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释慧祥
日期:2005年10月02日
讲别:第十三讲
请大家合掌。
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并称念:“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并发愿:佛弟子(您们的名字)愿以今天听经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令一切众生:未种善根者,得种善根;已种善根者,善根增长;善根增长者,发菩提心;已发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转;菩提心不退转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广度一切众生无有障碍。
并愿以此誓愿之福回向给佛弟子(自己的名字),愿弟子业障消除,福慧增长,身体健康,家庭和乐,事业顺利,生生世世不堕三途八难,生生世世见佛闻法,随佛修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熟众生,庄严净土,早登正觉,广度众生。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法!”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
好!请放掌。
各位佛友,今天人虽少,而非少。我讲经不求人多,但为有缘人。那怕只有一人,我还是会讲的。我讲经的方式,有别于一般人的讲经,所以也要有相应的人,才会想听的。所以,人少也好,人多也好,都好。
好了!现在正式上课了。
上次在第十二讲时,跟大家分享,对经文,要“了其文义”,并分享,说法时要“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两个部份,是要先学“了其文义”,才能进一步“照见诸法实相”,才能再进一步“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才能真地做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而为人说法的。
想要了解佛经经文的文义,有三个法门要学。
《大智度论》:“诸佛法无量,有若大海,随众生意,故种种说法。或说有、或说无,或说常、或说无常,或说苦、或说乐,或说我、或说无我,或说勤行三业摄诸善法,或说一切诸法无作相,如是等种种异说,无智闻之,谓为乖错。智者入三种法门,观一切佛语皆是实法,不相违背。何等是三门?一者,昆勒门;二者,阿毗昙门;三者,空门。”(CBETA,T25,no.1509,p.192,a29~b1)。
各位佛友!请您们要发心,学习这三法门,并运用这三法门,来了解经典文义。
各位佛友!请您反省一下自己,如果您在读经之时,曾经起念,认为佛陀乱说,这就表示,您是属于:“无智闻之,谓为乖错。”这时,您就知道当学是三法门:一者,昆勒门;二者,阿毗昙门;三者,空门。
又,各位佛友!请您反省自己,如果您在读经之时,曾经用自己的意思来理解佛经经文之含义,而人家一问您,就乱说明,而当人家要您举例时,您又举不出实际的例子来,这表示,您是属于“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依文字表面来自己解释,这时三世诸佛都会喊冤啊!)。这时,您就知道当学是三法门:一者,昆勒门;二者,阿毗昙门;三者,空门。
又,各位佛友!请您反省自己,如果您依您所理解的来修证时,得不到预期的效果,也不了解如何对治,也不知下一步当如何,这表示,您是属于“盲修瞎练”。这时,您就知道当学是三法门:一者,昆勒门;二者,阿毗昙门;三者,空门。
又,各位佛友!请您反省自己,如果您的修行,虽然得到一些善境界的效果,就自以为了不起,就看轻别人,就急于发表,就想要别人认同,就想要别人尊敬,就以为自己是解脱了,就以为自己是登地了,这表示,您是属于“增上慢”。这时,您就知道当学是三法门:一者,昆勒门;二者,阿毗昙门;三者,空门。
又,各位佛友!请您反省自己,如果您的修行,虽然成就解脱,随时都有能力进入无余涅槃界,但是,就自以为满足,就不求上进,就畏苦不欲广度众生。这表示,您是属于“小乘发心”,离无上菩提尚远。这时,您就知道当学是三法门:一者,昆勒门;二者,阿毗昙门;三者,空门。
又,各位佛友!请您反省自己,如果您的修行,虽然发无上菩提之心,而时发,时退,往往不能坚固,往往遇到人、事、物的障碍时,就起不想度该众生之念。这表示,您是属于“初学菩萨”,离无上菩提尚远。这时,您就知道当学是三法门:一者,昆勒门;二者,阿毗昙门;三者,空门。
又,各位佛友!请您反省自己,如果您的修行,于一切人、事、物的境界来时,都能坚固无上菩提之心,都能不退广度一切众生之心,但是在度众之时,如遇众生不接受您的教导,您就想不出方法来,就会起懈怠之心。这表示,您也是属于“初学菩萨”,离无上菩提尚远。这时,您就知道当学是三法门:一者,昆勒门;二者,阿毗昙门;三者空门。
又,各位佛友!请您反省自己,如果您的修行,于一切人、事、物的境界来时,都能坚固无上菩提之心,都能有很多善巧方便,来帮助自己及众生,于一切众生,都能以平等护念的心,依对方现有的程度,帮助他们进步,朝向无上佛道。这表示,您属于“久学菩萨”,菩提近矣!这时,您就知道您已能善加运用是三法门:一者,昆勒门;二者,阿毗昙门;三者空门。
我要再提醒一次:
《大智度论》:“诸佛法无量,有若大海,随众生意,故种种说法。或说有、或说无,或说常、或说无常,或说苦、或说乐,或说我、或说无我,或说勤行三业摄诸善法,或说一切诸法无作相,如是等种种异说,无智闻之,谓为乖错。智者入三种法门,观一切佛语皆是实法,不相违背。”
其实,在平时,我对各位讲经之时,于无形之中,我已经或多或少,有运用这三法门来为大家说明我对经文的理解。只是因为我没有特别说明,所以可能有些人看不出来。
今天,我先来跟各位说明“空门”的“初步运用”。
我先自问自答来说明。
一、“空门”是什么意思呢?
答:“空门”,就是“行空的法门”。
二、什么是“行空的法门”呢?
答:“行空的法门”,就是“行空、行真实、行不颠倒的法门”。
三、这有经典根据吗?
答:有。
四、请问是根据哪一部经典呢?
答:是根据《中阿含经》:“(一九○)中阿含双品小空经第四(第五后诵)”(CBETA,T01,no.26,p.736,c27~28)。
五、那经典如何说明“行空、行真实、行不颠倒”呢?
答:我先用白话说明,再引经文来印证,以免有人对经文因自己的定义不同,而理解有别。
(一)“空”的定义:在指定范围中,当所指定的现象,不存在于所指定的范围内时,我们“如实照见在指定范围内,所指定的现象,是不存在的。”这时,称为“空”。
简单来说,就是如经文所说:“若彼中无者,以此故,彼见是空。”用白话来解这句经文,依我的理解是:如果在指定范围中没有这个现象时,因为这个缘故,这个人能如实照见,这样就称为“空”。因此,请大家要注意,现象不存在,称为“无”,现象存在,称为“有”,如实照见在指定范围内无此现象,才称为“空”。因此,“无”,是指无此现象,“空”,是指当无此现象时,如实知见无此现象。再简称为:无时,如实知无,名为“空”。
如《中阿含经》:“阿难,如此鹿子母堂,空,无象、马、牛、羊、财物、谷米、奴婢,然有不空,唯比丘众。是为,阿难,若此中无者,以此故,我见是空。”(CBETA,T01,no.26,p.737,a8~10)。
(二)“真实”的定义:在指定范围中,当所指定的现象,存在于所指定的范围内时,我们“如实照见在指定范围内,所指定的现象,是存在的。”这时,这种认知,这种知见,称为“真实”。
如《中阿含经》:“阿难,如此鹿子母堂,空,无象、马、牛、羊、财物、谷米、奴婢。然有不空,唯比丘众。是为,阿难,若此中无者,以此故,我见是空,若此有余者,我见真实有。”(CBETA,T01,no.26,p.737,a8~11)。
其中“若此有余者,我见真实有”,就是指:如果在这其中还存在着其余的话,我也如实照见,这叫“真实”认知“有”。
又“有“,是指现象的存在。“真实”,是指当现象存在时,如实知见到现象的存在。
因此,“有”、“无”,是指现象的存在或不存在。而“真实”、“空”,是指我们的认知(知见),也就是对现象的存在与不存在,如实认知的知见。其中的差别,请众佛友,细细如实分别。
(三)“颠倒”的定义:将“有,以为无;无,以为有”,就是“颠倒”的认知。
综合上述,我现在整理一下:
“无”字,是指向“现象”,当“现象不存在”时,称为“无”。
“有”字,也是指向“现象”,当“现象存在“时,称为“有”。
“真实”一词,是指向“众生的认知”。当有此现象,如实认知有此现象,这种认知状态,称为“真实”。
“空”一词,也是指向“众生的认知”。当无此现象,如实认知无此现象,这种认知状态,称为“空”。
“颠倒”一词,也是指向“众生的认知”。当无此现象,而以为有此现象,或有此现象,而以为无此现象,如此二种认知状态,都称为“颠倒”。
而《中阿含经》教我们要“行真实、空、不颠倒也。”这也就是“空门”的基本运用。
因此,在此《中阿含经》“(一九○)中阿含双品小空经第四(第五后诵)”记载,佛陀与阿难的对话:
“尊者阿难则于晡时,从燕坐起。往诣佛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白曰:世尊一时游行释中,城名释都邑。我于尔时,从世尊闻说如是义:‘阿难,我多行空。’彼,世尊所说,我善知、善受、为善持耶?
尔时,世尊答曰:‘阿难,彼我所说。汝实善知、善受、善持。所以者何?我从尔时及至于今,多行空也。阿难,如此鹿子母堂,空,无象、马、牛、羊、财物、谷米、奴婢。然有不空,唯比丘众。是为,阿难,若此中无者,以此故,我见是空。若此有余者,我见真实有。阿难,是谓行真实、空、不颠倒也。’”
我们从这经文,就可以知道,佛陀所教的“行空”的法门,其实就是“行真实、空、不颠倒”。因此,各位佛友,我们也要学习以“行真实、空,不颠倒”的“空门”来看经、解经。
也就是要「有,如实知有;无,如实知无,不颠倒也」。
例如:有人说:「心经在讲不执着啦!」这时,我们用空门来验证:「心经二百六十个字中,并无”不执着”三个字,您如今说:『心经在讲不执着』。可见非属于经文,乃是属于您个人的见解。」
好了!众佛友!您看!如此,依「空门」来验证,就能很清楚知道对方所说非是经文,只是个人见解。
所以请大家要发心学习这三个法门:
一者,昆勒门;二者,阿毗昙门;三者,空门。
今天上课到此,下课!
(注:已经慧祥法师初次校正。)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