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华严经浅释,华严经全文,海云继梦:四十华严 第三卷 第30讲——手机学佛网

华严经专题部: 简介| 原文|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海云继梦:四十华严 第三卷 第30讲  

  《四十华严》第30讲(2007年9月29日)A

  好,大家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大家请放掌。

  我们昨天跟各位提了一段。我们再把后面的这个经文,再跟各位提一下,这些善根,有哪些善根。

  我们看下面一句。“本不修习顺一切智诸善根故。”

  昨天我们跟各位提到一切菩萨波罗蜜。这个是很好修学的。每个人在你的一生中,大家都应该激励自己,为自己负责,也考验自己的能耐,超越你自己。不要都是在已知的范围内做,那这个你的善根不能培养。你要走出你已知的圈圈,走到圈外去。

  那这个呢,你就需要有很大的勇气。因为,要走出已知的圈圈,那就是未知的领域。那这种善根你必须要自己去培养。

  有点冒险,所谓冒险就是很有可能头破血流,很有可能会粉身碎骨。成功,不见得人家会赞美。失败,那你一定一塌糊涂。那怎么办呢?所以很多人他畏缩,不敢出去,就一直在已知的范围内,那你的善根绝对不能增长。

  那一般人来讲,在正常的环境中,他是都会具有那一种所谓探险的本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好奇心。你会去尝试新的领域,这是正常的。你假如从来就不去冒险,不具备好奇心,去接触新的事物跟领域,那你无法修行。

  所以修行功课怎么做?这个就是关键哦。

  同样诵一部经,你也诵经,他也诵经,为什么人家成就了,你不能成就啊?同样念佛,他“南无阿弥陀佛”,你也“南无阿弥陀佛”,为什么人家往生了,你还在这边轮回啊?你就在已知的范围内。人家是走向未知,他才真的到极乐去了。你都在已知的范围内,那你还是回到娑婆来。关键就在这里!

  一个人开始具备有向未知的领域迈进的时候,他的生命是无限的。

  假如你一直在已知的范围内,那你的生命是萎缩的,你要留意到哦,是萎缩的。

  所以,这个部分是让各位去取得那个模式,不是讲的这句话,是你的行为模式、你的思维模式。那句话没什么意思,那个思维模式会带领你的行为产生一个正确的模式,那你要超越自己,那就快了。

  那么今天从这里开始讲,我们就不再跟各位讲那么清楚了,要简单的。因为,每一句都要讲很清楚,每一句都是一个专题。

  “本不修习”。那我们都一直在修,怎么会不修呢?因为你都在已知的范围内,你没办法修,这是一个。

  第二个,他这一个地方,他很重要的一个字“顺一切智诸善根故。”

  “一切智”是什么?

  “一切智”跟你大脑想的“一切智”不一样。大脑想的“一切智”,大概全世界所有的大学里头大概不下一千种的科系,那么,科系里头的学问不下一万种,每个科系最少有十个,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那你这些学问把它当作一切智的内容阿,那是大脑里面的东西。百科全书全部记起来,那个叫一切知识,那不叫一切智。

  “一切智”是指你生命中的,是你本来具足的。一切智、一切智智、道种智、一切种智,都是,都是你生命中具足的。他只是不同方向而已。

  那问题是在你要“顺”。这个随顺就难了。

  你要能够顺,顺一切智,那你有一切善根。那你假如没有办法顺,那你就没有一切善根。

  为什么我们没有办法顺呢?

  因为你是选择,选择性的,你没有办法随顺。你不但选择,而且又是挑选你要的。这是最麻烦的事。

  因为你有习气,你有好恶。所以呢,要发心,要发你喜欢的心。你喜欢做的你才要发心,告诉你,没功德。你有什么功德?那你喜欢做的,那还有什么功德?那你不喜欢做的你就不发心,你还有什么功德?

  “顺”,生命中所需要的。那你在你的环境里,有需要你发心你就应该出来。

  可是你会发现,尽管你懂得这个模式,你也会发心,可是你不会用心。“因为这个我不喜欢,这不是我的专长。我不愿意做。那既然派来的,好吧!那我就姑且一做。”应付过去了。那你有什么功德?对不对?

  所以,你就没有善根。

  好多同修,学佛久了,我跟各位算过了,大概十年以上的老同修、老居士们都犯同样的毛病。念佛三年、诵经三年、禅坐三年、密法三年,三四一十二年,十二年后你就变成佛教博物馆、佛教图书馆,你什么都会,什么都懂,什么法王,什么大德,什么禅师,什么戒,你无所不受,无所不学,然后你脑子里头变成百货公司,噪声一堆。你要往那边走啊?都不是。你说上了交流道了,要走了,要到极乐世界去呢,还是香巴赞巴拉香巴拉去呢?你都不知道,东南西北就团团转。

  这个就是,你只选择你要的,所以你不能构成系统。因此,你没有善根。这是一个。

  第二个,尽管你选定你要的一个坚持到底,那就要看你。

  你去注意看看,这阿罗汉为什么没有善根?他都已经有成就,为什么没有善根呢?因为他已经跟那个盆栽一样,他已成形了就那个形,再也长不大,、。就那个形,盆栽那个形,这样子,看起来很好看。因为,他已经把自己框住了。我们现在的话叫做,可塑性,零。他无可塑性了,不能塑造了。所以对于大范围大面积的,他没办法,他老是那个习气在。这个叫做,没有“顺一切智”。

  那,你要修学这个“顺一切智”。这个也是各位在生活中,你修学的最方便法门。

  自己常常要检点“我现在要做这件或不要做这件,你是凭你的喜好,还是你的顽固执着在做的,还是真的随顺因缘?”你自己都可以检点,这个就是行法。

  高兴的时候,哗,像蝴蝶一样到处飞;不高兴的时候像个木头疙瘩,也不讲话也不反应。不高兴说有定力,高兴的时候说有魅力。这个没有办法,因为你是被情绪控制的,你根本无法解脱。

  那有些修行者是开始选定他所要的,选定他要的。来听经,他也在念佛。来听经,也在搞他的事。他也是来听经吗?对不对。你随顺,你既然发心来听经,那你就好好听,不然不要来嘛。来听经,还在这现场搞你的,那就算你能成就,你也是顽固分子。

  人家去念佛了,打佛七去了,我到那边去打坐。人家明明就念“阿弥陀佛”,你还“我置心一处,我在练数息。”就是这样子。去死好啦!这不是修行,这叫搞怪!不能这样子,要随顺。

  所以很多阿罗汉型的人,为什么到最后他封闭起来?他不能随顺。所以善根不够大,所以他就跟盆栽一样,雨下得再大他也是那个盆栽而已嘛。你说他是榕树,榕树应该很大,他为什么只有盆栽那样?因为他已经定型了,用现在的话讲,无可塑性,经济学的话讲叫做,弹性等于零。弹性小于一,都有可能。修行修到弹性小于一,叫夭寿。你已经修错了,弹性等于零。阿罗汉就是弹性等于零。

  菩萨的弹性是无限大,因为他恒顺众生嘛。恒顺,所以弹性是很大的。

  所以,这个地方各位要留意到。自己要学佛,你一定要有可塑性。无可塑性不叫无常,因为无常,所以你要有可塑性。

  而可塑性跟混乱不一样,混乱不一样。现在佛教信息很发达,我们叫讯息很发达,很普及呀。大家满脑子的里头都是噪声,因为讯息一直钻进去。然后大家又有福报到处跑。弄到最后你在学什么?不知道。这个是遗憾。

  所以这个地方,你要修习“顺一切智诸善根。”

  “一切智”哦,你不要把自己给混乱了。有的是不顺一切智。有的是顺噪声,顺着噪声走,不对。

  这个“顺”,我们还要跟各位谈,这个字有个特别的意义。“顺”,通常我们就讲“随顺”。“随顺”当中他有几个条件。大家不要随就变随便了,随什么都好,就随便不算。

  第一个,你要随喜。随喜功德,随喜呀,你要高兴。一个行者你要培养你的喜悦心。那喜要有,所以你要随喜。

  第二个,要随分。每一个人的条件都不一样,有高有低。人家写论文,你不要跟着人家写论文,你有没有能力写,没能力你不要写。这个叫随分。虽然你随喜,你很喜欢,但是你没有能力写。你有能力当然写,是随分。

  随力,你的能力。你要出钱,你能出钱吗?没钱,你不要老是跟人家借钱出钱嘛。没钱,我当义工嘛。对不对?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随分随力嘛。

  然后,随缘。你有没有那个缘,不要攀缘。

  这样构成随顺。知道吗?随顺是有你的原则、有你的宗旨在那里,这是基本的。而这个宗旨就是一切智,生命中显现的。

  所以,我常跟各位讲说,你要不要修行?两个原则给你选择。

  譬如,我学华严。华严,当然比较麻烦。对不对?那很多人修《普贤行愿品》就那一品,《十大愿王》那一卷经文来讲,那有两个原则,就以《十大愿王》那个经。

  第一个方法就是,“我不想到处跑”这种人他可以用这个方法。一般我们就说法行人。法行人就是,我把所有历史上有关《十大愿王》注解的书,全部收集回来。我就一直研究这些。

  那么这些大德所讲的都对。那么这里面有很多矛盾,很多冲突。好,那就是你的行法。你就在这个圈子里头把它参透,把它融会贯通,用你的来学,你不用到处跑。

  一有机会,有关《十大愿王》的书,我通通收集过来,你就一直研究。那么,他里面所教的行法,那你就照着去做。

  就这么一个方法,这是一个处事的方法,修学的方法。

  另外一个方法,“我就跟一个师父”,这个叫信行人。

  在这个道场,这个法门,这个善知识,这个师父不管讲什么经,我都听,其它的我不听。这是一个方法。我跟这个师父,在这个道场,他讲什么我都听,把他所讲的综合起来整理。

  有矛盾的怎么样,你不要光问,你自己去汇通。有出入的,因为这部经,这部经讲来讲去,大大小小,有偏有园,有大有小,你怎么样去把它串起来。

  当你串通了,我告诉你,你一定比那个师父,比你的师父更高明。因为他有矛盾他不知道,你替他超越了。

  所以一个真正的修行者,他绝对会超越他的师父。假如你不能超越你的师父,不算成就,你只能够说你是师父的研究者,你不是在修行。你在修行一定会超越。师父一定很高兴你超越他,因为表示他教得成功。

  就这两种修学方式。

  要么你就参透你的师父,你得大成就。要么你就把这个世间所有关于这种法门的经典全部收集起来,那你去超越,你也会跟那些大德一样的伟大成就。这个叫做“顺一切智”。

  现在呢,我们很难,顺自己的喜好,所以你就去问善知识。

  善知识给你答案。你就“不过……”“不过”出来了。

  人家在跟你解释的,“但是……”

  “但是”人家又解释了,“可是……”

  讲完了,“还有……”

  那你怎么会吸收到东西呢?这就难啦!

  所以,我们一再提醒各位,你一定给自己定位。定位就这两种方法,你找一种方法。

  不要到处跑。现在福报很大,信息很多,都是毒药,因为它会变成噪声,你没有办法构成一个系统。就用这两个方法。

  我没有跟你讲,一定要哪个方法,这两个方法你可以选择适合你的。对你绝对有说明。

  但是你要知道,修行一定会碰到问题、碰到困难、碰到瓶颈、碰到难关,那就是你要成就的时候,你要超越的时候,你不要放弃。

  也不要想说“请师父来问一下。”这不是算命的,我问一下左转好,右转好。 修行要自己去摸索,自己去走,走不对了再转回来就好了。就是这个样子。

  当你碰到瓶颈的时候,我就要告诉你“恭喜你,你准备要超越了。”你一定要把所有的生命能量往瓶颈那个地方集中,然后一冲,冲出去了。你看看是不是这样?玩过气球吗?那瓶颈的地方一打开的时候,它就往上飞了。对不对?

  所以遇到挫折,遇到困难,那都是你要突破、要超越的时候。

  所以你看禅宗,为什么要棒喝你?你问问题,给你难看。给你难看,你要去超越啊。

  可我们现在的人呢,你问问题,就要称赞你,赞美你“哇!你问得好哇!这个问题问得好,你很有善根。”然后你就醉了,然后师父讲什么,你没听到了。这个老是爱人家说好话给你听的人,不会成就。

  所以你自己要是“我遇到瓶颈、遇到挫折、遇到困难”,那就是你要超越的时候。要留意到这一点。

  不是问知识。要问知识查字典就好了。“师父这个词什么意思?”你把师父当词典了。什么叫真理?什么叫真如?那查字典,不是问师父。对吧?

  好!这个是“随顺”,你自己应该要留意到。当你“随顺”成功的时候,就叫“恒顺”了。是要“顺一切智”,不要变随便了。你假如随顺外缘的话,那就叫随便了。

  下一句,“本不觉了如来出世胜善根故。”

  这个“觉了”就是你不能了解,不能彻底了解“如来为什么要出世”这个胜善根。这一点我想有必要跟各位讲一下。

  “如来出世”,那意思就是有人来成佛了。

  很多人这样问“师父你有没有成就?”

  师父说“干嘛?师父有成就,你红包要包多少?”

  对不对?你问师父有没有成就,那师父没有成就,你红包是不是要缩小?你问这个有成就没成就干嘛?

  一个佛到世间来,要成佛,他有他的特别因缘。你看不到。因为你看不到那个因缘,所以你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来这个世间示现成佛。所以你就不知道,这个世间有什么善因缘,这个世间有什么善根?你看不到。这是你自己要去培养的。

  各位,你不要以为说,你很精进在学佛。有很多人在佛门中是,很精进在造恶业!你要留意到哦,你去留意。你自己要仔细去看看。

  精进造恶业,他不是精进在修学。人家在进行什么,他在破坏。那不是在造恶业吗?对不对?你看,人家在讲经在听经,他自己在念佛,那不是在破坏吗?他哪里在修功德?他哪里在精进?他这个叫做拼命造业!而自己堕到那坑坎里头都不知道,因为他看不到,这个殊胜在哪里。

  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我要跟各位谈的是,“如来出世”,“如来”我们定义是自性,自性的显现他有大因缘的。“如来出世”,你可以把他直接就翻成,诸佛,哪个佛要来成佛的外在因缘所在。

  这个成佛的殊胜,经典里有很多地方都有记载。佛要出世前,我们讲现在的话叫,一个世纪前就有征兆。那么十年前会有征兆,一年前会有征兆,一个月前会有征兆,十天前会有征兆,三天前有征兆,两天前有征兆,当天有征兆,最后他成佛。但是,你看不到。各位,你一定要去留意这个部分。

  这个佛成佛,有殊胜因缘。因缘在哪里?因为你没有去参观过佛成佛的现场,所以你不知道。

  所以,我们上一次为什么跟各位讲说,你要发愿到诸佛净土去,那你就有机会赶快搭便车,大师兄去参加某个佛的这个大会,你就要去。

  我们很少有这种情况,因为你不发心,“本不发心”嘛。

  第二个,这个自性要觉知,自性要觉醒,出世就是觉醒。

  你的自性,前面讲的定义,生命自性要觉醒,你的生命会有一番波动。各位你想想看,你来学佛是为何来的?在这之前你一定会有一些征兆。你有没有这些征兆?你只是一种好奇,单纯的好奇来学佛,那要学什么不知道,那个征兆看不出来,

  有人现在比较少人这样问。我出家以后那几年常有人问,他问一个问题,他说“师父,你为什么要出家?”

  那时候我一下子也转不过来,为什么要出家。就想想想,哎!一想到几个,我出家前有什么征兆没有?我学佛前有什么征兆没有?我发现那时候有一种状况,现在我不知道这里有没有。

  那是三十几年前,我开始学佛以来已经三十几年了。那我正式发愿要学佛之前,大概有两三年的时间,那个时候再往前追溯。我学佛的因缘要成熟的时候,有这样的一个征兆。当时自己不知道。

  我们在街上开车也好,骑摩托车也好,台北街头有很多死猫死狗死老鼠。那个,他们跑出来被人家撵死了。你看到,就很奇怪的,我就会帮他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就念念念,念十声。有时候就一直念下去了,念到红灯停下来,看到美丽的女孩就忘了。(众笑)就有这种情况,念念念,然后念,又看到一只又在念了。有时候,哇!三四只,我要念给谁?好,这个是一个经验。

  第二个经验是,常常有载棺材的那个车子,呼呼就跑到你前面来,一看,“那个人不知道是谁,又死了,好吧念个佛号给他,结缘嘛。”

  那个因缘要促成的时候,你这些因缘会一直来。到了因缘成熟的时候,我发现一种状况,因为我老是念到红绿灯就忘了,后来自己一想这样不对,这样不好。后来就改为,我一到红绿灯我就念佛,一方面补那以前念一半的,本来要念十声,念三声就不见了,要把它补回去。一方面后来就变成应该都补齐了。补齐了以后就“凡是经过这个红绿灯的人,不管过去经过的,现在要经过的,或者未来要经过的,我都跟他结缘。”你知道吗?各位,这是。(众鼓掌)

  不只这个样子。搭公交车的时候,一上车坐下去,我就先观想,回向嘛,“过去搭这部车的,现在搭这部车的,还有未来要搭这部车的,我都跟他结缘。”我就开始念佛。

  这样是不是结广大缘?十字路口也结缘,车上也结缘。有时候站在路口等红绿灯有风,我说好“我站在风头念,风尾吹过的我跟他结缘”。“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直念。你就结广大缘。

  所以我跟各位讲,初二、十六拜拜是跟众生结缘。下午三点半以后拜拜,那个,你假如是做生意的这个很重要,蒙山施食,小蒙山施食,跟众生结缘。你要是做生意的这个功课要做,你都发现那个客人都不知道从哪边爬过来的,就会很多。

  你要是当官的,那初一、十五中午的佛前大供,修大福报,你会平步青云。不是光拜就好了,那里面的功课要做,佛前大供的功课要做。蒙山施食的咒语要念,虽然你念得乱七八糟的,有念总比没念好。人家念七遍,你就跟它念个四十九遍。人家念四十九遍,你就念一百零八遍。因为,光念那些咒语你自己都能够把自己的心性给清净,不会那么浮躁。这都是很大的功德。

  不是说要度他怎么样,别想那么多,结善缘总可以。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状况。

  那你自己要懂得,因为那个因缘会形成。你真的一个人开始在宁静的时候,自己生命的本质他会显现出来。那你的因缘该成熟了,他就会成熟。

  那我们也不过是一个市井小民,学佛因缘要到,你都有种种的征兆。

  那你的生命因素要绽放,要展现的时候,当然也有他的征兆跟因缘。可是呢,因为我们的脑筋里都被名跟利,被贪嗔痴给填满了,所以生命本质的显现基本上已经非常少了。有很多机会你都把他压死了。所以当他蹦出来的时候,你根本都不知道他的征兆,你看不到。

  他的这些胜善根,你就更不能了解了。这是很清楚明白的。

  你学科学的人更应该了解,一个事件的成果,一定有前边的因。对不对?你从化学分子式来看,两个H2加上一个O2就变成两个H2O,对不对?就一定的道理嘛。所以你没有前面的因,不可能有后门的果。所以你这个因缘要成熟之前,一定有前因。

  你把它叫征兆,征兆你容易把它当作迷信。其实它是科学定律。

  这是一定的,而你必须要能够觉了。

  这个部分你要慢慢去培养,这不太好修。这里面有些是很好修的。很好修的你最容易犯。

  尽管我们讲,你看,不能明跟你讲,明跟你讲,丧失你的自尊心。侧面跟你讲,你就装作没听见。你看这种业,你看多麻烦。

  好,我们再看下面。

  “本不获得普遍严净一切佛刹神通智故。”

  这就比刚才更难了。其实我们要“普遍严净一切佛刹的神通”也不难,这都是你生命中本有的,只是你现在被贪嗔痴无明所覆盖。那么要把它除掉,那是需要一番功夫。

  “本不获得菩萨所知广大境界清净眼故。”

  那这个,越看就越难了。后面一个比前面一个更难,叫“后后难于前前”。

  那我们要修这种法的时候,就叫做大法,越往后法越大。

  但你记得,越大的法越生活化。这个就是这种经典的语言模式。越讲、越讲,越难、越难。越难就一定,当然这个越难不是讲辽河隔壁的那个越南。他越难就是越生活化;越是生活化,你越难修。关键就在这里。

  所以很多专家现在用大脑来看,很多专家,你注意看看,越是专家,他越没有生命感。我不是说你,说到你纯属巧合。很多教授很多博士,你去注意看看,越增加,他越没有生命感。你去留意看看。为什么呢?因为他用的是大脑,他专,所以他丧失生命感,生命力。

  学佛的人是越来越有生命感,越来越有生命力。那个生命感,那个生命力,我们叫做生命能量,跟体能不一样。

  所以拥有生命感、拥有生命力的人,他的人生是很美的。他不只快乐,他也很美。而且,他会很清楚地发现,人生的美好幸福等等,其实是来自于很简单的一个原则,你敞开胸怀就幸福了,你敞开胸怀就美好了。

  我们之所以会痛苦,会不如意,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你把自己封闭了。所以你会觉得,幸福好难。幸福不难,对吧?很简单啊。(众鼓掌)

  可是对你为什么那么难呢?对不对?为什么那么难呢?两夫妻已经三天不讲话了,天天都在一起。“拿去,”“哼!拿去。”为什么?心不打开嘛。打开不就没事了。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难在心会闭塞。

  所以我们说,你要培养自己拒绝烦恼的DNA。要赶快把那承接烦恼、扩大烦恼的DNA去除掉。因为你有那种接烦恼的DNA,所以你的人生不幸福、不快乐。这个要丢掉。

  这个“菩萨所知的广大境界”其实不难,真的跟各位讲,不难。你要去尝试一下。

  各位有吃过冰激凌没?吃过。有没有吃冰激凌的时候加酱油?你回家试试看,不要笑。你就不敢试嘛,吃冰激凌时候撒个胡椒看看。

  我要吃东西时,人家常在笑“你怎么搞怪?”不是搞怪。你要去经验啦,你都买来现成的Starbuck回来。我告诉你喝久了就不好喝。你买回来,你自己再加,加你自己的特别调料。喝咖啡,加块红糖。你会发现很多新的东西。你要知道红糖咖啡,多好喝吗?回家自己调。你不要说海云牌的,海云还没出牌子。

  是,你要拥有那一种探索未知的基本能力嘛!就刚才讲的。这就是菩萨的广大所知境界。

  你自己会不会理发?不是理我这个发,理我这个当然会了。你自己试试看。剪完以后,人家说你的头是狗啃的是吧。狗啃的吧?告诉你,这叫酷。(众笑鼓掌)

  人家说“你这头发怎么搞成这样?”这叫有型又有个性。你不敢尝试,我跟你讲,你绝对不敢尝试。

  可是你会发现,人家在这里挖个洞,你也这里挖个洞,在膝盖这挖个洞,你也挖个洞。这个叫愚蠢。对不对?好好裤子不穿,为什么挖个洞?跟着流行。那叫酷吗?那叫笨,不叫酷。

  那你自己可以尝试,为什么不去尝试呢?你就怕人家笑。跟着流行,上帝会笑你,你知道吗?你给凡夫笑有什么不好呢?

  “菩萨所知广大境界”是这样训练出来的。你要去探索未知,慢慢地去看。

  各位有没有喝茶?我告诉你,茶叶,你刚开始时常常会忘记,结果受潮了。泡起来就不好喝,丢掉又可惜,不丢掉又喝不下去。那怎么办?

  我告诉你,去炼奶茶,对不对?你不一定要用什么普洱茶,你用那些已经过期的受潮的茶,泡下去以后,切姜片下去。姜片用煮的,跟茶煮一下,马上捞起来。茶不能煮太久,不好喝。捞起来味道就过了,因为姜片姜丝一煮啊,霉味就没了。

  那时候加糖、加盐、加胡椒都不要紧。我跟你讲加胡椒,你会笑,新加坡最有名的肉骨茶,就是这样做得啦。你不要以为肉骨茶是什么好茶,都是过期的茶煮给你吃的。

  你自己要去经验跟尝试嘛,所以人生多美丽呀。(众鼓掌)

  当你的人生中具有那一种,一直向未知的领域在摸索的时候。并不是叫你一定要爬珠穆峰,对吧?那个探险,生活中有很多好探险的。那小动作,你在家里做饭做菜的时候,你都可以弄出新的,天天都可以有新菜。知道吗?

  你可能没留意。那个菠菜头不是切了都丢掉吗?你捡一捡,菠菜头可以做一个好菜。因为你不试,你的习惯就丢掉。你为什么?钱买的呢,称的时候都算进去了,切下来那个就应该做一个菜啊。那怎么做,你自己来啊。你可以用盐巴先腌一腌,把汁给滤出来,然后那个东西再装个什么,你就去,好吃啊。那就是“刘妈妈的家常菜”。(众笑)

  要自己去发明创造,你才能培养这种“菩萨所知广大境界”。“广大境界”不是拿望远镜看多远的那个广大,不是。

  这个生命中的历练,你一定可以去感受很多,人生真美好。

  所以说一定要放在那里。知道吗?

  吃到酸的东西大家都会怕,有没有?酸的,大家都爱吃甜的,水果一定改成甜的,酸的都不见了。告诉你,酸的好吃,有没有?柠檬整片儿吃。你说“那怎么吃?”柠檬沾糖就这样吃。你要去经验。

  这个都是生活中你有这种心性,我告诉你,你有这种心性。佛成佛的境界你就看得到了,你就看得到了。当你没有心性,你只是乖乖的、乖乖的,“这个一定要切,这样一定要弄那样子”,没办法。只有照着规矩来做,都在已知的范围内嘛。

  你能不能走出已知的范围外呢?那你一定有很多的发明跟创造。这就是人生,多灿烂多芬芳啊!(众鼓掌)

  不要光听我讲哦,我是希望什么时候你有些新发明创造,大家来分享。真的是这种状况。

  要这种境界不难。但是,你假如要真的抱起法本来修密法,修这个境界,难、难、难啊!难如上青天,你知道吗?

  好。“本不欣求超出世间究竟不共大善根故。”

  这个“超出世间究竟不共”的这种境界,我想要先跟各位讲一下。因为我们现在学佛,都把状况没弄清楚,我很简单的用二分法的情况,二分法不是很好的方法,但二分法是很好划分的。

  从第一生命到第二生命,这两个你要分开。极乐世界是第二世界,娑婆世界是第一世界。

  我们这个世界是第一世界。我们的世界跟生命是分开的,你要留意到哦,我们的生命跟世界是分开的。所以,你会认为你的人,你这个人是生命,对不对?我在的这个世界是世界,是不是这样?所以你会想移民,我告诉你不用移民。你移到哪里去都一样,因为你的生命就是你的世界。这一点,你只有在虚幻的世界里你才没有办法体会。

  到了第二世界以后,极乐世界。现在的人在讲极乐世界,还是生命跟世界分开。其实到第二世界以后,生命跟世界是合一的。

  当你认为生命跟世界是分开的时候,你不了真实义,你不了解佛法在讲什么。尤其是我们讲宏观佛教的佛法。生命跟世界是合一的。这个要求证,现在没办法跟你求证。但你要弄清楚这一点。

  从第二世界第二生命开始,一直往后第三第四,一直到N +1个世界,那里面有无量无边多的世界。你越往后走的那世界,那叫“出世间究竟N +1世界”。知道吗?N +1生命就是N +1世界,那个叫做“出世间究竟不共的境界”。

  你能不能够去体会这个东西?

  现在有人在争吵“如来藏”思想是佛陀的思想,不是佛陀的思想。告诉你争执这个是没意义的。在第一世界里头没有“如来藏”,他是潜藏的。在第二世界里“如来藏思想真藏唯心观”是显现的,就这么简单。你假若用这个二分法一看,哪个人在讲什么就知道了。

  所有反对“如来藏”思想的人绝对不是大乘的人。因为在宏观的佛法里,他的重点是在第二世界里。微观的佛法里他的重点是在第一世界,所以他才求解脱,一直要解脱第一世界的束缚。知道吗?

  到了第二世界里头,他已经解脱了。那第二世界的生命因素要起作用的时候,那“真藏唯心观”就出现了。那时候“如来藏”思想是当然了。关键就在这里,你的立场没有看清楚。

  他们吵得很多啊。你们会觉得他们吵的人,再吵,所讲的理论根本斗不起来,因为他在两个世界上说,两个世界上说。当你把它划分清楚,在做什么,就知道。

  当然我是这样讲,因为你只在第一世界,你没有去过第二世界,你根本体会不到啊。你要留意到这一点啊,

  所以我们在跟各位讲,智慧的部分,就慧门的部分、理论的部分,这些是慧,你必须修定,慧才能把你导入,你到第二世界才看得到东西。要不然你一入定以后,都到四禅天四空天去了,你都没有慧,只有大福报。

  所以我们为什么说,修行一定两个部分,一个技术面、一个工程面。你技术面修定,到某个程度的时候,慧要起作用,你才会推出去到第二个世界去。这个叫出世间,你要到这个三界以外的地方去,你不要一直在三界内,就叫出三界。这个叫做“超出世间不共大善根”。你要留意到。

  所以这个东西不是难,是因为你没有这种训练。这个训练不难。

  所以,平常在跟各位谈这个经法的时候,要培养各位这个大善根,是这样的。

  “本不发起一切菩萨广大誓愿出离智故。”

  这些阿罗汉呀,从来就不发起这个菩萨的广大誓愿。有的话,最勉强的是说“等我证阿罗汉以后再讲吧!”对不对?那就晚了,就晚了。这些都是指你还没有证阿罗汉之前要有的。

  很多人都说“我还没有成就,怎么度众生?”

  你以为你度众生啊,只是结缘而已。对不对?你要怎么度众生?你要先结缘嘛。你结缘都不愿意。各位,你有没有结缘的心呢?

  我跟各位讲我为什么会出家,刚刚讲那前因缘,有个因缘。就开始学佛了。

  其实我最讨厌吃素的人,因为我还没有学佛之前,我被吃素的佛教徒欺骗了好几次,骗了七次呀。而且都标明他吃素。所以我就很讨厌吃素的人。

  可是到那个时候,我开始精进的时候,我当然也要学吃素啊,不过那个时候,我已经把欺骗我的那个影子都丢掉了,开始吃素了。吃素那就很麻烦了。因为我们在外面,就常常要跑到素食餐厅去吃。

  那有一次,当然这也是菩萨示现。有个师父吃完饭没钱,跟老板在吵架,老板就骂说“你没钱你敢来吃饭!”

  我说“人家是师父,怎么搞的?”我就跟老板讲,“放他走,他钱我付。”这个不小心讲的。吃一碗面15块,菜也15块,30块。我掏了半天只有20块。(众笑)

  这下子麻烦了,我说“下一次来我给你。”

  他跟我讲了一句“我看你应该不会骗我。”

  最少我也替他付了5块嘛。对不对?“我下次来。”

  下次,那其实没有下次了,就是晚餐而已。午餐付了,晚餐去了,我就压一千块钱。我说“以后师父来吃饭没钱,全部由我这边付。”

  我再附带一句话“没钱的人给他吃,吃完我再付。”

  他说“你讲的算啊?”

  我说“我会常来吃,钱没了你跟我讲。”

  台币有一千块,我就给他一张。过了一个礼拜,结果限制自己,每个礼拜我都要去吃饭,再远也要跑去吃。

  后来我就开始养成一个习惯了,有师父吃饭,只要没有居士带的,不管几个师父,我都请吃饭。就一直供养、供养,我不知道这个叫供僧。因为那个时候开始学佛了,就开始请师父吃饭。

  请到现在就很麻烦。我常常到餐厅吃完饭就走了。因为我出家以后,有这个福报的因嘛,所以就很多人都请我吃饭,我吃饭就从来不付钱的。所以现在我到餐厅吃完饭以后,我就走了。我变成没有付钱的习惯了。

  这个就是发心啦。你要会供养,哪天回到你头上来,你福报就大。

  等常常走了以后才想到,钱没给,等回过头来,“不用了,不用了。”这个就是你要结这个善因缘。

  多供养,福报都是你的了。你要是太小心眼,你就没机会,没机会。

  所以佛法告诉我们因缘在哪里,因果在哪里,这是很清楚的事。当你开始发这个心的时候,你学佛的精进,出家的因缘,很快就会成熟。当你自己还一直锁着你自己的时候,你的因缘要怎么成熟?没有啊,对不对?

  所以看到死猫死狗请多超度,看到师父吃饭请多斋僧。好吧!我们休息一下。

  《四十华严》第30讲(2007年09月29日)B

  好,我们再往下再看。

  “本不从于一切如来威力加持之所生故。”

  这个每一句话对我们来讲,都值得我们大家好好反省。这个“如来威力加持之所生”,现在已经出生了,你到底是怎么来的?大概知道吧?我们都是被业力挟来的,所以“如来威德”怎么加持你呢?

  那,现在没有办法追溯我出生那一刻,对不对?但是,你可以从生活中看,你是不是能够“顺”。

  为什么我们不能够“从于如来威力所生”呢?因为你有自己的想法,你的大脑里头自己的主张太多。好恶、喜好、厌恶的情绪太强,你不是真的在修学。

  所以,我们在…只要你用大脑,大概要成长的你都压下来了,该压下来的你反而让他成长了。贪嗔痴要除掉的,你没有除掉,你反而让他增长。然后说,你有个性。那么,应该增长的戒定慧啊,你不增长。为什么?那叫执着。你看你要命不要命?你本来不学佛,你还不会造这种业,一学佛反而造这种业。这个都是因为你大脑在起作用。

  当然你的大脑在起作用所定的规则,不是没有道理,一定都是大脑的道理,不是你生命中“一切智”或者是“自性”的那个道理。这一点,我们常常要做检讨。

  一个修行者最重要的一个特质就是,自我反省跟检讨。“我这样做,我这样决定,对吗?”要怎么判断对呢?“我是不是顺如来自性,或者顺一切智?”

  刚才这里提的这个部分,你能够“顺”,你就能够“从于如来威力所生”。你不能“顺”就不行。你记得,任何的决定你都缘于这个地方来。

  “我这个决定是恒顺众缘和合而生吗?”

  “我都来听经了,我还在念佛,那你有顺吗?”

  “我都在听经了,我还在转经轮。”

  你两个功德都要修,大概等于零啦。为什么呢?因为你自己的喜好。

  “大家都没转我在转呀,对不对?你的功德怎么会比得上我呢?”

  恐怕是你的罪过比不上我了,不是功德啦。为什么?因为你用自己的。你不是“顺如来性”,自性啊,如来性,你没有顺这个。所以你的“一切智智”不能增长。你只有增长我执、我慢,就这个样子。

  所以,你要“从于如来威力加持”啊,也不难,就前面讲的那个“顺智”,涵盖到后面的一切来。

  “本不能知一切诸法皆如幻故。”

  “一切诸法”,一讲到“一切诸法”统统都是有为法。有为法如幻,正法不如幻。你要记得,正法不如幻。

  所以我们才跟各位讲,我们是常随佛学,佛讲什么,佛做什么,佛想什么,身口意三业,随佛而学嘛。你要留意到这一点哦!

  那佛是不诳语,所以佛语是真实语。对不对?佛的行为也是真实的,他不虚幻,他不如幻啊。有没有?所以你要知道说正法不幻,如幻是有为法。你要留意到这一点。

  所以,当你在作意,起心动念,这个叫“作意”,那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想“我如法吗?如正法吗?还是如有为法?”这个就是修行人在严谨的时候。

  前面我好像跟各位讲过,微观佛教他的重点是身业跟语业,讲话很谨慎,行为很谨慎。因为意业看不到,所以就不是列为他的重点。

  宏观佛法,尤其是菩萨信仰上面的这个领域,他特别重视意业,所以你看大乘佛法的世界里,特别强调心法。有没有?

  但是你要留意到,假如微观佛法,就是一般来讲的小乘佛法,也就是南传佛教,假如只重视身业跟语业,而完全忽略意业的话,一定外道法。

  因为身语意三业是要统合的。他只是因为看不到,他不是不重视。因为他看的到的只是身业跟语业,所以好像特别重视身业跟语业,意业他没有忽略。所以你要来修学南传佛教的话,还是身语意三业要的。对不对?你要留意到这个原则。

  你要修北传佛教,是心法为主没错,假如你认为心法很重要,身业跟语业不管了,那我告诉你,狂禅、狂慧,知道吗?狂禅、狂慧,叫无有是处。你去狂吧。

  所以身语意三业要合起来,你可以意业为重,那么身业语业要配上来。

  现在我们大乘佛法的天下,就是只讲心法,然后行为放荡不羁,口无遮拦。这样不好。你要搭配一下,要有所约束,在符合标准的前提之下,不说100%,你至少也要80分,85分。你可以轻松一点,不必那么拘谨,但是不能够毫不规范。这个要留意啊!

  你不要强调心法,一强调心法就好像身业语业不管了。那你错了。身、语、意业三个,通通都要。

  所以,我们在看的时候,因为你是在修,是从有为向无为,从有为法向无为法走,你的正法还没成就,你所成就的都是有为法的部分。所以身语意三业你都要有所规范。各位要留意到。

  我们看这个世间身语意三业规范得很完美的,佛陀以外,就是清凉国师而已。其它的人我觉得多少都有一些瑕疵,而且示范出来的不是很好。现在这些大德都大有成就,但是你要看得到,真正的这么完美的人你就可以看到。

  清凉国师我想各位除了在华严道场以外,你在其它地方听不到人家赞美他跟歌颂他。为什么呢?因为他都没有事故,知道吗?都没事故。

  你要看到那些法师都很有名,历史上的这些大德有成就的,他们都业障重。你知道吗?因为有业障就出事故,因为有出事故他就显神通,他所以有记载。

  像清凉国师他没业障,所以他很完美,很完美呢外面都没记载,因为他没事故啊。没事故因为他没业障,所以他福报圆满。所以你根本不知道。你找不到他,他太完美了。你要留意啊。

  所以修学的人,你要看到,修行者有业障现前的时候,你最好不要笑,笑他修不好,因为这是必然的。有业障,是因为他福报不够。

  所以我们才跟各位讲你最好是修圆融道,做归零功课,出状况赶快拜忏。不要让业障现前。那个状况叫业相。业相现前你要看得到,赶快忏悔。

  你要是业相现前看不到,那业报就一定跟着到。那业相就跟如来出现出世了有圣善根的因缘一样,业障要来,业报要来,他也有业相现前。那你要看不到,那你只好受报,就受报。

  所以,这些有为法如幻,你要懂得如幻是如幻,他还是现前。

  “本不能知菩萨所知思想执持皆如梦故。”

  “菩萨所知思想执持皆如梦故。”这个各位要留意啊!修行人他有所表达,有所示现,但是呢,如梦,他不承受。

  各位要留意,能不能不承受,只有你自己知道。发生事情,你是经历过了,过了没事,马上放下。你知道吗?你能不能感受到这里?

  他表达意见,他有所主张,但其实他一点都不执着。他只是表达,过了就没了。可是呢,当他表达完以后,在你那边,你就完了。因为你执着了,你扛起来了。他讲过就没了,可是你扛起来了。

  你不知道啊,“菩萨所知思想执持皆如梦故”。知道吗?

  这里面哪些地方会停的,那些地方要前进,这个就是你跟菩萨之间的相应,你跟行者之间的相应。你跟师父能不能相应,就看这个喽。要是不能相应,那你就不要想相应。你就把这个疑情带着。

  我常举个例子,拿破仑很有名的。对不对?他的军事学,人家都不知道。他死后,就有人要研究他的军事思想。那么,把当时跟他周围那些部将,通通找了。还有一个军事专家研究了以后,发现有一个人讲的话是对的。

  那个人是什么?有一次在用兵的时候,拿破仑因为他有病,会昏倒。昏倒前那个部将替他指挥部队。他就昏倒以后很快会醒过来。就在昏倒的时候,他就发现他一昏倒就没救了。就在那节骨眼上,所以,他被那个谁,蒙哥马利给打败了,就在那个地方跑掉了。这个就是那个部将,他在那个时候知道他用兵方式。

  拿破仑用兵其实是奇,用兵很奇。那个部将知道,所以就按照他的思维模式去用兵,那,因为那些法国人的名字奇奇怪怪,我记不起来,他用兵以后是正确,拿破仑会非常赞叹他,军事天才。所以他在写拿破仑的军事思想的时候,后代的军事学家采用。这个就是一种相应。

  你在做判断的时候,相应吗?跟菩萨相应吗?跟行者相应吗?跟你的善知识相应吗?相应不在知识,在模式。你要同一个模式,你才能相应。你没有同一个模式,根本不相应嘛。对不对?你留意看看。

  菩萨思想,菩萨的思维模式,模式本来就如梦的,他不是知识,对不对?菩萨的语言模式、思维模式,你能掌握到,那你跟他一起梦游。对不对?

  模式没有了,你不会呀。

  常有人问我“师父,你做梦吗?”

  我说“我不会做梦。”

  “我昨天被吓醒了。”

  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你们都作梦,梦到被吓醒了?我不做梦,可是我常常是笑醒的。睡觉睡睡,我就坐在那里,我奇怪我在笑什么。我想不到说,原来睡觉做梦还会吓醒。想不到哦,我觉得睡觉都是笑醒的,怎么有吓醒的?

  你就要去注意到你的模式是什么,要去调整的。你会怎么常常会吓醒,不会笑醒?笑到肚子痛才醒过来。你说我没做梦,我应该有做梦,但是都是因为都是喜剧,所以醒了都记不得。你被吓醒你都记的嘛。改造自己的生命啦。

  这个都是指,那种有为法上的东西,他本来就是如幻如梦。

  “本不能得知菩萨勇猛广大志乐深欢喜故。”

  这个“菩萨勇猛”,各位比较难得,其实你从生活中去历练都很简单,都不难。但是你要是没有的话,就很难了。就是我们刚才所讲的,你那个勇猛,就是你勇于去尝试,尝试新的领域一定要勇敢,那就勇猛。你敢不敢呀。

  有没有人晚上睡觉就泡到浴缸里面,睡到天亮再起来?你去试一试嘛。你说“要是睡着滑下去呢?”那就往生吧。你就不敢试嘛,你永远都不敢,你想这个就怕那个,一想这个就怕那个。那你就永远不敢试啊。

  有一次,两个同修来。

  他说“陈老师,”那时候我还没出家,“我们准备好了。”

  我说“干嘛?”

  “我们下班了。”

  我说“哦。”

  “洗澡了。”

  “哦。”

  “吃饱了。”

  “嗯。”

  “我们刚才干了两瓶。”

  我说“干嘛?”

  “今天晚上单挑,我们拜佛拜到天亮。”

  我说“你喝了两瓶,要邀我拜佛拜到天亮,那极乐世界都是酒味的。”

  他们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现在精神充沛。”

  我说“等我洗澡完了来可以吗?”

  “哎呀要快啊,要不然时间不够啊。明天几点又要上班了。”

  “好啊!那就干吧。”要勇敢啦,你都准备好,我都没准备,总是要舍命陪君子嘛。

  一支香开始拜了。拜起来,一个摆平了,一个还没有摆平。还没有摆平,再拜呀。

  第二支香,我说“要大的长的,不要常常点香嘛。”好,插下去。拜拜怎么奇怪,越来越没有声音了,一看他又摆平了。

  我们既然说要拜到天亮,就拜嘛,拜到天亮。拜到天亮,只剩我一个。

  你要勇于去尝试。虽然他邀我,既然难得机会,那就拜,拜佛拜到天亮,就拜。你害怕什么?你有没有自己向自己挑战过,今天回去拜到明天天亮?你都不敢去尝试嘛。

  你要勇敢,才有广大境界呀。你不勇敢,你心量不广大嘛。老是要找一堆人,不行。有没有朝山?找一堆人去朝山,你自己就去了。找一堆人怎么了,朝山碰到蛇的时候怎么办?有人帮你拉出来,是吧?不要担心啦。

  勇敢,你的心智才会广大。广大智乐,乐于去尝试。

  当然,不见得都在外面啦,你自己里面也一样,有好多事都自己可以做。

  我就修学这个法门,念佛。好了,念佛老是《净土三经》。你弄个第四经、第五经、第六经念念看嘛。净土,难道就不能读《金刚经》吗?对不对?为什么不会去尝试一下、经验一下呢?把他当加持,你只会加分,不会减分。

  因为我们常常被那个意识形态给框住了。有没有?

  多少人问你,我想有多少人吵过这个问题。南泉普愿,因为东厢西厢吵的那只猫。古代的道场里面,老鼠很多啊,自己不敢杀,叫猫去杀。就吵着“这只猫是我的,这只猫是我的。”

  结果他抓来:“道一个,不然就把他给宰了。“

  结果东厢也道不出,西厢也无音。啪!一刀砍下去了,把猫给斩死了。

  很多人就很不满。南泉,何等的大和尚,为什么犯杀生造业呢?有没有?

  那是你自己胡涂,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嘛。那你为什么一定要执着他犯杀业?他犯杀业,他受果报跟你有什么关系呀?对不对?他犯杀业,他当然有杀的果报嘛。他假如已经了脱生死,那么没有果报,那也是他的事啊!那你知道杀有杀的业,就一定有杀的果,这是真理嘛,那就好了。你管他南泉怎么受报?

  你要不甘心,你到地狱去找找看。看南泉到那边以后,阎罗王给他几个斧头劈下去了,你就高兴了吗?这个就是你的大脑一直在那边转。

  他为了教化弟子们,他勇于去尝试,用最猛力的方法。当然果报他也要受,他斩了猫,难道他不要受果报吗?对不对?那就好了嘛。

  我们这些笨子孙,老是在洋人面前争吵说“没有,他已经解脱了。所以他不要受果报。”他到底有没有受果报,你怎么知道?你为什么要替他争呢?因为你不能体会到他的“勇猛广大志乐”。

  他受果报就受果报,又怎么?下地狱就下地狱,又怎样?我们就,用你的情感呵护着南泉“他不用受果报”,那就你去替他受啊!对不对?你为什么要替他讲话呢?因果律,什么因什么果嘛。那就好了嘛。南泉要杀猫,南泉就受杀猫的果报,又不是你,你为什么要替他讲话?这叫愚蠢。

  所以这个东西,我们自己看清楚。菩萨有这个“勇猛广大志乐”。

  好,最后一个。“如是种种。皆是普贤智眼境界。不与一切二乘所共。”

  这是结论。这些善根都是“普贤智眼境界”,这个《四十华严*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一作结论,就回到这里来了,“普贤”两个字就跑出来了。

  假如在其它的经典,他就不写“普贤智眼”,他写“菩萨智眼”。知道吗?

  这里为什么,这四十卷华严要特别强调普贤?他有一个,就是我们讲的,第四期佛教思想发展要研究的根本对象,这个叫普贤乘。普贤乘来自于普贤心、普贤行、普贤道。他的核心价值观就是普贤行愿。

  这个我们用新的话来讲,叫普贤信仰。前面我跟各位讲过,普贤信仰相当于是菩萨信仰,比菩萨信仰更高一阶。普贤信仰不相对于观音信仰、地藏信仰的那种信仰。

  我们说小乘到大乘,是出离心、出离道,到菩提心、菩提道,这是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菩提心、菩提道到菩萨心、菩萨道。

  菩萨心、菩萨道再进一阶叫做菩萨信仰。

  中国佛教是属于菩萨信仰的佛教。所以他基本上从宏观佛教的立场来看,它是跟微观佛教完全不一样。

  但是菩萨信仰的再上一阶,就是普贤信仰,也就是普贤乘——普贤心、普贤行、普贤道,他的核心价值观就是普贤行愿。普贤行愿是普贤乘具体落实、实践的一个方法。

  那么这部经到这个地方,是指佛教思想演变到这个时候的最高境界。从此以后,所有全世界的佛教思想发展全部终止,进入睡眠状态。

  这是,我想是有道理的。因为在中国遇到会昌法难以后,后来的唐朝就开始动乱,那么全国的译经工作也停止了。译学就是讲学的这种风气也不兴盛了,所以留下来都是些修行的。修行的就是禅家的禅风鼎盛,另外一派是密教。

  密教就离开宫廷,因为会昌五年毁佛以后,宫廷里头修密法的就消失了。原来传过去日本的还是宫廷派,在宫廷里面修。但是皇家皇帝既然下令毁佛了,在大唐的整个帝国范围里面,宫廷里头是再也没有修法的了,密法已经终止了。

  那么那个密法从此就转入宫廷外,我们叫做民间。他转到民间来的时候,那就开始变了,情况完全不一样了。

  我介绍各位,你去看几个地方,第一个地方是太原的天龙山。那个布置,天龙山的布置是真正密法。我是把这个密法叫做华严密,因为这个密法是从贤首国师一直流传下来没变的。那我们所称的唐密,那个东西是开元时代有的,所以相差有一百多年,贤首国师到开元年间相差有一百多年。

  那么一破坏以后,华严密法没有终止,他在民间。因为华严密法第一个受破坏就是,武则天下来以后,华严密法就不重视了,因为贤首国师是武则天的国师呀。所以她一下来,他当然也跟着下降了。所以到了法难的时候,更离开了。所以十一面观音的修法就已经移到民间去了,早就在民间了。因此法难一发生,这个密法就散开了了。

  所以,天龙山的这个坛城是最清楚的。十一面观音、普贤、文殊,弥勒佛在上面,它是四尊不是三尊。

  那么他修法的坛城就是圣寿寺,圣寿寺是他的净土坛城。修法人修到净土现前,就是后面的这个极乐世界图。当然你把它叫做极乐世界图也可以,就修密法的净土会这样现前。

  下面的整个坛城,那是大坛城。我们现在家里都弄个小坛城,不一样。这是第一个,最完整的一个。

  第二个是崇善寺,太原市的崇善寺。他那三尊十一面观音,你看,两边是文殊普贤,那是修法殿,叫本尊殿。他的前面有一个供养台,再前面大雄宝殿,大雄宝殿的后面是修法台,那十一面观音的眼睛刚好看见修法台。主法和尚在那里修法的。这个布局一定是这样,你放心。

  第三个你要看的,就是石家庄的毗卢寺。毗卢寺的布局跟这个布局一样。后面毗卢殿,前面是释家殿,释家殿的后面是华严三圣,修法就正对毗卢殿,毗卢殿的前面会有一个供养台。

  那就,修法以后的那三昧耶坛城,要移到供养台去。当这边一移动的时候,外面的世界就开始转变,一摆下去的时候就相应。所以你要留意哦,这修法就是这么灵。那这个修法的本身…

  这个坛城还有一个是正定的大佛寺。大佛寺应该是最完美的,最完整的。虽然现在它那供养台改为戒台,乾隆皇帝改的,那也无所谓,但是那还是可以做供养台用。只是观世音菩萨看过来修法人这边,被戒台的屋顶盖住了,遮住了。这个坛城是很完美的。

  所以整个行法我们看到,从宫廷转到民间,再也不在长安首都,已经转入民间了,这个密法是一直不断。这个密法进入到民间,就是在野的道场里面,我们就转变成“显密合一”。各位要留意,“显密合一”,没有“唐密”这两个字。

  “唐密”这两个字出现的时间,不会超过一百年。各位假如去研究你去看看,“唐密”这两个字应该是日本人起的,中国人不会叫“唐密”。因为中国研究密法的历史不会太早,是解放后这几十年才有的。

  那再有的话,明治维新以后,是日本人要侵略中国所用的词,所以说“唐密”失传了。“唐密”没有失传,也没有“唐密”这个东西。华严密法一直没有中断。

  从长安出来的叫华严密法,天台宗所修的叫天台密。所以我们相对于天台密来讲叫“华严密”,这个名词是最正确的。在我提出这个名词之前三十年,吴立民教授他就提出来了。我不知道他提出来了,是我讲了以后他才说他三十年前就讲了。

  真的在研究密教史的人,不会承认“唐密”的。“唐密”是开元,应该叫“开元密”,开元时代的密法,不是“唐密”。“唐密”也没有消失,因为他从来没有产生。他产生的时代,是武则天时代就已经有了。

  而这种修法,十一面观音作本尊的修法,早在贤首国师之前就有,要不然他怎么修?对不对?所以你要留意到,这是密法的状况。

  而这个地方所讲的,普贤菩萨一定在场。他虽然不是本尊,但是他是传承,传承的根本,普贤菩萨。所以这个叫普贤乘的原因在这里。因为在这个地方发生变化。所以整个思想没有继续往前发展,停在这里。

  所以这一期“普贤乘”思想的发展,有待于在座各位大家一起来努力。在未来的五百年,这个思想会很繁荣,他会主导着整个世界的核心价值观。各位你不要说现在听我讲,这里在听、这里在想,对不起,我又讲闽南话了。这都是他在讲的,不是了,不是我在讲的。

  我们告诉你,未来人类的思想会转过来。因为小学为主的西方核心价值观即将崩溃,我跟各位讲,即将崩溃。因为那种核心价值观对地球,已经伤害得不能再伤害了,对人类人性的伤害已经伤害得一塌糊涂了。你知道吗?

  再发展下去,我们已经没资源可用了。我们中国假如经济发展下去,要再继续成长,成长到像美国这样,地球早就被掏空了,所有的矿产会通通被我们用完。所以这些核心价值观一定要转,你再怎么改都没有用,一定要改变核心价值观。

  要改变核心价值观,现有的所有的这些大企业,告诉你,只有一个命运,不是倒闭,就是崩溃。就这么简单。最早要倒的就是丰田汽车,接着就是SONY。你看看。这些大企业一定要倒的,不然不行,因为那种规模是对于大自然资源的一种伤害。

  而我们这样浪费都不行。你看美国人在享受,中国在污染。你认为有必要吗?这是不合理的现象,非常不合理的。所以这种核心价值观本身是不对的。

  所以现在大家在呼吁,那些我们不管,他们有心在走,但一定是朝“普贤乘”的方向走。

  这个地方已经看到,“如是种种皆是普贤智眼境界。不与一切二乘所共”。

  那么各位现在在学这个普贤乘,你可能会觉得“跟这个自然有没有关系”?告诉你,绝对有关。

  因为这部经书里头特别强调,所有宗教没有办法强调的,叫做“器世间庄严”。器世间,就是我们这个世界、地球的庄严。那用现代的话来讲,叫做环保、生态平衡。

  地球资源,各位想想看,环保被破坏,生态被破坏,生态平衡链完全被剪断了。自然资源被大量地破坏,有没有?谁关怀呀?所有的关怀都是小不点关怀,一点一点地关怀。你怎么样去改变呢?

  完全是这种共业核心的价值观所造成的。你必须把这种“小学”的核心价值观给除掉,要运用我们中国传统的“大学”的核心价值观,你才有可能去改变它。

  那这个改变要经过一场很严酷的考验。因为我们不提倡,它也一定要频于崩溃跟倒闭。

  所以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去年还是今年,他不是提出来吗,“二十年后地球灾难就来了。”不是我讲的,他讲的,我只是从佛法的立场讲而已。可是他从自然界的数据来讲。各位有没有看过,听说他有个片子有没有?我是没有看过。

  那你看,经济发展、经济成长,将会成为地球崩溃的代名词。你要不要改变它?

  所以,我想我们身为时代的尖兵,我说华严已经来到,我们已经报到,我们不但要参与,我们更要领导人类的文明。(众鼓掌)不要以为说佛教都是落伍的、迷信的,佛教他有最敏锐的观察力,有最佳的指导原则,他可以走在前面来。那就看各位了。

  你有没有这种觉知啊?就是这种觉知。你要真有这种觉知,你可以感受到。

  改变整个世界的核心价值观,那用刚才的话讲,你是不是要走出既有的范畴,尝试新的领域。

  你敢吗?你想想,看你敢吗?多少人说“讲归讲,怎么做啊。”就你要去尝试啊。你要去尝试呀!“菩萨勇猛广大志乐“,看你敢不敢做!你就是要去做。

  不是成败的问题,而是众生在水深火热之中,你要不要拯救?让所有的冰川,南北极完全融化,让海水上涨50、150公尺以后,你想想看,世界文明会变成什么样子?你要不要提早采取行动?各位伟大的菩萨们!(众鼓掌)

  不是你看我,我看你就好了。这是内心真正的感受,我们讲生命最深层的体验,你感受得到吗?是全世界的事呀。谁有智慧能够提出来,怎么改造这个世界,核心价值观要改,你怎么进行?

  真的,他的原因就是在于我们这个核心价值观,现在很具体地产生一个问题,叫做大量消费。

  因为你不大量消费,他没有办法大量生产。

  他大量生产就是要你大量消费。

  告诉你这就是地球灾难的元凶。因为他大量生产他要大量的什么,资源。对不对?大量资源,你就大量消费了。因为他生产成本降低嘛。

  你想想看,成本降低价格很低,大家都买得起嘛。

  好,大家都买得起。你买去用的人用了,可是我们子孙的资源被你荒废了。

  好,在中国生产,中国污染了,美国便宜,美国在享受。你说这样公平吗?

  这个是大家去思考的问题呀!我们来背负污染的罪名,然后享受是他的。然后还要嫌我们怎样,叫我们的货币要升值,人民币要升值。这个根本不合道理的。

  所以重点就在于,大量生产跟大量消费。

  而且这里面你要知道,大量生产是浪费资源。大量消费造成大量垃圾。

  好了。CO2怎么产生?告诉你,《京都条款》根本没用。你继续大量生产,继续大量消费,温室效应会继续扩大。《京都条款》再加十倍都没用。你留意到啊!

  因为你大量垃圾一直产生,你怎么处理?

  我们国内还没看到有那个烟筒,烧垃圾的烟筒我们国内有没有?有啊。我好像没看过。台湾高速公路沿途都是啊。人家那个烟筒是工厂的烟筒,我们是垃圾场的烟筒。你看看一直烧、一直烧,垃圾那么多。工厂生产的通通送到那边去烧,你看要命不要命?越繁荣、越发达的国家,这个问题越严重。

  所以这个部分是我们,不要再一直以“小学”,“小学”就是科技的思维模式,来架构我们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我们要以“生命”——“大学”来架构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关键就在这个地方。

  所以未来的时间,不是经济成长的问题,是我们社会要调整的心态问题。要不然你现在马上遇到、马上发生的,就是大自然的崩溃,就产生了。假如这当中再来一个海啸、大地震、火山爆发啊,那你就更惨了。

  所以,这个都是我们在看世间。我们不是不关怀世界,我们从核心上去转变去扭转,整个世界可以改变。

  经过这个五十年的时间的转变,这个世界会恢复正常。假如不经过这五十年的转变,那二三十年后的灾难一定发生。那个要让它稳定下来就难了。所以未来这一二十年,大家可以看到很热闹的场面。

  好,这个叫做“不与一切二乘所共”。二乘不会去考虑这些。我们讲是宏观的佛法是谈整个世界局势的这种策略问题,微观的佛法是讲个人或厂商的最大效应问题,就解脱嘛。对不对?这两个思想是不一样的。所以说为什么不见不闻,原因也在这里就看得很清楚了。

  “以是因缘。”以上这些因缘。

  “彼诸上首大德声闻。不能闻。不能信。不能知。不能见。不能忆念。不能观察。不能筹量。不能思惟。不能证入。不能分别。”

  这十个,是我所思考的重点。当初我跟各位一样,读过这个地方,我就在找这个“为什么”,不是不见不闻而已有这么多原因,为什么?所以,我才发现宏观佛法与微观佛法之间的差别。

  我说世间因缘很奇怪。因为刚好我是学经济的,这两个理论是我所专长的,而这两个理论给我在学生时代赚了很多钱。这两个理论,所以我很清楚。

  佛法里头也有这种现象。人类的行为可以透过数据,把它给量化。这是经济学上最伟大的地方。人类行为那么抽象,它能够思维化、数据化。告诉各位,我们的修行也可以数字化。我是从这些,你读过经济学你就会知道,它会有很多曲线。修行也一样,所以我们在讲经的时候,我都会画曲线,不是画曲线,是画图表,包括你法身慧命怎么成长的成长曲线,都可以画出来。

  那我在作这种思考的时候,是在追求这些东西,这个模式怎么架构。修行的模式,可以架构的。我们后面会讲到,那时候再一个图表、一个图表丢给各位看看。不是我发明的,是人类的祖先他有这种智慧,创造了这么多的工具给我们用。

  所以,我们说,我们修行,重点,我跟各位讲修行要解脱要成就不难,难的是你的资粮道,你的心态根本不对。

  所以我们说,要把你的生命因素的质量,那个水平提升到修行开始线,那你那里一修就进去了。

  可你现在不是啊,你离修行开始线那么远。敌人在哪里,在那么远的地方,你在这边喊“杀啊!”,杀到哪里去?敌人在哪里?你要杀哪里去?你要搭火车搭三天才会到,你要在这里喊杀,干嘛?修行,我现在就开始。那来听经就来听经,你也在拼命念佛,你有没有搞错啊?你那个生命质量还没有到达开始修行的地方嘛。

  那你说“师父我怎么修?我这样修对不对?”哪有什么对不对?你都还没开始,还什么对不对?那基本的资粮道你都没有,你怎么修啊?这个就是问题啦。

  所以那么多人修行为什么没人成就,你根本不是修行的料子嘛!

  你说“师父,你看我这块布能不能做西装?”我说“当抹布差不多。”你要当西装要像个西装的样子,抹布的样子,你…。

  所以你要先调整好,调整到了要做西装的料子的那个时候,你再来讲要来做西装嘛。你去抹布店里说“我要买西装料”,神经啊!

  所以要先调整我们生命因素的质量。这一点宏观佛法,他做得到。

  这个是宏观佛法最重要的一个工程。所以能不能数字化?可以。

  假如我们这个世间能够转过来,以大学为核心价值观的话,那么500年内我们就可以转过来,500年。

  所以我常讲,佛教知识青年你要有这个使命感。不是我怎样、我怎样,都想你自己,你根本没有普贤乘的那种心胸跟度量。有没有?这个普贤乘,在这个时代,他会发光、发亮、又火又红。就是这个原因。

  我提供给各位作参考的这些信息,是绝对可用,你绝对可用。你不要以为我这个痴人说梦话,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一讲华严都说你华严多好。不是,是真的。我跟各位谈,是真的。

  所以你要在这里发大菩提心,行大菩萨道,走进来。菩萨道还不算,还要走到普贤道来。

  这个菩萨道、普贤道有什么差别,以后有机会我们再作专题演讲。光这个部分。应该我们经文里头会碰到。我会仔细地跟你分析差别在哪里。光这个部分,我,这部分的论文就写了几万个字,那才点点滴滴而已。因为每一点每一滴,差不多都一千五百个字。我都是,因为我像写博客一样,这样写记录、记录。过几天写一写。身体比较舒畅一点,就记一下、记一下。我现在没有时间说写大论文。重点提个论文就这样写。

  这是非常可行的一个方法,你是一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话,那你就站在这样的高度去看,你不要站太低的高度,站最高的高度。普贤乘是人类生命的最高高度的地方,你从这个地方来看。这个高度我们叫N+1个生命。站在这个高度来看,你不要老是站在第一生命看。

  站在第一生命来看你只能修微观的佛法。我们是站在第二生命以后。现在跟你谈的普贤乘是站在N+1生命的高度来看。

  好,这是“普贤智眼”的境界,不与二乘所获。

  那么,后来的这个部分呢,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你一直没有办法切入。

  那,我们要跟各位谈的就是,你要具备“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们叫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而这个生命境界是什么,你不知道。

  这个生命境界第一个特点叫永恒,就是具备永恒性。

  第二个特点是恒动性,就到达止于至善以后的生命不是就坐在那里。各位有没有看过很多那个灵异的电影?死后再复活,死到天堂去。在天堂干什么?一个很光明的地方,一堆人在那边走来走去,无聊啊。又不是舞台走秀,老是在那边走来走去干嘛?不是,那个就是,因为他还没到,那些拍电影的也没到过那个世界。那个生命是恒动的,而恒动当中是越来越美,越来越好,在止于至善上面还要再更好。

  所以你知道修行以后的人生会使整个世界越来越好。那个生命像万花筒一样,一直变化、一直变化、一直变化,而每次变化都不一样。那个生命在那种环境里是和谐的、是芬芳的、是非常美好的、是非常宁静、祥和又很灿烂的。

  不像我们讲一宁静,宁静、宁静、宁静,宁静到角落去,缩在那里,都是灰尘,那就不叫恒动。

  他恒动是美丽的、是灿烂的、是澎湃的。澎湃怎么叫宁静呢?那你自己去体会了,就自己去体会了。这个生命才美好。

  是因为这个样子,所以你不发这个心的人,你就没有办法体会。

  这里面讲的东西,是很丰富的。他为什么一讲再讲,一直讲就十个出来,讲一个“不见不闻”就好了嘛。是讲他的殊胜,他的丰富。

  好,“何以故,”为什么?

  “诸佛菩萨神通境界。非诸二乘狭劣境故。”就这样的。

  所以,因为讲二乘叫狭劣,就很多人气得跳脚。不用跳,他本来就这个样子。因为你是从第一生命出发,你不是从第二生命出发。

  因为从第二生命出发叫“果地觉,因地心”。你把果先定了,那因呢,你慢慢去聚。你就会具备那么多的因。当你果不定的话,因就聚不上来。各位要留意到这一点。

  所以从大乘佛法的修学来讲,他有两个特色。

  第一个就是,果一定要立。就像我们各位小时候在写我的志愿,有没有?我的志向。“我将来要做什么”,有没有写过?“我将来要当毛泽东主席。”你也不知道你姓什么,你要当毛泽东主席。小孩子什么都不懂,那个偶像,那就是果地,果地定了嘛。“我要当科学家。”要当科学家怎么?“科学家,我要发明小叮当。”小孩子写那“我的志愿”,很好玩啊。为什么?他定果地嘛。虽然他不懂,他还要定。我们也是一样,你要定。这个是大乘佛法的第一个特色。

  第二个特色,大乘佛法强调的意业修行,就是心法,心法修行。但是你不要忘了,身业跟语业同样重要。这是我们前面讲过了,这是大乘佛法的特色。

  因为你不具备这些条件,“是故虽在逝多林中。不见如来广大神变。”

  这个,各位应该都有这种经验,我们小时候,爸爸妈妈在讲话,你在场,听了老半天也不知道在讲什么。有没有?因为你没有那种,你不见那“广大神变”嘛。现在你也一样啊,对不对?你也发现你在讲什么,小孩子不要紧,他反正听不懂。听不懂,常常给你漏气。这个就是,这种情境一样。

  好吧,我们今天就跟各位讲到这里,明天再讲后一段。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