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大义今释卷第四
---楞枷大义今释
一切佛语心品之四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唯愿为说三藐三佛陀。我及余菩萨摩诃萨,善于如来自性,自觉觉他。佛告大慧:恣所欲问,我当为汝随所问说。大慧白佛言: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为作耶,为不作耶?为事耶,为因耶?为相耶,为所相耶?为说耶,为所说耶?为觉耶,为所觉耶?如是等辞句,为异为不异。佛告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于如是等辞句,非事非因。所以者何?俱有过故。大慧,若如来是事者,或作或无常。无常故,一切事应是如来。我及诸佛,皆所不欲。若非所作者,无所得故,方便则空。同于兔角,般大之子。以无所有故。大慧,若无事无因者,则非有非无。若非有非无,则出于四句。四句者,是世间言说。若出四句者,则不堕四句。不堕故,智者所取。一切如来句义亦如是。慧者当知。如我所说,一切法无我。当知此义,无我性,是无我。一切法有自性,无他性。如牛马。大慧,譬如非牛马性,非马牛性。其实非有非无。彼非无自性。如是大慧,一切诸法,非无自相,有自相。但非无我,愚夫之所能知,以妄想故。如是一切法空,无生、无自性,当如是知。如是如来与阴,非异非不异。若不异阴者,应是无常。若异者,方便则空。若二者,应有异。如牛角,相似故不异,长短差别故有异。一切法亦如是。大慧,如牛右角异左角,左角异右角。如是长短种种色,各各异。大慧,如来于阴界入,非异非不异。
如是如来解脱,非异非不异。如是如来,以解脱名说。若如来异解脱者,应色相成。色相成故,应无常。若不异者,修行者得相,应无分别。而修行者见分别,是故非异非不异。
如是智及尔焰,非异非不异。大慧,智及尔焰,非异非不异者,非常非无常。非作非所作,非有为非无为,非觉非所觉,非相非所相。非阴非异阴,非说非所说,非一非异,非俱非不俱。非一非异,非俱非不俱故,悉离一切量。离一切量,则无言说。无言说,则无生。无生,则无灭。无灭,则寂灭。寂灭,则自性涅槃。自性涅槃,则无事无因。无事无因,则无攀缘。无攀缘,则出过一切虚伪。出过一切虚伪,则是如来。如来则是三藐三佛陀。大慧,是名三藐三佛陀佛陀。大慧,三藐三佛陀佛陀者,离一切根量。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悉离诸根量 无事亦无因 已离觉所觉 亦离相所相
阴缘等正觉 一异莫能见 若无有见者 云何而分别
非作非不作 非事亦非因 非阴不在阴 亦非有余杂
亦非有诸性 如彼妄想见 当知亦非无 此法法自尔
以有故有无 以无故有有 若无不应受 若有不应想
取于我非我 言说量留连 沈溺于二边 自坏坏世间
解脱一切过 正观察我通 是名为正观 不毁大导师
证得如来和身心内外的关系
这时,大慧大士又请佛为他解说正等正觉之法,使他和其余的大乘菩萨们,善于了解如来自性,自觉觉他。于是他问:“如来证得正觉,是有所为?或无为呢?是果?或是因呢?有自相?或是所见之相呢?是说?或所说呢?是觉?或是所觉呢?而且这些问题,是异?或是同呢?”佛回答说:“如来应供等正觉,和你所说的这些问题,迥不相涉,既非事相的果,也不是因,为什么呢?因为你这些问题,都是有语病的。 假使如来是事相的果, 这个果,设使是被创造的,那么有作就有坏,也是无常的。设使无常就是如来的事相之果,那么,一切的事,也应该就是如来。倘使如此,我与诸佛如来,就不必去追求这个了。假使不是被创造的,就根本无所得,只是一个方便假说而已,只是一个绝对的空,正和兔子有角,石女生儿的假设相同,根本就不可能有此事的。假使是无事相之果,而且也无因,那就是非有或非无了。倘是如此,则出于相对的四句,所谓四句便是世间的言论。如果是超于四句以外的,那就不堕于四句之中,不堕在四句中,才是智者所追求的,你先须了解,一切如来的涵义,便是如此,智慧通达的人,便应当知之。大慧啊!如我所说的,一切法无我。无我的涵义,便是打破我执。一切法都是各有自己的性质,例如牛便是牛,马便是马,牛没有马性,马没有牛性,但并不是说它们没有自己的性质,牛和马只是在这两个动物上,加以命名,牛和马的名词本身,决不是牛和马自身的物性。其实呢!名词的表示和事实,既不是绝对的有,也不是绝对的无,它又并不是没有肯定的自性的。大慧啊!由此可知,诸法不是没有自相,也不是有自相,但这却不是尚未达到无我境界的愚痴凡夫们所能知的,因为他们有妄想。同样的,所谓一切法本空、无生、无自性的道理,也应当用这个观点来了解。至于所说的如来呢?也是如此,如来与身心的五阴界是相异的,也是相同的。如果如来是和五阴相同,那便是无常了;因身心五阴,是念念无常的。如果如来是和五阴相异,那也只是方便假设而空说罢了。那么,究竟如来和五阴是异是同呢?应该说是有异又不异,犹如牛的两只角一样,因同是一只牛头上的角,总是相似的,所以是不异的。但是尽管是同一牛,两只角却有长短等不同差别,所以又是有异的。一切法也是和牛角一样,有长短色相的不同。大慧啊!如来证得正觉,它和身心的五阴、十八界、十二入的关系,也是如此,是非异非不异的。
“同样的,如来和解脱,也是非异、非不异的,因此,如来又别名为解脱者。如果如来不是解脱者,那就有色相所形成,而色相的形成,却是无常的。如果如来是解脱者,那修行所得之相。就应无能证和所证的分别了。可是修行者的见地,确于其间见到差别之相,所以说,如来和解脱,是非异非不异的。
“同理可以了知,智慧和妄想,也是非异非不异的,何以如此呢?因为智慧和妄想,都是非常、非无常。非作、非所作。非有为、非无为。非觉、非所觉。非相、非所相。非阴、非异阴。非说、非所说。非一、非异。非俱、非不俱的。因为是非一、非异、非俱、非不俱,所以是离一切量的,但离一切量,就无言说。无言说,就无生。无生,就无灭。无灭,就寂灭。寂灭,就自性涅槃。自性涅槃,就无事无因。无事无因,就无攀缘。无攀缘,就超过一切虚妄。超过一切虚妄,就是如来。如来就是正等正觉,所以便名为佛陀。大慧啊!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者,是永离一切根和量的境界的。”这时,佛就归纳这些道理,作了一篇偈语说:
悉离诸根量。无事亦无因。已离觉所觉。亦离相所相。
阴缘等正觉。一异莫能见。
(这是说:如来正觉,是远离一切根尘境界,此中既无事亦无因,远离能觉和所觉,远离能见和所见。以及一切缘起和五阴等作用,在如来正觉中,既不是一,也不是多。)
若无有见者。云何而分别。非作非不作。非事亦非因。
非阴非在阴。亦非有余杂。亦非有诸性。如彼妄想见。
当知亦非无。此法法亦尔。
(这是说:但是,也不能认为如来正觉,是没有能见和所见的。如果是没有能见和所见,那如何又能善于分别一切法呢?总之,一切空、无相、无作,并非如凡夫妄想所推测的,有一真性可见,可是却也不是什么都没有的无,只是本来法尔如此,原是不增不减的。)
以有故有无。以无故有有。若无不应受。若有不应想。
(这是说:法尔本来如此,而生起万有的相和用。可是因为有,有复还无。因为无,无又生起万有的相和作用。如果是绝对的无,无就不可能领受一切的相和用。如果是真实的有,有就本来有在。不应该凭借妄想才能知道相和用。)
或于我非我。言说量留连。沈溺于二边。自坏坏世间。
(这是说:凡夫们不能亲证我和无我的道理,只是听闻言说,便妄加推测。须知执著无我,却又落于一边。凡夫们不执著于我,便执著无我,总在二边相对之中,不仅使自己沉迷沦溺,而且也破坏了世间和出世间的正法。)
解脱一切过。正观察我通。是名为正观。不毁大导师。
(这是说:远离这些知见的过错,观察我法,自能得到通达,这样才名为正观,否则就是毁谤世间大导师的佛法了。)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修多罗摄受不生不灭。又世尊说,不生不灭,是如来异名。云何世尊,为无性故,说不生不灭。为是如来异名。佛告大慧:我说一切法,不生不灭,有无品不现。大慧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不生者,则摄受法不可得。一切法不生故。若名字中有法者,惟愿为说。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我说如来非无性,亦非不生不灭,摄一切法。亦不待缘故,不生不灭。亦非无义。大慧,我说意生、法身、如来名号。彼不生者。一切外道、声闻、缘觉、七住菩萨,非其境界。大慧,彼不生,即如来异名。大慧,譬如因陀罗、释迦、不兰陀罗,如是等诸物,一一各有多名。亦非多名而有多性,亦非无自性。如是大慧,我于此娑呵世界,有三阿僧祗百千名号。愚夫悉闻,各说我名,而不解我如来异名。大慧,或有众生,知我如来者。有知一切智者,有知佛者,有知救世者,有知自觉者,有知导师者,有知广导者,有知一切导者,有知仙人者,有知梵者,有知毗纽者,有知自在者,有知胜者,有知迦毗罗者,有知真实边者,有知月者,有知日者,有知主者,有知无生者,有知无灭者,有知空者,有知如如者,有知谛者,有知实际者,有知法性者,有知涅槃者,有知常者,有知平等者,有知不二者,有知无相者,有知解脱者,有知道者,有知意生者。大慧,如是等三阿僧祗百千名号,不增不减。此及余世界,皆悉知我。如水中月,不出不入。彼诸愚夫,不能知我,堕二边故。然悉恭敬供养于我,而不善解知词句义趣。不分别名,不解自通。计著种种言说章句。于不生不灭,作无性想,不知如来名号差别。如因陀罗、释迦、不兰陀罗,不解自通,会归终极。于一切法,随说计著。
大慧,彼诸痴人作如是言。义如言说,义说无异。所以者何?谓义无身故。言说之外,更无余义,惟止言说。大慧,彼恶烧智,不知言说自性,不知言说生灭,义不生灭。大慧,一切言说,堕于文字,义则不堕。离性非性故,无受生,亦无身。大慧,如来不说堕文字法。文字有无,不可得故。除不堕文字。大慧,若有说言,如来说堕文字法者,此则妄说。法离文字故。是故大慧,我等诸佛及诸菩萨,不说一字,不答一字。所以者何?法离文字故,非不饶益义说。言说者,众生妄想故。大慧,若不说一切法者,教法则坏。教法坏者,则无诸佛菩萨缘觉声闻。若无者,谁说为谁。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莫著言说,随宜方便,广说经法。以众生希望烦恼不一故,我及诸佛,为彼种种异解众生,而说诸法。令离心意意识故,不为得自觉圣智处。
大慧,于一切法,无所有,觉自心现量,离二妄想。诸菩萨摩诃萨依于义,不依文字。若善男子善女人依文字者,自坏第一义。亦不能觉他。堕恶见相续,而为众说。不善了知一切法、一切地、一切相,亦不知章句。若善一切法、一切地、一切相,通达章句,具足性义,彼则能以正无相乐,而自娱乐。平等大乘,建立众生。大慧,摄受大乘者,则摄受诸佛菩萨缘觉声闻。摄受诸佛菩萨缘觉声闻者,则摄受一切众生。摄受一切众生者,则摄受正法。摄受正法者,则佛种不断。佛种不断者,则能了知得殊胜入处。知得殊胜入处,菩萨摩诃萨常得化生,建立大乘十自在力,现众色像,通达众生形类、希望烦恼诸相,如实说法。如实者,不异。如实者,不来不去相,一切虚伪息,是名如实。大慧,善男子善女人,不应摄受随说计著。真实者,离文字故。大慧,如为愚夫,以指指物,愚夫观指,不得实义。如是愚夫,随言说指,摄受计著,至竟不舍。终不能得离言说指第一实义。大慧,譬如婴儿,应食熟食,不应食生。若食生者,则令发狂,不知次第方便熟故。大慧,如是不生不灭,不方便修,则为不善。是故应当善修方便,莫随言说,如视指端。是故大慧,于真实义,当方便修。真实义者,微妙寂静,是涅槃因。言说者,妄想合。妄想者,集生死。大慧,真实义者,从多闻者得。大慧,多闻者,谓善于义,非善言说。善义者,不随一切外道经论。身自不随,亦不令他随。是则名曰大德多闻。是故欲求义者,当亲近多闻。所谓善义。与此相违,计著言说,应当远离。
尔时,大慧菩萨复承佛威神,而白佛言:世尊,世尊显示不生不灭,无有奇特。所以者何?一切外道因,亦不生不灭。世尊亦说虚空,非数缘灭。及涅槃界,不生不灭。世尊,外道说因,生诸世间。世尊亦说无明爱业妄想为缘,生诸世间。彼因此缘,名差别耳。外物因缘亦如是。世尊与外道论,无有差别。微尘、胜妙、自在、众生主等,如是九物,不生不灭。世尊亦说一切性不生不灭,有无不可得。外道亦说四大不坏自性,不生不灭,四大常。是四大,乃至周流诸趣,不舍自性。世尊所说,亦复如是。是故我言,无有奇特。惟愿世尊,为说差别所以奇特,胜诸外道。若无差别者,一切外道皆亦是佛,以不生不灭故。而世尊说,一世界中多佛出世者,无有是处。如向所说,一世界中应有多佛,无差别故。
佛告大慧,我说不生不灭,不同外道不生不灭。所以者何?彼诸外道有性自性,得不生不变相。我不如是堕有无品。大慧,我者离有无品,离生灭,非性、非无性。如种种幻梦现故,非无性。云何无性?谓色无自性相摄受,现不现故,摄不摄故。以是故,一切性、无性非无性,但觉自心现量,妄想不生。安隐快乐,世事永息。愚痴凡夫,妄想作事,非诸贤圣,不实妄想。如揵闼婆城,及幻化人。大慧,如犍闼婆城及幻化人,种种众生,商贾出入。愚夫妄想,谓真出入。而实无有出者入者,但彼妄想故。如是大慧,愚痴凡夫,起不生不灭惑,彼亦无有有为无为。如幻人生,其实无有若生若灭。性无性,无所有故。一切法亦如是,离于生灭。愚痴凡夫,堕不如实,起生灭妄想,非诸贤圣。不如实者,不尔。如性自性妄想,亦不异。若异妄想者,计著一切性自性,不见寂静。不见寂静者,终不离妄想。是故大慧,无相见胜,非相见。相见者受生因,故不胜。大慧,无相者,妄想不生不起不灭。我说涅槃。大慧,涅槃者,如真实义见,离先妄想心心数法。逮得如来自觉圣智,我说是涅槃。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灭除彼生论 建立不生义 我说如是法 愚夫不能知
一切法不生 无性无所有 揵闼婆幻梦 有性者无因
不生无自性 何因空当说 以离于和合 觉知性不现
是故空不生 我说无自性 谓一一和合 性现而非有
分析无和合 非如外道见 梦幻及垂发 野马揵闼婆
世间种种事 无因而相现 折伏有因论 申畅无生义
申畅无生者 法流永不断 炽然无因论 恐怖诸外道
尔时,大慧以偈问曰:
云何何所因 彼以何故生 于何处和合 而作无因论
尔时,世尊复以偈答:
观察有为法 非无因有因 彼生灭论者 所见从是灭
尔时,大慧说偈问曰:
云何为无生 为是无性耶 为顾视诸缘 有法名无生
名不应无义 惟为分别说
尔时,世尊复以偈答:
非无性无生 亦非顾诸缘 非有性而名 名亦非无义
一切诸外道 声闻及缘觉 七住非境界 是名无生相
远离诸因缘 亦离一切事 惟有微心住 想所想俱离
其身随转变 我说是无生 无外性无性 亦无心摄受
断除一切见 我说是无生 如是无自性 空等应分别
非空故说空 无生故说空 因缘数和合 则有生有灭
离诸因缘数 无别有生灭 舍离因缘数 更无有异性
若言一异者 是外道妄想 有无性不生 非有亦非无
除其数转变 是悉不可得 但有诸俗数 展转为钩鏁
离彼因缘鏁 生义不可得 生无性不起 离诸外道过
但说缘钩锁 凡愚不能了 若离缘钩锁 别有生性者
是则无因论 破坏钩锁义 如灯显众像 钩锁现若然
是则离钩锁 别更有诸性 无性无有生 如虚空自性
若离于钩锁 慧无所分别 复有余无生 贤圣所得法
彼生无生者 是则无生忍 若使诸世间 观察钩锁者
一切离钩锁 从是得三昧 痴爱诸业等 是则内钩锁
钻燧泥团轮 种子等名外 若使有他性 而从因缘生
彼非钩锁义 是则不成就 若生无自性 彼为谁钩锁
展转相生故 当知因缘义 坚湿暖动法 凡愚生妄想
离数无异法 是则说无性 如医疗众病 无有若干论
以病差别故 为设种种治 我为彼众生 破坏诸烦恼
知其根优劣 为彼说度门 非烦恼根异 而有种种法
唯说一乘法 是则为大乘
真理的究竟归属是什么
这时,大慧大土又问:“在您平常所说的经典中,指示不生不灭,便是如来的别名,这个意思是说:本来就没有法性,叫作不生不灭,这样便是如来的别名吗?”佛回答说:“我所说的一切法不生不灭,是说有和无的情形都不存在。如果说是没有,已落在无的误解里了。”大慧又问:“如果一切法是不生的话,就根本不能包括一切,如果在这个不生的字义中,是有法存在的话,那么,就请您为我们说明吧。”佛回答说:“我说如来的境界,不是无性,也不是以不生不灭来包括一切法,也不待因缘的作用,才有不生不灭,更不是随便定名,而没有任何义理的。大慧啊!我是用这意生法身的如来名号。我所说的不生,却不是一切外道、声闻、缘觉,以及七地菩萨们,所能够了知的。这种不生,便是如来的别名。譬如天王帝释等等,以及世间各种物象,每一件事物,都有许多不同的名字。可是,却不是因为有许多不同的名字,但有许多不同的自性存在。不过,也不能说,每一不同的名号中,就没有特殊的意义。大慧啊!同样的,我在这个世界上,有三阿僧祇(不尽知、无量数)的名号,在一般凡愚的见闻中,都可随意地想象它,各自说出我的名字,但他们却不了解那就是我的别名。例如:有些人知我名为如来,有的知我名为一切智,有的知我名为佛,有的知为救世者,有的知为自觉者;有的知为导师者,有的知为广导者,有的知为一切导者,有的知为仙人者,有的知为梵者,有的知为毗纽者(注四十二),有的知为自在者,有的知为胜者,有的知为迦毗罗者(注四十三),有的知为真实边者,有的知为月者,有的知为日者,有的知为主者,有的知为无生者,有的知为无灭者,有的知为空者,有的知为如如者,有的知为谛者,有的知为实际者,有的知为法性者,有的知为涅槃者,有的知为常者,有的知为平等者,有的知为不二者,有的知为无相者,有的知为解脱者,有的知为道者,有的知为意生者。大慧啊!如来有这种种无量的名号,都是不增不灭,遍于无际的空间和所有的世界上,大家都知道我,犹如水中明月,不出不入,无去无来。可是他们这些凡夫,都因为堕在对待的二边见解里,都不能实在了知我。可是,却都恭敬供养我,只是不善于了解词句和义理的真趣,不去分别这许多不同的名号,都是基于相通的至理而来,反而执著种种言说章句理论,于不生不灭中,而作无性之想。却不知如来名号的不同,犹如纲之于网,不解自通,最后的真际,都是归于无上的终极。无奈他们,偏要执著一切名字声音,被言说文字所迷惑。
言语文字和真理
“大慧啊!他们这些愚痴的人,却说:真义就在言语中,真义和言论是没有两样的。为什么呢?他们认为真义本身是空无所有,除了言论以外,更没有别的真义存在。所以说:真理便在言论之中。这些都是被恶智所烧灼的见解,根本就不知道言语自性,也不知道言语是生灭的,真义是不生不灭的。总之,一切言语,都囿于文字,而真义却不然,因为真义是离于有无,在无可感受之处,也无有本身可得。所以如来说法,不会囿于文字的范围里,因为文字的若有若无,是根本不可得的。因此唯有不囿于文字言语中,才知如来的本来面目。如果有人说:如来也仍然在文字中,那便是实说了。因为真正的佛法,是离文字相的。大慧啊!所以我等诸佛菩萨,是不说一字,不答一字。什么道理呢?因为真正的佛法,是离文字相的。并非不愿作利益众生的真义的说法,只是唯恐言说反而增加了众生的妄想。但是如果不说一切法呢?那教法就要被破坏了。教法一坏,也就无诸佛菩萨、缘觉、声闻等等了。如果连这些都没有,又有谁在说法,又为了谁说法呢?所以大乘菩萨们,切莫执著于言语相,只是方便随宜,广说一切经法,因为众生的烦恼和希望不一,所以我和诸佛,为种种见解不同的众生而说一切法,无非是为了使他们远离妄心意识,而不是为了要使他们内证圣智才成立诸法的。
“大慧啊!如果能够了知一切法本无所有,证得唯有自心现量,而离于空有等的二边妄想,才是大乘菩萨道的依于真义,而不依于文字的道理。如果一般人,但依文字相,只执著于文字言语,那便是自坏了第一义,也就不能觉他了。这样,便将堕在恶见相续之中,便以此为众生说法,他当然就不善于了知一切法、一切地、一切相,以及不知文字章句的真义所指了。如果是善于了知—切法、一切地、一切相,乃至通达文字章句的彻底的理性和真义,他就能够以真正的无相乐而自娱,就可以在平等性的大乘之中,成就一切众生了。大慧啊!能够摄受大乘之道,他便能够摄受诸佛菩萨和声闻缘觉,如此,就能够接受一切众生和摄受正法。唯有摄受正法,才能使佛种不断,然后才能知道殊胜的入处。因此大乘菩萨,常化生不息,继续建立大乘的十自在力,现众色像,通达众生一切形状种类的各种希望和烦恼情形,而作如实的说法。所谓如实,便是不异,没有过去未来来去动静之相,一切虚妄就此永息,才名为如实。所以人们不要随着言语文字,便钻进在文字语言的执著里去。因为如来的真实境界,是离文字相的。大慧啊!犹如愚夫们,别人以指指物给他们看,他们却不去观物、却瞪视指头以为就是所指之物,这样便永远也不能得到真义了。同样的,一般人们,也那是执著言语文字相,犹如指为物,执著不舍,所以终不能得到离言说所指的第一实义了。又譬如婴儿,应该要吃滋养的熟食,不应该乱吃生冷,否则,消化不良,就会生病。须知做成熟食,是有其程序和方法的,同理,不生不灭之法,如果没有方便法门去修证它,就会执著不生不灭的文字相。所以应当好好修习方便法门,切莫只随着文字言说而流转,犹如愚人但视指端,不知所指之物了。大慧啊!所以你们对于如来真实之义,应当以方便法门去修证。真实义是微妙寂静的,是涅槃之因。言语文字,只是妄想的组合。而妄想,只是累积生死的根本。至于真实义,又是从多闻博知才能得到的。所谓多闻博知,便是说:善于通达真义,而不是善于言语文字。所谓善于通达真义,便是说:不随一切外道的经论在转,不但自身不随,同时也不教他人随转,这才配称为是多闻的大德。所以要求真义者,就应当亲近多闻的大德。相反的,那些与此理相违背,只执著言语文字相的,却应当远离。”
佛法和外道的基本异同
这时,大慧大士又问:“您所显示的不生不灭,并无奇特之处,为什么呢?一切外道所说的因,是不生不灭的。您也说虚空并非是随着数量和因缘等而灭的,您乃至说涅槃境界是不生不灭的。外道们说:依着许多因缘而生世间,您包说:由无明、爱、业、妄想等因缘,而生世间。外道们说:依外物和因缘,而生诸法,您也是如此说的,所以您和外道的理论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外道们说:因为微尘,或胜妙的自在天主,和大梵天主等,才是众生的主宰。共有九种事物,(即为一、时。二、方。三、虚空。四、微尘。五、四大种。六、大梵天。七、胜妙天。八、大自在天。九、众生主的神我。)都是不生不灭的。您也说一切诸法,是不生不灭的,有无都不可得。外道们说:四大——地、水、火、风是不坏的,它的自性也是不生不灭,四大便是永恒的,甚至周流于六道之中,仍然不会舍离自性。您所说的,也是如此。因此我说您所讲的并无特别之处。惟愿您为我们说明沸法和外道差别之处,和优于外道的地方,究竟在哪里?假使并无差别,那么,一切外道,也都是佛,因为他们也说不生不灭啊!可是您又说:一个世界之中,同时有很多的佛存在,那是错误的。假定一切外道,也和佛所说相同,那也就是在这一个世界中,有很多的佛并存,于是内外之道,也就根本没有差别了。”
佛说:“大慧啊!我所说的不生不灭,不同干外道的不生不灭。为什么呢?他们是说另有一性能,它是人们的自性,只有它才得到不生不变相的。我却并不如此地堕在有或无的范围。我说的,是超有无,离生灭,非有性,也非无性。譬如种种幻梦的境界一样,所以不是无性。所谓无性便是说:像一切色相,并无真正的自性形状可得,只是有可见和不可见,有可把捉和不可把捉而已。因此我说:一切法是无自性的,但也不是绝对的没有,只是自心现量所生。那么妄想分别不生,就安隐快乐,世累永息了。可是一般愚痴的凡夫们,只是用妄想做事,并非是至贤境界。
一切法无自性但觉自心现量
大慧啊!迷心逐物,沉湎于不实的妄想之中,犹如海市蜃楼和幻梦中的人物,看来也有种种众生,和商贾的出入,但那也只是在迷惑中的人,才认为其中确有真实世界的存在。愚痴凡夫们,自认为妄想分别,是真有出入的。但在根本上,却非真实,只是自心妄想所生而已。所以他们惑于自性,会产生不生不灭的谬解,实际上,就根本没有无为或有为的存在,也犹如幻梦中的人物,根本就没有若生若灭的;因为自性本来就非性,本来就了无所有。一切法也同样如此,离于生灭,只因愚痴凡夫,执著妄想,所以不知真如实际,便生起生灭的妄想,并非是圣贤境界。所谓不知真如实际,就是他们认为有一自性,这个自性,也就是由于妄想分别,推测而得的。所以他们所说的自性,也等于妄想无异了。如果认为这个自性,是异于妄想的,那便是执著一切万法,的确是另有一自性,而不见自心的毕竟寂静了。如果不能证见自心毕竟寂静,就始终摆脱不了妄想分别。大慧啊!所以见到无相寂静的,才名为真正见到殊胜之境。所以胜义的境界,不是有相可见的,如果是有相,就是有生灭之因,那就不是胜义了。所谓无相,便是妄想不生、不起、不灭,也就是我说的涅槃。所谓涅槃,便如真实胜义之见,是舍离妄想心,和心所生的无量数现象,由此再进而至于如来的自觉圣智,这才是我说的涅槃。”这时,佛就归纳这些道理,作了一篇偈语说:
灭除彼生论。建立不生义。我说如是法。愚夫不能知。
一切法不生。无性无所有。揵闼婆幻梦。有性者无因。
不生无自性。何因空当说。
(这是说:为了灭除外道们的生灭理论,才建立佛法的不生不灭的真义,这可不是一般愚痴无智的凡夫们所能了解的。万有一切诸法本自不生,也没有自性,也都是了无所有的。犹如海市蜃楼和梦境,幻化成万有的一切。如果认为它是另有一个自性的,这自性从何因而来?如果本自无因,那这自性也便是无因可得,岂非成为无因论了。就因为一切诸法,本自不生,所以我才说无自性,这也就是因为自性本空的缘故啊!)
以离于和合。觉知性不现。是故空不生。我说无自性。
谓一一和合。性现而非有。分析无和合。非如外道见。
(这是说:一切诸法,都从因缘和合而生,当因缘离散的时候,可以被知觉的自性,就无从得见了。所以说性是本来空而无生的,我才说无自性。因为一切诸法,一一都待因缘和合而生,当它和合生时,虽然好像有自性,可是实际上却了不可得,毕竟是没有的。因此再去分析和合的诸缘性,也根本无有自性。这就是佛所说的法,是不同于一般外道们的见解。)
梦幻及垂发。野马揵闼婆。世间种种事。无因而相现。
折伏有因论。申畅无生义。申畅无生者。法流永不断。
炽然无因论。恐怖诸外道。
(这是说:一切诸法,都如梦幻似地存在。世间种种事物,并无一个最初的因可得。所以若要折伏有因论的观点,必须要申述本自不生的真义。如果能够申述无生的道理,使可使法流永不断灭。说一切诸法并无最初因的理论,是可以使外道们起惊怖的。我们在此处须特别注意,这里所说的无因,是专指无最初因的说法,切勿作无因而生诸法去理解,龙树菩萨在中论里讲得很明白,如: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这时,大慧又以偈问佛说:“云何何所因?彼以何故生?于何处和合?而作无因论?”
(这是问:什么是因?它是怎样生起的?在哪里和合呢?)
佛回答说:“观察有为法。非无因有因。彼生灭论者。所见从是灭。”
(这是说:你只要观察一切有为诸法,既不是无因而来,也不是有一个最初的因而生,说有说无,都无非是从生灭法立论的。如果真能见到生灭本空,那么有无之见,便无从产生了。)
大慧又问:“云何为无生?为是无性邪?为顾视诸缘,有法名无生?名不应无义,惟为分别说。”
(这是说;什么叫做无生?那是指根本没有自性吗?或是看到一切诸法,从因缘而生,所以就假名叫做无生吗?既然有了这个名词,不应该说是没有意义的啊,希望为我们详细说明一下。)
佛回答说:“非无性无生。亦非顾诸缘。非有性而名。名亦非无义。一切诸外道。声闻及缘觉。七住非境界。是名无生相。”
(这是说:并非是说:根本就没有自性而能生一切诸法的。也不是说:由于因缘生法,才假立一无生的名词。而且这个名词,也不是没有意义的。这个道理,却不是一切外道、声闻、缘觉,乃至七地菩萨们所能了解,因为这不是他们的境界,所以才名为无生无相的。)
远离诸因缘。亦离一切事。唯有微心住。想所想俱离。其身随转变。我说是无生。
(这是说:要远离一切因缘所生法,而且也远离一切的事物,唯心而住,这时,能想和所想都要远离,渐使其身也跟着转变,我说这便是得到无生的境界。)
无外性无性。亦无心摄受。断除一切见。我说是无生。
如是无自性。空等应分别。非空故说空。无生故说空。
(这是说:一切外物,有性无性,都无心去领会,只要断除内外一切妄见,我说这便是得到无生。因此,对于无自性和空等诸法,都应分别了知。为什么呢?不是说有一个空的境界,或者是你去空掉它,才名为空。因为本自无生,自性本空,所以我说是空。)
因缘数和合。则有生有灭。离诸因缘数。无别有生灭。
合离因缘数。更无有异性。若言一异者。是外道妄想。
有无性不生。非有亦非无。除其数转变。是悉不可得。
(这是说:因缘和数的和合,才生起一切诸法,有生便有灭,所以一切诸法,都在生灭之中。如果离了因缘和数,就别无生灭之相。而且离了因缘和数的和合,再也没有自性同异之相,如于此中还要推寻同异的理论,那都是外道们的妄想而已。何况有与无,根本就是自相对立的矛盾观念,有生于无,无生于有,那都是名言思辨的妄想。本来就没有无与有的实际可得,故说非有也非无。一切诸法,除了因缘与数的和合转变而显现外,也本来都是了不可得的。)
但有诸俗数。展转为钩鏁。离彼因缘鏁。生义不可得。
生无性不起。离诸外道过。但说缘钩鏁。凡愚不能了。
若离缘钩鏁。别有生性者。是则无因论。破坏钩鏁义。
如灯现众像。钓鏁现若然。是则离钩鏁。别更有诸性。
(这是说;世欲所见所知形而下的一切诸法,都只是因缘和数的和合所形成,互相辗转变化,犹如钩锁连环,除此以外,所谓能生诸法的主宰或自性,根本都了不可得。所以缘起无生,此中别无另一个自性的存在。这是和外道不同的地方,不是愚痴无智的凡夫所能了解的。如果说离了因缘互变以外,别有一个能生的自性,那便是无因论,破坏因缘生法的定理。譬如因灯而显现色像一样,灯照色显,是互为因果的,犹如钩锁连环,缺一便不能起作用,所以离了因缘互变以外,再没有另一个自性的存在了。)
无性无有生。如虚空自性。若离于钩鏁。慧无所分别。
复有余无生。贤圣所得法。彼生无生者。是则无生忍。
(这是说:一切诸法,都无自性,也本自无生,体如虚空,了不可得。如果离了因缘互变,如钓锁连环似的生生不已外,竭尽智慧去观察,也无从分别其极致了。此外,所谓无生的境界,便是得道贤圣所证得之法,那是他自心所生的无生境界,便是所谓无生忍了。)
若使诸世间。观察钩锁者。一切离钩锁。从是得三昧。
痴爱诸业等。是则内钩锁。钻燧泥团轮。种子等名外。
(这是说:能够观察到世间一切事物的法则,都是因缘缘起所生,犹如构锁连环,生生不已。如果在因缘生灭之中,不造因,不著缘,舍离钩锁连环的作用,便可在其中安身立命,自入寂灭的三昧之乐了。贪瞋痴爱等诸法,也如钩锁连环,彼此互相辗转而生,这便是内在因缘的连锁现象。钻木取火,凸镜照日引火,以及泥团轮机等物,互相辗转为用,便成陶器。稻麦种子等,从因缘而得生生不已,这些统统名为外缘的钩锁现象。)
若使有他性。而从因缘生。彼非钩锁义。是则不成就。
若生无自性。彼为谁钩锁。展转相生故。当知因缘义。
(这是说:假使另有一个自性,可是它确靠因缘而生,那个自性与因缘,有什么连带的关系呢?这个道理,显然是不成立的。如果能生诸法的,便无自性,那它又是谁来和因缘发生连锁性的作用呢?故知一切诸法,只是因缘彼此互相辗转,互为因果而相生的,这便是因缘生法的道理。)
坚湿暖动法。凡愚生妄想。离数无异法。是则说无性。
(这是说:物理世界中的坚(地)湿(水)暖(火)动(风)等物质的法则,也都是因缘互变所生。凡夫愚痴,却在其中发生妄想。不认为有一道物者所主宰,便认为是自然界所自来。其实,离了因缘辗转互变以外,更无其他的原因,这便是诸法无自性的道理。)
如医疗众病。无有若干论。以病差别故。为设种种治。
我为彼众生。破坏诸烦恼。知其根优劣。为彼说度门。
非烦恼根异。而有种种法。唯说一乘法。是则为大乘。
(这是说:佛为大医王,能医众生的心病。故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种种不同的说法,无非如医者因病施药,为了破除众生妄心烦恼的心病而已。但是烦恼的根本,并非真有种种不同的差异,万别千差的烦恼,都是根源于一心,证知万法唯心,一切唯识,了知一心之法,便是唯一的大乘佛法了。)
(注四十二)毗纽:即自在天也。又为那罗延天之别名。
(注四十三)迦毗罗:数论派之祖,立二十五谛之义。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一切外道,皆起无常妄想。世尊亦说一切行无常,是生灭法。此义云何?为邪、为正?为有几种无常。佛告大慧:一切外道,有七种无常,非我法也。何等为七?彼有说言,作已而舍,是名无常。有说形处坏,是名无常。有说即色是无常。有说色转变中间,是名无常。无间自之散坏,如乳酪等转变,中间不可见。无常毁坏,一切性转。有说性无常。有说性无性无常。有说一切法不生无常,入一切法。大慧,性无性无常者,谓四大及所造,自相坏。四大自性不可得,不生。彼不生无常者,非常无常,一切法有无不生。分析乃至微尘,不可见,是不生义非生,是名不生无常相。若不觉此者,堕一切外道,生无常义。大慧,性无常者,是自心妄想,非常无常性。所以者何?谓无常自性不坏。大慧,此是一切性无性、无常事。除无常,无有能令一切法,性无性者。如杖瓦石,破坏诸物,现见各各不异,是性无常事,非作所作有差别。此是无常,此是事。作所作无异者,一切性常。无因性。大慧,一切性,无性有因,非凡愚所知。非因不相似事生。若生者,一切性悉皆无常。是不相似事,作所作,无有别异,而悉见有异。若性无常者,堕作因性相。若堕者,一切性不究竟。一切性,作因相堕者,自无常应无常无常无常故,一切性不无常,应是常。
若无常入一切性者,应堕三世。彼过去色与坏俱。未来不生。色不生故。现在色与坏相俱。色者,四大积集差别。四大及造色,自性不坏,离异不异故。一切外道,一切四大,不坏一切三有。四大及造色,在所知,有生灭。离四大造色,一切外道,于何所思惟无常,四大不生,自性相不坏故。离始造无常者,非四大,复有异四大。各各异相自相故,非差别可得。彼无差别。斯等不更造,二方便不作。当知是无常。
彼形处坏无常者,谓四大及造色不坏,至竟不坏。大慧,竟者,分析乃至微尘。观察坏四大及造色,形处异见,长短不可得,非四大。四大不坏,形处坏现。堕在数论。色即无常者,谓色即是无常。彼则形处无常。非四大。若四大无常者,非俗数言说。世俗言说非性者,则堕世论。见一切性,但有言说,不见自相生。转变无常者,谓色异性现,非四大。如金作庄严具,转变现,非金性坏,但庄严具处所坏。如是余性转变等,亦如是。如是等种种外道,无常见妄想。火烧四大时,自相不烧。各各自相相坏者,四大造色应断。
大慧,我法起非常非无常。所以者何?谓外性不决定故。唯说三有微心,不说种种相,有生有灭。四大合会差别,四大及造色故。妄想二种事摄所摄。知二种妄想,离外性无性,二种见。觉自心现量妄想者,思想作行生,非不作行。离心性无性妄想。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一切法,非常非无常。不觉自心现量,堕二边恶见相续。一切外道,不觉自妄想。此凡夫无有根本。谓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法,从说妄想生。非凡愚所觉。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远离于始造 及与形处异 性与色无常 外道愚妄想
诸性无有坏 大大自性住 外道无常想 没在种种见
彼诸外道等 无若生若灭 大大性自常 何谓无常想
一切唯心量 二种心流转 摄受及所摄 无有我我所
梵天为树根 枝条普周遍 如是我所说 惟是彼心量
关于诸法无常的分辨
这时,大慧大士又问:“一切外道,皆起无常妄想,您也说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的,都是生灭灭生的,这是什么道理?佛和他们所说的,究竟哪一种是邪?哪一种是正?或是有几种妄想呢?”佛回答说:“一切外道,有七种无常,都非我所说的法。哪七种呢?①他们认为,作了便舍,就是无常。②有的说:有形相的,就有坏灭,这便是无常。③有的说:色相等法,便是无常。④有的说:色法等转变了,在这转变中间,便名无常。因为一切相续之间,自然会不断地坏灭,例如乳变为酪等等,在这转变的中间,根本就不可能见到它不变的本体,所以便名为无常。⑤有的说:性是无常的。⑥有的说:所谓性,本来就是无性,所以名为无常。⑦有的说:一切法的自性不生所以是无常。这些无常之见是遍在一切法之中。大慧啊!所谓⑥性无性是无常,就是说四大物理性能,以及它所造成的物质观象,必然会毁坏的,但是四大自身物理的性能,却不可得,而且还是本来不生不灭的。所谓⑦不生无常,就是说一切法本来是不恒常存在的,这样才叫作无常。因为一切法的有和无,根本就是不生,如此加以分析直到不可见的微尘,便见虽生而不生的道理,这便名为不生无常。如果他们不知此理,便随在一切外道的见解中,认为虽生诸法却是无常的了。所谓⑤性无常,就是由于一切都是自心妄想所推测,认为一切诸法不是常存的,都因为别有一个无常之性的关系。为什么呢?也就是说有一无常之性是不坏的。换言之,就是说一切诸法之性,除了无常的自性外,都不是恒常存在的。殊不知根本就没有一法,能够使一切法性至于无性的。如果有一无常之性,能使诸法无性的,那也只是像用杖棒等物击破瓦石,使人们能够见到它的作用啊!人们所看见的现前各种事物,都有它的同处,那所说的无常之性,就没有能作和所作的差别,却指不出来这是无常之因,那是事实之果的作用了。如果能作和所作是相同的,那一切诸法,性本是常,就没有另外一个无因而生的无常之性了。大慧啊!一切诸法的自性,何以是无自性的?那是有它的原因的,但却不是愚痴凡夫们所能了知。如果不是相同的因,却能够生成同类事实之果,那么,一切诸法之性,便都是无常,那因果就不成立,能作和所作也就没有差异。事实上,一切诸法,都可以见到它的异处。如果有一无常之性,那就堕在有一能作之因的性相之中。而且一切诸法之性,根本上都不是究竟的,那无常之性,它自身也便是无常的。既然无常之性,它本身也是无常,那就应该另有一恒常之体,能生无常之性了。
“如果无常也入于一切法性当中,那使堕在时间的三世律里了。那么,过去时的色相,已经随着坏灭而去,未来的还没有生,现在的,却和坏灭同时。而且色相是因为四大(地、水、火、风)累积的差别所形成,四大和所造成的色相,现象虽有不同,而能造作色相的自性,却并不变灭,它是超然于色相的异同。一切外道们,认为四大是不灭的,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之间,那是依于四大而造作一切色相,因此才知道色相都会有生、住、灭的作用。那么,离了四大造作色相以外,外道们所说的无常之性,究竟要怎样去思惟呢?如果四大本来不生不灭,那么,能生四大的自性,就根本没有坏灭啊!如果最初造作无常的,不是四大,是另有不同于四大的作用,那就各有它的不同情形。假使是各有它的自相,那就不是从差别法中所可求得的。倘使无差别,四大就不会造作色相了。有差别与无差别,都不能造作,当知四大原来是无常。
“所谓②形状变灭,叫作无常。就是说四大种和所造成的色相,是不会灭的,而且是毕竟不坏的。大慧啊!你观察物质形状的究竟,分析至于微尘,毕竟还是会毁坏的。四大和所造成的色相形状变异了,长短大小便有不同,所以他说四大种不坏,只是形状的变灭,这是堕在数论中的见解。所谓③色相便是无常。殊不知色相只有形状和位置的变异,说名叫作无常,并非是四大中性是无常的。如果四大种性是无常的,那在普通世俗的理论里,也是说不通的。因为世俗理论所说的性和非性,只是一种空言。他们对于所说的性,但有名言理论,并不能亲自见到它的境界。所谓④转变便是无常。殊不知转变只是色相形状的事,种性还是现前的, 并非是四大种性也跟着转变了。 例如金子做成各种东西,只是形状色相的转变,只是装饰的器具和位置坏了变了,却不是金性有了坏灭。同样的,其余四大种性的转变,也是这个道理。大慧啊!诸如此类的外道们,对于无常的见解,各有他们分别妄见的理论。他们妄认劫火洞燃,烧及四大之时,四大的自相,还是不为所烧。他们认为四大的各种自相,如有毁坏,四大创造色相的作用,便会断灭。
三界唯心心外无法
“大慧啊!我所说的法,认为外物,既不是绝对的常,也不是绝对的无常。为什么呢?因为外物的性能,是没有绝对性的。我只说三界唯心,唯心精微,能造三有,却不说一切相是有生有灭的。四大缘合,就造成色相的差别,四大和所造的色相,它的能造和所造,部是唯心妄想能取和所取的功能。如果了知能所二种,那是妄想,就会舍离物性有无的二种妄见了。只要觉知自心现量,便知所有妄想,都是由自心所造成的行为所生,离了唯心自性,却本无妄想的自性。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诸法,同样的,既非是常,包不是无常。 如果不能觉知一切诸法, 都是自心现量,就会堕在有无二边的恶见里,相续不休。一切外道,不能觉知自心妄想,所以便说他们是凡夫,不知根本的了义,所以对于我所说的,世间的、出世间和出世间的上上法,都是妄想所生的话,他们就茫然无所适从,根本无法觉知真谛。”这时,佛就归纳这些意思,作了一篇偈语说:
远离于始造。及与形处异。性与色无常。外道愚妄想。
诸性无有坏。大大自性住。外道无常想。没在种种见。
(这是说:外道们愚妄分别,不了解四大种的性能,看到形而下万物所生的色相,形状和位置的变灭,都受另一无常之性的支配。这种见解,都是凡夫的妄想。岂不知物理四大种的性能,并无坏灭,只是色相形状的变易而已。外道们,对此而作无常之想,只是看见外物种种情形,自心就被外物现象所沉没了。)
彼诸外道等。无若生若灭。大大性自常。何谓无常想。
(这是说:又有些外道们,也说一切诸法,都是不生不灭的,既然四大的性能,本来是常在的,那么所谓无常的,又是什么啊!)
一切唯心量。二种心流转。摄受及所摄。无有我我所。
梵天为树根。枝条普周遍。如是我所说。唯是彼心量。
(这是说:须知一切诸法,只是自心现量所生,能取和所取的两种境界,都无非是此心的流转现象。此中既没有我,更没有我所作的依存。三界之中,上至梵天,乃至万有一切诸法,正如我所说,皆是心外无法,都是自心之所显现。)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一切菩萨声闻缘觉,灭正受次第相续。若善于灭正受次第相续相者,我及馀菩萨,终不妄舍灭正受乐门。不堕一切声闻缘觉外道愚痴。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佛告大慧:六地菩萨摩诃萨,及声闻缘觉,入灭正受。第七地菩萨摩诃萨,念念正受,离一切性自性相正受,非声闻缘觉。诸声闻缘觉,堕有行觉,摄所摄相,灭正受。是故七地,非念正受。得一切法,无差别相。非分得种种相性。觉一切法,善不善性相正受。是故七地,无善念正受。大慧,八地菩萨及声闻缘觉,心意意识,妄想相灭。初地乃至七地菩萨摩诃萨,观三界心意意识量,离我我所,自妄想修。堕外性种种相。愚夫二种自心,摄所摄,向无知。不觉无始过恶,虚伪习气所薰。大慧,八地菩萨摩诃萨,声闻缘觉涅槃。菩萨者,三昧觉所持,是故三昧门乐,不般涅槃。若不持者,如来地不满足。弃舍一切有为众生事故,佛种则应断。诸佛世尊,为示如来不可思议无量功德。声闻缘觉,三昧门,得乐所牵故,作涅槃想。大慧,我分部七地,善修心意意识相。善修我我所,摄受人法无我,生灭自共相。善四无碍,决定力三昧门地。次第相续,入道品法。不令菩萨摩诃萨,不觉自共相,不善七地,堕外道邪径。故立地次第。大慧,彼实无有若生若灭。除自心现量。所谓地次第相续,及三界种种行,愚夫所不觉。愚夫所不觉者,谓我及诸佛,说地次第相续,及说三界种种行。
复次大慧,声闻缘觉,第八菩萨地,灭三昧门乐醉所醉。不善自心现量,自共相。习气所障,堕人法无我。法摄受见,妄想涅槃想,非寂灭智慧觉。大慧,菩萨者,见灭三昧门乐。本愿哀愍大慧成就,知分别十无尽句,不妄想涅槃想。彼已涅槃妄想不生故,离摄所摄妄想。觉了自心现量,一切诸法,妄想不生。不堕心意意识。外性自性相计著妄想。非佛法因不生。随智慧生,得如来自觉地。如人梦中,方便度水。未度而觉。觉已思惟,为正为邪,非正非邪。余无始见闻觉识、因想、种种习气、种种形处,堕有无想。心意意识梦现。大慧,如是菩萨摩诃萨,于第八菩萨地,见妄想生。从初地,转进至第七地,见一切法,如幻等方便,度摄所摄心,妄想行已。作佛法方便,未得者令得。大慧,此是菩萨,涅槃方便不坏。离心意意识,得无生法忍。大慧,于第一义,无次第相续,说无所有妄想寂灭法。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心量无所有 此住及佛地 去来及现在 三世诸佛说
心量地第七 无所有第八 二地名为住 佛地名最胜
自觉智及净 此则是我地 自在最胜处 清净妙庄严
照曜如盛火 光明悉遍至 炽焰不坏目 周轮化三有
化现在三有 或有先时化 于彼演说乘 皆是如来地
十地则为初 初则为八地 第九则为七 七亦复为八
第二为第三 第四为第五 第三为第六 无所有何次
大小乘入灭尽定的差别境界
这时,大慧大士又问:“希望佛再说明菩萨和声闻、缘觉们,他们所入灭尽定的情形。”佛回答说:“大乘的六地菩萨(现前地),与声闻、缘觉们(辟支佛),他们是入灭尽定的。七地菩萨(远行地),念念之间,不离三昧正受,他们是住于远离一切有性无性的自性三昧正受之中,却不是如声闻、缘觉们境界。因为声闻、缘觉们的境界,是堕于觉有灭尽,和有所取著灭尽的三昧正受。七地菩萨的三昧正受,是得到一切诸法,都无差别之相,住于无分别之个,而是善巧了知种种诸法的性相,觉知一切法的善和不善,性相如如的三昧正受。所以说:七地菩萨,并非以一善念作为三昧正受的境界。至于八地菩萨(不动地)的境界,更非是声闻、缘觉们的心意识等妄想所能了知的,因为他已经转了心、意、识的作用,灭尽妄想了。大乘的初地菩萨(欢喜地),乃至七地菩萨,他们已观察到三界唯心。三界一切诸法,无非是心、意、识的现量,从本以来,就是离我和我所的。如果不了解自心,而依妄想起修,便执著心外的种种相。愚夫无知,大都不执于有,即著于空的两种妄见,却从来不知这些谬见,部是无始以来的过患,被虚妄习气所熏习蒙蔽。大慧啊!八地菩萨,同于声闻、缘觉们的涅槃(寂灭无为)境界,但大乘菩萨道的三昧境界,心持正觉,所以虽得三昧之乐,而不入于涅槃。如果菩萨们不心持正觉,如来地的功德,便不能满足,那就会舍弃一切众生,不肯努力去做觉他利他的种种事业了,假使如此,佛种就会断灭。故知诸佛世尊,都为了显示如来不可思议的无量功德,所以不住涅槃。声闻、缘觉们为三昧的法乐所醉,沉湎于禅定法乐,所以他们便以此为涅槃的境界。大慧啊!大乘菩萨的七地境界,都是善于修持心、意、识,远离我与我所取的法执,了然于人法无我,觉知自他的生灭情状,且善于通达四无碍(义无碍、法无碍、辞无碍、乐说无碍),于三昧正受而得自在,以证得地地的相续次第法门,具足菩提道品。唯恐修大乘菩萨道的人们,不觉自他的境界,不善了知七地的次第,容易堕入外道邪径,所以建立菩萨地的行相次第。大慧啊!其实,各地的境界,并不是由此另生一新境界,进而灭除前一境界。所谓地地的相续次第,以及三界种种法行,都只是自心现量罢了。无奈只为了愚夫不能了知,所以我和诸佛,才说菩萨的相续次第,及说三界内外的种种法行。
大乘菩萨道十地境界的真义
“再次,声闻、缘觉们,进入八地菩萨境界,但被三昧正受的法乐所醉,不善于了知自心现量,却被自他习气所障,堕于人无我与法无我的见取之中,住于微细妄想境界自以为涅槃境界,这不是真正的寂灭智慧正觉。大慧啊!修大乘的菩萨们,虽然自己已经得到寂灭的三昧法乐,但因为初心本愿,为了哀悯众生的愿力,所以起无尽大悲利他之心,自知分别于十无尽句,因此才不妄想涅槃的境界。换言之,他已经不生涅槃妄想之念,已经远离能取和所取的妄想,觉知自心现量的境界。所以对于一切诸法,再也不生妄想,不堕在心、意、识之中,不执着于外性自性等相的妄想。但不是使佛法的正因也不生,为了证得如来的自觉之地,只是依随智慧辗转修行。譬如一个人,在梦中设法渡河,他在将渡末渡之间便醒了,醒了以后,他才能思考梦中所做的事和境界,究竟是正是邪?或非正非邪?因此才觉得往昔这些情形,无非都是无始以来,由见闻觉知的妄想所生,种种习气,种种形状和位置的熏习,致使身在大梦之中,堕在有无的妄想境界,才有心、意、识等等的如梦似幻的现象存在。大慧啊!同样的,大乘菩萨们,在第八地境界中,得见妄想生心的现象,从初地辗转进至第七地,见到一切法皆如梦幻,在自度于能取和所取的妄心法行以后,便乘愿而起方便教化,以普度未得者。这就是菩萨在涅槃之中,既不坏于方便利他,而自己又能远离心、意、识,证得无生法忍。大慧啊!应当了知第一义谛,本无次第相续可言,无一法可得,便是妄想寂灭,法尔性空。”这时,佛又归纳这些道理,作了一篇偈语说:
心量无所有。此住及佛地。去来及现在。三世诸佛说。
(这是说:一切诸法,无非是自心现量之所生,所谓住涅槃的境界,和如来的果地,也是唯心而已。这便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世诸佛的说法。)
心量地第七。无所有第八。二地名为住。佛地名最胜。
(这是说:自心现量,是包藏了菩萨七地(远行地)的境界。了无所得,是菩萨第八不动地。此二地便是修行者的住地。佛地便是修行者最高而最殊胜的成就。)
自觉智及净。此则是我地。自在最胜处。清净妙庄严。
照曜如盛火。光明悉遍至。炽焰不坏目。周轮化三有。
化现在三有。或有先时化。于彼演说乘。皆是如来地。
(这是说:内证自觉智慧圆净,这便是如来的果地,便是自在庄严,最为殊胜的佛地。在这里般若智光,照耀犹如大火,光明遍在,慧焰升腾,化度三界一切众生,使其不坏天人眼目。至于化度众生的方法,有时或失或后,方便却有多门,演说大小诸乘,无非那是如来地的变化。)
十地则为初。初则为八地。第九则为七。七亦复为八。
第二为第三。第四为第五。第三为第六。无所有何次。
(这是说:修大乘菩萨道的十地次第境界,都是唯心现量的建立。十地(法云地)等于初地(欢喜地)。初地又等于八地(不动地)。九地(善慧地)等于七地(远行地)。七地又等于八地。二地(离垢地)等于三地(发光地)。四地(焰慧地)又等于五地(难胜地)。三地(发光地)等于六地(现前地)。因此证得无生法忍时,了无所得,于第一义谛中,毕竟一无所有,犹如觉时说梦,哪有次第的相续可言呢。)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为常为无常。佛告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非常非无常。谓二俱有过。若常者,有作主过。常者一切外道说。作者无所作。是故如来常、非常。非作常,有过故。若如来无常者,有作无常过,阴所相。相无性阴坏,则应断。而如来不断。大慧,一切所作皆无常,如瓶衣等,一切皆无常过。一切智,众具方便,应无义,以所作故。一切所作,皆应是如来,无差别因性故。是故大慧,如来非常非无常。复次大慧,如来非如虚空常。如虚空常者,自觉圣智众具,无义过。大慧,譬如虚空,非常非无常。离常、无常、一异俱不俱、常无常过,故不可说。是故如来非常。复次大慧,若如来无生常者,如兔马等角,以无生常故,方便无义。以无生常过故,如来非常。复次大慧,更有余事,知如来常。所以者何?谓无间所得智常故如来常。大慧,若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毕定住。声闻缘觉,诸佛如来,无间住。不住虚空。亦非愚夫之所觉知。大慧,如来所得智,是般若所熏。非心意意识,彼诸阴界入处所熏。大慧,一切三有,皆是不实妄想所生。如来不从不实虚妄想生。大慧,以二法故,有常无常,非不二。不二者寂静,一切法无二生相故。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非常非无常。大慧,乃至言说分别生,则有常无常过。分别觉灭者,则离愚夫常无常见。不寂静慧者,永离常无常,非常无常熏。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众具无义者 生常无常过 若无分别觉 永离常无常
从其所立宗 则有众杂义 等观自心量 言说不可得
如来是否常住
这时,大慧大士又问:“如来应世,证得正觉之后的法身,是历劫常住?或是无常的呢?”佛回答说:“如来证得正觉的法身,不是常住,也不是无常的。倘使说它是常或无常,便落在二边的错误之中。法身若是常住的,便有所主宰了。这是所有外道们的说法,他们说另有作为万象之主者,它是无所作的。但如来法身,并非有为有作,所以乃是常而非常。如果如来法身是无常的,等同有为有作之物,例如身心五阴的能所作用,都无自性,阴境界坏灭了,作用和现象也就断灭了。但是如来法身,却非断灭的。大慧啊!一切有所作成的,都是无常,例如瓶子和衣服等物,有所作成,便有坏灭,所以无常。如果一切都是无常,那么一切智,以及一切功德方便等法,也应该都属于无常了。因为这些也都是出于有作的阿!可是一切所作,又都是如来的相和用,因为有和无,本来都无自性,也无差别之因可得。所以我说如来法身,既不是常,也不是无常。其次,如来法身,也并非如虚空一样的常住,如果像虚空一样的常住,那么,所谓圣智和功德具足,便都是没有意义的事了。譬如虚空,非常非无常,正因为它离常和无常,非同异,离俱和不俱,所以无言语可说,有说即落于边见,便成为错误。如果如来法身,是无生常住的,那么,例如兔马等角,也是无生常住的,它就不能具足方便,能生万法了。也正因为它不是无生常住的,所以如来法身是非常的。但是还有余事,可证如来法身是常住的,是什么呢?因为诸佛如来,内证身觉所得智,是无间常恒,清净不变的,所以说是常住。大慧啊!无论如来出世或不出世,法性是毕竟常住的。声闻、缘觉们,他们不知诸佛如来都是无间常住的,而一般愚痴凡夫们更不能觉知这道理。
佛法是否常存
大慧啊!如来所得智,是般若的成就,不是心、意、识和身心五阴、根尘、界处等妄想熏习所成。三界一切诸法,都是不实妄想所生,如来却不从妄想所生。所谓常和无常,是二边对待之法,既落相对,就不是一,唯有了然于不二寂静者,方知一切诸法的不二无生之旨。所以如来应世,证得正觉,既不是常,也不是无常。乃至有言语可说,妄生分别,就落在常或无常的谬误里。如果灭了分别妄觉,就远离愚痴凡夫们的常和无常的妄见,心自寂静。须知寂静之慧,是远离了常和无常,非常非无常等妄想熏习之所生。”这时,佛就归纳这些道理,作了一首偈语说:
众具无义者。小常无常过。若无分别觉。永离常无常。
从其所立宗。则有众杂义。等观自心量。言说不可得。
(这是说:一般不知真义的人,就会产生常或无常的对待妄见,如果妄心不生分别觉知,就永离这些边见和执著了。无沦落于何种境界和理论,既有所立,便有对待的理论纷然杂陈,这些无非都是妄心分别之所生。如果观一切诸法,无非都是自心现量的境界,本来便了不可得,也就无言语可说了。)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世尊更为我说阴界入生灭。彼无有我,谁生谁灭。愚夫者依于生灭。不觉苦尽,不识涅槃。佛言:善哉谛听,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觉,计著作者。为无始虚伪恶习所薰,名为识藏。生无明住地,与七识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断。离无常过,离于我论。自性无垢,毕竟清净。其诸馀识,有生有灭。意意识等,念念有七。因不实妄想,取诸境界,种种形处,计著名相。不觉自心,所现色相。不觉苦乐。不至解脱。名相诸缠,贪生生贪,若因若攀缘。彼诸受根灭,次第不生。余自心妄想,不知苦乐,入灭受想正受。第四禅。善真谛解脱,修行者作解脱想。不离不转,名如来藏识藏。七识流转不灭。所以者何?彼因攀缘诸识生故。非声闻缘觉修行境界。不觉无我,自共相摄受,生阴界入。见如来藏,五法自性,人法无我则灭。地次第相续转进,余外道见,不能倾动,是名住菩萨不动地。得十三昧道门乐。三昧觉所持。观察不思议佛法自愿。不受三昧门乐,及实际。向自觉圣趣。不共一切声闻缘觉,及诸外道所修行道。得十贤圣种性道及身智意生,离三昧行。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欲求胜进者,当净如来藏,及藏识名。大慧,若无识藏名,如来藏者,则无生灭。大慧,然诸凡圣,悉有生灭。修行者自觉圣趣,现法乐住,不舍方便。大慧,此如来藏识藏,一切声闻缘觉,心想所见。虽自性清净,客尘所覆故,犹见不净。非诸如来。大慧,如来者,现前境界,犹如掌中视阿摩勒果。大慧,我于此义,以神力建立。今胜鬘夫人,及利智满足诸菩萨等,宣扬演说如来藏,及识藏名,七识俱生。声闻计著,见人法无我。故胜鬘夫人承佛威神,说如来境界。非声闻缘觉,及外道境界。如来藏识藏,唯佛及余利智依义菩萨,智慧境界。是故汝及余菩萨摩诃萨,于如来藏识藏,当勤修学。莫但闻觉,作知足想。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甚深如来藏 而与七识俱 二种摄受生 智者则远离
如镜像现心 无始习所薰 如实观察者 诸事悉无事
如愚见指月 观指不观月 计著名字者 不见我真实
心为工伎儿 意如和伎者 五识为伴侣 妄想观伎众
唯识的精义
这时,大慧大士又问:“请佛为我们解说身心五阴(色、受、想、行、识)、十二入、十八界的生灭作用,既然都是无我,那又是谁在生灭呢?一切愚夫们,只依于生灭的流转,却不知尽灭苦因,所以不识涅槃,流浪于生死。”佛说:“如来藏(阿赖耶识)是善和不善的因,它能创造六道众生生死的因缘,譬如能变幻术的伎师,变化各种人物,他所变现的各种东西,却没有我和我所作的作用。一切愚夫们,因为不自觉内证其中事理,所以遇根、尘、识三缘和合,就随业力而入各种种类的生趣了。外道们不知比理,便执著另有一造物主的存在,这都是因为无始以来,被虚妄恶习所熏,才有这些妄见。其所以名为如来藏,或藏识,是由于和无明等七识同则俱生(第七识名为末那,即是俱生我执意根和异熟等作用,合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共为七个识。)犹如大海中的波浪,重重连续,长生不断,如果远离了生灭无常,觉知无我,便内证自性无垢,毕竟清净了。其余的诸识,是有生有灭的,意识等等的念念起灭,便形成了七个识,它们都是因为不实的妄想所生,执著各种境界,执著各种形状和名相,不能觉知诸法色相那是自心所现。愚夫们不知此中苦乐之因,所以不得解脱,只是被各种名相所缚,由贪恋浮生尘境而生贪著。如果不起妄想攀缘的因,那些根尘觉受都灭,识相次第不生,自心妄想不起,便不生苦乐等觉受,于是就进入受想都灭了的灭尽定中,便得四禅了。
四禅的灭尽定
如果是善于修行真谛解脱者,他不生解脱的妄想,殊不知不离不转,才名为如来藏。识所藏者,才名为藏识。藏识含藏七识,流转不灭,其所以生起流转者,都是因为妄想的攀缘作用,才引起诸识的生灭。这就不是声闻、缘觉们所修行的境界。因为不知人无我和法无我,及自他的共相摄受,使有了身心的五阴、十二根尘、十八界的生灭。如果证见如来藏,所谓五法、三自性、人无我和法无我,(此处诸名相,详见前三卷),便寂灭清净了。由此从菩萨地依次相续转进,就不会被其余的外道谬见所动摇,便能进入菩萨的第八不动地,可以得到十种三昧的道门乐,纯粹在三昧正觉所持的境界中,观察不可思议的佛法,只缘愿力自发不愿享受三昧之乐,不住寂灭的真际,所以不趋向自觉圣趣的如来地。这种境界,是不同于一切声闻、缘觉,以及外道们所修行的途径。这是得到菩萨境界的十贤圣的种性道,及如来的意生身之智,离三昧行的无为之乐,得无功用道。所以说:修大乘菩萨道的人,要求上上胜进者,应当自觉内证清净的如来藏,转了识和藏的作用,不被名相所缚。大慧啊!如果没有藏识的现象和作用,所谓如来藏的体性,就本来了无生灭的。可是一切凡夫和圣者,都是有生灭的作用,一般大乘的修行者,因为了知识藏的关系,虽然自觉内证圣智,现前使能住于法乐境界,但他们仍然不舍功德方便,勇猛精进而不休息。一切声闻、缘觉们,虽然也知道了如来藏和识藏的道理,但他们却只是一心要入涅槃。可是本来自性清净的如来藏,受无始以来客尘烦恼的污染,虽一再用心求证,但所见的仍是不净的识藏而已,却非如来现证的境界。大慧啊!所谓如来,只是亲证的现前境界,犹如掌中看阿摩勒果一样,历历分明。我对于这个道理,曾以神力宣扬令胜鬘夫人(注四十四),及利智满足菩萨等,宣扬演说如来藏。阐扬藏识等名相,和前七识是同时俱生的,为解脱声闻等的执著。使他们切实证得人无我和法无我,所以胜鬘夫人秉承佛的威神,演说如来的境界,却不是声闻、缘觉及外道们的境界。如来藏和藏识的微妙差别,唯有佛及其他的利智依义菩萨们的智慧境界,才能分明了知。所以要你和其他修大乘的善萨们,当勤加修学,切莫但凭多闻知觉,便作知足之想。这时,佛就归纳这些道理,作了一首偈语说:
甚深如来藏。而与七识俱。二种摄受生。智者则远离。
(这是说:所谓如来藏的意义和境界,是很深奥微妙的,它是和末那(俱生我执)、眼、耳、鼻、舌、身、意识等同时俱生的。它具有产生能取和所取的两种功能,显现空无和幻有的作用。唯有大智大慧者,才能远离现象而证得如来藏。)
如镜像现心。无始习所熏。如实观察者。诸事悉无事。
(这是说:如来藏正像一大圆镜,依他而起,便会显现物象,我们也名它为心。其实,这个心的作用,都是无始以来,受习气染污熏习而生,如果依实相来观察,这一切都本来无事的。)
如愚见指月。观指不观月。计著名字者。不见我真实。
(这是说:佛所说的法,也无非都是直指本来无事的法门,犹如以手指月,只希望人们因指见月而已。无奈一般愚夫,便误认指头为月亮,只知执著名相,却不能见到名相所指的真如实际。)
心为工伎儿。意如和伎者。五识为伴侣。妄想观伎众。
(这是说:万法唯心,一切唯识,八个识便是妄心的分层作用,而妄心也就是八识的总名。所以依心论识,妄心犹如工于演戏的技师,意识犹如戏中的配角,而前五识的作用,犹如一群善于变演戏法的戏剧班子,出这些人物的组合以演出身心的种种现象。于是自己的妄想,又来欣赏自己,或悲叹自己,所以说妄想是演员又是观众。其实,演员和观众,幕前和幕后,堂上和堂下,那是一群剧中人,曲终人散,依旧是一片虚无。)
(注四十四)胜鬘夫人:舍卫国波斯匿王之女,嫁阿窬阇国为王妃。佛在给孤独园,波斯匿王夫人共致书于其女阿窬国王妃胜鬘夫人称扬佛德。胜鬘得书欢喜说偈,遥请佛来现,佛即现身。胜鬘说偈赞叹其德,佛为授记。胜鬘复发十弘誓愿,感天花天音,乃至说大乘了义,广明二乘不了义。佛赞印是放光升空而还独园,告阿难及天帝释结名付属。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究竟分别相。我及余菩萨摩诃萨,于一切地次第相续,分别此法,入一切佛法。入一切佛法者,乃至如来自觉地。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大慧白佛:唯然受教。佛告大慧: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分别趣相者。谓名、相、妄想、正智、如如。若修行者修行,入如来自觉圣趣。离于断常有无等见。现法乐正受住,现在前。大慧,不觉彼五法自性识,二无我,自心现外性。凡夫妄想,非诸贤圣。大慧白佛言:世尊,云何愚夫妄想生,非诸圣贤。佛告大慧:愚夫计著俗数名相,随心流散。流散已,种种相像貌,堕我我所见,希望计著妙色。计著已,无知覆障,故生染著。染着已,贪恚所生业积集。积集已,妄想自缠,如蚕作茧。堕生死海,诸趣旷野,如汲井轮。以愚痴故,不能知。如幻、野马、水月,自性离我我所。起于一切不实妄想。离相所相,及生住灭。从自心妄想生。非自在、时节、微尘、胜妙生。愚痴凡夫,随名相流。大慧,彼相者,眼识所照,名为色。耳鼻舌身意识所照,名为声香味触法。是名为相。大慧,彼妄想者,施设众名,显示诸相。如此不异,象马车步男女等名。是名妄想。大慧,正智者,彼名相不可得。犹如过客。诸识不生、不断、不常。不堕一切外道声闻缘觉之地。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以此正智,不立名相。非不立名相。舍离二见、建立及诽谤,知名相不生。是名如如。大慧,菩萨摩诃萨,住如如者,得无所有境界故,得菩萨欢喜地。得菩萨欢喜地已,永离一切外道恶趣。正住出世间趣。法相成熟,分别幻等一切法。自觉法趣相。离诸妄想。见性异相。次第乃至法云地。于其中间,三昧力自在,神通开敷。得如来地已。种种变化,圆照示现,成熟众生,如水中月。善究竟满足十无尽句。为种种意解众生,分别说法。法身离意所作。是名菩萨入如如所得。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世尊,为三种自性入于五法,为各有自相宗。佛告大慧:三种自性及八识、二种无我,悉入五法。大慧,彼名及相,是妄想自性。大慧,若依彼妄想。生心心法,名俱时生。如日光俱。种种相各别,分别持。是名缘起自性。大慧,正智如如者,不可坏故,名成自性。复次大慧,自心现妄想,八种分别。谓识藏、意、意识及五识身相者。不实相妄想故。我我所、二摄受灭、二无我生。是故大慧,此五法者,声闻缘觉、菩萨如来,自觉圣智,诸地相续次第,一切佛法,悉入其中。复次大慧,五法者,相、名、妄想、如如、正智。大慧,相者,若处所、形相、色像等现,是名为相。若彼有如是相,名为瓶等,即此非馀,是说为名。施设众名,显示诸相、瓶等、心心法,是名妄想。彼名彼相,毕竟不可得,始终无觉,于诸法无展转,离不实妄想,是名如如。真实决定,究竟自性不可得,彼是如相。我及诸佛,随顺入处,普为众生,如实演说,施设显示于彼,随入正觉,不断不常,妄想不起,随顺自觉圣趣。一切外道声闻缘觉所不得相。是名正智。大慧,是名五法、三种自性、八识、二种无我。一切佛法,悉入其中。是故大慧,当自方便学,亦教他人,勿随于他。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五法三自性 及与八种识 二种无有我 悉摄摩诃衍
名相虚妄想 自性二种相 正智及如如 是则为成相
详说名相等法的内义
这时,大慧大土又问:“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的究竟道理,是怎样分别的?”佛回答说“五法,便是名、相、分别(妄想)、正智、如如。如果修行的人,证入如来的自觉圣趣,远离有和无等常见和断见,现前证得法乐的三昧正受之时,便可见到这些法相,始终不外一心。如果不自觉五法,三自性、二无我等法,只是一心所现,却在心外追求法性,那都是凡夫的妄想,不是圣贤的境界。”大慧又问:“什么是愚夫的妄想所生,不是圣贤的境界呢?”佛回答说:“愚痴凡夫们,执著世俗的种种数字,以及名词和现象,便随妄心流浪,而不知所归。如此流散不已,便产生种种现象,堕在我和我所有的欲求里,而执著于微妙的色相。如此执著不休,就被无知无明所盖覆障碍,于是产生染著。如此染著不已,贪、瞋、痴等所生的业力,便一直累积聚集。如此积聚不已,妄想自缠,如蚕作茧,便堕在生死海里,流浪于无边无涯的旷野中,犹如汲井辘轳,轮回旋转不休。因为愚痴无智,所以不能自知这些现象,正如浮光掠影,水中明月,都无自性。其实这些现象,本来都是离我和我所的,但凡夫们妄想执著,却于其中以虚为实。殊不知离了现象和现象的变化,所谓生、住、灭等等,也无非是自心的妄想所生,并非是自在天主,或时间,或物质,或是无比大神所产生的。无奈愚痴凡夫,只是随名著相,流转不休。大慧啊!所识相者,当眼识所照的,便名为色,当耳、鼻、舌、身、意所照的便名为声、香、味、触、法,这些统称为相。于是自心妄想,便对境依他而起,设立各种名词,用它来表示这些现象。正如象马舟车男女等等名称,都是妄想分别所生。所为正智呢?它不是名和相的境界,它是了知所表的名相本身,根本了不可得。名相和妄想分别等等,犹如往来过客,生灭不休,并无真实可得。如果—切识和妄想不生,本来不断不常,就不会堕入一切外道和声闻、缘觉之见了。因此,大乘菩萨们,只依此正智,而不执著于名相。可是也并非不立名相,只是要舍离有和无的二边见解,既不主观地执著,也不武断地否定,因为他们了知名相本自不生,这就名如如。大慧啊!住在如如之境的大乘菩萨们,因为已达无所有的境界,所以得到菩萨初地的欢喜地。由此永离一切外道们的恶趣,安住在出世间的善趣,使种种法相逐渐成熟,善于分别一切法,得到内证自觉法乐的境界,远离一切妄想,而见到诸法性相的差别,次第升进,乃至到达菩萨十地的法云地。在这中间,得三昧之力,开发自在神通,最后进入如来之地。从此种种变化,圆明朗照,示现世间,成熟一切众生,降伏梦里魔军,大作空花佛事,善于究竟满足十无尽句,乃为种种尚耽误在意解中的众生,分别说法。但如如法身,毕竟是远离心、意、识所起的作用,这便名为菩萨进入如如所得的境界了。”
大慧又问:“是不是三种自性,归入于五法之中呢?或是各自有它的法相宗趣呢?”佛说:“三种自性,以及八个识,和二种无我,都归入于五法之中。因为所说的那些名和相,都是妄想的自性。因为依他而起妄想的心心诸法,是和心法同时生起的,犹如日光一出,便同时照见一切万物。种种现象,虽然各别存在,但心却能同时分别它们的差别,这就名为缘起自性。大慧啊!只有正智是如如不动,不可坏灭的,所以便名为圆成自性。复次,自心所现的各种妄想,有八种分别作用,就是藏识(阿赖耶)、末那识(俱生我执)、意识和前五识。所谓身相,只是一种不实在的现象,也是坚固妄想所形成的,只要使我和我所的二种执著和感受灭了,二无我的境界,便自然显现。大慧啊!这所谓的五法,就是声闻、缘觉,以及菩萨和如来内证自觉圣智的实际理地之相续次第,一切佛法,也都归入其中。其次,再说所谓五法的名、相、妄想(分别)、正智、如如。所谓相,便是处所和形状等等,例如色相等现象,都名为相。如果有了这个相,人们就依相立名。例如有了瓶的形状色相,所以便取名为瓶,这个瓶的名,就是指瓶而言,并非其他等物所可通用。由此类推,设立种种的名词,就是为了表示种种的现象。能够表示一切相犹如瓶等的作用,那便是心数的心法,也就是妄想。但是要追究名和相的根本,毕竟是不可得的。如果在名相的生灭界中,始终远离妄觉,便不受一切诸法的轮转缠绕。既然离了不实的妄想,那便名为如如。如如之中,真实不虚,绝对无待,而语法自性,了不可得,那便是如如的境界。是我和诸佛随顺正理的入处,也就是我为一切众生,如实演说所显示的法门。但于如如之境,随着进入正觉,不断不常,妄想不起,便是随顺自觉圣趣,乃一切外道、声闻、缘觉所不能得的境界,所以便名为正智。因此我说,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以及一切佛法,都入于五法之中。这便是我劝你们应当寻觅方便而学习的法门,并且也以此教导他人,使他们不为外道的教义而转。”这时,佛就归纳这些道理,作了一首偈语说:
五法三自性。及与八种识。二种无有我。悉摄摩诃衍。
名相虚妄想。知性二种相。正智及如如。是则为成相。
(这是说:所谓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的道理,包括了大乘的法门。名和相,都是虚妄不实,由妄想分别所生都是无自性的。唯有正智和如如,才是圆成实相。)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所说句。过去诸佛,如恒河沙。未来现在,亦复如是。云何世尊。为如说而受,为更有余义。惟愿如来,哀愍解说。佛告大慧:莫如说受。三世诸佛量,非如恒河沙。所以者何?过世间望,非譬所譬。以凡愚计常,外道妄想,长养恶见,生死无穷。欲令厌离生死趣轮,精勤胜进故。为彼说言,诸佛易见。非如优昙钵华,难得见故,息方便求。有时复观诸受化者,作是说言,佛难值遇,如优昙钵华。优昙钵华,无已见、今见、当见。如来者,世间悉见。不以建立自通故,说言如来出世,如优昙钵华。大慧,自建立自通者,过世间望。彼诸凡愚,所不能信。自觉圣智境界,无以为譬。真实如来,过心意意识所见之相,不可为譬。大慧,然我说譬,佛如恒沙,无有过咎。大慧,譬如恒沙,一切鱼龟,输收摩罗,师子象马,人兽践踏。沙不念言,彼恼乱我,而生妄想。自性清净,无诸垢污。如来应供等正觉,自觉圣智恒河,大力神通自在等沙。一切外道,诸人兽等,一切恼乱。如来不念,而生妄想。如来寂然,无有念想。如来本愿,以三昧乐,安众生故,无有恼乱。犹如恒沙,等无有异。又断贪恚故。譬如恒沙,是地自性。劫尽烧时,烧一切地。而彼地大,不舍自性,与火大俱生故。其余愚夫,作地烧想,而地不烧,以火因故。如是大慧,如来法身,如恒沙不坏。大慧,譬如恒沙,无有限量。如来光明,亦复如是无有限量。为成熟众生故,普照一切诸佛大众。大慧,譬如恒沙,别求异沙,永不可得。如是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无生死生灭。有因缘断故。大慧,譬如恒沙,增减不可得知。如是大慧,如来智慧,成热众生,不增不减,非身法故。身法者,有坏。如来法身,非是身法。如压恒沙,油不可得。如是一切极苦众生,逼迫如来。乃至众生,未得涅槃,不舍法界,自三昧愿乐。以大悲故。大慧,譬如恒沙,随水而流,非无水也。如是大慧,如来所说一切诸法,随涅槃流。是故说言如恒河沙。如来不随诸去流转。去是坏义故。大慧,生死本际不可知。不知故,云何说去。大慧,去者断义,而愚夫不知。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众生生死本际,不可知者,云何解脱可知。佛告大慧:无始虚伪过恶妄想习气因灭。自心现,知外义,妄想身转,解脱不灭。是故无边,非都无所有。为彼妄想,作无边等异名。观察内外,离于妄想。无异众生,智及尔焰。一切诸法,悉皆寂静。不识自心现妄想,故妄想生。若识则灭。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观察诸导师 犹如恒河沙 不坏亦不去 亦复不究竟
是则为平等 观察诸如来 犹如恒沙等 悉离一切过
随流而性常 是则佛正觉
三世诸佛的有无
这时,大慧大土又问:“您说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犹如恒河里的沙子,多至无量无数,这个道理,是否可信,或者另有涵义呢?”佛回答说:“关于这个问题,你不要只听我说,不术语意的真谛。所谓三世诸佛的数量,并不止如恒河里的沙数那样多。为什么呢?凡是一件事情,越过了世间的见闻,便不是臂喻之所能比了。因为凡夫们,执著希望于生命的长存,外道们又以邪见,增加他们的妄想,所以便流浪生死,轮转无穷。现在为了使他们厌离生死而得解脱,努力精进而证真谛,便向他们说,诸佛是很容易见的,并不像优昙钵华(注四十五)一样难得看见。有时为了止息他们太过随便的心理,又说佛是很难见到的,犹如优昙钵华一样。其实,世间偶尔亦现显优昙钵华,可是世人几曾亲见此花,或者失之交臂而不能见。所以有的便认为此花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个都没有见到的可能。但如来出世,世间都能见到,只因人们不能内证自觉,所以便不能建大如来的自通境界,因此又说如来出世,犹如优昙钵华一样,千载难逢。
佛与恒河沙的譬喻
大慧啊!所谓建立自通的境界,那是超过世间所能想象的,也不是一般凡夫们所能够相信的。须知内证自觉的圣智境界,实在是无以为譬的。真如实际的如来境界,不是心、意、识所能见的,所以也无以为譬了。可是我所说的三世诸佛,譬如恒河沙数一样,是并无语病的啊!例如恒河里的沙吧!一切鱼龟龙蛇,象马人兽,都可加以践踏,而沙总不会抱怨说:他们恼乱了我,因此而生妄想。须知自性清净,本来没有一切污垢,如来应世,已内证自性自觉圣智之量,留如恒河,具有大力自在的神通,又如恒河中的沙,虽然被一切外道人兽等践踏,也不会因此而生起恼乱的妄想。如来已证自性如如,本来便自清净寂然,无有念想。但是如来的本愿,却要以三昧法乐,使一切众生安乐,所以对于无知众生的践踏,毫无恼乱,他的厚德载物,犹如恒河里的沙粒一样。这也就是说明如来是已经断了贪欲和瞋恚的原因。又譬如恒河里的沙粒,它们便是地大的自性,当劫火燃烧之时,烧尽了一切大地,可是地大并不舍离了自性,因为地大是和火大互存的,只是一般愚痴凡夫,以为地大被烧,可是地大并不被烧,只是因火而起燃烧的作用罢了。大慧啊!如来的法身,也犹如恒河沙粒一样,是永不坏灭的啊!又譬如恒河,宽广无际,如来光明,也是无有限量的,为了成熟一切众生的善根,就普照一切诸佛大众。又譬如恒河的沙粒,更无别的沙粒。如来应世证得正觉,已了生死,也更无别的尘垢,因为他已经断了生灭的因缘了。又譬如恒河沙粒,或增或减,人却不可得而知之。如来智慧成熟众生,不增不减,却不能以世俗有为的色身之法可以推知他的究竟。因为世俗的有为色身之法是有成有坏的,如来的法身,并非有为色身之法,法身无相,所以无始终,不灭坏。又譬如恒河的沙粒,无论如何压榨,也始终压榨不出油来。一切众生,用种种极其苦恼的事来逼迫如来,但如来还是不会染污少许苦恼的,他仍然一味慈悲,济度众生。如果有一个众生未能证得涅槃,他是不会舍离法界的。因为他已经成就大悲之心,以三昧中的愿力为法乐。又譬如恒河沙粒,随水而流,并非无水。如来所说一切诸法,都从自性涅槃的法性中天真流露,所以譬喻说他如恒河之沙。但是如来随顺众生,并非是去同流合污,而是说他随宜开示,随顺众生的法性之流。而见法无来去,如果随顺而去,便是有所坏灭了。生死来去的本际,也本不可测,因为始终的边际,是毕竟不可得的。所以此中没有去来可说,如果有去,便是断见,无奈愚痴凡夫,不知其中真谛。”
生死的边际何在
大慧又问:“如果众生的生死本际,是本来不可知的,何以却说有解脱呢?”佛回答说:“如果能够将无始以来的虚伪妄想的习气之因灭了,了知自心现量,当下便知一切根尘外物的缘起真谛了。若能转识成智,就是转妄成真,变烦恼为共提,方知解脱的境界,是并无什么可灭的。由此应知所谓无边无际,并非是绝对的无所有,这里所谓的无边无际,是和凡夫们妄想分别的无边不同啊!如能善于观察内外,离于妄想分别的作用,便知内外妄想分别,才是众生情智的成因。虽然外表仍然无异于一切众生,但内证智慧和妄想的光影,了知一切诸法,都本自寂静无为,了不可得。如果不识自心,便现妄想,所以妄想就生灭不停。如果识得自心,妄想便灭了。”这时,佛就归纳这些道理,作了一首偈语说:
观察诸导师。犹如恒的沙。不坏亦不去。亦复不究竟。
是则为平等。观察诸如来。犹如恒沙等。悉离一切过。
随流而性常。是则佛正觉。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