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掀开经本第一百四十四面,第五行:
解【食时。即清旦。故曰即以。明其神足不可思议。不离彼土。常遍十方。不假逾时回还也。】
这一段是说「得神足通乐,供他方佛乐」,有这两层的意思在。『食时』就是我们讲吃饭的时候,吃饭的时候是『清旦』,吃早饭的时候。佛门里面吃饭是很简单,不会像世俗人有的一餐饭要吃两、三个钟点,这在佛门里头决定不许可的。
佛门里面的规矩,吃饭是不准讲话的,大家不讲话了,这个饭吃得就很快了,如果有谈话,这个时间就愈谈愈长了。不但吃饭的时候不讲话,诸位要晓得从前,不要说佛在世的那个制度,我们一般在大陆上的丛林寺院,在过去住几千人,它为什么住那么好?住得那么安安静静的?跟诸位说,就是一个原则,不准说闲话。大家在一起,天天在用功,都不讲话的,不讲话就天下太平了,一说话,是非人我统统都来了,这是很妙的一个妙诀。你看我们在此地,你们常常在打佛七,当中听说止语,七天止语。真正丛林寺院里面,差不多每一个人都是长年的止语,除了他有必要的事情要给别人说,这是可以说的,总是轻声,决定没有杂心闲话,所以这个团体才能住得安宁,才不会有是非,不会有意见,大家的心都在道场。
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讲很短的时间,很短暂的时间,这是一餐饭的时间,所以说『即以』,就是一餐饭的时间,他已经游历了他方十万亿佛国土。也许在此地我们又觉得奇怪,一餐饭的时间就算是一个钟点,一个钟点要走十万亿个地方,累死了,一个地方才一分钟都不到,一分钟,一个小时你才能去六十个地方,这样子太匆促了、太匆忙了,跟佛招呼还没有打就要走了。其实不然,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各个都能分身,这个自在。一餐饭的时间看一尊佛,一个分身去见一尊佛,你去拜访十万亿尊佛,你就有十万亿个分身,每一尊佛那个地方去的时间都是相等的,也许是长短不一样。有的佛说法你听得很投机,多待一会儿,有的说得少一点,少待一会儿。这个地方神足通里头不但有这么大的速度,而且显得有分身无量。像我们在《地藏经》里面看到地藏菩萨有无量无边的分身,在无量无边的世界度脱一切有情众生。所以这种能力我们一到西方世界就恢复,就得到了,速度之大实在是真正不可思议。
在我们这个世界我们所能够理解的,光的速度很大,电的速度很大,一秒钟三十万公里。现在科学家在高倍望远镜里面看到这个太空,有看到速度比光速快十倍的,在过去我们认为光速是极限,现在发现有比光速大的。这个地方,西方极乐世界众生们的速度超过光速不知道多少倍,能在一念之顷就到达无量的国土、十方剎土。这是讲速度之大,大得惊人。
神足通在六种神通里面也叫做如意通。神足的「足」跟诸位说不是指两条腿,你要是这样会意的话就完全错了。那就跟外国人看佛经里面讲佛是「二足尊」,「二足尊」怎么讲法?二条腿里面最尊贵的,你说这不是闹笑话吗?这个「足」是满足,就是圆满没有欠缺,「神」就是神通,神足就是神通达到圆满的程度,这叫神足通,真正到自在无碍。它里面含着三个意思,第一个是「能到」,想到什么地方,一念之间就到达了。第二个是「变化」,刚才讲分身,能分无量身,而且这个分身又很奇怪,分身可以转变的,不是说分身都是这个样子,不是的。像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应身,从佛身到地狱身,一切众生之类,分身过去就跟他那个相是一样的,这真是妙不可言。不但有无量的分身,而且有无量的变化。所以分身并不是分得像我们一样的身,是无量无边的分身,这是第二个意思。
第三个意思叫「圣如意」,「圣」是圣人,如同诸佛菩萨化现「无方」,像经上跟我们说的,佛在大经上跟我们说,所谓「十方剎土,自他不隔毫端」,这个说法是称性的说法,为什么?无论是多么远,十万亿佛国土不算远,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我们自己心性变现之物,这一点我们总得要明了,是我们心性变现的。既然是心性变现,决定出不了心性,而我们这一念是周遍法界,所以一念之间无有不遍,无不遍到就是这个道理。这种理我们是在佛经里面看到佛这么告诉我们,佛虽然这样告诉我们,他最重要的目的是要我们证得,证得之后,那就是我们自己的本能。
还有一句话说「不起灭尽定,而现诸威仪」,「灭尽定」是说你心里面一念不生叫「灭尽定」。心里面起一个念头,心就动了。「灭」是灭一切妄念,就是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心里面一念不生的时候能变现无量无边的境界,我们能相信吗?你要是不相信,西方世界你几时起过念头变个西方世界?你没起这个念,如果你起了这个念早就生西方极乐世界了。你虽然没有起这个念头,但是西方极乐世界在,不但有西方极乐世界,你看佛经里面讲,有无量无边的诸佛剎土。我们要问,这些经典从哪来的?岂不是你自己心里从来没有动念,就现出这些境界来了吗?如果这个道理要能够体会,到当我们心到极清净的时候,那个现境界就是《楞严经》上所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决定没起念,与十法界一切众生感应道交,应当现什么身,自然就现出来。不现是清净,现出来还是清净,这是诸佛菩萨的境界。
这些能力我们一定要记住是我们自己本有的,不是外面来的,是我们自己的本能,但是本能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现前?要到无明破了一分才能现前。是我定成就了,成就九次第定了,像阿罗汉得漏尽通了,这个能力可以恢复一部分,这一部分并不太大,也不太理想,阿罗汉的六通。一定要破无明、要见真性、要证法身,这个能力就有相当程度的恢复了。这么说来,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见不见性?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生实报庄严土才见性,凡圣同居土里面没见性,方便有余土里头也没有见性,哪来的这么大神通?这就是前面说了,沾了阿弥陀佛的光,佛的大愿大行,所谓加持给我们,所以只要一到西方极乐世界,哪怕是带业往生里面的下品下生,都得到这个能力。
怎么晓得?阿弥陀佛在《无量寿经》四十八愿里头说过(此地也举出来,在这个本子倒数第二行),你们看因中第二十三愿云:「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时之顷,不能遍至无数无量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这不是说得很明白吗?所以说你一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神力就可以加持。《阿弥陀经》,跟诸位说,是愈讲愈有味道,除非你没有听,听了之后生欢喜心,听了这部经,其他的经都可以不必去听,别找这个麻烦,一门深入。
这位曾居士,他是有一点业障,上一次跟我说想消业障,他问我拜忏好不好,我说拜忏没有印经的功德大,所以我就劝他印经。印什么经?原来我想的是印《地藏经》不错,《地藏经》印得很普遍,印的人太多了。今天他来跟我说「《阿弥陀经》听了非常欢喜,别的经他都不想听了,愈听愈欢喜」。「那好,我们印《阿弥陀经》」。《阿弥陀经》我手上有一种注解,台湾从来没有印过,你们都没有看到过,大藏经里头有,香港也没有这个单行本印过,我们来印这个注解,他发心印一千本,我们讲堂同修大家再发心,希望能印三千本。
《阿弥陀经通赞疏》,这部注解是窥基大师作的,窥基大师是玄奘大师的学生,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车法师」。他出生于贵族,是唐朝开国元勋尉迟敬德的侄子。尉迟公,大家晓得是唐太宗的大将,你看现在画的门神,那个门神一个是尉迟公,一个是秦叔宝,他们两个人以后变成门神了。是尉迟敬德的侄子,出生于贵族。当时玄奘大师看中他,因为他非常聪明,是个再来人,所以就叫他出家,他给玄奘法师提了三个条件,「你要我出家,可以,我有三个条件」。玄奘问他什么条件,他说「第一,我要带一车黄金,因为出家人太贫苦了,没钱不行,我要钱。另外,我要带一车书」。他喜欢读书,他喜欢的书要带一车书。「第三,我要带一车美女。你要是同意的话,我就跟你出家。」玄奘大师有气派,当时一口就答应了,他没办法,逼得他非出家不可。原来他以为这些法子会把玄奘大师吓退了,哪里晓得玄奘大师没被他吓着,就跟玄奘大师出家。出家以后就成唯识宗第一代的祖师,我们中国唯识宗是他建立的。
他这部《阿弥陀经》的注解注得也非常好,所以这本注解值得流通。去年有同修想发心印这部书,我没找到。我是有一本,但是书太多了不晓得放到哪里,没找到,今年搬家的时候找出来了,曾居士发心印这个本子,太好了。印这个本子,明年我到美国去就讲这本,就讲《阿弥陀经》,用窥基大师的注解。《阿弥陀经》,他们有的时候没看在眼里,但是窥基大师,他们没有人不佩服的。窥基大师也给《阿弥陀经》做注解了,你们大家可以看看,所以这是很有价值的注解。印三千本,就准备带一千本到美国去,另外希望赠送香港一千本,它可以转到南洋,转到欧洲,我们自己道场就是一千本,希望我们大家共同来发心。因为这个书不厚,大概只有我们从前印的《大势至菩萨圆通章灌顶疏》,跟那个本子差不多,底版是一样的,所以印出来的字也是一样的。
这是经文里面明白的告诉我们,阿弥陀佛有这个愿,一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蒙佛神力加持,虽然是人天,居然有佛菩萨同样的待遇、享受,这是不可思议。我们再看底下这段经文:
解【此文显极乐。一声。一尘。一剎那。乃至跨步弹指。悉与十方三宝。贯彻无碍。】
这句话里面我们一定要能体会到,既然『与十方三宝,贯彻无碍』,我们现前这个世界当然也在「贯彻」之中,这是应该没有疑问的,这个境界就是《华严经》里面讲的事事无碍的境界,也就是一真法界。说到一真,我们一定要明了尽虚空遍法界原本就是一真,几时你心一了,就是真的,最难的就是我们的心不能「一」。心里头要分别,心里头要执着,只要有分别、执着就坏了,麻烦就来了。学佛的同修,我们要问想不想成佛,想成佛,心里面想成佛,可是你所思所念、所作所为与成佛的恰恰相反,生生世世都有个念头想成佛,生生世世都落了空,这是我们一定要觉悟,特别是出家人要觉悟。学佛,佛法的目标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是一定要知道的,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就叫成佛,要是证得正等正觉就叫菩萨,单单证得正觉就叫阿罗汉。阿罗汉跟辟支佛是正觉,菩萨是正等正觉,佛是无上正等正觉,所以佛法终极的目的是在正觉,觉而不迷。
什么是迷?过去我们《六祖坛经》讲过好多遍,《六祖坛经》的录影带我们就有好几套。六祖说得好,你看那时候印宗问他,印宗问他禅定、解脱,六祖马上就回答,「禅定、解脱不是佛法」。这一下印宗法师又呆了,「禅定、解脱怎么不是佛法?」六祖告诉他,「禅定、解脱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你出家了,「我是出家人,你们是在家人」,出家、在家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不是佛法想求佛法,永远都求不到,所以《阿弥陀经》里教给你一心不乱,一心是不二法。这个地方要留意,否则的话,我们这一生又空过了。
说到大乘根本的修行,《华严经》普贤菩萨教给我们从哪里修起?从「礼敬诸佛」修起,这你们都知道。我们哪一个人没有念过十大愿王?念是念了,哪一个人修过十大愿王?没有一个人修,至少我在一生当中没有看到一个,一个都没看到。礼敬是从心到身,从内到外,以一个恭敬真诚之心,真诚恭敬的态度。诸佛是谁?《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以修普贤行愿的人,《华严经》上有榜样:善财,修行的凡夫只有一个人,善财童子一个人,除自己一个之外,都是诸佛,这才能修「礼敬诸佛」。看这个很恭敬,看那个不顺眼,那怎么叫修礼敬诸佛?对一切有情众生恭敬,还有无情的桌椅板凳,一切万物也要同样的恭敬,为什么?因为同一个法性。《华严》上说得很好,「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桌椅板凳怎么个恭敬法?保持它的整齐清洁就是礼敬,换句话说,一切脏乱就是失掉了礼敬。真正是一沙、一尘、一草、一木,见到脏乱的现象,不能把它整理干干净净的,你礼敬就没修。如果每个人都能够修普贤十愿,我们的国家到处清洁,不会脏乱,到处整齐清洁,人人相亲相敬,这个世界就是佛国土。所以大家会念,不晓得这个境界,不知道怎么修法。
礼敬诸佛,看到佛像就磕三个头,那就叫礼敬吗?泥塑木雕的佛像你给它磕一万个头,它也不晓得。它是表法的,叫你看到佛晓得除了自己之外,统统都是佛,是这么个意思;提醒你「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提醒你这些事情;「常随佛学、请佛住世」,无非是提醒你这些。一看到佛像,心里就想到这些,这十大愿王油然而生,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应该要怎么做。所以修净土的人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容易,难。
西方净土是大乘法不是小乘法。你看看最低带业往生的,诸位看《观经》三福,你就晓得最低的是前面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样念佛念到功夫成片才能带业往生。
如果要想有方便有余土,那条件又高一点了,要皈依三宝。你要说,我们现在不是都皈依了吗?你的是假的,有名无实。「皈」是回头,你什么时候回过头来?你什么时候依靠三宝?我们在讲三皈依的时候讲得很清楚,皈依佛,佛是觉悟,是从迷惑颠倒那里回过头来,一觉悟就是皈依佛了。佛是觉而不迷,你现在还是迷而不觉,可见得你没有皈依佛。法是正知正见,从邪知见回头依正知见,这叫皈依法。你现在还是邪知邪见,你没皈依法。僧是清净,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你还是染污不清净,你没有皈依僧。所以你每天早晚在佛前念三皈依,或者法师曾经给你授的三皈依,都叫挂名,有名无实,还是迷惑颠倒、邪知邪见、一切染污,没做到。真正做到「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念到事一心不乱,这是与小乘相应,是方便有余土的境界。
实报土里面也发心,「发菩提心」,第一句话讲「发菩提心」,它说「深信因果」,「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第三个条件是理一心实报庄严土的条件,佛跟我们讲得清清楚楚,我们不能把意思错会了,不能曲解经义。
不要说我学佛念佛念了一生还没能往生,这佛不灵。不是佛不灵,你是把经文错解了意思,你完全看错了,不简单。第一条我们有没有做到?有没有做到孝养父母?尊敬师长有没有做到?是要把这些教诫变成我们自己的生活行为,这样才行,不是我们这么天天念念就行了,把它当作歌,唱唱就行了,那个没用处的,一定要把它变成行为。所以我们这个世界也在西方净土「贯彻无碍」之中。再看底下一段:
解【又。显在娑婆。则浊重恶障。与极乐不隔而隔。在极乐。则功德甚深。与娑婆隔而不隔也。】
『又显』,「显」是显示,所以这个文里面含的意思极其丰富。『在娑婆,则浊重恶障,与极乐不隔而隔;在极乐,则功德甚深,与娑婆隔而不隔也』,这个话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娑婆世界为什么有这么多障碍?前面提示过,后面经上还要讲到,这个世间五浊恶世,换句话说,我们内外环境都不好,都是我们修行的障碍。内外环境不好,其实最严重的障碍是在自己,不在境界上。如果自己心地真正清净,真正做到如法,就是我们的修行、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行为,与佛所讲的道理相应,与佛所说的法门相应,给诸位说,马上就超越五浊,眼前五浊不障碍你,就变成「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以一切障碍是在自己这一边,因为自己有障碍,外面障碍显得特别多;自己没有障碍,外面再多障碍障不住,不发生效果。所以说「与极乐不隔而隔」,本来没有界线,现在变成了有界限。
但是在西方世界,功德是什么?这个我们要搞清楚。不是出钱出力做点好事就有功德了,那又是邪知邪见。功德是定慧,功是功夫,你修定要功夫,功夫到家才开智慧,定慧是福。我们今天出钱出力做的好事,给各位说,那叫修福,这就是佛门里面讲的修布施。我们出钱是财布施,我们拿钱去印经,又是财布施,又是法布施,两种布施都有了,如果这个人读经或者听经有所领会了,他开悟了,那连无畏布施都有了,所以诸位要晓得印经功德不可思议。所以现在印经的风气很盛,我看到到处都有人在印经。在从前没人印,印经的风气是我们带起来的。我们组织华藏法施会的时候,从民国六十年我们开始印经,到处给人结缘,现在是普遍了,到处都有人印经,所以我们现在不印经,我们现在做录影带,希望大家再跟着来,到处都做录影带了,那我们也就不要做了,我们来培养弘法的人才,弘法人才多了,真正是续佛慧命,普利众生。
所以我们现在印经不像从前印得那么多,也没有那么积极,因为现在印的人太多了。我们现在所印的是印别人不印的,他们大家都印了,我们不要印。有好的经论,他们没有印,我们来印,印别人不印的;真正的好经,真正的好书,这个就有意义。另外一种,印我们现在要讲的。大概我们印经的时候有两个目标,我从前印经也是两个目标,一个是道场要讲的,另外一种就是善本,好的版本,应当把它留传下来,这个版本如再不翻印,就变成绝版,就找不到了,所以我们印的这个本子比较普遍。但是我们把《西方确指》印在这个里面,这个用意就很深,就是告诉你修净土怎么个修法,照《西方确指》的方法就很理想。
像《阿弥陀经疏钞演义》,《疏钞》流通得很广泛,《演义》在台湾没有人印,一直到现在我还没有看到第二家印《演义》的。《演义》是《疏钞》的注解,非常重要。《演义》的作者是莲池大师的侍者,亲自听莲池大师讲《疏钞》的,他的笔记,这个材料多么宝贵,读《演义》等于亲自听莲池大师给我们讲《弥陀经疏钞》,所以这个书太重要了。其他地区我都没有看到有这个单行本,所以我一九七七年在香港讲经的时候看到这个本子,带回来马上就翻印。我们这部经大概到今年年底可以讲完,讲完之后,我们就讲第三遍《疏钞演义》,大概第三遍的《疏钞演义》要三年才能讲圆满,原因是大概我每年总得有五个月在国外,所以要中断这么长的时期,如果不出国,二年可以讲圆满。
所以这是没有障碍变成了障碍。西方净土就是每一个人都有甚深的功德,而且又为阿弥陀佛神力加持,所以才能够「与娑婆隔而不隔」,这句话都非常重要。这些话我们乍听起来免不了要怀疑,其实就在我们这个世间,因为我们这个世间也是凡圣同居土,换句话说,凡夫与圣人不隔当中隔,圣人与凡夫虽然有隔,实际上没有隔。换句话说,所谓隔就是分别,就是执着,分别、执着是凡夫那一边的,佛菩萨没有分别、执着。凡夫要想作佛、作菩萨,必须把分别、执着打破,这是很难的事情。所以学佛是有阶段的,初学的人教你持戒,教你守规矩,教你研经,那是什么?择善固执。为什么教你这么做?因为你的分别、执着没办法去掉。没有办法去掉,在分别、执着当中选善的,去恶的,这是第一个阶段。可是你在这个里面钻进去了,钻进去要能把它钻透,换句话说,你透了之后才能超越。俗话说「钻牛角尖」,角尖可以钻,钻透了不就出去了吗?钻到里面不能突破就糟糕了,就坏了,所以要能够突破,突破之后得大自在。
突破就是把一切执着打掉,到什么时候打掉?不是现在,现在要也打掉,那不得了,那就天下大乱了,到你那个定功成就了。你们想想,阿罗汉为什么不能成菩萨?他定成就了。他为什么不能开智慧?为什么不能破无明?定达到那个地方,他守在那里,他不晓得突破。《楞严经》上说得很好,说阿罗汉的境界,佛说的「内守幽闲」,守就是执着,他用执着这个方法得了定,得了定之后,他执着定,换句话说,死在定中,就变成这种情形。定成就之后,再把这个执着也舍掉,那个定立刻就变成根本智,应用在生活当中就变成后得智,无量智慧,这个智慧就是破无明,就证法身。所以到什么时候才放下分别、执着?到阿罗汉。
在我们念佛同修当中,你要注意到,到事一心不乱就要舍一切分别、执着,这个时候你再执着就大错特错了,你就不能证到理一心。但是未到事一心之前,他得守规矩,要择善固执,就好像小学生一样,一举一动都要守规矩,为什么?不能独立,没得自在,一不守规矩就出毛病,必得要有规矩来约束自己。
我们这个世间,刚才说了,凡圣同居土,前面也给诸位举过例子,因为这个地方圆瑛大师举了个例子:
讲【如五台清凉胜境。我等凡夫。不隔而隔。】
他这里有这么一句话。这一段公案要拿我们一般讲,这一段故事是唐朝时候法照禅师,是讲他的事情。他是学禅的,参禅的,是禅师,他到清凉山(这一段故事很长,前后我们把它略掉了,我们简单的讲)。他到清凉山,就是五台山,见到了文殊菩萨跟普贤菩萨,见到了大圣竹林寺,有两万多菩萨在那个地方听文殊菩萨讲经,他有这么个机缘遇上,在那里听了一次经。听完之后,他见文殊菩萨,跟文殊菩萨说:末世众生,业障深重,应当修学什么样的法门才能得度?他向文殊菩萨提出这个问题。文殊菩萨就告诉他:唯有念佛法门念佛求生净土才能真正的度脱。所以他回来之后,禅就不参了,就念佛了,改念佛了,他就变成净土宗第三代的祖师,是净土宗的三祖。法照禅师是这么一段故事。我们一般人到山西五台山去没看到这座庙,其实文殊菩萨就住在那里,岂不是我们凡夫不隔而隔,菩萨「隔而不隔」。法照禅师善根深厚,他有这个缘分遇到了。
还有一桩事,诸位同修,你们听说得很多,那就是悟达国师。你们常常拜水忏,水忏的因缘就是这个起来的。悟达国师害得人面疮,是迦诺迦尊者,那是一位阿罗汉,救他的。迦诺迦尊者住在大陆的四川,阿罗汉的道场。我们凡夫去看是一片荒山、山头,山上的一些树木看不到。他是迦诺迦尊者过去跟他有缘,知道他这个时候有难,所以他就变化一个讨饭的,身上长了疮,好多苍蝇叮在身上,又臭又难看。害了疮的人故意走在路上让悟达国师看到,那时候他还没成国师,他是一个出家修道的人,名气还没那么大。可是悟达国师看到之后就生怜悯心,就去照顾他,去帮他治这个病。那个疮里头有脓,他用嘴巴把这个脓吸出来,那么样的照顾,那是别人做不到的,这样的照顾,所以这是阿罗汉试验他的。那个阿罗汉病养得差不多了,就告诉他,你以后有大难,有大难的时候,你来找我,我住在四川什么山,那座山还有两棵松树,你到那棵松树那里摇一摇喊我的名字,你就能见到我。
以后他的道行愈来愈高,名气也愈来愈大,做了国师,一念傲慢心起来了,得了个人面疮,什么医生都看不好。他以后就想起了从前有这么一个人,我曾经救过他,他给我说我有难的时候找他。他就跑到四川,照他讲的那个地方,果然有两棵松树,他摇了松树,喊了迦诺迦的名字,一叫的时候道场出现了,才知道那个人是阿罗汉变化的。迦诺迦用慈悲三昧水把他的疮洗好了,治好了。所以三昧水忏从这儿流传下来的,消灾的,是这么个来源。迦诺迦尊者的道场,我们一般凡夫是见不到,凡圣同居土。阿罗汉、菩萨他们能见到我们凡夫,我们见不到他。这是说近就在我们世间,就在我们本国,都有隔而不隔,不隔而隔。再看十方诸佛国土,当然没有例外。我们再看底下一段,实在是太自在、太幸福了:
解【饭食经行者。念食食至。不假安排。食毕钵去。不劳举拭。但经行金地。华乐娱乐。任运进修而已。】
『饭食经行』,给我们解释这一句,『念食食至,不假安排,食毕钵去,不劳举拭,但经行金地,华乐娱乐,任运进修而已』,这一段经文实在讲只解释四个字,就是「饭食经行」,它说出西方世界物质生活的圆满。举一个例子来讲,这些境界全是凡圣同居土,为什么?凡圣同居土,凡夫还有习气,到时候觉得肚子饿了,要吃饭了。那些诸大菩萨没有这个念头,凡夫有这个念头,到时候要吃饭,你心里一想吃饭,饭菜就摆在你面前,换句话说,与我们现前日常生活没有两样,但是饭菜之美好就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太好了,餐具的精巧也不是我们能想象到的。《大经》里面说得很多,你一念的时候,我这个餐具都是金色的,金的盘子,金的碗,你眼睛一看,果然全是金的。金的不好,最好翡翠的,你念头才转,全都是翡翠的,随心变化。吃完之后就没有了,消失了。你看你要吃饭的时候,用不着淘米,用不着煮饭。女同修家事最辛苦,男众道场里面,洗衣、煮饭每个人也都要做。这种繁杂的工作在我们人生当中要占多少的时间?多么辛苦。西方极乐世界没这个苦,吃饭的时候用不着煮饭、用不着炒菜、用不着经营,一动念都摆在面前。吃完饭也不要去洗碗、洗碟,用不着处理善后,吃完之后没有了,消失了。
其实这个原理就是现在科学家所发现的「能」与「质」的转变。现在科学家懂得这个道理,可是不知道怎么个做法?理是明白了,怎么样把它变成事实?没法子。西方极乐世界已经变成事实了,能量的空间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要能够把它随心所欲转变成物质,诸位想想,还有什么物质资源的缺乏?没有。心里面想什么东西就变现什么东西,要多少就有多少;不要了,把这些物质再化为能量,它也不占有任何空间,你想想这多自在,这是科学家天天所梦想的,哪里晓得西方极乐世界早就成为事实了。这么好的环境你要不去,你甘心在这个世界上还在洗碗、洗碟子,搞这些太苦了,这个好世界应当要去。而且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决定不是假的。极乐世界的人可以说几乎没有劳动的地方,所以叫做极乐,他没有苦。其他世界所看到的苦事,这些苦的境界,在那个地方一样也找不到,也看不到。那平时他们干什么?「经行」,我们俗话讲「游戏神通」,在那里研究佛法,讨论佛法,修学佛法,大家互相在一起切磋琢磨,这多自在!这么美好的环境。
中国古时候读书乐,没像现在读书苦。现在小学生都戴上几百度的近视眼镜,这是古人作梦都想不到的,确实想不到,为什么?古人读书用眼根的时间少,不像现在的学生一天到晚要看书,古时候没有,古时候念书着重在背诵,整个小学时代全部是背诵。老师每天上他的书,你看《五种遗规》里头,童蒙教学就有很多的例子。上等根性的人非常聪明,一遍就会背。你给他教一段书,他看一遍就会背的,这是绝顶聪明的人,大概一天可以念七百字到一千字,念这么多。而且老师教学生,这个限度是什么?十遍,如果十遍还不能背,书上的就太多了,不是他能够负担得了的,一定是十遍之内就能够背诵,是以这个为标准的。所以大家在一块念书,每个人进度不相同。
根性如果说是很笨的,老师每天教少一点,教一百个字、二百个字,你这一天大概就能背熟,而且就是十遍,十遍要能够把它背过,背一百个字,这个根性比较劣一点的,就是从一百字到三百字算是下等根性的,三百字到七百字是中等根性的。你这个十遍能背过,然后就不要看书了,不要用眼根,用眼根的地方只要看十遍,十遍以后就能背,能背怎么样?就背着念。一般老师要叫他背一百遍,或者叫他背二百遍,根利的人他上得多,譬如他一天要念一千字,一千字的时候他要背一百遍。根性差的人只念一百字,一百字老师会督促他要背二百遍。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差不多就是把十三经,在从前像五经、十三经,诸子百家里面所选的,十三经是要完全背的,是全部背。诸子百家里面是选的,由老师选出来给你背,在这六、七年当中,差不多要紧的东西、好的东西,全部都背完了,这是小学时代。
大学时代读书乐了,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饭食经行,真的那个情形。老师教学生,那个时候学生不多,大概一个老师只教十几、二十几学生,这些学生都是要跟老师住在一起的,要伺候老师。老师出门,他也给他驾车。你看《论语》,孔老夫子出去的时候,子路要给他驾车,要伺候老师,要给老师烧饭。老师喜欢喝酒,总是做好酒好菜,做好之后,挑成担子去游山玩水,一路走着,老师一路讲书、讲解,大家不要带书本,各个都背得滚瓜烂熟,老师也背得滚瓜烂熟,学生也背得滚瓜烂熟,说到第几章,第几行,第几个字,各个人都晓得。你要没有这个资格,你就没有办法听得下去,各个都是背诵的。
从前寺庙里面讲经哪有说摆个经本的。你们没有看过那个情形,你们看看古人的画,你们到故宫去看,古时候讲经说法的图,大家蒲团坐着,哪有经本?讲的人不要经本,听的人也不要经本,为什么?都背过了。所以一出家,五年学戒,五年学戒干什么?五年的小学教育就是背经。他学戒学什么东西?《沙弥律仪》,不是学律藏,就是学《沙弥律仪》。十戒二十四门威仪统统做到,那是生活小节,生活训练。除了这个之外,每座寺庙主修的经论一定要背过,不能背过,将来你就没有机会进讲堂,没有资格进讲堂。
学天台的,天台三大部是他的根本,等于是根本法,根本经典一定要背过的。《法华经》、《法华文句》、《摩诃止观》,因为他们讲解都是闭着眼睛讲的,没有这个经书,你要不全部背过,你怎么能去听?所以讲经讲学是游山玩水,走到哪里讲到哪里,有说有笑,谈笑风生,读书乐。西方极乐世界讲经说法、研究讨论就是用这种方式,太自在了。
回想我们今天念书多苦,可以说从小苦到老,亏吃在哪里?吃在小的时候没背诵,就吃这个亏,所以从小要苦到老。儿童记忆力好,他一样东西能够背二百遍的话,一生都不会忘记。你看台中李老师,他今天九十五岁了,讲经写文章信手拈来,他不要找参考书,为什么?小时候背过的。九十多岁了,四书五经里头那些句子信手拈来,写文章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不找参考书的,我们今天亏吃大了。所以古人的那个教育真正有它的特色、有它的长处,这种生活是多么的美满。
明年,美国达拉斯已给我来信,他们是约定我七月一号到七月十五号,半个月在美国旅行讲经,就有这个味道。大概有二十多个人准备从加拿大,从东海岸,由纽约、费城、华盛顿,一直到佛罗里达,然后再转到达拉斯。他们是准备包一辆大的游览车,我们一路玩着一路来讲经,用这个方式。如果你们同修要有兴趣的话,可以参加,如果要组织一个团的话,能有二、三十个人,我们可以租两辆巴士。时间就是七月一日到十五日,半个月,从加拿大沿美国东海岸一直到佛罗里达,由他们那边的同学(留学生)做向导。
我今天在此地讲到「饭食经行」向诸位宣布这个消息,你们如果有兴趣的话,这个很有意义。你们去的时候就是按照这个时间去,不要跟我一道。在这段期间跟我在一起,我们旅行。我在其他地方讲经,因为时间太长,恐怕你们没有时间。如果你们是有二十天的旅行,三个星期,到美国去旅游三个星期,就可以拿两个星期跟着我这个团体,其余一个星期时间你们可以玩玩其他的地方,现在就可以开始筹备,非常有意义,这是非常难得的一个机缘。好,我们今天讲到此地。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