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7)
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
宣化上人主讲
又以此心。内外精研。其时魂魄。意志精神。除执受身。余皆涉入。互为宾主。忽于空中。闻说法声。或闻十方。同敷密义。此名精魄。递相离合。成就善种。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那么又以精研妙明这种的心。“内外精研”:精益求精,深造不已。“其时魂魄”:其时自己的魂魄——魂有三个,魄有七个。
以前我不是讲在人身上有十兄弟吗?有的就单单有耳朵;有的就单单有眼睛,没其他的五根;有的就单单有个鼻子,没有嘴,也没有眼睛,也没有耳朵。这三魂七魄,各有一根,没有其余的五根,所以,它单独的就不能成立,必须要大家来共同合作。你有耳朵的,帮忙我没有耳朵的;你有眼睛的,帮忙我没有眼晴的,这真是互相利用,互相帮助,他们很合作的。
【注五】上人于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日补述
上人:三魂七魄,像小孩子的样子,但是它单有一根,没有多根。它在人身上,所以人能言行动作,都是这个支使的。魂魄聚到一起,然后修成了,在佛教就是“佛”,在道教他们修就是“仙”。有的单单有眼睛,有的单单有耳朵,互相帮助的。能听的小孩子,就帮助能看的小孩子,互相可以通的。所以你修成了,就可以六根互用,耳朵也可以吃饭,也可以说话,这个很多你想不到的境界。
弟子:上人,您以前提到您有一个小徒弟到天上去玩,被魔王圈着,然后他就对您说:“怎么办?我不能回来!”这是不是他的魂魄有一些到那里去了?
上人:那是三魂七魄中,或者去一个,或者去两个,或者去三个、四个,都不一定。出去的,它又聚到一起了,不是还七个魄,或者三个魂,出去就合成一个。这个就是这么妙的,它是一股灵气嘛!
弟子:这个是不是修行的程度不一样,有的可以出去少,有的可以出去多?
上人:不出去好一点。尽出去游玩的也有危险,有时遇到魔,就给抓去了。把魂魄抓去了,这个人就傻了。白痴,人像个 vegetable(植物),都是没有魂魄的,魂魄被魔抓去了。魂就是鬼,修成了,属阳就是属神;再修好了就是仙;再修好了就是佛,都是这一个成的。
弟子:譬如一个植物人,或者有一个人,他的三魂七魄去了一些,虽然他的身体还在,那么这出去的魂魄,是不是又变成另外一个?
上人:不是变成另外一个,就是跟着魔走了。所以这个人有时候就明白一点,有的时候就很糊涂的。
弟子:一个修行人,他的三魂七魄去了一些,如果遇到佛菩萨 ……
上人:你若真修行,默默中都有护法。我遇到奇奇怪怪的人太多了,好像能出玄入化的人,我遇到很多。你们没有遇到这种境界,都不认识,不知道。好像台湾那个跳童的,都是“五十种阴魔”的作用嘛!
弟子:他们是修到那个程度了吗?
上人:他们也往前修,也在立功嘛!也就像人似的,有的学好,有的不学好——不学好就做魔王的眷属。
那么在你的身上,和这个“意志精神”:意,就是意志。这个意,同你的志气,和你的精神这种种的。“除执受身”:你除了这个身体,“余皆涉入”:这个魂、魄、意、志、精、神,互相涉入,你到我这儿,我到你那儿,互相帮助,互相涉入。“互为宾主”:有的时候你做主人,我做客人;有的时候又他做主人,你做客人,这六种互相为宾主。
“忽于空中”:忽然在虚空里头,“闻说法声”:虚空里头讲经呢!说法呢!谁讲的?只闻其声未见其人,就听见说法声,但是看不见谁说的,其实就是你自己的魂魄、意志、精神互为主宾去讲的。
“或闻十方,同敷密义”:或者啊,听到十方虚空里头都讲经说法呢!这是什么道理?这个就是因为你在因地——所谓因地就是前生,前生你听过经、闻过法,在你这魂魄、意志、精神里头没有忘了。所以今生你用功逼拶(音:匝)到极点,就把这个东西都拱出来了,都跑出来了,就听到好像讲经说法的声音。
“此名精魄”:这个名字就是精魄。“递相离合”:或者我和你合作了,或者你和我合作了,互相离合,互相结成一党,做了一个团体。“成就善种”:或者说法,令你在不明白的时候,又提醒你,令你种善根的种子。
“暂得如是”:这也是暂时间的,不是永远的。“非为圣证”:这不是证果,你不要以为这个境界:“喔!又不得了了,你看我现在不用去听经,随时随地我听见虚空中都在说法呢!”你听见说法,那是说法,也不是你自己证圣果了。
“不作圣心,名善境界”:你不生贡高心,不生自满心,不生自己了不起的心,不生这种骗人的心,“啊!你看,我用功用得没有人讲经,我都听到说法,你有没有这样子啊?”故意地去向人家讲自己的这种境界,好叫人家相信自己。“你有没有这个时候啊?”“没有啊!”“哦!我是得过啊!”就这么炫示自己的长处,这怎么样啊?“若作圣解,即受群邪”:你这么一自满,一执著,一贡高,一我慢,一认为你自己不得了,一定着魔的,着魔干什么去呢?一定堕落的。
又以此心。澄露皎彻。内光发明。十方遍作。阎浮檀色。一切种类。化为如来。于时忽见。毗卢遮那。踞天光台。千佛围绕。百亿国土。及与莲华。俱时出现。此名心魂。灵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诸世界。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以这个心,“澄露皎彻”:澄清而显露出来,皎洁而明彻。“内光发明”:内里边就发出一种光明来,发出光明什么样子呢?“十方遍作,阎浮檀色”:十方的世界,都像阎浮檀金这样的颜色。“一切种类,化为如来”:所有胎卵湿化,无论什么种类,都变成如来了。
“于时忽见”:在这时候,忽然间就见着了,见着谁呢?“毗卢遮那”:毗卢遮那,就是遍一切处,这是佛的名字。他无在无不在,任何地方都有他的身体。忽见毗卢遮那遍一切处这一位佛。“踞天光台”:他坐在天光台上,现千丈毗卢遮那身,“千佛围绕”:有一千位佛周围围绕着毗卢遮那佛。“百亿国土”:国土也非常多。“及与莲华”:和所有的青黄赤白的莲华都有。“俱时出现”:同时都现出来了,佛就坐在莲华上,莲华就在佛的足下出现。
“此名心魂,灵悟所染”:这个你不要认为是真的,这是你的心和你的魂灵悟,互相这么一种灵感的觉悟所染,这并不是真的。“心光研明”:你这个心光在研明了,在明白。”照诸世界”:这时候这个心光照诸世界。
“暂得如是”:这不是永远这样子,是暂时的。“非为圣证”:这不是证圣果。
“不作圣心”:你不要作证圣果的想。“名善境界”:就是善境界。
“若作圣解,即受群邪”:你若说:“哦!这又是个不得了的境界,这毗卢遮那佛我都看见了,你看见了吗?你没有我这么功大深,我真够功夫了!”你若这样一想啊,魔王又来了,拖你到地狱里去了。
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8)
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
宣化上人主讲
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观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于时忽然。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或百宝色。同时遍满。不相留碍。青黄赤白。各各纯现。此名抑按。功力逾分。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观察不停”“抑按降伏”:抑,就是把它压抑着;按,是按住;降伏,来降伏它。“制止超越”:制止这种的心,不让它有所偏激。
“于时忽然”:在这个时候,忽然间,“十方虚空”:所有的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成七宝的颜色,“或百宝色”:或百宝这种颜色,“同时遍满”:在这一个时候遍满虚空,“不相留碍”:互相谁也不妨碍谁,互不留碍。“青黄赤白”:青黄赤白各种颜色,“各各纯现”:自己现自己的颜色。
“此名抑按”:这个也就是抑按着,修到你这个心抑按了,不叫它打妄想,不叫它想其他的东西。它抑按久了,“功力逾分”:功力,就是你用功修行的这种功力。逾分,就是超过平时应有的分了。
“暂得如是”:暂时间看到这七宝的颜色,“非为圣证”:这不是证圣果的一种表现。
“不作圣心”:你若不作证圣果的这种想法,“名善境界”:这还可以的,这个境界也不是不好。
又以此心。研究澄彻。精光不乱。忽于夜半。在暗室内。见种种物。不殊白昼。而暗室物。亦不除灭。此名心细。密澄其见。所视洞幽。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以这个定的心,“研究澄彻”:研究清彻。“精光不乱”:这种澄彻的精光不乱,有一种定力。“忽于夜半”:忽然间在夜半,“在暗室内”:在那么一个没有光的房子里边,“见种种物,不殊白昼,而暗室物,亦不除灭”:看见种种的东西,不但房子里的东西看得见,而且房子外边的东西,也看得见。不但房子外边的东西,可以看得见;这个房子里边本来有的东西,也可以看得见。不但本来有的东西,可以看得见,而且从这个房子外边所来的东西,也看得清清楚楚。
“此名心细”:这个叫什么名字呢?这个就是你心细到极点了,“密澄其见”:把你这个见也清净到极点了,“所视洞幽”:因为你的见清净了,所以就是幽暗的地方,也一样看得见的。
“暂得如是”:可是这是暂时间得这个境界,“非为圣证”:这不算证圣果的一种境界,不要以为这就是证圣果了,这不是证圣果!
“不作圣心”:你若不拿它作证圣果嘛,你不这样想,名善境界”:这还可以算一个善的境界。
“若作圣解”:假设你自己生出贡高的心,自满的心,骄傲的心,认为自己这功夫不得了了,“即受群邪”:这就会招魔障的。
有的修道人,在这个净极光通达,他清净到极点了,啊!忽然间他就见一切物。见一切物,是什么所见的呢?就是他开了佛眼所看见的。那么这个佛眼,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开的,也不是你开了,就永远开了,这种境界是暂时开的佛眼。所以在暗室里边,他也看到光明,也看到房子里边一切的物质,一切的东西。可是,方才我说从外边来的东西也可以看得见,从外边来的什么东西呢?好像在这一个房里头是黑暗的,你可以看到从外边来个神,或者是来个鬼,或者来个菩萨,或者来个佛,这都没有一定的。
以上所讲的这种境界也不是一定的,也不是人人都一定有的,也不是人人都一定没有的,这也不一定是必经之路,这不过是修道有时会有这种境界。所以你不要以为,个个修道人都是一样的境界,不是的。
谈到这个佛眼,有的人开佛眼就可以永远都开了,这叫报得通。什么叫报得通呢?就是他前生修行用功,修千手千眼这个法,所以感得生生世世都可以开佛眼。有的开的是临时的,暂时这么一开,他不是永远的,为什么不是永远的呢?就是因为你心不是时时那么清净,如果你心时时清净,你在前生修过大悲法,那就可以永远开了,所以这有种种情形,是不同的。
又以此心。圆入虚融。四肢忽然。同于草木。火烧刀斫。曾无所觉。又则火光。不能烧爇。纵割其肉。犹如削木。此名尘并。排四大性。一向入纯。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圆入虚融”:圆满而又虚融,你说它有,也不是有;你说它没有,它又有。
“四肢忽然”:这两只胳膊、两条腿,忽然间“同于草木”:像草木似的,没有知觉了。“火烧刀斫”:用火烧它,用刀来砍它,“曾无所觉”:也是没有知觉。用刀砍就砍,用火烧就烧,也不痛、也不痒了,没有感觉。
“又则火光,不能烧爇”:用火烧它也烧不热。“纵割其肉”:你就把胳膊、腿上的肉割下来,“犹如削木”:像什么似的呢?就像削木头似的,也不知道痛痒,这叫什么呢?
“此名尘并”:这是所有的尘相都合并起来了。“排四大性”:排地、水、火、风四大的性,“一向入纯”:都合而为一,都合成一个了。
“暂得如是”:可是这是暂时间的,不是永远这样子,是偶尔的,或者一阵间的。“非为圣证”:不要以为这就是证圣果了。
“不作圣心”:你不作证圣果的想,这个就是“名善境界”。
“若作圣解”:你若是以为是证果了,生一种大我慢,生了一种骄傲心、自满的心,“即受群邪”:就要受群邪来交攻你,群邪就来包围你了。
又以此心。成就清净。净心功极。忽见大地。十方山河。皆成佛国。具足七宝。光明遍满。又见恒沙。诸佛如来。遍满空界。楼殿华丽。下见地狱。上观天宫。得无障碍。此名欣厌。凝想曰深。想久化成。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又以这个修道、修三昧的心,“成就清净”:他所成就的非常清净,“净心功极”:清净的这个心,功夫到了极点。
“忽见大地”:忽然间就看见所有的大地。“十方山河”:所有十方一切的山河大地,“皆成佛国”:都变成佛国了。“具足七宝”:每一个地方都有金、银、琉璃、砗磲、赤珠、玛瑙、珊瑚这七种的宝贝。“光明遍满”:这个七宝也放光,光明照彻十方。
“又见恒沙,诸佛如来”:又看见如恒河沙数那么多的诸佛如来,“遍满空界”:遍满在虚空里头,“楼殿华丽”:楼阁和宝殿都非常华美的。“下见地狱”:往下一看,怎么样呢?就看见所有的一切地狱。“上观天宫”:往上边一看,天宫的境界也都看见了。“得无障碍”:他没有一点的障碍,任何地方都看见了。
“此名欣厌”:为什么看得见这些个东西呢?就因为平常你有欢喜和厌恶,欢喜或者上天,或者佛国,你厌恶地狱。那么“凝想日深”:凝结你这么想,就好像鸡抱鸡仔似的,又好像猫在那儿等着老鼠那么样子,又好像龙养它的珠子那么样地注意。凝想,就是不想旁的东西了,专心致志,一心就想这个佛国怎么样好,地狱是怎么样痛苦。他的心就欢喜快乐的地方,厌恶苦恼的地方——特别苦的地方,心念专一,想得专一了,“想久化成”:想得久而久之,就化成这种境界了。
“非为圣证”:你不要以为这就是证了圣果,有了功夫了,不可以的。“不作圣心”:你若不作证圣果的想法,“名善境界”:这个境界还不坏的。
“若作圣解”:假设你若说是:“啊!这个境界可妙了,我现在和佛住在一起了,我甚至于也就是佛了。”若这样一想,“即受群邪”:那些天魔外道就都陪着你来了,你说你和佛住在一起吗?这会儿他们先亲近亲近你,和你做一做朋友再说。
南无佛陀释迦牟尼授记师燃灯古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东方净琉璃世界消灾延寿药师佛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接引导师阿弥陀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南无大行普贤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摩诃萨。
至诚顶礼一切见闻者共沾妙法,法喜充满六时吉祥。
心开意解走向解脱成就佛果。
南无尽虚空遍法界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菩萨一切尊法,
一切贤圣僧摩诃萨,感恩龙天护法护持正法,感恩一切觉悟者摩诃萨
愿一切过去未来现在未觉悟的众生、无论僧俗、男女、任何种族
种种有情六道众生见闻听闻心闻者
共同惭愧累世因贪嗔痴所犯的身口意而至诚惭愧后不更做
至诚祈愿尽虚空法界一切正觉
慈悲威力加持万源苦众清净自性离苦得乐究竟解脱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