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六祖坛经浅释,六祖坛经全文,崇慈法师:《六祖坛经》第十四讲——手机学佛网

六祖坛经专题部: 简介| 原文|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崇慈法师:《六祖坛经》第十四讲  

  《六祖坛经》十四讲

  (附注:每期讲稿都由弟子们根据录音整理。师父很忙,不能亲自审稿。限于水平,若有错字漏字,敬请大家原谅!阿弥陀佛!)

  我们上一次讲到这个地方,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劝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说实在话,我每次读到这段经文,我冷汗都出来了。为什么呢?六祖大师这句话是一面非常明亮的镜子,放在我们每个人的面前,自己照自己,我们平常总是用电筒去照人家,面对六祖大师这句话,就面对一面镜子,照自己。学道者,“学道”这两个字,古时候,他包括所有所有求真理的人,都用这句话。佛教也用,道教也用,儒家也用。孔子有一句话“招人道…..”也用了这个道字。就是凡是寻求真理的人,都应该思考这个问题,若不识法意。如果你不明白这个道理,自错犹可,更劝他人,这个“犹可”两个字,意思太深了。而且用的太微妙了,六祖大师用了这两个字,犹可,这个犹可是犹可以还是犹可怜?自己错了是还可以呢?还可怜呢?这个“可”字下面应该接什么?怎么解释这个可?这就很微妙了,换句话说“一语多关”,他没有说自错犹可也没有说自错犹可怜,他说自错犹可,说上句就把下句涵盖在里面了,其实我们是犹可以还有可怜,自己错了,自己错了还可以,还说的过去还要劝他人错,自己已经够可怜了还要乱说乱讲,导至他人也可怜,也就是自己堕落了还要牵扯他人一起堕落,这就是六祖大师的这句话。自迷不见,又谤佛经。佛法本来就是“破迷开悟”的,迷信这个字眼本来就是佛法要医治的重病,迷信是一种很深的病,佛法就专门治这个病,但是什么时候佛法被戴上迷信的帽子啊?而且我们学佛的人不知道学什么?我都遇到这样的人很多啊!师父啊,其实我都信你们这个迷信的,每当我遇到这样的人,还是你不要信最好了。我们这个迷信你最好跟他脱离关系。这叫什么事啊?他还以为说这句话跟我套近乎呢,以为这样说以后,我跟他有认同感,跟我站在一条战线上来了,师父啊,其实我都皈(ban)依佛门了,师父两年前你亲自给我皈(ban)依的,连皈依那个“皈”字他都念成“板”依了,他还说我是亲自给他“板”依的,亲自板依,简称为亲板。这么简单的都错了,还不要说更深的。这个话把天下学佛的人都给提醒了。我们出家多年的师父,学佛多年的居士,面对这句话问一问,我懂佛法吗?你知道什么是佛法,这句话看来问起来很简单,我学佛多年了,我还不懂什么是佛法吗?你就不懂。你真的不懂,我学了很多名词术语啊。你学的那些名词术语经不起我一驳,经不起我一反问,一问就把你问倒了。比方说你学佛二十年了,那么我反问你学佛为了什么?学佛为了了生死啊,学佛为了生死解脱啊。那么我就问你了,你解脱没有啊?如果我再问的狠一点,学佛也要生,不学佛也要生,学佛也要死,不学佛也要死,我没有看见那一个学佛的不死啊,我也没有看到那个和尚活一千岁啊!出家也要生病,出家也要死,那你为什么要学佛?这个问题很现实吧,我看到很多出家多年了,还说什么啊,哎呀!这个佛法里面说的这些神奇鬼怪的事情啊,我也没有看见,我也没有遇见,我也没有看见那个和尚有神通,我也没有看到那个师父有不得了的本事,不就照样过日子,照样吃饭睡觉嘛,有什么好稀奇的。是啊!这个问题很严峻呢,这个问题如果不问了,不客气的说,我们很多人学佛不是在学佛,顶多我承认你在赶学佛的热闹,追学佛的这个时髦,甚至把师父当明星来追,这个社会上追明星是一种时髦,你追师父也是一种时髦,师父也成了明星了嘛,是啊,自迷不见,还谤佛经。还有诽谤,还要用自己的行为言语诽谤。所以,佛法的根从哪里认识呢?从懂得什么是三宝?佛宝是什么?法宝是什么?僧宝是什么?为什么要称为宝?宝就是宝贝啊,珍贵,很难得,很稀有才叫宝,不懂的就变成活宝。不懂真的不懂。青蛙跳河不懂。懂不懂啊?不懂,这就叫做青蛙跳河——“扑通(不懂)”就跳到水里去了。发出那个声音出来,所以,佛法不是挂在嘴上的,也不是写在纸上的,学佛是要得到佛法的真实受用,你要得到佛法的真实受用,你要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你要用自己的身、行,自己的所修所证来显示给人家看,比你说一千句还重要。世间有这么一句话叫:嘻笑怒骂竟成文章。就说这个人的文学境界达到很高以后,嘻笑怒骂都是高水平,很多时候我是不敢嘻,什么是不敢嘻?我自己就有这个感受,我这么多年,很多师父也好,很多居士也好,在背地里私下里评价我,说我这个师父不随和,很难亲近。确实;确实有些时候我不随和,前些年更不随和,这两年稍微随和一点,但是随和了,我发现有些人不值得跟他随和,你跟他随和,他就跟你随便,本来是随和,他就理解成随便了。这一随便了,我就很难过了,他可能感觉不到,我就痛不欲生了。所以,自迷不见,你们怎么迷都可以,没有关系,我是不能迷的,佛菩萨度众生,有时候用我们的心去体会佛菩萨,为什么要度众生呢?佛菩萨为什么要苦口婆心的,非常非常不厌其烦的,非常非常的慈悲这样来教化众生呢?其实我们有时候站在一个凡夫的角度,凡夫这个自私狭隘的角度,我想一想,这个凡夫要堕地狱也好,要变畜生也好,你关佛菩萨什么事情啊?佛法讲因果,个人因果个人了,个人吃饭个人饱,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那既然是这样的话,那关佛菩萨什么事情啊?话又说回来,凡夫挺有意思的,佛菩萨度他呢,教化众生很难教化,如果有一天那一位菩萨说,用凡夫的语气说这么一句话,你爱堕落不堕落关我什么事情呢,我度众生这么辛苦,我不度了,马上这个话众生听见了,不行啊,你是菩萨你不能不管我们。你看这个凡夫就很有意思啊!我们佛门里面斋堂门口写了一幅对联,当然斋堂门口又很多对联,其中有一副对联我推荐给大家,上联:有弥勒肚皮千金易化,下联:无维摩手段滴水难消,这个才叫正宗法规,上联:有弥勒肚皮千金易化,有弥勒菩萨的肚皮,千两黄金都可以消化了,这叫有弥勒肚皮,是什么肚皮呢?吃八个馒头两大碗干饭,饭量很大是不是?不是。度量、心量有弥勒肚皮千金都能够化掉,这是上联。下联是什么呢?无维摩手段,维摩诘菩萨,如果没有维摩诘菩萨这样的手段滴水难消,喝一滴水下去都消化不了。这是佛法的境界,这也是佛法的修正。我们提倡开心学佛,开心学佛是我提倡出来的宗旨,开心打开心菲,打开心里宝藏,容天容地喜悦,身心都非常祥和这叫开心。但是这个开心一定要建立在有弥勒菩萨这个度量,有维摩诘菩萨手段,建立在这样的水平之上,那你就真的是高水平了。当然另外还有一幅对联叫:五观落成今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和前面那幅对联说的境界差不多,吃饭的时候要存五种观想,那个观字就是观察的观,好好的观想,好好的思考,追究这个问题这个饭不怎么好吃,如果有五观存在的话,今都容易消化,如果三心未喝水都难以消化。三心且不要说高境界的三心了,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这是很通俗的三心,贪嗔痴三心都没有消,难以消化啊。所以,我们建立佛法要从这个角度来建立。我们从生活当中修正佛法、体证佛法来看,我们很多时候有意无意就是在做谤佛经,不是在做功德是在做谤佛法的工作。人家从你的举止没有看到对佛法的崇敬,没有看到对佛法的高山仰止,而是看到讨厌,不是往上看,是往下看。看到这样的现象,学佛多年了,反而变成两种现象了,一种变成佛呆子了,一种变成佛油子了。读书读多了,呆头呆脑的,呆头呆脑还不严重,顶多被人说的这个人学佛学得不灵光了,没有以前这么狡猾了,以前他脑精转的好快噢,现在有点呆呆的,这个从某种意义上讲还有可取之处,这样不变成痴呆就可以了。但是佛油子就很可怕了,什么叫佛油子啊?出家也好,在家也好,佛法挂在嘴边,因果讲给别人听,大道理一套一套的,名词术语倒背如流,这个倒背如流把这些佛法读给人家听,这个就叫讲经吗?这个就叫弘法吗?或者这就叫懂佛法吗?不是,这样讲叫懂佛法哪里需要费很长时间的修正?哪里需要费很大的功夫来埋头苦干呢?所以,六祖大师这句话正宗法规,我们千万不要在这个地方迷惑了。所以,接下来六祖大师他才讲,所以立无念为宗,他之所以要立无念为宗,他的宗旨是无念,六祖大师的宗旨,无念什么呢?六祖大师生怕我们理解错,所以马上就说,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为什么说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佛法是追求什么?佛法要建立什么?为什么要学佛?我们看看古往今来,古时候不要说学佛了,翻开古时候的典故,比方说古时候学武术的人,他要拜非常高明的师父,他要拜一个能够教他了不得的本事,能够让他学会这套本事以后能够闯荡江湖,甚至于捞取荣华富贵,如探囊取物这样的本事,他如果要得到这样的本事一位高人,一位师父,怎么拜访?什么态度?怎么去学?那就不用讲了,有些时候很多师父想方设法去折磨他,想方设法考验他,是不是有这个的毅力?有这个学的根基?我们把这样的典故还是要读一读的,因为人心同然,一万年、十万年不管历史怎么发展,人心是一样的,心心是相印的,你用什么态度对我,我用什么态度对你,不可能说过去求真本事需要谦恭,需要客气,需要诚意现在就不需要吗?现在可能更需要,现在人胸怀也好,容天容地也好,不要说大本事了,你就去问个路,你一句话说不好,还不给你说了。现在可能更讲究这个,但是话又说回来,我们在面对佛法的时候,我们使用什么态度呢?之所以佛法的利益得不到,原因在哪里?这个要问自己。口说见性。口上说我已经见性了,我已经开悟了,开始错误了,当你说开悟的那个时候,你已经开始错误了,而且错的厉害,自以为是,这个成语我们不妨改一改,什么叫自以为是啊?有时候不妨自以为非,要多有一点自以为非的这个精神,也许就跟佛法所讲的这个修证方式吻合一下了。口说见性,不得见性,没有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六祖大师的话每句都很轻,但是说的轻,落的重。我们老是说学佛,那个佛字怎么写啊?那个佛字左边是个人旁,右边是个弗字,这个弗在上海话、浙江话、江浙一代的人,说不要,你要不要啊?弗要。那个字就是“不”的意思。就是个反义词、否定词。佛法没有传到中国来之前没有这个字,传到中国来才有这个字。现在简化字里面把这个仿佛怎么样?用佛教这个佛字实际上是不对的,在文言文古汉语里面仿佛这两个字不是这样的用法,他也简化,后来简化成双人旁,为了区别跟这个佛教这个佛字,后来简化成“弗”字,不是仿佛的佛,变成仿佛(fo)了。那个佛什么意思啊?就是佛法传到中国了。佛就是先要做好一个人,先要做一个像样子的人,然后从人的基础上,否定语,“弗”就是否定。把什么否定呢?把所有的污垢清洗干净了,所有的习气、烦恼这些渣子的东西清洗了,就是佛了。佛是什么?佛是人。所以佛不是神。这就是中国文字的伟大啊!你看那个神字怎么写啊?神字跟佛字那个是天差地别的概念啊。神左边一个式字旁,就是专门用于祭司,用于拜天拜地、通天达地、不可思议,神鬼莫测而表达这个意思。而佛不是。佛是整个宇宙法界当中最伟大,最伟大,而福慧圆满,万德庄严的这样的成就者。所以学佛先要学做人,人都没有做好,别骗我了,你没学佛。你说你在学佛,我听起来怎么感觉像是上当受骗一样啊。所以,什么是学佛?要把这个问题问清楚。六祖大师他老人家是讲空的,讲一切皆空。禅宗把什么都否定了,但是把什么都否定了,才会把什么都肯定了。我们学六祖大师这些词句挂在嘴边,变成实实足足的伪君子。为什么呢?因为他把六祖大师的话,充当门面的招牌了。所以在佛法里面还要这样如此虚伪啊,那真的是无药可救了。邪见从哪里产生呢?就是从这个地方产生,邪知邪见,邪在哪里呢?他的心邪,他用他的邪的心,然后去理解所有的境界,他用他这个邪的状态去揣测,去衡量人家所有的。那么在他的心他的眼里,全部都是邪的,一切尘劳妄想就因此而产生了。这样学佛还不如不学。所以六祖大师接下来这句话很实在,自性本无一法可得。有什么可得呢?没有可得。真的没有可得吗?佛法讲的没有可得是大得到了,有非常大的收获了,他才有资格说没有一法可得。佛法讲的无为,佛法讲的这种放下,他是在非常大的成就的前提之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姿态,或者说一种修养。我们要搞清楚这个放下是什么放下?无为是什么无为?无念是什么无念?放下是什么?放下是有非常大的提起,然后他一点贡高我慢都没有,一点飞扬跋扈的姿态都没有,他平和的跟一切众生都没有一点骄傲之心,这个叫放下。依此类推所有的概念都是这样的。所以,这才叫本无一法可得。那么万一认为自己有所得,只要认为自己有所得,三世诸佛都不加倍他了,龙天都会远离他了。为什么呢?这个人只要自己沾沾自喜,尤其是拿佛法的招牌来为自己沾沾自喜,什么叫无所得?《心经》里面讲,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以无所得故,因为没有所得,所以从菩萨证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境界。这就是心经,而说到心经,我有一次不知道在哪里遇到一个人他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师父啊,你们佛门里面的那个多心经,我经常念的。我当时没有反应过了,什么?多心经?就是你们那个般(ban)若波罗蜜多心经。他的心也够多的了。世间的凡夫他那个心就够多的了,他还要念一个多心经。所以,用什么心来理解佛法,佛法在他的心里面就是什么。尘劳所见,尘劳邪见,正知正见在哪里划分界限呢?就在这个地方划分界限。那个典故,我们很多居士都知道嘛,苏东坡和佛印禅师打坐,一个坐这边,一个坐那边,两个面对面打坐,坐在那里,坐了一柱香下来以后,禅堂里面坐完以后,两个就问话了。哎!刚才你看我打坐怎么样啊?挺好的。苏东坡问佛印和尚,老和尚你看我打坐怎么样啊?挺好的,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自鸣得意,捋着胡子就笑了。老和尚问他:苏学士你看我打坐像什么呢?像一堆牛屎。哎!你别说了,这个人打坐确实像一堆牛屎。你们看到过牛拉屎没有?没有看到,改天街上有牛拉屎的时候,你去看看。牛拉屎,拉稀屎不行,那个牛拉出来的屎热气腾腾的,咚落在地上,就堆起来了,然后冒一个尖尖,上面还飘着热气,这个人盘腿打坐,特别是禅堂里面的师父,这个衣服一披上,坐在那里,你看那个脑袋就像那个牛屎的尖尖,如果这个人是个活人的话,还飘着热气,不就像一堆牛屎嘛。所以,才留下这么千古流芳的典故啊!你看我像什么?我看你像一尊佛。那么你看我像什么呢?我看你像一堆牛屎。两个人境界就拉开了,拉开了还不算,苏东坡回家一天都很得意,今天总算赢了,这么长时间,从来没有对禅机对赢过,今天终于赢了。回去以后,脸上飘着得意的神色,他妹妹,苏小妹历史上没有这个人,故事里面讲出来的。苏小妹就说:哥哥你感觉怎么样啊?今天怎么这么高兴呢?今天我把老和尚说得一塌糊涂,我大获全胜,他大获全败。他妹妹说:你怎么胜的?我问他我像什么?他说我像佛!他问我像什么?我说他像一堆牛屎。他妹妹马上就说你今天输得更惨。为什么说输得更惨?老和尚心里是佛的境界,所以,他看谁都是一尊佛啊,因为你的心里是牛屎,你把谁都看成是牛屎,所以你把老和尚也看成牛屎了。所以,生活当中就这样的,小偷是最好的防盗专家,因为他最能偷,所以他防盗这个心特别强。他看谁都像小偷,每一个人要偷我,叫他去防盗得话,他研究出来的防盗设备,其他人是想不到的。这就是因为他的心衡量人家嘛。正邪也就是在这个地方,所以这个法门。六祖大师说: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什么叫无念呢?正的邪的都超脱了。连正邪这个概念都没有了,不是不能区分正邪了,不是分不出来正的;不是分不出来邪的,不是。分不出来善的,分不出来恶的;那也不是。是真正很高很高的成就了,真正做到了坏事不如好事,好事不如无事,这个叫无念。没有了,做坏事当然不如做好事了,做好事不如不做事。你想想这个话是不是有问题,做坏事不如做好事,做好事不如不做事。这是有极高的修养,做好事不如没事做,与其大家都在做好事,还不如这个社会没有事情可做,不是没有事情可做。比方说到处都是灾民,到处都是很可怜的人,那大家都要去帮助,那没有可怜的人,那帮助谁啊?没有横行霸道的人,没有为非作歹的人,没有罪恶滔天的人,没有给人造成伤害,给社会、给国家、给家庭造成伤害的人,都是好人,那你到哪里去做好事啊?这就是好事不如无事,如果一天到晚都有好事做,其实说明这个社会都有一些问题,如果在加上做假好事,那就更有问题。我要做好事了,我要做善事了。做没有做呢?打一个很大的问号。怎么做的呢?这个地方有一个人很穷,他已经吃不起饭了,我要去帮他,怎么帮呢?你们给钱给我,我没有钱,你们给我一万块钱,然后我吃八千,给他两千块钱。这样做好事吗?所以,佛法讲的“无”是这个无,不是那个什么都没有。接下来的经文: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他把这两个字分开来解释。可见六祖大师对我们的担心,尤其是末法时代这个担心担心到什么程度,两个字他都要分开来强调再强调。无是什么意思?念是什么意思?他把两个字分开来解释,无,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叫我们无要无什么?念要念什么?这个真的是苦口婆心啊。不要理解错了,千万不要理解错,你理解错,就好像我们有些人自己理解错,比方说:孔子写了一部《春秋》,孔子这部著作千古流芳,然后左秋明就为春秋作了一部,相当于解释,后人简称他这部著作叫《左传》,有些人看了,历史上有一部鼎鼎大名的《左传》,还有一部鼎鼎大名的《右传》。既然有《左传》肯定有《右传》嘛。这个就“莫明其妙”了,你自己不懂。有一个秀才,他给他的老师写信,他说老师啊,很多年没有见面了,我在那里工作,这个地方盛产枇杷,就是吃的那个枇杷。请老师有空到我这个地方来,我请老师吃枇杷。“枇杷”两个字他写成什么枇杷呢?写成弹的那个“琵琶”,叮当;叮当弹的那个琵琶。这个地方盛产琵琶,味道好极了,请老师有空来吃枇杷。老师看了这封信以后,给他回了一首诗。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读书差,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乐器尽开花。这首诗写的多好,你说的这个琵琶不是这个枇杷,为什么呢?因为你当年读书很差,错了,所以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读书差,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的钢琴啊;手风琴啊,都开花都结果了。吃枇杷要吃钢琴,还要吃手风琴,还有吃笛子,还要吃萧呢。这种笑话,很多人乱下定义,有些人很懂,哎呀,你们那个是迷信,你们佛教是迷信,说实在话,我们有些时候遇到这样的人,我们反问他一句,当你看到一个桶盖着盖子放在那个地方的时候,你根本没有打开盖子看看桶装的是什么东西?也没有看值钱不值钱?你就看了一眼,你就说那个是一个垃圾桶。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的,那么万一有一个人跟你较真,请你过来我打开桶给你看,这里面就是宝石,钻戒,黄金怎么办呢?连下台的台阶都没有。这不自己把自己给封死了嘛。武断了,片面了。所以,好像是莎士比亚说了这么一句话,千万不要轻易的否定你所不知道的真理,否则你可能用毕生的生命代价来尝还你所犯下的错误。凡是这些大智慧者的话。无什么?念什么?无这个,念这个。无者无二相,念者,念真如本性。那么什么是尘劳之心呢?什么是尘劳之心,什么又是真如本性呢?当年有一个人,去问孔子,说你老人家都在提倡学圣人的境界,要学仁的境界,仁慈的仁,要达到仁的境界,这个境界非常高,但是又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我有没有很多时间来听你老人家来慢慢细讲,你能不能简单的用两句话说这个境界这么高,要怎么样才能达到呢?孔子说了这么一句话:不迁怒,不二过。就差不多了。什么叫不迁怒?什么叫不二过?不迁怒,虽然是文言文听起来很简单,不要把这个地方发生的怒气,发泄到另外一个地方。这个叫迁怒,迁怒于人迁怒于事。这就叫不迁怒啊。比方说我们打电话前一个人打电话,打错了,骚扰我。你打错了,放了。那个人又打来了,你打错了。又打来了。第三次,你脑子有毛病啊?第四次是前面那个人打错了,吼他了,第四次是另外一个人恰好凑巧打来了,也不分青红皂白,你神经病啊,好,正好,这个神经病三个字就骂到另外一个人头上去了,那边嗯?那个人为什么骂我?这个就叫迁怒。什么叫迁怒?我们随时随地都在迁怒。在单位遇到的烦恼事情迁怒到家人,在长辈遇到的烦恼事情他迁怒给同辈,在同辈遇到的事情他迁怒给下辈,在自己不好发作的,冒火的事情给他迁怒到好发作的人身上去。这就叫迁怒吧。所以,一天到晚都在迁怒。不二过,什么叫不二过啊?就是同样的错不要犯第二次,我摔倒了,在石头这个地方,我一脚给踩滑了,当,摔一个胞。但千万不要在同一个时候,同一个路段,同样方式摔的姿势都一样,这就叫不二过,我们不但不二过,很多时候我们不但是二过,还三过,四过,五过六过七过八过九过无数过,他不是不二过,今天在这个地方摔倒,明天到这个地方还摔倒,后天到这个对方还摔倒,最后摔上瘾了,不摔他还不行了,不摔他还不自在,一定要摔一下才起来,才走。你看这个生灵活现。非常非常生动的告诉我们,这个道理都是相通,一样的。真如本性是什么?真如本性跟尘劳是相反的,只要懂得了尘劳,你就懂得了真如本性。你懂得他的反义词了嘛,懂得他的反面了,你就知道他的正面是什么。每天我们生活在尘劳当中,身心处在尘劳当中,所以,你就看不到真如。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体用不二,由体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这句话是六祖大师告诉我们修行念佛的最高境界,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但是这个境界太高了,我们一般做不到,或者说非一朝一夕能做到。那就慢慢来,我们口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肯定不如心念。心念肯定不如无念。但是,你口念都还没念好的时候,不要奢谈心念,就象蒸馒头一样,就象我们持咒一样,说这个咒语一定要持多少遍,这个佛号一定要念多少遍。我不念那么多遍行不行呢?不行。一万遍就是一万遍,十万遍就是十万遍,那怎么念呢?像机器人一样的。我们有时候念经,念佛就是这样完成功课。师父我十万遍佛号念完了,你什么时候念完的?我两个小时就念完了。我说你念给我听一下,他“唰唰唰”,念的我都分不出来他那一句是那一句,那么快的念佛啊,除非你的根基很高,除非你的定力很深,要不然的话,还要弄巧成拙,本来心里面就够急躁的,很毛躁。本来通过念佛让你的身心祥和下来,所以,念佛声就像一泓泉水一样,一泓清泉一样达到这个目的。那知道急上加急,本来俗事的东西就很毛躁了,念佛还要念的上气不接下气这样念,这个就不见功夫了。所以,蒸馒头,你看那个蒸馒头怎么蒸的?不能急躁的,蒸馒头蒸十分钟,这个馒头才会熟,蒸汽要窜上去才回下来,这个馒头才好吃了。如果来个一个急性子说我一分钟烧大火,烧大火水也烧干了,连蒸馒头的容器都全部烧燃了,馒头都烧焦了。烧焦了他还给自己找理由啊,熟了,熟透了,肯定熟透了嘛,那肯定比熟了还熟了嘛,已经烧焦了,肯定熟了嘛,但是不能吃了。持咒念佛也是这个样子。所以,真如自性和眼耳鼻舌,这是一个步骤,先要从眼耳鼻舌身意来培养,念到无念而念,你没有嘴巴这样念佛,你都能够随时随地不忘记佛号,你的境界起来了。所以,以前法音老法师有时候遇到个别人去请教他的佛法,他不跟你讲佛法,老法师我来问一下,什么?老法师把他这个状态上下观测一下,看他两眼,不用问了,先回家去拜一千拜佛再来。这个人回去了,回去了大概十天半个月来了,老法师问他,你一千拜佛拜完了吗?拜完了,老法师我按照你老人家布置的功课拜完的。老法师说:回家去再两千拜。这个人一听就急了,老法师你不是说很好,我拜了一千拜,来了以后你给我讲吗?现在你不是需要拜一千拜了,需要拜两千拜了。这个人回去过一段时间更毛躁来了,老法师说这次你需要拜一万拜了。这个道理跟另外一个典故是一模一样的,另外一个什么典故呢?有一个人去拜一个名师学武功,这个人是世外高人啊,高的不得了的高人,这个人去拜这个名师,名师说你打算跟我学几年啊?我没有想这些,我想跟你老人家潜心的学,用功的学,废寝忘食的学,只要你,老人家肯教我。我一定学好。我着急下山去作定国安邦,齐家治国的大事情。师父一听哦!那你得学三年。那这个人说:不行啊,师父我等不及了,三年太长了,我拼命学我晚上睡觉都不睡了。师父一听那得学五年。这个人更急了,我饭都不吃了。开始说不用睡觉,后来饭都不吃了,我分分秒秒简直就是学过不停了。师父一听那得学十年。这个话绝对是真知灼见。当我们拚命强调我自己要拼命学的时候,那已经不是拼命学了。那个心已经急躁了,那个心像开水一样已经跳起很高了,已经没有办法很好的去学东西了,所以,越是这个状态越是学不到东西,所以,老法师告诉这个人回家去拜佛,拜佛的目的是叫他把心安定下来。在七八年前的时候,我都遇到这样一个人,他说我心好乱,心里好难过,他说有什么办法?那我就马上给他一个办法,你现在马上到那个文具店里面去,买一个很好的本子回家,每天你就抽一的时间出来,横是横,竖是竖,点是点,撇是撇,捺是捺,这样写心经,每天写一部或者是两部,你这个本子买厚一点,写完空两三行,又写第二部,一丝不苟的这样写。这个人回去,临走的时候,我还说你写好以后,过段时间你拿回来给我看。他过了一个多两个月他拿来给我看,开始确实是横是横,竖是竖的写,大概写到第七第八篇的时候,开始是楷书,行书,草书,狂草,噢!草到最后自己都认不得了,从开始观自在菩萨观字,到最后萨婆诃,我一个字也认不得看得出来吗?不用说了,怎么叫念而无念?这个是骗不了人的。你真正做到念而无念了,眼耳鼻身意都在念佛,整个身心都处在佛号当中,你那个状态摆在那里,人家有智慧的人一眼就看出来了。就算看不出来,感受都能感受到,所以,狂躁很容易,宁静不容易。你看骑自行车,骑的飞起来跑,那是很容易的。刚刚学会骑车的人都可以,只要能够跳上去跑都可以做的到,不管三七二十一,也不管前面是墙也好是河也好,都还给他冲过去,这个都很容易做到,但是你把那个飞奔很容易做到,叫你骑着这个自行车我拿个酒瓶一个一个叠起来,一个一个摆起来,用酒瓶摆成一溜,摆十米长五米长一溜,然后你又能把你那个自行车在那个酒瓶瓶口,那么一点的直线上面,稳稳当当衡直线的走过去,不偏不倒,那才叫本事。所以,心的狂躁和心的安静也是同样的道理。你能够狂躁,越狂越好,狂到最后自己都神经都不正常了,那很容易做到,但是心宁静到一泓清泉一样,别人怎么搅,在有烦恼的人,在有业障的人,在习气重的人,他来破坏你都破坏不了,他能够被你所感化,那你这个无念而念,你才真的做到了。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无性,眼耳色身当时即坏。这个就叫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因什么而生呢?因境界而生。心就像镜子,心没有境界的时候不生心,有境界的时候生心,生什么心呢?生圣贤和凡夫,生的心不一样,所以,凡夫也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圣贤也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佛法讲的是往高的水准来讲。凡夫那个应无所住是我不贪了,我不贪了。贪不贪,你悄悄的这有两万块钱要不要?是美金还是港币?肯定要。那个应无所住,应不是应该的应,应就是答应对应,有一个东西出现了,出现在镜子里面,镜子里面本来没有东西,当有一个东西出现在镜子面前的时候,镜子里面就显这个东西,这个东西离开了,镜子就干干净净了。这就叫真如起念。非常深的境界来起到一个非常深的作用,如果这个境界你达到了,讲一个大家很羡慕,很希望达到的境界,六根互用你就能做到。你想得神通吧,神通的第一步是什么呢?六根互用,什么叫六根互用啊?说得幽默一点,眼睛当鼻子用,鼻子当耳朵用,耳朵当嘴巴用。那么你今天听完经你就试试看,能不能六根互用啊?吃饭的时候你不要用嘴里吃了,用耳朵吃了。六根互用嘛,我已经六根互用了,我看看你怎么互用的?确实能够互用,六根互用这个本身就是能够实现的。原因是什么障碍了?原因是我们这个自己给自己竖起每一道墙,这个墙既有身世界当中的,也有心世界当中的,更有知见上的,还有修证上的。这一堵一堵的墙把六根互用给大乱了。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能讲什么叫六根互用?能够达到吧。比方说现在人都很喜欢说的营养学的问题,营养学的这个话,尤其是在佛法的六根互用的道理当中是一点都讲不通,因为佛法一点都不承认绝对的营养和绝对的不营养。营养不营养是取决于几个条件,第一你能不能够很好的状态来吃下去?很欢喜的吃下去?第二你能不能够很好的状态来吸收他?第三能不能够互用?什么叫互用啊?比方说贫穷山区的人,他一辈子就吃那个单调的食物,就吃土豆,就吃玉米,就吃红薯,他没有很丰富的营养,但是他身体非常好,也不缺这样;也不缺那样。要补钙吗?要补钙到太阳下面去晒晒就补钙了,一定要吃钙片吗?不用了。我们一定要很死板的理解的补钙的话,那就越补越软,补到最后路都走不动了。佛法讲的是六根互用啊!六根互用你转移了,你吃下去的东西它就直截了当的从这个成分转移成这个成分,从那个成分转移成另外一个成分,互相转移了,互相转来转去,丰富了,如果你不能够六根互用的话,就算你吃龙肉吃凤肉你吃下去不消化,身心状态不好照样还是营养不良的。我这里想到这里学中医的时候,中医有一部书叫《寿食宝园》,《寿食宝园》说到药性…四百位后面,一开篇就有这么几句话叫:诸药之性各有其功,温凉寒热补泻易通………..立见吉凶。哎呀!这几句话说的太好了,诸药之性,所有的药,他的性格温凉补泻易通,你补也好,泻也好都一定要通才好。如果不通,什么叫不通啊?把全身贴上膏药不让他出汗,也不要上厕所,也不排大便,也不排小便都不通了嘛,全部补起来,一个缝隙都没有,这个人绝对补死。通,你是补也好,你是泻也好必须是通才好。你看这个话说得多好,一般人就贪心,贪心越重的人,我就是不让他通,通了以后多划不来啊。上面补下去,下面出去了,这个补下去,就一定要让他存在。有一个人他肚皮里面生蛔虫了,这个蛔虫在他的肚子里面他想,这么也打不下来,那么也不下来,很气人,最后想一下,我喝毒药。他的理论是什么啊?你不是在我的肚子里面喝我的营养嘛,我就偏偏喝毒药下去,你不是也喝毒药了嘛,我喝毒药你也喝毒药了嘛,你就死掉了,所以,他把毒药喝下去蛔虫死了,他也死了。真如若无就是你失去了根本。失去了佛法的根本眼耳色身这些外在的东西,就算你讲的头头是道也好,装得很象佛法也好,当时就坏了。所以,佛法是什么样的状态,自己和人家能够感受的到呢?绝对他有一个真实不虚的这样一个状态,没有这个状态,你读了五本经,我读了八本经,他读了十二本经,然后来一个脸红脖子粗的辩论,吵的一塌糊涂,你说出来的名词术语比我多,我说出来的又比他多,然后争强好斗,逞强斗凶,这个不是转烦恼为菩提啊,这个是转佛法为烦恼,因为他把佛法的这些词语,这些理论全部拿来作为逞强斗狠的一种的工具了。所以,要学禅宗从哪里来学?要从这个地方来学,佛法里面经常提到的一个如来担子,挑如来担子,就是把释迦牟尼佛及十方一切诸佛传下来的一副担子,挑在我们的肩上。他可不是随便什么都空啊。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六根虽然见闻觉知,虽然生活当中方方面面都要去应对,你这个庄严成就了,所以你的开心就自在了。没有这个前提没有这个后续,我听说那个地方有一个寺院叫“滴水寺”,那个滴水寺怎么来的?好象我还去过,当地的居士还告诉我,师父为什么叫滴水寺呢?最当初的时候,悬崖峭壁上有一个缝,很神奇,非常神奇就往下滴米,一颗一颗的米从上面滴下来,叫滴米寺,不叫滴水寺,他滴下来的米够多少人吃呢?刚好够一个师父吃,这个师父在那个山洞里面打坐,修行,所以感动了龙天八部,那个米就从那个崖缝当中一颗颗的滴下来,滴下来,他刚好煮一碗粥,放一点菜刚好够,后来就来了一个同参道友师父,这个师父道心也好,修行也好都差不多,两个人又在一起修行,那个米粒不用讲又多滴了一点下来,两个人够吃也不错,在后来又来了一个师父,这个米还往下滴,多了几个师父以后,其中就有了贪心的人了,这个米啊,老是这么往下滴,我们吃多少他滴多少,也不富裕,也不能拿去换钱,这个孔太小了一点,凿大一点,那个凿子“梆梆邦梆梆”,你这么一颗颗的往下的,滴的我多不耐烦嘛,把这个洞打大一点,让他滴下来米多一点,我们就可以从吃稀饭变成吃干饭,干饭吃不完,我们就拿去换钱,换完钱以后,我们穿棉布不过瘾了,我们穿绸缎吧,用缎子来做袈裟穿,这多好啊!做僧装,做袜子做什么都可以。好,把这个洞一打大了,打倒是打大了,很奇怪哎,他不滴米了,而滴水了。所以,滴水寺就是从这个地方来的。贪心在哪里产生啊?贪心不是在不学佛的人身上产生,也不是在不懂佛法的人的身上产生,或者说也不是在对佛法有偏见,有误解的人的身上,这些烦恼实实在在都在生活当中,每时每刻都有机会产生。所以,六根见闻觉知要不染万境,这个才是真实的,这个才是过硬的功夫。所以最后六祖大师用了这么一句话来总结,故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能不能善分别啊?能不能善分别,佛陀度众生有四个角度,叫着四悉檀,“悉”就是上面一个采字下面一个心,“檀”是檀香木的檀。这个四悉檀,我们懂得四悉檀了,你才懂得诸法相。哪四悉檀?第一对治悉檀,第二世界悉檀,第三个个为人悉檀,第四个义地悉檀。那么我们简单的说一说,因为六祖大师这句话太浓缩了,太囫囵吞枣了。什么叫对治悉檀,了解诸法相就知道要从那个角度去。对治悉檀就是什么样的烦恼,什么样的根基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千万不能错用,错用方法就像病人错用药方一样,佛法是拿来对治我们的习气,所以,佛法要对机。法不对机就等于错用药,有时候药贻误病情的。所以,叫对治悉檀,对治习气嘛。对待,治疗。那么我们概括性的介绍怎么对治贪嗔痴这个烦恼?贪心众生不净观,嗔心众生慈悲观,痴心众生因缘观。这就是三个病,用三个药方老医。贪心的众生药用不净观给他讲,这个人贪心很重他什么都贪,对这样的境界,对这样根基的人要告诉他什么呢?不净。不干净,贪吃、贪财、贪色,种种贪,不净观,不干净,不清净,不恒长永久,要让他知道真实情况。所以,贪心众生不净观。所以修白骨观也好,修九想不净观也好,都是为了对治我们这个贪心嘛。比方说一个人特别喜欢美丽的女孩子,就是贪色,那怎么办呢?修不净观。首先告诉他到医院里面去看看解剖,解剖一下人,随便你平常怎么漂亮的人,上手术台一看,就像一只剖开的青蛙一样那就半死不活的躺在那里。这就开始不净观了。然后美丽的皮肤下面是什么呢?是肌肉,肌肉下面是骨头,骨头下面是血液,是什么什么什么,哎呀!平常多美丽的,看都没法看了。当年摩登切女去追求阿难尊者的时候,就是看到阿难尊者太漂亮了。阿难尊者长得仪表堂堂很帅。摩登切女,摩登女郎这个词语从哪里来的?就是从佛门来的。什么叫摩登女郎?摩登女郎的源头就是从佛门来的,他本来是一个贬义词,怎么搞的现在变成一个褒义词了。摩登女郎的名字叫,翻译就叫摩登切,长得很漂亮,他看到阿难尊者,他就喜欢了,喜欢以后她就一直追到那个佛陀那个地方去了,讲经的那个地方去,佛陀把阿难尊者藏起来,这个摩登切女就跑到佛陀面前去,我要我的阿难。她挺有意思的,话都没有说上一句,她说她要她的阿难。佛陀说呢为什么要你的阿难?阿难是我最喜欢的了。你喜欢她什么地方?我喜欢他那双漂亮的眼睛。佛陀说:是吗?那我就马上叫阿难尊者出来给你看。然后,佛陀就用神通变化,阿难尊者出来。哎呀!眼睛变得乱七八糟的,又流脓,有化水,哎哟!摩登切一看,怎么成这样子了?啊!佛陀就问你还喜不喜欢?噢!当然就不喜欢,这个眼睛烂的象桃一样的。我喜欢那个清澈明亮的眼睛,怎么烂的这个样子啊?还问她,你还喜欢他什么?我喜欢阿难尊者这个走路的样子。好帅啊,好仪表噢!马上佛陀用神通让阿难尊者老态龙钟,步履蹒跚,又咳嗽又吐痰,你还喜不喜欢?不喜欢。多现实啊。就是这样子,今天说我喜欢你呀,喜欢你呀,如果马上告诉你说,我已经查出来了,我的了癌症,潜伏期二十年已经到期了。不喜欢了。是不是?佛法讲的就是这个问题。所以,对治悉檀怎么对治啊?贪心众生,贪心重他就忽略了他不该忽略的真实状况,生活里面很真实的东西他忽略了,他只看到一个片面的,很片段的。嗔心众生他的嗔恨心太重了,怒火中烧动不动就要发火,一念嗔心火上来啊!简直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一样,阿修罗的嗔恨心非常重。佛陀当年有这么一个预言,说世界有一天要毁灭在阿修罗的手里。这个话经常品味一下,非常非常危险,世界要毁灭在阿修罗的手里,什么叫阿修罗就是嗔恨心极其重,他这个怒火,这个自私狭隘一旦膨胀到极限的时候,不管三七二十一了,不管天下人死活了,就象我们看新闻新闻里面说什么地方杀人,什么地方又有人干坏事了,干完坏事说,某某组织宣称对这个事负责,这叫什么负责,这个负责的话就是言下之意这个事情是我干的,你想怎么样?这叫负责吗?这不叫负责,这对天下众生都负责,这是一种挑衅行为,挑衅(pan)行为。还负隅顽抗,负隅顽抗变成负隅(ou)顽抗了。都是这样的行为才搞的天下大乱,所以,佛陀说嗔心众生要慈悲观,要教他懂得慈悲的道理,没有别人就没有他,没有你就没有我,这个世界是共生共存的。没有谁是老大,没有谁该欺负谁,没有什么弱肉就应该被强食的,这些道理要告诉他,这就叫慈悲观。为什么不能错用啊?错用就坏了。还有痴心众生因缘观,他愚痴,太愚痴了,分不清黑白,分不清邪正,分不清好歹,人家对他好他也分不清,这个愚痴就要给他讲因缘果报,讲这个来龙去脉,讲这个事情发生的过程。讲的清清楚楚,他就不愚痴了,他就开窍了嘛。这三个药方治三种病,千万不要治错,你试一试看,万一颠倒一下是什么后果?比方说贪心众生,贪心很重应该用不净观医他的病,可是你没有用不净观,你给他用因缘观,好,贪心嘛,贪心啊,这个本来就是上辈子欠你的,好,他更贪了嘛。你去跟他讲因缘,本来就够贪的了,你还给他讲,这个本来就,这些东西本来就是属于你的,你还贪的不够,你还变本加厉的贪,这样贪的方式还不够过瘾,我再教你一些先进的办法来贪,本来他恨贪财,你教他这些钱怎么去掠夺,上辈子大家都欠了他的,他的这个贪心就更加膨胀了,把整个国家的钱都贪给他他都不够了,这就用错药了嘛。嗔心众生本来他嗔恨心很重,动不动就发火,动不动就打人,动不动就骂人,如果你假如说嗔恨心的众生要用慈悲观,要用慈悲的道理,你又用错了,你用因缘观给他,你打他,他就该你打的,他上辈子打过你,现在你打它是应该的,你打他还不够,你应该用刀去砍他,刀砍他还不够,还应该用毒药去毒他,你打他一个人还不够,你打他全家。这不是火上浇油了嘛。所以,这个因缘观用在愚痴人身上刚好对症下葯,用在贪心人身上是火上浇油,用在嗔心人身上也是火上浇油,那么愚痴的人应该用因缘观,可是你又反过来,也用错药,愚痴的众生他本来很愚痴,你给他讲,哎呀!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肮脏的。这个世界本来没有什么活头了,干脆早死早了吧,他一听就绝望了。你这就不成了,助纣为虐了,或者叫着煽动人家去自杀,本来人家已经自卑刀极点了,已经对生活失去信心了,或者说已经情绪低落的不得了了,这个人跑去给他说:我跟你讲,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好留恋的,这个人心太坏了,尔虞我诈,社会非常可恶,没有什么咳留恋的了,三十岁也是死,一百岁也是死,早死早了。好,你这些话等于是虽然你没有拿毒药毒人家,本来想活,人家自己去死了。你这个话是在度众生吗?不是,是在害众生。所以,对治悉檀,什么叫对治,是对症下葯,一点都不能错。四悉檀刚刚开了一个头,时间就到了,很精彩,我们下一次再讲。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