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菁华(第十二集)——手机学佛网
主讲人:净土法门法师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无量寿经》菁华,今天我们从第四十七节看起:
【天地之间。五道分明。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这是世尊跟我们将五恶说完之后,五恶是因,五痛、五烧是果报,这几句总结五恶。『天地之间』是讲宇宙,宇宙之间有无量无边的众生,高等生物的星球,所以遍法界虚空界都是我们活动的场所。我们在《华严经》里面看到,宇宙、万物、生命都是自性变现出来。大经里面佛告诉我们,「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能现、能生、能变的是自性,所现、所变是万法,宇宙之间一切法能所不二。所以宇宙是永恒的,生命也是永恒的,所有一切变化是由於念头不一样。我们现在所讲的心态不相同,心态的差别,那真是无量无边、无尽无数,这是变化之来由。『五道』就是六道,这是非常贴切我们人类的境界,人在五道里面。佛经上有的时候说六道,还有的时候说七道,那到底是几道?无论怎么讲法都是事实真相,说五道是讲天道、人道、畜生、饿鬼、地狱这五道;如果说六道,六道就加上阿修罗。佛在《楞严经》上,告诉我们阿修罗除了地狱没有之外,其他四道都有。所以说五道,天阿修罗归天道,人阿修罗归人道,他归在这五道里面去。若是说六道,阿修罗专门指天阿修罗,天就分成两道,天道跟修罗道,他也算是三善道,天阿修罗。说七道,这是释迦牟尼佛在《楞严经》上讲的,六道之外加上一个仙道,我们讲神仙,加上一个仙道。所以无论是讲六、是讲七、是五,都是一个意思。
「五道分明」,这是果报。到哪一道,这在佛法讲是属於业力,业力牵引著你入那一道,你有这一道的业,造的这个业。天,他所造的是上品十善,这就生天,中品十善是人道,下品十善是阿修罗道。实际上他那个下是怎么下?说老实话,他修的善也是上品,不是上品他怎么能生天?上品里面夹杂著好高、傲慢、嫉妒,他有这个烦恼习气夹杂在里面,他真的修上品十善,所以他超过人间的福报,他到天上去。到天上还带著这个习气,我们在经论上看到,世尊有时候提到,阿修罗跟忉利天主打仗。所以天上也有战争,也不是很太平,这是欲界天里面下面的两层,欲界天有六层,愈往上去德行就愈殊胜。大概天阿修罗可能只是在忉利天、四王天,地居天,夜摩是空居不在地面上,这些境界都是我们没有法子去想像的。由此可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一定要学谦虚,在佛法里面讲谦卑,我们中国儒家讲谦让,对自己决定有好处。傲慢、嫉妒,要不是修大福报,一般都是堕到饿鬼、地狱,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人在这个世间,确实有五道分明,这个意思是告诉我们,人有没有死亡?人道死了天道生了,这是讲六道轮回。六道轮回被人发现得很早,什么人发现?印度古婆罗门发现的,婆罗门教比佛教早,至少要早五千年。他们里面的长老,我也认识一些,跟他们交谈,他们告诉我不止八千年,他们的宗教代代相传下来至少有一万多年。佛教从释迦牟尼佛到现在,按中国历史记载三千多年,外国人承认的,现在都用外国,用国际上大家承认,二千五百五十三年,跟中国记载大概相差六百年。这些我们无须去考证,用不著在这上分别执著,我们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要执著这个,了解事实真相就好。身有生灭,灵性没有生灭,灵性才是真正的自己,身不是,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像我们穿的衣服,我所有的,这不是我,我的衣服。然后你晓得这个身不是我,这是我的身,身不是我,是我的身。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之后,你就不怕死,为什么?没死,死了以后就换一个身体,换一个境界。这桩事情在现代,现代西方很流行催眠,中国现在也有,大陆上有,台湾也有,香港也应该有,有这催眠术。人在深度催眠之中,他能够回到过去世,过去一世、过去两世。我看到一个美国医生的报告,他曾经对一个人催眠,让他回去好像几十世,他那个时代好像文明还没有出现,他确实是个人身,住在洞穴里面,你看还没有房子,还不知道做房子,住在洞穴里面,大概是四千年,能够回到那么远。
也曾经看到报告,这个催眠能叫人看到未来,这比较少,比较难相信,看到过去这个我们可以理解,还能看到未来。说明婆罗门教讲的六道轮回,释迦牟尼佛肯定承认它有这么回事情。释迦牟尼佛在年轻的时候曾经向他们学习过,我们相信四禅八定,释迦牟尼佛一定修得很好。虽然六道搞清楚,这一段统统讲的是六道,可是真正学佛,学佛要求圆满的智慧,肯定还得追根究柢,六道从哪来的?为什么会有六道?六道之外还有没有世界?这些是大问题,这个问题,在当时印度宗教与学术里头都不能够解答。所以世尊在外面参学了十二年,把所学的东西都放下,在恒河旁边大树底下,毕钵罗树,在大树底下入定,入更深的禅定。这就是像中国大乘佛教里面所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才把所有的疑问彻底解决,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这一年释迦牟尼佛三十岁,开悟之后就从事於教学,教了一辈子,他老人家七十九岁过世的。所以经论上的记载讲经三百余会,会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办班,他也是办班教学,办了多少次?办了三百多次。这个班的规模大小不一样,人数多的超过一万人,人数少的十几二十个人,时间长的办好几年,时间短的几天不一定,总是因人、因时、因地、因事而有不同,他的教学非常活泼。
底下告诉我们,『善恶报应』,这是讲五道现象的由来。为什么会有五道?心善、行为善,感生人天两道,这是善道,这个善有标准,标准就是《十善业道经》。心恶、行为恶,果报在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道。三恶道里面,佛告诉我们,是什么样的恶业感得的?贪瞋痴,这是三恶道的第一个因素。贪欲是饿鬼道,鬼道贪心重;地狱道是瞋恚、嫉妒心重;畜生道是愚痴,所以贪瞋痴这叫三毒烦恼,他所感的是三恶道。由此可知,三恶道没主,不是佛菩萨做主,也不是上帝做主,也不是阎罗王做主,谁是主?自作自受,这个道理要懂。所以佛教弟子、教大众常常讲,「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息灭贪瞋痴,贪瞋痴是因,三恶道是果报,息灭贪瞋痴,你就不会受三恶道的果报,道理在这个地方。我们学佛有没有贪?学佛,我们世间这些财色名食睡、名闻利养不贪,贪佛法行不行?贪功德行不行?不行。为什么?你的贪心没除掉只是换个对象而已;换句话说,你还是在三恶道。不过你的对象好一点,到恶道里面去受的苦都少一点,是这么个道理。
所以佛教我们去除贪心,没有叫我们换对象,世间法不能贪,佛法也不能贪。《金刚经》上说得很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佛法,非法是世间法,佛法以外的统统都要放下,统统都不能贪。佛给我们做了榜样,佛确实一生为我们示现的断恶修善,断恶里面没有贪心,没有贪图果报的心,没有。我断恶,我一定会得好果报,没有这个念头;修善也没有贪心,为什么?断恶修善是自己应该做的。你本性里面只有善没有恶,习性里面有善恶,如何能把习性放下,回归到本性,这我们老祖宗知道,《三字经》里面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所以本善是我们的本性,一切众生都一样,诸佛菩萨也不例外,都是一个本善。可是习性,习性我们讲习惯那就不一样,古人所谓「近朱则赤,近墨则黑」,你会被外面境界染污。你见到善人就染善的习气,见到恶人你就会染恶的习气,这就不好了。佛家的教学目的没有别的,如何能够放下习染,回归自性,这是佛教,佛陀的教育。我们学佛一定要了解,我们学的是什么?不是求升官,不是求发财,不是求权势,不是的,佛法完全帮助我们提升灵性。
所以释迦牟尼佛一生为我们所示现的,他是王子他舍弃了王位。我们说放下名闻利养,他是现成已经得到的,他不是给我们说假的,他真的舍弃,从事於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为什么?他知道,他太清楚,这人聪明到绝顶,这个世间所有的行业,哪一个行业最好?教学,这个行业最好。中国古人所谓得天下英才而乐育之,这是人生最大的乐事,所以他从事於教育工作。我们再回头看看,这世界上其他这些大宗教的创始人,几乎都跟释迦牟尼佛一样,同样的认知,也同样的行为,都是从事於教育工作。不过宗教跟佛教不一样,那就是佛教里头没有讲神,佛教里头也说了很多天神、鬼神,但是都是六道众生,跟我们是平等的。没有说神是造物主,神是一切的主宰,没有,佛家没有这个说法。谁是造物主?我们的自性是造物主,一切法不离自性。《地藏菩萨本愿经科注》很多人读过,我过去讲了几次《地藏经》,也是依这个做主要的参考资料,它在五重玄义里面讲性识,讲得很完整。为什么?性能现、能生,识能变,所有一切变化是识它在起作用,识是什么?识是分别执著,分别执著能叫一切现象产生变化。这个五道就是变化,五道从哪来的?分别执著不一样产生的。所以它讲个性识的确讲得好。
由此可知,轮回完全是善恶报应。善跟恶,佛经里面讲两种业,前面也跟诸位提过一种是引业,引导你到哪一道去受生这叫引业。另外一种叫满业,圆满的满,满业是你在这一道,这一期生命过程当中,你所享受的贫富贵贱不同,大家不一样。同样是人,有的人得富贵,有的人得贫贱,这什么道理?满业不一样。引导我们的引业是五戒十善,这是引导你到哪一道;满业是你过去生中,对於富贵贫贱,你所修学的不相同。佛经上讲得很清楚,你的福报,你这一生有多少财富,是你过去生中修的,你修的大福报,你这一生就享大福报。福从哪来的?中国人讲福是讲五种,你的财是过去生中修财布施得来的,你的布施修得愈多,你这一生财富愈多,你的心愈清净,你这一生得来的很容易。无论从事哪个行业,所谓财源滚滚而来,那是什么?过去生中修布施,欢喜布施,欢喜心。我们也有看到人发财,财是发了,可是经营得很辛苦,那是什么原因?他也肯布施,他不布施没有财。布施呢?布施之后又后悔,布施之后心里很难过,他得来的财是可以得来,很辛苦得来。还有一种布施是勉强的,看到别人布施自己不好意思,不是自己甘心情愿的。所以那个心态不一样,那个发财也不相同。果决定跟因相应,聪明智慧是法布施,健康长寿是无畏布施。
我昨天跟诸位讲的养老育幼,这个事业是神圣的事业,这个事业,要用孝敬的心对老人,仁慈的心对小孩,你来生的福报不在人间,人间没那么大的福报,至少你要到欲界天去,就享天福。就是我们懂得会做欢欢喜喜的布施,全心全力的布施,果报不可思议。真干,不要等来世,这一生的果报就现前,现前没有贪心,现前怎么样?再布施。所以佛门讲的舍得,舍得两个字是佛家的术语,现在社会上大家用得很多。舍得有两重意思,第一重意思告诉你,你只要舍你就有得,舍财得财,舍法得聪明智慧,就有得。得到之后第二个意思,舍,把你所得到的那个也舍掉,舍掉怎么样?你后头得的就更多,得的更多还要舍,永远舍,这个福报就变成无量无边,无有穷尽。可是世间人他没有这个智慧,他不了解事实真相,他一发财心里就欢喜,没有发财的时候还舍,发了财之后他就不舍,增长贪心,好像财富他聚集的愈聚愈多,不肯施财。施的时候是什么?施的时候一定有条件,与他有利益他就施,与他没有利益,你找到他很勉强的布施一点。这个我们就知道,他这一生的财富无论得到多少,享尽他寿命就到了,他带不走。谁拿去?那是欠人的,是还债,他自己带不走。来生呢?来生他没有财富。
所以我们看到有许多所谓是大慈善家,他所做的一些慈善事业,没有离开名利,都是为自己的利益才做这个,希望社会大众赞叹他、恭维他。真的,社会大众一赞叹、一恭维就没有了,盖一栋大楼标上自己的名。我在泰国,帮助泰国建一个佛教的医院,名字上用我的名字,你说糟不糟糕?我一再向他们要求,我说不要用我的名字,把它换成佛法僧三宝的名字,这个多好,人家看到名字就念三宝,得利益!看到我的名字得不到利益。我请求多少次,他没有听,我看看那个外头照片还是那名字在那里,这不听话!我们懂这个道理,他们不懂。我们希望社会大众,眼所见的、耳所闻的都是圣贤的教诲,深深印在我们心里面,熟透了时时刻刻帮助我们提起观想,这个好,这才算是你做了一桩真的好事。那个医院招牌不换,以后我再不到那里去。所以修福没有智慧不行,一定要有智慧,智慧从哪里来?古圣先贤教诲里面来。修清净的福德,决定没有烦恼习气夹杂在其中,这纯,纯净纯善这是我们应该要学的。
下面说『祸福相承』,这是说祸中有福,福中有祸,这得要有智慧你才能看得清楚,你才能够巧妙的运用。祸中有福,我们举一个例子,在中国学佛的同学大概都念过《金刚经》,《金刚经》上曾经提起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遭这么大一个难。歌利是梵语,歌利王要是从意思上翻成中国的话,叫暴君,王是君王,歌利是残暴,暴君。忍辱仙人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他在修菩萨道,特别修忍辱波罗蜜。这个故事,在《大涅盘经》里面讲得很详细,《金刚经》上只是提了一下。这个国王带著他的人马,宫中这些宫女侍候他的人到山上打猎,打猎的时候他可能是累了就休息,在帐棚里面休息,可能也睡著。这些宫女偶然发现附近有个山洞,洞里有个修行人,看到很欢喜,大家都去礼拜,向这修行人请教,这个修行人就是忍辱仙人,给他们大家说法。这个国王醒了之后,看到自己的宫女不见了,就去找,发现在洞门口。他就很生气,认为你这修行人不守戒律,怎么会引诱我的宫女,这一生气的时候把他凌迟处死,凌迟是拿刀一片一片的肉割下来,这最残酷的。他先问忍辱仙人,你修什么?他修忍辱。好,我看你能不能忍?这样处死之后,忍辱仙人告诉他,我不会怨恨你,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释迦牟尼佛成佛,第一个得度的憍陈如尊者,憍陈如的前身就是歌利王,佛说话算话。你看看这是祸中有福,他真的能忍,若无其事的真能忍,没有怨恨,不但没有怨恨还得感恩,感谢他,等於说碰到考试,来试试看我能不能忍?忍辱波罗蜜圆满。因为这桩事情,释迦牟尼佛成佛提前,他本来是贤劫第五尊佛,在弥勒之后,弥勒先成佛,他后成佛。这么一来的时候他提前,他先成佛,弥勒菩萨在他后面,祸中有福。
所以我们遭遇到困难,遭遇到灾难不要害怕,逆境、恶缘在那里考试你,看你有没有怨恨?没有怨恨你就大幅度的提升;如果有怨恨,你这个考试就失败,你就不及格。所以境缘对我们有没有关系?没有关系。我们是祸是福完全在自己,自己在逆境里怨天,恶缘里恨别人,那你就堕落,往下面去。如果在这个境界里面不怨天、不尤人,还生感恩的心。因为他造恶业他要堕三途,他很苦;我们有怨恨心,会报复,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报复双方都痛苦,不如把这个就舍掉,舍掉让自己大幅度提升。他会堕落,堕落的时候生怜悯心,对他生怜悯心不是怨恨,他无知,造作恶业他将来堕落。我们还要生什么?还要救拔心,我怎么样帮助他,他在受苦的时候帮助他减少受苦。那就是你每天诵经拜佛,把功德回向给他,他在恶道里面减轻痛苦。他在伤害你的时候是无知,他觉悟之后他知道他错了。我们对他更好,没有一点怨恨帮助他。等到他脱离恶道的时候,我们自己是佛菩萨身分,真的能够超度他,这就是祸里面有福。福里面有祸,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里面,有一个故事,是一个修行人住在山上,也有十几年不下山。以后被人发现,这个人有道有学,礼请他下山去弘法,这一下山弘法,受人恭敬供养,福报就现前,福现前了。这一现前之后,道心就退了,没有从前那么样勇猛精进。有一天遇到莲池大师,莲池大师就讲个故事,实际就讲他,讲一个修行人住山很好,以后被名闻利养诱惑,自己做不了主,堕落。他就问:你讲是哪一个?他说:就是老兄。这是说明什么?福里头有祸,那你自己要看不清楚、看不明了很容易堕落。
所以特别是年轻的法师,要遇到丰厚的供养,他遇到魔王,肯定堕三途,纵然讲经说法讲得很好也不例外。我们在「安世高传记」里面看到一个例子,那是安世高的同学,这在古代,它做龙王,宫亭湖,就是现在的江西鄱阳湖旁边一个小湖,它在那做龙王。安世高这是得道的高僧,他就度他这个同学,这个同学早年是在一起的,明经好施。你们想想看,喜欢布施,对於经典通达,经讲得好!所以这个神,水神龙王很灵,很灵是什么?他明经好施。福报很大,周围一千里的地方人都来拜它,都来供养它,香火鼎盛。那是什么?他喜欢布施,他的财布施布施得多,托钵的时候他多余的都能够施舍。怎么会变成龙王?那个时候每天吃饭去托钵,托钵托的饭菜不太合口味,心里就有一点难过,就这个原因他没有能上升,堕落,龙王是畜生道。幸好他这个同学成就,同学知道它。所以安世高在中国翻译经典,这个工作告一段落之后,就到宫亭湖去度它,去看它。它知道,它托梦给这个庙里面的住持,告诉他,明天它有一个同学要来看它,好好的招待,听他开导。所以第二天他们一进这个寺庙,这个庙祝就在外面迎接,就告诉他,龙王托梦要大家来恭恭敬敬的迎请大师。安世高进了大殿给它诵经念咒,然后请它出来让大家看看。它不好意思,安世高说一定要出来,让大家知道业因果报,这就是你的真正忏悔,教化众生。它出来了,出来是一条大蛇,所以那个地方现在还叫蛇村。它把这个寺庙里面所有的财产都送给安世高,请安世高去建一个寺庙,这个寺庙建在现在的南昌,叫大安寺,这个建寺庙的钱就龙王捐献出来的。安世高跟大家说,这个龙王以前的错误,就是托钵菜饭不好吃的时候,心里难过,就这个果报堕在畜生道。堕在畜生道里面就造罪业,它瞋恨心很重,往来行船的人要不去拜拜它,它就会把你船弄翻,所以人都要到庙里面去拜它。它的确很灵验,这是什么?做龙王在享福,福中有祸。它知道造的这些罪业死了之后,这个龙王死了之后必定堕地狱,遇到安世高来救它。安世高装著这些财物继续往南行,就到现在的南昌,走的是赣江,在船上大家看到有一个年轻人站在船头上,向安世高拜了三拜,以后就不见。安世高讲那个年轻人就是龙王,他已经脱离蛇身,脱离蛇身生忉利天,有这么一段故事。所以看到这一点,我们真是寒毛直竖,这在一般讲这能算过失吗?太微不足道,但是果报太可怕!佛经里面像这种公案很多,我们相信佛没有妄语,拿过去这个案例提供给我们做参考。
我们今天德、学不如人,可是我们觉得不满意的事情很多,他堕龙王,我们恐怕堕成虾兵虾将,得不到这个地位,你就知道因果可畏。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就得到一个结论,福报现前的时候要特别小心,不能让自己有一点点贪恋,有贪恋饿鬼道去了,纵然明经好施也做个福德鬼。福德鬼是什么?民间拜的这些鬼神、土地公。福德鬼里面正神,城隍、土地、山神这一类去了,还是鬼道,离不开鬼道。逆境、恶缘决定不能有怨恨心,要承受,就是要接受,什么样的恶缘我也接受,没有怨恨。我们念佛人心里面只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必定得生。总而言之,一定要记住,决定不跟人结冤仇,他看我过不去,我们想到我这一生没有得罪他,可能在前世,因果通三世,无缘无故对你无礼,这肯定是前世因果。这些事情在平常会见到,你只要留意想一想,我们到外面去走一圈,有的时候碰到人,陌生人都不认识,见到你笑一笑、点点头,善缘。有的时候碰到瞪你一眼,看到你好像很不如意,那是什么?那是恶缘,可能我们第二次就遇不到。就一念之间,你就能看到善恶不一样。所以都要用欢喜心、恭敬心去接待,他瞪我,看我不舒服,我给他阿弥陀佛,这回报很好。可以说是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都是我们修行提升境界的地方,都是道场。道场不一定寺院庵堂,哪里都是!我们才能成就道业。所以这一句,真的是要有智慧看清楚,巧妙的来运用。
看到贫苦的人,特别是自己,在困境里面,我们学佛的人真的了解,放下万缘老实念佛,求生净土,那不是一个很好的增上缘吗?所以有很多同学问我,我都告诉大家,我们生在这个时代是很好的、很幸福的一个时代,为什么?灾难这么多,社会这么混乱,你对於这个世间没有留恋,正好到极乐世界去。如果这个世界太平盛世,你生活在这里头,你对它贪恋,你不想往生,就把你这一生作佛的机缘错过了。所以蕅益大师讲得好,「境缘无好丑」,境是环境,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人事环境跟物质环境没有善恶、没有好丑,好丑在人心,在自己的心。我们用清净心来对,都是好,顺境好,逆境也好;用清净心来对待,好人好,恶人也好,没有一样不好。如果我们不清净,用傲慢、嫉妒、障碍,那什么境界都不好,都是帮助我们往下堕落的,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佛在经典里面常常教导我们,学佛的人不要忘记,「以苦为师、以戒为师」,人不怕吃苦,人必须持戒。戒从哪里做起?一定从《弟子规》做起,千万不要忽略《弟子规》。《弟子规》的来源,是中国古代每一家的家训、家规,它撷取的是共同必须要修学的。我们家谱里面的家规不止这些,后面还有很多,那什么?那就不是共同的。共同必须要遵守的就这一百一十三桩事情,这一篇里面总共是讲一百一十三桩事,这是戒律的基础。
我们在这么多年当中走过许多的地方,接触到各地学佛的同修们,我们很明白,能理解在家的同学生活在今天的环境,十善业做不到,出家的同学沙弥律仪没做到。所以佛教衰,为什么衰?道理在此地。戒律没有,佛就没有了;礼没有,儒就没有了;善没有,道就没有了。佛法修学,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佛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这佛教给我们,像读书一样,先念小学再念大学,循序而进。我们今天不要小乘,直接入大乘行吗?放弃小乘直接学大乘,不从我们这开始,唐朝中叶就开始。可是人家小乘放弃,他用儒、用道代替小乘,所以他能成就。我们现在儒也不要,道也不要,小乘也不要,一开头就是大乘,所以学一辈子没成就。这个我们细心观察,太多太多,那怎么办?一定要回头,要补习,要恶补。我们可以不用小乘,我们用儒、道,我们采取儒的《弟子规》,道的《感应篇》,用这两样东西代替小乘就可以,认真的学习。有这个基础再学十善业不难,十善业道是佛门的根基,无论出家、在家都是以这个为根本。释迦牟尼佛在《十善业道经》里面,讲得很清楚,这个十善业是人天法,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乃至无上菩提的大根大本。你不从这修怎么行?根本是用树木来做比喻,树木它有根,本就是它的主干,那是本,它有根、有本它才有枝叶、才有花果。没有根本怎么行?没有根本那个花果,那是花瓶里面插的。我们现在一般人喜欢欣赏花瓶的,不知道真正去扎根,过失在这个地方。所以一定要从根本去修,儒释道都要从根本。
在中国过去,确实老祖宗的教学发挥很大的作用,几千年来每一个朝代都有圣贤出世,在佛门里面有高僧、有高士,在家的居士有成就的,为什么?根扎得好。扎根的教育是从小开始,小到什么时候?刚刚生下来,生下来那一天母亲就教他。母亲怎么教?你要知道小孩刚生下来,他眼睛睁开他会看,他耳朵还会听,他虽然不会说,他已经在看、在听、在模仿。所以父母在他面前,言谈举止都印在他阿赖耶识里头,这样看了三年,听了三年,接触三年,根深蒂固。所以母亲在婴儿面前,不行也得要装模作样,在婴儿面前,不能让他看到负面的,听到不善的都不可以。让小孩看到父母对他父母的孝顺,他看见,那就父母对他的祖父母,他看见。他将来长大他就会孝顺父母,他是这么学的,一举一动他已经模仿到了。所以中国古谚语有一句话说,「三岁看八十」,三岁扎的根,八十岁不变,这个教育成功。所以人生在世间,真正你的第一任的老师是母亲,母亲在过去不一定读书识字,没念过书,不认识字,她很会做人,她很懂得孝顺,那是她上一代教的,世世代代要把做人的道理教好,这就是《弟子规》。所以《弟子规》不是念的,不是讲的,是做出来给儿女看的。做到什么?做到老,老也不能够离开这规矩。你是一个人你就得像人样子,《弟子规》就是人样子,标准的人样子;违背了真的失去人格,在佛法里讲来生就不能得人身。
我们讲的引业,引导我们到哪一道去,乃至於满业统统在里头。引导我们到人道来是五戒,不杀生是仁,不偷盗是义,不邪YIN是礼,不饮酒是智,不妄语是信,你看仁义礼智信,老祖宗讲的五常全在《弟子规》里头,你细心看看,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全在里头,《弟子规》落实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纲领。我们一定要很认真的把它做到,落实到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那你是个标准的中国人。现在人讲感觉得骄傲错了,我们要讲谦虚,不要骄傲,感到做中国人骄傲这就不好了,那你就里头又犯了过失。做人要谦卑,要懂得尊敬别人、关怀别人、照顾别人,跟别人互助合作,才能造成一个美好的社会。所以头一个我们要想真能做到,不要怕苦,吃苦是福报,不怕吃苦。一定要持戒,一定要把《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做好,我们有这个基础,念佛求往生,给诸位说,决定得生,你是极乐世界非常欢迎的人物。真正觉悟、真正明白,一定要选择极乐世界,为什么?极乐世界能帮助我们一生证得究竟圆满,在佛法里面讲成佛。成佛,很多人不懂得为什么要成佛,佛是什么?他不知道,我们讲证得圆满,什么圆满?智慧圆满、德行圆满、才艺圆满、福报圆满,你一丝毫欠缺都没有。如同阿弥陀佛,如同《华严经》上毗卢遮那佛,所以称之为大圆满,一生当中可以得到。
成佛之后有没有事情干?有,干得不亦乐乎。这里头没有忙,忙得不亦乐乎是很辛苦,诸佛菩萨不亦乐乎他不辛苦。就像观世音菩萨一样,千处祈求千处应,那个千不是数字,是遍法界虚空界有人求你帮助,你一定去帮助他,这样的人这是真忙,真辛苦。为什么他不忙、不辛苦?他化身去的,无量无边的化身同时去应。在哪里化身?就在那个求的人面前。《楞严经》上所说的,这个化身「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他来帮助你。他来帮助你,为什么说他没有忙?他没起心、没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他怎么会有分别执著!所以他不忙,这没起心动念。没起心动念怎么会应?这个应是感,众生有感他就应,众生有心感,菩萨无心应。就是众生有起心动念他才感,菩萨应绝对没起心动念,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这个道理大乘经里面讲得透彻,真的!我们学确实很困难,讲都难讲,那听怎么会听清楚?所以最近这几年,我们发现日本江本博士做这个水实验,那个时候我在澳洲,悟平法师从网路上发现的,她就下载四页,这报告拿给我看。我看了很欢喜,我们正是没有法子解决这个问题,这有了科学证明。这就是什么?有心感,无心应。水是矿物它有心吗?它没有分别、它没有执著,可是我们对它,善念对它它知道,它有很好的反应;我们以恶念对它,它很丑陋的反应。实验了几万次,证明水真的它会看、它会听、它会懂得人的意思。水尚且能做到,明心见性的人他怎么会做不到!
我们从这个例子里面就能肯定,佛菩萨的应确实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才叫得大自在。而感应的道理,就是宇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像我们身体一样,我们这个身体,是细胞组成的身体,这个细胞数量就太多,是这些细胞的共同体。任何一个细胞有了状况,你都能感觉到,痛痒你都能感觉到。所以到明心见性的时候,才知道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所以遍法界虚空界,哪个地方有一点点事情都知道,自然就有应。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你就觉得修行成佛有这必要,这才是我们修学当中第一桩大事。尤其是遇到净宗法门,为什么?净宗法门是保证你一生成就。就怕你不肯干,你要肯干的话,你这一生决定成就。明白这个道理,就是所有一切世间,善缘、恶缘你都能放下,不但你不再去分别执著它,你可能对它都不起心、不动念。这一切善恶在你面前,就像水里面起的泡沫一样,它自然就没有,不用去理睬自然就没有,这是到最高的层次。自己在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这是真正懂得处理祸福的最高指导原则。往生净土我们的心更恳切,我们的愿力更坚定,这不是古人所讲的因祸得福吗?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个世间有许多富贵人学佛,虽然念佛,有口无心。富贵人喜欢做佛事活动,喜欢要站在别人前面,喜欢烧香也要烧头一炷香,烧第二支香他就不高兴。所以寺庙已订成规矩,第一支香多少钱,第二支香多少钱,它有价码的。这绝对不是佛规定的,这不是佛门中的东西,这是什么?这是人为的,这是福中有祸。出家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在家人叫他做,所以双方都有过失,害自己也害别人。还有一个破坏佛教形象,这个罪名可大,这个罪名是堕阿鼻地狱,让社会大众看到这个形象的时候,不敢学佛。
从前我的老师告诉我,方东美先生跟我讲过很多次,印象很深刻,佛教要想再复兴,一定要恢复丛林制度。唐宋时代的丛林制度是什么?佛教大学,恢复教育。丛林是学校,丛林的主席叫方丈,是校长;首座和尚,是现在学校的教务长;维那师是训导长;当家师叫监院,总务长。你们想想看,跟现在学校这个分工完全相同,下面的执事,看这个丛林规模大小,愈大分工就愈细,所以它是教育,它是教学。没有这些经忏佛事这一类,「佛事」这两个字就是教学,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教育,如果从这两个字原本意思上来看,没错,佛是智慧、是觉悟,事就是我们的工作,这是属於智慧的工作、觉悟的工作,这上课,上课是觉悟的工作,这两个字的意思没错。现在讲到佛事都是什么?都是讲经忏,为死人服务不是为活人服务。佛家慈悲,有没有为死人服务?有。地藏菩萨在地狱就教化众生,他在那里做工作,他为那一道的众生服务。你们看放焰口,那个焰口台对面扎了一个纸人,鬼王,叫焦面大士,那个鬼王在鬼道里面教学,教鬼道。那个鬼王是谁?观世音菩萨,焦面大士是观世音菩萨。在鬼道现鬼王身,在人道现人身,在天道现天身,他不是一个身,他有无量身。他本来的身是什么?本来没有身,没有身能现一切身。要是本来有一个身,他就不能现一切身,我们现在不能现一切身,认定这个身是本身,所以就不能现第二个身。如果哪一天我们突破,我们肯定这身不是我,我就能现一切身。所以现在搞颠倒,佛门才衰,大家不知道学佛是怎么回事情?富贵人学佛是有困难,为什么?现在善知识真的是太少。所以有口无心迷恋娑婆世界,造种种不善的业,把当生成佛的机缘错过了。
末后说『身自当之,无谁代者』,这些事情自作自受,没有人能代替。如果有人能代替,佛菩萨大慈大悲,他要不代替我们,慈悲何在?所以佛在经上讲自作自受,你作恶你肯定堕地狱,可是佛菩萨到地狱里帮你忙,你哪一天觉悟,哪一天忏悔,哪一天回头,你就超越,所以叫回头是岸。佛菩萨帮忙是帮这个,只能把事实真相告诉你,你当前得乐,乐从哪里来的?你当前受苦,苦从哪里来?给你讲清楚、讲明白,你能够把苦因远离,你就离苦;你想得乐,你好好的修乐的因,你就得到。这样教你,满足你现前的欲望,这个不究竟。如果你有智慧,你还想提升,人间的乐,乐里头有苦不究竟,我不愿意享这个福,真的是乐极生悲,人间乐是假的。天上乐比人间真实,天上没有苦受,到什么时候才有苦?寿命终的前七天,开始感到有点苦受,平时不感觉到,永远不衰老,这是天人。天人到什么时候老?寿命终了前七天突然之间老化,他一老化就晓得寿命到了。那个时候他也恐惧,没有办法他还是要堕落。有缘殊胜的,碰到佛菩萨,告诉他念佛,告诉他修善,他的寿命又能延长。这是佛在经典里面给我们透的信息。我们再看下面这一节:
【若能自於其中一心制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诚。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身独度脱。获其福德。】
这是世尊在这一品经里面,最后劝导我们的话,我们要记住。『若』是假设,『能自於其中』,就是说在我们现前这个复杂、恶劣的五浊恶世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一心制意』,「意」是念头,怎样把这个念头克制住,恶的念头不能让它生,这是真正修行,这是真正做功夫。恶念没有就不会有恶行,一定要把恶念控制;换句话说,违背伦理道德的是恶念,违背佛菩萨教诲的肯定是错误念头。每天要亲近圣贤,怎么亲近?读经,读经是亲近佛菩萨,读圣贤书就是亲近圣贤,跟圣贤、跟佛菩萨做朋友。这是《弟子规》里面劝我们,「能亲仁,无限好」,展开经卷就是亲近圣贤。世间东西诱惑太大怎么办?我们可以拒绝,电视诱惑的力量大,我不看它;报章杂志诱惑力量很大,我也不看它。我拒绝这些媒体,大概有五十年,我学佛五十八年,最初还看看,以后就不再看,出家之后就不再看,我学佛七年出家的,不再接受这些染污。有些重要的信息我也知道,从哪里得来的?有些同学他们很热心,现在多半从网路上,重要的这些信息下载一点送给我看,这是保护自己。热闹场合里面决定不插足,我们的生活圈子很小,都市是很大,我们住在这里头其实非常陌生。我认识一条路就是住的地方到道场讲经,就这一条路比较熟悉,其他的路都不认识。所以生活愈单纯愈好,为什么?你问我今天怎么样?今天天下太平,没事;如果你要是接触这些媒体,天下太乱。所以我这一生天天过太平盛世,真的是如此。我天天见到的都是同参道友,各个都是善人,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他怎么不快乐!怎么会不自在!由此可知,在这样的社会当中,我们能过太平盛世的生活,能过诸上善人俱会的这个美好的时光,都要自己能够一心制意,你就办到了。
『端身正念』,端是端正,守法、守礼,决定遵守《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的教诲,把它落实到生活,落实到工作,落实到处事待人接物,这就是端身正念。正念里面,尤其是念念不要离开阿弥陀佛,确确实实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心里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连父母亲人都不要了,是像这个样子,但是这是真正孝顺父母,真正对亲人好,为什么?我到西方极乐世界作佛,无论你在什么地方,我都能看到你,我都能照顾你,我都能帮助你,我都能孝顺你。万一去不了西方极乐世界,人一死了之后各人走各人的路去,再也碰不到,见面也不认识,这真的。现前我们常常聚在一起,缘分很深,如果有人给你做一次深度的催眠,你会发现,现在我们聚会在一处的人,好几世之前我们也在一起。缘是真的不是假的,知道有这么深厚的缘分,缘分一定要善,结善缘、结法缘。这里头要有智慧、要有德行,这个欲念要把它伏住,用智慧把它化解,佛法里面讲「烦恼即菩提」,把烦恼转变成菩提就对了。而且我们现在用的方法,是无比的殊胜、微妙,就是阿弥陀佛,无论是善念、恶念起来,立刻「阿弥陀佛」,都归到阿弥陀佛去。用一句阿弥陀佛把所有的念头都化开,这就是古人教人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如果你觉悟得迟,你就随著你这个邪念走了,那就造业。所以第一个念头起来,第二个念头阿弥陀佛,要养成这样的习惯,这叫真念佛,真管用。《金刚经》上佛说「降伏其心」,我们用一句佛号比什么方法都殊胜。只要这一句佛号念得熟,时时刻刻能提得起,这端身正念。
『言行相副』,这句话很重要,就是决定没有妄语、没有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我们要是听别人来挑拨是非,用什么方法去对待?看对方,对方有善根可以教,要劝导他;对方没有善根,一句话不说,阿弥陀佛,不必去辩驳,辩驳谚语所谓愈描愈黑,那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佛陀解决方法是默然,一句话不说,没有任何表示,守住自己的清净心,让外面的是是非非自然化解,这个好,这是真正智慧的方法。这是言行相副。『所作至诚』,无论对人、对事、对物,不怕吃亏,不怕上当,这是一定要学的。中国古人教人「吃亏是福」,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会不会上当?不会的,表面是上当,实在后面有大福在后头。我们学佛之后了解三世因果,才真正知道世间没有一个吃亏的人,也没有一个上当的人,没有占便宜的,为什么?来世要报,欠命要还命,欠债要还钱,还的时候还要付利息,你哪里吃亏,所以一定晓得因果通三世。我们在这个世间跟人相处心就平,对人、对事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是什么?没有私,没有私就公,没有分别执著就平。不肯吃亏,不肯上当,那个麻烦大了,来生还要讨命,还要讨债,你想想看,你要不轮回,你怎么能讨债还债?他在轮回里面。为了这一点债,为了这一条命,不能出轮回,你说你这个当才上大了,这亏吃大了。欠命不要讨命,欠债不要讨钱,我这一生才能到极乐世界去。你还要老是念著它,那就是念著轮回,这个道理不可以不懂。
后面这两句话好,『独作诸善,不为众恶』,大家都造恶,我一个人我不造恶,最后怎么样?我这个『身独度脱,获其福德』,你要到极乐世界不是得到大福德了吗?这个帐总得要算清。不要贪图眼前小利,小名小利那是魔,在那里诱惑你,让你在六道永远出不去。你要真能放下,真能舍得,对众生有利益、有好的事情多做,全心全力去做,没有后顾。做完之后没事,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就对了,那你就真正得大福德,大福德现前你才知道,是你意想不到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学习到此地。文殊报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时。诸修行门,无过念佛。”十方诸佛之所护念 娑婆世尊不请自说 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无上特别解脱之道—净土法门!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