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无量寿经浅释,无量寿经全文,智圆法师:佛说无量寿经讲记(十二)——手机学佛网

无量寿经专题部: 简介| 原文| 白话文| 注音|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智圆法师:佛说无量寿经讲记(十二)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十二)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而白佛言:唯然世尊,我发无上正觉之心。愿佛为我广宣经法,我当修行,摄取佛国清净庄严无量妙土。令我于世,速成正觉,拔诸生死勤苦之本。

  佛告诉阿难:法藏比丘在说完上面的偈颂后,又对世自在王如来说:世尊,我现在发起了无上菩提心。愿世尊为我广讲经法,我要通过自己的修行来摄取总集无量佛国清净庄严的妙土,使我疾速地成就无上正觉,好快速拔济一切生死勤苦的根本。

  这是法藏菩萨发起了无上志愿。他不是想争第一超过别人。如果是为了自己争第一,嫉妒、好胜,那顶多成为阿修罗王。法藏菩萨一心想的就是十方的九法界众生,能不能使他们快速成佛?想的是把无数佛国里的清净、庄严全部摄集在一个佛国里,一心想的就是以最便利的方法来使众生快速地得到度脱,而且是能囊括下至蜎飞蠕动、上至十地菩萨之间的一切九法界的圣者和凡夫。这就是他的雄心壮志。

  从“速”字看出他的发愿很勇猛。志向大到要摄集无数佛土的清净庄严,发愿猛到要快速地成就正觉,拔济一切生死勤苦根本。

  “生死”有分段、变易两种,九法界有情都没有彻底回归法界。都有迷失,在无生灭中虚妄地显现生灭,这个就叫“生死”。从粗、细两分来说,乃至人我执没有被消除,就会始终随着惑业的力量轮转,也就变现出一段又一段的三界五蕴身,这一种叫做“分段生死”。虽然消除了人我执,但还误认存在有自性的法或者实体的法,这样缘法的心歇不下来,就还在以心取境、攀缘境,也就落在生灭心当中。所以有法我执,就出现无漏业、意生身、变易生死,这个是细的生死。总体上讲,这两种生死都叫“勤苦”,都是随无明的力量而转,都不自在,所以都是“苦”。

  所谓“勤”,就是很辛劳。本来是一点事没有,逍遥自在的,结果迷掉了,随着妄境不断地奔驰,这叫做“勤”。现在到了末法时代,人是更加勤苦,个个都不得自在,心一直在往外奔,得不到休息,非常辛苦。下至地狱、上至十地的有情,都落在生死勤苦当中。法藏的悲愿是,“拔诸生死勤苦之本”,就是拔掉一切勤苦的根子——无明。

  所以,法藏菩萨的愿力就是要尽快消尽虚妄的分别,恢复遍满法界的妙明真心,只有这样才能遍法界地摄受六道众生和声闻、缘觉、菩萨,也才能普门示现、救度尽法界的一切众生,也才能流出无上方便的光明和名号。像这样,所有这一切无上的方便、无量无数的净土庄严,都成为救济众生的手段,都是摄持众生使他回头入到如来果海中,而灭掉生死勤苦的根本。

  佛告阿难:时世自在王佛,语法藏比丘,如所修行,庄严佛土,汝自当知。

  佛告诉阿难:当时世自在王佛没有直接给答案,而是叫法藏比丘自证、自知。佛启发他:按你的修行来庄严佛土,你自己会明白。

  这个“自知”很重要,其实是讲庄严净土没有其他途径,唯一要先证到本性,才能摄取佛土。因为国土庄严唯一是从妙明真心流出,一切都是智慧的自现。就像《法华经》上讲的:“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正因为妙难思,所以说出来的都不是。禅宗古德说:“你自会取好,我不如你。(你自己去会取,妙明真心是你自己,我说出来的都不如你自己证取。)”又像问:“如何是佛?”“清潭对面即是!(潭水影子的对面不就是自己吗?)”又有徒弟问师父:“如何是佛?”师父说:“我说了恐怕你不信。”徒弟说:“和尚说诚实语,焉敢不信?”师父说:“你就是佛!”这里也类似,所谓的“自知”就是要以本分来证取。因为这不是以语言文字能表达到的,所以只有自证、自知。

  比丘白佛,斯义弘深,非我境界。唯愿世尊,广为敷演诸佛如来净土之行(“敷演”就是开演)。我闻此已,当如说修行,成满所愿(“成满”,就是圆满地成就。指发愿的所有部分都完全证到了)。

  法藏比丘对佛说:这个义理太深,不是我的境界。唯愿世尊给我广演诸佛的净土之行,我听后一定如说修行,来成满我的所愿。

  前面是佛叫法藏比丘“内重己灵”,得重视自己的灵性,它就是佛,要自己悟证。而这里法藏比丘却“外慕诸圣”,直接开他力门,显示了净土的家风。他直接说,这是极深、极广的事,不是我目前的境界。所以,佛直接给我指示,我得到指示,一定按佛的指导来修行,一定按所发的大愿精进实修,直到证成为止。

  一般,菩萨摄取净土还不算稀奇,而法藏比丘要摄取的是无数佛国的精妙,要做到使凡夫都能入报土,这就非常稀有。而且法身佛所住的常寂光土、报身佛所住的实报庄严土并不是菩萨能思维、能测度到的。佛有法、报、化三身,报身分自受用和他受用,菩萨能见到他受用身和他受用报土,但法身土和自受用报土只有以自分来摄取,这不是以虚妄的根识能缘取到的。因为缘取到的只是影像,不是全体。“自分”就是自己的本分,就是自性、真如、法身或者真心。

  以这些原因,法藏比丘对佛说:这里的义理极其深广,不可思议。唯愿世尊为我广大演说诸佛庄严净土的妙行,佛以威神力加被我,让我心里能明白,对于无量佛国的精妙之处都能一一观察、了知。这样,我一定如教修行,来成满我的所愿。(这是法藏比丘仰仗佛力,祈求佛无上威神力加被。)

  尔时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即为法藏比丘而说经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得其妙宝。人有至心精进,求道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

  这时佛知道法藏比丘高明,志愿深广。他的持戒和禅定超出常人,是“高”。智慧极其明了,是“明”。他发的是尽未来际无有穷尽的愿,又是含摄一切的愿,这是“志愿深广”。(这志愿的量,是尽未来际永远救度众生,而且是把九法界的一切众生都摄持到净土成佛。发愿修成的净土是要圆满摄受十方无数刹土的精妙。)

  佛见到法藏是个大器,就给他讲经:好比极深广的大海,在大海的底部有一个无上如意宝。一个人用斗舀出海水,只要他坚持舀下去,在经历多劫之后,连大海都会被舀光,而得到如意宝。所以,人发了到极点的心,永远不断地精进求道,就一定会得到所求的果,有什么愿不能实现?

  这是佛鼓励法藏比丘要由精进修道来成满所愿。为什么说这个比喻?这要知道弥陀大愿王的特点。这种发愿是要摄取十方无数国土的精妙,要摄受一切凡夫和圣者往生到自己的净土中迅速圆成佛道,要使下至五逆十恶的人都能往生得不退转,要使国土成为第一微妙、殊胜,要达到光明无量、寿命无量、眷属无量,要使自己的名号传播到十方无数世界中,要使名号具足万德,使十方诸佛都赞叹,还要使光明、音声、妙香、影相等一切五尘都作无边的佛事,像这样就看出,这是极其深广、不可思议的大愿海。世自在王佛观察到像法藏这样发愿,从初发心到最终圆满,需要非常漫长的求证过程,所以就鼓励他:比如用斗来舀干整个大海的水取到如意宝,只要能够不断地坚持下去,最终一定能舀干整个大海,而在海底得到如意宝。这个“如意宝”指的是圆满摄受了无数佛国精妙的极乐净土。用斗一次又一次地舀水,就是指从发愿起,一步一步地真修实证。这期间不知道要经过多少大劫。

  后来确实看到法藏菩萨在发愿之后,坚持修了无量恒河沙数劫,最终全部彻底证到了,因地发的无数大愿一一都修证到了。这里面,无论是名号、光明、妙香、莲花、音声等,其中的任何一点都是圆明具德的无上如意宝。

  于是世自在王佛,即为广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天人之善恶,国土之粗妙,应其心愿,悉现与之。

  这样,世自在王佛就给法藏比丘广大地演说210亿佛国中天人的善恶、国土的粗妙等情形。而且以威神力加被法藏比丘,使他心前显现210亿佛国的情景。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严净国土,皆悉睹见,

  当时法藏听到佛讲解严净国土的事,确实都清楚地见到了。而且以佛的威神力加被,使他当时就开了广阔的天眼,亲眼目睹了无数刹土的情形。汉、吴两译里讲到佛讲完经,法藏专一其心,当时就得到天眼彻视,见到210亿佛国中人天的善恶和国土的好丑。

  所谓的“睹见”,眼见是“睹”,心明是“见”。也就是对无数刹土的情形不但亲自见到,而且一一辨别、了知,知道了无数刹土依报和正报的事、理、因、果等等。

  而且这里说的“210亿刹土”,实际上是表示十方无数刹土。《大智度论》里讲到,当时法藏比丘得到古佛的指引,让他见到十方一切刹土的情形,包括净土和秽土,净土中又有报土、化土。所以是见到无数刹土种种层面的事。比如国土器界方面,色、声、香、味、触各是什么样的状况?因缘如何?功能如何?怎么加持众生的心?像这样分析起来,确实有无量无数的情况。

  众生的心变现的各种国土相,有的粗劣,有的精妙,有的具足功德庄严,这里有种种染净、凡圣的差别。比如有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等各种层次,而生到国土的方便也有很多差别,有的要证到空性才能入,有的以佛某方面的愿力,以特殊的方便能够往生等等。像这些刹土的情况要一一都观察清楚,才能预先设计出自己刹土的蓝图。毕竟一切都是缘起的法,只有观察、抉择、确认才能制定发愿的内容或者建立佛国的方案。

  法藏比丘的大愿是要摄取无数国土的精妙,所以他要在无数国土里采纳各种各样的优点,而且要观察这些精妙之处要由什么因缘或者方便才能成就,又要看到各个刹土有哪些缺点?有哪些方面对众生不利?比如:有些刹土不能全面地摄受众生;有些刹土生进去之后,不能保证全部得到不退转,或者不能保证一往生就得到不退转;又有刹土只能摄受圣者,不能摄受凡夫;有的刹土不是色、声、香、味、触都能做无边佛事,比如有的只能用香做佛事,有的只能用声音做佛事等等;有些刹土的知名度不广;有些刹土不是以名号来摄受众生等。总而言之,是把这一切情况都看清楚了,而且把里面的精妙之处一一地都提取出来,采纳在自己的国土里,而且对其中的缺陷、对各种的负作用都要想方设法避免。这些考虑好了,还要进行综合。这样要把无数刹土的精妙全部综合在一个国土里实现,这件事太不容易。

  所谓天人的善恶,也有很多差别。比如,能使现前和来世得到安乐的行为,叫做善;不能使现前和来世得到安乐的行为,叫做恶,这是很粗的定义。进一步,只要是由执著我的心发起的行为,无论怎么精进行善,也还是落在恶当中;没有执著我的心,以无我空慧发起的善行,才属于善。再进一层,如果这个是取相、著相的善,那全部叫恶;不取相、不著相的善,才叫做善。(比如做一个布施的行为,以三轮体空的智慧摄持,就是善;以执著有三轮的心摄持,就是恶。)再进一步,只要心落在相对的二边上,就都是恶;心离开了二边,圆融中道,才是善。这就看出,善、恶的境界有深浅很多的层次。而法藏菩萨对这一切都观察得非常透彻,他对十方国土天人善恶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这样他有一个大愿,就是要让自己将来成佛的国土,成为一味大乘善根界,成为“诸上善人聚会一处”的大净土。

  我们可以设想:当时他见到有些国土的有情虽然能够行善积德,但一直是以执著我的心在做,这样就没办法了脱生死。所以他就要求自己的国土,要有强大的加持,能让每个人都不起我和我所的念头。进一步,如果还执著有什么有自性的法存在,那还是寂灭不了虚妄分别,没办法止息取相的心,因此就证不到大涅槃。这怎么办?只有证悟无生,然后做一切的时候才开始不著相,这就要求国中连水、鸟、风声都说无生法,来使有情证到无生。或者观察到:众生享乐的时候,心马上就会耽著在乐受上,起很多负作用。所以要求自己的国土,众生受用色、声等的五尘得到乐受的时候,同时要让他心里不染著;不但让他心里不染著,还要以生乐受的因缘,增益他的菩提善根、增长修行的觉受。总之要让国土中的一切都唯一只起加持的作用,而不起任何负作用。

  像这样,要对十方无数国土的情况,做非常周到、具体的观察和思维,才能从中摄取精妙,而这个过程十分漫长。

  起发无上殊胜之愿。

  这时,法藏菩萨是亲自见到了无数刹土的状况,一下子激发了他无上的大愿。这回更坚定了他的雄心壮志:一定要建成十方世界中的第一佛国。

  所谓的“无上殊胜之愿”意思是这样的:再没有超过其上,叫做“无上”;极其稀有、超胜,叫做“殊胜”。(“殊”就是跟其它不同,“胜”就是胜过其他。)“愿”,就是从自己心中发起誓愿。什么样的无上誓愿呢?总的是指发起了无上誓愿,要成就摄取无数刹土所具有的精妙、让这一切都在自己成佛的国土中出现。法藏菩萨已经看到了十方无数佛国种种的状况,他发的不是局部的愿,而是“一中摄集无量”的愿。这就是“无上”。或者从细节上说,所谓的“无上”包括国土的庄严无上,受用的安乐无上,光明和寿命无上,名号无上,往生的因无上,往生后所得的利益无上等等,合起来就是总的四十八愿的大体。

  像这样,有弥陀无上誓愿海的成就做为保证,我们应当放心,应当相信佛本愿的无上境界。这叫做“一门即是普门”,也就是西方净土这一门中圆满具足一切,因此称他为“大义门成就”,或者赞叹为“弥陀一乘愿海无上圆满成就”。所以不必顾虑:我生到极乐世界,会不会只得局部的利益或有限的利益,我这么做会不会吃亏?会不会耽误我成佛?或者会不会还不太圆满、不太殊胜?

  这里,只要能认识弥陀本愿极其圆满的内涵,真正对弥陀愿海的无上殊胜、圆满生起了决定的信解,那心里是非常定的:这决定是一个全摄、全收的法门,决定是阿弥陀佛的悲愿力直接顺应众生的心,要最方便地给予他利益。一生到阿弥陀佛的国土,就等于生到了十方无数佛国,因为在这一个国土中已经圆满地摄受了十方无数佛国的精妙。看到事实真相是这样的,就会发起决定求生极乐世界的心,而不会再犹豫。

  其心寂静,志无所著。一切世间,无能及者。具足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

  法藏菩萨他的心很远大,他有坚定的志愿,无论时间需要多久、困难有多大、要积多少资粮、付出多少辛苦,他都在所不计。前面我们看到他的发愿:“假令身止,诸苦毒中,我行精进,忍终不悔。”(即使我堕在无间地狱里,我的发愿也不会退,我一定要以生生世世的努力来成满我的所愿。)

  所以他发愿后心里非常寂静。毕竟这须要脚踏实地地修行,要每一步都实际证到,才可能满愿。“志无所著”,指他的心或者志愿根本不耽著在任何世间法上、任何小乘下劣作意上、或者任何戏论法上。他知道只有以自己的心来庄严净土,离开心没有别的能庄严的因。所以他念念护持自心,不著在虚妄的境界里,这就是寂静的意思。其实,净土的根源就是妙明真心。真心遍一切处,只有远离垢染,显出周遍一切法的妙明真心,以愿力配合时,才能流出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所以这是根本。

  “一切世间,无能及者”,就是指当时的精进修行、恭慎、保持,是一切世间境界都无法相比的。这样持续了五劫,不断地思维、摄取庄严国土的清净之行。

  要知道,总的目标就是把无数佛刹的精妙都摄取在一个净土总的体系当中。具体怎么落实?当然,首先要有蓝图。就像要建造世界上顶级的摩天大楼,要求在这座大楼上具备全世界几百座摩天大楼的优越功能。这就成为建筑业上极大的难题,设计师要用很大的智慧对几百座大楼做各种观察、分析,一一摄取其中的优点和特长,统合在一座大楼上。反正,确立了目标后,要用很大的智慧来设计蓝图。这样做过如理的观察、思维,确立了方案,还要检验它的可行性、可操作性,是不是都能建成?是不是每项功能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要做实验来验证它的可行。所以前期的工作就非常多。要做很多的探索、观察、认证,要有很多巧妙的构思和设计,有很多的酝酿、挑选、淘汰,到最后才能定出方案。

  当然,这只是相似的比喻。按照《往生论注》所说,法藏菩萨在世自在王佛处,当时是悟了无生法忍,当时的地位叫做“圣种性”。是在这圣种性中发起四十八大愿。所以这样的思维、摄取并不是以世间法的情况能真正说到的。

  总之,法藏菩萨要设计第一佛国的蓝图,为此,他花了五劫时间,以智慧做了很多观察、设计、验证,在他的构想中,未来的佛国要具有无量不可思议的功德庄严。

  比如说:国土要具足量的庄严,无论来生的人有多少,都始终像虚空一样开阔广大,无边无际;又要具足形相的庄严,使国土遍满光明;又要让万物都有显色的庄严,从如来离垢业中现起万物炽盛的光焰;又要成就万物的触庄严,一接触到万物就生起无染著的乐;又要成就国土音声的庄严,不论是风吹到树枝上的声音、水的声音、鸟鸣叫的声音,都能从中流出无量无边的法音,能让有情都听到如他心愿的法音;又要成就菩提树庄严,使得众生见到树的形色、听到树发出的声音、嗅到树的香气、尝到果味、触到树影、缘念树所发法音的意义,就能使他六根清澈、没有苦恼,乃至证得无生法忍;又要成就国土光明的庄严,使光明具有无量的功德妙用,一照触到众生身上,就能灭除心里的愚痴黑暗,能止息内心的贪嗔痴、发起善心、欢喜心等等;又要成就国土香气普熏的庄严,让国中散布千万种的温雅德香,一闻到妙香就能使内心的尘劳习气自然不生起;又要成就国土中风的庄严,风一触到身体,就得到如比丘灭尽定那样的安乐;又要成就无量光、无量寿的庄严,让色身的光明普遍照耀到十方无数国土、摄取一切念佛众生;又要成就名号的庄严,使得称念名号就能消除罪障、产生福德、往生佛国,以及证得种种三摩地、陀罗尼、无生忍等等。

  像这样,无量无数的庄严要一一找到实证它的方法,要证实这一切都能实现。这些全部都做好了,就是思维好了摄取庄严佛国的清净之行。

  “庄严”就是具德。以自己的修证来成就国土的无量功德,就是所谓的庄严国土。这是要把无数佛国的精妙尽可能地摄取进来,融合在一个刹土中实现。

  总之,经过了五劫的思维、修习,整个佛国的蓝图已经出现。往后就是修集无量的福慧资粮,来使得发愿的每一项都圆满实现。发愿之后,法藏菩萨确实是在无数不可思议无量大劫里始终安住真实智慧而庄严净土。以无量的智慧、三摩地、发愿、善根、福慧资粮等而庄严国土,最终成佛时显现出了极乐世界,具足依报和正报无量不可思议的庄严,这里面的每一点都是按照当初的发愿以修证而建立的,最终无量的愿海都全部圆满实现,没有丝毫落空。

  阿难白佛:彼佛国土,寿量几何?佛言:其佛寿命,四十二劫。时法藏比丘,摄取二百一十亿诸佛妙土清净之行。如是修已,诣彼佛所,稽首礼足,绕佛三匝,合掌而住。白佛言:世尊,我已摄取庄严佛土清净之行。

  当时,法藏菩萨已经完成了摄取210亿佛国精妙的清净之行。

  “清净之行”,就是刚才讲的,首先按照自己初步的愿力,以智慧如理地观察、考量、设计,在因、果、事、理等的各个方面都要做无误的抉择,缘起上怎么来实现、怎么来做庄严,一一要认定。就像世间科技的研发,首先是掌握原理,接下来要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出具体的方案,至于方案是不是正确,事先要有考核、验证,如果方案正确,就能造出合格的产品。就像怎么造飞机,要把飞机的制造方案定出来,里面的每一项都证明能做成,功能都能够实现。整个这一套全部做完了,就好比是“结成大愿”。

  这样,思维、修习圆满,方案全部都做好了、认定了,就来到世自在王佛前,向佛汇报。

  首先顶礼佛足,绕佛三次,表示殷重;再起立合掌,对佛说:我已经完成了摄取庄严佛土的清净妙行。

  佛告比丘:汝今可说,宜知是时,发起悦可一切大众。菩萨闻已,修行此法,缘致满足无量大愿。

  佛告诉法藏比丘:你现在可以说了,现在正是时候。

  “宜知是时”这四个字表示因缘已经成熟。就像《法华经》里说的:“今正是时”,释迦佛为了把众生引入一乘实相,权巧地施设各种法门。到因缘成熟时,就开权显实,把三乘众生都导入一乘。这里也是指因缘已经到了,现在正是时候。也就是让九法界众生同入弥陀一乘愿海、究竟成佛的因缘已经成熟。之前,有无数的时间,法界里并没有出现弥陀大愿王,当然更没有大愿王实现后,任运地给予九法界众生无量无边的利益,毕竟,万法都是因缘所生。

  世自在王佛说:现在,你可以直接说出摄取无数佛国精妙的大愿了,这能使现在法会中的人以及未来极漫长时间里的一切有缘众生都生起欢喜心、向往心。因为这是无上安乐法门,是能给九法界无数众生带来极大利益的大愿海。

  菩萨们听到你发无上的大愿王,确实是给他们做了最好的示范。所谓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具体怎么来实现,你是做出榜样来了。菩萨们见到还有这么伟大的愿力,就会见贤思齐。你是为了使众生能够最快速、最方便、最圆满地得到成佛,而发起不可思议的大愿,要建成第一佛国。

  这样,就让菩萨们看到了榜样。他们会想:既然他是大丈夫,能够发无上的大愿,我也是大丈夫,我也应当这样发愿,成就功德极殊胜、圆满的净土。然后就会修行此法。以此因缘,将满足菩萨的无量大愿。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