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楞严经浅释,楞严经全文,达照法师:《楞严大义》修道之二十——手机学佛网

楞严经专题部: 简介| 原文| 白话文| 注音|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达照法师:《楞严大义》修道之二十  

  《楞严大义》修道之二十

  为什么要弟子们培养福报,培养福德?与众相处的时候要替别人着想,不能替自己着想,你替自己着想,你永远就只有自己,你想成就是不可能的。有些人说:“法师,我要跟你学习佛法。”我说:“行啊,旁边有好多事情,你看这个地还没扫,还很脏的,你赶紧去把它扫掉,等一下还有事情。”他说:“那个叫他们去做吧,我想看经要紧,我要多学习法。”我就知道,这种人当不了法师的。你看他的心量,都不想帮助别人,这个法讲出去,还有谁得利益呢?——没有利益的!只有你的心想利益众生,你的法讲出去就是为他讲的,不是你在那里背书啊!你如果学了一大堆的知识,在那里背书,背下来,你的那个法听不听我看都差不多。

  不想利益众生的人成不了法师,成不了菩萨,也成不了大气。这在自己最微细的心念当中,你可以注意。特别是我们出家人上早晚课,我就能看得出来,大家都在念,这个人不开口,念闭口真言的,他成就一定不会太高。我对他的希望就是,他能够保管自己就OK了,他只要不给别人捣乱就阿弥陀佛了,因为他的心没有别人,旁边的人都没有。他念两句,他说“我念很累”,别人念都不会累,他念就累了?他就怕自己累,不怕别人累。有些人就是这样,别人越累,越觉得:嗯,这人累,好!我不累了。这是持戒修福报的最基础的地方。

  定呢,是长期培养的。我们诵经、念佛、打坐,都是培养定学。诵经有两种功德:一种是增长你的定学。经书的内容不告诉你,一部经让你去念,十遍、百遍、千遍、万遍你念下去。你从头到尾念啊念啊,念的时候最多心里想到是经书里面的内容,大部分都不会去想别的事情了,无形当中你的定力开始增长了;在增长的过程中呢,你已经在学定的这个定学上面了。

  让你持咒,持十万遍、一百万遍,一听:“哎呀,师父,我要念这么多经啊,太难了!”哪里是难呢!在培养你的定力,你不知道,这是你人生最应该追求的东西。有些居士让我给他开功课,我让他先诵一千部《地藏经》,再诵一千部《普贤行愿品》,再拜佛,拜十万拜。有居士就说了:“师父怎么没有给你开功课,怎么给我开一千部啊,是不是瞧我不起,是不是看我业障太重了,师父是不是故意要折腾我?”你想想,这样去理解师父的。你不知道,这个定学是我们从始至终都要学的,直接在无苦之乐上让你去锻炼自己,你认识不到。

  讲解经文,就是让我们增长慧学。我们也很重视这个道场,让大家要经常听课、听法,就是为了让我们增长慧学。这是非常重要的三无漏学,只有这三个,无论哪一个你安住了,你就是快乐的,你修行绝对不会痛苦。

  持戒最根本的,《楞严经》里面给我们讲了四种律仪——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它是以YIN、杀、盗、妄这样的顺序。佛跟阿难说:“汝修三昧本出尘劳,YIN心不除尘不可出……如蒸沙石欲成其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杀盗YIN妄四根本戒,如果你不能遵守,而去追求世间的这些感官上、欲乐上的享受,这种心没有消除,那么你的心就被尘劳捆住,不能解脱生死轮回。其它的一切世俗的欲望都是如此,不唯杀盗YIN妄。你追求名,也一样不能出尘劳,因为这个名利财色全是世间法。遵守戒律,心随时安住于守规则的状态,不规则的行为对你来说就不会痛苦了。

  戒律又称为“波罗提木叉”,翻译成汉字就是“别别解脱”。每一条戒都是为了个别个别的一个解脱。不杀生,是为了不要遭受被众生杀的这种恶果,那么杀生所带来的痛苦、给众生带来的痛苦从此就解脱了,所以我们不杀生。偷盗有恶报,不偷盗,就没有偷盗的恶报,不会犯法,也不会让那些被偷的人痛苦,所以也是一种解脱。每一条戒都是一个解脱,大家不要以为戒律是用来束缚我们的,相反,戒律是用来解脱我们的。它翻译的名词就叫解脱,而不叫束缚。经常有人说,佛教用很多的戒律来束缚我们的行为,其实不对。它是规范我们的行为。我们行为不规范,让我们规范一下、正常一点,这是持戒。

  修定呢,当你的心安住于定中的时候,你不会痛苦,也不需要去问师父:“我这个对还是不对。”你听闻了经教以后,就知道自己心情稳定肯定没有错。比如说,你听闻了修净土,知道念佛求生西方;参禅,知道要明心见性;知道在心性上,我们的心性跟一切诸佛菩萨、十方法界的众生都是一样的。你的心稳定了,去观照这种心性的妙用,一定不会错。然后你智慧生起来了,对于世间的因果越来越清楚,对于善恶好坏越来越明了。所以戒定慧这三者,我们要不停地去追求。

  六神通中,第一最根本的是漏尽通——烦恼断尽。三无漏学——戒、定、慧,无漏就是没有烦恼,这是真正的大神通。有了戒定慧这三者,你行遍十方法界都没有障碍,没有戒定慧啊,寸步难行。所作一切、起心动念,无非是罪,无非是业,只有戒定慧这三学,在行为的时候不会痛苦,它的结果一定也不会痛苦,并且是快乐的。比如说你心安定了,很殊胜,他的结果一定也是快乐的。

  要知道因果的道理,是慧学对世间最基本的一个看法,在现实人生当中。四种律仪在《楞严经》里面属于“四大清净明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大家读经文也可以看得出来,佛陀斩钉截铁地说,我们修三昧、修正定,目的是为了出离尘劳。尘就是六尘,六尘——色身香味触法,使我们劳累不堪。你很辛苦,为什么会辛苦?你的六根不停地随外面转了,就辛苦了。你今天看什么东西看一天,你就很累。你听东西听一天,也是很累,所以我们上午听两个小时,下午两个小时,晚上就不能再听了,你听得再多就累了,耳朵受不了。接触也是一样,你的六根追逐六尘的时候都是很辛苦的,叫尘劳挂碍。我们把心挂在六尘当中,又劳累又障碍,所以叫尘劳挂碍。修行是为了出离尘劳挂碍,你把这个心收回来,安定了,不落在六尘上面了,你就不会犯戒了。本出尘劳,YIN心不除,尘不可出;盗心不除,也是尘不可出;杀心不除,也是尘不可出;妄语不除,也是尘不可出。杀盗YIN妄这四根本,扩展开来,一切不法的行为全部都是要戒掉的,都是让我们心随境转。

  大修行的人看到十八界一切法都成为妙用,前提是已经安顿了。大家通过见道的学习,你就可以感受到能所双亡,你已经安定了。这个时候你再看前面,说那是墙,这是柱子,虽然心随境转,你的心分别这个是墙还是柱,但是你并没有一个随它转的那个我,因为你能所一直都是双亡的。“心随万物转,转处实能幽”,在转的时候还是非常悠闲自在;“随缘认得性,无喜亦无忧”,随所缘的境界,你在所缘的境界上面就认得这个性,生起作用的这个性,随缘都能认得,那你就没有喜也没有忧,这样我们智慧就生长起来。如果你功夫是成片的,在这种状态底下,不会犯任何的戒,也不会做任何错误的事情,包括你的想法都是合理的,不会想不该想的事情,不会想让自己、让别人烦恼痛苦的事情。

  真正的大神通就是,没有烦恼才是大神通。因为长期处在没有烦恼的状态,我们原本被掩盖住的很多功能慢慢会显发出来。比如说这个五种神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这五种通,只有你心定下来,稳定下来以后,它慢慢地就会在展开了。用现在的心理学说就是,你心灵的敏感度越来越高。有些人,你给他讲话,他听不懂,你给他讲这个意思,他会理解成那个意思,这说明他的心太乱了。如果他的心很稳定,像镜子一样,不要说讲出来,你还没讲他就知道了,看你的眼神,看你的这个行动,他就能知道这个意思。当然,如果心再粗一点,可能需要你讲,你讲一半,后面一半还没有讲,他就知道你后面一半是什么意思,这就是他心通的开始。我们不要把神通看得很神奇,实际上你的烦恼断尽了,万无一失。然后在这个状态下,神通是慢慢地开发出来的,并不是很神奇的东西。神足通,其它的任何通,包括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也是一样,都是在你心性本来的当下,在戒定慧三学当中,一点一点都圆满具足。

  我们在念一句阿弥陀佛的时候,很清楚的就是念阿弥陀佛。就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你的心已经慢慢地蕴含着佛的功德,佛的功德、佛的三十二相在你心中已经慢慢地展开,但是还没有成形,你还不知道。你如果听了见道的这个道理,在根、尘、识处都能够用功,我们叫做“心里已经诞生了圣人”,叫做“长养圣胎”。像十月怀胎,一开始是没感觉的,我们现在如果一下子明白了心性,你也没有多少特别的感觉。好像还是一样吃饭、一样穿衣、一样走路,感觉像是一样的,实际上在你的观念上是完全不同了。本来是承认有一个自我,从小到大牢牢地抓住一个我,现在你认识到了,这个只是一个缘起的,妄想也只是一个缘起的,根尘识的世界也只是一个缘起的,只是一个工具,这些的背后——它们的性能,才是我们的心性。但是这个性能,它没有形象,所以不能称为我,如果一定要称为我也可以,但不是我们现在凡夫心当中的这个我。

  《涅槃经》里面又说,佛性具足常、乐、我、净四种功德,叫“涅槃四德”。常,是不断,不会变化的,永恒的;乐,是没有受苦的;我,是可以作主,不会变化、不会改易、不会离开的;净,就是没有污染的。自性具足常、乐、我、净四德,随时在显现,显现了,就显现了;不显现,也在那里。它没有来,没有去,没有离开,没有减少。一旦见到了这个,我们安住于这个来用功,来修行,一开始你感觉不是特别强烈,但是你只要确认了这种观念以后,一旦认识、确定了这种观念,那么以前那个确实在斤斤计较,在去追求世间这些享受的那个“我”啊,慢慢就模糊掉了,就淡化了。甚至有些感觉敏感的人,那个东西就没有掉了,再不会承认有一个“我”在这个世界。

  我们现在这一生,就是借助一个工具在这里用,这只是一个工具。这个工具我们贴个标签,叫做“我”,你也可以说“我”怎么样怎么样了,它只是一个标签而已。工具用到什么程度,都没有关系,这里不用了,还可以到别的地方用。甚至还可以千百亿化身,你的心量很大,想同时利益很多众生的时候,你就能够千百亿化身。如果你不想利益众生,你只想度一个人,你就是一个化身;你想要度两个人,你就有两个化身;你想度千百亿众生,你就有千百亿化身,这是按照我们发心的程度来展开的。不发心的人,没有菩提心的人,他成就不了化身佛,就没有办法去度众生,这是有因果关系的。所以呢,我们自己看到了,把这种强烈的我执放下来以后,在日常行为当中就是“长养圣胎”,这就是修道。你看“二十五圆通”,随处都在修,不行了,我们在一个根上修,在耳根或者在根大上,或者在念佛、或者在持咒、或者在诵经,都不离开戒定慧三个原则。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