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5集——手机学佛网

法师开示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25集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第三十页:

  疏【云何知先,繇生彼国,近事如来,如是大愿,庶可希冀,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以求愿往生为先务之急也。】

  什么叫做知先?这一番开示非常的重要。因为在我们这个世界,不要说是证果,就是开悟都相当不容易,为什么?悟门被二障、二执给堵塞了。烦恼障不但障涅盘,也障菩提,障菩提就是障了你的悟性,障了觉性;所知障障菩提,也障涅盘。涅盘是证果,菩提是大彻大悟。这两种障碍不容易断除,二障不除,要开悟实在是没法子!大师在此地劝勉我们要知先务之急,「务」就是要做的,首先我们要做的,而且得赶快去做,那是什么?就是发愿往生西方净土。所以,「知先」两个字很重要。『繇生彼国,近事如来』。我们只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亲近弥陀如来,我们的四弘誓愿才有希望真正能够达到。正如同古人所讲的,「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这一段《演义》里头有,是永明延寿大师所讲的,这几首偈子非常有名,叫四料简。

  演【永明四料简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铁磨,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禅净都没有,你要是修其他的法门恐怕不能成就,如果不能成就,那么三途恶道是没有法子免除的。

  演【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我们应当把开悟证果这个事情统统放在西方极乐世界。首先去往生,这是讲『求愿往生为先务之急』。先务之急是孟子所说的:

  演【孟子云: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尧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务也。】

  「知」是一切都明了。「务」,拿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所作所为。我们所作所为里头最紧要的,这就是「当务之急」。在本经里面讲,当务之急就是求往生;要求往生,一句佛号念到底就行了,这是比什么都重要。

  下面讲『守约』,前面当务之急晓得了,我们要求往生,怎样才能真正达到往生的目的?那么就底下守约了。

  疏【云何守约,良以观虽十六,言佛便周。佛虽至极,惟心即是。今闻佛名,一心执持,可谓至简至易,功不繁施。而万法惟心,心清净故,何事不办。】

  演【观虽十六,言佛便周者,十六观经,题曰观无量寿佛经者,以十六观法,不出依正主伴。】

  十六种观法都不出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主』就是教主阿弥陀佛,『伴』就是诸上善人。

  演【佛是正报,举正足以摄依。日、地、行、树、宝池等,无不摄故。】

  统统都包括在里面了。

  演【佛是化主,举主足以摄伴。观音、势至,乃至九品往生,无不摄故。】

  也都包含了。

  演【佛虽至极,唯心即是者。】

  至极是讲地位高到极处了。

  演【佛虽是万德果人。】

  这是证了果的人,证到究竟的果位。从理上讲:

  演【实不离当人现今一念。以心外觅佛,即邪魔故。】

  那就变成魔了。魔是什么?魔是折磨、障碍,障碍你证得一心。一心是不得已而说出这个名词,所以叫你不可以著言说相,不能够执著名字相,你才能够证得。你要是著了言说、名字,那就叫著魔。佛就是自己的真心,真心就是『现今一念』。我们现今这个念头非常之杂,许许多多的杂念都是从一念生的,一念是根本,一念是真实,二念三念叫妄想,不是真实。如果能够把二念三念舍掉,恢复到一念,真心就现前了。

  演【至简至易者,一心执持,至简而不繁,至易而不难,此守约也。】

  守约,就是一心执持名号。什么叫一心?简单的说,我们现今不起念头则已,一起念头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这就叫一心执持名号。千万不要转其他的念头,转其他的念头就错了。所以这个方法简单容易,决定成就,就看我们自己在二六时中肯不肯做。对於一切法,无论是世间法、无论是佛法,修净土的人是随分的修学,随分就是随缘,随缘随分,一点都不勉强,我们学得就很自在。为什么要这样学法?你才能够保持一心执持名号,晓得这个最重要,这是求生西方净土唯一的行法。宗门教下这些东西,我懂得,很好,不懂得也没关系,暂时可以不要懂它。永明大师讲过,「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宗门教下东西,我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去请教阿弥陀佛,这个就自在!何必要现在不断的去追求,障碍了自己的一心,把自己的正念破坏,结果怎么样?两头都落空,没有开悟,又不能往生,这才是可惜!所以要随分。

  还有一种方式,譬如我们这个经,我过去学讲经有过这个经历,准备讲稿的时候,到了这段经文讲不下去了,找参考资料也看不懂,你要是苦苦的去思索,恐怕把头脑都给弄坏,怎么办?统统放下,什么都不想了,念佛拜佛,念一两个钟点,心念得很静很静,拜个一两百拜,忽然这个意思就现前,就懂得了。这是每一个发心讲经的人都有这种经验。「净极光通达」,心清净极了,三宝的神力就加持上,这个意思就豁然贯通了。由此可知,一心执持非常的重要。

  演【万法唯心者,古云: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又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这是《华严经》上所说的。

  演【心清净故,何事不办者。既得其本,不愁其末也。】

  『本』是清净心,清净心现前,世出世间法不难通达。

  演【下文六句,正释此句之义。】

  哪六句?

  疏【刹那运想,依正宛然,举念欲生,便登彼国,是则难成之观,不习而成。】

  演【运想宛然者,谓三昧既成,想行树则行树明,想宝池则宝池现,想菩萨则菩萨在前,想如来则如来宛尔,以三昧心中随心现相故。】

  这个意思很容易明了。

  演【举念便登者,解脱长者言,我欲见阿弥陀佛,随意即见,是也。】

  这《华严经》上我们念过的。这种功夫从念佛得来的,只要一心念佛,念到功夫成片,这个境界就现前。功夫成片有三辈九品,上乘的功夫就到这个境界。此地讲的是『三昧既成』,这个标准是事一心不乱,可是在功夫成片上乘已经接近一心,这个境界就现前,然后你自己才真正能够证实「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把这个事情证明了。那么要见佛,只要心一起念,佛就在现前。要见菩萨,念头一动,菩萨就在现前。这个不是妄想,这是真实的。为什么不是妄想?因为你不是用妄心。妄想一定用的是心意识,是用的妄心,这是用的真心,不是用妄心。真心所现的是真实的境界,妄心所现的是虚妄的境界。所以,这个不是打妄想。这就说明了,你用一心执持名号的方法,可以能够成就和《十六观经》一样的境界。只要你念到一心,《十六观经》那个境界,不修,自然就现前了。如果用《十六观经》那个修行的方法,相当的不容易,很难成就。这是我们一定要好好的记住。

  疏【故以持名念佛,所守尤为要约也。】

  『故』是在此地做一个总结,我们这样才明白,持名念佛这是在所有法门里面最简单、最容易、最简约的行门,虽然它容易,可是成功高!

  疏【天如谓大圣悲怜,直劝专持名号是也。】

  『天如』是法师的德号,这也是位古大德。

  演【大圣悲怜者,天如云:观法理微,众生心杂,杂心修观观想难成,大圣悲怜,直劝专持名号。】

  这是事实。『大圣悲怜』,大圣是指释迦牟尼佛,特别的慈悲,怜悯众生。我们从观门里面下手不能成就,不如专持名号。所以在本经『直劝专持名号』,意思在这个地方。底下说这个名号功德利益不可思议:

  疏【举名者,佛有无量德,今但四字名号足以该之。】

  这四个字「阿弥陀佛」,它的意思是无量觉,确确实实是把无量智慧德能统统包括在四个字之中,也可以说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统统含摄在其中,一个也不漏,所以才称之为法界藏身阿弥陀佛。下面给我们解释:

  疏【以弥陀即是全体一心,心包众德,常乐我净,本觉始觉,真如佛性,菩提涅盘,百千万名,皆此一名摄无不尽。】

  这是说这一句名号的内涵,它所包括的一些意思。这几句诸位看《演义》,这也是这一段里面要紧的地方。首先我们一定要明了,这个名号就是自己全体一心,就是自己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是对个人讲,就是自己。如果把范围扩大来讲,这个名号就是全体法界,何以故?因为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自己一心变现之物。自己是个小法界,外面是个大法界,大小不二,自他一如,所以这一句名号是法界全体的总名称。

  演【弥陀即是全体一心有二义:一者,阿弥陀佛即是全体一心,以佛复本源究竟觉体。】

  复是恢复。什么叫成佛?成佛无非是恢复他的本源究竟觉体,只是如此而已。如果我们现在自己也恢复本源究竟觉体,就称之为佛;未能究竟的恢复,这是菩萨;完全是迷惑颠倒,就叫凡夫。

  演【故起信云: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

  「起信云」,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告诉我们。「离念相者,等虚空界」,这是说你自己的心,如果你的心要是清净了,你这个心跟虚空法界是相等的,一样大,一样的清净,一样的不可思议。如果你心里面有念,有了念头那就不行,你的心量就很小很小,不能等虚空界。「念」是什么?「不觉念起,而有无明」,念就叫做无明,这个念,佛经里面常讲的分别、执著、妄想,起这个念,这个念也就是唯识家所讲的心意识。第六意识分别,第七末那执著,第八识落一些印象种子,使我们的心原本是等虚空法界的,现在自己画上许许多多的界限。在理上讲,这个界限是虚妄的,这个界限不是真实的,虽是虚妄,但是它起作用,这个作用障碍了你全体大用,变现出六道轮回,在这里面受著一些无妄之灾。佛法教给我们的,就是要恢复本源究竟觉体,所以把这事实的真相给我们说出来,希望我们觉悟,希望我们离一切的分别执著。《起信论》讲得非常具体,「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离言说相,就是离分别;离名字相,就是离执著;离心缘相,就是离一切妄想。那么你的觉性,也就是你的真心,就与整个法界合而为一。「无所不遍,法界一相」,这就是《华严经》所讲的一真法界,净土里面所讲的实报土、寂光土,因为它本来是一相,所以必得一心才能够证得,这就是「如来平等法身」。我们常在经上读到,诸佛如来证得清净法身。

  演【夫法界一相,是离念之心体也。】

  由此可知,我们的真心,真心的本体原来就是法界,法界就是一心的总相。离开一切分别执著妄想,那个心就是法界。不但是法界:

  演【而即是如来,则如来岂不是全体一心。】

  这是第一个意思,跟我们解释阿弥陀佛就是全体一心,就是一真法界。

  演【二者,阿弥陀佛四字,即是全体一心。】

  四个字,真正不可思议!诸位要是把这一段完全通达,你才真正明了阿弥陀佛这四字名号不可思议!你才肯真正发心一心执持,再也不会把它放松。阿弥陀佛这四个字就是全体一心。

  演【此四字在我心中,明明历历。】

  明明历历就是现在所说的清清楚楚。

  演【迥然独照。】

  用佛的名号,佛的名号就是自己的真心,就是法界的全体。这四个字,诸位想想,与密宗所说的三密相应有什么差别?口持咒、手结印、意观想,三密相应。我们今天念这句阿弥陀佛,这句阿弥陀佛,我在《心经》里面告诉诸位,就是「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念这句名号就是持咒,比密宗的持咒高明多了。诸位千万不要再去想,我要持这个咒那个咒,什么都用不著,哪一个咒也没有这个咒灵,哪一个咒也没有这个咒简要。你念这句名号,用什么观想?你就想到这个地方的意思,这就是最殊胜的观想。手结印,合掌放掌都是这个意思,合掌的时候表一心,放掌的时候表法界。

  演【四字之外无我心,我心之外无四字,岂不是全体一心。】

  这个话说得非常的明白。下面这个意思说得更圆满:

  演【又复真念佛者,唯色唯心,唯观唯境。】

  我刚才把这个譬喻做密宗的持咒,你看看是不是?所以这一句名号不容易念!一定要会念。会念,很快的就成就;不会念的,念一辈子都没有消息。唯有一心执持,声声与观境相应,这个功能才能够伏烦恼、断烦恼,才能够破无明、证法身。所以我们在前面给诸位提示过,这四字名号里面,声声都要具足三学三慧三资粮,而且还给诸位提示过,这一句名号声声具足六度万行,一点都不假,因为它是全体一心。

  演【一名一字,无非实相,岂不即是全体一心。】

  这是大师在此地说出,阿弥陀佛即是全体一心的两个意思。

  演【心包众德者。】

  这个『心』就是前面所讲的全体一心,无量无边的德能统统包括在其中。这里面说了许多佛学名词,有个简单的注解,这个对於初学佛的人来讲很重要,特别是学讲经的同学。这些名相,大师在此地用很简单的字句来注解,真是注得简要详明,请看这个文:

  演【以真如体中,具足无漏性功德故。】

  无漏性就是真性,就是真如本性,本性里面具足无量无边的功德。

  演【此心不为三际迁流曰常。】

  这是先跟诸位讲「常乐我净」这四净德。什么叫『常』?三际是过去、现在、未来,换句话说,就是时间,不会随著时间改变,永远是这个样子,永远不会变的,这叫常。

  演【不为二死逼迫曰乐。】

  凡夫的六道分段分死、二乘菩萨的变易生死与真性都不相干,换句话说,与一心不相干。只要你到了一心,你就没有生死。二心有生死,一心没生死,所以叫你一心执持名号就能够了生死超三界。二心会被三世迁流,一心超越三界,超时间、超空间。现在西方有一些科学家、哲学家正在推断,宇宙空间不只是三度空间、四度空间,可能是无限度,这些推想与佛法所讲的相当吻合。这些科学家始终在想,如何能够突破三度空间进入到四度空间,或者突破四度空间进入到更高维次的空间,这才可以到达未来,也可以回到过去。佛法早就有了方法。这些科学家们很聪明,很可惜他们没有缘分能够遇到佛法,如果遇到佛法,我想他们一生当中一定能证果,一定能开悟。佛法用什么方法突破三度空间、四度空间?用一心,一心就突破了,才能真正见到宇宙万有的本来面目。

  演【具八自在曰我。】

  『八自在』是经中所说的,自在是不是仅限於八种?不止,八自在只是略举而已。我们限於时间,不必一条一条的说。譬如自由,我们今天能不能得到自由?一切境界当中不能够随心所欲,这就是不自在。我们哪一个人不希望自己长生不老?一天比一天衰老,这就是不自在。我们为什么得不到自在?那是因为我们有分别执著妄想,三心二意,乱心用事,所以把本来的自在,自在就是解脱,解脱用现在话讲就是自由自在,失掉了!也是一心就恢复。所以心愈清净你就愈自在,心不清净,想得自在那是不可能的。

  演【离五住污染曰净。】

  这是五住地无明,是讲的三界六道的生死根本,也就是我们常讲的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根本无明,你把这个全都断尽,这叫『净』。这是介绍常乐我净,这在佛法里叫四净德,是我们一心里面本来具足的。可见得常乐我净是有,不是没有,迷的时候统统失掉,常乐我净这四种境界全都没有。迷是什么?二心就是迷,一心就是悟。只要你念到一心不乱,这四种清净之德就恢复。法身有常乐我净,般若里面有常乐我净,解脱里头也有常乐我净。以下几句出自《大乘起信论》:

  演【本来妙明曰本觉。】

  『本觉』是我们清净心本来具有的觉性,不是外来的,有没有失掉?没有失掉。每个人天天在用它,虽用它,自己不能够觉知,这就是迷了。我们眼见色,古大德常说,第一眼见的时候是本觉见、觉性见,为什么?第一眼接触的时候,你还不带心意识,你还没有用分别执著妄想,都没起来,眼睛一睁开见到外面境界,这就见性见,这是一心。可是速度太快,比电流不知道要快多少亿万倍,第二念就迷了,就起了分别执著。由此可知,诸佛菩萨始终能够保持第一个见,保持它不变,这就叫诸佛如来。第二念就变了,这叫凡夫。你要问,无明从哪里起来的?你自己应该知道,无明无始,没有开始,而是你念念在迷,不是说过去起的无明把现在境界迷住了,不是的,念念迷。诸佛菩萨念念觉,不同的就在这个地方。

  演【方始出缠曰始觉。】

  『始觉』就是讲修行的位次,菩萨的地位,从初发心到成佛统统叫始觉。为什么?每天都有新的觉悟。所以佛在示现成佛的时候,你看《大方广佛华严经》上讲的「始成正觉」。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始成正觉,到成佛还叫始觉,他开始成佛。譬如初住菩萨,他开始证得初住;到二住,他开始证得二住,一个阶段一个阶段都是开始。好像念书,每个学期上第一课,开始,我这个学期才开始。你再细细想想,每个月呢?每个月第一天,这一天才开始。每一天呢?我今天早晨才开始。念念都在开始!

  如果将五住地无明破尽,那时候本觉跟始觉这个名字都没有了,因为本觉跟始觉是相对建立的。到了如来果位上,这些名相全都没有了。再要有这些名相,那就退转,又迷惑了。迷人才要建立这些名相,悟的人没有。所以说:名可名,非常名。要记住!佛菩萨为什么教我们离名字相的道理,希望用这些名字相帮助你觉悟,可不能执著,一执著就变成悟门的障碍。

  『方始出缠』,缠就是无明烦恼,超出了,这叫始觉。可是超出一定要与本觉相应,才叫始觉;否则的话这里头有邪觉,不是正觉。很多的外道,他们也修行,甚至於很多功夫不错。譬如前天有个同学跟我说,他接触一些外道,许多外道功夫学得不错,修到灵魂可以离开身体。灵魂离开身体,他可以接触到古人,几百年前、几千年前的人,他都能见到。他问我,以佛法来讲,这个功夫到什么境界?朱镜宙老居士写的《八大人觉经讲义》,你们看看就会觉悟。他写了一段故事,他的岳父章太炎先生是民国初年国学大师,他在世的时候曾经做过东岳大帝的判官,相当秘书长一样,管五个省。晚上他到阴曹地府上班,见到唐朝时候的人、汉朝时候的人,他读书读得多,历史上那些人都还在,还常常见面。他自己是个学者,跟他们在一块讨论文章,他就能够见到古人。这证明佛经里面讲得不错,鬼寿命长。佛经上讲,鬼的寿命差不多是一千岁,计算的方法,我们人间一个月是饿鬼道的一天。鬼的寿命以人间来讲是几千万年,寿命相当长!你明白这个事情,灵魂出窍修的什么功夫?叫鬼功夫,与佛法不相干。

  鬼功夫好的能够到四王天去游览,忉利天没他的分,四王天以下到饿鬼道,他的功夫不过如此而已,不值得一谈!世间人好奇,以为能跟鬼打交道就不得了!跟鬼常常往来,将来自己必定堕饿鬼道。跟佛菩萨常常往来,你才能成佛菩萨。三界之内,孔老夫子说得很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跟哪一道志同道合,交往久了,他自己必定入那一道去。学佛的人要有智慧,要明了通达,不为外境所迷。这个世间,《楞严经》上讲得太清楚,妖魔鬼怪常常附在人身上作祟,被附著的人他自己不知道,以为他的能力很大,有神通。鬼神附在身上,小通!大的能力就没有了。所以众生好奇骛怪,不愿意修学正法。

  诸佛菩萨有大神通,决不以神通作佛事,哪一个佛菩萨都是以正法教人。神通做佛事会发生误会,为什么?佛魔不分。魔都喜欢用神通作佛事,佛跟魔决定不一样,佛是决定以正法来教学。一个是正法,一个是搞神通,这是佛跟魔不一样的地方,特别是在末法时期。《楞严经》后面一卷半的经文讲五十种阴魔,统统是以神通来表演,来摄受一切众生。佛不如是,佛是教你修三皈依,教你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教你老实念佛,修到一心不乱,教你守本分,规规矩矩,这是佛法。所以佛法一定要觉,不能迷。

  演【不妄不变曰真如。】

  妄是假的。它不是假的,而且决定不改变,永远是这个样子,才叫做『真如』。体是真如,相也是真如,作用还是真如,诸位细细在这个当中去体会。

  演【离过绝非曰佛性。】

  『过』是过失,无明、邪见、烦恼,一切的染污,他统统没有。『非』是一切错误,全都离绝了,这叫『佛性』。「佛」是印度话,翻成中国字是觉,佛性就是觉性,觉性里面正如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尘埃就是比喻过非,没有过非。

  演【诸佛所得之智曰菩提。】

  『菩提』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是「觉」的意思,也就是经上常讲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们将它翻译作「无上正等正觉」,这是诸佛所得的智慧。

  演【诸佛所证之理曰涅盘。】

  证什么理?一切法不生不灭。无有一法不圆满,法法圆融,不但是圆满的相,而且法法都是清净寂灭相,这叫涅盘。我们先看底下这一段注解,然后回过头来再看文:

  演【四谛者。】

  这都是最简要的小注,注得非常好。

  演【苦集灭道也,苦为逼迫相,集为招感相。】

  「相」就是样子。什么是『苦』?身心受到逼迫,心有忧愁,身有痛苦,这是逼迫之相,这个叫苦。『集』是招感相,招集什么?有烦恼,便起惑造业,业有招感性。惑是什么?对於自己、对於境界,真相不能明了,这是迷惑,迷惑之后就妄动,这就能招集感应种种业报,这种相就是招感相。

  演【此世间因果也。】

  集是世间因,苦是世间的果报。

  演【道为可修相,灭为可证相,此出世间因果也。】

  『道』是可修相,可以修学的。「道」是理论、方法,可以依照这个理论方法来修学,所以它的样子是可以修。『灭』是可证相,可以契入,可以证明。「灭」是灭一切苦,灭一切集。换句话说,苦集不是真实法,迷了就有,悟了就没有。道与灭是出世间因果。

  演【此四谛通大小乘,有生灭、无生、无量、无作。】

  四谛法在佛法里面是根本法。生灭四谛是藏教的、小乘的,无生四谛是通教的,无量四谛是别教的,无作四谛是圆教的。《华严经・四谛品》所说的是无量四谛,虽然华严是一乘圆教,可是《华严经》「四谛品」却是用别教来说,就是讲无量四谛,因为无作四谛没法子讲。懂得无量四谛,前后都能够通达。

  演【四教不同,然四谛是境非行。今云行者,举所观之境,显能观之行也。】

  这个意思我们特别要留意,要把它认识清楚,再回过头来看疏里面的文,这就好懂了。

  疏【以弥陀即是全体一心,心包众德,常乐我净,本觉始觉,真如佛性,菩提涅盘。百千万名,皆此一名。】

  这个『一名』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把所有这些名字统统包括尽了,譬如中华民国是我们的国号,我们讲某省某县都没有离开这一国。阿弥陀佛是一心全体,说常乐我净,说法身、般若、解脱,说本觉、始觉,说菩提、涅盘,不管你说什么,千经万论里面所说无尽的名相,都离不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大总持法门,我们应当相信。所以,这个名号摄无不尽!不但显教所有经论法门统统在其中,密教一切经论法门也包括在其中。我再告诉诸位,世出世间哪一法离开了一心全体?你要是明白这个,什么道都不要修!你喜欢搞外道,它也包括在里头,基督教、天主教、一贯道也包括在里头,没有一样东西出了一心全体之外,一句阿弥陀佛统统包括了。修什么好?还是修阿弥陀佛好,因为修阿弥陀佛什么都得到了,修其他东西只能得到一部分。修灵魂出窍,顶多修个鬼王,鬼里头能够享福,比较自在不受约束,还是饿鬼道!为什么不修阿弥陀佛?这是说出来这一句名号的功德不可思议。

  疏【专持者。】

  这叫你一心专持。

  疏【众生学佛,亦有无量行法。】

  这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行门八万四千,不是一种!

  疏【今但持名一法,足以该之。】

  这是我们应该有的认识。

  疏【以持名即是持此一心,心该百行,四谛六度,乃至八万四千恒沙微尘一切行门,摄无不尽。】

  统统都包括了。蕅益大师说,只要我们把一句阿弥陀佛念熟了,三藏十二部经统统在里面,一千七百则公案也在里面。禅家讲一千七百公案是讲《五灯会元》,这是举一个例子来说,禅也在里头,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这是讲戒,律宗,三藏十二部教这是讲教下,教下、禅宗、律宗全在里头。不但是佛法大小乘十宗,就是世间所有的外道,哪一样能够出一心之外?所以一句阿弥陀佛念熟了,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得到,为什么还要见异思迁?搞这个法门,搞那个法门,那都是不懂如来真实义,换句话说,不通佛法。通达佛法的人绝不干这个傻事情,决定是一门深入。一门就是一心执持名号,什么都成就,什么都得到,何乐而不为之!

  疏【故名守约。】

  这叫守约,是真正名副其实的守约。我们讲「赞经」第一个大科讲完了,到这个地方是一个大段落,我们今年就讲到此地为止。

资料恭摘: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十五集)  199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025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