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深义(禅修版)(6)
写于 2009-03-20 ??联系作者:空海(惟传法师) 一相无相 第九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沱洹能作是念,我得须沱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沱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沱洹”。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须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这个 “我”是指须菩提)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
这一节经文满深的,从文字上面解读是没办法真正了解,有学员说:【金刚经】在以前早就会背诵了,但是无法真正体会里面的深义,何况说要做到?!只要大家有正确的理解,就可以做到。
初期的大乘系统,虽然有“菩萨”的名称,但是绝对没有排斥【阿含经】,而且也绝对没有排斥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是到了中期、后期出来,因为分裂得越演、越争越烈,后来才批判的,早期的大乘经典绝对没有在批判阿罗汉,【金刚经】里面一样有讲到证果方面,而且是讲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并没有否定证果,但是要让大家体会到里面更深的意义。【金刚经】所叙述的深义是什么?“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 ”“须陀洹”就是初果,“斯陀含”就是二果,“阿那含”就是证到三果,“阿罗汉”就是证到四果,所谓“四双八辈”就是证到这四种果位的圣人。
一个证到初果“须沱洹果”的人,会有“我得须陀洹果否?”“我已经得到‘须沱洹果’了,我已经证初果!”会有这一种观念、念头吗?须菩提就回答:“不也,世尊!”不会的!真正证到“须沱洹”果的人,不会有“我得‘须沱洹’果”的观念,为什么? “须沱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沱洹”包括各种果位,都会提到证到这样果位的人,是不是会有这样的念头呢?现在区分成两个层次来讲,一个是没有这样的观念、念头,另外,还有再界定“入流,而无所入”。一个人证到初果、二果、三果,就像说:你得道啦!开悟啦!成佛啦!这一种“得”、这一种“证”,不要以你现有的理解力,以为是实际得到东西的一种得失来理解他们。当然,在还没有正式“得”之前,你会用这样的理解,然后想说修行是要去得到、证到初果,然后想要得到什么、要得到什么……。当然初步的善法欲是要有,但是当你真正证到初果,不会说“喔!某某人印证我证到初果……”拿了一张证书,到处跟人家炫耀“耶!你看喔!我证到初果了,我证到初果 ……”这样夸张的说法,以及如此的心态。
“喔!某某人印证我证到初果,某某人已经印证到我证到二果啦!”可以到处跟人家讲“我已经证到二果,我已经证道了!你们看我修行已经很有成就啦!……”如果还有证到初果、证到二果的心态向人家炫耀,表示这里面还有很强的我慢,想透过修行让你更有成就感。所以,世间学问可以颁证书给你,国小毕业、高中毕业、大学毕业、博士毕业,都可以颁证书给你,但是解脱道上面,对不起!没办法颁证书给你,只要一颁证书出来,很容易让你增长我慢,一方面也容易引起更多的是非、见诤。因此,整个解脱道过程是“但自怀中解垢衣,谁能向外夸精进”,是不断净化、净化我们的身心。
所谓证什么果、得什么果,这个“证”、这个“得”,只是一个权说,以事实上来讲,证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是依照我们的贪、嗔、痴、我慢十个结,断除了多少、降伏了多少、淡薄了多少来界定。如果以世间法来讲,你放掉了多少?你本来是抓取很多、抓取很多,抓取很多绳索来捆绑自己,真正的“得”、“得道”,真正的证果是说你放掉了多少?是你放越多,不是得越多。你证的果位越高,事实上是你放掉的越多,你的我执、我慢越少,你的身心越柔软。所以,不是得到什么,事实上是你放掉什么、解开了什么,本来是以十道又高又又厚的城墙,建造一座紫禁城,在小小的皇宫里面做你的皇帝梦,但是关到后来还是很苦、很苦啊!那些皇帝实在是很苦,表面上看著他们好像穿得富丽堂皇、好像很权威,但是事实上他们内心世界真的都很苦啊!一个是生命不保,一个是常常关在那里面。
形容这座紫禁城是最豪华的监狱,每个众生只要还没有解脱之前,就是用十道像紫禁城这样的城墙围起来,“自我”在里面要展现我是、我能、我慢,因此你会觉得苦闷、会有不安。佛陀说:真正要得到解脱自在,就是把这十道墙一一拆除、拆除,不是法界隔离你,而是自我以十道城墙封闭起来、隔离在里面,今天要得到解脱自在、要证果,就看你愿不愿意把这些城墙拆掉?如果你愿意,姑且如佛陀所讲的,把城墙拆掉嘛!放下嘛!放掉嘛!不要抓取嘛!把那些身见破除掉。如果你愿意,就会越来越快乐自在。所以,逐步去做,觉得这样不错,就会尝试把城墙拆开,因为你本来以为巩固十道城墙,在里面才安全,但是不知道说此安全感反而让你快窒息,现在是因为你很苦啊!你的苦吃够了,就会想要拆,当你的苦吃不够,就是有人想要帮你拆城墙,你会跟他拚命耶!如果你的决心、魄力不够,我是不敢帮你拆城墙。
当你真的苦吃够了,说:“我快窒息了!我好苦啊!我苦不堪言……”好!好!好!这样有救了,来!我有时候会用直升机,或是用热气球把你吊起来,让你看到:耶!外面世界很美!你是关在小小的城墙里面,当你看到之后,觉得是真的,于是说“ 好、好、好!我愿意拆!愿意拆!”当你的苦吃够了,这时候要提升你的视野,为什么?让你从一直困守在小小的紫禁城里面,能够提升上来看看,外面视野、世界真的很广啊!外面世界的风光明媚啊!哇!外面空气很好啊!因此就是苦、集、灭、道的“灭谛”,“灭谛 ”就是先让你看到说“耶!真的有解脱自在的世界啊!”这时候你才愿意脚踏实地来修行,就是要让你看到你的苦吃够了,你才会要提升起来,让你看到说“嗯!只要把这些城墙拆掉之后,真的可以来到解脱自在”。
这时候你就愿意老实修行,脚踏实地面对自己,然后里外配合,把城墙一道一道的拆除,每当你拆掉一道城墙,你的活动范围、空间,是不是就扩大啦?就会有越来越轻松、越来越自在的感觉。当你走在正确的解脱道上,心胸会越来越宽大,越来越快乐,越来越安祥自在。如果越修越拘谨、越苦闷,表示你的观念、知见、方向是错误的。你的城墙现在有十道,当你拆掉三道,活动范围就比原来的大很多了,叫作证到初果;当你拆掉五道城墙,就来到证到三果,第四道跟第五道的拆除过程,就是证二果。如果你真正要迈向究竟解脱,愿意把最外面的五道城墙都全部拆除掉,就会真正究竟解脱、涅槃彼岸的世界,就是四果阿罗汉。
四果阿罗汉是把那些城墙都拆除掉,但是“喔!我得道啦!我得到自由!我得到解脱自在!”当你去跟人家讲说:“啊!我得道啦!我得道啦!”“得道”本来是一个形容,因为我们来到解脱自在,事实上是我们放下种种的抓取,放下种种的身见、框框、包袱,到最后为什么会无所得呢?为什么说无所得呢?因为法界本来就没有拘束你,法界本来给你的就是无限,无边无际的大自然让你自由的奔跑,是你自己用城墙把它围堵起来。当有一天你真的全部撤除掉之后,这时候我们可以权说:“喔!我得到自由啦!我得到道啦!”但是你会知道说这些本来就存在,我开悟、我大彻大悟,不增什么嘛!也不减什么嘛!所以说“无所得”,法界本来就给你自由自在、无边无际的大舞台,本来你就有啊!因此本自具足啊!本来就有啊!只是说你颠倒梦想,却不知道而已。现在当你了解之后,你只是回到这样的一个境界,因此你会来到说 “喔!真的是无所得的境界”,你是放下、放下、放下,到最后就是来到解脱自在。
得到“须沱洹果”的人是怎么样呢?“须沱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沱洹 ”证到初果的人,我们认为他是“入流”,“入流”的含意是很深,你从一般众生、凡夫的情况,慢慢透过修行,然后:喔!来到见法,这时候你的智慧打开,于是进入了四双八辈的圣者之流,叫作“入流”,这是一个说法。更重要是本来你的身心是很封闭、很僵硬的,你的心是硬梆梆的、很僵硬,慢慢有了惭愧心、感恩的心、慈悲心,你的身心越来越柔软,加上慢慢闻思之后,进入实修、实证,各方面的贪、嗔、痴、我慢,渐渐的淡薄,过去的观念知见也渐渐都归零,身心渐渐柔软,透过禅修之后,身心放松、放松之后,体悟到无常法流,而且也溶入无常法流里面,叫作“入流”,更具体一点就是叫作“见法”,一般对无常法印都只是抽象的概念、印象,一种观念、一种解析而已,没有真正品尝到。
如果真正按照我们所提供的禅修方式,一步一脚印的这样上来,你的身心柔软、放松,自然就能够慢慢溶入法界的无常法流里面,鸟叫声也是一个法流穿流而过,现在外面的鸟叫,以及那些蝉它们在鸣叫的声音,都是一个法流,都是即生即灭、即知即灭,一直在流动,一直在穿流而过,外面的风、空气也是一样,都是一直在流过、流过、流过,一方面都在跟我们宣说无常法音、无常的法流。如果敏感度、明觉度不够,身心不够柔软,没有清醒明觉活在当下,也没办法溶入。如果你的心跑到过去,或是跑到遥远的未来,更没办法溶入,因为你的心不在这里,唯有能够清醒明觉活在当下,又很柔软、放松,这时候因为你很柔软,就能够跟流体的频率相通,就会起共鸣、起共振,就可以体会到:嗯!溶入了无常法流,这是“入流”的真正意义。
所谓进入“圣者之流”,入“四双八辈”圣者之流,都只是一些名相的权说,真正实际的体证就是要溶入无常法流里面,为什么一个来到入流的人是“无所入”呢?“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沱洹”含意又很深啦!为什么说“入流而无所入”?为什么“不入色、声、香、味,触、法”?真正证到初果的证量,心境净化到断哪三个结?证初果是要破除身见结、戒禁取结、疑结等三个结,为什么会破除“疑结”?是来自于自己的亲证,真正体悟到无常法印,佛陀没有欺骗我们,空海没有欺骗我们,真的!随时随处都可以体悟到,可以溶入无常法流,体证到活生生的法,于是“疑结” 就会破除掉,其次是“戒禁取结”会破除。
因为智慧渐渐地打开,知道什么叫作“提纲挈领”、掌握重点核心,所谓“但得本,不愁末”,没有掌握到根本核心,一直在支流末节外围里面,绕个没完没了;如果掌握到佛法的核心,开启智慧、解脱自在的核心,“但愁本”就 “不愁末”,有智慧去处理、面对各种历缘对境。所以,有的学员前来小参,或是平常找我谈及一些苦闷情况,我通常不会在细节上面解答应如何处理,都是让你退回到应该要有怎样的智慧与心态,告诉你一些大原则,至于细节方面,要看情况去处理,那是活生生的,不是告诉你一个死板的答案,是告诉你如何掌握大原则,慈悲善待一切众生,该提或是要放,看你的情况去处理,可提、可放。但是,不管要提或是要放,都是从慈悲出发,我只是点出一个大原则。
当你真正开启智慧,就知道哪些戒律对我们的修行是有正面益助,哪些戒律未必需要,哪些戒条在某个阶段是需要,到达一个阶段未必需要… …,就会有智慧去分辨,而持手正确的戒律。正确的戒律是帮助我们减少恶缘、增加善缘,有助于我们身心的宁静而迈向解脱。如果所持的戒律让你拉拉扯扯,常常造成你的困扰、不安,牵挂“我这样有犯戒吗?这样有没有啊?”就会忙个没完没了,包括说“到底我过午要不要吃饭呢?照戒律讲是不能吃饭,但是我明明肚子很饿啊!”“我到底要不要拿到钱呢?戒条上面明明说不可以碰到钱啊!但是我现在要出国搭飞机,现在不能没有钱啊!”然后你就说“我就带一个人在身边,他拿钱就好!然后他帮我付机票,就没有拿到钱 ……”。
然而你只是把身体的范围再扩大而已,他也算是你身体的一部分;本来一张机票就可以了,现在还要变成两张机票。所以,我们不是否定戒律的重要,戒律是可以帮助我们减少恶缘、增加善缘,有助于让我们身心的宁静,然后迈向解脱,要掌握住原则核心,就不会被一些不切实际或是不符合现况的戒条所束缚,就像时代在变迁,法律条文要不要修改?你要跟随著时代的脚步,时空环境不同,戒条就要有智慧、有弹性去调整,不要变成一个死板板的戒条。本来戒律是要帮助你解脱,结果在还没有解脱之前,竟然被戒律绑死了,因此真的要有智慧。如果在戒律方面,没有正确智慧去处理、去面对,一直被戒律捆绑,连证初果都没办法到达,因为你会在戒条、戒相上面,忙个没完没了,你会很忙、很忙。请你来听闻“阿含解脱道”,请你来禅修,就说“我对于戒律还没有搞清楚啦!我没时间……”真是忙个没完没了!
认为“我现在是结夏安居期间,怎么可以去听课?!怎么可以去禅修?!如果在结夏安居期间去禅修,就是“破夏”了,我就破功啦!……”到底是得到实质意义的成长重要,还是跟别人比较戒腊多少重要呢?大家要有智慧啊!当你真正扣住佛法的解脱核心、具有智慧,就会去持戒律的核心、精神,就能够掌握到戒律的原则。所以,证到初果,“戒禁取结”就会破除。
至于“身见结”方面,本来我们都是自我主义、人本主义、本位主义,从“自我”一直出发,展现我是、我能,建构很高的一些成就感,但是对于一个有智慧眼的人来看,都是众生在构筑梦幻世界,所有自我的成就,到最后都会“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应做如是观”,所有成就到最后都会“一场梦一场空”,不管累积再多的财富,当你两眼一闭,一毛钱也带不走,很有孝顺子孙会开出一张一千万、一亿的支票,然后放在你的棺木里面,如果觉得不够,还可以叮咛请他们多烧几百万张开一千亿的支票。所以,大家真的要醒过来啊!要醒过来啊!当你有正确的闻思,对事情的种种抓取就会放下,然后慢慢逐步听闻正法、迈向解脱道,一步一脚印禅修实修,过去很厉害的自我、身见就会破除。
大家要有惭愧心,以宇宙天文观让大家照见,原来“自我”竟然是井底青蛙,只要你有“自我”就会有苦,当你有一天真正体会到了,苦吃够了!这时候就觉得自己真正愿意放下自我,才愿意脚踏实地参加禅修,不管天气再怎么炎热,都愿意在这里坐;不管腿再怎么酸痛,都愿意来熬过,这时候的道心就会出来。当你慢慢体悟到法、亲证之后,因为同时在这个过程,身心会越来越柔软,各种抓取、各种见解、各种执著,就会渐渐柔软。当你真正体证到法印,当你有正确的闻思,法喜就会一直不断出来,让你的道心更坚强,然后又有真正去见法。当你体悟到法,这时候你是真的身心柔软,一方面身心柔软才能够入无常法流;当你入无常法流的当下,事实上是来到忘我的世界,此时“身见”都放掉了,放下啦!所以,假如证初果稳定,“身见结”就会破除。
“入流而无所入”,所谓“无所入”,请各位把自己想像成一条海中的鱼,本来就是事实啦!但是因为大家不容易体会到,现在要做一个比喻、拟似的境界,再去体悟、就可以了解:就好像海中的一条鱼,海就是整个法界,海中的这一条鱼,你是要找大海在哪里,而大海在哪里呢?涅槃彼岸在哪里呢?你在找大海在哪里,因为你一出生,就跟大海是一体,因为你是跟它一体,因此这一条鱼不知道自己在大海里面。佛陀了悟到这些,原来众生所要找的大海,原来你就在里面,只是你的智慧眼没有打开,被“自我”的金钟罩封闭住而已。所以,协助你这一条鱼打开金钟罩,然后溶入大海里面,让它体会到:“喔!原来海阔天空、解脱自在”此时那一条鱼会说“喔!我开悟了,我得道了,我溶入大海啦!”但是“入流而无所入”我们可以权说你溶入大海,但是“无所入”,因为你本来就在里面。
当你有正确闻思,然后实修实证,溶入无常法流,你本来就在法界的流体、流动里面,只是以前因为敏觉度不够、无明嘛!然后用金钟罩封闭起来,没有觉察到而已,今天当你体会到无常法流之时,哇!真的就是跟法界一起脉动,这时候我们说“耶!你入流”,但是你知道这本来就是存在的事实,就会知道“入流而无所入”。
为什么“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沱洹”呢?所谓“不入”就是不会黏著、不会执著,一般众生在没有修行以前,一般人在滚滚红尘里面,你的“六根”与“六尘”,“六根”就是我们的身心,“六尘”就是外面所有的境界,每天历缘所接触的各种境界,都叫作“六尘”,一般众生在 “六根”与“六尘”接触之后,都常常成为境界的奴隶,被境界牵著走,你就“住 ”在那里、黏著在那里,这里所讲的“不入”,就是透过修行之后,来到跟境界是有距离的,不会被境界牵著鼻子走。为什么能够来到这样的功夫呢?一般众生被境界牵著走,当你每天醒来之后,就在行住坐卧,在做这一些事情,现在假设在家里做家事,你的耳根、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它们都随时开放的,随时在接受讯息。
比如当你把早餐准备好了,然后端到餐桌上,先生却责骂你今天多睡了三十分钟,“这么慢准备,我会迟到耶!会被扣薪水耶!你为什么睡得这么晚?!这么偷懒,你去听什么法!听得那么晚,还这么晚起床……”他这样骂你,结果你的“耳根 ”听到这些,本来昨天晚上听闻空海所讲的法满法喜,做梦都还在回想那些法味很高兴!结果早上睡过头啦!起来还是满高兴,因为法喜还在,但是一被你先生责骂,就破功了!你的耳根去听到不可意的声音,结果一颗心就被境界拉去了,从原来很快乐的境界,然后就被不可意的境界,把你系缚住、绑住了。所以,你吃那一餐饭会吃得闷闷不乐,认为“我这么用功在听闻法,你没有给我鼓励,也没有弄早餐给我吃,我都没有责怪你了,我只是慢一点,你就在发牢骚、抱怨……”当先生去上班之后,你整天就会觉得“气死我了!… …”这样值得吗?你的心境很难快乐,结果在那里苦啊!苦啊!……
后来又觉得“不跟他计较啦!还是听听空海的录音带、VCD比较好啦!”于是播放来看,慢慢听闻他所讲的课程内容,又开始微笑啦!当空海VCD声音进来,你的身、你的心呢?又跟著转变了。所以,我们的心都是随著「六根”与“六尘”接触之后,产生“六识”,“六识”就是我们每天的心理变化,随著「六根”与“六尘 ”接触之后,所攀牵的缘,内心就会产生各种反应。听到好的,我们就很快乐;听到不好的,我们就很沮丧、很生气… …,我们的心就常常成为境界的奴隶。早晚课时,你都是在诵【金刚经】,常常诵到“无所住而生其心”,但是当经本一合起、放下,别人一句不可意境过来,你马上就生气,这样就是黏著了!又被境界拉去了!你又“住”在那里,一般众生常常成为境界的奴隶。
如果具有证初果证量的人,因为他会经过要溶入“空”里面的过程,来到“心与空相应,外相随顺缘起”,禅修的过程也是由点、线、面,慢慢扩大到“空”,原本还没有修行、还没有闻法以前,你是“鸡仔肠、鸟仔肚 ”,心量是很狭窄的,不知道自己的框框很多,要符合你的要求范围框框,通常是很狭窄、框限很多,就像在篮球场,如果不限制投球的篮框,随便投都很高兴、很快乐,只要达到运动的效果就好了,为什么一定要规定投进框框才算?!结果让我运动了满头大汗,却又常常是投不进去,因为投十个篮球却才投进一球;我做十件事情,才有一件符合你的意思,这样很累啊!因为你的框框很小,如果不要有框框,我随便投,你都高兴、都欣赏、都快乐,多好!这样你快乐、我也快乐。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就是这样,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嗔心?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不满意?因为我们拿著框框要规定别人,“来!你要把篮球投进框框里面,你所做的要符合我的意思……”我们都是这样,当你的框框越狭窄,别人就越不容易满足你的所需、满足你的欲求,因此别人很苦、你也很苦。今天你愿意把框框慢慢拆除,心量愿意慢慢的扩大、扩大,你的心量越宽大,贪、嗔自然会渐渐减少,于是你的包容量就会越来越大。当你有正确的闻思,又实际体会到我们心量逐渐的扩大、扩大,从修行的一个点、线、面、空,当你体悟到“空”的奥妙, “空”的伟大,“空”不断在跟我们叙说真理实相,“空”所展现出来的特征、特性,这时候你的心量就会来到与“空”相应,你会见贤思齐,体悟到大自然的法界大师太伟大、太奥妙了,他们都在跟我们讲经说法,而且是以身作则。
无边无际的虚空,包容众生一切的贪、嗔、痴,包容各种宗教宗派之间的见诤、我慢,你能不能有这样的胸襟?如果能够来到这样的胸襟,就会来到 “入空戏论灭”、“入空见诤灭”。一个人的修行越来越高,心境越来越提升,心量就会不断的扩大。不错!通常在禅修时期,境界都是很好、很容易扩大,但是当你回到滚滚红尘,就没办法维持像在禅修期间的心灵品质,但是一定会比你在还没禅修之前要大很多,会有更宽大的胸襟来善待家人、善待亲戚朋友、善待同事,因为你的肚量比较大,比较有“空”啦!当你遇到各种不可意境,就有距离处理这件事情,别人骂你一句话,以前是依著你的习性,马上骂回去、马上起嗔,现在呢?不会啦!因为你有“空”啦!可以包容众生。当你有 “空”可以包容众生的贪、嗔、痴,就不会被众生的境界牵引著走,不会成为境界的奴隶,叫作“不入色、声、香、味,触、法”,就“不入”不可意境的“声尘”,其他的以此推理。
不错!现场有很多人都在点头,也有很多人在微笑,由于【金刚经】是实修实证的境界,没有来到这样的境界,真的不容易体悟,不要停留在语言名相上,也不是说“喔!我诵经扣、扣、扣、扣、扣”然后念过就算了,“我是读大乘的【金刚经】,我是大乘人喔!… …”不是这样啦!真正要把心量打开、扩展,当你证到初果,心量就已经很宽大、很宽大,其他的大家可以依此类推。
证到二果的人,也不会说“我得到‘斯陀含果’,我证到二果……”而是贪、嗔、痴渐渐的淡薄,只要证到初果之后,很自然就会往解脱道、往究竟法、往究竟彼岸一直迈进,当你的心量打开,会发现:喔!真的!以前的爱计较,实在让自己受苦,也让别人受苦。当你的心量扩展,具有宽广的度量,常常面带微笑,你自己快乐、别人也快乐。当你具有这样的体会,还会退回去以前的心量狭窄吗?渐渐会来到“不退转位”,不是去订制一个莲花座,坐在上面说这个位置是你订的,别人不可以来坐,叫作你的位子。“不退转位”就是真正亲证到法、真正亲证无常,到哪里都可以体证无常,不会说:“耶!我昨天有体证到无常,但是今天忘了! ”有的人会担心自己现在这样修、修……,“当我临命终之时,不晓得自己能不能把握呢? ”你每天过得很有把握、很快乐,当你死的时候也会很快乐啦!你每天过得很潇洒自在,当你死的时候也是很潇洒自在啦!你每天过得担忧、很担心,愁眉苦脸、怕东怕西,当你死的时候也会很恐慌。因此,真正的生命就只有在当下、现在,如何让我们真正快乐、开心、自在?如何让我们的生命意义发挥出来回馈世间,这是最重要的,只要这一点能够掌握,它就具足永恒啊!含意很深!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