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掀开经本第二十三页,看第二讲,在这一讲里面要跟大家介绍「经序的启示」。佛经同修们听多了都知道,经开三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我们先说序分。经文是: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婆多。周利盘陀伽。难陀。阿难陀。罗睺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少/兔]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干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就是这一段,首先我们把这些重要的名词术语做个简单的介绍。佛经一开端都用『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什么处所,与哪些人聚会,就像开会的会议记录一样。但是,会议记录上没有「如是我闻」,佛教加了这一句,这一句的用意非常之深广。如是是「信顺」,凡是我们对他相信,不怀疑了,我们就说如是。「我闻」,这是说「师承」,「我」是阿难尊者自称。世尊当年在世,只是口说一切经法,并没有写成文字流传后世。经典之由来,是佛灭度之后,佛的学生们将从前老师所说的这些教训,大家集合在一起,以开会的方式,把它结集起来,再写成书本留传给后世,这就称之为佛经。
最初主持集结的人就是阿难尊者,阿难是释迦牟尼佛的侍者,跟随佛陀的时间最久,可以说是朝夕不离。佛一生所讲的经,阿难都曾经听过,他在同学当中是以多闻著称的,所以称之为多闻第一。同时他的记忆力非常之好,是个特殊的天才,他听过一次之后,就可以永远不会忘记。他有这个能力,所以就请他把佛当年在世所讲的一切经,请阿难重复讲一遍,大家同学来给他做证明,证明他讲的没错,确实佛是这样说的,这才记录下来,这是经典的来源。所以「我闻」两个字是阿难自称,亲自听佛所说的,不是传闻,是亲闻,足以可以取信于大众。
「一时是标机感」,经上说一时,并没有记载年月日。因为在那个时候,印度这个国家没有统一,像我们周朝一样,于是每个地区、每个部落所用的历法都不相同。佛讲经不是在一个地方,在许许多多国家,许许多多的都会,要是记载年月日时,确实是不方便。何况年月日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师资道合,就是老师跟学生同心同德,这个时候重要。所以,「一时」,标准的说法就是机感相应;学生有感,老师有应,感应道交,称之为一时,这是非常恰当。「佛」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是说法主,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主讲的人,释迦牟尼是主讲的人。『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讲堂所在处,佛在这个地方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讲过不少的经典,这是讲的「处所」。『舍利弗』这些人是说的「听众」。这是简单把这个六种成就给诸位说出来了。
下面还要将这个意思,要深入详细的跟诸位做个报告,先解释「如是」这两个字。蕅益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实相妙理,古今不变,名如」。如的意思实在讲就是不变的意思,永远不变,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超越时空。超越时间,古今不变,超越空间,中外不变,在中国、在外国,这个理都讲得通的。不但中外不变,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或者在外太空,他方星球上也讲得通,也不会变的,这才是真正的真理。真理,实相妙理,实是真实,这叫如。「依实相理」,根据这个道理,「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无非,曰是」,这句话非常重要。佛给我们讲这部经,为我们说这个法门,他确实有真理的依据。依据这个道理告诉我们,念佛求生西方阿弥陀佛的净土,绝对不会错的,这就叫是。这是「如是」两个字就本经的意思来说。
下面还有一句,说「又万法俱寂,一心不乱为如,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为是」,这个说法比前面的意思要广。前面是就本经而说的,这一条的意思是就本宗而说的,就净土宗来讲的,说得非常好,说得非常的重要。万法俱寂是真实的境界,我们凡夫见不到,因为这个境界是佛在大乘经里面所讲的一真法界,佛与大菩萨们的生活环境,他们生活环境。为什么我们见不到?他们的心不乱,他们是一心,我们是乱心,乱心就见不了真实的法界,乱心所见的是十法界。佛在大经里面常常告诉我们,境随心转,境是环境。环境,小的环境,我们身上穿的贴身衣服,这是最近的;大的环境是世界、虚空,整个宇宙是我们生活的大环境。这个环境是随着我们心在转,我们的心清净,环境也就清净,心染污,环境就染污了。佛这样告诉我们,我们仔细去想想,是愈想愈有道理,佛确确实实没讲错,句句是实话。一心不乱见到真实的境界,一真法界是如,这是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所见的是妄相,妄心见的是妄相。
「是心是佛」,佛是什么?学佛的同修总得要搞清楚,佛就是心,心就是佛。所以,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圆觉经》上都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怎么本来成佛?因为佛就是心,心就是佛。你有没有心?你当然有心,心就是佛,只可惜你现在的心不悟,你的心迷了;换句话说,你是个迷惑颠倒的佛。像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他们是觉悟了的佛,他们的心地清净,一点染污都没有,成佛与不成佛的差别就在此地。我们这个宗派净土宗,这部经典《阿弥陀经》,它所主张的就是修清净心,就是修一心不乱,只要修到一心不乱,这个境界就现前;换句话说,一心不乱到了极处就成佛,就证得佛果了。所以,是心是佛,心本来是佛。这一句讲的是性德,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就是根据这个道理说的。
下面一句是修德,我们迷了,迷了,现在不修性德透不出来,必须要靠修德有功,性德才能够显露。是心作佛,我们今天到这个讲堂来,是什么心?是来求作佛的这个心。我们今天的心愿,是希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退成佛,我们这个心是作佛的心,不是做别的。你想作佛,一定就成佛!问题你是不是真想?真想作佛,你要把其他那些拉拉杂杂的统统放下,专心念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前面跟诸位报告过了,这就是「是心作佛」的意思,这是「是」,是就是决定没错。从这两句话来看,我们凡夫依照这部经典的理论、方法来学习,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无可怀疑的。所以它是属于信成就,建立我们坚定的信心、清净的信心,相信我们自己这一生当中可以成佛,决定成佛。
「际遇良时,师资道合,曰一时」,一时,拿现代的话来讲,就是机缘、机会。我们确确实实是可以一生成佛的,假如没有机会,遇不到这个经典,没有老师给我们说明,虽然有资格成佛也成不了,不晓得怎么修法!这是机会好,遇到老师把这个成佛的方法教给我们,老师就是释迦牟尼佛,方法就在这部经典当中,他把这个方法教给我们。历代的祖师大德代代相传,今天我们也有机会遇到了。过去人遇到这个法门,依照这个法门修,他们已经往生成佛了。我们现在遇到这个法门,依照这个方法来修学,我们这一生当中必定也像他们一样的成就。乃至于将来,这个经典流传下去,将来的众生遇到了,他们依照这个方法学,必然也能成就,这叫做一时。这是能够遇到,遇到能信、能解、能行、能往生。
底下解释佛这个字,「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人天大师,名佛」。自觉不迷,自觉的人不迷。觉他是充满了慈悲,没有慈悲心就不肯帮助别人,我们能够帮助别人觉悟,帮助别人修学,就是觉他。自己觉悟之后,我们要帮助别人觉悟,这是菩萨。在佛门里面常说,小乘阿罗汉只有自觉不肯觉他,绝对不是说阿罗汉自私自利不肯教化众生,我们要这样说,那就冤枉他了。他还是乐意教化众生,不过他不主动教化,你去找他他教你,你不找他他不来找你,所以他还是相当慈悲。菩萨就不一样了,所以菩萨称为大慈大悲,他大在哪里?你不找他他来找你,这就叫大慈大悲。所以,菩萨是主动的去教化众生,阿罗汉教化众生是被动的,菩萨是主动的。
菩萨虽然自行化他,没有圆满。什么叫圆满?必须自己的妄想、执着真正断尽了,那叫圆满;阿罗汉没有圆满,菩萨也没有圆满。但是诸位要知道,在教学当中,所谓教学相长,真正得利益多是教的人得利益多。因为在教学当中有研究、有讨论,研究、讨论就能够发现问题,增长智慧;别人不问不晓得,这一问就明了了,智慧就现前,所以教学是相长的。智慧、福德圆满了,这就是天人师,到这个时候他自己修学圆满了,他的工作完全是教化众生,所以佛的事业就是教学。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示现成道那一天开始一直到圆寂,可以说没有一天休息,每天为大家讲经说法,这是佛的事业,菩萨的事业也是如此,这是说法主。
下面再介绍场地,这是「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舍卫」是梵语音译过来的,翻成中国的意思叫「闻物」。这两个字要用现代的话来说,闻就是文化水准很高,这个地方有学问的人、有道德的人、有修行的人、有证果的人很多,这叫闻。物是讲物质生活水准很高,物产丰富。实在讲,这个国土确实是在当时那个世界,我们今天讲文化、经济的中心,佛选择在这个地方讲经说法,才有影响力,一定要知道。
这些人经上讲都是『比丘僧』,比丘是梵语,简单的说他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乞士」,乞是以乞食为生。出家人没有积蓄,不要钱财,生活怎么维持?乞食,每天出去托钵,乞食。现在在泰国小乘还是乞食,锡兰也是乞食。大乘国家这个制度废弃了,实在讲很可惜,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对于这一段他有很详细的发挥。他觉得如果真正要佛法兴旺,最好还是实行乞食的制度,他的见解非常的正确,我很赞成。出家人有学问、有道德,生活是依赖大众,乞食,唯有乞食,心地才会真正清净。为什么?心里头没有一点牵挂,什么都没有,心地清净与道就相应了。
第二个意思是「破恶」。他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息灭贪瞋痴就是破恶,在净宗一句佛号就是圆修圆证。
第三个意思是「怖魔」。魔是魔王,魔王不愿意别人出家,出家好像他的人口就减少了,他看到很不乐意。他不愿意人出家,不愿意人修行证果,他还想尽方法来障碍。魔很多,有天魔、有烦恼魔、有五阴魔,实在讲那些魔还不太可怕,最可怕的魔恐怕每个人都脱离不了魔掌,都在魔掌里面。这个魔是什么?财、色、名、利,你们谁能够脱离这个四大魔王的掌心,财色名利。你脱离不了这四大魔王的掌心,你的道业不会成就,不容易;能够不受财色名利的诱惑,这个人就不是一个普通人,这个人有资格学道,有资格弘法利生。
所以我选学生,昨天还有两个同修来想跟我出家,说了一大堆的理由。我告诉他,都不是出家的理由,在家修就好了。出家的理由是什么?出家一定要弘法利生,要讲经说法。他说我希望讲经说法,我要学。我说好,从哪里学起?先背书,我给他这么厚一大本的书,拿回去背去,他就吓到了:这个我做不到!那就好好在家学!背书的目的是什么?修清净心,从这儿修起,内断烦恼,把贪瞋痴慢丢掉,外不受诱惑,你才有能力把释迦牟尼佛这个事业担负起来。
所以我说这桩事情不是普通事情,不要把出家看作儿戏,不简单!你在这个国家里头,做个总统、做个总理,你为一国的人造福,很了不起;出家是为天下一切众生造福,比那个责任大得太多太多了,你愿意担这个担子?这个担子担负起来,你吃的苦头,比世间所有一切行业吃的苦头还要吃得多,你愿意干吗?所以,一定要把目标、目的认识清楚,绝对不是儿戏。我们佛门有个俗话说,「地狱门前僧道多」,谁堕地狱?都是出家人堕地狱。出家人为什么会堕地狱?本分的事情没有尽到,里面贪瞋痴没断,外面受诱惑,道业荒废掉了,所作所为都是罪业,那你又何苦来?你为什么不在家修?在家修行没有这个责任,度自己;出家修行责任非常之重,这是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不是随随便便可以出家的,这里说得很清楚,出家就要传法,就要弘法,就要把佛陀教育的工作肩负起来。
「菩萨居中」,菩萨排列在当中,因为他「相不定故」,有在家菩萨,有出家菩萨,所以不像声闻,声闻决定是出家相;菩萨有在家、有出家,而且在家的菩萨多。你看在我们中国四大名山,这是四大菩萨,标榜的四大菩萨,四大菩萨只有地藏菩萨现的相是出家相,其余的,观音、文殊、普贤都是在家相,在家多,出家少。「不常随故」,他们自己因为修学有相当的程度了,可以离开老师,代老师去教学,他有这个能力。因此他们不常随老师,离开老师的时间久,亲近老师的时间比较少。「表中道故」,菩萨位子排在当中,也有代表中道的意思,两边都不偏,代表中道。
「天人列后,世间相故」,天人完全是在家人。在家他是护法的,所以说是「凡圣品杂故,外护职故」,他们是护持的,这是我们一定要清楚的,这护持的。他们列在后面,是道场、佛教事业的一个支援者,后援。这是排列顺序简单的介绍。
大众当中,僧众是非常非常重要,因为他是传法的人,底下对于僧众我们特别做个详细的介绍,「僧伽」。僧伽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和合众」。佛法四个人就是一个团体,就是四个人以上大家在一起修行,住在一个地方在一块修行,遵守这个基本的戒条,这就叫做僧团,四个人以上;三个人不能称为僧团,四个人以上才称之为僧团。僧团要内修五德,外修六和。五德就不必说了,我们先讲要处众,跟四个人在一块,大众相处,要遵守这六个基本的戒条,这就叫六和敬。
和合僧团里面,有理、有事,「理,同证一心不乱,无上菩提」。这就是说明,一个道场它是一个和合众,因此它所修学依据的理论、方法要完全相同,不同就会有争论。所以,净土绝对是净土道场,禅宗绝对是禅宗道场;不可能禅宗道场还掺杂有几个人念佛的,念佛道场还有几个人是坐禅的,这个道场就破坏了,这是不许可的。所以佛法的寺院可以讲都是专科大学,它是专门的。同样是一个净土宗,有修观想念佛的,有修持名念佛的,这还不能在一起,在一起还是要打架,还是要闹意见。修观想念佛的,这个道场完全是修观想的;修持名念佛的,完全是持名,这样才是真正和合僧团,这是诸位一定要知道的。不同的法门我们决定尊重,但是不能在一块共修,因为所依据的经典、理论、方法统统不一样,没有法子在一起共修,这个要知道。这是理和。
在事上,事上就讲同住的规约,一定要遵守「见和同解」,见解要相同。见解不同就闹意见,就生烦恼,所以要同一个见解;见解根据主修的经典,大家的意见就建立了共识。第二,「戒和同修」。戒是守法,团体一定大家要立一个共住的公约,人人要遵守的,就是要守规矩、要守法。在这个小团体里面,我们守自己定的法,在大的社会里面,我们守国家的宪法,国家的法律、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统统要遵守,这些全是在「戒」这个字里面。学佛的人决定守法、守规矩。
「身和同住」,大家住在一个道场,身同住。同住还不是像现在一个人住一个房间,一个人住一个房间不容易成就,这是我讲老实话。为什么?人在别人面前很规矩,装模作样像个样子,房门一关没人看见的时候,就不晓得变成什么样子,毛病、习气全都出来了。所以佛法里面的常住,是大家睡睡在一起,睡广单、通铺。晚上睡觉也睡在一起,一个看着一个,也得规规矩矩、老老实实的,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毛病、习气慢慢的断掉,这是很重要很重要。绝对不是说:学佛的人为什么不能舒服一点,一个人一个房间?我们学佛的人要断烦恼、断习气,烦恼习气太重了,那个断不掉,一定要用这个方法来对治。
所以学校,像学生,我们在抗战期间念书的时候,小学、中学都住在学校里面,睡通铺。一个大寝室一个老师看着,每个学生都乖乖的,睡觉也守规矩。军队,你看一个班有一个通铺,班长管着,如果一个人一个房间,那个军队要不了三天就造反。学校要是学生给他一个人一个房间,不到一个礼拜那学校秩序就大乱,老师就没法子管理了。出家人的训练比军队还要严格,因为出家人要断烦恼,军队没有叫你断烦恼,出家人要断烦恼,所以要求特别严格。就是居住的环境是睡通铺,不可能一个人一个房间,这是诸位要知道的,身同住,这真正是同住。
「口和无诤」,没有争论,但是可以辩论,在研究讨论的时候可以辩论,没有争论。「意和同悦」,修行有进步、有成就,法喜充满,欢喜,满心的欢悦,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学佛如果学得一天比一天苦,谁愿意学?学得一天比一天快乐,一年比一年快乐,你们看看,我这次来比上一次快乐多了,有进步!没有进步的话,我学这个干什么?所以佛法的目标,在个人来讲是终身的幸福,家庭来说是幸福、美满;家庭美满,社会和谐,天下大同,这是佛法修学的目标。这样美好的教育,我们能够不学吗?能够把它舍弃吗?不学佛的人说老实话有两种人,一种是愚痴,一种是对佛法误会,不知道佛法究竟是什么,产生误会,他才不肯修学。真正明了、认识它,没有一个不欢喜修学的,连外国人都如是,他真正了解了,他也很认真、努力的来修学。
第六条是「利和同均」,利是什么?就是物质上的享受,一定是平等的。所以,出家人没有私财,十方的供养都要归公,自己需要的由公家来分配。所以利和同均,没有积蓄,没有私财。
其次还有一个叫「同羯磨」,羯磨是梵语,这句话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民主。羯磨是开会,无论大小事情都要会议通过,少数服从多数,这个没话说。大小事情都要开会,那会就太多了,但是它的会很简单,可以不必形式。譬如说早晚课的时候,有什么事情宣布一下,吃饭的时候大家在一起,有事情宣布一下。小事情只要宣布一次,这个一次就是会议,你有意见提出来,没有意见不说话就通过了,默认就通过了。大的事情说两遍、说三遍,最重要的事情四遍,四读通过,一定要得大众的承认。譬如说,有个新的人想到我们这儿来共修,想住进来,这是大事,至少要说三遍。让大家很冷静去思考,我们接受不接受这个人,接受就不要说话,通过了。你看它的会议虽然多,但是很简单,不浪费时间,也不浪费你的精神,这叫「同羯磨」。
僧伽以弘宣佛法为天职,积极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为自己的职责,所以他是利生为事业,弘法为家务。因此,一个出家人不能不深入经藏,不能不研修经典,这样佛教才能够常住在世间,才能够尽到出家人本分的责任。但是僧团有两种人,僧团就是学校,学校里面工作的人员,并不是个个都是教员,有教员、有职员。所以出家,出家人也分为这两大类,一类是教员,教员就是天天要讲经、要说法,要教学的,这一类;另外一类不讲经、不说法,就做职员。职员叫内护,就是道场里面所有一切杂务的事情他们要管,厨房里烧饭、打扫环境,这些事情他们做。他们来照顾、护持这个道场,让教学的这些人不要做这个工作,专心去研究经典,专心来做教学的工作。
所以两种人,一个是弘法,一个是护法,绝对不到外面去化缘募捐。化缘募捐是什么?这是外护的事情,是在家信徒他们的事情。他们这个地方不能维持了,我们出家人就搬家,就走了,哪个地方能住就到哪个地方去住,我们就不在这儿住了。所以,那些事情是外护。每个人把每个人的职责都能够尽到,这个僧团非常健全。所以,出家人无论是讲经或者是在里面从事于工作,他的心都是清净的,与道决定相应,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佛法今天衰,衰到这样的地步,就是我们每个人把自己的职责舍弃掉,才会有今天这个现象。我们真正对佛教认识、明白了,真正依照佛法修行得到好处了,我们应当要做出一点贡献,要建立如法的道场,利益一方众生。
下面再跟诸位介绍,经典里所列的这些人,他们代表什么意思?一开头列了十六位出家「比丘僧」,我们在第二十五页列了一个表,这个表是「十六尊者名德大意」。他们代表的是什么意思,括弧里面简单提示给大家,「皆群伦首领,社会贤达」,他代表这个意思。换句话说,代表各行各界,意思就是说这个法门是大家普遍都可以学习的,都能够得到平等的成就,含义在这个地方。把他归纳可以归纳为六大类,这六大类是从前李炳南老居士归纳的。
第一大类是「德慧才能」,第二大类是「愚昧钝根」。这个意思就说明:我很聪明,我有德行、有智慧,大概可以不必学这个,这一句阿弥陀佛老太婆教,我应该学些特别的法门。你看看这个地方的德慧,道德、智慧我们能跟舍利弗相比吗?我们的能力能够跟『目犍连』相比吗?他们都学这个法门,把我们贡高我慢的心压下去。也许有人认为:我太笨了,这个法门恐怕不能学。底下讲,有个很笨的『周利盘陀伽』,笨到什么程度?释迦牟尼佛教他念两个字,念上一个字,下头忘掉了,教下面,上头又忘掉了,你难道比他还笨吗?他能学,你为什么不能学?说出什么样根性的人统统都能学,所以你看,一分类都晓得了。第三类「显示因果」,第四类「善藏养晦」,第五类「世法方便」,第六类「精进破障」,都跟我们列出是哪些人,它代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学这个法门。
古书里面,就是佛经里面记载的,这些弟子们所代表的德能,舍利弗代表智慧第一。「目犍连」代表神通第一。『摩诃迦叶』代表头陀第一,头陀是苦行,他是一个苦行僧,苦行僧里面他是第一。『摩诃迦旃延』是议论第一。『摩诃俱絺罗』是答问第一。『离婆多』是无倒乱第一,就是这个人心很清净,他不颠倒,所以无倒乱第一,所谓正知正见,这么一个人。「周利盘陀伽」是义持第一,刚才讲了,他的记忆力很差,非常之笨,但是他有恒心,有恒心一样能成就。『难陀』是仪容声妙第一,这是个美男子,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弟,释迦牟尼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他的相貌也非常好,佛的胞弟。『阿难陀』多闻第一,就是阿难尊者,是佛的堂弟。『罗睺罗』密行第一,这是释迦牟尼佛的儿子,在大众当中他是最年轻的,最小的,很顽皮,喜欢玩耍,但是他修行,他修行在玩耍里面修行,别人不知道,叫密行第一。释迦牟尼佛晓得,别人看他在玩,实在他在修行,他不是在玩。『憍梵波提』是受天供第一。『宾头卢颇罗堕』是福田第一。『迦留陀夷』是教化第一。『摩诃劫宾那』是知星宿第一。『薄拘罗』是寿命第一。「阿[少/兔]楼驮」是天眼第一。
这是经上说的,这些人的历史都不必介绍,那耽误很长的时间,注解里面有,注解里面可以看到他们的历史,他们的小故事。这些人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我列在后面的这一行。舍利弗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哲学家,目犍连相当我们今天讲的科学家,这个我也不必念了,诸位一看就明了。用现代的话来说,真的是各行各业,贤愚不肖,回过头来,人人能学,人人能成就。
请翻过来,看第二十六页,「此等大众,本是法身大士,示作声闻,证此不思议法」,我们先说这一段。释迦牟尼佛这些学生,有许许多多都是古佛再来;换句话说,这是唱戏。在前台,有老师、有学生,到后台,说不定学生是老师,老师都变成学生了,他在演戏,在表演的,真所谓「一佛出世,千佛拥护」。做佛的学生要常常提出问题来研究、讨论,你自己没有学问、没有功夫,问题提不出来,必须得内行人才能提出来。所以这些人都是古佛、大菩萨们再来,来帮助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他们来做影响众,同样的也给我们后人做了个典范。我们今天从事于教学,大家不要争名,不要争地位,不要争权利,只要我们和合把事情办好,目的达到,功德就圆满了。这个学校谁当校长都一样,谁当教务主任也都一样,不要去争,他担负起他这部分责任,我们再从中来拥护他,这样就好。
明理,心清净,省事!人生最大的幸福,给诸位说是身心无事,这个人最幸福,没事;有事情就忙,很辛苦,要操心,没事情多快乐!事情谁愿意去做就叫谁去做,这多好。我现在在美国建了个道场,这个道场现在才开工大概才一个多星期,要到五月底六月初落成。落成之后,我就叫学生去做住持,我把学生派成住持、当家,他们统统去做,我在旁边看着,只要你不做错就行了,你看我多自在。我要去做住持,不就要应付这些,那才忙死了,那叫自找苦吃。学生们不能不做,为什么?练习,练习办事,轮流做,一年轮流一次,职位调换一次,轮流做,我就不要做了。他们有困难来问我,告诉你怎么做就行了。
我在台北两个道场,一个图书馆,请个馆长他去做去;一个佛陀教育基金会,请个总干事他去做去。我没事,我说只有两桩事情要问我,得我同意才可以,不同意不可以,我就管两桩事。哪两桩事?第一个,有人要到我这里来常住,要我同意,临时挂单,可以,你们可以作主,要常住要得我同意。第二个,要在我道场里面讲经说法,要得我同意。我说我只管这两桩事情,其他的你们全权处理,我都不管。因为我这个道场是纯粹净宗道场,你要在这里说禅、说密,把人心搞乱了,这个不可以,我要对大众负责任,所以我只管两桩事情。天天在外面旅行,人家看到我很忙,实在讲什么事也没有,无事忙,忙无事,你说多自在。晚上跟大家来说说经典,白天还有不少同修今天带我到这里去看看,那里去观光,去旅游,非常自在。千万不要把事务绑在身上,那就很苦了。一个道场自己做住持,永远不肯放弃,还要想尽方法来保持权位,大错特错!身心自在,什么事情都没有,是这个世间第一有福报的人,身心没事,所以不要争。
所以,僧团里面不争的,推选。选出来是服务的,为大家服务的,当然也不能叫你服务太久,太久了那偏劳你了,一年,期限一年,第二年就换人,你就要去享福了。没有人服务,到哪里享福?还得要有人修福、造福,我们才能有福享。所以,修福、造福是一部分人轮流去造,轮流去修,大家来享。所以佛法道场称为福田,福田僧他真正有福,不是假的,真有福。佛出现在世间,这些弟子们都是古佛、大菩萨再来示现,告诉我们,团体只要达到目标,任何方式都可以,绝对没有一丝毫的争执。「从佛转轮广利人天,今闻净土摄受功德,信受奉行,实乃以身作则,劝吾人深信莫疑也」。所以,这十六个人,在这里我们就很明白的看出来,他们是劝信,十六个人劝信。要真正相信这个法门,无论什么样的根性都有资格修学这个法门,这个法门殊胜在此地,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学,都能够修得成功。
「四大菩萨示劝愿行」,接着给我们介绍四位菩萨,第一位是文殊菩萨,第二位弥勒菩萨,第三位『干陀诃提菩萨』,第四位『常精进菩萨』。参加大会的菩萨很多,为什么单单说这四个?说这四个人一定是有用意的。因为这个法门修行的纲领是信、愿、行,前面十六个表信,这四个菩萨就是表愿、行。「文殊表无上正等正觉」。菩萨众里面,文殊菩萨是代表智慧第一,而且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就是最近七尊佛的老师。学生都成佛了,他还在作菩萨,他也不着急成佛,可见得对于名称、地位不重要,这不是要紧的。要紧的是实质,如何帮助大家破迷开悟,这才重要,其他都不重要。所以文殊菩萨在此地,代表我们所求的,我学佛求什么?就是求无上正等正觉,这句话前面跟诸位讲过了,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我们学佛是要求这个。
「弥勒菩萨是表一生补处」,文殊是从理上讲的,弥勒是从事上讲,也就是讲,在名位上讲的,他是补处菩萨,将来示现成佛。他是现在释迦牟尼佛的后补佛,等于一个国家副总统一样,他是要来补这个位置的。理上,我们要想成就,得到究竟圆满的智慧,在事上、形象上,我们也想作佛,这是讲你的愿望。怎样才能够真正达到你这个愿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达到了。所以,这两个人是劝愿,愿生净土;愿生净土就是愿成无上正等正觉,愿作后补佛,就这个意思。
我们中国造弥勒菩萨的像,是造布袋和尚像,我们寺庙里面都把布袋和尚像供在大门口。这是中国佛教真正知道佛法教育的义趣,它知道这是教育。布袋和尚那种形象,叫人一看就生欢喜心!他满面笑容,肚皮很大,肚皮大代表什么?代表一切能够包容,不与人计较,不分别、不执着、不计较,这才快乐,代表这个意思。所以,他代表的是「生平等心,成喜悦相」,要想学佛,心要平等,要以欢欢喜喜待人接物,才有资格入佛门,所以他供在佛门口。什么条件可以进这个门?像弥勒菩萨这样,就可以入门了,才入得了佛门。所以,含义很深,就含着有「极乐之意」,弥勒菩萨就代表这个意思在。
后面这两位菩萨,「干陀诃提」翻成中国的意思是「不休息」。「常精进」是永远不退转,进是进步,进就不会退,就是不退转。精是纯,不杂,我们现在有不少同修学佛也很努力、也很认真,但是他不是精进,他是杂进、是乱进,所以吃力不讨好,学了多少年,一无成就。原因在哪里?你虽然在求进步,不精、不专,你搞得太多、太杂了,这是要不得的。所以教学,我这个教学是采取古老传统的方法,我自己本身受的这个教育,我还用这套老教育教人,那就是一门深入。我要求学生学一部经,这部经要学十年,十年学一部,他真学成了,专家!你十年学十部,你的东西平平常常、普普通通,勉强拿得出去;十年学一部,世界权威,不一样!所以,我的学生只可以学一部经,不能学两部经,同时学两部经不可能有成就,精进,要常精进。这两位菩萨是「劝行」,「如善财之参学,一生修证寂光净土」,这就是究竟圆满的成就。
在序分里面,也是信愿行三个条件,这是《弥陀经》,正宗分里面劝信、劝愿、劝行,流通分里头也是劝信、劝愿、劝行。我们回来一看,前面序分,阿罗汉、菩萨表法,也是劝信、劝愿、劝行,才晓得这部经典,序、正、流通三分确实是平等的,古人所讲的如人食蜜,中边皆甜,它的味道一样浓,这是很难得很难得。这个经如果诸位跟《无量寿经》一对照看,那个浓厚的趣味完全相同。念佛究竟要怎样念法才得力?这桩事情我也曾经跟诸位同修说过,第一个决定不怀疑,第二不能间断,第三不能夹杂;不夹杂就是精,不间断就是进,不怀疑就是智慧。所以,要这四大菩萨来讲,可以说文殊、弥勒是代表不怀疑,干陀诃提是不间断,常精进是不夹杂,把念佛的方法也显示出来了,这样的修学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再看「凡众劝修」,这就是天人众,他们代表「弘护」,把佛陀的教学发扬光大,护持不衰,这是在家二众弟子的责任。『释提桓因』是忉利天主,我们中国人称他作玉皇大帝。『无量诸天』,就包括了色界天跟无色界天,这是讲天人,他们代表的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宗教,他们代表宗教,「表一切宗教之士应修」。所以,我在台湾、在国外遇到一些外教徒,天主教徒、基督教徒我遇到的很多,尤其是天主教徒,我都劝他们念佛求生净土,其中也有些能够接受。我告诉他,念佛求生净土,皈依佛法,不是叛教,是求学。为什么?
你们信仰宗教,你们跟上帝的关系是父子的关系,你们称他天上之父,父子关系,主仆的关系。我今天到佛门里来,跟释迦牟尼佛学,是师生关系,不冲突!你在家有父母,到学校有老师,哪里会冲突!所以你信天主教,还是虔诚的基督教徒,要认真学佛,这样才对。假如不学佛,我就说了,上帝看到你也很叹息:是好孩子,不错,可惜没有受过教育!你说这心里多难过!释迦牟尼佛是最有学问的人、最有智慧的人,你要跟他学,上帝不但不生气,欢喜:我的小孩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
我在辅仁大学讲演的时候,我就劝(辅大是教会学校,当时来听的有不少神父、修女),我就这样劝他。我说你看,你们学校的学生在家里有父母,到学校有师长,没有冲突;你们在天上有父,在这里有释迦牟尼佛,也不冲突,不是叛教。如果你是叛教,你说我信了佛教是叛教,释迦牟尼佛不收你;就好像你学校,有个学生说我背叛父母,我到学校来修学,你们学校一定不收。释迦牟尼佛收的学生都是孝亲尊师,所以你们对于天上的父要孝敬,释迦牟尼佛才会收你做学生;你要背叛上帝,释迦牟尼佛不收你这个学生。
任何宗教都应该学佛,换句话说,信宗教是一桩事情,受教育又是一桩事,不能说信了宗教可以不受教育,没有这回事情。连上帝本身都受教育,他能够叫他的子弟不受教育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要多想一想。所以,佛教不是宗教,如果是宗教,跟他们就对立了,佛教是教育,教育跟所有宗教都不会对立。你看所有宗教徒一样到学校去念书,中学、大学都要念书,佛教是教育,名正才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我们今天佛弟子认为佛教也是宗教,你看冤枉不冤枉!你把佛教看作宗教,换句话说,你一开头就错了,就错到底。你在这里能不能得到什么好处?得不到,佛法的好处可以说你完全得不到。为什么?因为你迷信,佛教教育是破除迷信,不是迷信。一定要把它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才能够得到真实的受用,才能恢复到自己究竟圆满的智慧,这是指宗教。
「大众是表一切众生」,不管中国、外国,过去、现在、未来,你要想离苦得乐,你就应当要修学,唯有这个教学确确实实可以帮助你离苦得乐,一点都不假。假如你要是真的依照这个理论、方法来修学,你说多久能够产生效果?真正如理如法,就是合乎这个道理,依据这个道理、依据这个方法修行,三个月,时间不长,三个月就得到效果了。什么效果?快乐,离苦得乐就得到了。你修的时间愈久,你得的快乐是愈多,得的快乐愈深、愈广,随你修学功夫不断的增进,这一点都不假。你要说学佛得不到快乐,学得还是这么痛苦,还是这么烦恼,你错了,你决定是与经典所讲的理论、方法错误、偏差,所以你才得不到。
我相信在新加坡,依照这个方法、理论修行,真正得到利益的一定有人。如果上一次我跟你讲的,你们依照这个方法修,要是得不到好处,今天我再来的时候,不会有这么多人坐在此地。还有这么多人坐在这个地方来继续听,可见得里面一定有不少人已经得到好处了。觉得是有效果,希望再进修、再多明白一点,苦难还可以能够继续不断的了断,快乐幸福年年在增长,这是佛法教学的目标。
后面讲「不问自说」,这个经是无问自说的。「慈悯深切,急度众故,义理玄秘难信,无人启请」,前面跟诸位说过,本经是无问自说。虽然没有人问,释迦牟尼佛说了,也得机缘成熟。大家缘成熟了,就是说出来能信、能愿、能行,但是他问不出来,所以佛就不需要大家发问,主动就说出来。这是大慈大悲,希望众生快快成就,希望大家早一天离开苦难,早一天得到幸福、圆满,不问就说了。其次这个法门义理太深,深过一切经,深过一切法门,连菩萨都问不出来,这是显示这个法门义理的精深。到这个地方是把通序介绍过去了,所谓通序,一切经里面统统都有的,是表法的意思。后面是别序,别序就是这部经发起的因缘。刚才说了,发起因缘没有人启请,佛自己说的,自己说也有因缘,经文不长只有三句。
经文说,『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这几句经文是本经的别序,把全经的纲领,在没有说之前先提示出来。这就是三纲,净土的三纲,西方极乐世界的三大纲领。第一个是「依报庄严」。依报就是生活环境,庄严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美好,美好到极处,一丝毫的缺陷都找不出来,美好到极处,生活环境好。我们在这个世间生活很苦,很不容易,极乐世界的生活非常幸福、非常美满、非常容易,不要操心,也不要劳力,你想这个多自在。「有世界名曰极乐」,这个居住的环境确确实实有,这不是假的,是真有。
其次是「正报庄严」,正报是讲人事环境。「其土有佛,号阿弥陀」,阿弥陀佛,正报举阿弥陀佛做代表。为什么不说其他的人?因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每个人的身体颜色、个子高矮、色相,都跟阿弥陀佛一样,所以就用阿弥陀佛做代表,大家在《无量寿经》里面看过,我在此地不要细说了。不但身体跟阿弥陀佛一样,而且永远不老,永远不会生病,永远不会死,这是我们这个世间人最担心的三桩事情,西方世界没有。到那里是化身,身体的相貌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十方世界的果报都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你要问为什么原因?原因都在《无量寿经》上,细读《无量寿经》你就明白了。一切庄严当中寿命第一,到那边是无量寿。
第三是「说法,事业的庄严」。那边的人没有其他的工作,不要做工,也不要上班,甚至于也不要烧饭,也不要烧水,这个多自在!连扫地、抹桌子都不要,因为那个地方的世界都是七宝成就的,没有灰尘,所以不要擦桌子,不要擦这些椅子。一切受用随念而生,想什么,念头一动,这个东西已经在面前了,不要去经营,不要去造作,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我们的科学家天天在动脑筋,希望有一天也成这样子,我们拿个东西,不必到那里去拿,动个念头那个东西自然就过来了。现在科学家动脑筋,希望将来用电脑控制能够做得到,西方极乐世界早就做到了。所以,我劝那些科学家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为什么?我们这里的科学是幼稚园的科学,人家那个科学才是研究所的科学,学科学的人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他们的工作是天天在讲经说法,研究讨论,天天在干这个事情,除这个事情,没有别的事情。再就是游历十方,到十方世界去观光、去旅游、去供佛、去教化众生,这是他们的事业,除这个他没有别的事情。
这一段经文要注意的,这是表列在下面,要注意的是「有、今现在」,这是「劝信」。有是真有,不是假有,真有,真有极乐世界,真有阿弥陀佛,真的往生,这不是假的,你要相信。「世界、极乐」这是「劝愿」,一定要发愿。「阿弥陀佛,劝持名妙行」,你就念佛的名号就行了,阿弥陀佛就用这个名号来接引十方有缘的众生。所谓有缘就是你肯愿意去,到他那里去。那个地方实实在在讲,就是个佛教大学,阿弥陀佛好像是校长一样,到那里接受他究竟圆满的教育。所以,到极乐世界是去念书,去求学的。
蕅益大师在结论里面告诉我们,西方世界是「绝待圆融,不可思议」,绝待圆融,不可思议都在这一句名号里面。所以,这一句阿弥陀佛是「唯心为宗,唯佛为宗,绝待圆融为宗,超情离见为宗」;后面这两句话是《楞严经》上所讲的,前面这两句是一切大乘佛法里面所说的,一句佛号统统包摄尽了,才知道这一句佛号真正不可思议。「具足三学」,三学是戒、定、慧,「三慧」是闻、思、修,既然具足三学、三慧;换句话说,佛法里面无量无边的法门,也都在这一句名号之中。你只要用清净心、虔诚心念这一声佛号,你就把无量无边的法门统统都修到了。正是《华严》里面所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切万法都归到这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就是我们自己真心本性的名号,所以古德说,这一句佛号就是我们自己的性德全体。
「古云,八万门中,念佛第一」,八万法门也就是一切法门,一切法门里面念佛是第一。这是诸佛以他自己最高修行的成就传授给我们,给我们做因地修行的法门,这个一定要知道,要认识清楚。一句洪名能于此地直接通达西方极乐世界,稳稳当当,保证我们圆满证得三不退,一生成佛,所以称为妙门。确确实实像佛所说的,这个法门唯佛与佛方能究竟,非九界有情,九界是包括菩萨,凭他自力所能知者,就是菩萨,要不是佛加持他,他也不能知道。因此,我们就体会到,我们今天能够遇到这个经本,能说,大家能听,听的能懂,又何尝不是一切诸佛如来冥冥当中加持,没有佛加持,做不到!讲要靠佛加持,听也要靠佛加持,这个事实在《无量寿经》里面说得尤其清楚。我们大家过去生中的善根成熟,十方诸佛如来威神加持,我们才能信、能愿、能行。所以佛在《无量寿经》上说,这就不是凡夫,不是凡人,善根无比的深厚,这是不可思议。
莲池大师过去非常感慨的说过,他说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我们在六道轮回,不晓得轮到哪一道,没有机会遇到佛,现在这一生很幸运得到人身,佛又不在世了。但是还算好,佛虽然不在世,佛的经典还没有失传,我们还能遇到,这是不幸当中的大幸,自己应当庆幸、应当珍重、应当宝贵。这个机缘非常希有,非常的难得,错过了,要想再遇到,那不晓得又要到哪一生哪一劫,太难了,太不容易了!这个法门真的是难信,夏莲居老居士说这个法门,他说「佛说难信真难信,亿万人中一二知」,他这个话说得是一点都不过分,确实亿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两个人知道。
我自己修学,我是个过来人,我对这法门最初就不相信。我跟李老师十年,李老师是印光大师的学生,我们还是这一个体系的,他怎么劝我,我也是没法子接受,到最后说的那个话,我们听了实在讲很感动。他说就是释迦牟尼佛骗人,设这个法门来骗人,自古以来,多少那些聪明智慧的人都被他骗了,我们被他骗一次有什么关系?李老师用这个话来劝我,说得这样恳切,可是我怎么样?我虽然不敢反驳老师,心里还是不甘心被受骗。一直到我民国六十年开讲《华严经》,讲了十七年,我在《华严经》上恍然大悟,才真正认识这个法门是世尊出现在世间,弘法利生的第一法门,我才肯定,才承认它。这样才把其他的统统放下,专修、专学、专讲这个法门。这是得力于,实在讲得力于三部大经,《华严》、《法华》、《楞严》,我这才产生了坚定的信心,无比的信心,对于古人所讲的这个难信之法,我完全承认,完全同意,实在不容易。
因为学教的人多半都很自负,认为自己很聪明、很有智慧,把这个法门都看作老太婆教,不甘心、不情愿一生就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这是什么意思,念久了就感觉到无聊了!不能接受。看到经典浩如烟海,那个诱惑力量太强,这里面有无尽的智慧。所以从教,古人讲教是网,教网,说个不好听的话,是迷宫,进去之后能够跑出来的,太少太少了!所以我很庆幸自己,钻到那个网里头还能够跑出来,相当不容易;能够跑出来很难,我是从教网里头跑出来,从迷宫里面跑出来,把这一条第一殊胜无比的大道找到了!找到之后,我自己很庆幸,我非常感谢老师,老师过去苦口婆心的教学,那个时候虽然不愿意接受,现在想到老师的恩德真正是太大太大。
所以,我对于同修们就介绍这个法门。你们要学其他的法门,法师大德很多他们都在讲,你去跟他学去,不要浪费我的时间。如果肯相信这个法门,我教你,不耽误时间,不浪费我自己时间,也不耽误你们大家的时间。我们用人生很短、宝贵的光阴,成就无上第一法门,这才是我们修学的目标,我们修学努力的方向。今天就介绍到此地。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