅宗途,圣典亦显隐有异,莫知适从。发誓远游西方(印度),以释众疑。乃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私发长安,经凉州、出玉门、涉流沙辗转西行,经高昌,阿耆尼等国,度葱岭,越大雪山、遍历西域、印度诸国,前后十七年。他「遍谒众师;备飧异说」,学识渊博精诣,所以在五印度被誉为「大乘天」。将梵文佛经650多部,经中央东亚细亚东归,于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正月抵长安,其时僧俗出迎者数十万众,唐太宗迎慰甚厚,诏于长安弘福寺从事翻译,大师网罗贤者,大开译场。

  当时长安的大慈恩寺,在玄奘法师译经的时候寺中常住七千余僧,极一时之盛。前后十九年间共译出重要经论75部,1335卷,计1300多万言,并特制《三藏圣教序》。故唐?三藏玄奘大师对我国佛教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又《大唐西域记》为世界名著,这部书把他亲历的110个和传闻的28个域邦、地区、国家的山川形势、地理位置、历史沿革、风土习俗、气候物产、宗教信仰、文化语言、政治情况等作了实事求是的介绍;它涉及整个中、南亚广大地区的历史、地理,作了许多的记述。已有日、英、法文译本,是一部很有价值和影响的名著。

  玄奘三藏法师是我国历史上的卓绝人物,也是世界性的历史人物,是国际上杰出的翻译家、旅行家、佛学家,亦是对中亚、南亚次大陆各国历史文化有着深远影响的历史人物。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注释(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译经文

  一般佛经经文都有三个部分,即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现在即按此顺序作些注释。

  一、序分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量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

  注释:

  如是我闻:是我亲自听到佛这样说表示证信。根据《智度论》卷二说:「佛入灭时,阿难问一切经首置何字?佛言『如是我闻』等言。所以在诸经的开始,都有「如是我闻」四字,表示阿难亲自闻释迦牟尼佛所说,不是自己随便说的。

  一时:指说法的时间。亦即举佛说法时以证信。意为某一时间。

  薄伽梵: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世尊」。

  广严城:音译为毗耶离城。是印度恒河边的一个城市,在王舍城对面。

  乐音树:不是真能奏音乐的树,而是其树成林,当微风吹动树枝、树叶时发出的种种自然的声音,听起来好象是在奏音乐。

  与大比丘:即与会大众,道行很高的出家男众称大比丘。是梵文音译,意译为乞士。

  菩萨摩诃萨:菩萨是梵文菩提萨埵的简称,意译为觉有情。是指修持大乘六度,求无上菩提(大觉),利益众生,于未来成就佛果的修行者。

  婆罗门:古印度四阶级之一。

  居士:印度社会的第三阶级叫做吠舍,也就是一种自由民,其中富有的,有地位的绅士,称为居士,中国一般指在家学佛者,称为居士。

  〔10〕天龙八部:天龙八部是八类众生的统称。他们分别是:天、龙、夜叉、干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目候罗迦。这八类众生各有部属,所以叫八部。八部中以天、龙二部为首,所以用天、龙作八部的代表。

  天,梵文Deva(提婆)或Sura(素罗)的意译,意为光明、自在、最胜。这是居于天界的一类众生,是六趣众生之一,他们享受人间以上的胜妙果报。

  龙,梵文Naga(那伽)的音译,是一类身长无足有鳞大力的众生。龙有神力能变化云雨,得一滴之水,可散六虚以为洪流,得少水可以降大雨。

  夜叉,又译作药叉(Yaksa),意译为勇健鬼,能鬼也能吃人伤人。其行动灵敏快捷,能飞腾空中,也能陆行。夜叉受持佛法,能成为佛的护法神,本经后面所讲的十二位药叉大将,都是夜叉。

  干达婆(Gandharva),意为香神。这类众生以香为食,身体也能发出香气。诸天举行盛会时,由他们奏乐,是帝释的乐神之一。

  阿修罗(Asuar)意为非天,亦称修罗,有天之福而无天之德,是一类好斗的天居众生,六道之一。其女子貌美,男子丑陋。

  迦楼罗(Garuda),意为金翅鸟。这类鸟很大,两翅相去三百三十六万里,能食龙,为佛的护法神之一。

  紧那罗,亦作甄陀罗,意为「人非人」即似人而头上生角。从属于帝释,是八部中的歌神,女的多为干达婆之妻。

  摩目候罗伽(Mahoraga)意译为大蟒神,其形人身而蛇首,因多恚多妒,故受蛇首之报,也是帝释乐神之一。

  〔11〕人非人等:指人与鬼神而言。

  参与药师法会的学众既有各种各样的人,也有各部类非人众生,所以经文说:「人非人等,无量大众」。这些无量大众,恭敬地围绕着佛陀,听他宣说微妙的大法。

  二、正宗分

  (一)药师如来、十二大愿

  尔时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从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着地。向薄伽梵,曲躬合掌,白言,世尊,惟愿演说如是相类诸佛名号,及本大愿殊胜功德,令诸闻者,业障消除,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

  尔时世尊赞曼殊室利童子言:善哉!善哉!曼殊室利,汝以大悲,劝请我说诸佛名号,本愿功德。为拔业障所缠有情,利益安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汝今谛听,极善思惟,当为汝说。

  曼殊室利言:唯然,愿说。我等乐闻,佛告曼殊室利,东方去此过十歹克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净琉璃,佛号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薄伽梵。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令诸有情,所求皆得。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

  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酉鬼陋顽愚,盲聋?,挛辟背偻,白癞颠狂,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第八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女人,为女百恶之所逼恼,极生厌离,愿舍女身,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转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第九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令诸有情,出魔网,解脱一切外道缠缚。若堕种种恶见稠林,皆当引摄置于正见,渐令修习诸菩萨行,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第十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录,绳缚鞭挞,系闭牢狱,或当刑戮,及余无量灾难陵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闻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脱一切忧苦。

  第十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饥渴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得闻我名,专念受持,我当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

  第十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贫无衣服,蚊虻寒热,昼夜逼恼。若闻我名,专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宝庄严具,华涂香,鼓乐众伎,随心所玩,皆令满足。

  曼殊室利,是为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行菩萨道时所发十二微妙上愿。

  尔时:那时。即大众环绕世尊而听法的时候。

  曼殊室利:即文殊师利菩萨,过去早已成佛,名龙种上尊王佛。

  法王子:此处指文殊师利菩萨。佛说:「我为法王,于法自在」。如同国王的太子,将来要继承王业的。所以称法王子。

  偏袒一肩,右膝着地:比丘平时所披的袈裟,是将两肩盖覆着的,到了将要礼佛的时候,为表示对佛致以最高的敬意,特将右肩偏袒出来,亦即露出右臂,再行将右边膝盖靠着地面下跪,面向薄伽梵,弯着腰像鞠躬似的,并且双手合掌。这是当时印度大众集合向佛请法时,所常用的一种隆重的礼节。这里曼殊室利菩萨为利益众生,向佛诚恳地请法,故依循此礼节而行。

  世尊:音译「薄伽梵」或『婆伽婆」。对释迦牟尼佛的尊称。因为佛具万德,为世人所尊重。故名。

  业障:「业」是梵文Karma的意译,意思是「造作」,泛指一切行为、言语和思想。佛教认为众生原来都具有灵明、洞澈湛寂常恒的本性,但因妄想执着,以致起惑造业,轮回六道。此妄心障覆本性,也叫无明。「障」是障碍,业即我们现在此生或过去所作的一切行为。

  像法转时:佛入灭千年后,为像法时代。以佛像供养,来弘扬佛法的时期,为一千年。

  有情:也称众生,指有情识的生物,包括人和一切大小动物。

  曼殊室利童子:即是文殊菩萨的化身。

  〔10〕谛听:即仔细地、认真地听。

  〔11〕唯然:即「是的」、「好的」的意思。

  〔12〕歹克伽沙:梵文音译,意译为印度的恒河。歹克伽沙,即以恒河的沙(无量数)比喻数量之多的意思。

  〔13〕净琉璃世界:指在我们这个世界的东边,距离十恒河沙远的地方。亦即药师如来所住的常寂光净土、清净法界。

  〔14〕应:即应供。佛的十种名号之一。谓应受人天之供养,故名应供。

  〔15〕正等觉:或称正遍觉。音译为三藐三菩陀,佛的十大名号之一。

  〔16〕明行圆满:又名明行足。佛的十大名号之一。佛依戒定慧三明万行具足圆满而得阿耨多罗三菩提,故名明行足。

  〔17〕善逝:佛的十大名号之一。谓如实去彼岸,不再退没生死之海。「逝」,即去的意思,也就是入涅。

  〔18〕世间解:佛的十大名号之一。「解」是解了,对于世间事理,众生苦本、苦因以及灭苦的方法、离苦的究竟处,都明达了解,称为世间解。

  〔19〕无上士:佛的十大名号之一。「士」即士大夫。佛于天上人间,唯我独尊,为人天的导师,故称无上士。

  〔20〕调御丈夫:佛的十大名号之一。调御如驯马师,把暴躁的烈马驯练成驯服的良马。佛教化众生,无论众生的根性如何恶劣,如何刚强难制,都能善巧调御,使他慢慢转向佛法,修学佛法而得成就。

  〔21〕天人师:佛的十大名号之一。佛出世间,不但教化人类,也同样教化天人,是天人的教师,故称天人师。

  〔22〕菩萨道:即菩萨所修之道。菩萨修行圆满,自他二利,自未得度先度人者,名菩萨道。

  〔23〕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译无上正等正觉。

  〔24〕自身光明:谓佛自身发出光明。像法华眉毛、华严的足光一样,药师如来有身光,能遍照一切世间,并愿一切众生也有身光。

  〔25〕无量无数无边世界:形容世界之极为广大。

  〔26〕三十二大丈夫相:简称三十二相。指佛的庄严仪表,有三十二个显著特征。

  〔27〕八十随形:指身体某部位美好的仪容有八十种,释尊当时即因德相庄严,每次出游教化,还不曾说法,便有很多人要求皈依。

  〔28〕身如琉璃:意谓身如青色宝琉璃一样,内外明澈,净无瑕秽。

  〔29〕幽冥:原意是虽为有理,但幽远非常识所及之处。这里指三恶道中无真理之光处。

  〔30〕无量无边智慧方便:无量是指智慧深湛,坚澈真如;无边是指智慧广大,横穷法界;智是证真,慧是达俗;度众生可以方便圆通,即随方应便。

  〔31〕邪道:谓非理之行法。指除了如来的戒、定、慧为正觉道外,其如六师外道等都属于邪道。

  〔32〕菩提道:即正觉道。意思是修持正觉的途径。

  〔33〕声闻:即声闻乘。二乘或三乘之一。凡是闻听佛音声与修四谛法门而悟道的人,都称为声闻。

  〔34〕独觉:又名缘觉、辟支佛。即缘觉乘。二乘或三乘之一。于佛在世时听佛说十二因缘之理而悟道者,名为缘觉。若生于无佛之世,观诸法生灭因缘而自行悟道者,名为独觉。

  〔35〕大乘:音译摩诃衍那。摩诃即「大」的意思,「衍」即是「乘载」(如车、船)或「道路」的意思。是印度公元一世纪左右形成的佛教派别,亦称大乘佛教。

  〔36〕梵行:谓梵天之行法,亦即断YIN欲而得清净之行法。又证得涅之万行,亦名梵行。

  〔37〕缺戒:指所受的戒能够做到完全无犯,犯了所受的戒,就是有了缺漏。船漏了就不能渡过河,唯有戒行无缺,方能登佛地。

  〔38〕三聚戒:大乘菩萨戒之一。即摄律仪戒(不作诸恶),摄善法戒(行一切善),饶益有情戒(利益众生),三者总称三聚戒。

  〔39〕恶趣:即地狱、饿鬼、畜生三恶趣。

  〔40〕挛辟背偻:即跛足、驼背。

  〔41〕黠慧:即世俗的聪明智慧。

  〔42〕诸根完具:药师如来所发的第六愿。也有的解说称「诸根具足愿」。谓众生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完全具足,没有任何缺陷。

  〔43〕无上菩提:即佛菩提。

  〔44〕转女成男:药师如来的第八大愿。只要闻听药师如来名号,一心称念,礼敬供养,就可转女成男。

  〔45〕丈夫相:即勇健者之相。

  〔46〕出魔纲:「」同「绢」。即出离恶魔的绢。与纲的样子差不多,如果分别来说,捉兽的叫做绢,捕鱼的叫做纲。

  〔47〕恶见稠林:恶见,就是邪见,也即不是正见。

  〔48〕菩萨行:谓上求佛道,下化而生,即求自利利他、圆满佛果之菩萨大行,如布施等之六度即是。

  〔49〕绳缚鞭挞、击闭牢狱:即用绳子系缚,用鞭子抽打,然后关闭到牢狱之中去。古代王法的刑罚制裁是很残酷的。

  〔50〕刑戮:即判死刑被斩首。

  〔51〕福德威神力:「福德」即一切善行所得之福利功德。「威神力」,即威势勇猛不要测度的神通之力。

  〔52〕妙饮食:即美妙的饮食。谓对于衣食无着落的人群,为了不使因求衣、食而造罪,药师佛即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解除他为饥渴所迫的苦恼。

  〔53〕法味:即妙法之滋味。

  〔54〕宝庄严具:即用珍宝庄严的饰具。

  〔55〕华涂香:「华」,即以花结成环,用以装饰头或身。「涂香」,即以香涂于身手供养佛。

  2、佛土庄严、皆七宝成。

  复次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行菩萨道时,所发大愿,及彼佛土功德庄严。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说不能尽。然彼佛土,一向清净无有女人,亦无恶趣,及苦音声。琉璃为地,金绳界道,城阙宫阁轩窗罗网,皆七宝成,亦如西方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等无差别。于其国中,有二菩萨摩诃萨: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次补佛处,悉能持彼世尊药师璃璃光如来、正法宝藏。是故曼殊室利,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等,应当愿生彼佛世界。

  复次:再次,又一次的意思。

  佛土:指一佛所住的国土或一佛所教化的国土。

  劫:为梵文劫波的音译的简称。是指很长很长的时间,中国译为时分。极长的时间,印度叫劫波,简称为劫。一劫:世界的一「成」到一「毁」叫做一劫,劫有小、中、大三种:一个小劫为1680万年,(世上人的寿命有增减,从人寿十岁算起,每百年增加一岁,直到八万四千岁,再从此每百年减一岁,直减到十岁,如此增减时间总共为1680万年。)二十个小劫为一个中劫,八十个中劫合为一个大劫,一大劫包括「成、住、坏、空」四个时间,通称为四劫。

  一向清净:意谓自始至终都是清净的。

  金绳界道:即用金绳作为境界、道路。

  城阙宫阁、轩窗罗纲「城」,即城垣。「阙」是城门上的楼屋。「宫」是高深广大的宫殿。「阁」是楼阁,即宫内之楼。「轩」是屋上的飞檐,远有屋檐间的横室也叫轩,类似于今日的阳台改成有窗的小屋。「罗纲」,是金银丝、珍宝丝结成的网,可以覆盖在宫殿楼阁的屋顶上,显得更为庄严。这都是形容东方琉璃世界的美妙庄业。

  七宝:即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等七种珍宝。

  西方极乐世界:亦称西方净土。即阿弥陀佛之极乐净土。

  日光遍照:菩萨名。日光破暗以照尽,比喻这位菩萨的威力,周遍法界,胜过一切,为药师左侍。

  〔10〕月光遍照:菩萨名。月光清凉以照夜,比喻这位菩萨的威力和日光菩萨一样,周遍法界,胜过一切,为药师佛右侍。

  〔11〕次补佛处:即依次延补佛的处所。凡菩萨修行到最高位即等觉位,称一生补处处,渐近佛位,将依次处补佛位而成佛。

  〔12〕正法宝藏:「藏」的原意是库藏,一切钱财珍宝,不用时可以放进去,要用时就拿出来名为藏。一切清净微妙的功德法财,也都从此正法而流出,一切无边的功德法门,也都含藏于此,所以名为正法宝藏。

  〔13〕善男子、善女人:是指闻佛法而信受的男女。此处统称缁素,即在家、出家的二众,所有修持佛法者。凡和六道中有缘的众生都可称为善男子、善女人。

  3、因果定律、学持净戒

  尔时世尊复告曼殊室利童子言,曼殊室利:有诸众生,不识善恶,惟怀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报,愚痴无智,阙于信根,多聚财宝,勤加守护,见乞者来,其心不喜,设不获已而行施时,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复有无量悭贪有情,积集资财,于其自身、尚不受用,何况能与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来乞者,彼诸有情,从此命终,生饿鬼界、或傍生趣,由昔人间,曾得暂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名故。今在恶趣,暂得忆念彼如来名,即于念时,从彼处没,还生人中,得宿命念,畏恶趣苦,不乐欲乐,好行惠施,赞叹施者。一切所有,悉无贪惜。渐次尚能以头目、手足、血肉、身份、施来求者,况余财物。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虽于如来受诸学处,而破尸罗。有虽不破尸罗,而破轨则,有于尸罗、轨则、虽得不坏,然毁正见。有虽不毁正见,而弃多闻,于佛所说契经深义、不能解了。有虽多闻,而增上慢,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谤正法,为魔伴党。如是愚人,自行邪见,复令无量俱胝有情、堕大险坑。此诸有情,应于地狱、傍生、鬼趣、流转无穷。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便舍恶行,修诸善法,不堕恶趣。设有不能舍诸恶行、修行善法,堕恶趣者。以彼如来本愿威力,令其现前暂闻名号,从彼命终、还生人趣,得正见精进,善调意乐。便能舍家,趣于非家,如来法中,受持学处,无有毁犯,正见多闻,解甚深义,离增上慢,不谤正法,不为魔伴,渐次修行诸菩萨行,速得圆满。

  不识善恶:这不是指白痴、天生的呆子,而是指那些否认善恶抹煞因果、抹煞道德观念的人。他们不肯行善,专做恶事。

  贪吝:即贪着、吝啬的意思。

  阙于信根:意思是不信佛法的基本义理,缺少信奉佛法的根本基础。

  饿鬼界:即饿鬼趣或饿鬼道。

  傍生趣:即畜生趣。意谓畜生是傍行之生类。

  宿命念:「宿命」,即宿世之生命。「宿命念」,与宿命通含义相仿,意谓能知宿世之生命。

  血肉身份施来求者:即以自己的血肉之身份别施舍于人。

  诸学处:谓七种所学之处,即自利、利他、真实义、力、成熟众生、自熟佛法、无上菩提。此处则指学戒之处。

  破尸罗:是持戒修行中的愚人邪见之一,「尸罗」意译为「性善」,引伸为戒律。毁坏根本重戒称「破尸罗」。

  〔10〕破轨则:持戒修行中的愚人邪见这一。即是违犯戒律、不守轨则的人。

  〔11〕毁正见:持戒修行中的愚人邪见之一。即是对佛之说法加以否定或歪曲。

  〔12〕弃多闻:持戒修行中的愚人邪见之一。即是向小背大,强调片面,不能圆融的见解。

  〔13〕增上慢:持戒修行中的愚人邪见之一。就是抬高自己,妄自傲慢,未得智慧自己说已经得到了,未证佛果说已经证得了。

  〔14〕嫌谤正法:持戒修行中的愚人邪见之一。即是恶意毁谤佛法,甚至诃佛骂祖,毁教排禅。

  〔15〕俱胝:意译为亿。乃印度数量之名。中国常作千万、亿解,亦有说为十万、百万、千万的,都是代表极大的数目。

  〔16〕正见精进、善调意乐:「正见」,指深信佛法。「精进」,指修善断恶、去染转净;善调意乐,指自己心中制恶持戒学佛,身心清净、法喜充满和愉快。

  〔17〕如来法:即出世间法,指佛陀所说的教法,亦即佛法,内容为佛教三藏经典。

  〔18〕速得圆满:指超直人修证了义,很快得到圆满。

  4、业因果报、往生觉岸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当堕三恶趣中,无量千岁、受诸剧苦。受剧苦已,从彼命终,来生人间,作牛马驼驴,恒被鞭挞、饥渴逼恼,又常负重、随路而行。或得为人,生居下贱,作人奴婢,受他驱役,恒不自在。若昔人中、曾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由此善因,今复忆念,至心归依,以佛神力,众苦解脱,诸根聪利,智慧多闻,恒求胜法,常遇善友,永断魔,破无明壳,竭烦恼河,解脱一切生老病死、忧愁苦恼。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好喜乖离,更相斗讼,恼乱自他,以身语意、造作增长种种恶业,展转常为不饶益事,互相谋害。告召山林树土冢等神,杀诸众生,取其血肉,祭祀药叉罗剎婆等。尽怨人名,作其形像,以恶咒术、而咒诅之,厌魅蛊道。咒起死鬼,令断彼命、及坏其身。是诸有情,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彼诸恶事、悉不能害。一切展转皆起慈心,利益安乐,无损恼意、及嫌恨心,各各欢悦,于自所受、生于喜足,不相侵陵,互为饶益。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四众、比丘、比丘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及余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斋戒,或经一年,或复三月,受持学处,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而未定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大菩萨,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是八大菩萨,乘空而来,示其道路,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华中、自然化生。或有因此生于天上。虽生天上,而本善根亦未穷尽,不复更生诸余恶趣。天上寿尽,还生人间,或为轮王,统摄四洲,威德自在,安立无量百千有情于十善道。或生剎帝利、婆罗门、居士、大家,多饶财宝,仓库盈溢。形相端正,眷属具足,聪明智慧,勇健威猛、如大力士,若是女人、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于后不复更受女身。

  悭贪嫉妒:「悭」,即惜己物是悭,恋求他物是「贪」,《成实论》说「悭有五种:财悭、法悭、家悭、处悭、赞悭。」害贤为「嫉」,忌善为「妒」。这些都是恶业,都有各自的恶报。其中悭贪是身恶业,嫉妒是意恶业,自赞毁他是口恶业。

  不自在:即不能进退无碍、自由自在。

  至心皈依:皈是皈投,依是依靠。意为以至诚恳切之心,把身心性命皈依佛陀。

  魔:魔是魔王,贪欲为业。以八万四千尘劳,纲罗众生,叫做魔,意为罗网。

  无明壳殳:壳即是卵壳殳。无明壳殳,是一种比喻,如小鸡在未孵出之时,闭在蛋壳内,是黑暗、闭塞而不自由的。无明即是愚痴,是生死烦恼的根本。众生在无明烦恼的蒙蔽中,愚痴暗昧,不得解脱自在,也如小鸡在蛋壳里一样,所以叫做无明壳殳。

  烦恼河:人的妄心不断流注,欲念一个接着一个,如同滔滔河流里的波浪,此起彼落,此落彼起,没有休止,使得人在生老病死中受尽烦恼苦楚,这就叫做烦恼河。

  乖离:乖,即乖僻,远背常理;离,即离间。乖离是指与人格不入,欢喜找别人岔子的人。属于真恶意业。

  斗讼:斗是殴门,争吵打架,属身业;讼是指打官司,《易经》说:「讼则凶」。属嗔恶的口业。

  告召:祷告、召请的意思。与下面所讲的祭祀、咒咀、厌祷、虫事、起尸等为同一含义,是相对上文的乖离斗讼而说的,都是用秘密方法,邪魔外道伤害他人的恶果。

  〔10〕厌魅蛊道:「厌魅」,指以咒语咒死,使其杀害怨敌。「蛊道」,蛊为一种由人工培养的毒虫,能害人致死。用毒虫偷偷放入仇人的衣服或食物中以毒害人,即名蛊道。

  〔11〕八分斋戒:亦称八关斋戒、八斋戒、简称八戒。指佛教为在家的男女教徒制定的八条戒条。即不杀、不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不眠坐高广大床、不装饰打扮、不视听歌舞、不非时食(即过午不食,只吃早中二餐)o前七项是戒,后一项是斋,合称为八分斋戒。此戒有的常年受持,有的在一年中的正月、五月、九月三个月内受持。

  〔12〕八大菩萨:指位居等觉、已近佛位的大菩萨。其名称下面经文中已有。

  〔13〕宝华:指佛界的莲花。该莲花有色有香,光明净妙,又能结果,故称宝华。

  〔14〕天上:泛指欲界之六欲天和色界、无色界诸天。六欲天为四天王天、忉利天、夜魔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色界有十八天,无色界有四天。从佛法来说,生于天上还不是根本解脱。因为天神也有寿命终时,还有可能坠落人间。只有往生西方净土和东方琉璃世界才是最终目标,才能根本解脱生死。

  〔15〕轮王:指世间的转轮圣王,为第一有福之人。于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出现,统辖四天下。转轮王出现时,天下太平,人民安乐,没有天灾和人祸。

  〔16〕四洲:即南瞻部洲、东胜神洲、西牛货洲、北俱虞洲。

  〔17〕十善道:亦称十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三身业)、不妄言、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四口业)、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三意业)。

  〔18〕剎帝利、婆罗门:古印度社会四种种姓阶级中的二种。婆罗门被称为「人间之神」,是古印度一切知识垄断者:剎帝利为印度掌握军政的国王和武士。

  5、演说真言、诸佛护念。

  复次、曼殊室利:彼药师琉璃光如来得菩提时,由本愿力,观诸有情、遇众病苦,瘦挛、干消、黄热等病,或被厌魅蛊毒所中,或复短命,或时横死,欲令是等病苦消除,所求愿满。时彼世尊入三摩地,名曰除灭一切众生苦恼。既入定已,于肉髻中、出大光明,光中演说大陀罗尼曰:

  『南谟薄伽伐帝,鞞杀社 窭噜 薜琉璃 钵喇婆 喝啰阇也 怛陀揭多耶 阿啰喝帝三藐三勃陀耶。怛侄他:唵 鞞杀逝 鞞杀逝 鞞杀社 三没揭帝 娑诃!』

  尔时光中说此咒已,大地震动,放大光明,一切众生、病苦皆除,受安隐乐。曼殊室利,若见男子女人、有病苦者,应当一心为彼病人、常清净澡漱,或食或药或无虫水,咒一百八遍,与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灭。若有所求,至心念诵,皆得如是、无病延年。命终之后,生彼世界得不退转、乃至菩提。是故曼殊室利,若有男子女人,于彼药师琉璃光如来、至心殷重、恭敬供养者,常持此咒勿令废忘。

  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净信男子女人,得闻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所有名号,闻已诵持。晨嚼齿木,澡漱清净,以诸香华、烧香涂香,作众伎乐,供养形像。于此经典,若自书,若教人书,一心受持,听闻其义,于彼法师,应修供养,一切所有资身之具,悉皆施与,勿令乏少。如是便蒙诸佛护念,所求愿满乃至菩提。

  瘦挛干消黄热等病:「瘦挛」,指足拘缩弯曲;「干消」即是消渴,现代医学称为糖尿病;「黄热」指黄疸型肿胀症和热性传染病,这些都是病苦。

  魇魅虫毒:与前面所讲的「鬼虫道」含义相同。

  横死:指寿命未尽,无病不该死亡,但突然遭遇横祸而死。

  三摩地:也称三昧,意译为正定。又译「等持」,即持心平等,不昏沉,不掉举,专心保持平衡,安定、而专注于一境。佛经中说,佛将说法、说咒或现神通时,每每先入定。其实佛无时不在定境之中,无论起居、衣食、行走、说法度生,佛的心境都已安住在定中。一切功德智慧,确都由定中流出。现在药师如来所入的三摩地,名称叫做「除灭一切众生苦恼定」。

  于肉髻中是出大光明:头顶上的肉髻,为佛的三十二相之一,名无见顶相、放大光明。

  大陀罗尼:译为总持。梵文陀罗尼即是咒,又名「真言」。总持即是总摄一切法,持无量义。

  南无:是皈依、皈命的意思,「南无」是梵文音译,一般念作「那摩」,表示对佛、法、僧三宝的尊敬和虔信。

  薄伽伐帝:为薄伽梵的异译,即世尊。

  鞞杀社窭噜:「革卑杀社」的意思是药;「窭噜」的意思是师,合译为药师。

  〔10〕薜琉璃:即是琉璃。

  〔11〕钵喇婆:即指光。

  〔12〕喝啰阇也:意是王。

  〔13〕怛他揭多耶:意是如来。

  〔14〕阿啰喝帝:意是应(供)。

  〔15〕三藐三勃陀耶:意是等正觉。此句与上几句连起的意思是:「皈命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

  〔16〕怛侄他:是「即说咒曰」的意思。

  〔17〕唵:应读作「嗡」音。意义很多,一皈依义,即是集中身心皈向三宝;是警觉义,提起注意的意思,即把精神集中起来,注意一个地方。

  〔18〕鞞杀逝:意思是药。

  〔19〕鞞杀社:含意与革卑杀逝同,意谓陈弃的药。

  〔20〕三没揭谛:意为普度,即普遍救度世界一切众生之意。

  〔21〕莎诃:也作娑婆诃。意思是速得成就。

  〔22〕无虫水:即无虫的洁净之水。

  〔23〕咒一百八遍:烦恼有一百零八种,所以特地用一百零八遍的咒力破除一百零八种烦恼。

  〔24〕得不退转:不退转,指所修之功德善根愈增愈进,不更退失转变。

  〔25〕齿木:古代印度人习惯于清晨起身,就嚼一种大约手指粗的树枝木条,叫做「齿木」,木中有苦汁,可除口臭。这里是讲恭敬供食药师琉璃佛,必须清净身和口。

  〔26〕供养形像:指以香花、灯明、饮食、资财等物供奉三宝,香花表示万行,烧香表示智观,涂香表示戒品,伎表示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27〕法师:指通晓佛法,又能引导众生信受奉行佛法的人。

  6、恭敬佛陀、流传经宝。

  尔时曼殊室利童子白佛言:世尊!我当誓于像法转时,以种种方便,令诸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觉悟其耳。世尊:若于此经受持读诵,或复为他演说开示,若自书,若教人书,恭敬尊重,以种种华香、涂香、末香、烧香,华曼璎珞,幡盖伎乐,而为供养,以五色采、作囊盛之,扫洒净处,敷设高座、而用安处。

  亦以佛名觉悟其耳:意即修行人在睡梦中亦能闻佛名号而得到觉悟。

  受持读诵:即领受、忆持、阅读、背诵。分别来讲,即信力领纳叫受;念力坚持叫持;对着经文看着念叫读;不看经文,凭记忆而背出来叫诵。

  开示:「开」为开发之意,即破除众生之无明,开如来藏,见实相之理。「示」为显示之意,谓惑障既除,则知见体显,法界万德显示分明,意即佛菩萨以佛教道理晓喻修行者。

  末香:犹如现在所烧的檀香粉,古印度则是将檀香粉直洒在佛菩萨身上。

  烧香:犹如现在线香,一枝一枝的。或盘香,一盘圈成好几圈。

  璎珞:系用各种珠宝贯串起来的装饰品。

  幡盖:指幢幡和宝盖。悬挂在佛菩萨像前长竿,竿柱高秀,头安宝珠,以种种彩帛装饰之,种为幢;长帛下坠者,称为幡;以宝玉装饰起来悬挂于菩萨所坐的高座上的伞盖,称为宝盖,幢幡则表示禅定。

  伎乐:指用琵琶、铜钹、琴、瑟、箜篌等乐器所演奏的音乐,又歌颂赞唱佛德的佛赞,也称伎乐。

  五色采作囊盛之:即用五种不同色织成采缎作成经囊,作盛放《药师经》和《药师神咒》之用。是为恭敬尊重之意。

  〔10〕敷设高座:即设置高座,用以安放经典。

  7、四大天王、供养守护。

  尔时四大天王、与其眷属、及余无量百千天众,皆诣其所,供养守护。世尊:若此经宝流行之处,有能受持,以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及闻名号,当知是处无复横死,亦复不为诸恶鬼神夺其精气。设已夺者,还得如故,身心安乐。

  四大天王:也称护世四天王。古代南亚次大陆的神话传说,后为佛教所沿用。称须弥山腹有四天王天。四天王天是四大天王和其眷属居住之处。须弥山的山腰有一小山,名犍陀罗山,山有四个山峰,各有一天王居住,各护一天下。中国民间欲称其为四大金刚。寺院的天王殿塑有四大天王像。东方持国天王塑像白色,怀抱琵琶;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手持宝剑;西方广目天王身红色,右掌托宝塔,左手缠绕一条龙;北方多闻天王身绿色,右手持伞,左手握银貂。他们手中的法器都是吉祥的意义,宝剑舞动生风,琵琶协音可调,宝伞可以挡雨,龙被降服变顺,四方合起来就是风调雨顺,以保国泰民安。

  经宝:意即此经为法宝。此经宝最为吉祥,所以不会有横死,及诸恶鬼神夺其精气等许多灾患。

  8、诵思经典、一切皆遂

  佛告曼殊室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曼殊室利: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应先造立彼佛形像,敷清净座、而安处之。散种种华,烧种种香,以种种幢幡、庄严其处。七日七夜、受八分斋戒,食清净食,澡浴香洁,着清净衣,应生无垢浊心、无怒害心,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舍、平等之心。鼓乐歌赞,右绕佛像。复应念彼如来本愿功德,读诵此经、思惟其义,演说开示,随听乐求,一切皆遂,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若复有人、忽得恶梦见诸恶相,或怪鸟来集,或于住处,百怪出现。此人若以众妙资具、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恶梦恶相、诸不吉祥、皆悉隐没,不能为患。或有水火,刀毒悬险,恶象师子,虎狼熊罴毒蛇恶蝎,蜈蚣蚰蜒,蚊虫等怖,若能至心忆念彼佛,恭敬供养,一切怖畏、皆得解脱。若他国侵扰,盗贼反乱,忆念恭敬彼如来者,亦皆解脱。复次、曼殊室利,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乃至尽形不事除天,惟当一心归佛法僧,受持禁戒,若五戒、十戒、菩萨四百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五百戒。于所受中、或有毁犯,怖堕恶趣。若能专念彼佛名号、恭敬供养者,必定不受三恶趣生。或有女人、临当产时,受于极苦,若能至心称名礼赞、恭敬供养彼如来者,众苦皆除。所生之子,身份具足,形色端正,见者欢喜,利根聪明,安隐少病,无有非人夺其精气。

  食清净食:即受用各种饮食,都得如法清净,绝对不可沾染五荤及鱼肉等。还有,既受八分斋戒,晚上就不能吃任何食物,如果过午还吃什么食物,即名为叫不清净食。

  无垢浊心、无怒害心:垢浊心即垢心和浊心。垢心即是贪心;浊心即是痴心。怒害心是嗔心。贪嗔痴是烦恼中的三毒,也是佛门三忌。这里是讲没有贪、嗔、痴三毒之心。

  慈悲喜舍:即四无量心。慈是予人以快乐之心,悲是拨人痛苦之心,喜是见人离苦得乐而生庆悦之心,舍是舍弃一切,对任何人都无憎无爱,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之心。

  恶蝎:尾部有毒钩刺,有剧毒,可刺人使之中毒,故称恶蝎。

  蚰蜒:生活在潮湿阴暗处,欲称草鞋虫、蓑衣虫,与蜈蚣同类。体短而微扁,灰白色。全身份十五节,每节有细长的足一对,最后一对特长,足易脱落,触角长,毒颚很大。

  虻:状如绳,略大。专咬牲畜,也要叮人,有牛虻、花虻、食虫的区别。

  不事余天:即不事奉其余诸天。就是不事奉外道天、魔王天和凡夫天,认为只有皈依三宝,依教修行,才能达到无漏的无余涅槃。

  禁戒:亦称净戒。「禁」是禁止身、口、意三恶业,「戒」是戒诸恶行。

  形色:即形体与色相。如人有长短、方圆、高下、正不正等形相,可见于眼者。

  利根:锐利的根性。意谓眼、耳、

  非人:指天龙八部、夜叉、恶鬼等等。

  夺其精气:即夺去人的性命。

  9、颂扬世尊、佛理教义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如我称扬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所有功德,此是诸佛甚深行处,难可解了、汝为信不。阿难白言,大德世尊,我于如来所说契经,不生疑惑。所以者何。一切如来,身语意业、无不清净。世尊,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世尊,有诸众生,信根不具,闻说诸佛甚深行处,作是思惟,云何但念药师琉璃光如来一佛名号,便获尔所功德胜利。由此不信,返生诽谤,彼于长夜、失大利乐,堕诸恶趣,流转无穷。佛告阿难,是诸有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堕恶趣者,无有是处。阿难,此是诸佛甚深所行,难可信解,汝今能受,当知皆是如来威力。阿难:一切声闻、独觉、及未登地诸菩萨等,皆悉不能如实信解,惟除一生所系菩萨。阿难:人身难得,于三宝中、信敬尊重,亦难可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复难于是。阿难:彼药师琉璃光如来、无量菩萨行、无量善巧方便、无量广大愿,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而广说者,劫可速尽,彼佛行愿善巧方便、无有尽也。

  大德:系对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三觉圆满者和万德具全者的尊称。佛具三觉:即本觉(一切众生本来具有的自性清净心)、始觉(外缘助熏开始觉知本有的自性)、究竟觉(发心修行,达到惑尽智圆证成佛道的究竟清净)。故称佛为大德世尊。而对菩萨、阿罗汉,有时也称大德。

  契经:谓契理契机之经典。即指佛教经典。

  日月轮:即日转和月轮。日轮即日宫,是日天子所居之宫殿,一般称太阳。月轮即月宫,是月天子所居之宫殿,一般称月亮。

  妙高山王:指佛经上所说的须弥山。其山高大无比,为众山之王,故称为妙高王。

  信根:五根之一。指信三宝、四谛。是对佛法信仰的基础或对佛法信仰的根本。

  长夜:谓凡夫流转生死,无明昏暗,犹如长夜。

  未登地诸菩萨:指尚未登十地位的一切菩萨。菩萨行共有五十一阶果位,由浅入深。即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伴及等觉菩萨位,合为五十一果位。其中十住、十行、十回向的三阶位称为三贤位。因尚未登十地、未入圣位,故称为未登地菩萨。

  一生所系菩萨:即一生补处菩萨,亦称等觉菩萨。大乘阶位五十一位中最后一位之菩萨称等觉,因为是即佛位的一位补处大菩萨,是系属于一生补处的,故称一生所系菩萨。

  10、皈依三宝、免堕六道。

  尔时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曰救脱,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曲躬合掌、而白佛言:大德世尊,像法转时,有诸众生、为种种患之所困厄,长病赢瘦,不能饮食,喉唇干燥,见诸方暗,死相现前,父母亲属,朋友知识,涕泣围绕。然彼自身卧在本处,见琰魔使、引其神识至于琰魔法王之前。然诸有情、有俱生神。随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书之,尽持授与琰魔法王。尔时彼王推问其人,计算所作,随其罪福、而处断之。时彼病人,亲属知识,若能为彼皈依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请诸众僧转读此经,然七层之灯,悬五色续命神幡。或有是处、彼识得还,如在梦中,明了自见。或经七日、或二十一日、或三十五日、或四十九日,彼识还时,如从梦觉,皆自忆知善不善业、所得果报。由自证见业果报故,乃至命难、亦不造作诸恶之业。是故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皆应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随力所能,恭敬供养。

  尔时阿难问救脱菩萨曰,善男子,应云何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续命幡灯、复云何造。救脱菩萨言,大德,若有病人、欲脱病若,当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斋戒。应以饮食、及余资具,随力所办、供养比丘僧。昼夜六时、礼拜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读诵此经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灯,造彼如来形像七躯,一一像前、各置七灯,一一灯量、大如车轮,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绝。造五色采幡,长四十九褶手,应放杂类众生、至四十九。可得过度危厄之难,不为诸横恶鬼所持。

  救脱:菩萨名。此菩萨以救人病苦、脱离灾难而得名。身呈红色,坐莲花座,右手执持妙法藏供养,左拳按胯。

  死相:即人临死时显示出来的种种外相,如瞳孔散大,体温渐降,呼吸缓慢,只呼不吸,心跳微弱,脉像似停,人气将断,神识欲去。

  琰魔使:「琰魔」即琰魔法王,又名阎摩王,即民间俗称的阎罗王。是冥界之王,对善恶赏罚、祸福升降法中有操纵权,故名法王。「琰魔使」,即琰魔法王的使卒,欲称鬼差、无常等等,又叫勾魂使,名目繁多。

  神识:即一般世间所说之灵魂。

  俱生神:即与生俱来的神。佛经载,此神常骑在人之双肩,在人死后即向阎摩王报告该人之出生与善恶。有男女二神:女神名同生,通常坐于人之右肩,记录该人所作之恶事;男神名同名,通常坐于人之左肩,记录该人所作之善事。

  七层之灯:为对治身三口四之七支恶业而燃点之七层智慧明灯。恶业有七支,身三(杀生、偷盗、邪YIN),口四(妄语、绮语、两舌、恶口)。七层智慧明灯照出七菩提路,以防止七恶业,故称七层之灯。

  五色续命神幡:「续命神幡」,又作「寿命幡」。乃延寿祈命之神幡。此幡有五种颜色,即青、黄、赤、白、黑,故名五色续命神幡。

  六时:古印度将一日一夜分为昼三时和夜三时,合计六时。昼三时为早晨、中日、日没;夜三时为初夜、中夜、后夜。

  褶手:亦称磔手。(音哲)手,即张开手指,从大拇指端到中指端的距离叫一褶手。中国欲称「一虎口」。古代印度多以褶手量物,中国民间木工也有用此以估计长度的。

  放杂类众生:即佛教所说的放生。「杂类」指家禽、家畜、水族、爬虫之类。放生就是解脱这些生物的灾难,使之延长生命,由此可获得消灾延寿的功德。

  诸横:谓一切横死的简称。横死指非因往世之业果致死,而系遭受意外灾祸而死亡的。如得病无医、王法诛戮、非人(恶鬼、夜叉等)夺精气、火焚、水溺、恶兽啖、坠崖、毒药咒诅、饥渴所困等,均属于横死。现代的车祸、飞机失事等,也属于横死。

  11、国泰民安、无病欢乐。

  复次、阿难,若剎帝利、灌顶王等、灾难起时,所谓人众疾疫难,他国侵逼难,自界判逆难,星宿变怪难,日月薄蚀难,非时风雨难,过时不雨难。彼剎帝利灌顶王等,尔时应于一切有情起慈悲心,赦诸系闭,依前所说供养之法、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由此善根、及彼如来本愿力故,令其国界、即得安隐,风雨顺时,谷稼成熟,一切有情,无病欢乐,于其国中,无有暴恶,药叉等神、恼有情者,一切恶相、皆即隐没。而剎帝利灌顶王等,寿命色力,无病自在,皆得增益。阿难,若帝后妃主,储君王子,大臣辅相,中宫采女,百官黎庶,为病所苦,及余厄难,亦应造立五色神幡,然灯续明,放诸生命,散杂色华,烧众名香,病得除愈,众难解脱。

  剎帝利:古印度四姓阶级之一,四姓阶级为婆罗门、剎帝利、吠舍、首陀罗。剎帝利是掌握军政的国王和武士阶级。

  灌顶王:古印度国王的太子在即位时,由国师取四大海之水盛金瓶中,灌洒太子头顶,表示祝福。此为印度帝王即位的仪式,灌项以后就称灌顶王。

  星宿:星官名。二十八宿之一,朱鸟七宿的第四宿。有星七颗,故早期亦称「七星」。这里指星象。

  储君:即王储,太子。

  黎庶:即平民百姓。

  12、免遭横死、药叉护法

  尔时,阿难问救脱菩萨言,善男子,云何已尽之命、而可增益。救脱菩萨言,大德、汝岂不闻如来说、有九横死耶,是故劝造续命幡灯,修诸福德,以修福故,尽其寿命、不经苦患。阿难问言:九横云何。救脱菩萨言,若诸有情,得病虽轻,然无医药、及看病者,设复遇医授以非药,实不应死、而便横死。又信世间邪魔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便生恐动,心不自正,卜问觅祸,杀种种众生、解奏神明,呼诸魍魉,请乞福佑,欲冀延年,终不能得,愚痴迷惑,信邪倒见,遂令横死,入于地狱,无有出期,是名初横。二者、横被王法之所诛戮。三者、畋猎嬉戏,耽YIN嗜酒,放逸无度,横为非人夺其精气。四者、横为火焚。五者、横为水溺。六者、横为种种恶兽所啖。七者、横堕山崖。八者、横为毒药,厌祷咒诅、起死鬼等之所中害。九者、饥渴所困,不得饮食,而便横死。是为如来略说横死、有此九种。其余复有无量诸横,难可具说。复次,阿难彼琰魔王,主领世间名籍之记,若诸有情、不孝五逆,破辱三宝,坏君臣法,毁于性戒,琰魔法王、随罪轻重考而罚之。是故我今劝诸有情,然灯造幡。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众难。尔时众中有十二药叉大将。俱在会座,所谓

  宫毗罗大将。伐折罗大将。迷企罗大将

  安底罗大将。额你罗大将。珊底罗大将

  因达罗大将。波夷罗大将。摩虎罗大将

  真达罗大将。招杜罗大将。毗羯罗大将

  此十二药叉大将,一一各有七千药叉、以为眷属。同时举声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不复更有恶趣之怖。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尽形、归佛法僧,誓当荷负一切有情,为作义利,饶益安乐。随于何等村城国邑、空闻林中,若有流布此经,或复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恭敬供养者,我等眷属、卫护是人,皆使解脱一切苦难,诸有愿求,悉令满足。或有疾厄、求度脱者,亦应读诵此经,以五色缕结我名字,得如愿已,然后解结。

  尔时世尊赞诸药叉大将言,善哉善哉,大药叉将,汝等念报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恩德者,常应如是利益安乐一切有情。

  初横:指第一种横死。即生了病本来可以医治好,不当死而死亡的;信世间邪魔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等而横死,入于地狱,无有出期的。

  五逆:即杀父、杀母、杀比丘、杀阿黎、破和合僧(破坏僧团)。

  十二药叉大将:药叉名夜叉、阅叉、夜乞叉等。意译「勇健」、「轻捷」、「捷疾鬼」等。药叉多住天上,或深山窍谷,或偏僻海岛,游离虚空,行迹不定。夜叉受四天王中的毗沙门天王统领。夜叉有善有恶,有的以威势恼害人,有的则守护正法。十二「药叉大将」,即药叉中的大将。本经中十二位药叉大将都是誓言卫护《药师经》之受持者的善药叉。

  宫毗罗:又作金毗罗,意译为极畏。身呈黄色,手持宝杵。

  伐折罗:又作跋折罗,和耆罗,意译金刚。身呈白色,手持宝剑。

  迷企罗:又作弥去罗,意译为执严。身呈黄色,手执宝棒或独钴。

  安底罗:又作额你罗、安奈罗、安陀罗,意译为执星。身呈绿色,手持宝珠。

  额你罗:又作额尔罗、末尔罗、摩尼罗,意译为执风。身呈红色,手持宝叉或矢。

  珊底罗:又作娑你罗、素蓝罗,意译为居处。身呈烟色,手持宝剑或螺贝。

  因达罗:又作因陀罗,意译为执力。身呈红色,手持宝棍。

  波夷罗:又作婆耶罗,意译为执饮。身呈红色,手持弓矢。

  摩虎罗:又作薄呼罗、摩休罗,意译为执言。身呈白色,手持宝斧。

  真达罗:又作真持罗,意译为执想。身呈黄色,手持绢索或宝棒。

  招杜罗:又作朱杜罗、照头罗,意译为执动。身呈青色,手持宝锤。

  毗羯罗:又作毗伽罗,意译为圆作。身呈红色,手执宝轮或三钴。

  七千药叉:为十二药叉大将的部下眷属。每一位药叉大将的部下各有七千药叉,合计为八万四千药叉。八万四千药叉,是用以对付八万四千尘劳的。

  五色缕结我名字:五色缕,亦作五色线、五色绳、五色铤。系用青、黄、赤、白、黑五色之线系为一根线楼。「结我名字」,即结十二药叉大将的名字。这有两种说法:一说为用五色系丝线结十二药叉大将名字;另一说为称念一位药叉大将的名字就用五色丝线打一个结,如次称念十二药叉大将,打十二个结。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注释(第三部分)

  三、流通分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法门,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阿难,此法门名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亦名说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亦名拔除一切业障。应如是持。时薄伽梵说是语已,诸菩萨摩诃萨,及大声闻、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落伽、人非人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法门:即佛所说的法。谓佛所说言语,为世之则,称为法。此法为众圣超凡入圣之门户,故称门。这里是指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药师经》。

  药叉:即夜叉,又名捷疾鬼、能啖鬼。是鬼的一种,为天龙八部众中之一。

  健达缚:即干闼婆,意译香神,为天龙八部众中之一。乐神名。不食酒肉,唯求香以资阴身,又自其阴身出香,故有香神之称。为奉侍帝释司奏伎乐者。

  阿素洛:即阿修罗,意译无酒、飞天等。为天龙八部众中之一。常与帝释战斗之神。

  揭路荼:即迦楼罗。鸟名,亦名金翅鸟、妙翅鸟等。为天龙八部众中之一。居四天下之大树,取龙为食。

  紧捺洛:即紧那罗,意译歌神。为天龙八部众中之一。乐神名。能作歌舞。

  莫呼洛伽:即摩目侯罗伽。为天龙八部众中之一。是大蟒神,其形人身而蛇首。

  信受奉行:佛经文末用语「信」即深信无疑,「受」即完全领受,「奉」即尊奉佛的教导,「行」即学习修行。信受如来所说之法而奉行之,即称「信受奉行」。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