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手机方便访问本站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136集)——手机学佛网

法师开示专题部: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首页常用经咒学习: 回上一页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136集)  

  老法师:好,我们开始。

  学生:尊敬的师父上人,诸位老师学长,阿弥陀佛。惭愧弟子越溪今天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拯救世界的中国传统文化—李约瑟、罗素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一、开篇—仁爱、祥和带来幸福

  一九二二年,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罗素,在访华讲学之后写下了他的名著《中国问题》:「中国人摸索出的生活方式,已沿袭数千年,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追求速度效率导致的破坏,最终只能带来毁灭,而我们的文明正走向这一结局。因此需要借鉴一向被我们轻视的东方智慧。」这是罗素在中国实地考察之后得出的结论。出生於一八七二年的罗素,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之一,也是西方最著名的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一九二O年夏,罗素在伏尔加河畔目睹了工业化给当地人带来的绝望和麻木,深深的感到整个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文明的危机,他因而期待著中国文明给世界带来新的希望。次年,罗素赴北京讲学,期望身临其境以了解中华文明。一年后,他感叹道:面对谦卑、忍耐、豁达、仁爱、智慧的中国人,像他这样的知识渊博的哲学家,原来是无学可讲的。他谦卑的说,自己是到中国来学习的。

  三十三年后,同样来自英国的科学家、汉学家李约瑟在《四海之内:东方和西方的对话》中说道:「现代社会有许多工具、设备都可以拿来为我们所用,可是我们唯一缺少的只是一点仁爱的精神。所谓仁爱就是自愿的以同情和体谅的态度对待普罗大众。这种仁爱的精神就是世界和平的希望所系。只有真正把人民的需要放在第一位的人,才能具有这样的仁爱精神。在这一方面,中国人负有重大的责任去教育世界上其他各国的人民,因为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政治经验。我们在孔子的传统思想中,还可以找到不少有益的东西,正如在十八世纪,传统中国的经典著作译成拉丁文之后,震动了整个世界,人们这才意识到,世界上还有一种超脱现实之上的道德规范,还有一种源远流长的伟大文化,不是建立在原罪的基础上。」

  李约瑟是中国人最为尊重的汉学家,被誉为中国人的老朋友,五十多年来,他索隐钩沉,终於梳理出中国两千多年间的科技史,此为有史以来的首次创举,他开创了编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事业,至今仍由他的学生们继续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以世界文化的视角,阐述古代灿烂的中华科技文明,使人们深刻感到中华文明对於世界文明的宝贵价值。为了进行中国研究,李约瑟创立了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在他生命最后的一九九五年,他告诉大众,自己确信中国能够再度崛起,一个拥有如此伟大文化的国家,一个拥有如此伟大人民的国家,必将对世界文明再次做出伟大的贡献。同年三月二十三日,李约瑟在临终前一天,还让人给他朗读有关中国的资料;在说不出话的最后一刻,还在努力念出China。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对於人类深沉、真挚的赤子之心,令人动容。李约瑟的老人言具有高度的警示价值,他所说的再度崛起,是指中华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复兴,这个文化之所以能够惠利天下,其表现便是能够让普罗大众人人心存仁义,家家生活祥和。如果说罗素发现了中国传统谦让、祥和的生活方式,能够给整个人类带来真正的幸福,李约瑟则进一步说明了幸福生活的根本所在,让心中充满了仁爱、遵循道德规范去生活、以坚信本性本善的心待人接物,并本著仁民爱物的思想来办政治。

  中国童蒙教材《三字经》,第一句话就教小朋友「人之初,性本善」。因为本性本善,所以心存仁爱、谦和包容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是全球各族人民所共有的。人类宗教教育的核心就是爱,《圣经.约翰福音》说神爱世人(《约翰福音》3:16);《古兰经》说:真主安拉,他是至仁的,他是至慈的。(《古兰经》59:22)。西方人常常将孔子和儒家教育誉为虽不是宗教,却与宗教教化起到了同样安定社会的作用。这是因为传统中国儒家的孝道,扩展开来就是将整个人类视为一体,恭敬爱护一切男女宛若父母双亲,这种博爱的精神与宗教教育相合。所以,李约瑟用《论语》的一句话总结了他一生的中国研究,「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现代科技高度发展,全球化成为必然的趋势,原先老死不相往来的族群,如今经常会面;原先各自在不同地区发展出来的宗教传统,现在成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邻居。此刻,罗素的发现以及李约瑟的总结,便突出显示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仁爱存心、诚敬谦和的生活态度,能够让多元文化的世界彼此真正团结,情同手足。

  二、传统文化的人生教育—人人知礼义

  罗素所处的一九二O年代的中国,是传统中国和现代中国的转折点,传统文化教育、家庭教育尚未完全消失,现代工业化社会还未形成,因而罗素得以亲身体会到传统文化巨大的教化力量。因为有了这一番亲身经历,罗素感叹自己名义上是执教中国,实为中国所教化。值得注意的是,真正在中国教化罗素的,不仅仅有知识分子,还有那些不识字却深明大义、心存礼敬的普通老百姓。一九一O年代,一位在中国工作的苏格兰人请了一位中国苦力做仆人。这位仆人喜欢赌博,让他的苏格兰雇主非常看不起,理所当然的觉得他道德低下。然而,当苏格兰人在一个偏僻的港口染上伤寒,身边没有一个朋友愿意照顾他的时候,就是这位不识字、看上去不道德的中国苦力,对他全心全力悉心照顾直到康复,无怨无求。苦力对生病的雇主危急时刻不离不弃,充满爱心雪中送炭,让这位苏格兰人深受感动,他感叹:就算是我的亲人、最好的朋友也都没有对我这么好过。像这位苏格兰人一样,很多在晚清和民国初年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都非常喜欢和中国人相处,他们不约而同的感到中国人厚道、有爱心。正因如此,晚清的国学大师辜鸿铭认为,接受了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因果教育的中国人,才算是真正的中国人,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文盲,无论是地位崇高的政要还是草根阶层的百姓,真正的中国人就是有著赤子之心和成年的人的智慧,过著心灵生活的一群人。

  中国人的精神乃是一种永保青春的精神,是族类不朽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心灵与理智的完美和谐。虽然有著高度智慧却依然赤子之心不改,这是孝道,是父子有亲的具体体现;因为侍奉双亲孝顺,故能对工作忠心耿耿,事奉病重的雇主宛若孝子事父,这是老吾老及人之老,是孝义;虽然重视精神与情义,待人处事却依然不失理智,这是爱敬存心,是真诚恭敬的具体体现。罗素感到这才是人类的未来所系。他说:中国人温文尔雅,他们所要求的只不过是正义和自由,比起西方文化,他们的文化更能使人类快乐。中国人从上层社会到底层百姓,都有一种冷静安详的尊严。他们在社会上形成互相尊敬的风气,每个人都有面子,即使最卑贱的乞丐。如果你不想违犯中国人的伦理准则,那就连乞丐也不能侮辱。

  三、谨慎发展科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谋远虑

  因为爱敬存心,传统文化教育下的中国人,尤其是领导人和社会精英,常常是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所以,传统社会的君臣上下,无不热爱和平、寻求和谐,在处理关乎社稷、国计民生的大事时,所考虑的是要对千秋万代的子孙负责。罗素对此非常钦佩,他说:中华民族是全世界最富忍耐力的民族,当其他民族只顾及到数十年的近忧之时,中国则已想到几个世纪之后的远虑。罗素说:中国人的思考单位,不是十年而是万年。遗憾的是罗素一九二O年代所接触到的中国人,李约瑟在一九五O年代已经不多见了。中国在此三十年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在遭受日本侵略之后,中国普遍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家族,更疏忽了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教育是文化的生机,失去了圣贤教育,传统文化就面临断层的危险。这个后果在今天已经看到了,因此恢复传统文化的教育已是当务之急。

  在这个背景下,李约瑟提出著名的「李约瑟之问」(也称李约瑟之谜),引发巨大的反响。李约瑟问: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通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研究,李约瑟发现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於中国的文官教育制度、官僚管理制度,能够自发的遏制科技发展。这个发现显示出古代中国在管理人类事务上的真实智慧和深谋远虑。

  汤恩比博士在晚年,深深感到科技发展将巨大的压力加诸於社会、人心之中。他在《在未来中生存》一书中引用了这样的话:技术进步为人类创造出巨大的财富,但是我们已经开始为此付出代价,而且代价之高,已经达到了不得不警戒的时候了。自然资源消耗殆尽,人类失去幸福、惶惶不安。师父上人曾指出,过分追求速度将给人类带来毁灭,毁灭人类的是速度带来的心浮气躁与理性缺失。人类失去理智,就是地球末日。一味发展科技带来的另一个问题,便是物质进步所引发的贪欲膨胀,崇尚竞争与疏忽宗教教育、圣贤教育所造成的道德沦丧结合在一起,就会引发世界大战。核子时代的战争,必然毁灭整个地球。由此看来,大约一千九百年前的张衡,为后世中国的科学天才做出了一个最有智慧的榜样。虽然他是旷世奇才,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等,但是他却十分注重研究《周礼》,制定汉家礼仪,并努力弘扬因果报应的道理。他郑重警示皇帝与朝廷,务必正确对待天灾,因为道德沦丧是天灾真正的原因。并且他在晚年致力於制礼作乐,重视德行教育,而且放弃了科研,不将其学问传给后人。张衡之后的科学天才,也非常谨慎的传承学问,甚至在离世的时候,将自己毕生的研究销毁掉。原来这样做不是因为愚昧,而是为了爱护子孙后代,让他们不至於因为盲目追求科技发展之短期利益,而将整个地球破坏殆尽,这就是中国古人的深谋远虑。

  汤恩比对此也与中国古人的看法相同,他说:人类为了追求幸福而发展科技,但是其结果却让人们普遍失去了幸福感,让自己成为科技的奴隶。因此,汤恩比在晚年提出,为了避免自我毁灭,必须把世界统一起来,通过文化和宗教教育,将整个人类统合在一起。他认为能够承担这个重任的,便是中华传统文化。这个结论是所有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有识之士之共识。李约瑟在一九五五年也提出:中国以及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迫切的需要向孔子、老子和墨子学习。遗憾的是李约瑟提出这个观点时,中国正在经历一系列的政治运动,及至一九七O年代,汤恩比提出中华传统文化能够拯救世界时,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所以,西方的学术界普遍视之为迂阔。此时,学术界早已将中国传统文化比拟古埃及文明,灿烂美好但却与现代社会毫无关系。现在这种思想已经影响到国人,许多现代的中国人将传统贴上封建的标签,就置之不理了。

  四、中华传统文化属於全人类

  中国在一百年间出现如此巨大的转变,看似匪夷所思,其实早已被百年前的辜鸿铭先生所预见。中国从晚清开始出现的西化的风潮,使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人愈来愈少,辜鸿铭感到如果西化不能得到遏制,这些有著良好的家庭教育,接受了伦理、道德和因果教育的真正的中国人,最终很有可能会在世界上消失。他因而撰写《中国人的精神》一书,以期他日能够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国人够恢复传统的精神。李约瑟、罗素和辜鸿铭这些学贯中西的前贤,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告诉我们,中华传统文化能够给世界带来持久的安定和平、真正的繁荣昌盛。其所依据的,便是中华文化有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的圣贤教育。这个教育不只属於中国一家,更是全世界、全人类共有的宝贵遗产。德国伟大的诗人歌德曾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唯有两种和平的力量,即义与礼。辜鸿铭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正是在於它义、礼并重,他说:欧洲人以《圣经》为蓝本,建立了现代欧洲文明。《圣经》教导欧洲人要热爱正义,要做一个真正的人。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但教人要热爱正义做好人,更要做一个识礼的好人;基督教教人们要爱人,中国人则教育人们要爱之以礼。

  传统文化义礼并重的教育,让中华民族从不好战,却反而坚不可摧。罗素观察中国历史,指出中国人因为天性和平而多次不敌外族入侵,遭遇外国人统治。然而,最终结果便是中华文明反而让其征服者因感佩而生欢喜,因欢喜而效法,因效法而最终成为中国人的一部分。因此,近代国史权威陈寅恪先生指出,中国人这个概念,从两千年前的汉朝开始,就是一个文化的概念,与肤色种族无关。也就是说,中国人的真正含义,就是喜欢仁爱和平,慕求孝悌忠信、重视礼义廉耻的人们。这一群人本身就是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因为种种历史因缘,大家走到了一起,互相包容、彼此尊重,并以中国人自称。所谓中国,字面的意义便是中间之国,由於视角不同,每个国家皆可成为中间之国。这个名称与佛法之主伴圆融十分相应。每个国家都可以成为中心,其余为辅,每个国家都是第一,人们因为慕道而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共同体。神圣的天主十诫的第一条便是孝顺父母;天主教《玫瑰经》赞颂圣母玛利亚的谦卑;先知穆罕默德教导人仁慈与敬信;伟大的基督教和锡克教讲求兄弟姐妹之情义;德国大诗人歌德重视礼义;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迪长老讲求廉耻。由此可见,十二德目与其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结,不如说是整个人类文明道德标准的总结。

  正因如此,在二十世纪初,东西方文化在中国腹地刚刚交会时,罗素不无惊奇的发现,久居远东其他地方的英国人,多年后一如故我,但是久居中国的英国人,会渐渐获得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价值标准。所以,罗素对於中国将最终走出历史的困境,给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与秩序充满了信心,他说,中国人坚不可摧,禁得起等待。现在那些自称为文明的国度,互相残杀,最终将只剩下那些爱好和平的国家。李约瑟则进一步期待著世界能够融为一体,从而永远消弭战争。他与历史学家汤恩比一样悲天悯人,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巨大的价值。科学家出身的李约瑟,认为现代科学对人类文明所起的最大作用就是使整个世界统一起来,而当前人类最重要的任务,莫过於使欧美文化与中国文化融合在一起。我们愈深入的研究这两种文化,就愈深刻的感到它们就像两个不同的作曲家所谱写的两部交响曲,而其基本旋律却是完全一致的。

  五、汉字和文言文—实现全球大同的沟通媒介

  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在期待世界大同的时候,特别指出统一所必须的条件之一,便是不同的族群之间能够实现有效沟通,为此就要有一种世界语。他认为中文将是一个理想选择。这一点是基於中文做为表意文字,能够实现超越时空的交流、保存和继承重要的智慧遗产而言的,这个特殊性同时得到了李约瑟与罗素的重视。李约瑟说:使用字母文字的文化有一个严重的内在缺陷,那就是缺乏稳定性。希腊人、罗马人和阿拉伯人这些使用字母文字者,其文化无一不由盛极而衰。造成这种现象的部分原因自然是字母语言的过分流动性,因而不能保存具体确切的思想观点。这些族群的知识如奔涌的瀑布而非浩瀚的海洋,其思想之丰富无人能比,而放弃有价值观念的速度之快,也令他人望尘莫及。因此,李约瑟对汉字与文言文之延续性感到十分惊叹,并用科学方法对它进行深入研究。如果文明盛极而衰是难以避免的历史规律,那么用什么方法保存智慧的传承,从而让一度灿烂的美好文明不至於毁灭?能不能让古老的文明一脉相承、老树新枝、根深叶茂?这便成为胸怀天下的智者所关心的重大问题。

  在研究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时候,李约瑟和汉学家高本汉(Karlgren)将文言文比喻成为古代的世界语。高本汉说:一千多年来,文言文一直是一种人为之物,而且尽管有那么多格调的变化,这些年代以来,它基本上是一样的。一个人一旦掌握了它,他所读的诗,无论是在基督时代写的,还是在公元一千年以后写的,或者是昨天写的,从语言学观点上看,对他都是一样的,不管是什么时代写的,他都能理解并欣赏它。所以汉字和文言文,这个古老的文字有一种精炼、简洁和玉琢般的特质,给人的印象是朴素而优雅、简练而有力,超过人类创造出来的表达思想感情的任何其他工具。如果汉学家能够看到近代出土的上古礼器铭文,他们就会很开心的发现,文言文在历史上的确就是世界语,它是使有著各种文化背景、语言不通的人们,彼此成功交流的最有效、最简洁而不失优雅的方式,也是华夏这个中间之国得以形成的重要助力。汉字与文言文所昭示的是人文的精神、是自然的大道,故四方人民,对文言文所记载的宇宙人生的真理,皆能产生共鸣。

  六、结语—世界文化暗合道妙

  西元三世纪初,出生於埃及的古罗马哲学家普罗提诺(Plotinus,公元204-270)提出一(The One)的概念,指出万物生於一,此为至善。一个多世纪之前,中国的许慎(公元58-147年),在家中奋力继往圣之绝学,将古人关於造字的资料汇成《说文解字》,书中第一个字便是一,许慎释之为「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二人从未面谋,却英雄所见略同,是为大道归一,放之四海而皆准。罗马与汉朝,多次派使节翻山渡海以求彼此沟通而最终未能握手,然而其精神,却无需沟通就能遥相呼应。可见古今中外所有伟大的文明,究其根本是暗合道妙的,其基本旋律也是完全一致的。普罗提诺和许慎,虽然所言皆是道,但是前者所写的文字今人读不懂;而后者所书之文言,今人可以理解。师父上人说:汉字和文言文,是有史以来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此中可见。

  《礼记》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被两千年之后的李约瑟所领悟,而著书《四海之内》,以期待早日实现孔子所言之「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上古至晚清所传承的家庭教育,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使人民自发成为爱敬存心、遵纪守法的好人,大家彼此信赖、互助互爱、互相配合而无需军警维护社会秩序,这使罗素和辜鸿铭赞叹不已。所谓中国人的精神,原本是人类所共有的美好特质,辅之以良好的家教、尊严的师道以及互敬互爱的社会教育,则人人可以成尧舜,代代可以出圣贤。是故,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既是属於世界的珍贵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各民族伟大传统的具体体现。弘扬传统文化的教育,必然能够给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安宁与幸福。

  以上是弟子学习李约瑟和罗素著作的一点粗浅心得,因为缺乏恭敬错漏之处恐怕很多。恭请尊敬的师父上人,诸位老师学长教导,十分感恩!惭愧弟子越溪顶礼敬呈。

  老法师:我想大家听了越溪这份报告,会对中国传统文化信心增长、坚定。如何我们将它发扬光大,在今天这个时代,确实真正省悟过来明白的人并不多,大多数的人还是不认识,这个对於文化复兴有很大的阻碍。确实我们要不肯真干,不能够忍辱负重,传统文化非常可能在这一代就消失了。这个使命是非常严重的,国家灭亡不怕,有复兴的时候;文化毁灭,这根就断掉了,这才是真正可怕。

  为什么会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我想大家都能够看到,这是近代教育没人管了。中国一直到跟日本人打仗之前,或者是在战争期间,中国老百姓普遍的对於传统文化还有信心,战争之后,到这半个世纪,信心丧失了。为什么丧失?教育没有了,没人管了。家庭因为战乱,因为战后的竞争,西方人引进来的竞争,中国家庭教育没有了,学校教育也没有了,没有真正的老师。从前私塾的老师,把学生像子女一样看待,他真负责任,师徒真的是如父子,有那么样的感情,所以这有爱、有敬、有义、有礼。这个东西现在不见了,抗战胜利之后没有了,学校不教了。

  社会教育,二战之后没多久,科学进步得非常快,尤其是大众传播这方面,开始有了电视,有了网路。国家疏忽教育,国家重视财富,重视经济的发展,把教育丢掉了,整个教育被媒体取而代之,这是一个无可奈何的现象。我记得我们年轻的时候,跟方东美先生学习,那个时候我二十五、六岁。方老师常常讲,因为有人问他,美国在那个时候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达到他们的兴盛、登峰造极的时代。有人问老师,罗马也会亡国,世界上任何一个政权,不会绵延到千年万世,不可能,它总会灭亡,灭亡的因素是什么?这第一个因素是什么?老师毫无思索指著电视,就是这个东西。那个时候电视是黑白电视,还没有彩色的,他就说了,美国将来亡国第一个因素就是电视。电视负什么责任?教学,教人。现在更进步,有网路,彩色的,接收的已经到手机了,手机可以收看电视,电视是无处不在,从小到老全部教学的责任都是媒体负责。媒体如果教错了,这个内容是负面的、是杀盗YIN妄,这世界就没救了;如果媒体是正面的,教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我相信不要一年,这个地球冲突没有了,灾难没有了,就能够走向安定和平。

  所以,我们是希望这世界上这么多国家,能有一个国家领导人真正觉悟,他来做实验,在他这个国家以政治命令来执行,媒体所播放的这些资料,都要通过严密的审查,凡是对於人的思想言行是负面的、是不善的,决定禁止。不要被言论自由、被这些个人和人权所欺骗,这些东西真的是魔王。所以中国过去帝王用心很苦,他管得很紧,那是什么?他在管社会的安定和谐,让所有的灾难不再兴起。这多负责任,这是一个有良心、有爱心的领导人,他不会被邪知邪见迷惑。今天我们走向这一步,我们可以试一试,做一个实验点,做个两年、三年,试试看好不好,好就继续下去,不好再改回来。能做这个实验,我觉得这功德莫大,这是菩萨,这是神圣的行为。这个问题现在我们都警觉到,没办法。古人几千年前知道了,几百年前也知道了,在上个世纪之初还有人看得出来,我们要认真去思惟,认真去想想,世界不是没救。这篇文章对我们非常有启发性,我相信不但是对中国人,对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都有启发性。好,我们再看底下一篇。

  学生:《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报告十三。尊敬慈悲的师父上人,诸位法师同修大德,大家好!惭愧弟子黄柏霖报告。

  《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在师父上人慈悲智慧指导之下,海会云集,法缘殊胜,诸位尊敬法师大德所提学习心得报告,四海广大净宗学人,无不得到殊胜法益。学习班犹如浊世之莲池海会,师父上人代弥陀主持此胜会,一如法华会上,佛陀於一切法,以智方便而演说之。其所说法,皆悉到於一切智地。我等众弟子,犹如卉木丛林药草,具蒙法雨滋润,既闻法已,离诸障碍,现世安隐,求生净土。《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云:「佛复告阿难,佛无二言,佛世难值,经法难闻,汝宿有福,今得侍佛,当念报恩,颁宣法教,示现人民,为作福田,信者得植,后生无忧,阿难受教,奉行普闻。」善师良师难遭难遇,学习班是大福田,我们全体净宗学人,应善自护持珍惜学习班难得因缘,智者大德应踊跃投稿,见闻者做影响众,庄严道场,大众请佛住世,则何如幸甚!龙天欢喜,诸佛欢喜。

  惭愧弟子近二月忙於筹备「祭祖大典息灾法会传统文化论坛」,未克敬呈报告,乞师原谅。今天所提报告题目「老子曰:盛德容貌若愚—看印祖的一生修持」。

  《太上感应篇汇编》,「不彰人短,不炫己长」中有一段经文:「己之有长。如同良贾之财。深藏则善。浅露则危也。人生必有所长。要在韬晦涵养。日新又新。然后可以成德。老子曰。盛德容貌若愚。子思曰。暗然日章。圣训昭然。人当自省。」

  良贾,就是很会做生意的商人。深藏则善,就是会把宝物深藏起来,好像没有一样,比喻人有真才实学,不外露;用佛家的角度,他有非常深的禅定功夫,一般俗话讲真人不露相。深藏则善从哪里出来的?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里面讲:「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这一段来自孔子问礼於老子,孔子拜访老子的时候,老子说:「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老子跟孔子说:你所说的这个人(指老子),他的年纪跟身体都已经老朽了,但是他的话还是在我的耳边。大概是他们两位圣人在对话一些圣贤的道理。孔子说:他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只不过把以前圣贤讲过的道理再说出来,跟佛陀一样。佛陀说:我没有任何一个字给众生,我所说的都是众生的性德,都是诸佛菩萨讲过的。老子又说:「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君子得其时则驾,就是皇帝重用你,你就好好的发挥才能,跟随明君的坐车报效劬劳;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蓬是什么?就是古代马车上面的盖子,皇帝如果是昏君,他不重用你,不遭时则自覆盖相携随而去,你缘不具足就离开。

  老子接著又跟孔子说:「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如同良贾之财,深藏则善,就是从这里出来的。很会做生意的人都很谦虚,如果不谦虚到处招摇,会引起人家的杀机,尤其现在社会治安事件频繁,歹徒觊觎绑架你。台湾就有一位民意代表,卖土地赚很多钱,在桃园往机场方向盖了一栋别墅非常漂亮,去机场都会看到他这一栋别墅。后来两个小偷晚上闯进去,将他绑架在里面,问他,有多少钱?钱藏在哪里?两个小偷就用胶布把他的嘴巴黏起来,双手反绑。这个民意代表年纪也不大,四、五十岁而已,被这两个小偷吓得心脏病发当场暴毙,死在他自己的别墅里面。这就是不懂得良贾深藏若虚,你住那么豪华干什么?所有经过那个马路的人都会看到你的房子,有必要那么招摇吗?不论台湾或者国外都常发生这种情形。真正会做生意的人,他的形迹、他的行为都会非常的低调,他的生活都会非常的简单。真正有钱的人,他不坐宾士车(大陆叫奔驰),他坐什么?他坐普通国产车,他吃住均简朴。

  接下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君子德行好,他的外表、容貌威仪看起来朴素无华,我们佛法里面讲的大智若愚。人不要太骄傲,趾高气昂,不可一世,要学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愈会讲经名气愈大,要更谦卑、更谦虚。这是第二点,老子告诉孔子怎么养德,怎样谦虚,怎么隐藏自己的才华、自己的德能,要大智若愚。第三个,老子又告诉孔子说:「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YIN志,是皆无益於子之身。」你要把那个骄傲之气(骄气)去除;还有你很多妄想,想要怎么样怎么样(多欲),这个要把它拿掉;还有你待人处事的态度(态色),还要去除。你过高的志向(YIN志),这些对你都没有帮助。这个YIN字怎么解释?就是贪心过度,当了科长就想当局长,当了局长想当部长,那个欲望非常的多,无穷无尽,就像YIN欲一样,永远都不能够满足,这个叫YIN志。老子讲的这几点,都是世间人容易犯的毛病,骄傲、欲望太多、态度不好(傲慢)、过高的志向,这四种是世人易犯的,老子也这样子劝孔子。

  第四个,老子说:「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我说的这些仅供你参考,我能够说的,也只是这样而已。孔子离开老子以后,他就告诉他的弟子,孔子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孔子怎么赞叹老子?他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走。鸟会飞,我可以用系生丝的短矢把它射下来;鱼会游,我可以用钓钩把它钓起来;野兽能走,我可以用捕器把它捉到。至於龙,我就没办法了,它要乘风云而飞上天。我今天见老子,他是龙,人中之龙!孔子赞叹老子,跟我们讲的「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道理是一样的。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老子他的道德、学问都非常的好,他不求闻达,不喜欢出名。「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他在周朝住了很久,当一个类似图书馆馆长的职务,他看到周朝的衰微,心生不如归去,就离开了。离开以后经过函谷关,函谷关在哪里?函谷关在陕州桃林县西南十二里。守函谷关的关令尹喜就跟老子说:「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守函谷关的这个关令很有智慧,他跟老子说,你要隐居,隐居前你可不可以帮我写一本书?於是老子乃写了《道德经》上、下两篇给尹喜,总共五千余字。「莫知其所终」,大家不知道他骑那头青牛最后去哪里了。老子就是我们《太上感应篇》的太上老君,道家的祖师,很感恩他让我们能够学习研讨《感应篇汇编》,「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老子也是一个菩萨示现,刚提孔子赞叹他是龙。以前净空老法师在修学的时候问李师公说:孔子、孟子跟老子,这些儒道的圣贤是不是菩萨再来的?因为那时候佛教还没有到中国来,佛教是在东汉明帝永平十年传过来的。孔子、孟子跟老子生在周朝,那时候中国没有佛教,但是周朝的史官已经观天象,知道西方有圣人诞生了。当时李炳南太老师就跟净空老法师说:你说孔子、孟子跟老子是菩萨,理论上说得通,但是事相上没证据。

  我们一般讲韬光养晦,这个人如果太有名,我们叫他闭关隐居,叫韬光养晦。韬晦,就是他的光芒要收敛了,像果清律师他一生当中闭关三次,每次闭关三年,所以老法师非常称赞果清律师在律学上的成就。闭关就是在关房或兰若,他的才能形迹隐藏不露。涵养,就是修身养性。日新又新,他德行会进步得非常快。然后可以成德,可以成就他的德行、品德。「老子曰:盛德容貌若愚」,君子他本身非常有德行,他容貌谦退就像一个愚鲁之人一样。子思就是孔伋,孔子的孙子,相传受业於曾子,曾经做过鲁穆公的老师,以「诚」跟「中庸」思想为他学说的核心。孟子发挥他的学说,形成思孟学派,后来子思被尊为述圣,《礼记》中的「中庸」据传是他所撰写的。

  再下来,暗然日章,是从《礼记.中庸》里面出来的,「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暗然就是隐晦深远,不容易被人所发现、所看见;日章就是日见彰明,非常明显,愈来愈光,愈来愈亮。他说:君子的道、君子的智慧,虽然它暗藏著,但是它却能够日日彰明,日日显发出来;小人的道(小人他有点小技巧、小聪明、小智慧,这是小人的道),虽然你容易发现,但是它却一天一天的在消亡。这个暗然日章表法,君子的德行就是要这样,由暗藏而日渐显发。现在我们这个社会媒体、网路发达,大家都想快速出名,尤其台湾在这方面更加明显,很容易藉由媒体而爆红,但是下场都不行很惨,一般叫德不配位。

  这个地方我们就来探讨,德行要怎么形成?德要怎么养成?这是我们修学的目的。我们看莲池大师,我们看蕅益大师,我们看印光大师,我们看海贤老法师、净空老法师,为什么他们能够成为一代的祖师、明师?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末学常常引用印光大师的开示,但是很多人可能对印光大师的一生不太了解,今天就跟各位报告,印光大师的一生。末学对印祖非常的仰慕,也非常喜欢薰习《印光大师文钞》,我都在《文钞》里面做笔记,做得密密麻麻,厚厚的一本线装书,线都被我翻断了,还送去印刷厂修补。末学跟印光大师因缘很深,一九八八年在台北士林餐厅一家素食馆用餐,从书架上抽出来一本佛书,就是泛黄别人用过的《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后来在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带了一班二十多人《印光大师文钞》研讨班。师父上人在韩馆长往生后首次回台弘法,承蒙师父莅临研讨班开示,我记得师父当时慈示:《印光大师文钞》义理很深,要体悟诸佛妙理,再来研讨《印光大师文钞》,那就心开意解了。在这边我就介绍印祖一生的修持,为什么他老人家能够成就《印光大师文钞》这一部净土宗非常宝贵的经典,而且被尊为净宗第十三代祖师?

  在沈去疾居士所编的《印光大师年谱》里面提到,印光大师他是公元一八六一年到一九四O年,住世八十岁,法名圣量,别号常惭愧僧,俗姓赵,陕西郃阳县人。他二十一岁在陕西终南山五台莲花洞寺出家,从清光绪十三年(一八八七年)起,在浙江普陀山法雨寺藏经楼住了三十多年。你看他二十一岁出家,住世才八十年而已,八十年减掉二十一岁,那就剩下五十九年了。在普陀山当藏经阁的藏主三十多年,五十九再减三十就剩下二十九,他真正的弘法是二十九年左右,他没有领众,也没有讲经,以书信往返教化众生。他在藏经阁就住了三十多年,这三十多年成就了他的德行。也可以说印光大师在普陀山闭关三十多年,这是闭关最久的,他在那边做什么?阅藏念佛,专志潜修,养德也。

  他老人家什么时候被发现的?民国初年,上海的高鹤年居士、徐蔚如居士,先后到普陀山会晤印光大师,跟他请法以后,将他的开示在上海的《佛学丛报》发表。因为印光大师闭关,而且他的乡音比较重,所以他都用书信答覆居士的请法。徐蔚如居士就把印光大师答覆居士的信,陆续在《佛学丛报》发表,大家才惊讶又敬佩,有这么好的一位别号常惭愧僧的和尚。徐蔚如居士搜集印光法师的信函文稿数十篇,出版了《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信稿》,这就是现在所读《印光大师文钞》的由来。我们很感谢高鹤年居士、徐蔚如居士这几位大菩萨,如果没有他们的有心整理,我们看不到今天的《印光大师文钞》。《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自了法师的学习报告引用《印光大师文钞》,老和尚都非常的赞叹。我相信自了法师跟印光大师应该也有法缘,说不定是他那个年代的大居士或是大菩萨乘愿再来的。

  印光大师不仅佛理深邃,而且他的儒家基础非常的好,遣辞用句非常的典雅,条理清晰,深入浅出,文章为人们争相传诵,仰慕大师高行的善男信女愈来愈多。印光大师他一生的德行我们形容不尽,只能摘录几个重点来赞叹、学习。第一个,他不攀缘。一九一八年,印祖在上海校印净土宗的书籍近百种,达十万册,老法师说,弘化社所印《了凡四训》、《文昌帝君阴骘文》、《感应篇》也有几百万册。印光大师常讲一个开示,寄出去的书一万本中,能有一个人认真的看,那也是收到了效果。现在很多人都说,印那么多经书干什么?像现在法宝真的是太多了,包括台湾的各净宗学会,你要寄经书给他,他说,我们已经装不下了,这是事实。现在不是没有法宝,不是没有经书,是大家不重视法,不愿意深入经藏,不重视教学,有经没人讲,法是这样灭掉的!老和尚说,讲经的人愈来愈少,修福的人愈来愈多。佛法无人说,虽智不能解。老法师说,好老师很难找,好学生更难找,老师找学生,学生找老师,所以老法师才开这个《无量寿经》学习班。《无量寿经》学习班在国内、全世界非常的受到欢迎,大家非常喜欢看,为什么?犹如佛陀在说法一样。这些写报告的居士、大德,好像当机众在请法,祈请老法师开示,就像佛陀那个时代的须菩提、舍利弗祈请开示一样。所以大家要珍惜因缘。

  印光大师最让我们赞叹的是什么?当时他的座下,皈依弟子不下十几万人,但是他一生,不任寺庙的住持,不收剃度的徒弟,不募捐化缘,不传戒,最特别的是他没有对外讲经。为什么不讲经?因为他的乡音很重。专一念佛,除了打佛七以外,他概不应酬一切佛事,也就是现在讲的社交活动,他不做这些应酬。第二点,印祖他修苦行。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因为现在人生活愈来愈富裕,什么都方便。印光大师他的生活非常的俭朴廉洁,他惜福习劳,过苦行僧的生活,他自己住的房间自己打扫,不要弟子打扫。末学效法印祖,住讲堂,如果在楼上用功,师姐或者居士想帮我打扫,我会说,我自己来就好,你不要帮我做。我就是受印光大师的影响。他穿的衣服自己洗,当然那个时候没有洗衣机,但是他这是苦行的生活,假设印光大师生到现在这个人间来,他可能也不买洗衣机,自己的衣服自己洗。他一直到八十岁临终,还是这样的一个习惯。

  他住在上海太平寺的期间,有一天关炯之居士去拜访他,楼上楼下找遍了,最后在天井旁边找到他,他正在天井旁边洗衣服。有一次,关居士在山中某一个佛寺打佛七,请印祖去开示,关居士叫轿子去接的时候,印祖已经走到半路了,他坚决不肯坐轿子。「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他这个精神跟海贤老法师像不像?海贤老法师都是柴自己劈、衣服自己缝、菜自己种,就是这个精神,海贤老法师也是这样成就的。在苏州报国寺的时候,真达和尚请他到灵岩山寺看看,也准备了轿子,印祖坚决不肯坐,从上山到下山,他都拄杖步行。这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如果有人请我们去讲课,我们就自己开车去,不要求,你一定要开宾士车来接我、开大车来接我,不行!我们要学印祖俭朴廉洁。

  他每天早上吃白粥一大碗,没有菜,只吃稀饭。印祖在开示里面讲,他刚到普陀山的时候,早餐都有咸菜,因为他从北方来,吃不习惯,所以改为吃白粥,一吃吃了三十年。早粥都不吃菜,就只吃一碗白粥,你看你有没有办法?这就是印祖的定功,这就是他的德行。印祖一直吃到碗干净,加开水下去转一圈,再喝下去。中午吃一大碗,大众菜一碗。如果看到有人碗内还剩下饭粒没有吃掉,他一定会呵斥说,汝有多大福气,竟如此糟蹋?他说,你有多大福报,可以这样糟蹋众生供养的斋饭?所以我们如果到佛寺去用斋,一定要记得,不要只吃到一半就丢掉,那就是损福。你要知道,佛寺里面的斋饭都是十方供养,你不能糟蹋,五观堂里面题的信施难消,你怎么消受得了!

  第三个,他不搞派头。印光法师反对个人迷信崇拜。有远方的皈依弟子,想到苏州灵岩山寺见他一面,大师总是再三晓谕,只要认真阅读《文钞》,遵照《文钞》去实行,见不见面都一样,不要浪费旅费跟时间。第四点,绝不祝寿。这一点一定要讲出来,因为很多人会犯这个毛病,我很认同印祖这样的作风。一九三九年到一九四O年,佛教界皈依弟子计划为印祖庆贺八十大寿,大师知道以后坚决反对。他说,「光一生不与流俗同起倒,什么八十不八十。有为光言祝寿者,光不但不领情,且深恶痛绝,以为大辱。祈勿以此事为光言,若对光言祝寿,是视光为流俗矣」。然后他又说,有些人为扬名而办寿,有些人为敛财而办寿,可是我印光以为可耻。有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我曾经跟一位居士说,我不太赞成佛门里面办祝寿,你猜那居士跟我怎么讲?这没有关系,无妨,世间的习俗。你看印祖大师怎么开示?没有读《文钞》,你就不知道。印光大师说:我宁受斩头之刑,不愿闻祝寿之名。大师晚年修持的功夫更加深了,对世情洞察更为透澈,所以他的观点鲜明,态度坚决,言辞犀利,简明扼要,已经到达炉火纯青的境界。

  第五个,印光大师重视因果。一九四O年(民国二十九年)农历十一月四日,印光大师圆寂在灵岩山寺,享年八十岁。他荼毗的时候,火化很多舍利子出来。他的遗嘱交代真达和尚、妙真法师,「汝要维持道场,弘扬净土,不要学大派头」。今之世乱日极,民不聊生,皆由不讲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之所致也。那个时候可能是战乱,民不聊生,现在没有战乱,但是现在大家烦恼愈来愈重,都是因为不讲因果报应、家庭教育所造成。印光大师还说,「家庭教育为治安之本,因果报应为制心之法」。印光大师认为,「如来一代所说一切大小乘法,皆仗自力,故难。唯此一法(念佛法门),全仗阿弥陀佛慈悲誓愿摄受之力,及与行人信愿诚恳忆念之力,故得感应道交,即生了办也。」

  惭愧弟子黄柏霖报告至此,祈请师父上人教诲,若有讲得不妥之处,请各位法师同修大德批评指教,阿弥陀佛!

  老法师:我们感谢黄柏霖居士的报告,他将印祖一生最重要的开示节录在此地,简单明了告诉我们,确确实实战后这一甲子,在中国人讲一甲子,二次大战之后,这六十多年来虽然没有战争,但是社会的动乱、地球的灾变,远远超过二战的时候。这什么原因?老和尚说得很清楚,不讲家庭教育,不讲因果教育,把家庭教育贴上封建的标签,把因果教育贴上迷信,导致今天的局面。今天局面它不终止,它还在继续发展。

  我这一次访问马来西亚跟新加坡,时间虽然不长,我在马来西亚住六天,在新加坡住九天。马来西亚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在机场迎接我,告诉我,十年前跟我见过一次面,在马六甲,我都忘记了,非常惭愧,年岁也大了,他说十年前的人心比现在好多了,现在人心跟那个时候比,无法想像,真的。我告诉他,我说我也是跟你有同感。但是问题是往后怎么办?现在不是十年十年差距,而是每年都不一样,十年之后的社会是什么样子,不敢想,这才叫真可怕。我们全心全意在提倡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要把它怎样落实在家庭、落实在学校、落实在社会,这才有救。现在人都要看榜样,没有样子、榜样,他不相信,所以我们要把它做出来。

  新加坡是早年一九九九年我在新加坡的时候,我们新加坡九个宗教团结起来,像兄弟姐妹一样。这一次我去参加,他们给我举办了一个晚会,正好碰到他们联谊会(就是宗教联谊会)成立六十六周年。邀请我到他们的会所,我进去一看,会所就一间房子,就是一个房间。每一个宗教都有很大的教堂寺院,而这个六十六年的宗教联谊会,居然到现在还没有一个会所,我看到很难过,我感触很深。

  最近我帮助澳洲图文巴的宗教,他们的宗教,十几个宗教也团结起来了,我帮他们建立一个会所,让他们常常有机会聚会,每一个宗教设一个办公室,这个会所有讲堂,希望每天都有人讲经,十几个宗教轮流讲。联谊要能发挥力量,给其他地区做个好榜样,这个方法要好,让宗教与宗教之间,像兄弟一样,像同学一样,常常在一块聚会。我要求大家,每个宗教的经典,大家把它编一个《36O》,将经典里面最重要的经句,我们都应该要落实的,应该要学习的,节成一个小本子。我们学自己的宗教,也学别人的宗教,这个样子,宗教与宗教之间的矛盾就可以化解,宗教团结带动社会的安定,带动世界的和谐,肯定能做得到。所以我们热爱宗教,要热爱全世界所有的宗教,平等对待,和睦相处,我会尽心尽力帮助他们。我希望新加坡的宗教联谊会,将来有一个大会堂,为马来半岛做一个好榜样。黄居士这篇报告非常感人。好,下面我们还有两篇?

  学生:惭愧弟子平和恭敬学习的主题是「佛陀教育光辉普照」

  甲、佛陀圣物之启示

  在斯里兰卡处处可见寺院及佛像,而ㄧ所寺院通常有三种佛陀的圣物:菩提树、佛像、及舍利塔。

  一、见菩提树发菩提心

  《菩提心义》云:「菩提之心,成佛之本。大事因缘,莫过於此。」又《菩提心论》云:「此菩提心能包藏一切诸佛功德法故,若修证出现,则为一切导师。若归本则是密严国土,不起於座,能成一切佛事。」又赞菩提心曰:「若人求佛慧,通达菩提心,父母所生身,速证大觉位。」《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师父上人云:一切诸佛功德法,无量无边的功德法,都是菩提心所成就的。大觉是成佛。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用父母所生之身,就能成就究竟如来的佛果,说明菩提心重要。菩提心即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即真心。在斯里兰卡到处可见人们将此心落实於日常生活、工作、待人接物之中。我们曾经在斯里兰卡参拜已有二千三百年的圣菩提树,它是从佛陀在印度成道时之菩提树分枝而来。当时在圣菩提树前,遇到ㄧ位出家人,他除了要照顾年迈生病的师父之外,还得讲经教学并耕种,他说出家责任很重,若感到压力,便至菩提树前参拜,提醒自己要发大菩提心,效法佛陀,以苦为师,以戒为师。

  二、佛像表「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斯国人民喜欢绘画及雕刻释迦牟尼佛像,并以佛像跟人结缘,其表法意义在於,佛像代表心中有佛,佛在大乘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

  佛陀曾三次至斯里兰卡弘法,所以此国很重视讲经教学,在塑造的很多佛像中,常见有佛陀对弟子们讲经教学的像(见图ㄧ、二)。(图一,此座高大的释迦牟尼像位於可伦坡,其手势乃是佛陀对弟子们讲经教学。图二,楞伽山下释迦牟尼佛讲经教学像)。佛陀为众生说明宇宙人生真相,让众生将错误的想法、看法、言行修正过来,用真心处事待人接物,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成就圆满佛道。

  斯里兰卡法律规定:斯里兰卡共和国将佛教奉於至高无上的地位,护持和发扬佛教是政府的职责。ㄧ九八九年起政府还成立佛教部,由总统兼任部长,国家最重要的节日都是佛教庆典。政府非常重视教育,人民从小学至大学皆享受免费教育及医疗。佛陀教育遍及全国各地的中、小学,佛法被列为必修之课程。高僧大德常被邀请到广播电台或电视台讲经说法。佛教徒以听经闻法为生活重心,并普遍落实佛陀教诲,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早起对父母行接足礼(见图三)。(图三,斯里兰卡学生画的早起对父母行接足礼)。遵守三皈依、五戒、十善业及八关斋戒,生活简朴但却知足常乐。

  斯国约二千ㄧ百万人口,其中有三万八千出家人。家庭中若有很多小孩,会选最优秀的送去出家,以走释迦路,绍隆佛种,成为家庭的荣耀。有的七、八岁就出家当小沙弥,并熟背巴利文经典,出家人皆能讲经说法。常见学生穿著白色制服至假日学校,先恭敬顶礼佛陀三拜,以鲜花供养佛陀,并坐得整整齐齐,聚精会神聆听法师或老师讲经(见图四、五)。(图四,斯里兰卡学生画的顶礼佛陀。图五,斯里兰卡学生穿著整齐接受佛陀教育)。即使有访客来参观,也不东张西望、交头接耳,甚至学生都能上台报告学习心得,神情静定、诚敬谦和。走在大街小巷,红绿灯街口,处处可见释迦牟尼佛像。人民亦普遍信仰佛之加持及护佑。有些开凸凸车(三轮摩托车)者会利用等红灯时间,将车先停旁边去礼拜供养佛陀后再开车。另外,在车前也常放佛像及佛手相片,清晨开车前,先恭敬供养释迦牟尼佛三炷香,相信有佛手的帮助,ㄧ路开车平安。另外开船者也在船启航前,燃香供佛,连挖宝石者,开挖之前都先恭敬礼拜释迦牟尼佛。人民对释迦牟尼佛之虔诚恭敬,令人赞叹不已。

  斯国人民本性善良,能信佛,对陌生人亦能加以信任。记得有一次搭凸凸车到国家公园,一路上司机欢喜的为我们介绍景点,到达公园我们付他车费,他说回程再一起收。我们说公园很大,可能会逛一、二个小时,他说没关系,我就在这等。他不知道我们住哪里,也没有我们的联系电话,我们说万一您找不到我们怎么办?如果我们看不到您,可能就离开了,您还是先收钱吧!但他一直说别担心,我会找到你们的。当我们一踏出公园门口,他即在远处跟我们挥手,他等了两个多小时。那种对人的信任、亲切及耐心,令人自叹弗如。

  三、舍利塔启示万法归ㄧ

  斯国人民对舍利塔极其恭敬供养,因舍利塔有很深的教育含义。强帝玛国师送给嘉宾们一本书《佛陀的祝福》,书中提及舍利塔代表整个佛教,佛的舍利放在塔里。从舍利塔之造型来说(见图六、七)。(图六,舍利塔位於摩醯央伽那,是佛陀大彻大悟之后,第一次所至之处,内保存佛的头发。图七,舍利塔位於阿努位德普勒古城里,最著名的遗址是鲁梵伐利耶舍利塔,也称为大塔。二千二百年历史,高三百三十八英尺,约四十层楼高)。舍利塔的地基有三圈,代表的是佛、法、僧三宝。上方白色最大的圆形体,代表八万四千法门,再上方有一个方形,四面代表四圣谛;再上面像一个柱子一样的有八圈,代表八正道;最上方塔顶则代表极乐世界。可见三皈依是一切法的基础,而极乐世界是一切法门的最终归宿。

  师父上人曾开示,华藏世界、极乐世界、密严世界原来是一个世界,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名称不一样,修行的法门不一样,修成功,原来是一样。《佛学大辞典》云:「释迦云华藏世界。弥陀云极乐世界。大日云密严世界。三名虽异其实为一处也。」《秘藏记本》曰:「华藏界义,华者理也,理遍法界,藏诸法於其中,故曰华藏。是华藏世界者。最上妙乐在其中,故曰极乐。当知极乐与华藏,虽名异而非异所。」可见佛说许多法,最后都归到一法,万法归一,殊途同归。这个一就是极乐世界。无量法门同归华藏世界,到华藏世界之后,文殊、普贤两位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原来极乐世界是华藏的精华。到极乐世界圆满成佛,回归常寂光。

  万法归一,一就是自性、本性。性能生能现,惠能大师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真心本性具足一切法,遍法界虚空界是自己心性所生所现,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一切法都归阿弥陀佛,因阿弥陀佛是我们自己的真如本性。《阿弥陀经要解》云:「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是无量觉。「法界藏身阿弥陀佛」,法界是尽虚空遍法界,法界藏身,整个法界身就是阿弥陀佛,所以念这句佛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菩萨、一切罗汉全都包括在其中,全都念到了。这一法统摄一切法。

  《阿弥陀经要解》云:「行人信愿持名,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可由江本胜博士水结晶实验得到证明,当水分子各别受甘菊和茴香的香油或影像所影响时,结晶的图形分别与两种花的形状完全相同(见图八、九)。(图八,左边甘菊,右边与甘菊对应的水结晶。图九,左边茴香,右边与茴香对应的水结晶)。受什么花的影响就显什么花的形状,每一个细小的微粒都带著整体的形相和全部资讯,这就是全息现象。如帝网珠,互相现影,重重无尽,亦如《阿弥陀经要解》云:「以阿弥种种庄严作增上本质,带起众生自心种种庄严。全佛即生,全他即自。」是念佛能成佛的最佳例证(见图十)。(图十,华严实验室让水听闻师父上人念佛声的水结晶。经云: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修学贵在专一,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专学一门,久而久之自能一门通一切都通。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能回归自性,同时学两门、三门,心就散了。古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把心定在一处,一定能明心见性。大小乘经上都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此中最显著的例证,即是贤公和尚的表法,一门深入,长时薰修,ㄧ句阿弥陀佛,念了九十二年,念到明心见性,智慧开显。长寿健康,高龄一百一十二岁还能上树摘柿子。并让依报随正报转,感得老人家在世时,南阳地区风调雨顺。然修行入门就是佛法僧三宝所代表的含义,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二O一二年师父上人在斯里兰卡宣讲《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科注》(简称《大经科注》)时,强帝玛国师建议师父上人在开经之前,念三皈依,因三皈依是佛陀对我们基本的指导原则。皈依佛是从迷回头依靠觉悟;皈依法是从邪知邪见、错误的知见回头依正知正见;皈依僧是从一切染污回头依清净心,今天世界迫切需要的是回头,从迷邪染回头依觉正净,觉正净就是三宝。觉正净就是自性本具的德能。祈愿万法归ㄧ,法界有情,圆成佛道,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乙、《楞伽经》导归极乐

  根据斯里兰卡的史书记载,佛陀曾三度造访斯里兰卡。一、第一次是在西元前五二八年,佛陀在大彻大悟之后的九个月,来到康堤东边的摩醯央伽那(Mahiyangana)调解两个部落之间的战争。在此期间,岛上居住的夜叉、罗刹和龙族的众生皈依了佛陀。二、五年后,佛陀再次来到斯里兰卡龙岛(Nagadipa),调解大腹龙王与小腹龙王争夺镶珠宝座的战争。后来两位龙王把王位让给另一位龙王,凯莱尼亚的摩尼眼龙王。三、第三次是在成道后八年,(西元前五二O年的五月卫塞节,满月时),有五百比丘随行,此次是应摩尼眼龙王的邀请来凯莱尼亚宣讲佛法。接著佛陀从空中至楞伽山须摩那峰(图十ㄧ)。(图十一,楞伽山须摩那峰,山顶有佛足)并留下左足印。著名的《楞伽经》即是在楞伽山宣讲,达摩祖师曾以此经授予慧可法师。

  依《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一所载,佛尝住南海滨楞伽山顶。《入楞伽经》卷一「请佛品」记载,婆伽婆住於楞伽城中,此山由种种宝性所成,诸宝光明赫炎,……为古昔诸仙贤圣思如实得道之处。又《华严经》卷六十二谓五十三善知识之一之善住比丘,尝住於楞伽道边之海岸聚落。《华严经疏》卷五十六解释楞伽之义,谓楞伽意译难往,又包含四义,即(ㄧ)种种宝性所成庄严殊妙故,(二)有大光明映日月故,(三)高显宽广故,(四)伽王等居,佛复於此开化群生,作胜益事故;此山居海之中,四面无门,非得通者莫往,故云难往。

  今日虽然交通便捷,然登此山,一路多是阶梯,非车辆所能至。朝圣季节一般在四月,五月到十一月是当地雨季,湿滑的山路几乎无法攀登,佛足印在山之顶,不对外开放。虔诚的朝圣者,往往於深夜ㄧ、二点拿著手电筒,ㄧ步步的艰辛迈向圣地,直到清晨五、六点才登上陡峭的楞伽山,海拔二千二百多米(七千三百六十英尺),以亲见佛足及观日出。我们适逢八月雨季到达,因曾发愿将弥陀法音传至佛所行处,所以排除万难,念著阿弥陀佛,得佛力加持,登上寒冷的楞伽山。此行感悟天下无难事,只怕心不专。极乐世界,易往而无人,其国不逆违,自然所牵随。自己有牵挂障碍就去不了,只要信愿持名,ㄧ定能成就。

  学习《大经科注》,并有缘参访斯里兰卡,从而了解到此国与极乐世界有深厚的因缘。佛之本怀,希望众生快速成佛,所以处处介绍极乐世界,希望一切众生早日往生极乐世界。《大经科注》云:「带说净土经论。净宗经论合刊,内载有二百四十余种。复有诸经论,虽不专论净土,但亦带摄称赞极乐,劝导往生。其中昭著者:如……九、《入楞伽经》(佛记龙树,生极乐国。)十、《毗婆沙论》(龙树大士造)。十ㄧ、《大智度论》(龙树大士造)。十二、《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造)等等。」龙树菩萨乃八宗共祖,中国佛教大乘八个宗派都以他为第一代祖师,临终往生极乐世界。

  蕅益大师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疏》中提及唐、魏二译皆有赞叹极乐,及授记龙树之文。唐译《大乘入楞伽经卷第六》云:「十方诸刹土。众生菩萨中。所有法报佛。化身及变化。皆从无量寿。极乐界中出。南天竺国中。大名德比丘。厥号为龙树。能破有无宗。世间中显我。无上大乘法。得初欢喜地。往生安乐国。」魏译《入楞伽经卷第九》「总品第十八之一」偈言:「报相佛实体,及所化佛相,众生及菩萨,并十方国土,习气法化佛,及作於化佛,是皆一切从,阿弥陀国出,应化所说法,及报佛说法。於南大国中,有大德比丘,名龙树菩萨,能破有无见,为人说我法,大乘无上法,证得欢喜地,往生安乐国。」蕅益大师在《义疏》曰:「龙树为禅宗台宗之祖。佛巳先授往生记矣。净土法门。一切佛祖之所归极。至圆至顿。即凡心而见佛心。舍此岂别有向上事哉。愿有智者。深信坚愿以导万行。同观阿弥陀佛满菩提愿。」此外,《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记卷第八》偈曰:「一切幻化缘,了达唯心现,愿法界量灭,同入平等观,普於一切时,一切尘中现,凡在有情身,共登极乐国。」

  强帝玛国师说,斯里兰卡以前是大乘。此国石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里面有释迦牟尼佛的像、菩萨像,没有阿罗汉,这就证明那个时代是大乘。西元十世纪中以前,规定国王必须是佛教徒,在阿努拉达普拉古城中的只园寺,有一石碑碑铭记载:「不行菩萨道,不可为斯里兰卡国王。」即使原本不信佛教的国王,登位后也必须依教奉行、护持佛法。《无量寿经》云:「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闻。已曾供养诸如来,则能欢喜信此事。」斯里兰卡人民善根深厚,感得师父上人应总统邀请曾二次至斯国宣讲《大经科注》,师父上人在斯里兰卡曾开示:世尊当年在世,特别给我们介绍一个特殊的快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我们今天念阿弥陀佛,就是世尊指导我们、劝勉我们,希望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亲近阿弥陀佛。那个世界的清净快乐是无法想像的。斯国人民善根深厚,听闻之后皆能欢喜念阿弥陀佛。

  极乐世界殊胜,不仅是娑婆世界菩萨之归宿,亦是他方佛刹无量无数菩萨的最终归宿。《无量寿经.菩萨往生第四十二品》云:「十方世界诸佛名号。及菩萨众当往生者。但说其名。穷劫不尽。」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不赞叹西方极乐世界、赞叹阿弥陀佛。《无量寿经》中诸佛赞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丙、结语

  《法华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惟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因此,世尊一生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教化众生,莫不以教育为主,以教学为先。师父上人一生推动佛陀教育,亦是根源於此。斯里兰卡的龙喜国际佛教大学,将於当时国王捐献给佛陀的土地上建立完成,逢此胜缘,若能更进一步,全年二十四小时在电视、网路都播放讲经教学,全面弘扬圣贤伦理、道德、因果及宗教教育,化导人心,断恶修善,破迷开悟,个个都回归常寂光,将是功德无量。祈愿斯里兰卡能成为全球的佛教示范国,带动各国起而效之,让圣教光辉,普周寰宇,佛光普照,放大光明。

  不肖弟子见思烦恼习气深重,有坚固的法执,不知万法归ㄧ,身语意三业常有意无意犯下自赞毁他、谤法及谤善知识之深重罪业,在此忏悔改过。因垢重且文笔拙劣,此文整理ㄧ年多,适逢佛陀涅盘日(农历二月十五日)、恩师诞日及清明节将至,谨以此文赞叹随喜佛德,并报恩师、历代祖先、父母师长、护法、法界众生之恩,祈愿见闻者皆往生极乐世界,圆成佛道。报告中很多不妥及错漏之处,诚请尊敬的师父上人,诸位大德同修惠予批评指正,无尽感恩,阿弥陀佛。恭祝尊敬的师父上人,法体安康,六时吉祥,久住世间,光寿无量。

  老法师:好,你这一篇我们也都听到了,没想到准备时间这么长。还不错,知道自己的习气毛病,最重要的是要能够改过自新。一定要知道,今天我们所处的环境,无论是大环境、是小环境,都必须要高度警觉。为什么?一失人身,万劫难遇。不能往生,堕三恶道的机会太大了,这不是吓唬人,也不是开玩笑,完全是事实真相。帮助社会、帮助众生,这是大慈大悲,这是菩萨道。怎么帮助?自己修好了就是帮助;自己没有修好,说帮助都是假的。像海贤老和尚,以身作则,我做出榜样来给你看,这才真正叫自行化他。度众生先要自度,自己没有度,拿什么度众生?那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一定要认真反省,改过自新。真正往生了,无论什么品位,品位我觉得不重要,只要能往生,就真正报佛恩。就真正像回向偈上,「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一定要自己认真努力,要改习气。真的是一句话,学了大乘才真正知道,要相信佛的话是真实的,佛没有妄语,佛告诉我们,整个宇宙是一体。六祖惠能大师大家很熟悉,你看他说得多好,「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就是一体,能生的是一个,所生的是万法。万法指什么?遍法界虚空界,包括一切诸佛刹土,统统在其中,是一不是二。就像作梦一样,万法是梦中境界,都是自性变现的,离开自性哪来的万法!所以我们就有义务,要帮助众生回头,怎么帮助?自己做出最好的榜样,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个方法。好,今天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资料恭摘: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  越溪居士、黄柏霖居士、平和居士  (第一三六集)  2015/3/3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2-0136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手机学佛网

Shou Ji Xue Fo Wang

http://www.sjxf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