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居士文章原创,居士文章全文,五时佛经串讲20--华严经解分12十行品之二——手机学佛网

居士文章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五时佛经串讲20--华严经解分12十行品之二  

五时佛经串讲20--华严经解分12十行品之二

尊敬的各位大德,尊敬的各位莲友,大家好!

很高兴我们又见面了.首先,我们都来礼敬我们的大恩导师,让我们用至诚心,在自己的心中口中,称念南无大恩大德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念三遍.

今天,我们来学习华严经解分的十行品之二。请大家先看本品的内容: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十
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二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无著行?佛子,此菩萨以无著心,于念念中,能入阿僧祇世界,严净阿僧祇世界。于诸世界,心无所著,往诣阿僧祇诸如来所,恭敬礼拜,承事供养。以阿僧祇华、阿僧祇香、阿僧祇鬘,阿僧祇涂香、末香、衣服、珍宝、幢幡、妙盖,诸庄严具各阿僧祇以用供养;如是供养,为究竟无作法故,为住不思议法故。于念念中,见无数佛;于诸佛所,心无所著;于诸佛刹,亦无所著;于佛相好,亦无所著;见佛光明,听佛说法,亦无所著;于十方世界,及佛菩萨所有众会,亦无所著;听佛法已,心生欢喜,志力广大,能摄、能行诸菩萨行,然于佛法,亦无所著。此菩萨于不可说劫,见不可说佛出兴于世,一一佛所承事供养,皆悉尽于不可说劫,心无厌足;见佛闻法,及见菩萨众会庄严,皆无所著;见不净世界,亦无憎恶。何以故?此菩萨如诸佛法而观察故。诸佛法中,无垢、无净,无暗、无明,无异、无一,无实、无妄,无安隐、无险难,无正道、无邪道。菩萨如是深入法界教化众生,而于众生不生执著;受持诸法,而于诸法不生执著;发菩提心住于佛住,而于佛住不生执著;虽有言说,而于言说心无所著;入众生趣,于众生趣心无所著;了知三昧能入能住,而于三昧心无所著;往诣无量诸佛国土,若入、若见、若于中住,而于佛土心无所著,舍去之时亦无顾恋。菩萨摩诃萨以能如是无所著故,于佛法中,心无障碍,了佛菩提,证法毗尼,住佛正教,修菩萨行,住菩萨心,思惟菩萨解脱之法,于菩萨住处心无所染,于菩萨所行亦无所著,净菩萨道,受菩萨记;得受记已,作如是念:‘凡夫愚痴,无知无见,无信无解,无聪敏行,顽嚚贪著,流转生死;不求见佛,不随明导,不信调御,迷误失错,入于险道;不敬十力王,不知菩萨恩,恋著住处;闻诸法空,心大惊怖;远离正法,住于邪法;舍夷坦道,入险难道;弃背佛意,随逐魔意;于诸有中,坚执不舍。’菩萨如是观诸众生,增长大悲,生诸善根而无所著。菩萨尔时复作是念:‘我当为一众生,于十方世界一一国土,经不可说不可说劫,教化成熟。如为一众生,为一切众生皆亦如是,终不以此而生疲厌,舍而余去。’又以毛端遍量法界,于一毛端处,尽不可说不可说劫,教化调伏一切众生;如一毛端处,一一毛端处皆亦如是。乃至不于一弹指顷,执著于我,起我、我所想。于一一毛端处,尽未来劫修菩萨行;不著身,不著法,不著念,不著愿,不著三昧,不著观察,不著寂定,不著境界,不著教化调伏众生,亦复不著入于法界。何以故?菩萨作是念:‘我应观一切法界如幻,诸佛如影,菩萨行如梦,佛说法如响,一切世间如化,业报所持故;差别身如幻,行力所起故;一切众生如心,种种杂染故;一切法如实际,不可变异故。’又作是念:‘我当尽虚空遍法界,于十方国土中行菩萨行,念念明达,一切佛法正念现前,无所取著。’菩萨如是观身无我,见佛无碍,为化众生演说诸法,令于佛法发生无量欢喜净信,救护一切,心无疲厌。无疲厌故,于一切世界,若有众生未成就、未调伏处,悉诣于彼方便化度。其中众生种种音声、种种诸业、种种取著、种种施设、种种和合、种种流转、种种所作、种种境界、种种生、种种殁,以大誓愿,安住其中而教化之,不令其心有动有退,亦不一念生染著想。何以故?得无所著、无所依故,自利、利他,清净满足。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七无著行。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难得行?此菩萨成就难得善根、难伏善根、最胜善根、不可坏善根、无能过善根、不思议善根、无尽善根、自在力善根、大威德善根、与一切佛同一性善根。此菩萨修诸行时,于佛法中得最胜解,于佛菩提得广大解,于菩萨愿未曾休息,尽一切劫心无疲倦,于一切苦不生厌离,一切众魔所不能动,一切诸佛之所护念,具行一切菩萨苦行,修菩萨行精勤匪懈,于大乘愿恒不退转。是菩萨安住此难得行已,于念念中,能转阿僧祇劫生死,而不舍菩萨大愿。若有众生,承事供养,乃至见闻,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此菩萨虽了众生非有,而不舍一切众生界。譬如船师,不住此岸,不住彼岸,不住中流,而能运度此岸众生至于彼岸,以往返无休息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亦复不住生死中流,而能运度此岸众生,置于彼岸安隐无畏、无忧恼处。亦不于众生数而有所著,不舍一众生著多众生,不舍多众生著一众生;不增众生界,不减众生界;不生众生界,不灭众生界;不尽众生界,不长众生界;不分别众生界,不二众生界。何以故?菩萨深入众生界如法界,众生界、法界无有二。无二法中,无增无减,无生无灭,无有无无,无取无依,无著无二。何以故?菩萨了一切法、法界无二故。菩萨如是以善方便入深法界,住于无相,以清净相庄严其身,了法无性而能分别一切法相,不取众生而能了知众生之数,不著世界而现身佛刹,不分别法而善入佛法,深达义理而广演言教,了一切法离欲真际而不断菩萨道、不退菩萨行,常勤修习无尽之行,自在入于清净法界。譬如钻木以出于火,火事无量而火不灭。菩萨如是化众生事无有穷尽,而在世间常住不灭;非究竟,非不究竟;非取,非不取;非依,非无依;非世法,非佛法;非凡夫,非得果。菩萨成就如是难得心,修菩萨行时,不说二乘法,不说佛法;不说世间,不说世间法;不说众生,不说无众生;不说垢,不说净。何以故?菩萨知一切法无染、无取、不转、不退故。菩萨于如是寂灭微妙甚深最胜法中修行时,亦不生念:‘我现修此行、已修此行、当修此行。’不著蕴、界、处、内世间、外世间、内外世间,所起大愿、诸波罗蜜及一切法皆无所著。何以故?法界中无有法名向声闻乘、向独觉乘,无有法名向菩萨乘、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法名向凡夫界,无有法名向染、向净、向生死、向涅槃。何以故?诸法无二、无不二故。譬如虚空,于十方中,若去、来、今,求不可得,然非无虚空。菩萨如是观一切法皆不可得,然非无一切法;如实无异,不失所作,普示修行菩萨诸行;不舍大愿,调伏众生,转正法轮;不坏因果,亦不违于平等妙法,普与三世诸如来等;不断佛种,不坏实相;深入于法,辩才无尽;闻法不著,至法渊底,善能开演,心无所畏;不舍佛住,不违世法,普现世间而不著世间。菩萨如是成就难得智慧心,修习诸行,于三恶趣拔出众生,教化调伏,安置三世诸佛道中,令不动摇。复作是念:‘世间众生不知恩报,更相仇对,邪见执著,迷惑颠倒,愚痴无智,无有信心,随逐恶友,起诸恶慧,贪爱、无明、种种烦恼皆悉充满,是我所修菩萨行处。设有知恩、聪明、慧解,及善知识充满世间,我不于中修菩萨行。何以故?我于众生,无所适莫,无所冀望,乃至不求一缕一毫,及以一字赞美之言。尽未来劫,修菩萨行,未曾一念自为于己;但欲度脱一切众生,令其清净,永得出离。何以故?于众生中为明导者,法应如是,不取不求;但为众生修菩萨道,令其得至安隐彼岸,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八难得行。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善法行?此菩萨为一切世间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乾闼婆等作清凉法池,摄持正法,不断佛种;得清净光明陀罗尼故,说法授记,辩才无尽;得具足义陀罗尼故,义辩无尽;得觉悟实法陀罗尼故,法辩无尽;得训释言词陀罗尼故,词辩无尽;得无边文句无尽义无碍门陀罗尼故,无碍辩无尽;得佛灌顶陀罗尼灌其顶故,欢喜辩无尽;得不由他悟陀罗尼门故,光明辩无尽;得同辩陀罗尼门故,同辩无尽;得种种义身、句身、文身中训释陀罗尼门故,训释辩无尽;得无边旋陀罗尼故,无边辩无尽。此菩萨大悲坚固,普摄众生,于三千大千世界变身金色,施作佛事;随诸众生根性欲乐,以广长舌,于一音中现无量音,应时说法,皆令欢喜。假使有不可说种种业报无数众生,共会一处,其会广大充满不可说世界,菩萨于彼众会中坐。是中众生,一一皆有不可说阿僧祇口,一一口能出百千亿那由他音,同时发声,各别言词,各别所问;菩萨于一念中,悉能领受,皆为酬对,令除疑惑。如一众会中,于不可说众会中,悉亦如是。复次,假使一毛端处,念念出不可说不可说道场众会;一切毛端处,皆亦如是。尽未来劫,彼劫可尽,众会无尽。是诸众会,于念念中,以各别言词,各别所问;菩萨于一念中,悉能领受,无怖无怯,无疑无谬,而作是念:‘设一切众生以如是语业俱来问我,我为说法无断无尽,皆令欢喜,住于善道;复令善解一切言词,能为众生说种种法,而于言语无所分别。假使不可说不可说种种言词而来问难,一念悉领,一音咸答,普使开悟,无有遗余。以得一切智灌顶故,以得无碍藏故,以得一切法圆满光明故,具足一切智智故。’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安住善法行已,能自清净,亦能以无所著方便而普饶益一切众生,不见有众生得出离者。如于此三千大千世界,如是乃至于不可说三千大千世界,变身金色,妙音具足,于一切法无所障碍而作佛事。佛子,此菩萨摩诃萨成就十种身,所谓:入无边法界非趣身,灭一切世间故;入无边法界诸趣身,生一切世间故;不生身,住无生平等法故;不灭身,一切灭、言说不可得故;不实身,得如实故;不妄身,随应现故;不迁身,离死此生彼故;不坏身,法界性无坏故;一相身,三世语言道断故;无相身,善能观察法相故。菩萨成就如是十种身,为一切众生舍,长养一切善根故;为一切众生救,令其得大安隐故;为一切众生归,与其作大依处故;为一切众生导,令得无上出离故;为一切众生师,令入真实法中故;为一切众生灯,令其明见业报故;为一切众生光,令照甚深妙法故;为一切三世炬,令其晓悟实法故;为一切世间照,令入光明地中故;为一切诸趣明,示现如来自在故。佛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九善法行。菩萨安住此行,为一切众生作清凉法池,能尽一切佛法源故。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真实行?此菩萨成就第一诚谛之语,如说能行,如行能说。此菩萨学三世诸佛真实语,入三世诸佛种性,与三世诸佛善根同等,得三世诸佛无二语,随如来学智慧成就。此菩萨成就知众生是处非处智、去来现在业报智、诸根利钝智、种种界智、种种解智、一切至处道智、诸禅解脱三昧垢净起时非时智、一切世界宿住随念智、天眼智、漏尽智,而不舍一切菩萨行。何以故?欲教化一切众生,悉令清净故。此菩萨复生如是增上心:‘若我不令一切众生住无上解脱道,而我先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则违我本愿,是所不应。是故,要当先令一切众生得无上菩提、无余涅槃,然后成佛。何以故?非众生请我发心,我自为众生作不请之友,欲先令一切众生满足善根、成一切智。是故,我为最胜,不著一切世间故;我为最上,住无上调御地故;我为离翳,解众生无际故;我为已办,本愿成就故;我为善变化,菩萨功德庄严故;我为善依怙,三世诸佛摄受故。’此菩萨摩诃萨不舍本愿故,得入无上智慧庄严,利益众生,悉令满足;随本誓愿,皆得究竟;于一切法中智慧自在,令一切众生普得清净;念念遍游十方世界,念念普诣不可说不可说诸佛国土,念念悉见不可说不可说诸佛及佛庄严清净国土,示现如来自在神力。普遍法界、虚空界,此菩萨现无量身,普入世间而无所依;于其身中,现一切刹、一切众生、一切诸法、一切诸佛。此菩萨知众生种种想、种种欲、种种解、种种业报、种种善根,随其所应,为现其身而调伏之;观诸菩萨如幻、一切法如化、佛出世如影、一切世间如梦,得义身、文身无尽藏;正念自在,决定了知一切诸法;智慧最胜,入一切三昧真实相,住一性无二地。菩萨摩诃萨以诸众生皆著于二,安住大悲,修行如是寂灭之法,得佛十力,入因陀罗网法界,成就如来无碍解脱人中雄猛大师子吼;得无所畏,能转无碍清净法轮;得智慧解脱,了知一切世间境界;绝生死回流,入智慧大海;为一切众生护持三世诸佛正法,到一切佛法海实相源底。菩萨住此真实行已,一切世间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乾闼婆、阿修罗等,有亲近者,皆令开悟,欢喜清净。是名菩萨摩诃萨第十真实行。”
  尔时,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佛刹微尘数世界六种震动,所谓:动、遍动、等遍动,起、遍起、等遍起,踊、遍踊、等遍踊,震、遍震、等遍震,吼、遍吼、等遍吼,击、遍击、等遍击。雨天妙华、天香、天末香、天鬘、天衣、天宝、天庄严具,奏天乐音,放天光明,演畅诸天微妙音声。如此世界夜摩天宫,说十行法所现神变;十方世界,悉亦如是。复以佛神力故,十方各过十万佛刹微尘数世界外,有十万佛刹微尘数菩萨俱,来诣此土,充满十方,语功德林菩萨言:“佛子,善哉!善哉!善能演说诸菩萨行。我等一切同名功德林,所住世界皆名功德幢,彼土如来同名普功德。我等佛所,亦说此法;众会眷属,言词义理,悉亦如是,无有增减。佛子,我等皆承佛神力,来入此会,为汝作证:十方世界,悉亦如是。”
  尔时,功德林菩萨承佛神力,普观十方一切众会暨于法界,欲令佛种性不断故,欲令菩萨种性清净故,欲令愿种性不退转故,欲令行种性常相续故,欲令三世种性悉平等故,欲摄三世一切佛种性故,欲开演所种诸善根故,欲观察一切诸根故,欲解烦恼习气心行所作故,欲照了一切佛菩提故,而说颂曰:
  “一心敬礼十力尊,离垢清净无碍见,境界深远无伦匹,住如虚空道中者。
   过去人中诸最胜,功德无量无所著,勇猛第一无等伦,彼离尘者行斯道。
   现在十方诸国土,善能开演第一义,离诸过恶最清净,彼无依者行斯道。
   未来所有人师子,周遍游行于法界,已发诸佛大悲心,彼饶益者行斯道。
   三世所有无比尊,自然除灭愚痴暗,于一切法皆平等,彼大力人行此道。
   普见无量无边界,一切诸有及诸趣,见已其心不分别,彼无动者行斯道。
   法界所有皆明了,于第一义最清净,永破瞋慢及愚痴,彼功德者行斯道。
   于诸众生善分别,悉入法界真实性,自然觉悟不由他,彼等空者行斯道。
   尽空所有诸国土,悉往说法广开喻,所说清净无能坏,彼胜牟尼行此道。
   具足坚固不退转,成就尊重最胜法,愿力无尽到彼岸,彼善修者所行道。
   无量无边一切地,广大甚深妙境界,悉能知见靡有遗,彼论师子所行道。
   一切句义皆明了,所有异论悉摧伏,于法决定无所疑,彼大牟尼行此道。
   远离世间诸过患,普与众生安隐乐,能为无等大导师,彼胜德者行斯道。
   恒以无畏施众生,普令一切皆欣庆,其心清净离染浊,彼无等者行斯道。
   意业清净极调善,离诸戏论无口过,威光圆满众所钦,彼最胜者行斯道。
   入真实义到彼岸,住功德处心永寂,诸佛护念恒不忘,彼灭有者行斯道。
   远离于我无恼害,恒以大音宣正法,十方国土靡不周,彼绝譬者行斯道。
   檀波罗蜜已成满,百福相好所庄严,众生见者皆欣悦,彼最胜慧行斯道。
   智地甚深难可入,能以妙慧善安住,其心究竟不动摇,彼坚固行行斯道。
   法界所有悉能入,随所入处咸究竟,神通自在靡不该,彼法光明行此道。
   诸无等等大牟尼,勤修三昧无二相,心常在定乐寂静,彼普见者行斯道。
   微细广大诸国土,更相涉入各差别,如其境界悉了知,彼智山王行此道。
   意常明洁离诸垢,于三界中无所著,护持众戒到彼岸,此净心者行斯道。
   智慧无边不可说,普遍法界虚空界,善能修学住其中,彼金刚慧行斯道。
   三世一切佛境界,智慧善入悉周遍,未尝暂起疲厌心,彼最胜者行斯道。
   善能分别十力法,了知一切至处道,身业无碍得自在,彼功德身行此道。
   十方无量无边界,所有一切诸众生,我皆救护而不舍,彼无畏者行斯道。
   于诸佛法勤修习,心常精进不懈倦,净治一切诸世间,彼大龙王行此道。
   了知众生根不同,欲解无量各差别,种种诸界皆明达,此普入者行斯道。
   十方世界无量刹,悉往受生无有数,未曾一念生疲厌,彼欢喜者行斯道。
   普放无量光明网,照耀一切诸世间,其光所照入法性,此善慧者行斯道。
   震动十方诸国土,无量亿数那由他,不令众生有惊怖,此利世者所行道。
   善解一切语言法,问难酬对悉究竟,聪哲辩慧靡不知,此无畏者所行道。
   善解覆仰诸国土,分别思惟得究竟,悉使住于无尽地,此胜慧者所行道。
   功德无量那由他,为求佛道皆修习,于其一切到彼岸,此无尽行所行道。
   超出世间大论师,辩才第一师子吼,普使群生到彼岸,此净心者所行道。
   诸佛灌顶第一法,已得此法灌其顶,心恒安住正法门,彼广大心行此道。
   一切众生无量别,了达其心悉周遍,决定护持佛法藏,彼如须弥行此道。
   能于一一语言中,普为示现无量音,令彼众生随类解,此无碍见行斯道。
   一切文字语言法,智皆善入不分别,住于真实境界中,此见性者所行道。
   安住甚深大法海,善能印定一切法,了法无相真实门,此见实者所行道。
   一一佛土皆往诣,尽于无量无边劫,观察思惟靡暂停,此匪懈者所行道。
   无量无数诸如来,种种名号各不同,于一毛端悉明见,此净福者所行道。
   一毛端处见诸佛,其数无量不可说,一切法界悉亦然,彼诸佛子行斯道。
   无量无边无数劫,于一念中悉明见,知其修促无定相,此解脱行所行道。
   能令见者无空过,皆于佛法种因缘,而于所作心无著,彼诸最胜所行道。
   那由他劫常遇佛,终不一念生疲厌,其心欢喜转更增,此不空见所行道。
   尽于无量无边劫,观察一切众生界,未曾见有一众生,此坚固士所行道。
   修习无边福智藏,普作清凉功德池,利益一切诸群生,彼第一人行此道。
   法界所有诸品类,普遍虚空无数量,了彼皆依言说住,此师子吼所行道。
   能于一一三昧中,普入无数诸三昧,悉至法门幽奥处,此论月者行斯道。
   忍力勤修到彼岸,能忍最胜寂灭法,其心平等不动摇,此无边智所行道。
   于一世界一坐处,其身不动恒寂然,而于一切普现身,彼无边身行此道。
   无量无边诸国土,悉令共入一尘中,普得包容无障碍,彼无边思行此道。
   了达是处及非处,于诸力处普能入,成就如来最上力,彼第一力所行道。
   过去未来现在世,无量无边诸业报,恒以智慧悉了知,此达解者所行道。
   了达世间时非时,如应调伏诸众生,悉顺其宜而不失,此善了者所行道。
   善守身语及意业,恒令依法而修行,离诸取著降众魔,此智心者所行道。
   于诸法中得善巧,能入真如平等处,辩才宣说无有穷,此佛行者所行道。
   陀罗尼门已圆满,善能安住无碍藏,于诸法界悉通达,此深入者所行道。
   三世所有一切佛,悉与等心同智慧,一性一相无有殊,此无碍种所行道。
   已抉一切愚痴膜,深入广大智慧海,普施众生清净眼,此有目者所行道。
   已具一切诸导师,平等神通无二行,获于如来自在力,此善修者所行道。
   遍游一切诸世间,普雨无边妙法雨,悉令于义得决了,此法云者所行道。
   能于佛智及解脱,深生净信永不退,以信而生智慧根,此善学者所行道。
   能于一念悉了知,一切众生无有余,了彼众生心自性,达无性者所行道。
   法界一切诸国土,悉能化往无有数,其身最妙绝等伦,此无比行所行道。
   佛刹无边无有数,无量诸佛在其中,菩萨于彼悉现前,亲近供养生尊重。
   菩萨能以独一身,入于三昧而寂定,令见其身无有数,一一皆从三昧起。
   菩萨所住最深妙,所行所作超戏论,其心清净常悦乐,能令众生悉欢喜。
   诸根方便各差别,能以智慧悉明见,而了诸根无所依,调难调者所行道。
   能以方便巧分别,于一切法得自在,十方世界各不同,悉在其中作佛事。
   诸根微妙行亦然,能为众生广说法,谁其闻者不欣庆,此等虚空所行道。
   智眼清净无与等,于一切法悉明见,如是智慧巧分别,此无等者所行道。
   所有无尽广大福,一切修行使究竟,令诸众生悉清净,此无比者所行道。
   普劝修成助道法,悉令得住方便地,度脱众生无有数,未曾暂起众生想。
   一切机缘悉观察,先护彼意令无诤,普示众生安隐处,此方便者所行道。
   成就最上第一智,具足无量无边智,于诸四众无所畏,此方便智所行道。
   一切世界及诸法,悉能遍入得自在,亦入一切众会中,度脱群生无有数。
   十方一切国土中,击大法鼓悟群生,为法施主最无上,此不灭者所行道。
   一身结跏而正坐,充满十方无量刹,而令其身不迫隘,此法身者所行道。
   能于一义一文中,演说无量无边法,而于边际不可得,此无边智所行道。
   于佛解脱善修学,得佛智慧无障碍,成就无畏为世雄,此方便者所行道。
   了知十方世界海,亦知一切佛刹海,智海法海悉了知,众生见者咸欣庆。
   或现入胎及初生,或现道场成正觉,如是皆令世间见,此无边者所行道。
   无量亿数国土中,示现其身入涅槃,实不舍愿归寂灭,此雄论者所行道。
   坚固微密一妙身,与佛平等无差别,随诸众生各异见,一实身者所行道。
   法界平等无差别,具足无量无边义,乐观一相心不移,三世智者所行道。
   于诸众生及佛法,建立加持悉究竟,所有持力同于佛,最上持者行斯道。
   神足无碍犹如佛,天眼无碍最清净,耳根无碍善听闻,此无碍意所行道。
   所有神通皆具足,随其智慧悉成就,善知一切靡所俦,此贤智者所行道。
   其心正定不摇动,其智广大无边际,所有境界皆明达,一切见者所行道。
   已到一切功德岸,能随次第度众生,其心毕竟无厌足,此常勤者所行道。
   三世所有诸佛法,于此一切咸知见,从于如来种性生,彼诸佛子行斯道。
   随顺言词已成就,乖违谈论善摧伏,常能趣向佛菩提,无边慧者所行道。
   一光照触无涯限,十方国土悉充遍,普使世间得大明,此破暗者所行道。
   随其应见应供养,为现如来清净身,教化众生百千亿,庄严佛刹亦如是。
   为令众生出世间,一切妙行皆修习,此行广大无边际,云何而有能知者?
   假使分身不可说,而与法界虚空等,悉共称扬彼功德,百千万劫无能尽。
   菩萨功德无有边,一切修行皆具足,假使无量无边佛,于无量劫说不尽。
   何况世间天及人,一切声闻及缘觉,能于无量无边劫,赞叹称扬得究竟。”


首先来学习第七行中的无著行。请看无著行开头的经文内容: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无著行?佛子,此菩萨以无著心,于念念中,能入阿僧祇世界,严净阿僧祇世界。于诸世界,心无所著,往诣阿僧祇诸如来所,恭敬礼拜,承事供养。以阿僧祇华、阿僧祇香、阿僧祇鬘,阿僧祇涂香、末香、衣服、珍宝、幢幡、妙盖,诸庄严具各阿僧祇以用供养;如是供养,为究竟无作法故,为住不思议法故。于念念中,见无数佛;于诸佛所,心无所著;于诸佛刹,亦无所著;于佛相好,亦无所著;见佛光明,听佛说法,亦无所著;于十方世界,及佛菩萨所有众会,亦无所著;听佛法已,心生欢喜,志力广大,能摄、能行诸菩萨行,然于佛法,亦无所著。


在这里啊,功德林菩萨给我们讲说了一大串心无所著的内容:于诸世界,心无所著;于诸佛所,心无所著;于诸佛刹,亦无所著;于佛相好,亦无所著;见佛光明,听佛说法,亦无所著;于十方世界,及佛菩萨所有众会,亦无所著;听佛法已,心生欢喜,志力广大,能摄、能行诸菩萨行,然于佛法,亦无所著。如是等等,总的说来,就是教导我们在自己的内心当中,要对一切事情,对一切行为,都要心无所著。其中“心无所著”中的“著”字,是与“着”字是相通的。那么,这个“著”字,是什么意思呢?一般来说,他有这几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执著,第二个是粘著,第三个是住著。我们只要从正面理解了执著、粘著、住著的意思,那么与其相反的无所著的意思,就同时解决了。第一个执著。什么叫执著呢?这个执著中的执字,是把执、抓着的意思。就象我们把一本书抓在手里不放,这就是执着。有一个很流行的说法,叫做放下。在世间的人们,要是遇到了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比如失恋了,财物被盗了,爱人离我而去了,官被弄丢了,这些人,往往由于这些挫折,就在心中产生难以言状的痛苦。遇到这样的情况,通常去劝他们的人,都会这样说,失恋了是缘分尽了嘛,财物被盗了就当还债了嘛,这些失去了就失去了,就让他去吧,你再痛苦也是没有用的呀,痛苦也是过一天,快乐也是过一天,何不在心中放下,让自己活得开心一点呢?你要是不放下呀,只有一直生活在痛苦当中振作不起来。还不如放下他们,把自己的精神振作起来,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还得面对以后的生活呀!我们遇到不如意的事,遇到挫折的事,要使自己不受痛苦的缠绕,这个放下就是唯一的选择,别无他法。

现在来说说第二个,关于粘著。如果我们去做馒头,在用手调麦粉揉面团的时候,手上老是粘着麦浆,这个就是粘著。我们书上的某一页破损了,就用胶水沾书纸,就是用胶去把它们粘在一起,这也是粘著。有些人喜欢吃口香糖,那个口香糖里面有粘胶,当把这个剩下的粘胶吐出来,要是吐在一个板凳上,被一个人坐着了,这个粘胶就牢牢地粘在裤子上,很不容易弄掉的。大家看那些热恋中的男孩子女孩子,彼此象胶股糖扭在一起,你的手紧紧地拽着我的手,舍不得分开。这就是外表的粘着。这种外表的粘着是事相呀,从这个外表的现象上,可以看出他们彼此的内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的心中粘着我,我的手中粘着你,所谓恋爱,就是彼此的内心因为爱着对方所以粘着对方,这就是内在的本质。

现在来说说第三个,关于住著。就象我们看见一个自己特别喜欢的东西,就目不转睛地盯着它看,舍不得把自己的视线从它身上移开,这就是住著。这是有形的住著。还有一种无形的住著,比如我们读书,在我们自己的内心当中,从小学就开始立下志愿,我今后一定要考上大学。那么在读小学,读初中,读高中,在这整个学习的过程当中,内心都是住著在考大学这个目标之上,从来没有移开过,这就是无形住著的情况。当然,有形住著,是内心住著的外在表现,外在的有形住著,是根源于内心住著而产生出来的。所以说,一切住著都是以内心的住著为根本。

前面功德林菩萨为我们所演讲的,主要是偏向于事相的方面上来说我们心无所著的情况。接下来,功德林菩萨主要偏向于道理的方面,继续教导我们于理也要做到心无所著。大家从这里,就可以看见佛菩萨教导人的方便善巧。我们这些迷惑的众生,对佛法的道理不好理解不易明白呀,佛菩萨作为教授我们的老师,他们是知道我们的见识浅陋、智力低下的,作为当老师的对于学生,就要这样俯顺我们这样做呀,那好吧,既然你们不好领会,那我就先从直观的、浅显的、容易理解的着手,由浅入深地一步一步地来教你们。请大家看看接下来的经文:

此菩萨于不可说劫,见不可说佛出兴于世,一一佛所承事供养,皆悉尽于不可说劫,心无厌足;见佛闻法,及见菩萨众会庄严,皆无所著;见不净世界,亦无憎恶。何以故?此菩萨如诸佛法而观察故。诸佛法中,无垢、无净,无暗、无明,无异、无一,无实、无妄,无安隐、无险难,无正道、无邪道。菩萨如是深入法界教化众生,而于众生不生执著;受持诸法,而于诸法不生执著;发菩提心住于佛住,而于佛住不生执著;虽有言说,而于言说心无所著;入众生趣,于众生趣心无所著;了知三昧能入能住,而于三昧心无所著;往诣无量诸佛国土,若入、若见、若于中住,而于佛土心无所著,舍去之时亦无顾恋。


这一段话,对于初学佛法的人来说,很不好理解。大家先看其中的一句经文:“见佛闻法,及见菩萨众会庄严,皆无所著;见不净世界,亦无憎恶。”对于我们这些学佛的常人来说,心中仰慕佛菩萨,时不时在心中渴望见到佛菩萨,要是佛菩萨来显相给我看看,那就好了哟!如果真的哪一次遇到佛菩萨来显相了,肯定是高兴得手舞足蹈,内心的欢喜就象翻腾而起的大波大浪,久久不能平静。可是功德林菩萨却在这里这样说:“见佛闻法,及见菩萨众会庄严,皆无所著。”他叫我们见佛闻法,见到了菩萨的众会庄严,教导我们心中都要无所贪著,即使出现了这样的胜况,也不要生起贪恋的粘着之心。乍一看来,功德林菩萨好象是在给我们泼冷水,我们在兴高采烈的时候,这个菩萨却端起一盘冷水从头泼下,让我们从头至足湿透全身。对于功德林菩萨的作法,我们不能生起一点怨心来呀,当知佛菩萨是大慈大悲的,他这样说肯定是有道理的,他是为了我们好才这么说的。就象当父母的,即使是骂他们的孩子,也是为了孩子好啊。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事来了。最近,我和一个莲友交流,我劝她说啊,说平时你呀,要注重实修呀,好好念佛培养功德定力,这个实际功德,要实修才能办到,如果没有相当的定力,人死的时候,比下锅的乌龟煮脱壳还要痛苦难受,很容易就糊涂颠倒过去的,到时往生的把握不大,那不是误了大事了?为什么学佛的人那么多,真正得到往生的人并不多,就是由于不注重实修,定力薄弱引起的。我给她这样敲警钟。她就回答我呀,念佛可以培养定力,是存积往生的资粮,所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说她以后会更加精进念佛,因她早已发出离心。接着她又给我说了这样一件事,说现在的佛门中还有不少的现象,把实修的功夫当成神通,认为神通就是功夫!执着于追求神通而入魔道,她是亲眼所见。我就对她说呀,我说这你这样想这样做我就放心了。接着就她所说的事情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深信切愿为基,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只管一直念下去,不求神通不求悟,才是念佛真实路。她回答我说,你说得非常好啊!不求神通不求悟,这才是真正的念佛之道啊!接着她又告诉我,她有一位为人很好的莲友,因为修行不当而入魔道,引起魔上身,被魔控制因此发疯发狂,已经在两年前出车祸离开了人世。在此之前她修行也非常精进,可是由于她的修行偏离佛法正道,走错了路,造成了这样的后果,实在是令人痛心啊!

大家在这里,都不要对功德林菩萨的话产生误解啊,他是以大慈悲大智慧,在给我们说真实话呀!他教导我们说,即使见了什么没有见过的殊胜境界,自己的内心当中,也要保持无所著,不应生起欢喜之心粘着在这上面。另一方面呢,“见不净世界,亦无憎恶。”看见不净的世界之相显现出来,心中也不要生起嗔恨之心。人们常常说,学佛人的内心,就要象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虽然莲花出生在淤泥当中,也要保持自己洁净的品质,不受这些淤泥的影响,而让自己的内心受到染污。普通的凡夫之人,对于净境乐境,就生起欢喜贪合之心,对于浊境苦境,就会生起嗔恨贪离之心,心中总是受外在境相的影响,产生与之相应的识心状态。不能保持自己内心状态的稳定,总是这样随缘所转,生灭旋转不休。总是以有所著之心,颠倒性地从事活动,致令这种虚妄识心的流转,如流水一样进行下去。针对这种情况,功德林菩萨在这里就教导我们,见净境不生喜心,见不净境不生嗔心,让自己的心,安住在不随外境所转的不动状态。在我们非常熟悉的金刚经中,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和这里的意思是相通的。接下来的一句经文是,“何以故?此菩萨如诸佛法而观察故。”这里只是简单提说了一下,说明了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因为菩萨对于一切法相,能如一切佛法所说的道理,而作观察作用的缘故。究竟是作怎样的观察呢?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就是说,在我们的凡夫心识境界,凡是我们见闻觉知的一切法相,都是虚妄不实的幻有的东西;如果超脱我们的心识虚妄反映境界,能够观见这一切法相,都是非有自我实在体性的幻相,都是非守自我常住体性的假相,都是无有自我确定自我的虚伪之相,这一切诸法都是当体相空,无有自我实在的定性可得,他们都是如来心体清净觉性当中,所显现的一切幻有不实之相,这样就见到如来心体本身的清净真相了。

对于迷界众生来说,由于无始以来妄想识心流转的影响,以有为心作为缘起之因,生起各种见闻觉知,所感觉知觉的一切法相,都是彼此两两相对的幻有存在之物。可是在如来心体本性清净的实相当中,是没有这些相对法相存在的,这些法相的生起,只是幻化的生起,这些法相的消灭,只是幻化的消灭,而显现这些一切相对幻变法相的如来清净本性,却是从来没有生起,也没有消灭。在如来心体本性清净的实相中,是一真绝对性的性空状态。在世俗人的识心分别幻相中,存在的法相是彼此相对的,是彼此相对性的存在状态,所以就用彼此相对的名相来作表达。在心经中,我们很熟悉一句话:“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其中的生和灭,垢和净,增和减,就是表达世间法上的彼此相对性的意义的。怎么样来表达出世间法上的一真绝对性的意义呢?佛学上就用中道观来表达。比如心经里的这几句话:“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在古代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和我国三论宗的理论当中,其中之一,就是八不中道观,他的内容是“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去不来”。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一下关于这方面的一些相关知识。


关于“中道”。是指脱离边邪,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又称为中路,或单称中。《大宝积经》卷一一二中说︰‘常是一边,无常是一边,常无常是中,无色无形,无明无知,是名中道诸法实观。我是一边,无我是一边,我无我是中,无色无形,无明无知,是名中道诸法实观。’

中道是佛教的根本立场,大、小二乘的各种宗派,都把他作为弘法的基本态度。然而关于此语所指的内容,大小乘诸宗的解释并不尽同。现在分述如下︰

[小乘所说] 说这个中道就是八正道,或者是说正确了解十二因缘,或者是指离于断、常二见的非断非常之理。

(1)小乘经典所说,多以远离外道凡夫苦乐二边之行,并把这种行为方法视作中道,而其真正行法,就是佛所说的八正道。在印度外道各派中,富兰那、阿夷多等快乐派,执着于世间的欲乐而无清净志,耆那教等苦行派则自烦自苦,各以极端自虐的修行法为解脱之道。针对这种主张,佛陀则主张修八正道以远离边邪,使行者产生眼智明觉,乃至到达涅槃。《中阿含》卷五十六〈罗摩经〉中说︰‘有二边行,诸为道者所不当学,(中略)舍此二边,有取中道,成眼成智、成就于定而得自在,趣智、趣觉、趣于涅槃,谓八正道。’

(2)依《杂阿含》卷十二所述,是以脱离断、常二见,正确了解十二因缘为中道。即以世间为有或无,都是边见,认为先来有我是常见,从今断灭是断见,都非中正之道。在一切法之中,此有故彼有,因此世间无‘无’;此灭故彼灭,因此世间无‘有’。如是远离有无断常的偏见,如实观十二因缘法,就是所谓的住于中道正见。

(3)小乘论部则认为,八正道只不过是三十七道品之一、四谛中道谛的一分,唯有离断、常二见的非断非常之理,才是中道。《成实论》卷十一〈立假名品〉中说︰‘五阴相续生故不断,念念灭故不常,离此断常名为中道。’

[法相宗所说] 此宗立有、空、中三时教判,而以《解深密经》所说为中道了义教,就是主张无有外境故非有,有内识在故非空,非空非有是中道。《成唯识论》卷七中说︰‘故说一切法,非空非不空,有无及有故,是则契中道。’此外,并认为中道有:言诠中道、离言中道、三性对望中道及一法中道等意义。

[三论宗所说] 此宗认为外道及大小乘诸宗所谈的中道说,都属于‘有所得’的范围内,未得中道真义,唯有离四双八计而住于无所得正观,才是中道,也就是说打破生与灭、断与常、一与异、去与来等八种迷妄,而说缘起、无自性、空之理。此称八不中道,或称八不正观、无得中道。吉藏《中论疏》卷一(本)中说︰‘横破八迷,竖穷五句,洗颠倒之病,令毕竟无遗,即是中实,故云不生不灭,乃至不常不断也。’卷二(本)中说︰‘中道佛性,不生不灭,不常不断,即是八不。’

此宗为了令人解知八不中道的真义,而立三种中道(又称三中),即︰

(1)世谛中道︰又作俗谛中道,是以世谛为主而说的中道。不动无生灭之真际而建立生灭之诸法,称为世谛中道。

(2)真谛中道︰不坏生灭的假名而说无生灭的实相,称为真谛中道。

(3)二谛合明中道︰又作非俗非真中道,是合世谛、真谛而说的中道,是说亦非生灭,亦非无生灭,言亡虑绝,离四句百非而毕竟空。

此外,《三论玄义》卷下,说中道有一中乃至四中之别︰(1)一中,即以中道为唯一清净道。(2)二中,约二谛而辨中,即世谛之中、真谛之中。(3)三中,指二谛之中再加非真非俗之中。(4)四中,指对偏中、尽偏中、绝对中、成假中。对偏中,是指针对大小学人之断、常偏见而说之中。尽偏中,是指有断、常之偏病则不成中,偏见若尽灭则名为中。绝待中,是指所显现的中,是超绝言语思虑之不偏不中者,但假名为中。成假中,是指有无为假,非有非无为中,由于非有非无而说有无,如此之‘中’反而成立‘假’,所以称为成假中。

[天台宗所说] 天台宗立空、假、中三谛说,而以实相为中道。认为一切诸法是超越空、假而绝对,其本体非为言说思虑的对象,此称中谛。又,此中谛是化法四教中的别、圆二教所说。是指空、假二边之外,有中道一理是别教所谈,称之为但中;即空、假二边而立中道是圆教所谈,称之为不但中。若以中道为原理,则为三谛中的中谛;以之为观法,则为三观中的中观。又因其中有但中、不但中之别,而有隔历三谛和圆融三观,或次第和不次第之别。《法华经玄义》卷二(下)中说︰‘别三谛者,开彼俗为两谛,对真为中,中理而已。(中略)圆三谛者,非但中道具足佛法,真俗亦然,三谛圆融一三三一。’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当我们依于佛法的正确理智,作了这样的清净观察之后,就运用世间的语言,来表达这种不偏不倚的清净的正确见解,“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就是中道观。这种中道观,是指语言表达形式上的中道观,只是语言表达形式上的说法。紧接着本品前面的内容,在其后的经文说“诸佛法中,无垢、无净,无暗、无明,无异、无一,无实、无妄,无安隐、无险难,无正道、无邪道。”也是在说明这个中道的观点。当我们明白了悟这个中道实观之后,再进一步:

菩萨如是深入法界教化众生,而于众生不生执著;受持诸法,而于诸法不生执著;发菩提心住于佛住,而于佛住不生执著;虽有言说,而于言说心无所著;入众生趣,于众生趣心无所著;了知三昧能入能住,而于三昧心无所著;往诣无量诸佛国土,若入、若见、若于中住,而于佛土心无所著,舍去之时亦无顾恋。


功德林菩萨教导我们说,菩萨依于中道实观,深入法界教化众生,而于众生不生执著;受持诸法,而于诸法不生执著。这种对众生不生执著和对诸法不生执著,是表明的修行人在自己的心态上,在修行事相中所采取的正常方法,这种事相修行方法的采用,是有其道理作根据的,这个作根据的道理,来源于佛法上所说的三法印。为什么于众生不生执著?因为众生是无我。这里用众生代指人,所说众生无我,就是人无我。为什么于诸法不生执着?因为诸法是无我的。这是说的法无我。人无我和法无我,正是诸法无我的内容。这个诸法无我,就是佛法中的三法印之一。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佛法中所说的三法印。佛法中所说的三法印,包括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本来,在佛经当中说的法印,包含四法印,还有一个诸受是苦。这个诸受是苦,是成佛的圣者对于凡俗世界的众生因所作而得所受的评价,凡俗世界的一切众生,由于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这个因,造成一切磨难的结果,佛以他的大慈悲心,怜悯凡俗众生所受的这种磨难,因此说凡俗众生的一切所受的磨难都是痛苦的。这个诸受是苦,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所伴随的必然现象,所引起的必然结果。所以说这个诸受是苦,已经隐含在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这两个法印当中了。因此,在有些佛经和有些人的说法上,隐去了诸受是苦这个法印不说。如此一来,这个四法印就成了三法印。这个三法印,主要是从印证佛法这个角度上来说的。

这个法印,佛经中也称为法本,也就是说他是佛法道理的根本,佛所说的一切法理,都是以此为基础建造起来的。为什么又称为法印呢?是因为这三法印所说的内容,就是佛所说的真实道理,我们要衡量某种说法是不是符合佛法,就用这三个法印来作印证。符合这个三法印说法的,就可以判定他合乎佛法;不符合这个三法印说法的,就可以判定他不合乎佛法。就象我们所用的印章一样,我的这个印章印在纸上,是我的这个印章所印的字,才和我的印章相吻合,不是我的这个印章所印的字,就不能和我的这个印章相吻合。依于这种意义而作引伸,我们的信仰和修行,凡是合于这种真理的,才是真正的信仰佛法,才是正确的修行佛法;如果不合于这种真理,就不能算是真正的信仰佛法,不能算是正确的修行佛法。

佛法的根本教理,总括来说,依于唯一自性真心清净无相,由此一心无相开阐二种有法,分为有为法和无为法两种。有为法是说明生灭法的,他是针对生死幻相而言的;无为法是说明涅磐法的,他是针对真如实相而言的。这个有为法,包括诸行无常和诸法无我这两个法印;这个无为法,就是指的涅磐寂静这个法印。

现在来谈谈三法印中的诸行无常。什么叫做诸行呢?这个诸行,是指一切三世迁流不已的有为法。诸行无常的意义,就是指这一切三世迁流不已的有为法,都没有常恒不变的实在性质。这个诸行无常,可以从三世迁流和因缘所起两种道理来作说明:(一)三世迁流不住,所以无常;(二)诸法因缘生,所以无常。

先说三世迁流法是无常的意义。过去,现在,未来叫做三世。所谓三世迁流,就是一切有为法,在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世当中,作不停不息的运行变化状态。一切法,在时间上,是刹那不住,念念生灭,现在的即生即灭,过去的已灭,未来的未生,故说三世迁流是相续变化,是无常的。当我们观察过去的时候,过去已灭已一去不返;当我们观察未来的时候,未来还未生还没有到来;当我们观察现在的时候,现在却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溜走而成为过去。在佛法中,表明时间上最短的名相,叫做刹那,或者叫做一念。这个刹那,是指很短很短的一个时间。刹那生灭,就是指在很短很短的时间内发生的生灭现象。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就象我们的眼睛,如果快速地把它不停张开闭合,就看见前面的景象也跟着一闪一闪的生灭不停。一般的凡夫众生,内而对于自己的身心,外而对于山河大地等器世界,由于自心错觉的影响,总有一种常恒实在的感觉。而在实际的相状上,却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就拿我们的这个血肉身体来说,存在着生老病死,我们这个身体最后的一个共同结果,那就是死亡。当我们活着的时候,总认为这个身体是常恒实在的。而如果认为这个身体是实在的,那么他就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衰老的现象。可是我们这个身体,却会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经过壮年之后,再步入老年,产生衰老病相,直至走向死亡。所以这个身体,生住异灭循环不已,其实并不存在常恒不变的因素。佛法中说世界有成住坏空四个生成坏灭的过程,虽然在我们的眼见当中,不能看见这整个的过程,但是这个成坏的过程,却是实际存在着的,只不过由于他的演变时间过于漫长,我们没有亲眼知见的能力而已。

再来说说因缘所生法是无常的意义。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所生的。一切诸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离散则消灭,所以因缘法是生灭法,以有生即有变,有变即有灭,前灭后生的交替,可知因缘所生法是无常的。发起如是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因缘不断地发生变化,所以由因缘和合所生之法,也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所以这种因缘所生之法,没有一个确定常恒的自我体相存在。如果我们把某一个特定的对象当成我当作因,那么其他一切与我相对的所有非我对象,称为我所对境,这个我所对境就是缘,我就是内因,我所对境就是外缘。整个法界中的一切诸法,都是相互联系着的,我这个内因之法,与我所对境这些外缘之法,是彼此相联内外相通的。外缘诸法总是在作无常的变动,引起内因之法也随之作无常的变动,所以由变动无常的内因外缘互相和合所生之果法,必然也是变动无常的。从时间上来说,因果是不同时的,因总是在前,果总是在后,我们说果是从因中产生出来的,就意味着因已经成为过去,因既然是无常的,由因所引起的果也必然是无常的。但是这种因果之间的无常性,并不能否认因果相续。就象电影中所显现的画面一样,前面显这样后面又显那样,虽然屏幕上的电影画面不一样,前面的镜头是显现的红花,后面的镜头显现的是绿叶,但是前头的画面和后头的画面是连续生起来的,前前后后的画面有连续不断的特点。这种因果相续的关系,就象流水一样,前前后后是连续而不间断的。因果缘起法是连续的,所以非断;因果缘起法是变化的,所以非常;因果缘起法是连续性和变化性的统一,所以说是非断非常。

诸行无常中所说的无常,他的相状是有粗有细的。在时间上表现得比较长一点的,就是无常变化的粗相;在时间上表现得很短暂的,就是无常变化的细相。无常变化的粗相,体现在较长时间中的一期生灭上;无常变化的细相,体现在很短时间中的一念生灭上。比如我们这个身体,一般来说要活几十年,这个存在几十年的生命过程,从出生到老死,就是一期生灭,这个一期生灭的过程比较长一点,可以认为就是无常的粗相变化过程。生物界有一种众生叫蜉蝣,由于它的生命很短,一般只活几小时至数天,所以用“朝生暮死”来形容它的短暂生命。萤火虫发的光,总是一闪一闪的,刚刚发出来就马上灭去了,这个变化过程也是很短暂的。这两个例子就是无常变化的细相方面的例子。对于迷界的众生来说,观见宏观世界里的事物,他们的无常变化是粗相的,我们的肉眼有能力看见;对于微观世界里的事物,他们的无常变化很细小,速度也快得很,超出了我们肉眼的识别功能,所以看不见他们,虽然我们的肉眼看不见,但是这种细微的无常变化的确是存在的。这个道理就象粗波浪和细波浪一样,无常变化的粗大波浪,我们的肉眼能够看见;无常变化的细微波浪,虽然他们存在着,但是由于我们的肉眼功能有限,所以把他们识别不出来。一个身体的生老病死过程,从始至终从生到死,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个总的过程,称为一期生灭。这个身体,虽然我们的眼睛,看不见他刹那刹那念念变化的过程,但是这个“念念迁谢,新新不住”的无常变化,却是实际存在着的。一切诸法的变化,先是量变,量变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发生了质变。生意味着死,生趋向于死,器物从成立的那一刹那开始,就一步一步地向着变坏破灭的方向前进;人体从出生的那一刹那开始,就一步一步地向着衰老死亡前进,因此,佛法说诸法是刹那生灭、念念生灭的。如果没有刹那刹那的细相生灭,就不会演变到完成一个生命周期的细粗生灭,一期的粗相生灭,是从念念不住的细相生灭的不断积累,所最终引起和造成的结果。一切诸法的生住异灭的有为相,如果从一期生灭的粗相变化过程上来说,似乎可以在一段较长的时间上去安立,但是假如从刹那生灭的细相变化上来说,诸法是即生即灭、即有即空的,根本就没有一刹那的停住!一般的凡人,能够观见和明白粗相的一期无常,但是对于细相的刹那无常,只有经过观修以后,才有可能见到这种刹那变化的法相,从而更加深刻的体会刹那不住的道理。也唯有真正领悟了念念生灭刹那不住的道理,才算是真正明解了“诸行无常”的真实意义。(这一段话的后面部分,主要采用续明法师《学佛通论》中的说法。)

现在来谈谈三法印中的诸法无我。这其中的诸法,泛指我们见闻觉知的一切对象。与无我相对的名相,就是我。这个我是什么?这个我,是指对于某个确定的单独的对象法,认为具有这样一个东西,这个东西确定和维持对象法是他本身,并且作为他的主宰而使他常恒存在。那么,这样的一个我,他究竟有没有呢?他究竟存不存在呢?佛法上说诸法无我,说这样的一个东西是找不到的,是不存在的。不但一个对象法是如此,所有一切对象法都是如此,要想从诸法当中找到一个这样令我常恒存在的主宰者,是根本找不到的。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诸法缘起,缘起性空之故。不但诸行无常,离不开缘起,而且这里也是如此,诸法无我,还是离不开缘起。

既然这个缘起这么重要,前面的两个法印都离不开他,那么我们就再来说一下这个缘起,认识这个缘起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在整个法界当中,法法都是相互关联着的,他们是普遍联系着的,彼此之间都有相互关联的关系。如果以一法为因,那么其他万法就是缘;如果以其他万法为因,那么这个一法就是缘。法法之间互为因缘,重重无尽,是为法界整体普遍关联之因缘网络。这个法界之因缘网,就象渔网一样,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法界中的某一个特定的对象法,是处身在这个法界的法网当中的,每一个对象法都不是孤立的存在,每一个对象法,都和其他万法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他万法的所有一切变动,都会使这个对象法随之而转。我们看那河水中的一个漩涡,这个漩涡是由于水的向心性旋转力引起的。这个漩涡,和河水中的其他一切水都有关系。当我们仔细观察这个漩涡的时候,发现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后面的形状和前面的形状,绝不会是完全相同的。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其他河水,他们的整体势向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必然引起这个漩涡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他河水的这种整体势向发生改变,是持续性的进行下去的,因此,由这个因所产生的结果,也使这个漩涡的变动,是无常的。这个漩涡里面的水,出出进进;其他的河水,进进出出;这个漩涡里的水,总是在和其他的河水,不断地在作内外交流和替换,虽然看着有这一个漩涡的自我法相存在,可是从他当中,又哪里能找到一个保持他常恒不变的我来呢?所以说这个漩涡,永久都是无我的。

对于诸行无常来说,诸行缘起,缘起而无常。对于诸法无我来说,诸法缘起,缘起而无我。为什么会产生诸行无常呢?为什么会产生诸法无我呢?这两者都是因为缘起而产生的,所以说缘起,是诸行无常和诸法无我的共同基础,正是即缘起为基础,产生诸行无常和诸法无我的说法。诸行缘起,缘起故而无常;诸法缘起,缘起故而无我。缘起之法,无常无我,即是空。所以说缘起性空,因于缘起故,而自我体性空无所有;因于缘起故,所生之法只是幻有的存在之物;这个幻有的存在之物,如同河水中的那个漩涡一样。

这个诸法无我,包括人无我和法无我。先来说说人无我。大家看我们在说话的时候,总是我字第一的,我要什么,我干什么,我吃什么,我穿什么,我喜欢什么,我厌恶什么,我爱什么,我恨什么。。。。。。等等,都是以我字作先锋,都是我字走前头。大家说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呀,认为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最重要?当然是“我”最重要!我们的所有行为,时时刻刻都是以自我为中心,都是围绕着这个我来做的。既然这个我这么重要,这就要认识清楚,这个“我”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一切众生这个身心和合之“我”,作为一切有为法当中的其中一个对象法,只是一个自心所造起来的幻有的假我自体而已。就象前面所说的那个水的漩涡,他只是缘起的东西,在他自己的内部当中,永远也找不到令他自己成为自己、自己确定自己、自己维持自己的那个主宰者。到哪里去找我?根本就没有这样一个我,所以永远都找不到。

现在来说说法无我。这个法无我,是人无我的进一步扩大推广。前面所说的人无我,是针对众生自己的身心而言的,佛宣讲人无我,叫我们先从自己的这个身心开始,通过观察组成自己身心的五蕴要素实际存在状态,来认识自己身心二相的实际状况。这是从现实的自我出发,以现实的自我为对象,先把自我认识清楚之后,然后由此及彼,以自我为基点,由点及面地不断地扩大认识,因此就延展到了法无我上面。诸法无我,这个诸法,泛指我们见闻觉知的所有一切对象。这个诸法,不但包括我们有情众生的正报五蕴身心世界,而且也包括与我们的五蕴身心相对存在着的山河大地日月虚空等等一切依报器世界。所以这个诸法,他是指的我们感觉知觉的所有一切对象,一切见闻觉知对象都包含于其中,他是最广泛意义上的表达名相。正如我们这个五蕴的身心自体,其中找不到一个主宰自己永恒存在的道理一样,一切诸法都是这样,要想在一切诸法当中,找到一个自己维系自己永远存在的那么一个东西,也是不可得的。一切诸法,都是在法法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过程中,在法法之间整体关联动变的状态中,虚妄幻有的显现一个相对独立的自我体相出来。一法为内因,其他万法为外缘,内因与外缘之间,彼此紧密结合而密不可分,内外法法之间是开放式的存在,并不是自我封闭式的,法法之间的整体关联动变的状态,是永不停息地进行下去的,因此,在这种一体法界整体变动的状态中,作为外缘的其他万法每一时每一个变动,都要对作为内因的某一个对象法施加围绕性的压迫势力,而强迫使这个内因法只有随之而转,跟随其他外缘万法作出相应的变动,要想某一个对象法保持自己的体性永远不变,是不可能的,推而言之,不但一法是如此,所有一切诸法都无一例外地是如此。大海中的每一个水分子,都是一个开放式的漩涡,整个大海的水分子全部融合在一起,互相融贯通达,相互联系动变,虽然有水分子的名相存在,但这只不过是一个假有的名相而已,从中追究使他自己保持永远不变而常住的那个东西,是永远不可得的。这个水分子,只是幻有的自我存在,而实际上就象水中的漩涡一样,是即自法之有,而即自相是空。法界大海,一切诸法无我的状况,也是如此。


现在我们来说说第三个法印,关于涅磐寂静的知识。这个涅磐寂静,到底什么相状呢?心经上说:“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用中道观的语言来表达就是如此。所以中道观,实质就是真如实相的表达方式。对于生灭法中彼此相对的名相,在中道观用“不彼不此”的表达方式,来表述真如实相的意义,这是一种借彼表此的间接方法。还有一种直接的表达方法,对于这个涅磐寂静,说成是常乐我净的真如实相境界。这个涅磐寂静的真如实相境界,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超情绝虑,离四相绝百非,一切有为法,都不能与他相应,在如来心体涅磐寂静的无为法性中,本自清净真空,没有一个人为的东西可以加于其上。我们很熟悉一句话:一切众生都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执,则一切智、无师智、自然智,皆得现前。一切有为法,都是由于妄想执着产生的。所以修行的人,只有克服和越过妄想执着的障碍,内心一无所住,才能契入涅磐寂静的实相境界。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三法印的知识,了解了三法印的意义。进一步,我们来简单地说说,这三法印之间的关系。佛开说的根本理法,不外乎就是生灭法和涅磐法这两种。其中的生灭法,包括诸行无常和诸法无我这两个法印。其中的涅磐法,就是涅磐寂静这个法印。诸行无常,是偏向于时间方面的现象来说的;诸法无我,是偏向于空间方面的现象来说的。诸行无常和诸法无我,不过是为了对生灭法作更好的全面的理解,所分析出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所以在认识上,应该把这两个方面综合起来,以利于对生灭法的确切认识。生灭法是缘起的,是以缘起为基础的,所以包括在生灭法中的诸行无常和诸法无我,也是以缘起为共同基础的,这就是他们之间的联系。实际上,诸行无常和诸法无我,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都是统一在缘起性空上的。

金刚经上佛说了一句话:“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诸法之“如”是什么?就是生死即涅磐,生死和涅磐不二。在生灭法上,时间上是诸行无常,空间上是诸法无我,诸行无常和诸法无我的统一,就是时间相和空间相的统一。诸行缘起,缘起故无常,无常故空;诸法缘起,缘起故无我,无我故空,如是时空粉碎,一切幻有生灭法相消灭,从而一真如来独露,显现涅磐妙心,实相无相。


这个三法印,把他作为衡量佛法的三大标准,仅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取这三法印是可以的。但是从佛教本身所要实现和达到的目的上来看,最好还是依四法印。因为佛教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离生死苦,得涅磐乐,即所谓离苦得乐。如果没有诸受是苦这个起点的认识,没有离苦厌苦之心, 不为了离苦得乐这个目的,就没有说后面三法印的必要了。

现在来说说一实相印。 “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这句话就是开显诸法实相的,佛说诸法实相是什么意义?就是“如”的意义。再进一步说,这个“如”到底是什么意义?灵山会上,佛陀拈花,迦叶微笑,佛又说了一句话:涅磐妙心,实相无相。其中的涅磐妙心,就是如来。如来的“如”义,就是实相无相之义。实相无相,就是一实相印。

楞严经中说“从毕竟无,成究竟有” ,不管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之有为法,还是涅磐寂静之无为法,他们都是从“实相无相”中开出来的“假相有相” ,这是无中生有,由无中开一有,再从一有中开为二有,再从二有中开为三有。所谓无中开一,就是从无相中开出一实相印。所谓一开为二,就是一实相印开为有为生灭法和无为真如法。所谓二开为三,就是把有为生灭法开为诸行无常和诸法无我,再加上无为真如法的涅磐寂静。这就是从无相道中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那么,反过来,怎样才能去假成实,从有还无呢? 诸行无常和诸法无我和涅磐寂静,都是无中生有的东西,他们的产生来源是“无相” ;既然他们产生的来源是相同的,那么他们的存在性质也是相同的,他们无一例外地都统一于“无相” 。最彻底意义的“无相” ,要一无到底,连这个无相的名言思虑也不存在,才是达到了第一义谛的真实的究竟清净。这就要求我们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离诸行无常离诸法无我,离涅磐寂静,乃至离实相无相一实相印,如是一切诸法皆离,一切法相不执着,才能真正契入那个亡言绝虑的无相境界。

一实相印和三法印之间的关系,是假相上的对立,实质上的统一。

中道实相和一实相印是什么关系?中道实相是不彼不此,是不二道,在不二道中还有一个说法;而一实相印的无相道,是无一道,实无一法可说。中道实相是用来说明涅磐寂静的,还有涅磐寂静这个我存在;而一实相印的无相道,是用来说明三法印无我,说明一实相印本身无我,乃至说明一切法皆无我的。金刚经上说: “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一切法无我故,一切法不可得。所以佛又说: “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指示月,指非是月;离指见月,方见真月。如是如是,才达到了包含在实相无相中的最上无极的清净道。

好了,我们就对本品的这一节学习到这里,其他的内容,请大家自己去看去体会。

现在,我们来把今天学习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愿所有一切众生,都结佛缘,都种善根,都入佛门受佛教化。愿我们把学习的功德,回向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请大家和我一起,一起礼敬我们的大悲慈父阿弥陀佛。让我们用至诚心,在自己的心中口中,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念三遍。

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