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圆觉菩萨
如何安居修此圆觉清净境界
三种净观以何为首
可以随便闭关吗
为何要忏悔罪业
【于是圆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接着是圆觉菩萨出场提问题。圆觉菩萨的名号与本经的经题相同,本经的重点也在这里。
【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净觉种种方便,令末世众生,有大增益。】
大慈大悲的佛啊!您已经为我们讲了十种问答,解答了十位菩萨所提的问题,讲述了如何使我们悟道,如何净化一切烦恼而觉悟成佛的种种方法,使将来的众生得到最大的利益。
【世尊,我等今者已得开悟,若佛灭后,末世众生未得悟者,云何安居,修此圆觉清净境界?此圆觉中,三种净观,以何为首?唯愿大悲,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施大饶益。】
我们听了佛的开示之后,已经明白开悟了。假如佛走了以后,末世的众生也要学佛,但是没有开悟,如何安居?如何找一个清净道场住下来修?为什么要盖庙子?给出家人安居修道之用。安居很难,例如大家都有房子住,请问那一位对自己所住的地方感到百分之百满意?有没有?我看一千个之中只有一两个。一般人组成家庭之后,都会存钱买房子,为什么?为的是安居。所以,中国人讲‘安居乐业’,管你什么主义,只要你让我‘安居乐业’,让我有个工作,好好的干,有口饭吃,有个地方住,少来干扰就好了。再加上八个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就是政治上最高的理想了。安居很难,不只是自己一个人能够安居,天下一切众生都能够安居。如此的话,就不用去杀猪、杀牛。人造业造得很大,你看!河里的鱼不晓得犯了什么罪?刮了鳞,还要加上葱花。牛也不晓得犯了什么罪?我们喝它的奶,吃他的肉,牛皮还拿来做鞋子穿。假如一切众生都能安居的话,那就是现成的极乐世界。如何安居是个大问题,所以,圆觉菩萨在这里问如何安居好好修道。
圆觉菩萨再问:‘此圆觉中,三种净观,以何为首?’记住!圆觉之路是没有先后的,‘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这是如来禅的顿悟法门,大家还记得吗?很重要喔!假如不懂的话,把它背下来,当咒子念,总有一天念通。再其次,假如不能做到顿悟,则有三种渐修法门,那三种?修止、修观、修禅那。此三种配合起来,一共廿五种。这三种修法,以那一种开始呢?‘唯愿大悲,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施大饶益’,为我们现场大众以及未来的众生,指示一条路,让大家得到大利益。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讲完了,五体投地,跪下来拜,如是再三行礼。
【尔时,世尊告圆觉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问于如来如是方便,以大饶益施诸众生,汝令谛听,当为汝说。】
此时,释迦牟尼佛告诉圆觉菩萨说:好的,好的,你们能够询问这些问题,来帮助众生得到大利益,你们现在好好注意听,我来为你们解说。
【时圆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圆觉菩萨听到佛愿意解答,非常高兴,其他大众也都静默耹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若佛住世,若佛灭后,若法末时,有诸众生具大乘性,信佛秘密大圆觉心,欲修行者,若在伽蓝,安居徒众,有缘事故,随分思察,如我已说。】
佛说一切众生,不只是我们人类,包括禽兽游鱼在内,在佛活着的时候,所谓正法时代;或者,在佛涅槃以后,所谓像法时代,经教佛像还在;或者,在末法时代,一切经典佛像都没有了。到了最后末法时代,末法尽管末法,佛法的正法仍然存在,众生一样有佛性,也一样有了不起的人。‘有诸众生具大乘性’,具备了大乘道的根性,‘信佛秘密大圆觉心’,‘圆觉经’是不是密宗?这里又没有传个咒子。什么是秘密?禅宗六祖讲得很清楚,‘密在汝边’,秘密在你自己那里,怎么说呢?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佛性在那里?在你那里,但是,找不出来,这就是大秘密。天下最大的秘密就是没有秘密,明白告诉你,可是你不懂,这就是大秘密。佛在这里说,圆觉法门就是大密宗。
假如有心想修行的人,‘若在伽蓝’,伽蓝就是清净道场,另外有个名称‘阿兰若’也是清净道场,单独住茅棚的叫阿兰若,团体共修的叫伽蓝。‘安居徒众’,大家住在伽蓝里好好共同修行,早晚课中称为‘伽蓝圣众’,徒众包括四众弟子,即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若再加上沙弥及近事男、近事女,则称为七众弟子。刚出家的叫作沙弥,即使一百岁,也是同样的称呼;在家人中受过五戒,介于沙弥与居士之间叫作近事男、近事女。‘有缘事故’,心中有所缘,例如想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或者想即生成就。‘随分思察’,很多人学佛都搞错了,以为学佛修行就是什么思想念头都不要有,那是学猪,不是学佛。什么都不想,最高的成就是外道无想定,差一点的成就就是畜生道,我说的是真的,不是开玩笑,很严重喔!真正学佛是用智慧,叫作正思惟修,禅那的意思是正思惟,‘瑜伽师地论’里说周遍寻思,周遍伺察,禅宗就叫作‘参’,参并不是不用心、不用思想。如何寻思呢?‘如我已说’,佛前面已经讲过了。
【若复无有他事因缘,即建道场,当立期限,若立长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净居。】
假如没有其他的事情,就马上建立修道的场所,而且应当立下一个期限,如果是长期的话,以一百二十天为标准,中期一百天,短期八十天,安静下来修行用功,以求证果。
【若佛现在,当正思惟。若佛灭后,施设形像,心存日想,生正忆念,还同如来常住之日,悬诸幡花,经三七日,稽首十方诸佛名字,求哀忏悔,遇善境界,得心轻安,过三七日,一向摄念。】
假如佛在世的时候,只要听佛说法,好好去研究,用‘正思惟’修。若佛逝世以后,就要设置佛像,这并不是崇拜偶像,而是因他立我,利用佛像使自己起恭敬心、谦卑心、慈悲心。‘心存日想’,心中作日轮观,在心窝与肚脐之间观想一个太阳,在日轮中加上一尊坐姿或立姿之佛也可以。‘生正忆念’,就是时时刻刻心中有佛,心中想着一个佛,这就是真正念佛,不是嘴巴念。‘还同如来常住之日’,这一切的修行就如同佛还在世间一般,如同中国儒家所谓的‘敬神如神在’,拜佛的时候,就如同佛活生生地在前面一样,一念至诚,自他相应。以前有个外国朋友过世,我叫一个同学给他买一部纸棚的汽车,还有冰箱,洋房也要。另外一个朋友问我,你也相信这一套?我说你不信啊?我信得很,烧完就不信了,烧的时候,绝对相信,一念至诚,自他相应,过后即空。你说这是纸做的,真有用?就有用,诚则灵。假如你拜佛的时候,心不恭敬不诚恳,当作是运动,即使拜一万次也没有用,千万注意!道理就在一个‘诚’一个‘敬’。
‘悬诸幡花’,香、花、灯、水、果、茶、食、宝、珠、衣十种供养,样样俱全。衣服、卧具、饮食、汤药都可以拿来供养。注意!供佛也要像刚才所讲的诚恳恭敬,如同泡一杯茶给我最敬爱的爸爸妈妈,不可以随随便便。否则,不要供,没有用,不但没有用,还有罪过。‘经三七日’,经过二十一天,‘稽首十方诸佛名字’,顶礼膜拜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诚诚恳恳,恭恭敬敬。‘求哀忏悔’,诚诚恳恳地忏悔以前的一切罪过,洗净自己以前所造的污垢,净化自己的心灵,如此日日夜夜诚敬礼拜忏悔,持续二十一天。注意!要专心,昼夜都在干唷!对不起!这句话不恭敬,应该说昼夜都在拜!(众笑),我随便惯了,先向诸位求忏悔。‘遇善境界,得心轻安’,如此诚敬礼拜忏悔,身心自然起反应,并与诸佛菩萨感应,头顶发生清凉,百病消除,而且觉得有光自顶上灌过来。佛在别的经典告诉我们,假如佛过世以后,找不到一个善知识的话,你就皈依佛,佛亲自给你灌顶,给你清凉灌顶,给你光明灌顶。‘过三七日,一向摄念’,再过二十一天,收摄身心,修行止观法门。
【若经夏首,三月安居,当为清净菩萨住止,心离声闻,不假徒众。】
在佛教出家众有个名称叫作‘结夏安居’,就是在夏天的时候,大家集中在一起共同修行,不能出门。尤其在印度,夏季就是雨季,出家人出去化缘不方便,而且在雨季也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出去化缘容易踩死许多小生命,所以,佛规定在这个时候结夏安居。
现在,在这里正是讲到结夏安居,为期三个月,应当与清净的大菩萨们一起专修,‘心离声闻’,为什么呢?声闻是小乘道,菩萨道是大乘道,大乘道并不是不要小乘,而是包括了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学佛的第一步是先学做人,人做好了之后,行一切善,止一切恶,达到天人境界。虽然到达了天人境界,但是,仍然没有跳出三界外。因此,要修跳出三界外的法门,那就是声闻道,甚至要完全出世,出世的话,当然最好是出家,出家就是离情弃欲,杜绝拖累。这样专修,证得四禅八定,乃至于永远在清净无为中,这还是属于声闻缘觉小乘道。
大乘菩萨则不然,不离人间,甚至,不离三恶道,菩萨愿意来做畜生,愿意来做恶鬼,愿意下地狱,以一切众生相来度一切众生。所以,像观世音菩萨的普门品,观世音菩萨以三十二应化身度众生,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譬如说这个人喜欢打牌,菩萨度众生,先要学会打牌,应以打牌身得度者,即现打牌身而为说法。菩萨要有这种本事,又如应以王者身得度者,你就要现王者身而为说法,你是总统,我也是总统,而且我这个总统还比你高明一点。普门品有三十二应化身,密宗也有二十一度母,例如白度母,红度母、绿度母......等等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原理相同。
这是最伟大的教育,依一切众生性向的不同,而显现不同的性向,与他共事,因此影响他、教化他,使他成道。所以,大乘菩萨道不是那么简单,这是非常痛苦,非常艰难的事。大乘菩萨不只以一个方式度众生,你喜欢什么,他会什么;你懂什么,他也懂什么,而且,总比你高明一点,让你跟他走。所以,菩萨要具备五明,那五明呢?第一是因明,就是逻辑,一切理论的学问无所不懂。第二是声明,不管中文、英文、日文都要懂。第三是医方明,菩萨要懂得医理医药,随手可以救人。第四是工巧明,就是一切科学技术都要会。第五是内明,内明最重要,内明就是明心见性悟道;不悟道的话,以上四明学得再好,还是世间法。此处所说的清净菩萨,就是指得内明的菩萨。
若要进一步了解这些菩萨的境界,就要参考‘维摩经’,维摩诘居士所说经,出家佛是释迦牟尼佛,在家佛就是维摩诘,他所讲的是入世在家菩萨的修行,虽有妻子,常修梵行。同时要参考‘法华经’,以及‘瑜伽师地论’的菩萨地。菩萨的一切作为不是为自己,绝对的利他,绝对的清净。例如禅宗的药山禅师告诉李翱:‘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最伟大最崇高的成就,最普通最平凡的行为。‘中庸’也讲‘极高明而道中庸’,最高明的人,他的行为做法是最平凡的,是最合适的,而不是古怪奇特,奇特与古怪不是大乘道的行为。
再说,这一段讲结夏安居三个月,等于是闭关。闭关这两个字是出自于‘易经’——先王以至闭关,什么是至呢?日子到了就去闭关,不是这么解释。中国历法有二至,夏至与冬至,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冬至是在阴历的十一月之间,冬至一阳生,阳气初生,属于复卦,一阳来复,恢复生机的意思。二阳是在十二月,到了三阳则是正月岁首,所谓三阳开泰,地天泰卦,又称为三羊开泰,羊是吉祥的意思。我们现在阴历以正月为岁首,这是周代文化,周代上一朝的殷商,则以十二月丑月为岁首;再上一朝的夏朝则以十一月为岁首,取冬至一阳生之意。
中国的老祖宗先王闭关做什么呢?斋戒沐浴。持斋不是吃素,吃素不是持斋。其实,吃素也不能叫作吃素,什么是素?很难讲,素者白色干净,应该说不吃肉最准确。更不能讲成持斋,斋者清净谓之斋,真正持斋的意思是‘洗心退藏于密’,把自己的心洗得干干净净,一念不生,什么思想都没有了,空了,找不到了,所以,叫作退藏于密。
后来,佛教思想进入中国,用了‘闭关’这个名词。你们学佛可不要轻易谈闭关,禅宗有两句话:‘不破本参不入山,不到重关不闭关。’没有悟道以前,还没有资格到山里住,因为你身心的烦恼还没有清净,即使到了最清净的地方,你还是有烦恼,要悟了道,破了本参,破了初关,明心见性,才有资格入山。初关是见空不见有,到了重关是起有而修,此时,昼夜都在定中。真正的闭关不是在拜佛、看经,关房里什么都没有,一个蒲团,一个水壶,非常简单几样东西。到了现在,把门一锁都闭关了,你闭什么关?观音关,拜经关,都是关。
我们讲了半天,是解释‘清净菩萨住止’,千万注意,大乘菩萨不止于内明,不止于悟道,更重要的是行愿,你的行为是不是真正的利世利人?光想修道,青菜萝卜吃得很好,万事不管,那不是菩萨道。
‘圆觉经’在这里说,结夏安居的时候,必须找这么一位清净菩萨大善知识共同进修。刚才提到闭关,有些同学要去闭关,你凭什么闭关?我想去专修一下,你凭什么修呀?你拿什么来修?你知道修行的路吗?有方法吗?到了这个境界,下一个境界如何,你知道吗?不知道,你怎么修啊?例如打坐摇起来了,摇起来又怎么样?摇到那里去?你说气脉通了,通到什么程度?通到那里去?这些都不懂,你如何专修?你如何闭关?古人闭关是依止明师而修的呀!照应你闭关的是老师,真正护关护法的是善知识,随时告诉你下一步怎么办。我有几位年纪大的老朋友说要去闭关,谁去照应你呀?我有学生,我有徒弟,好吧!你去关吧!
‘心离声闻,不假徒众’。结夏安居,修的是大乘佛法,不是声闻乘。‘不假徒众’,假就是藉,借用;决不依靠徒众。
【至安居日,即于佛前作如是言:我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踞菩萨乘,修寂灭行,同入清净实相住持,以大圆觉为我伽蓝,身心安居平等性智,涅槃自性无系属故,今我敬请不依声闻,当与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三月安居,为修菩萨无上妙觉大因缘故,不系徒众。】
至安居日,道场布置好了,日子确定了。布置道场并不一定要花很多钱,乃至于你没有钱买佛像,写一个‘佛’字挂在那里也可以。即使不挂‘佛’字也可以,佛在那里?佛在心中,内心庄严就可以了。以前的印光法师,他的寮房里没有佛像,也没有供一个‘佛’字,只有‘死’字,念死,随时想到死,所以,赶紧修。我把一切安顿好,等到后天再来修行,死!明天有没有你还不知道呢!还有后天?常常有同学问:老师啊!年底打七不打七呀?我说我啊!明天在不在还不知道,还到年底?人世无常。但是,你要布置一个佛的坛场就要庄严了,香、花、灯、水、果一应俱全,敬佛如佛在。
道场布置好了,跪在佛前,告诉佛说:我比丘某某。假如是男居士就说我优婆塞某某某。然后就是发愿,发什么愿?这是上乘禅的修法,也是无上密的修法,假如是真心至诚发愿的话,愿力到了,功夫也到了,初发心即成正觉。‘踞菩萨乘’,我要修的是大乘道。修大乘道,先要求证内明,就是寂灭行,一切念,一切行,了不可得。
‘同入清净实相住持’。同入,与谁同入?与诸大菩萨同入,包括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同入什么呢?清净实相。什么是清净实相?智慧的成就——般若实相,般若波罗蜜多。此实相般若不假修持,自然清净。‘住持’,住持正法,以实相般若为主持。
‘以大圆觉为我伽蓝’,以大圆觉境界为我的道场,尽虚空、遍法界均是我的道场。‘身心安居平等性智’,我相没有了,一切众生与我性相平等,同一本体,没有差别。为什么呢?‘涅槃自性无系属故’,因为一切众生与诸佛的本性本来清净,本来解脱无所系,本来平等无所属。
‘今我敬请不依声闻,当与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三月安居’,我现在请十方一切佛与一切大乘菩萨,与我同在,与我共同修行。
‘为修菩萨无上妙觉大因缘故,不系徒众’。因此,在这样一个庄严的道场,十方一切佛与菩萨都与你同在,自己的身心随时要清净,以求得无上妙觉,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彻大悟。在此大因缘下,当然不系徒众。
【善男子,此名菩萨示现安居,过三期日,随往无碍。】
不管是出家的比丘或是在家的居士,如此专修三个月,如何专修呢?就是遵照刚才的发愿内容而修,修寂灭行,昼夜都在清净实相中,身心安居平等性智,如此经过三个月,‘随住无碍’,得大自在大解脱。
【善男子,若彼末世修行众生,求菩萨道入三期者,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佛又再吩咐,末世时代修行的众生。修行的众生不只指出家众,包括在家众,想求得菩萨道,以三个月为一期努力专修。‘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意思就是说一切境界来的时候,都不要抓住,不要执着,一执着就入魔道了。有许多人打坐修行,慢慢地会听到一些声音,声音告诉他什么都对了,哦!这是菩萨指示我。全错了,早就着相了,非着魔不可,这决不是神通,而是神经。记住啊!此时要记住‘金刚经’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佛在这里特别作原则性的叮咛吩咐,‘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修行上的障碍,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眼睛看到什么了,以为是得眼通了;另一种是耳朵会听到声音,或者听到美妙的音乐。记住!这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奢摩他,先取至静,不起思念,静极便觉,如是初静,从于一身至一世界,亦复如是。】
佛又慈悲再三吩咐。假定在这三期修行期间,要修什么呢?‘修奢摩他’,就是修止。我们的思想念头像流水一般,修奢摩他就是把它止在一点上,系心一缘,所有一切的修行,第一步都是先求得止,不管是那一宗,甚至是道家、儒家,都是一样。思想、念头、情绪安定不下来,止都得不到,你说功夫有多好,不是自欺,就是欺人。
所以佛说‘先取至静’,我们学习打坐,打坐是练习如何养静,静还不能说是止。你们打坐静静坐在那里,但是,内心的思想七上八下,并未得止。你说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地念,有没有止呢?没有。如何先取至静呢?‘不起思念’。不起思念并不是把念头压下去,不准想,如此的话,非出毛病不可。那么,如何不起思念呢?有什么方法可以不起思念呢?对不起!没有方法。若还有方法,已经不是至静,还在闹中。如何先取至静?——不起思念。如何不起思念?——先取至静。就是这个样子,不可说,犹如雪窦禅师的诗:‘太湖三万六千顷,月在波心说向谁?’
‘静极便觉’,静到了极点,智慧开了,悟道了。‘楞严径’上说:‘净极光通达’,这句话不是比喻,是实际上的功夫,此光不是有相之光,而是自性之光,智慧之光。
‘如是初静’,对不起,到达这个境界,还是初静,再进一步,‘从于一身至一世界,亦复如是’。由自己身心清净,再扩大到整个宇宙世界都在清净圆觉中,都在你的心量中,你的心与整个宇宙融和在一起,那便由‘净极光通达’达到‘寂照含虚空’了。
【善男子,若觉遍满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众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十世界亦复如是。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到达了这个地步,清净觉性遍满一世界,所有众生只要动一个念头,都能清清楚楚地知道。我们举一个故事,对这件事稍作说明。清朝中兴名将胡林翼,虽是儒家,也一样静坐,只是没有盘腿罢了。中国的儒家也一样讲求静定的功夫。有一次夜里扎营,大家都休息了,他在营里静坐。到了半夜,突然下令部队紧急集合,有敌人偷袭,部队马上开往西北方十里外沟渠。到了目的地,果然发现一批敌人,结果打了胜仗。全军官兵欢欣鼓舞,不在话下。当然,有将领就问胡林翼:‘大帅!你怎么知道有敌人来偷袭?’他说:‘我夜里静坐,静到了极点,方圆十里外的声音都听得清清楚楚,敌人经过水沟,惊动了芦苇下的野鸭与雁子,这些声音我都听到了。’在这里,只是随便举个例子,佛菩萨的境界当然更大,不只声音听得见,心念只要一动就知道了。
‘百千世界亦复如是’,大菩萨的境界就更大了,不只一世界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复能知。‘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假如我们凡夫也能知悉众生的心念,那可有得忙了,这个想发财,那个想害人,怎么办?这一切有如过眼云烟,一切皆不妨碍自性之清净。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三摩钵提,先当忆想十方如来十方世界一切菩萨,依种种门,渐次修行勤苦三昧,广发大愿,自熏成种,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上面讲的是修止,现在讲的是修观。若有众生其根性适合修三摩钵提,适合修观,‘先当忆想’,注意这个‘忆’字,忆就是回忆、记住的意思,随时挂念着。‘忆想十方如来’,释迦牟尼佛在这里并没有指定要念那个佛,随你挑选,西方有阿弥陀佛,东方有药师如来。每个佛各有不同的愿力,阿弥陀佛有四十八愿,药师如来有十二大愿,你看看那尊佛的愿力与你有缘,就忆念那尊佛。即使不忆念佛,忆想十方世界一切菩萨也可以,例如密宗黄教观想大威德金刚——文殊菩萨的化身,或者是红度母、绿度母——观世音菩萨的化身。重点在忆想两个字,讲到忆想,宋代诗人黄山谷有两句诗:
‘五更归梦三千里,一日思亲十二时。’
夜里五更作梦,梦到回到相隔三千里外的家,一天十二个时辰都在思念着亲人。若能做到一日思佛十二时,那就成功了。忆想十方如来十方菩萨,必须做到如此地步,才会有所成就。
‘依种种门’,忆想的方法有很多,例如修念佛法门,就必须熟悉‘观无量寿经’里的各种观想方法,如日想、水想、华座想、像想......等等。再说观佛的形像,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在心中显现出来。假如观不起来,只观佛眉间的白毫光也可以,或是观佛胸口的卍字也可以。假如有人心量广大,智慧广大,功德广大,一观,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乃至整个极乐世界全体显现。我们心量小的人,就观小一点吧!小人修小法。
‘渐次修行勤苦三昧’,一步一步地观,观想不是那么容易成就,所以要勤苦三昧渐次修行。观想成就的话,随时随地都在观想境界中,并不一定要专修、闭关、禅坐才能做到,在一切行、住、坐、卧日用之间,观想境界非常明显地现前,也不需要闭眼睛,开眼闭眼都现前,那你说是眼睛看到佛菩萨了,倒也不是,是心意识的境界。
‘广发大愿’,还要发愿,发什么愿?譬如修念佛法门,你必须知道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愿是舍己为人,是利他,而不是自私的欲望。愿不只是心愿,还要变成行为,才是真正发愿。若不广发大愿,观想不会成就。
观想的道理在那里呢?为什么要观想呢?‘自熏成种’。观想是利用第六意识来观,例如观想四臂观音,先在意识上有个模模糊糊的影像就可以,慢慢地让他越来越清楚,如同真的菩萨在前面,再进一步,把自己观想成四臂观音,四臂观音就是我,无二无别。利用第六意识观想来慢慢熏习第八阿赖耶识,这就是观想自熏成种的道理,利用第六意识的现行,形成第八阿赖耶识的种性,死后生生世世,以前所观想的佛菩萨仍然现前。
‘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如果以观想忆念法门修行的人,因为这种修法是有相的修法,如果不通教理,盲目迷信,很容易走上岔路,走上神经之路。不合教理的一切境界,终不可取。要明白什么道理呢?能观者是我,所观者是佛,即使真佛来到前面,与我讲话,都不予理会,‘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假如忘了能观者是我,看到佛菩萨现前,自己忘了我,那就着魔了。
这一段所讲的修观,与上一段所讲的修止,有什么不同呢?有很大的不同。修止是让第六意识止在一点上,不去想像;修观想忆念法门是让六意识去想像造作,同时止在这个观想境界上。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于禅那,先取数门,心中了知生住灭念,分剂头数。如是周遍四威仪中,分别念数,无不了知。渐次增进,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犹如目睹所受用物。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接下来讲的是禅那,禅那是正思惟修,与所谓的禅定有所不同。禅定有四禅八定、九次第定,禅定也是共法,与外道共有的法门;修止、修观、修禅那其中都有禅定,功夫层次深浅不同。那么,这里所讲的禅那是不是中国的禅宗呢?也不是。禅宗又称为心宗,诸佛法门中心的中心,又叫作心中心法。密宗里也有心中心的修法,有其咒语及手印,做到了也可以悟道。这种心中心的修法都属于禅那,禅那的最高境界就是寂灭清净,清净圆明,这是‘如来禅’的境界,与中国禅宗同中有异。所以,禅那与修止、修观有所不同。
修习禅那如何修呢?佛在这里告诉我们,‘先取数门’,这里所讲的数不是天台宗的数息法,而是观心法门。观什么心呢?观后天妄想心,在静中反观自己的起心动念,每一个思想,每一个念头,一个一个都很清楚,心中了知‘生住灭念’。我不晓得诸位的经验如何?真正的修行没有不观心的,对自己的思想念头来去要清清楚楚才是修行。有很多人记忆力不好,修观心法门,记忆力一定会好起来,越放松,影像越容易留;越空越容易装下东西。
修行人要做到心念随时空,禅宗祖师教我们修行要‘无心于事,无事于心。’心中不求什么事。常常有人告诉我明天要怎么样怎么样,我烦起来,就告诉他:你好多余,明天有没有我还不知道呢!管他明天干嘛?这就是无心于事。还要无事于心,所有的事不装到心里头,过了就算,发脾气,要发就发,我发起脾气比谁都大,一边发脾气一边心里还在笑。有同学问我某人这件事怎么处理,我说骂都骂了,还要怎么处理?骂他就是处理了嘛!你还要他怎么样?错了已经错了,你打死他也错了,错了还挽得回呀?
‘分剂头数’,对于每一个念头还须懂得分辨善恶,剂就是排列归类,对于自己心中的每一个思想都念念清楚,在‘瑜伽师地论’里称为周遍寻思、周遍伺察,这就是修心、修行。许多人学佛修行对于自己讲的话都搞不清楚,都没有好好的观心,都不晓得观照自己的内心。念念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才是正修行之路。你们想求智慧,求福德,要如此修法。为什么呢?把心观察清楚,这就是智慧;假如对自己的心念不清楚,那是细昏沉,因为落在细昏沉中,所以智慧发不起来。怎么说这也是修福德呢?对于自己心念的是非善恶都清清楚楚,把恶念拿掉,善念增加,功德自然增长。所以,观心法门有如此重要,尤其号称学禅的朋友们,特别注意这个法门,连这个最基本的都做不到,还谈什么禅?不要自欺欺人。
‘如是周遍四威仪中,分别念数,无不了知。’无论行、住、坐、卧,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于自己的心念都清清楚楚,甚至在睡觉中,对自己的梦也清清楚楚。更进一步,在梦中还可以作主,变个山来玩玩就变出一个山来,如此的话,修行才算稍有成就,死了嘛,才不会迷糊,不会被业力牵着走,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动念就去了。
讲到作梦,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四、五十年前,我有一位一起学禅的朋友,他的太太也想一起来学,他这位太太很娇,也很折磨丈夫,很爱丈夫,拿感情折磨丈夫。有一天她来看我们的袁老师,袁老师对她很不客气,胡子一抹,问她:‘你来干嘛?’‘我跟剑秋来,(他的丈夫名叫剑秋),想先生收我作徒弟。’袁老师眉毛一横,头一歪,说:‘我这里不收女人的!’我们在旁边看到,担心死了,不要回去吃安眠药唷!赶紧跟在后面送她出去,‘大嫂!不要难过啊!先生脾气就是这样。’‘我不难过,我不难过。’她态度表现很好。
她回到家里,气了,这糟老头有什么了不起,摆臭架子,我就成佛给你看看!于是,自己弄个蒲团,打起坐来。拚命用功,饭也少吃,觉也少睡,想马上成佛,腿痛也强忍下来,搞了几天,病倒了,发高烧。刚好碰上家里没有钱,她先生急了,不晓得怎么办?只好守在太太旁边,求观世音菩萨帮忙。平时叫他念佛,打死也不干。现在太太病了,家里又没钱,只好念佛,他一口气念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圣号,念了五个钟头。
到了黎明,他太太突然坐起来,一把抓住先生的手说:‘剑秋!我信了。’这下可把我那位朋友吓了一跳,以为她发高烧,烧过了头,发疯了。问她:‘你信了什么?’她说:‘你是菩萨,你的老师是佛。’这么一答,更加令人莫名其妙。‘怎么了?你怎么这样讲呢?’她说:‘我病好了。’这样一说,他才放心。‘那倒底怎么回事?’他太太说:‘我病得好难过!好痛苦啊!我叫你拿水给我喝,看到你全身都是金光,金光照到我身上,就清凉了,痛苦全消,然后就睡着了。醒来以后,烧也退了,病也好了。所以说你是菩萨。’第二天,我这位朋友跑到维摩精舍来说给大家听,大家都笑,袁先生也笑,大家等着看她下一步会怎么样?
她还是继续用功,天天打坐。有一天夜里作个梦,她自己也知道要作梦了,就让它作吧!她心里想:好,要作梦嘛!就作个大梦,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看看。她的念头这么一动,就看到一尊大佛,光芒四射,她就跪下来,向佛磕头。她说她一边磕头,一边心里还在想:袁老师!你这个糟老头!嗯!我现在看到佛了。她向佛说:‘佛啊!你要度我,我要回去跟那位老头子比一下。’阿弥陀佛对她笑一笑,也不讲她什么,对她说:‘你饿了吧?’‘对呀!我饿了。’地上就冒出一张桌子出来,什么好吃的东西都有。吃完之后,佛问她:‘你到这里来,还想看什么?’她说:‘佛啊!你这里有没有跳舞的呀?’佛说:‘有啊!’佛将手一比,马上出来一群美女,那些女的真漂亮呀!她说我根本就无法跟她们比。看完了跳舞,佛又对她笑,她问佛:‘佛啊!你这里有没有电影?’佛说:‘有啊!’马上电影银幕就出来了,反正,要想看什么就有什么。过了一段时间,她想一想,我在作梦,不要梦太久了,假如丈夫以为我死了,把我抬去埋了可不好。于是,她跪下来向佛说:‘谢谢!我要回去。’佛说:‘好,你回去吧!’
故事还没有完,她拜别了阿弥陀佛,就走回家。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堆坟墓,从坟墓里走出一位女鬼,这女鬼很凶恶,要抓她。她赶紧打坐,把心定下来,向女鬼说:‘你不要抓我,有冤也好,有仇也好,有爱有恨也好,我刚从阿弥陀佛那里回来,等我成佛以后,我带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而且,我喜欢漂亮,你那么丑,我不怕你。’她这么一说,那女鬼羞答答钻回坟墓里去。
然后,她就继续往前走。走没有多久,出来一位男鬼,这位男鬼真漂亮,比以前所见过的男人都漂亮,向她百般挑逗,她心里知道这个男鬼就是那个女鬼变的,她告诉这个鬼:‘你少来这一套,我刚从西方极乐世界回来,什么好看的都看过了,你这一套迷不住我。’这个时候,这个漂亮的男鬼突然变成青面撩牙的厉鬼,这下子把她吓住了,她拚命跑,拚命往家里跑,跑到家门前,踩到一块踏板,一滚,滚到床上,出了一身冷汗。
她就这样醒了,醒来之后,楞了半天,坐起来,看看丈夫还在睡觉,于是将丈夫摇起来。她丈夫问她:‘你干什么?’—,‘我悟了!’她丈夫说:‘你不要发神经。’她说:‘我真的悟了。’她丈夫看她说得那么正经,说:‘怎么回事?你讲给我听听。’她说:‘梦的也是我,阿弥陀佛也是我,西方境界也是我,那个女鬼也是我,男鬼也是我,那可怕的厉鬼也是我。我爱你爱得要死,其实,爱的是我自己。从此以后,我不再爱你了,以后我们是道友。我不再被自己骗了。’
她的丈夫听了很高兴,告诉她:‘好了,你真悟了,现在我也解脱了,老实说你这样死爱我,我被你缠得也受不了。你现在悟了,我很高兴,我来皈依你。’她的丈夫就在床上跟她磕头。第二天清晨,两人一齐去见袁老师,袁老师也怪,一进门就叫她跪下磕三个头,这下我收你作徒弟了。她说:‘袁老师,今天你不收我也没有用,我已经打好主意,一进门就要向您磕头了’。袁老师说:‘好!好!我都知道了。’
我们讲了一个作梦的故事。梦中能够作主,生死才有把握。所以,平时在行、住、坐、卧之间,自己心中的分别念数,无不了知。若有一念不知,便是昏沉,便是无明。所以,你们天天在无明中,迷迷糊糊,不是密宗的呼图克图,而是糊涂可土。这怎么得了?一定要无不了知,清清楚楚。
然后,‘渐次增进’,一步一步地进步,‘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而,犹如目睹所受用物’。由自己的心念清清楚楚,而至于一切众生的心念也清清楚楚。佛在这里以百千世界的一滴之雨来作比方,因为雨的数目太多,数不清,但是,你都很清楚,犹如目睹所受用物,犹如亲目看见,都在心中清清楚楚。一面又吩咐,到了这个境界不要得意,这只是修禅那的初步,没什么了不起,其间还有很多变化,甚至十方诸佛与你摩顶授记等等,这些都不要理会,‘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以上所讲的是修止、修观、修禅那初步开始的方法。
【是名三观初首方便。】
这就是最初修止、修观、修禅那三观的方便法门。
【若诸众生遍修三观,勤行精进,即名如来出现于世。】
假如有众生修止、修观、修禅那,能够非常认真勤快,不断求进步,等于佛再来住世。
【若复末世钝根众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业障,当勤忏悔,常起希望,先断憎爱嫉妒谄曲,求胜上心,三种净观,随学一事,此观不得,复修彼观,心不放舍,渐次求证。】
假如将来末世的钝根众生,所谓钝根就是很笨,不能快刀斩乱麻。钝根众生想要求道学佛,修什么都不得成就,例如在中国流行的净土法门,非常简单,只要念一句佛号,念到一心不乱,可是,很少人能够做到一心不乱。不要认为打个坐,念个咒子;然后,闭起眼睛看到了什么,或是心里有什么灵感,以为这就是成就,千万不要搞错,所谓成就就是要证得果位。
为什么不得成就呢?‘由昔业障’,由于被过去生所造的业力所障碍了。业障的问题,讲起来很多,可另作专题讨论,在这里不详细讲。
那么,被自己的业力所障碍,不能证得道果,怎么办呢?‘当勤忏悔’。忏悔这两个字,我们很熟,尤其是我们学佛的人,动不动就忏悔。到佛菩萨前面磕几个头,拜一拜,哭一场,唉呀!我在忏悔,事情过掉以后,又是我行我素。这样是不是忏悔呢?这不是忏悔,这是作假、自欺。所谓忏悔,就是停止以前所做的错误,永远不再犯,以后的行为只起善不起恶。
佛在这里告诉了我们忏悔的办法,‘常起希望,先断憎爱嫉妒谄曲’。常常生起希望断除业障之心,先断除憎心与爱心,憎是讨厌,爱是喜欢,正反两面。憎是由嗔心而来,是一种仇恨的心理,讨厌这个人,讨厌那个人,埋怨这件事,埋怨那件事,怨天尤人。我们仔细观察人的心理,很好玩!一个人做错了事,刚开始,脸红一下,过几秒钟,红就退了。想了一想,我还是没有错,错的是他,或是别的什么原因才促使我这样。甚至归咎于社会问题,不是你的错,也不是我的错,是社会的错。不要忘了社会也是人组成的,归咎于社会问题,这是推托之辞,不负责任的行为。把错误推给人家,把责任推开,或是排斥一切,这种心理是憎。
憎的反面是爱,爱不只是男女之间的爱欲,包括了广义的贪爱。爱就是执着、占有。假如把自私的贪爱反转过来,变成牺牲自我,爱护别人,就是慈悲。
嫉妒的心理属于嗔,嫉妒的心理也有很多种,发生在感情方面比较多、比较明显。因为求之不得,贪之不足,所以产生嗔恨,见不得别人比你好,也因为智慧不明了,自己的心结解不开,佛学称为结使,小乘佛法归纳为九十八个结使。修行就是去除这些结使,把这些结使一个一个解开来,就是修行的成果,例如一个内心充满仇恨的人,经过修行,变成非常慈悲,或是一个愚笨的人,经过修行,变得聪明开通。但是,很多人学佛的结果,变得越来越笨,脾气越来越大;信了教以后,越来越脱离现实生活,变得神经兮兮,古里古怪,几乎每个宗教都是如此,看了真使人害怕。再说,宗教徒彼此之间互相排斥,也是嫉妒;不管男女老幼都有嫉妒的心理,你的学问比他好,他会嫉妒;你的事业比他好,他会嫉妒;你长得比他好,他会嫉妒。你在街上多看女人一眼,夫妻回家保证吵架,女人在小地方很仔细,比较爱吃醋。有些人对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很好,对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不理,其实,这就是嫉妒心理的反面,你为什么要有所差别?能平等对待就好了,他不能平等。修行要从这个地方检查自己,不是说我去学了一个法,又会打坐,又会念咒,又会结手印,这就可以修成佛了。
还有谄曲,谄曲就是圆滑,转个弯。讲话拐弯抹角,内心打主意想计谋,都是谄曲。谄是谄媚,在外表上讨你喜欢;曲就是弯曲,掩饰作假,所以佛说:‘直心是道场。’你说:‘我要骂他就当面骂他’,这就是真心吗?不是,这是嗔心。
佛告诉我们,忏悔要去除切断憎爱嫉妒谄曲这些心理,把内心洗刷干净,这才是忏悔。并不是跑到佛堂哭一场,就是忏悔了。哭是情绪的发泄,哭过以后,心情很平静,那是哭累了,别的事情想不起来了。你不要以为在佛(或是上帝)前一跪,一哭,忏悔之后觉得好安详啊!得到上帝的灵感啊!得到菩萨的加庇啊!那是累啦!不是佛菩萨的感应。不信,再过几个钟头,吃饱了,体力足了,他的脾气又来啦!注意!什么是真忏悔要搞清楚。
忏悔之后,内心洗刷干净之后,再来修止、修观、修禅那,‘求胜上心’。但是,我们一般人相反,不求忏悔,就想修止、修观、修禅那;结果,越修,心越乱,止也止不了,静也静不下。先求忏悔,内心纯善,到了善的境界,中国人讲‘为善最乐’,心理产生喜悦,生理发起轻安,再来求定,那就容易了。
在修止、修观、修禅那三种法门中,‘随学一事’,随你选择一种修习。但是,选定之后,就不要随便更换,须易观时再改。一门深入,心不放舍,专心一志,全力以赴,‘渐次求证’,一步一步进步,一步一步求证。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这个时候,佛归纳以上所讲的要点,作成偈语。
【圆觉汝当知,一切诸众生,欲求无上道,先当结三期
忏悔无始业,经于三七日,然后正思惟,非彼所闻境
毕竟不可取,奢摩他至静,三摩正忆持,禅那名数门
是名三净观,若能勤修习,是名佛出世,钝根未成者
常当勤心悔,无始一切罪,诸障若消灭,佛境便现前】
圆觉汝当知——圆觉菩萨,你应当知道,
一切诸众生——所有一切的众生,
欲求无上道——想要求得成佛无上大道,
先当结三期——先要准备长期、中期、短期专修,
忏悔无始业——忏侮自己无始以来的业障。
经于三七日——经过了二十一天的专修,
然后正思惟——然后见地思想正确,
非彼所闻境——不是自己理上所懂得的境界,
毕竟不可取——都不可以去执着。
奢摩他至静——奢摩他就是修止,先取至静,不起思念,
三摩正忆持——三摩钵提就是修观,忆想十方如来,
禅那名数门——禅那是了知自己的心念,
是名三净观——修止、修观、修禅那是为三观。
若能勤修习——若能勤苦修习这三种法门,
是名佛出世——等于佛再来世间。
钝根未成者——钝根修法不得成就者,
常当勤心悔——应当努力求忏悔。
无始一切罪——忏悔过去无始以来一切业障,
诸障若消灭——所有业障结使都消除了,
佛境便现前——佛的境界便一一现前。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