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无量寿经入门,无量寿经全文,律航法师:《佛说无量寿经》五重玄义——手机学佛网

无量寿经专题部: 简介| 原文| 白话文| 注音|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律航法师:《佛说无量寿经》五重玄义  

  一、释题

  凡讲经,先释题。题者,所以标一经的概要,以显示其和他经的分别。

  本经经题共六字,分三段讲:首讲‘佛说’,次释‘无量寿’,再次解‘经’字。前二系别题,后一为通题。

  佛者,觉义,自觉觉人,觉行圆满,是谓之‘佛’。简异凡夫不自觉,二乘不觉他,菩萨属分觉,惟此无上正遍知者才得称为‘佛’。换句话说,佛就是彻底觉悟人生真义,又能唤醒别人去觉悟人生真义的‘先知先觉’者。说即口音宣演。此‘佛说’者,系能说人,即本师释迦牟尼佛金口宣说也。

  无量寿者,是指所说之佛,即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之异译也。此经内容,宣说无量寿佛所行、所成,及所摄化。言‘所行’者,宣说无量寿佛因地所发四十八愿,及其经历无央数劫,积功累德之大行;次‘所成’者,说彼佛今所成就法身庄严与净土庄严之果;次言‘所摄’者,彼佛普摄十方有缘众生,同生彼国,住正定聚之利益。经题但标‘佛说无量寿’者,乃举正报以收依报,标化主以包徒众也。经中佛说:‘吾今为诸众生,说此经法,令见无量寿佛,及其国土一切所有。所当为者,皆可求之。’又云:‘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可见此经法门之方便与究竟也。

  又无量寿者,即吾人当前一念之心性。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所谓‘竖穷三际’,故号无量寿;又其能历劫不坏,体同虚空,所谓‘横遍十虚’,故亦号无量光。举此无量光寿,即一真法界本体现前矣!因当体即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故。

  经者,贯串义,梵语修多罗,此翻为‘线’,谓以文缀义,犹如以线串华也。又常、法二义,《文心》云:‘圣贤彝训曰经。’即无论经历多久时间,世物可变迁,而大圣所说的道理,不可改易,天下古今之人,都得用作轨则。

  二、辨体

  前既释名,此当辨体,盖名者实之宾,既有其名,必有其实,故次当辨体。体者,实体,即一经之主体也。

  本经既以无量寿标名,亦即以具不老长寿之德的‘泥洹’为体。经中佛言:‘今我于此世作佛,演说经法,宣布道教......度未度者,决定生死泥洹之道。’又言:‘今我于此世间作佛,处于五恶、五痛、五烧之中,为最剧苦。教化群生,令舍五恶,令去五痛,令离五烧,降化其意,令持五善,获其福德,度世长寿,泥洹之道。’是则此经以‘泥洹’为主体,当无疑义。

  夫泥洹者,实相之别号。《智度论》云:‘诸法实相是涅槃城(按涅槃即泥洹之异译),城有三门,空、无相、无作。’而实相者,无相无不相,相而无相也。欲明教体,当观法性。法性也者,不生不灭,不断不常,心亦强名,土于何寄。然非心非土,而即土即心,取舍俱捐,见闻绝待,岂可横生计较,妄说是非,略标四义,以究法源:一者自他不二义,二者性相不二义,三者因果不二义,四者生佛不二义。自他不二义者,诸佛法身,遍周沙界,全自全他,不相违碍故。性相不二义者,《大乘起信论》云:‘从本已来,色心不二,以色性即智故,色体无形,说名智身;以智性即色故,说名法身遍一切处。所现之色无有分齐,随心能示十方世界无量菩萨,无量报身,无量庄严。各各差别,皆无分齐,而不相妨也。’因果不二者,此经言法藏比丘方发愿已,空中赞言:必成无上正觉。又言众生一念念佛,则是具足无上功德。当知因赅果海,果彻因源,还同法华,初发心时,即成正觉,以法性中,因果不异故,究竟不可得故。

  复次,涅槃境界,具常乐我净四德,妙难思议,为出世圣人修证之极果。本经多处于畅谈法相之后,必会归法性。然则所谓安养世界种种事相庄严者,无非涅槃自性之庄严,佛特为方便巧说已也。

  三、明宗

  宗者,宗趣,当部所崇曰宗,宗之所归曰趣。浅言之,即依体起修之重要方法也。既已辨体,若无方法起修,仍属空名,怎能入道?故显体之后,即须明宗。

  本经以‘发菩提心,专念彼佛,回向求愿往生’为宗趣。由以行人发心求大菩提,修菩萨道,故得闻十方诸佛名号,因得闻无量寿佛殊胜威神之力,乃专念彼佛,求愿往生彼国,成佛度生。故本经要旨,亦可以一‘愿’字概括了。

  净土资粮,信愿行三,‘愿’实为它的枢纽。因为有信无愿,则信为虚信;行而无愿,则行是枉行。信而发愿,是谓真信佛语;行依愿行,才得功不唐捐。尤须注意者,如行而无愿,纵然念到一心,亦不得往生;行而有愿,则能念到一心,固可上品往生,即或散心念佛,亦可乘愿往生,不过品位不高而已。蕅益大师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亦即此意。愿和行的关系犹如舟之与舵,舟若无舵,则泛乎中流,永不得到岸。修行若无愿,则轮转六道,难望生西。莲邦虽大,弥陀虽慈,终不能将无愿生西者,强行拉夫去也。

  又愿为信之原动力,何以故?求生西方之愿果恳切,则念佛之行必猛;念佛之行猛,则自必依教奉行,发菩提心。此经敷演无量寿佛因地殊胜之愿行,及今果地之庄严成就,岂非欲以无量寿佛普摄众生殊胜愿行为因,逗引众生发求生彼国之愿为缘,‘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能得一心者固可往生,乃至一念求生者亦决定得生。如此殊胜法门何可比伦!

  四、论用

  用者功用,论用即讨论依经所言,修行所得之最大功用也。

  本经以‘带业往生,住正定聚’为力用。什么叫业?即善恶等行所留印象于识田中,遇缘能起现行者。古德云:‘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吾人从无始生死已来,因无明盖覆真如,于是造业多端。《地藏经》所谓:‘举心动念,无非是业’,其造业之多且久,可以想像。若业有体相的话,尽虚空不能容纳。今以专念无量寿佛,一心求生安养故,只此一念勇猛精进,压倒众业,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带业往生,一生成办。较诸余门学道专靠自力,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无明破尽,方称功圆者,其难易之分,真是‘悬隔天壤’了。

  本经中云:‘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原来人有三聚,此三聚义,大小乘立论稍分轩轾。《俱舍论》云:‘正邪不定聚,圣造无间余’,依丁福保氏《佛学大辞典》释云:‘预流向已上之圣者为正定聚,造五无间业者为邪定聚,在此二者中间修七方便之行者,为不定聚。’是为小乘人之说法。若大乘如《摩诃衍论》,则说:‘十圣为正定聚,三贤为不定聚,自余之凡夫为邪定聚。’经中既云:‘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则是不论大小乘行人,只要一生彼国,便住正定之聚,因彼国无邪定及不定聚故也。

  五、判教

  教者教相,判是判别,所以判断一经之大小权实的教相,使行人知所取舍,依教奉行。

  本经部属大乘方等教摄,按二藏分,归菩萨藏收。化仪分之,此属顿教。敷陈如次:

  原来天台智者大师,将如来一代圣教,依其生起次第,分为五时说法。一华严时,喻如从牛出乳。二阿含时,喻从乳出酪。三方等时,即说《维摩》、《大集》、《楞严》、《十六观》,及此经之时,此期说教,弹偏斥小,叹大褒圆,使声闻人等舍小求大,喻如从酪出生酥。四般若时,喻如从生酥出熟酥。五法华时,喻如从熟酥出醍醐上味。据此,故知本经属方等教摄。

  《地持》云:‘佛为声闻菩萨行出苦道,说修多罗。结集经者集为二藏,以说声闻所行,为声闻藏;说菩萨行,为菩萨藏。’真歇了禅师〈净土说〉云:‘念佛法门,径路修行,正按大藏,接上上器,傍引中下之机。’今此经者,净宗根本经,正接引上上器之大法,二藏分类,当属菩萨藏收。

  隋朝慧远大师本经《义疏》云:‘此经正为凡夫人中厌畏生死,求正定者,教令发心,生于净土,不从大小,故知是顿。’将此一经,判为顿教,堪称千古定论。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