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讲记(第四讲)
前面曾经将本经的经题给诸位介绍完了。至于玄谈的部分,我们读了蕅益大师的要解,感觉到玄义里面有很多重要的意思,是我们必须要晓得的。这一次虽然没有讲要解,可是我们跟诸位介绍这一部弥陀经,主要的参考资料就是要解、疏钞与圆中钞。那么这个里面三种注子里头,我们以要解为主,其中重要的道理,还是要跟诸位作一个简略的介绍。
那么本经是以实相为正体,这个意思要跟诸位详细的来解释。‘大乘经皆以实相为体。’这一句是说明了佛说这一些大乘经,是依什么而说的?也就是说他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祖师指示我们,是以实相为体。换一句话说,一切大乘经典,都是以实相而说出来。那么什么叫做‘实相’?经论里头说得非常之多,我们在这个地方简单给诸位介绍。第一个,讲‘无相’,这是说实相之‘体’,佛法里面讲的‘本空’,所谓是万法皆空,是从无相的实相,从体上说的。那么体虽然是无相,它起作用的时候,则有相。无相它能够现相,它现这个一切相,我们在这里叫‘无不相’。无不相这是有相,这个是‘常住’的意思,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讲‘诸法实相’,是讲一切法的真实相,可是诸位一定要明白,这个从‘用’上讲,体与用是一,不是二,是一如的。那么由此可知,所谓有,就是一切有相,是依无相理体而生的;所以叫相即非相,非相即相,相与无相一如。空有不二,这个地方讲空,这是讲有,空有不二,空有一如,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这一个道理很深,的确不是一般人所能够理解,所能够体会得到的。
蕅益大师说:‘觅之了不可得,不可言其无。’那么这个就讲无相的实相,从体上讲,不能说它没有,因为它没有即相可寻。换一句话说,我们六根都接触不到,眼见不到,耳听不到,甚至于我们连这个心都想不到,正是经论里面常讲,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可是它的确有,它不是无,这个就是讲的本空义,本空不是无,这是诸位一定要把它记住的。佛法里面讲的空,空不是无,空是有,不能说它无。那么它起作用的时候,是‘具造百界千如’,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它变现出来之物。我们今天讲大而宇宙,小而微尘,谁造的呢?无相实相所造的。千如这是天台大师所说的,依照法华经里面十如是;每一个法界皆有十如是,一法界具足十法界,所以十法界总共是一百个法界,每一界里头都有十如是,百界千如,那么这个就是讲整个的宇宙人生,都是它变现之物。所以‘不可言其有’,虽然变现这一切相,森罗万象,不能说这个森罗万象是有,为什么呢?它这个有是无中生有,有即同无,实在讲,有即是无,心经上说得好啊!‘色即是空’,这个地方是色,有是色,色即是空,这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就是说的无相实相与无不相的实相。
那么这一个道理明白了之后,才晓得‘寂照不二’,寂是从体上说的,照是从作用上说的。寂照不二,这是体用不二,体用不二则‘身土’当然也‘不二’。身是讲我们的庚身,土是我们依存的国度,就是世界,为什么说它不二呢?因为是实相揭示实相变现之物,因此修性也不二;这是讲性具,本性里头原本具足的。修是讲一切修为,本性所具,跟一切修为也是不二,这个里面含的意思都有相当的深度。‘真应不二’,真是讲诸佛法身、报身,应是讲的应化身。三身即是一身,一身即是三身,这个道理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很清楚。这些‘无非实相’,所以真正觉悟了,那个境界,凡所有相无非实相,或者说皆是实相,都可以。迷了的时候,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是众生的境界;诸佛菩萨的境界,凡所有相皆是实相。可是诸位一定要明了,皆是虚妄,这个意思不可言其有;皆是实相,是这个意思不可言其无。那诸位想想这两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凡所有相皆是实相,这两句话意思是一还是二呢?这个意思是不二啊!皆是虚妄跟皆是实相,是一个意思,不是两个意思,‘实相无二’,不但无二,‘亦无不二’。道这个两句,你才真正体会到实相。佛所说的一切经论,都是依这个道理所说出来的。换一句话说,佛所说的一切经论无非是教我们悟入这一个道理,到你几时悟入了,那佛就无法可说了;没有悟入的时候,佛有法可说。悟入不二之后,那像禅宗里面讲,口挂墙壁;这个墙壁上钉个钉子,把嘴巴挂在那个上面,这就表示什么呢?没有话说了,无话可说了,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诸法实相,佛在般若经里,这个意思说得很多,也讲得很清楚。一切经里面可以说般若经是最不好懂的,因为般若就是讲的实相,就是说这个问题。这一个问题因为在本质上讲,它是非有非无。如果说有,我们也好懂,说无也好懂。说有即是无,无即是有,这个事情难懂,但是事实的真相如此,我们不可以不明白,不能够不晓得。理明了了,这个是解悟,解悟固然算是不错了,但是还是得不到受用,要讲到真正受用,一定要证悟。那么说到证悟,就是亲证这一个境界—空有不二的境界,亲证空有不二的境界。证得这个境界,在净土门里面讲,得理一心不乱;在禅宗里面讲,大彻大悟;在教下讲就叫做大开圆解,才能够得到真实的受用。
所谓真实受用,也就是真修行;因为从此以后,决定不迷。像华严经所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所住的境界,就是实相的境界。我们在净土经里面,就像本经里所读的,四土里面是实报庄严土;‘实’就是实相,‘报’则是果报,实相果报庄严之土。初证在圆教讲是初住的地位,要到究竟证,则是如来果地上的地位。这个里面一共有四十二个阶级,那么这个就是证入实相有浅深、次第上的不同。在没有证入之前,所修的可以说全是预备的工夫,所谓是预课;证得之后,这才叫真正的修行。
那么说到不二,也就是维摩经里面所讲的不二法门;华严所讲的一真法界;净土所讲的一心不乱;一就是不二,不二就是一,这个才是真实的境界,也就是真实之相,决定不再是虚妄的了。所以‘举体作依作正’,‘体’就是实相,依报是我们的生活环境,正报是我们的身体,作依作正。‘作法作报’,‘法’是法身;‘报’则是报身。‘作自作他’,‘自’是自己,‘他’是别人,除自己之外,则是他人。那么诸位在此地一定要看清楚,依报、正报、法身、报身、自己、他人,全是从一个实相变现出来的。不但这些境界,自他依境界,是从实相生的。‘乃至能说’,能说之人,或者说能说之理,或者说能说的方法;‘所说’,所说这些道理,所说这些方法。‘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乃至于赞佛,‘能赞所赞,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
这个地方要跟诸位略略地介绍一下,那么这个道理不但是弥陀经如是,刚才说过了,所有的大乘经论都是这样的,都是依这个来建立的。那么能说,在此地是释迦牟尼佛,就本经来讲,佛说阿弥陀经,能说的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是西方世界阿弥陀佛;能度所度,能度众生的人是佛,所度的是众生。此地所说的众生是包括了九法界的有情众生,除佛之外,菩萨、声闻、缘觉,再下面是六道众生,都是佛所度者。能信所信,能信是我们的心,那么这个心有真心、有妄心。妄心,我们所说的意识心,意识心也能信,但是它毕竟不是真心;换一句话说,它的信不是真信,不是真信,信里面总带著几分疑惑,因此这个信心,它有进有退。如果是真心来信,这个信心是清净的、是坚固的,永无退转,因为它没有疑惑。所信的就是佛所讲的理论、方法,一般称之为法门,就是这一个理论、方法的门径;能愿所愿,因为信愿行在本经称之为三资粮,也就是修行净土三种必要的条件,少一个都不能成就,所以在本经的正宗分里面,所说的就是这三桩事情。这个能愿就是能发愿的人。第一,对于娑婆世界要厌离,这个厌离是形容他真正能够放下,决定不再执著了,是取这个意思。对于西方极乐世界,他真的起了向往之心。因为晓得唯有在西方极乐世界,才能够真正地成就自己的道业、学业。
不但我们这个世界人应当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在前面我给诸位说过,极乐世界好比一个佛教大学,本师释迦牟尼佛劝我们入学,往生就是入学,入学之后没有一个不成就的,这是叫我们要发这个愿。我们在一切经里面看到,十方世界那些菩萨,没有一个不发愿求生净土的,连华严经里面所说的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不例外。那么所愿的,就是极乐世界;对于极乐世界那边的情况十分地了解,那边的环境,那边的师资,那边教学的课程,没有一桩不了解;能持所持,能持这是讲到修学,念佛不仅仅是口念,那么诸位要晓得,这一句佛号它的意思是无量觉;莲池大师在疏钞里面给我们解释阿弥陀佛,‘阿’是印度话,意思是‘无’,‘弥陀’也是印度话,意思是‘量’,‘佛’是觉的意思。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念无量觉,那么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到底是觉还是迷呢?单单口念阿弥陀佛,我们的心、我们的身,还是迷在五欲六尘里面,依然不觉,那又怎么能相应?所以能持是三业;无量觉,我们口言语觉,我们身的行为要觉,我们心地更要觉悟。所持的就是指名号,名号要晓得意思,这个无量觉,我们固然是要照这个意思去修,而无量觉,西方极乐世界是导师的名号。导师有愿,只要人念他这个名号,念是真有心,这个心是效法之心,取法乎圣贤,这才是真正持名;能生所生,能生就是能生的条件具足,生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信愿行这三个条件统统具足,依照理论,依照方法,一切条件统统具足。所生的西方世界,四土三辈九品;能赞所赞,这是指本经里面,能赞的释迦牟尼佛,与十方一切诸佛;所赞的阿弥陀佛以及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这是我们不但在本经,在净土经典,甚至于在许许多多大乘经论里面,我们都看到的,所以说这一切的一切,无非都是实相正印所印,换句话说,与实相完全相应,一点都没有违背实相的原理原则。
那么这是说明本经理论、方法、境界之依据,释迦牟尼佛不是凭空说出来的,不是他自己的理想,与西方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决定不相同;与孔老夫子的大同世界,也不相同。为什么呢?那是他的理想,不是事实,不与实相相应。本经完全是事实,所以与事实真相完全相应,所以这个西方极乐世界,不是释迦牟尼佛的理想国。这一点千万不可以误会,如果一误会,在这个大好的机缘,你必定错过了,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那么再讲到修行的要领,修行要领,‘本经以信、愿、持名,为修行之宗要’,宗旨跟要领,或者是讲纲要,宗旨跟纲要,那么讲的信、愿、行。‘信’这个里面,首先‘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我们一条一条地来跟诸位介绍。
那么信自是怎么讲呢?这一条是最重要的。我们晓得莲池大师在弥陀经疏钞里面,对于这个意思特别地强调。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自己真心变现之物。所以实相就是真如本性,体就是真如,真如就是自己的真心,就是自己的本体。禅家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就是这个。经论上常说,终日随缘,终日不变;随缘有染缘、有净缘,随缘是随真心之缘。如果是从起信论里面所讲,随顺本觉。随顺无明,就是不觉,所以才有十法界依正庄严。随顺本觉,这个一念真心不变,真心里面没有觉想。随顺不觉,这是六道凡夫,或者我们也可以把小乘包括进去,小乘人没有见性,都可以算是不觉;但是这一念真性也没有改变,为什么呢?真性里面亦无不觉,换一句话说,就像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啊!真如本性里面,觉与不觉,这两个意思都没有;可是觉与不觉这两种现象是存在的,但是在真心理体里面没有这个东西。因为这个东西存在,这个东西是虚妄的;虚妄没有,又怎么会存在?这个事情难懂。
佛在经典里面给我们举了个比喻,好像我们眼睛害病了,这个眼睛害病是个普通事情,有许许多多同修有这个经验,我自己也有这个经验,为什么呢?眼睛害过病,眼睛有了病了,我们看到灯上会有一层圆影,无色的圆影,那么试问问,灯上有没有影?灯上没有。好眼睛的人看灯上没有圆影,这个病眼看灯上有圆影;那么我问问你,那个圆影到底有没有?不能说它有,不能说它没有;眼睛病了真有啊!事实呢?事实没有;这个圆影就好比无明,所以无明本来是没有的。病眼好比是迷,迷了本觉,就现那个虚妄不觉的圆影,就现这个境界。那么这个迷的程度有浅深不相同,所以才有六道。从迷再觉悟,觉的程度不相同,所以才有四圣法界,有这种种差别。但是不管它是觉也好,迷也好,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六根根性,从来没有改变过,从来也没有染污过,正是心经里面所讲的,‘不垢不净,不来不去,不生不灭。’
十方虚空恒沙世界,原本就是自己一心所现之物,这个事情难懂。十方虚空、恒沙世界,那是我心变现的;我不相信,心怎么会变现这么多东西来?给你讲真话,你不相信。可是如果从比喻当中,你要是能够悟到了,还算是聪明人。佛在经上常常举这个梦境,当我们作梦的时候,这梦醒过来了,那么你好好想想佛在经里讲的话,你梦里头有没有虚空?有虚空。你梦里面有没有世界?有世界。梦里面影没有芸芸众生?有众生。梦从那里来的?是不是你自己一心变现的境界?不错啊!是自己一心变现的境界。心能变,心是体,因为它能变,所以不可说它是无,它能变,它有这个作用。所变现这个梦境,你在作梦没醒的时候,你觉得这个梦境好像是真实的,样样都不假,不能说其有。梦境,不错,是不能说无,作梦的心不能说无,梦的境界不能说有,这个容易懂,为什么呢?时间短暂,你一下就醒过来了。
你就不晓得我们现在在这个世间,在作大梦啊!这个大梦与小梦的道理相仿佛,你要从小梦当中觉悟到大梦,你就会清醒过来。真正能够承认,能够接受佛给我们讲的十方虚空无边国度,一切众生,都是我们自己真心随染净缘变现的幻想,因此所变这些幻相,不可以说其有。
金刚经,佛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能变非无,所变非有,非无非有,这是事实真相。那么这个道理,确实我们在一切大乘经论里面能够体会得到,这个事情不难。真正体会到,真正听佛这一开示觉悟了,自己真相信,真接受了。可是我们要想证得这个境界,证得什么,证悟啊!我们能够体会到,能够感受得到,这是解悟。
证悟呢?那就不是个容易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过去无始劫以来,这个时间太长了,都是在迷惑颠倒,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所以我们累积的习气太深了;习气不除,就没有办法证得这个境界。要想把这一些习气除掉,当然不是一个简单事情,但是能不能除掉?能除掉。我们自己也有这个信心,相信自己能除掉;虽有信心能除掉,可以除一部分,要想把它除得干干净净,还是不容易,这个就是习气太深、太厚、太广泛了。
那么佛给我们讲的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一个除习气,亲证不二法门,最理想的一个环境。我们要发心去往生,相信自己决定可以往生,相信自己决定可以见得到阿弥陀佛。相信见了阿弥陀佛,一切成就。这个才是信自己,所以我们讲到信心,信自己这是亲因缘啊!你这个修行能不能成就,这根本就在此地。
第二呢?再讲信他,他指谁呢?指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佛决定不骗人。那么诸位想想,那个世间人,如果跟你没有利害关系,他不会骗你。有利害关系了,他想骗你,他当中得到某些便宜,得到某些好处,他才会骗你啊!如果跟你毫无利害关系,他要骗你,那这个人所谓是神经有了问题。那么诸位想想,佛有这么大的智慧,他的神经不会有问题,我们能够信得过的。而我们这个众生与佛的确没有利害关系。
佛当年在世间,他把国王的位子,他都舍弃掉,不要了。世间人所追求的名闻利养,功名富贵,他统统都具足,全都不要了,舍掉了。那么我们想想,这个世间人的时候,跟他有什么利害关系?他有什么理由来骗人呢?没有理由。
所以佛说的话,正如同在金刚经里面所讲的,‘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妄语者、不诳语者。’我们要相信释迦牟尼佛啊!佛给我们讲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寓言啊!那么佛经里面我们要问,有没有寓言?有。有没有假设的?有。寓言、假设,只能够说个一次、两次,不能常讲,为什么?那不是真实的。西方极乐世界在一切大乘经论里面佛都说,这个事情千真万确,不是寓言,不是假设。华严经里面,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法华经里面,悲华经里头,智度论里,这个净土三经更不必说了;千经万论,处处指归,那怎么是假的呢?所以我们要相信释迦牟尼佛,这是信他。
还有一个呢?要信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没有直接跟我们说过法,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过,在无量寿经里,佛说阿弥陀的因地,修因证果的种种事迹,我们要相信。世尊给我们介绍的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都圆满了,我们要相信他。释迦牟尼佛话真实,绝无妄语,阿弥陀佛的愿决定真实。不但我们要信释迦,要信阿弥陀佛,而且十方诸佛,在我们本经是六方佛,六方,无量无边恒沙诸佛的赞叹,,这个也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绝不是虚假的,这叫信他。
信因,因是因地,有因才会有结果。散乱持名都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作主的种子,何况专心持名?何况一心不乱?那怎么会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信因。
信果,深信西方极乐世界环境殊胜,亲教师是阿弥陀佛,同学都是诸上善人,老师都是十方世界诸佛菩萨,所以到那个地方,果报很容易就成就了,不是个难事情。在我们这个世界,最苦的,没有好老师,没有好同学,没有好的修学环境,苦在这个地方啊!在本地还有一些法师,在这里讲经说法,在别的些处所,想求一个法师来讲经说法,很难很难啊!那法师比起菩萨,差得太远了;菩萨比佛,又差得太远了,所以你要到了西方极乐世界,给你讲经的这些法师,都是诸佛如来啊!这是我们应该要相信的,所以莲池大师说:‘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老师好。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告诉我们学佛的第一个条件,就是明师受戒。诸位想这个明师,还有那一个老师能比得了阿弥陀佛呢?还有那个老师能比得上十方诸佛呢?观音、势至,都是古佛乘愿再来的,这是第一流的明师,西方极乐世界处处都遇得到,我们这个地方遇到一位,很不容易啊!遇到了必定成就。
信事就是相信确实在我们娑婆世界西方以外,十万亿个佛国度的那一边,真的有极乐世界,这在事上相信。那么这个事,从前人相信,比较上容易,现在人信这个事,麻烦大了。为什么呢?你说西方,那个地球是圆的;地球既然是圆的了,你说南方北方还有一点儿可以相信,为什么呢?那个方位变化不大,东西没有啊!那个圆球是这么转的,西方在那里?变成什么了?变成没有方向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许许多多同学,提出这个问题来。如果在理上讲,的确没有方位,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你自己一心所现的境界,佛讲西方只是一种善巧方便,叫我们这个心能够专注,能够成就一心不乱。如果你这个心没有一个方向安住,你要得一心不乱就难了,所以这是善巧方便的法门。
可是佛说这个西方,是指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西方,没有讲我们地球的西方,那要讲娑婆世界的西方,在事上讲。讲得通啊!娑婆世界是一个大千世界,这个大千世界仿佛我们今天所发现的银河系。如果以银河系这个范围来讲,我们讲西方,那就很正确,是银河系的西方,不是我们地球的西方。当然整个银河系都在那里动,释迦去我们才三千年,如果说整个银河系在太空当中的运行,这个三千年,角度变化才一点点,微不足道,大体的方位还是很正确。所以要讲是娑婆世界西方,没有问题,这个方位是很正确的。
在十六观经里面,是随著我们世俗的观念来作观,日落玄谷,大海结冰,这个就是我们世俗所讲这个西方,用这个来作观。这个是善巧方便,帮助你得到一心不乱。如果诸位再要怀疑,我也可以提供诸位一点消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一个信号,这个就是一个指引。这一个信号,就譬如我们这个无线电报一样,你在这个地方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那里他就接收到了,他就有感应。当你临命终时,经上说得很清楚,阿弥陀佛来接引你。换一句话说,你决定不会迷失了方向,你就照经典里面所说这个办法去做,毫无怀疑地去相信去做,到临命终时,佛来接引你,你跟佛一道去,太空虽然大,你也不会把路走错了,这个多稳当,所以说千万不要怀疑啊!要相信这个事实啊!
信理,深信十万亿佛国度之外的极乐世界,实实在在不出自己一心之外,所谓是‘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前面说过了,十方虚空,无边的国度,都是自己真心所现的境界,就好像作梦一样;梦境的时候,整个的心,真心,所现的相,就是梦境。我们今天真如本性所现的相,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可见得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离开我们?没有离开,是我们一心所现,这叫信理。那么还要相信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诸菩萨,诸上善人,都是自己一念所现的影像。整个的依正庄严的相,就是自己心;整个自己一心,就化成境界相,你要问你那个心是什么样子?十法界依正庄严所呈现的就是你心的样子,好像作梦中,你心什么样子?梦境就是你的心的样子,因为心就是梦境,梦境就是心;古德的比喻,‘以经作契,契契皆经。’那么这个叫信理。
理既然如是了,整个境界就是唯心所变,我们何必要求往生呢?这个话说起来,不是没有道理;但是这个里头就是有迷、悟之分,果然证悟、彻悟了,那有生不生?如果你迷惑颠倒,业障未除,娑婆世界是我们自心染污所现之物;极乐世界是我们自心清净所现的境界。试问问,我们要不要离染污,恢复我们自己的清净?这是应该的。离染污,就是‘厌离娑婆’;希望恢复到清净,那就是‘欣求极乐’,可见得这个事情是一而二,二而一。不但我们应该,十方世界诸佛菩萨都不例外,也是用这个方法断尽无明,恢复我们究竟大觉。那么这个是说的信。
那么再讲到‘愿’,‘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个意思、这个道理,我们都要认识清楚,这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具备的条件。厌离是即说他放下,能够放得下。欣求,也是形容他真正地期望著到极乐世界接受阿弥陀佛的教学,快快成就自己。所以这个欣求与厌离,在此地都是形容词。
这个法门的行门,讲到修‘行’,‘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执是执著,持是保持,继续不断地执著名号。这个意思实在就是孔老夫子给我们所讲的,‘择善固执’。那么佛这个佛法,诸位晓得,它是破执著的;这个法门里面叫我们要执著,我们对于娑婆世界不可以执著,因为什么呢?娑婆世界你要执著,就放不下了,你要厌离就是不执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就要执持名号。那么执持名号,给诸位说,这个是择善固执,善中至善啊!大学里面所讲的止于至善。
那么执持名号也就是止于至善,择善固执,这是真善。这个方法,这是方法,它的目的则是一心不乱,那么这是诸位一定要记住的,这个是一心不乱。如果我们执持名号,要是不能够达到一心不乱;当然也有带业往生,到后来会跟诸位说明,但是总不如达到佛在本经里面要求我们的目标。所以讲到修行,是要以一心不乱为目的,那么这个‘一心’有‘事一心’有‘理一心’。
‘信愿持名’,有信,有愿,持名,你看看这个三种条件全都具足了,这在行门里面‘为一乘真因’,一乘佛法里面,真正的修因;‘四种净土’是一乘佛法最妙的果报,真因妙果。一乘法,比大乘还要高,你们看看这是什么法门,与六祖坛经有什么样的差别?六祖大师,他是一乘教学,他所接引的大众,上上乘人,他自己说上上乘就是一乘。坛经里面教学的理论跟方法,是一乘真因,成就的是‘一乘妙果’。如果跟这个法门来比较比较,这一个法门比六祖坛经还要殊胜,还要真实。
六祖的法门所接引的大众不广,仅限于某些具足他那个条件的可以修;而这一个法门,信,愿,持名,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因此这一个法门在十方诸佛教学、度生里面,是一个最主要的法门,道里就在此地。你们看华严经里面,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一位善知识,吉祥云比丘,就是教他信愿持名,念佛法门;最后一位普贤菩萨教给他的,十大愿王导归极乐,那么一个开端,一个终极,就是代表行门里面主流,我们讲修行的正修。当中五十一位善知识,所教给善财那些修学的理论与方法,都叫做助修,正助双修,一生成就。这是真正值得我们深深地去反省,应该好好地去觉悟,千万不要辜负了自己,不可以当面错过。
那么再讲到本经的作用,大师告诉我们,‘本经是以往生不退为力用’。那么在表解里面,我们也简单地跟大家列出来,本经以往生不退为力用。那么经典给我们讲的是‘四土’,就是这个四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跟常寂光土,这个是西方世界的四土。四土里头,‘各有三辈九品’,同居土里面有三辈九品,方便土里头也有三辈九品,实报、寂光,都不例外,这是大家要记住的。
所谓‘同居’土,是‘见思’烦恼‘未断’,什么叫见思烦恼,这个地方简单跟大家介绍,不能细说,一细说很耽误时间。
那么这个见惑呢?这个见思,‘见’就是见惑,‘惑’就是迷惑。如果我们用现在俗语来说,就是错误的见解;思惑就是错误的思想。想法错了,见解错了。这个里头包括有五类,第一个就是身见,执著身体是自己,这个见解是错误的。第二种类叫边见,边见实在讲就是我们现在科学家所讲的相对,相对论就是边见;两边,空与有两边,善恶两边,真假两边,凡是相对的都是属于边见。见取见跟戒取见,我们俗话称之为成见,某人成见很深,这两种都是成见。执著因,错误的原因,以为是真实的,这个叫见取见。执著错误的果报,以为是真实的,这个叫戒取见。
我们举个比喻说,印度婆罗门教里面,他们修禅定,有的时候禅定功夫相当之深,他在定中看到了牛死了,死了那个牛的魂升天;于是乎他就奇怪了,牛死了以后,它这个神识会升天。于是乎他就学牛,持牛戒,他不吃饭了,吃草了,他跟农夫去耕田去了,他就学牛。为什么呢?他看到牛死了,神识升天了,他认为学牛,将来一样就可以升天,这是错误的见解。
升天是要修十善业道,他不知道这个牛前世修的十善业道;牛是业报,它这个报尽了,它十善业道那个因成熟了,它升天了,与它做牛这一生,决定没有关系。那么这一类,叫戒取见,这是讲因的。见取见是讲果报,譬如说有很多宗教家,他们认为生天就是究竟,天堂就是永生了,这是错误的见解,这叫见取,果报上的成见。他不晓得天也有生死,天死了以后还要堕落。天的福报比人大,不错;天的寿命比人长不错,虽长寿,他还是要死的。果报是假的当作是真的,见取见。这个修因不是真正的因,他认为这个是真正的因,执著是正因这个叫戒取见,错了。
那么从外道很显著地能够看到见取见跟戒取见,但是这个佛门里头也不例外。就拿我们念佛人来说,如果认为念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是戒取见,为什么呢?未必。你要不相信,你可以看看灌顶法师,清朝灌顶法师,大势至圆通章疏钞里面所讲的,念阿弥陀佛的人一样念到地狱里去了,他在疏钞里头讲念佛的一百种果报。所以这个念佛,你要懂理论,要懂方法,如理如法地是正修行,是正因。不懂理论,不懂方法,以为念阿弥陀佛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戒取见。以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哎呀,我一切都成就了,到这里黄金为地,我什么享受都有了,我从此以后不要再受苦了,这个是见取见。往生西方,那个地方是学校,不是你的老家。学校当然不错,比你的家的时候建筑范围要大;台湾大学,校园那么大,建筑那么好,你一考取这个学校,这个学校就是我老家,我一生永远不要离开了,那错误了。到那里是念书,是成就你自己智慧、德能,是这个意思,不是叫你到那里去享乐的,极乐世界不是叫你去享乐的,所以这是见解上的错误。
邪见不是上面四种,凡是属于不正确的见解,都叫邪见。所以这个五类是见解上的错误。
另外五类思惑,思想上的错误。贪心,你在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你起贪心;五欲六尘起贪心,是贪心。你在佛法里面起了贪心还是贪心。贪心是错误的,嗔恚是错误的,愚痴是错误的,贡高我慢是错误的,对于佛菩萨这个教学怀疑是错误的,所以这是五种错误的思想、错误的想法、错误的见解。那么这个错误的见解与错误的想法,你没有根除,没有能够断得了,你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生什么?凡圣同居土,所以叫做带业往生。
那么你要是念到事一心不乱了,那你就生‘方便’有余土,念到‘事一心不乱’。那么由此可知,事一心不乱,见思断了,错误的见解跟错误的思想,通通没有,这是事一心不乱。如果你念到理一心不乱了,你生实报庄严土,也能够分证寂光净土。事一心,见思烦恼断了,没有见性,换句话就是,没有入不二法门,没有入一真法界,这是事一心。等于小乘阿罗汉、辟支佛的境界。理一心,这是圆教大乘菩萨,圆教初住以上的,不但见思烦恼断了,也破了一分无明了,无明烦恼。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是生‘实报’土。净土法门里头所说的,花开见佛悟无生,那就是刚刚证得‘理一心不乱’的这个境界。要是到四十一品‘无明’统统‘断尽’了,那就是‘寂光’净土,是上上品实报土,是圆满的常寂光土。‘功夫成片’,我们讲到最低级的功夫成片,诸位要知道‘伏而未断’,就是见思烦恼,这个见惑思惑并没有断掉,但是什么呢?有能力伏住,伏惑没有断惑,这个叫‘带业往生’,净土法门讲带业往生,这是说的这一个境界。
那么再讲到不退,这个不退转是很难得的;如果我们修行要‘不退’的话,诸位想想,成佛那里要三大阿僧只劫呢?麻烦是退得多、进得少,这才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如果不退转,那多好呢!当然退有退的因缘,换一句话说,他有退的环境;不退一定要具备不退的条件。在我们娑婆世界,这个退的缘太多太多了。自己身体疲乏了,兴趣失掉了,会退心。或者有亲朋好友,他们喜欢玩乐的时候,邀到你一道去玩了,你在盛情难却之下,也退了心。有种种退的因缘,自己无法把持,所以退的多,进的少。西方极乐世界,因缘太好了,换一句话说,它具有不退转的种种条件存在,只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些条件个个具足,这个实实在在讲,太难得了。
经里面讲三不退,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解释四种不退,那么我们来看看那四种?第一个是‘念不退’。这四种不退,前面的意思境界都深,往后面渐渐说得浅显。念不退,这是最深的,‘念念流入如来果海’。换句话说,念念都向著成佛大道。这一点我们得想想,我们二六时中,一天到晚,我们这个念头是不是念念都是成佛的念头?很难很难啊!我们在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有几个念头流入如来果海?你就想到这个事情之难!所以念会退,退到哪里去?退到六道,退到恶道。念人天,这就退到人天道;念贪嗔痴就退到三恶道去了。你不想不晓得,你要一想这个问题,真是严重,真是可怕!
第二,行不退,‘精进度生不堕二乘。’二乘人怎么样呢?二乘人不度众生,因为度众生很麻烦,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你诚心诚意发心去教导他,他未必肯接受。所以二乘人,声闻、缘觉跟阿罗汉、辟支佛,只度自己不顾别人。至少说,他不主动去教人,他是被动的,你去求他,他教你,你不去求他,他不教你。就跟世间老师一样,‘只闻来学,未闻往教。’他这个老师是有相当架子的,不像菩萨,菩萨怎么样?主动来教你,菩萨作‘不请之友’,你不请他,他自己就来了。所以这是行不退,精进度生不堕二乘。
第三讲‘位不退’。为什么他这个地位,譬如讲从圆教初住,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他这个位子不退,因为‘上善聚会,永离退缘’。西方世界都是最善的这个善人,大家聚会在一块,没有恶缘,没有坏人,所以你不会退转的。
第四讲‘毕竟不退’。经里面只讲这个三不退,这一条是蔼益大师给我们加的,非常有道理。‘佛号经名’,不仅是阿弥陀佛、阿弥陀经,当然直接是指这两个,一切佛的名号,一切经的经名,‘功德’都‘不可思议,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毕竟因斯得度。’这是说明,所以佛法这是金刚种子啊!我们今天对众生,帮大家的忙;前面这三种,我们帮不上,这一种帮上忙。我们印经、印佛像,叫你见闻到佛号,见闻到经名。我们用录影、录音,使你闻到了佛法,‘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一生不能得度,将来必定会因这一个因缘而得度,这个是佛法真正不可思议的功德。
那么再说到这一部经它的重要之处,‘华严奥藏’,这是大经奥秘的宝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那么你就想到这个弥陀经的重要性,它要不重要;在这一个地方可以看到,整个佛法可以说是归纳在这一部小本的弥陀经里面。
‘佛’为了度一切‘众生’,‘随机施化’,‘机’是众生的机感,施舍教化的方法,善巧方便。‘归元无二,方便多门。’八万四千法门,方便法门,指归的一条路。在方便多门里面,讲到最‘直捷’、最‘圆融’、最‘顿入’的,无过于‘念佛往生’。这是我们在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所看到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大方广佛的结论,提倡的念佛往生。善财童子表演的就是念佛往生,这个方法‘简’单、容‘易’、‘稳当’,八万四千法门算是第一;第一简单、第一容易、第一稳当,‘稳当’是可靠啊!决定不落空。要领是‘信愿持名’,这是本经的三大纲领。莲池大师讲:‘但见弥陀,何虑不悟?’这个‘悟’是明心见性,是证得理一心不乱,是入一真法界。‘法门尊重’,不管是那一宗那一派,对于阿弥陀经,对于持名念佛,无不尊重。‘独以此经’法门尊重,独以此经。因为无论那一宗那一派,早晚课诵里面,晚课都是以弥陀经,念弥陀经,念阿弥陀佛。就连达摩祖师传来的禅宗,都不例外。你要是不信,你去看看禅门日诵,那就是禅宗里面的课诵本。禅门日诵就是早晚功课里面,它是以两种东西为主要的功课,早课里面是以楞严神咒为主,晚课里面就是以弥陀经为主。那么诸位由此可知,连禅宗都这么重视,何况其余呢?这一点意思,我们一定要了解。
除了这个理论方法,概略的我们晓得了一点之外,在此地我们跟诸位举出几个往生的人,可以作为我们的榜样。‘文殊、普贤’,这是每一位学佛的同修都知道,华严三圣之二。文殊菩萨代表的是大智慧,普贤菩萨代表的是大修行,这两个人都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华严经里面,文殊菩萨有一首偈子说:‘愿我临终时,尽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利。’那普贤不必说了,十大愿王导归极乐,,那还用得著讲吗?这是讲的补处菩萨、等觉菩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智慧,我们的功夫,能比得上文殊、普贤吗?文殊、普贤尚且求生,我们自己想想是什么样的人,怎么敢不求生净土呢?这是往上看,上面的榜样。
往下看,如说我们自己业障深重,恐怕阿弥陀佛不要我们,念也枉然,你这个想法错了。唐朝时候,有一个‘张善和’,是一个杀牛的人,屠夫,杀了一生的牛,杀业太重啊!真正是罪业深重啊!到临命终的时候,许多牛头人来问他要命,这个是地狱相现前。他这一叫救命,不得了!牛头人统统来问我讨命来的了,这个不得了!他叫他太太赶快给我请法师来帮助我,给我解决问题。他太太请了法师来,法师就告诉他,这个时候,你这是地狱相现前,没有别的办法,赶快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太太给他点了一把香,他拿著香,大声念阿弥陀佛,念了几声之后,他告诉法师、告诉他太太,牛头人不见了,阿弥陀佛现前来接引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走了。那么诸位想想,我们说,你一生造深重罪业,你造的罪业有张善和那么重吗?他一生杀牛,不知道杀多少牛?他能往生。我们想我们虽然造罪业,还不至于像张善和;张善和能往生,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往生?
还有一个榜样,清朝末年,恒州‘王打铁’,那么我们讲愚痴或者家境困难。王打铁一家四口,靠打铁维持清苦的生活,一天不干活,一天就没饭吃,他才尝到人生之苦。有一天,有一个法师,化缘的法师,从他门口经过,他请法师到家里来坐坐。请教法师,我太苦了,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救救我?法师就教他学佛啊!唯有佛,佛法,才能真正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但是他想想,我那有时间?第一要不耽误工作,第二要不花钱,因为什么呢?他没有钱。你要能够救我。法师就告诉他,你念佛号就行,不耽误你工作;你打铁,铁锤下去,阿弥陀佛,提起来,阿弥陀佛。从前拉风箱,风箱推进去阿弥陀佛,拉出来阿弥陀佛,你看既不耽误你工作,又不要花钱。他听了,这个办法好,于是乎天天就念佛。他太太就说了,这个打铁已经很苦了,再念佛不更苦吗?王打铁就说,不,从前我拉风箱拉得手酸,现在我念阿弥陀佛,手不酸了。以前打铁很辛苦,现在一面打一面念阿弥陀佛,也不觉得辛苦了。那么这样念了几年,果然他真成功了。有一天他跟太太说,他说我要回家了。她说这个地方不是你的家,那里是你的家?他笑笑,说这不是我的家。换了一身干净衣服,洗洗澡换了衣服,照样还打铁。打的时候,他不认识字,他念了一首偈子说:‘叮叮当当,久炼成钢,太平将近,我往西方。’他一锤下去,他是站著往生,他没有害病。恒州就是现在湖南衡阳,那个地方我在那里住过一段时期,衡阳衡山这一个地带,念佛的风气很盛,都是受王打铁的影响,他是清朝末年时候的人,站著往生的,没有害病。这个示现被大家看在眼里,这个是真的,一点不假。
凭这么一个人,愚痴的人,没有闻过佛法,不懂得佛法的道理,一个法师教给他这个方法,他就诚心诚意地去修。所以叮叮当当不是形容打铁,形容他念佛,功夫不间断,久炼成钢,他功夫成片了,他念佛功夫成熟了。那么是不是得一心呢?这个我们不敢讲,最低限度,他功夫成片,所以他才有这样的瑞相,预知时至,晓得自己什么时候走,而且站著走,没有病苦。这些人都是我们的榜样。
我们今天学佛,我们的环境比王打铁要殊胜,我们的业障没有张善和那么重,他们都能往生,何况我们?所以诸位同修不要错过了大好因缘,不要辜负了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机会啊!一切经可以不学,弥陀经不能不学,但是要想真正通达弥陀经的教义,那你得要探讨相当份量的大乘经论;你对于弥陀经的经义,才能够真正了解,才能够真正的相信,死心塌地依著这个方法来修行,一生当中决定成就。
张善和的成就品位不高,是我们能够想像得到的。王打铁的品位不可思议!我们不敢下断语。举出这四个人的例子,正是古德所说的,‘上智与下愚不移’,文殊、普贤,这是上智;张善和、王打铁。这是下愚。你看看,上智之人,他成就没有话说;下愚之人,他也成就,也没有问题。难办的就是像我们这样,上不上,下不下,所谓是半吊子;这个上不上,下不下,亏就吃大了。上智,难,当然不容易;下愚,愚不可及啊!也不容易。
那么经前面的大意就介绍到此地,向下我们就要讲到经文了,给诸位正式介绍经文。当然我们还是受时间的限制,但是经中精要的义理,重要的修行方法与境界,一定要给诸位介绍出来,总希望诸位在这一会当中,能够得到真实的功德利益。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