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大德比丘!诸位居士同修!请掀开经本,请看经文【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好,这还是正宗分的最后一段,重劝发愿,这是第二次劝说了,那么我们体会这种劝勉都是非常殷重婆心切切。那么释迦牟尼佛又重新呼唤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佛说我见,佛是具有五眼圆明的,不仅有肉眼,、有天眼、有慧眼、还有法眼、能够彻知法界一切事理因果的这么一个一切种智者,他说现量亲见的一桩大事。【是利】就是前面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以及劝勉大家发愿求往生,以及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利益,这个大利。这跟《无量寿经》讲的“惠以众生真实之利”是遥相呼应,这种利益是站在给予众生的层面去讲的,佛讲经说法没有利益的事情不会去讲,所以不是无利益而是有利益。不是一般的人天福报的利益,是出世间的法的利益;不是一般出世间的法的利益,是出世间上上之法的利益;就是不可思议的功德之利。用这个话来,反而衬托如果不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就是有大的损害。
那么这个大利益我们常常是也不会有很真切地感觉,到底这部《阿弥陀经》讲的利,利在什么地方,我们有时候真的是无动于衷。如果是有大的利益,跟我们密切相关,那我们这种求往生的心,恳切念佛的心,那就“如决江河,沛然莫御”,没有达到这个程度,说明我们对于净土之大利还是隔膜的。那么我们有必要跟通途的教法加以比较,可能更能够理解这个大利在什么地方。通途教法一般讲修行,首先要见道、才能修道、才能证道。那这个见道就是要开悟,在宗门要大彻大悟,在教下要大开圆解。就是认识路途知道怎么修,要开悟。那么这桩事情,开悟可不是简单的事情,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生开悟都很难,就是见道都很难。那净土一法首先在最难的这个见道的一关,就有一个巨大的转换,就是以释迦牟尼佛的开悟作为我们的开悟。这就是前面“佛告长老舍利弗”直接谈到的【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彼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这段话谈到是释迦牟尼佛开悟的境界,是佛的知见。如果我们从信心下手直接就能接纳佛的开悟的境界,佛的开悟的境界得到之后,就听佛的话,信愿持名;所以开始就省去了见道的悟门。
如果在通途教法你不能见道,那都叫盲修瞎练。然而净土法门你从信佛的二有,以及这部经的信愿持名下手,它就是一条光明的正修的捷径。那通途教法,它见道之后开始修,修戒定慧六度万行,种种的行门。它最后一定要开发智慧,因为智慧才能杀烦恼贼,才能悟证他本有的佛性。那么净土一法能开智慧固然好,不能开智慧他也照样可以了脱,因为它是带业往生的法门。你一点戒定慧的能力都没有,但是也可以到实报庄严土阿弥陀佛的刹土去,所以结果也不需要一定要开慧。再就是通途教法一定要忏悔业障,只要有业障,它就会障道,就不得其门而入。所以为什么大家老是提问怎么样忏悔业障?怎么冤亲债主才会没有?通途教法是讲这个。但是净土一法它就是一个特殊的法门,你业障很多不要紧,就好像这块石头,石头放在水里要沉下去,那是决定的;但你这块大石头要放在一条船上,它就不会沉下去。所以我们的业障就像这块石头,但是放在阿弥陀佛大愿船上,它就沉不下去;它就可以从生死的此岸运载到解脱的彼岸,所以不要求忏悔业障。但是我们还是随缘消旧业,能消多少就消多少,消不了的也没有关系,阿弥陀佛大愿船给我们做个保证。
再就是通途教法一定要断烦恼的,比如见惑的八十八使,思惑的八十一品,如果有一分还没有断,你都出不了分断生死三界。但净土法门,你就是一品烦恼都没有断,哪怕是五逆十恶的罪人,你只要愿持名,可以横超过去,横超三界,不需要断烦恼。为什么这是末法众生的一条解脱的光明大道,就在这个净土法门当中。把这个跟通途教法,通途教法完全不具备的,在净土法门具备了。这样我们这些断不了烦恼,业障深重、也开不了悟、也开不了智慧的罪恶生死凡夫,就在这个法门当中得到了拯救。而且它下手特别简单,只要你执持名号,你执持名号,就等于执持了十方三世一切佛的名号。你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等于往生到了十方无量无边的刹土。所以带业往生,一去就能够在凡圣同居土跟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就圆融上三种净土。生到凡圣同居土,就等于生到了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与这些等觉菩萨把手同行,圆证三种不退,就是阿鞞跋致,马上得到一生补处,很快成佛;所以这就是净土法门的真实大利。这个真实大利是我们凡夫不知道的,声闻缘觉也不知道的,等觉菩萨也都不知道。只有佛彻证于法界的真相,就是证到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时候,他才有能 力,有资格说这四个字“我见是利”。一切的等觉菩萨,以还的圣贤是没有能力说这句话的。所以释迦牟尼佛把他亲证现量的这种见到的净土法门,阿弥陀佛大愿给予众生的真实大利就在这里和盘托出,故说此言。那这个利益我们还要看到上次讲的临命终时的利益,在通途教理当中你靠自力在这个浊恶的秽土修行,别说一般修行功夫不得力的,就是大修行人在生死关头都难以作主,这点是我们要高度重视的。
你看我们中国的宗门教下的那些大修行人,往往就在这一点上耽搁了。这个禅宗里面有一个公案,这个禅宗石霜禅师是尊宿大老了,他圆寂之后,大家就推举首座,叫泰首座继位作住持。那么石霜禅师他有一个侍者叫九峰虔禅师,这个侍者是很厉害的,是开悟了的,就开眼的。他在旁边就说,如果你要继位作住持,首先要明白先师意,就是他们共同拜石霜禅师为师,叫先师意。这个泰首座说,他都是很自信的,宗门下的人是参禅的,先师有什么意我会不得呀!好,这就是要勘验,九峰虔禅师就要勘验他,他是不是会的了这个意。他说先师在生的时候常常教我们几句话说,休去歇去、冷湫湫去、古庙香炉去、一条白练去、万年一念去、我其余的都不问,什么是一条白练去,这一问,这泰首座,他就回答,只是阐明,一色边事,说明一色边事,这一回答,九峰虔禅师就知道他的底细了。就马上一针见血地说,原来未会先师意,你没有会到先师的意思,也就说你还不够资格作住持。作住持要开堂接众,你自己都没有开悟,你不是要误导众生,这样对泰首座是一个很严峻的考验了,当着大众的面,被勘验下不了台。他就这时候说,装香来,就是点香,点一枝香,说香烟烧完之处,我如果去不得,即不会先师意。这个左右的比丘赶紧点上香,这个泰首座就在一打坐香还没点完,他真的就走了。走是走了,九峰虔禅师就抚摸着他的背说,坐脱立亡即不无,先师意未梦见在。虽然你有坐脱立亡的功夫,但是先师的意你梦都没有梦到。所以他的功夫是了不起,连先师的意都没有开悟,更何况断见惑、思惑,那就更遥遥无期了,这个禅宗是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
这个《净土十要》里面它也登了一个这样的例子,禅宗在江西一带自古以来是非常兴旺发达的,很多祖庭也在江西。当时江西有一个诚公,也是老禅师了,是开悟了的,他就住山从来不到世间上来。座下有七个弟子,跟他发誓,终身跟随他,来习禅。其中有一个年纪最小的,但是他这个悟性很高。这个诚公就勘验三关语,过三关勘验三关,他回答非常敏捷,都是非常到位。不幸这个禅师年轻的禅师去世得比较早,他就生到什么地方呢?出生到山下的一个老百姓家里投生,他去的时候父母都有梦,梦见他过来。真的是生下来五岁就是童年的时候悟性就很高,只要看四书五经,只要看一遍就能背得下来,非常聪明,所以他的父亲就把这个小孩子带到山上来见诚公。诚公就问他,因为他父母告诉他,这个小孩就是你山上的某个比丘下来投生的。所以诚公就问,说你前生曾经回答我三转语,现在你还记得吗?这个小孩子说那你说说看,这个诚公就把这个说出来了,这个小孩子点点头,是我的语言。他都点头是他的语言,所以这个诚公就知道是他的徒弟转世的。转世就告诉他的父亲,你好好把他抚养,这是个人才。但是其他的寺院的僧人,听说了这桩事情,这就挖人才,就给了他的父母一大笔钱,求这个小孩子要到他的寺院去做沙弥出家。他父母也就得了一大笔钱也就同意了,他就到另外一个寺院做沙弥。这个寺院就让他习梵呗,唱念,唱念他很快学得很好人也长得很庄严。然后就到处应赴赶经忏,这一赶经忏,钱就很多了。钱很多他就骄傲奢侈的心就起来了,所以行为上极为不检点,世间上的什么不法的事情他都做,变成了这样的一个人。这个事情被诚公这个老禅师知道了,他就常常以这个作为例子告诉所有的学禅的人,说大凡学禅人于寂定处得个欢喜处,这只是尘劳乍息,慧光少现,是慧光少现。但这不是究竟,为什么呢?因为八识田中无明的业力种子还在,所以得点慧光显现就好像如石头压草,就是这样的。如果把这个石头搬掉了,这个草又起来了,所以靠这个想了生脱死太难太难。如果这些人能够相信念佛法门,以他那种刻苦精进修行的功夫,以及他这样的悟性来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他们这些人都是上品上生。所以你看自古以来这些修净土法门的人,就显得比较自在了,往生的时候非常从容,了生脱死。
清代有一位和尚,非常有意思,号称冬瓜和尚,冬瓜和尚就是他喜欢吃冬瓜。在一个不大的寺院,华严庵那里住。平时也不太讲话,但他有一个特点,喜欢逛街,每天逛街,人家都不知道他怎么回事,是不是出家,这个出家是不是修行,都对他有一点讥嫌。他有一个同参道友就是他附近的寺院的同参道友,叫慧照,俩个人常常有来往。这个冬瓜和尚有一天告诉慧照比丘,说我正月初六要走了,你来送我一送吧!到了初六那一天,这个慧照比丘就到了华严庵,一看冬瓜和尚刚刚,一个居士请他赴斋,他刚刚回来,身体很好,刚刚回来。这个冬瓜和尚看到慧照道友在,他说,你怎么来了,这个慧照比丘笑着说,你不是跟我有约定吗?要我今天来送你。这个冬瓜和尚听了,哎呀!不是你说我差不多都忘了,都忘了这个事了。他马上就沐浴,沐浴好了就礼佛,就跟慧照比丘说我要走了,走之前不可没有一个偈子,我给你写下来吧!就写了偈子,写完偈子,放下笔,念佛就走了,念佛号走了。这个偈子是四句话,叫【终日走街坊,心中念佛忙。世人都不识,别有一天堂。】你看这个冬瓜和尚好像不怎么修行,仰靠佛力,预知时至,我们说净寺法门他修得精进是能预知时至。预知时至就是阿弥陀佛在梦中告诉,或者观音势至告诉日期的,所以他就是身体非常健康,很潇洒地走。这比那个泰首座的那个走,那就是不止天壤之别了。因为泰道座虽然他坐着走了,他不知道到哪去了,还在轮回里面。这个冬瓜和尚走,他是走到极乐世界里去了。
所以这个阿弥陀佛临命终时来接引我们,这是自力法门没有的,这就是大利呀!所以释迦牟尼佛他见到了这个大利,他的悲心时时存在那些要随时想着说出来,但是要等待机会,什么机会呢?就是大家的善根能够相信这个时候,那就不失时机的,赶紧称性来说,故说此言。这个故说此言释迦牟尼佛等了多久,好不容易等来了,等来了这个千生万劫难以成熟的这一时,所以佛赶紧说,无问自说。所以说出来,佛当然是希望若有众生,若有善根福德深厚,有缘分的众生,【闻是说者,】就听闻到上面所说的这样往生的利益,就应当发愿。不能听听而已,一定要落在实处,应当从内心发出恳切地求生极乐世界的愿,【生彼国土。】我们体会释迦 牟尼佛,真是婆心切切。这第二重劝勉我们发愿,这就说明我们的愿很难发得起来。如果一听见,就能发愿,那就像良马见到鞭子的影子,它就跑得很快。但是我们是钝马,所以一定要鞭子抽,一定要抽得很厉害,而且抽得出血,他才可能跑一跑。所以这一共有四重劝勉,这是第二重。
所以这桩事情真的只有那些,这些上上根利智一听才能当下担荷。所以为什么自古以来像马鸣、龙树、天亲、我们中国的像慧远、智者、永明、这些莲池、澫益,这些大根机人一听了之后,担荷了去。还有彻悟大师,彻悟大师为什么最后彻悟?【世出世间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大彻大悟,就体现他这个两句话,他才能够信得及当下承担。其余的有世智辩聪,心意识很发达,逻辑思维是很发达,包括通宗通教的,对儒家学说很懂的,他用他的逻辑思维去思量这桩净土的大利,他就越思考,越觉得难以相信。曾经有一个法师他劝一个居士,他也是一个很有文化的,叫他赶紧对净法门了解一下读净土经典。读了过了一段时间就问他,你读了怎么样呀!这个文化人,我读了以后觉得这个太……我读了一头雾水,我只相信经典当中的四个字,这确实是“难信之法”。我想过,我信不及,所以知识分子有时候是很难相信的。他习惯运用逻辑思维,这逻辑思维考虑,你怎么有考虑的余地,没有你思维的余地。越思维越觉得哪有这个事,没有这个道理的事情,他会想没有这个道理。所以你越考虑就离得越远,还真的不如愚妇愚夫,他就不考虑那么多,他就从仰信开始,觉得人生很苦,佛很慈悲,佛不骗我,佛说这个有大的利益,我就老实去念,这就专门念佛。承认自己智慧不行,承认自己不理解,但是我从信心下手,他就老实去念。
所以老实念就能够潜通佛智,暗合道妙,这个名号里面就有阿弥陀佛的智慧。你在至心恳切地念当中,你就跟阿弥陀佛无量光的智慧沟通了。这句名号就是实相,就是实相的大道,你每天都住在实相当中,都住在无上正真之道当中,你就暗合了,离一切语言相,离一切心缘相,跟阿弥陀佛的名号的大道沟通。所以你看那些愚妇愚夫那真的实际是善根深厚的人,大智若愚,愚不可及,我们大家都应该以愚妇愚夫自居比较好一点。做不了像马鸣、龙树、天亲、智者、这样的大智慧的人,我们至少可以做下愚之人,唯上智与下愚不疑,从这里下手。
好,请看下面【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好,请看这个,这是第三部分流通分。流通分分三个层面:劝信流通、劝愿流通、劝行流通;那么这段文句就开始了劝信流通。前面说过,这个净土一法它的性相事理因果法门的建立,都是阿弥陀佛的果觉所流现出来的,全体都是实相的展开。在前面佛知道众生问不出来,问不到,所以无问自说。无问自说的这个法门,在流通上也不是什么都能够有资格流通的,唯佛与佛方能究竟,于是这个法门也唯有唯与佛堪可流通。那么下面讲的六方诸佛这样的流通也是来自于阿弥陀佛的一个第十七愿,诸佛称叹愿。阿弥陀佛他深知这个法门要流通开去,一定要找到一个很好的传播人,他就找十方诸佛来传播。所以他这个愿就发起来,【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这法藏菩萨在因地就把他的这个功能作用给它预先设定好了,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无量无边的诸佛都会称扬赞叹我名号的功德,如果这一愿不能兑现,我就不成佛。那真的当法藏菩萨圆满大愿自致而成阿弥陀佛的时候,那十七愿就在果地上展开了,于是十方诸佛都称扬赞叹净土法门,弥陀的功德。所以《阿弥陀经》的每一段文句都跟四十八大愿息息相关,这里看到果上的现象,实际上都有因,不是空穴来风的。
那么首先是阐明十方诸佛共同赞叹,这十方诸佛,玄奘大师翻译的是十方,鸠摩罗什翻译的是六方。鸠摩罗什大师他是知道我们中国的众生好简,所以用简单六方的方式来涵盖十方。我们中国人的国民心境还真的被他看得很准,所以我们都喜欢念六方诸佛。首先是东方佛赞,释迦牟尼佛又呼舍利弗,“如我今者,”就是像我现在在这个祇园法会上,来称扬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功德之利。不可思议的功德之利前面已经介绍了很多,比如横超三界,不需要断烦恼就能去,再念不退当中顿然超越四十一个阶位,快速成佛。只要专持名号,不需要其它的参禅观想等等,其它的方法,直接就能够直入如来地,极乐世界的涅槃的境界。而且时间不需要多生多劫这样的时间,或若一日、或若七日、时间也很短。你看就若一日到若七日,只要往生都成为阿鞞跋致。在这个通途教理当中他是怎么样也想不通的,我们说一个初发心到成佛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它是怎么分的呢?在这个天台的别教的判分里面,藏通别圆,别教判分,以前面的这个,理即佛、名字即佛、哪怕你在名字即佛开悟了,他都没有进入三大阿僧祇劫的底限。一定要在十信位,就是进到初信们,才开始你作为阿鞞跋致的一个起点。那么从十信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个几个贤位是要经过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行;然而到了初地菩萨到七地菩萨以,这是两大阿僧祇劫的修行,能够到达七地菩萨;从八地到等觉,妙觉,再经过一大阿僧祇劫;是这样来算三大阿僧祇劫的。那么如果你没有到一个底线的这样的位置上,那修行可以说就不是三大阿僧祇劫,那就是动经无量劫又无量劫的修行,因为你没有,你会退转。
所以在净土法门当中它的时间是这么短,若一日或若七日,实际上在十八愿当中就是十念,十声乃至一声,这都是不可思议的。不能用一般的思维去思考,不能用一般的语言去讨论的。那么,再就是你念一个佛名,不仅得到两土世尊释迦和弥陀的护念加持,而且也能得到十方诸佛的护念加持。那么这样的不可思议的功德之利,完全都是阿弥陀佛的发的大愿,以及由愿起的大行,所成就的;所以他全体的利益就称为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从这句话我们也要体会到一个道理,净土法门全体的一个特点,就是不可思议,或者称为大不可思议。所以很多经典讲极乐世界的国土不可思议、神通妙用不可思议、讲经说法不可思议、然而能相信这个法门的人也是不可思议、所得的果报更是不可思议、所以它全体都是一个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完全不要用心意识去考量它,不能用通途的那种因果法则去考量它,它完全超越了一般的因果律的。它是以阿弥陀佛的果地觉作我们众生的修行因,是在因心果觉这样互动当中去体现大不可思议的,这样的出世间的功德之利。
那么释迦牟尼佛是由于亲证到这种不可思议的功德之利,以他的悲心来宣说。那在这里依佛来说,还怕与会的大众信不及,所以释迦牟尼佛还来转引他方世界也有无量的诸佛,也在说在赞叹阿弥陀佛的不可思议的功德之利。那么这段话,在注经家里面是到底这个六方佛是在释迦牟尼佛讲这个经的时候在赞叹,证明呢?还是这些诸佛在自己的刹土来自己在宣说这个《阿弥陀经》呢?那通过这个“东方亦有”,亦有这个字来推断,还是这些佛在自己的刹土来讲《阿弥陀经》。当然你把它又理解为释迦牟尼佛在讲《阿弥陀经》的时候,这些六方诸佛也在伸出广长舌相来劝,来证明,也未尝不可,但主要还是这些诸佛在自己的刹土宣说《阿弥陀经》。这里六方佛赞,在乐方就提出了五尊佛。五尊佛,我们看这些名号,举出方位的时候,一般会首先先举东方,东南西北。东方是在季节当中表明春天,万物生长之处,在方位是表东面。周易看东面的东属于震卦,震卦是下面一个阳爻,上面两阴爻,这个震说明它是动的,是群动之首。群动之首是代表智慧,有生长的功能,智慧有生长的功能。你看东方动的地方首先举出阿閦鞞佛,阿閦鞞佛正好意思就是不动。这个意思大家体会,一个群动之首的地方安了一个不动的佛在那里,阿閦鞞佛。那么这个不动,是不法身不动,没有迁变。在事相上这尊佛也不为世间的八风所动,所谓的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所动;也不为有无二见所动。那在动的地方他不动,这就是极动极静,在万变当中他不离本尊常寂的自性,所以称为不动。
我们看到这些佛名要体会,佛有无量德,他当然也有无量的名称。这个名称不是佛要有一个名称,佛是离开这些语言相,名相概念。但念这些名相他是为了度化众生的方便,所以佛或者是他因地的因行特点来立佛号,或者以他果德的特点来立佛号,或者是由他的愿的特点来立佛号,或者应众生的这种教化的宗旨方法来立佛的名号,所以这个佛的名号也是一切唯心造,是我们心识变现出来的。我们体会佛的名号对我们是有一个很好的启示的,比如我们的本尊,本师释迦牟尼,他为什么会叫释迦牟尼?他就是代表着一种教学的方法,通过这个教学方法知道我们这个世间众生的特点。释迦是能仁的意思,仁爱、能仁;牟尼是寂默的意思,寂静的意思;好,就用这个能仁和寂默来作为教化的方式。通过这个教化的方式我们知道,我们这个世间的众生是缺少仁爱心的,慈悲心很薄的,所以要释迦。我们这个世间心非常散乱的,心猿意马的,所以一定要寂默,修定,制心一处,引发他的善德,所以用释迦牟尼这样的一个教学的手法展开他的教化。
那么我们看东方这五尊佛在动的地方竟然不动,动的太厉害是无明之相。我们从阿閦鞞佛,我们要回光返照,我们现在这个世间是一个动荡的世界,这个工业化以来,科技、市场、都是动得很快,节奏感非常快。科技发明,每几秒钟就有一个发明,又制造一个新的产品。所以你到这个商场当中去看各种产品,搞得是眼花缭乱,实际上这些东西也是我们一般生活不一定需要的。但是现在这个时代他要创造种种的东西来引发人的欲望,让你觉得是很有必要的,于是都掏腰包。掏口袋,可能口袋很不多的话,就琢磨着赶紧赚钱吧!这就是以消费促进生产,促进经济,以消费就是鼓动你消费的欲望。所以我们心就很动,动得很厉害,所以这个世间修行就很困难。但是修行一定要不动,一定要不动。你这个水太浑浊了,你动得很厉害,你就是浊水;浊水就一轮月亮在那里,永远在水里显现不出来。你的心动得太厉害,你念这个佛号是体会不到法喜的。因为佛号当中有无量寿,无量寿就是不动。但是你老是动来动去,你就没有办法跟无量寿进行沟通了,所以这就是阿閦鞞佛。
须弥相佛,须弥相佛是从佛的相貌来说,佛的相好庄严就像须弥山一样,是一切人天二乘菩萨的相所不能比拟的,就像须弥山那样的妙高。大须弥佛这是比喻佛的德性,像须弥山那样的高广。须弥光佛表明佛的光明,就像须弥山可以遍照一切众生的心田。妙音佛表明这尊佛所宣说的法音,非常圆融微妙,能够称合众生的根机,或者“如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就是妙音佛。所以这个东方诸佛是代表自性的智慧不可穷尽,这就是东方恒河沙佛的意思。那么这些恒河沙是表明这个沙非常像面一样的细,一般用恒河沙数表明数量之多,比喻数量之多。那么这些诸佛以这五尊佛作为代表的,但是恒河沙的诸佛,各于其国,就是各个在自己的所住持的那个刹土出广长舌相。注意这个广长舌相,广长舌相是三十二相之一,广是说明这个舌头的宽度;长是说明这个舌头的高度。那么我们一般凡夫的舌头称为三寸之舌,为什么三寸呢?一天到晚播弄事非,所以有时候舌头还伸不到口腔里面,所以我们是讲了很多假话,就是三寸不烂。如果有三世没有说一句假话,他的舌头可以舔到鼻尖。大家可以试试,如果舔不到鼻尖,说明我们一天到晚说假话。如果三大阿僧祇劫没有讲假话,就是也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他的口业清净,他的舌头可以伸到发际,覆盖面部。
所以佛陀在世的时候当他说了一些佛经,一些外道不相信的时候表示怀疑的时候,佛就把舌头覆盖面部,这一覆盖,这些外道婆罗门,他们经典当中都是知道有这种面相的人是不会说假话的,他们就相信了。证一件小事,可以伸到鼻尖,或者伸到发际。那如果要证一件大事因缘,那可要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在《法华经》里面为了让大家相信,开权显实,会三归一,这个摩诃衍之法,释迦牟尼佛也首先现出这个舌相,他是以长来显现,舌头伸出来,伸到了大梵天宫殿那里去了,是垂直伸去的。那么净土法门他也是要表达一个圆顿的大法,他是大事因缘,所以要证明这个大事舌头是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一个佛所住持的刹土,万亿个日月须弥山,是这样广的程度。那你看当十方的众生看到这样瑞相的时候,他马上相信这个佛来证明的事情那绝对不会有假的,他不仅仅是三大阿僧祇劫没有讲假话,那就是微尘劫又微尘劫没有讲过一句假话的人来证明这桩事情是真实的。所以净土一法,他的因缘不是小可的了,所以这些诸佛都说诚实以诚真诚不虚假的语言,来劝勉他座下的这些弟子。汝等众生,当信,应当相信;是就是指示代词,那么下面这十六个字就是代表这部经典的经名,【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十六个字是经名。玄奘大师把这十六个字翻译成《称赞净土佛摄受经》;鸠摩罗什大师就直接翻译《佛说阿弥陀经》。所以东方诸佛劝他的这个以这样的瑞相来劝勉大家,与众的弟子相信这部经所展示的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信愿持名求生净土得到的阿鞞跋致,一生补处的殊胜的利益,这些都是千真万确的。
好,请看下面【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好,这是南方诸佛,又表列出了五尊佛。日月灯佛表明这尊佛具有三种智慧,三种智慧,日光可以破暗,有般若的意思,就叫一切智;月亮可以清凉照亮夜晚,有解脱的含义,名道种智。这个灯,又可以继日月照不到的地方,通一昼夜来照,不住两边,是中道第一义,有法身义,称为一切种智,所以这尊佛具有这样的智慧就叫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就这尊佛以他的名号来度众生,也是名称普闻,如光明远照,这叫名闻光佛。大焰肩佛,肩是代表权实二智;焰是表明他的光明有炽盛照耀的功能;所以双照事理两边,如两肩发焰,这就叫大焰肩佛。须弥灯佛这是说明这尊佛的大圆镜智照亮众生的无明的黑暗,就像须弥山上的那盏明灯一样,顶上那盏就叫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这是从他的行为来命名,他为了渡化众生无量劫以来都不疲不厌不休息,就叫无量精进佛。这么南方一般是叫离卦,离卦是两个阳爻在外面,中间一个阴爻,寂而常照,表明自性光明不可穷尽,这就是南方恒河沙佛的意思。
好,请看下面【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好,如果我们以自己作为方位,观想在西方又有无量无边的刹土,具有无量无边的诸佛,这些诸佛当中其中列出了七尊佛作为代表。首先列出无量寿佛,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到底他就有两种说法了,元照灵芝说西方有无量无边的佛,这尊佛绝对不是法藏菩萨成佛的那尊佛,他有一个观点,如果是那个,他怎么能称赞自己呢?那么这个窥基大师他是一个很浑厚一点的,他说就是阿弥陀佛也无妨啊!他为了度众生转赞自己的功德,这有什么不可以啊!释迦牟尼佛也常常赞叹自己,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个不能以凡夫说,自己夸赞来发善,佛度众生,转赞自己也没关系。无量相佛说明这尊佛以相好来度众生,相好无尽,一个佛有相好说明他的福德无边。这个我们现在长相越来越丑陋,我们是没有修到福。说这个佛断了一切无明之后,最后一品生相无明断尽,还要用一百小劫来修相好。修相好以百福庄严,就是你修到一百种福才能庄严一个相好,才能出现一个相好。
一福等于什么呢?你比如把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瞎子都治好了,这说明你修到了一福。这个修一福都不容易,所以我们这个三十二相一相都没有。当然这个世是除非那些圣贤应化的,当时梁武帝时期有一个志公禅师,志公禅师称为国师了。当时宫廷有一个很有名的画师,绘画的叫张僧繇。这梁武帝很恭敬志公禅师,就让这个画师来画这个志公禅师的像。那么志公禅师坐在那里,忽然把那个面好像用两手一撒开的样子,显现的是什么相?是十一面观音像,或慈或威、或定或慧、这个张僧繇这么一个很厉害的画师没有办法下手。当然这是偶尔现现神通,这是志公禅师。无量幢佛,幢是表明这尊佛的功德像幢一样高显,这个幢也有祛邪显正的意思。无量幢佛说明那个时代可能是外道比较多,他要用显示这样的威德,无量幢佛。大光佛,大光佛表明他的智慧光明极其广大。大明佛,表明他的三种智慧光明能破众生三惑的黑暗。宝相佛这尊佛的相好殊特,如珍宝一样珍贵。净光佛,这尊佛的这种光明非常清净。这七尊佛表明自己性清净不可穷尽,是西方恒河沙佛的意思。这些佛都是出广长舌相遍覆,遍就是普遍,覆就是遮盖。这个舌头就把这个所有的世界都遮盖住了,来发出这样诚实的语言,汝等众生,当信是,这部经典的真实不虚。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