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翻开参考资料第四百三十六页,下半段,八百三十七条,「十缠」。这是从《三藏法数》里头节录出来的,「出翻译名义。缠者,缚也。谓一切众生,被此十法缠缚,不能出离生死之苦,证得涅盘之乐也」。这对我们修学任何一个法门都有关系,净土也不例外。这十种,我们认真的反省,都有,只是轻重差别不同。烦恼轻,功夫渐渐得力;烦恼要重,不但修其他法门,念佛也念不好,肯定是许许多多妄想杂念跟念佛的心同时生起,这些妄想杂念把我们的功夫破坏了,所以佛在经上把这十种看作缠缚我们修行人。我们看下面的解释,谓一切众生,被此十法缠缚,缠是缠绕,缚是捆绑,都是烦恼的代名词。被这十种法缠缚,没有办法出离六道轮回,像十条绳索一样缠缚著你,你出不去,不能证得涅盘之乐,在净宗不能证得往生极乐世界。所以这个十种,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何把它改正过来?
第一个「无惭」,第二个「无愧」。惭是羞耻心,「惭即惭天」,我们一般说对不起良心,天是指天神,对不起天地鬼神。「谓人於屏处」,屏处,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作恶。我们一般讲不知道羞耻,是这个意思;一般通常说这个人没有良心,也是这个意思。惭、愧,这两个心所是善心所,有惭愧的人不会起恶念,不会做坏事。惭,因为自己有恶念做坏事,对不起父母、对不起祖宗、对不起老师、对不起天地圣贤,这人有良心。愧是别人的指责,舆论的批评,第二种人不敢做,加上这个,怕别人批评他。无愧的人他不在乎,你批评他、讽刺他,他一笑而了之,根本不在乎。不在乎舆论的批评,敢作敢为,这就叫无惭无愧。有一等人惭心脆弱一点,但是他怕别人批评,我做了坏事,别人指责我、骂我,还骂我的父母没有把我教好。所以「愧即愧人。谓於人所见处为诸过非,不知羞愧」,不怕人指责。惭是自己责备自己,愧是舆论责备自己。
三类烦恼:大随烦恼、中随烦恼、小随烦恼。无惭、无愧是中随烦恼,中随烦恼就两个。中随,大随烦恼、小随烦恼,一共二十个随烦恼;根本烦恼六个,随著根本烦恼起来的,总共二十六种烦恼,不善的心所。善心所只有十一个,不善的心所二十六个,二十六是加根本烦恼。《百法明门论》里面,二十六个烦恼,善法只有十一个。所以人为什么学善难、学坏容易?业习种子不一样,不善的种子多,善的种子少。学佛要认真努力断恶修善,善的种子要加强,不善的种子要远离,一定要修惭愧心。别人见不到的地方,隐蔽的地方,不能起恶念,不能害人。
海贤老和尚为我们表法,他小时候,他有个八婶,年岁不大。他的爸爸兄弟姐妹多,八婶是老八,死的时候三十几岁,八婶死的时候三十二岁。真的是穷凶恶极,喜欢骂人,喜欢打人,打五婶的时候把衣服都撕碎,名符其实的恶人,没有人不怕她,见到赶快躲开。他从小看到了,死的时候,死的那样子非常难看,把他姐姐都吓坏了。所以他妈妈告诉他,人要学好人,不能造作罪孽。她在世的时候现世报,自己牙齿把自己舌头咬了,咬到什么程度?把舌头都咬碎了,吃饭都不能吃了。那是什么?恶口的报应。他亲自看到。善恶报应统统在眼前,只要我们留意都能看到,能不相信吗?这个气候反常,大家都要留意,晴天就是夏天,下雨就是秋天,我们自己对於保暖要特别留意,避免这些伤风感冒。愧就是愧人,刚才念过了。
第三个,嫉妒,「谓见他人荣富,心生妒忌」。心里有嫉妒,过分了,还生起怎么样去障碍他、怎么样去破坏他。现在这种嫉妒,连小朋友都有,为什么?嫉妒跟傲慢有连带关系,看到别人有胜过自己的,他就受不了了。嫉妒,果报永远不如人。嫉妒的反面就是赞叹,看到别人有好处,心生欢喜,分享他的快乐,这种人有前途,这是行善积德。不但不障碍,还要帮助他,希望他的好事都能圆满,他的功德都能成就,我们欢喜赞叹的分享他的善行功德,好事。从个人乃至於家庭,事业,公司行号,社会国家确确实实和睦。能够和睦相处,家虽然艰难,我们知道,它一定会兴旺,为什么?他有德。现前他有业障,受这些苦难是消业障,苦难当中他安然度过,他还是断恶修善,将来必定兴旺。如果要是彼此猜疑,嫉妒障碍,现在虽然很好,将来一定会败。
我们用这些因果道理来看现实的环境,我们看大国渐渐衰了,什么原因?有些小国它慢慢兴旺了。看一个国家、看社会、看家庭、看个人前途,一个道理。兴衰真正因素是伦理道德,是心地善良、慈悲济世,起心动念先想别人,最后想自己,哪有不兴旺的道理!你要问为什么?他天天在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天天骂人不行,天天批评人不可以,只看到别人的不是,看不到自己的过错,这个人不会有前途。再大的福报,那福报是前生造的善因,这一生享福是果报。果报享得尽,享完了怎么办?海贤的八妈,他的婶娘,很厉害,人都怕她,天天骂人、打人,那也是福报。可是福报很快就享尽了,三十二岁就走了,享尽了。她要能惜福,她就会长寿。不知道惜福,凶狠,别人不敢沾她,都怕她,她还能长久吗?我们在书籍里头看到,冷静、细心,这些业因果报全在我们周边,有我们认识的人、有不认识的人,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嫉妒是我们严重的病毒,不是小事。如何把它转变成随喜功德,见到别人福报现前,我们看了欢喜赞叹。如果他做慈善事业,这个事业是利益一方的,他享受的大名大利,得到一方人的尊敬,我们全心全力帮助他,成就他的事业、成就他的功德,我们自己分享了他的功德、分享了他的善行。做一桩大的善事要许多人帮助,没有人不行,办个孤儿院、办一个养老院,甚至於说办一个讲座、一个论坛,都不是一个人能做成功的。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帮助李老师办大专佛学讲座,就是台中慈光大专佛学讲座,我们这些学生全心全力帮助老师。这个事情做成功了,度了,我们不敢说上万,五、六千人,有,五、六千个大专学生。讲座办了十几年,一年办四届。学期当中的是星期天,每个星期天到慈光图书馆上课,上学期、下学期。另外两个是寒暑假,暑假的时间长,办三个星期、四个星期,寒假的时间短,办两个星期。一年四次。每个随喜的人,在里头做义工的人,都有功德,都分享一分,欢喜赞叹。这个讲座办成功了,影响非常快,不到一年,整个台湾,居士的道场模仿李老师办起来了,寺庙也办了,寺庙里头也办大专佛学讲座。好!形成一个大专学生学佛的风气,佛法一时非常兴旺。过去都说佛教是迷信,现在大专学生来学佛,他们总不是迷信了,起了很好的影响。
我们无意当中起了这么个头,对我这一生产生最大的影响。我这个海外法缘好,什么原因好起来的?慈光讲座我参加了十一届,一年四届,大概是三年;道安法师以中国佛教会的名义办大专讲座,他是这个讲座的主人,请我去做总主讲,也是一年四次,我在那里教了三年,所以我认识的同学有几千人。这些人学校毕业之后,到国外留学的很多,全世界到处都有,他们在国外拿到学位,在国外工作了,我一到国外去,他们全都知道,联系得很快,到处请我去讲经,法缘这么来的。我要不是这个讲座的关系,国外谁请你讲经?你讲得再好没人知道,可以说是这两个佛学讲座影响了我一辈子。我们自己本身没有学历、没有经历,没有任何人际关系,也没有大富长者在后头支持我,没有,就是光杆一个。早年,我在庐江住了一个月,二00八年。我们家乡的书记跟我很熟,他在外面常常说,净土法门法师就是一张嘴,什么都没有,他旁边的人都是饭桶。这是我们范书记所说的,他说的真话,他看得很清楚,确确实实如是,一点都没错。
我这一生心能定得下来,什么环境都能随顺,善缘恶缘、顺境逆境都能帮助我提升,这是章嘉大师教的。他老人家鼓励我出家,因为在台湾一个人,没有后顾之忧,教我学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教学,生活极其简单,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日中一食我做到了,树下一宿我还没有,至少我还有个帐篷可以住,我曾经住了六个月帐篷。一生流浪,居无定所,完全是释迦牟尼佛领著我,做我的榜样。我这一生,像章嘉大师说的,都是佛菩萨替你安排的,顺境、逆境统统佛安排的,善缘、恶缘亦如是。自己一定要知道在境界当中提升,不要堕落,那就是顺境善缘不生贪恋,就提升了;逆境恶缘不生瞋恚,没有怨恨,提升了。一般人败,就败在顺境善缘起贪心,逆境恶缘生瞋恚、怨恨,这就错了。
所以真正会修行,无论什么境界对你都是好境界,统统能帮助你提升。就像海贤老和尚,你看在文化大革命,这个小庙也被红卫兵干扰,佛像被他打碎了,经书被他烧掉了,逼著僧人还俗。海贤的信愿坚定,没有还俗,最后红卫兵逼著把他送到老家,老家组织生产队,叫他当队长,不准念佛,不准拜佛。不准念佛,他默念,佛号没间断过;不准拜佛,晚上大家睡觉了,他起来拜佛,没障碍他修行,没有障碍他提升。顺境就怕一个贪字,逆境就怕一个怨字,怨恨,要学到在逆境里头没有怨恨,顺境里头没有贪恋,你的清净平等觉就能现前。心要是定的,定生智慧,生智慧就有法喜。精神生活靠什么?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这个好。看到什么人都好,都是菩萨,《华严经》上释迦牟尼佛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要去计较他善恶、他好坏,不要计较,统统是佛菩萨示现,统统是佛菩萨来度我,确实就同五十三参一样。
学佛的同学都羡慕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遇到那么多善知识,一生成就,自己感叹没有这个缘分。殊不知自己五十三参的缘分跟善财童子毫无差别,善财童子认得,我们怎样?我们对善知识不认识。认识,得无比的利益;不认识,当面错过。我讲五十三参的时候讲得很详细,五十三参是什么?是我们从早到晚这一天所遇到的一切人事物,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就是五十三参,没有一天不遇到,天天遇到,确实是当面错过。除我之外,所有一切人事物都在表法,你要能够看出来,都是诸佛菩萨在表法,在度我的。我不认识,为什么不认识?心不清净,心不平等,迷而不悟,面对著大众不觉悟。十玄在哪里?就在眼前。任何一个人事物,你细心去看,你能不能在一个人身上看出十玄,一桩事情身上看出十玄,一件物你也能看到它的十玄,这叫什么?历事炼心。修是修心,心不在境界上去历练。练什么?练清净、练平等、练觉,这就是大乘。为什么我们不觉?没放下。佛不能给我们觉,要自己放下。
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大家都知道,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达极乐世界,一切智慧、道力、神通、受用跟阿弥陀佛差不多,这什么缘故?阿弥陀佛加持的。阿弥陀佛是大富长者,你到他家去作客,一切受用跟他差不多,他穿什么衣服你也穿什么衣服,他什么样饮食你也什么样饮食,一下就富贵了,沾光,阿弥陀佛的光,不是自己的。先沾他的光,慢慢自己断恶修善,清净平等觉现前,那就是自受用,这个道理要懂。懂得这个道理,对阿弥陀佛会感恩,现在感恩他四十八愿接引我们到极乐世界,到达极乐世界,感激他四十八愿加持我们过佛菩萨的生活,在那个地方成就,圆满成就,我们不能不知道。三缚十缠,每一条搞清楚,想想自己统统有,要知道把它放下。
「悭」,悭吝,「悭者,吝也。谓人於世间赀财及出世间法财,不肯惠施」。吝啬,自己有的不肯给人,自己懂得的不肯教给别人,为什么?怕别人超过自己。我听说现在很多学校老师,上课的时候知道的东西不肯教给学生。怎么办?他另外开补习班,要让学生到补习班来上课,要缴学费,这个学费他完全收了,他才教给你。这是什么?悭吝。悭吝的人会不会发财?不会,悭吝的人得贫穷果报。佛告诉我们,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命里有的是这么来的。发财绝不是贪财、悭吝他能发财,没这个道理。聪明智慧不是吝法得来的,施法得来的,所以他不懂。在学校课堂上课的时候应该告诉学生,学生能够接受的尽量告诉他,这个老师愈来愈聪明、愈来愈有智慧。
财,记住,一定要懂得知足,知足常乐。足是什么?我能吃得饱,我可以穿得暖,有个小房子可以避风雨,满足了。我在国外,看到很多同学都买了很大的房子,很多自己都有花园。一个英亩地里头建一栋房子,需要很多人工去整理,要不然就很凌乱,难看了。每天清洁打扫,浪费多少时间。时间不多,请人请不起,多半利用什么?利用星期六、星期天。外国一个星期工作五天,星期六不要上班。外国人学佛不容易,工作必须认真,不认真工作就会丢掉,所以他们的时间,听经闻法的时间,星期五的晚上、星期六一天(上午、下午、晚上),星期天顶多是上午,下午得要准备明天上班。我们长住在外国,了解,其他没有时间听。在外国讲经不是天天讲,没人听,一个星期就是两次,星期五晚上、星期六一天,时间太宝贵了。中国人有福,天天都可以听经,天天可以念佛,外国人听到非常羡慕。中国人人在福中不知福,时间空过了,虽然每天都能够听经、念佛、拜佛,妄想杂念多,把功夫全破坏了,还不如人家一个星期修一天,他一天真得一点受用。
我们怎样才对得起自己?怎样才不辜负自己?这就属於惭愧了。什么最重要?身命不重要,法身慧命重要;换句话说,大家更容易懂,念佛重要,没有比这桩事情更重要。就像海贤老和尚常说的,「念佛成佛是大事,其他都是假的」。我们有没有真的把握住?有没有真的把这句话抓住?没有抓住,我们对这句话的意思不懂,真不懂。为什么?真懂,一定你会做到,你真懂。你疏忽,就是你不懂,即使你听得很多、念得很多,一知半解,疑信参半,半信半疑,你没有真干。海贤老和尚给我们示现、给我们表法,真干。一天二十四个小时,除了睡眠之外,他的佛号没有间断,他心里面的阿弥陀佛没有一分、半分丢弃掉的,没有,这叫真念佛人。这种念佛跟阿弥陀佛必定相应,所以他想佛,佛就现前,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是佛有偏爱,是感应。他的念头真能感,它纯;我们念头不能感,它杂,念头里头有妄想、有杂念。我们念一百天也没有办法感动阿弥陀佛来见一次面,他声声都能够跟佛见面,心里想见面,佛就现前,为什么?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法身、常寂光,众生心想佛时,佛就有应,感应道交,立刻就现前。
所以我们不能不晓得,我们一定要把三缚十缠解开。三缚是贪瞋痴,要把它放下。十缠尽量放,在哪里放?眼见色上放,耳闻声中放,鼻嗅香中放,舌尝味中放。色声香味,清清楚楚、明明了了,那是智慧;如如不动,丝毫没有受影响,这是定功。入定在哪入?在这里入,这是真正修定。盘腿面壁,形相好像是定,心里还有妄想。真正的定是在生活当中修成的,在工作当中修成的,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修成的,真定。定慧等运,定慧等学,清楚明了是慧,如如不动是定,这是真功夫,这个与佛、与法身菩萨相应。
第五个,「悔」,悔是后悔。「悔者,恨也。谓所作之过,蒂芥胸臆」,括弧里注的,胸臆就是内心,「不能自安」。「蒂芥」,蒂,梗塞的意思,说「刺鞕」,这都叫比喻。后悔,人能悔过,重要的后不再造。忏悔之后,以后还造,这就没有效果了。我年轻学佛,章嘉大师告诉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那个时候我还在上班,每天工作,所以佛门这许许多多的规矩我没学过。我跟李老师十年,重点是在学习经教,仪规只有简单的一些学过,多半是讲堂的仪规。
讲经依照古人的方法,两个小时,实际上一个小时,仪规太长了。古时候用这么长的仪规,他有用意。古时候寺庙讲经,时间定在什么时候?都在农忙之后,多半都在冬天,秋收冬藏,冬天农人庄稼没有工作,这个时候寺庙可以讲经,每天八个小时,像上课一样。听经,讨经单,住在寺庙里,自己年轻可以做义工,还讨一份工作,他叫你干什么事情。在寺庙里,如果这部经讲一个月,就住一个月,讲两个月就住两个月,讲三个月就住三个月,一部经听完,告假回家了。所以讲经听众是固定的,没有临时来的,固定的,像学校一样,找到合适的时间,特别开班讲一部经、讲一部论。偶然也会有几个附近的长者居士他们要来听经,这些是属於贵宾,来的时候他们时间比较晚。前面这些仪规,唱念诵经,一方面是让长住在这个地方,他心定下来。人心浮气躁,大概有半个小时到四十分钟唱念,心定下来了,用意在此地。经讲完之后有回向,回向大概要二十分钟。所以一个小时就过去了,实际上讲经的时间一个小时。
现在进入工业时代,大家时间很宝贵,分秒必争,如果拖得这么长,大家就不来了。时代变了,从前必须拖这么长等他来,现在这么长的时间人就不来了。他希望讲两个小时,真正听足两个小时他才会欢喜。所以愈简单愈好,我们把讲经的仪规统统省掉了。时代不同,大家要求不同,我们总要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讲经跟学校上课没有两样,我们对佛像顶礼三拜行完礼,升座,就开始讲经。从前讲经有个开经偈,现在我们讲经有三皈依。三皈依比开经偈更重要,每天把三皈依温习两遍。在过去,无论在家、出家,佛弟子都做早晚课,早晚课都有三皈依,所以不需要用三皈。现在做早晚课的人很少了,三皈依提一提有好处,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学佛的目标在此地,修觉正净。净是我们经题上清净两个字,平等是正,后面有觉,觉是慧,戒定慧三学。
第六,「睡眠」,睡眠少不了。但是我们听到海贤老和尚说的,他每天三点钟起床,有时候一点钟起床,说明老人睡眠不多。但是他累了他就休息,躺一会,醒过来的时候接著就干。有时候看到很多很多人,床上床下、屋内屋外都是人,在听他念佛。有时候看到统统是佛,全是阿弥陀佛。还有很多时候,该起来了他还睡在那里,有人叫他,快起来,起来念佛,有人喊他。这些全都是感应。喊他起来是护法神,提醒他该起来了。这个人具足惭愧心,才能感动护法神常常提醒他。护法神提醒他,他还是不动,还是睡他的懒觉,护法神下次就不来了。他也是随机施教,真正想用功的人,烦恼重,提不起来,他帮助你。但是你一定是真干,有人提醒,赶快起来,别人看你睡懒觉就愿意提醒你。睡眠多就昏沉、迷惑,精神提不起来,觉心提不起来,那就不容易开悟,这个要注意到。
第七,「掉举」,掉举是动摇,就是心里头念头太多,前念灭后念生。它跟昏沉相反,昏沉是打瞌睡,掉举是心不安,定不下来。这两种都障碍禅定,所以要用方法对治。心里头妄念多用佛号来摄受,大声念佛。有时候大声念佛干扰别人,现在有好方法,可以用耳机,用念佛,自己听,不干扰别人。大声念确实能降伏烦恼,心地很清净的时候小声念,心地很烦躁、妄念很多的时候大声念,这都是一般对治烦恼习气的方法,要不对治心就静不下来,心净才生智慧。
第八,「昏沉」,昏沉跟掉举是相反的。昏迷,「神识昏钝」,我们一般说精神提不起来。用什么方法对治?用精进,精进是对治掉举、对治昏沉的。要发狠心,这个狠心不是对别人,对自己。实际的例子,一般是用拜佛、绕佛,让你走动,不要止静,止静你打瞌睡。打佛七,在佛七道场里常常看到,你看有人坐著止静的时候打呼噜,他睡著了,那就是昏沉;还有的人坐在那里,身体坐不住,总在那里动摇,那是掉举。掉举,最好是止静坐到旁边去,念佛堂有止静的地方,面壁,靠墙壁排著蒲团,打坐的时候面壁,对治掉举;拜佛对治昏沉,要用方法。
第九,「瞋忿」,这是不顺自己的意思就有怨恨。怨恨念头起来,正念就没有了。我们念阿弥陀佛的人,有小小的怨恨佛号就不见了,佛号就断掉了。所以要学著,这个真的要学海贤,海贤三缚十缠都没有,不生烦恼。无论对待什么人,他都欢喜,他都高兴,这不是装来的,是自然的。什么是自然?长时间修成的,他一心专念这句佛号,念了九十二年,从这得来的。他老人家的德行跟孔老夫子完全相同,夫子五德他全具足了,温、良、恭、俭、让。你细心观察这个老人,温和,一丝毫浮躁都看不到,没有浮躁的气息,善良、恭敬、节俭、忍让统统具足。孔子的学生观察老师,老师真实的德行,五个字,同学们公认的,一般人很难做到,他五个具足,温良恭俭让。海贤老和尚晚上睡觉关灯的,省一点电,电费。往生这天晚上,灯没关,他走了,来不及关灯,就这一次,没有第二次。吃饭,掉地下一粒米也要捡起来吃掉,一丝毫不浪费,养成节俭的习惯。这个好,愈节俭日子愈容易过,没有重大的开销。所以老和尚劝人,学吃苦,能吃苦就能了苦。了苦的意思,了是断,真正能离苦得乐。不能吃苦的人,苦离不开,他再富有还是苦,地位再高也是苦。我们年轻,父母老人教我们,标准也是夫子这五个字,特别在节俭、忍让。
最后一个,「覆:覆者,藏也」。自己所造作的罪业隐瞒,想尽方法隐瞒,不让人知道,这在佛法叫覆。「隐藏所作过恶」,有意造作的是恶,无意造作的是过,过轻恶重,隐藏,唯恐别人知道。这不但不能改过迁善,他做不到,而且这是三恶道的业因,不能不知道。许许多多人心行不善,用尽方法来隐瞒,这都是只顾眼前不顾未来。现在隐瞒,将来怎么办?怕果报现前,不如不作恶,这个好,我不作恶了,没事。我们同学当中有没有提,昨天有道师,今天他在不在?没有。没有上线,今天没有上线,在忙。对。好,十缠,我们就学到此地。
接著下面有「四缚」,八百三十八条,都是《三藏法数》里面所说的。「亦名四结,出《鞞婆沙论》。缚者,束缚也,又连续也。谓众生由欲爱等业束缚,流转生死,连续不断」,所以称以下这四种叫「四缚」。第一个是欲爱,第二个是瞋恚,第三个是戒盗,第四个是我见,这个四条也非常重要。众生为什么在六道轮回,生生世世都在流转?为什么出不去?佛菩萨慈悲,应化在六道十法界,得度的人不多,继续搞轮回的太多了,什么原因?这四大烦恼。
第一个,「欲爱身缚。谓欲界众生,於五欲顺情等境」,五欲是财、色、名、食、睡这五种,「心生贪爱」,哪个众生没有这个毛病?因为贪爱就起迷惑造业,「束缚於身,不得解脱」,这八个字佛看见了,众生没看见。众生死了之后到三途看见了,那个时候后悔来不及了。这个后头有括弧,色、声、香、味、触,说的这个是五欲,平常一般讲的财色名食睡也是五欲。第二个,瞋恚,「谓欲界众生,於五欲违情等境,心生瞋恚,起诸惑业,束缚於身,不得解脱,故名瞋恚身缚」。前面是从贪爱起来的,贪爱是顺境,喜欢,希望自己拥有,不希望它离开。瞋恚,跟前面恰恰相反,不愿意看到的、不愿意听到的、不愿意接触到的偏偏在眼前,所以容易生起怨恨、瞋恚,这个怨恨瞋恚是地狱业。第三个,「戒盗身缚:戒盗亦名戒取。本非是戒,强以为戒,名为戒盗」。戒取见是因,见取见是果。小乘须陀洹,断五种见惑就证得这个果位。这个果位,五种见惑里面,身见、边见、见取、戒取,这个地方戒盗就是戒取的意思,末后一个邪见,这五种见惑断掉了证小乘初果须陀洹。这是真正的佛弟子,等於说是他有学位了,很低,一年级的学生,见惑断了。最难断的,身见,真正知道身不是我。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决定不是我。
学佛的同学一定要知道,我不生不灭。觉悟了,成菩萨、成佛,不生不灭,六道凡夫还是不生不灭。生灭的是什么?身,身有生有灭,不是自己,身有生死,我没有生死。一般人把我称为灵魂,实际上它不是灵魂,但是认灵魂为我比认身是我高明很多。贤老也说过,他一百一十二岁,太老了,不想活,想死,他说死了,身死了,灵魂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了,全世界人都知道,他说过这个话。所以学佛的人能把这个事实真相看清楚了,真正记得了,就不会怕死了。对生死这一关看开了,不会贪生怕死,知道自己死了之后有更好的地方去。如果没有离开六道轮回,多半都到欲界天去了。欲界天有六层,往下面两层的人特别多,就是到四王天跟忉利天。有人告诉我,孔老夫子在忉利天,我们相信。所以去处最好的,无比殊胜的,要记住,那是西方极乐世界。你真相信,你真肯去,发愿念阿弥陀佛,就去得了,这个很好。所以学佛,尤其是修净土,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看什么都好,什么人都好,什么事都好,没有一样不好的,快快乐乐,跟极乐世界就相应。嫉妒、瞋恚跟极乐世界不相应,贪瞋痴是决定不相应,一定要把它拔除。
第四,「我见身缚」。这一条比较深,我见是末那识。这个地方写的就是见取见,前面是戒取见,这个地方讲的是见取见。「谓於非涅盘法中,妄自分别,以为涅盘,生心取著,名为见取。由此我见,增长惑业,束缚於身,不得解脱,故名我见身缚」。这个见,执著第七末那识是我,错了。末那是什么?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四大烦恼常相随」,末那就是这四大烦恼聚集在一起,变现这个东西,叫末那识。四大烦恼头一个就是我见,没有我,执著有个我,这就叫我见,我见是假的不是真的。我见是坚固的执著,跟它一起来的,我爱、我慢、我痴,我爱是贪欲,我慢是瞋恚,我痴是愚痴,所以我永远跟贪瞋痴脱不了关系。我见拔除了,贪瞋痴就断干净了;换句话说,只要有我见,就有贪瞋痴。修行人是用禅定、般若来对付它,禅定能伏住它,让它不起作用;智慧能把它化解,那就是照见五蕴皆空,贪瞋痴慢疑了不可得,智慧照见了。
智慧是自性,自性里头没有贪瞋痴,自性是真心。妄心,阿赖耶里头有贪瞋痴,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一念当中就起来了。就像贤首国师《妄尽还源观》上所说的,「从一体」,一体,清净圆明体,自性,「起二用」,二用,一个是依报、一个是正报。依报是宇宙,随拈一法起一切法。随拈一法,这是缘,有缘就能生起,生起整个宇宙十法界依正庄严。这十法界不是一个,无量无边,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无法想像,叫不可思议。这就整个法界缘起,因一念不觉而生起来的。生起来这个幻相,它存在多久?就是一念。但是他第二念又不觉,第三念也不觉,念念不觉。一定要知道,每一个念是一个宇宙,所以整个宇宙、整个法界都是相似相续,不是真的相续,前念灭后念生。念里头有相、有识,弥勒菩萨讲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就是相,物质现象,「形皆有识」,受想行识统统都有,所以它是幻相。
佛说的,有是妙有,空是真空,空是真的,有是假的。所以大经上说,「真空不空,妙有非有」,二边都不能执著。执著真空,错了、迷了,迷在空里头;执著有,也迷了,迷在有里头。「二边不住,中道不存」,根本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现的什么境界?实报土,极乐世界,真心现的。它是相续相,念念相同,没有生灭,相续相。这个有缘,有一念不觉,缘,它就现;这个缘要是断掉了,它就隐了。隐不是灭,现不是生,非生非灭,这是性德,法尔如是,这是真我。佛法到最后,回到真我就圆满了,真我就是常寂光。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资料恭摘: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 (第七十四集) 2014/8/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2-0074
(下载WORD文件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Shou Ji Xue Fo Wang